诸天老不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锋任怨
花葵凝视着下方这位老人。
长方形的脸上,几乎没有弹性的肌肉和软组织,全是深深的褶皱。一头枯白的长发,却整理的井然有序。
这么多年,黄裳从未贪墨一丝一毫,一心为民。也从不加入任何派系,仅忠心于自己,可谓国之栋梁。
“唉”
花葵叹了口气,不舍道:“黄御史,这些年尽忠职守,你一离去,朕如断一臂。
不知黄御史家乡位于何处。”
黄裳紧忙回道:“老臣家乡位于两浙路一处靠海村庄,份属中山城管辖。”
花葵起身,负手在殿堂上来回度步,却是不知该如何赏赐。
思索了一会,脚步顿住,忽道:“拟旨。
朕准许黄裳告老还乡。
赐予黄裳黄金千两,白银十万两,铜钱二十万贯。
其可于中山城管辖之地,任意圈地十万亩,归其所有。”
说罢,朝着黄裳询问道:“黄御史,这赏赐可否满意”
黄裳赶忙跪下,以头触地拜道:“多谢陛下厚赐。”
“黄御史,快快请起,这都是你应得之物。”花葵急忙走下殿台,将黄裳扶起。
黄裳这才回到列队中,也不再专注其他同僚的发言,而是环顾这座金銮殿,此生应当是没有机会再来了。
“陛下,臣有本奏。”这时又是一位臣子出列,有话要说。
“准奏。”花葵见是一名年轻面孔,好像是前不久才就任的参知政事,名字却是不记得了。
“陛下早已过而立之年,可至今既未立后,又未纳妃。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陛下乃是一国之君。
微臣恳请陛下广纳后宫,早日诞下龙子,也有助于大宋稳定。”这名年轻臣子硬着头皮道。
花葵脸色瞬间一变,不过也未发怒,冷冷道:“此事朕已知晓,你退下吧。”
“是。”
……
毕竟是初冬的晌午,太阳像个鸡蛋黄子藏在一层蝉翼似的云彩里,时隐时现,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朝会直到此时才结束,文武百官纷纷离开金銮殿,往皇宫外走去。
黄裳虽说没有加入任何派系,但毕竟为官多年,大家同僚一场,其余官员纷纷献出关心,送上祝福。
而刚才惹陛下不喜的新任参知政事,暂时没人去理会。
一是他还没有加入任何派系。
二是这里为官的,哪个年龄不比他大的多,说通俗点,那就是有代沟,聊不到一起。
侯宝梁回头瞧了瞧这名‘新人’,或许是兴之所至,停步等候,想要与他聊一聊。
“侯丞相。”
这名‘新人’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侯丞相挡住自己去路,出于礼貌,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问了声好。
侯宝梁伸手一引,和蔼道:“同朝为官,不必拘束,一起走,做个伴。”
‘新人’大喜,没想到侯丞相与自己主动搭话,乖乖的跟随侯宝梁往外走去,自觉的落后其半步。
“老夫记性不太好了,不知参知大人是何来历。
观大人年龄,应当还未至不惑之年,年纪轻轻便坐到如此高位,实在是了不起。”前方的侯宝梁开口道。
“下官乃是江宁府人士,九年前侥幸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
三年前转任太学学正,今年才刚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下官姓秦名桧,字会之,丞相大人称某为会之便可。”秦桧老老实实的将姓名来历俱皆交代,希望能攀上眼前的高枝。
“秦桧。”
侯宝梁闻言,喃喃了一句,点了点头,将名字记在心中,瞧了眼低眉顺眼的秦桧,低声道:“以后不要自作聪明。”
秦桧一听,摸不着头脑,却也依然面带微笑道:“丞相教训的是。”
侯宝梁嗤笑一声,背负着手,四下望了望,靠近秦桧一些,悄声道:“你要知晓,这朝中文武百官,哪个不是聪明人。
陛下一直不肯立后纳妃,此事为何我们都不说。
老夫跟随陛下二十四年了,从未见过他对哪个女子倾心过。
嗯,或许有一位。
这人啊,有了权利,要么爱财,要么好色。
当然,像黄御史那样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两袖清风的大德之人,也大有人在。
可陛下哪怕不爱财色,为了大宋子民,也应该考虑开后宫,诞下龙子,用以安稳社稷。
总之陛下这么多年不近女色,要么是痴情一人,要么就……呵呵。”
读书人的心思不可谓不多,秦桧一点就通,恍然大悟,郑重道:“多谢丞相大人提点之恩,秦某今后定当以丞相大人马首是瞻。”
秦桧这句话便是表示加入了侯宝梁的派系,紧接着眉头微皱,心忧道:“看来秦某今日是恶了陛下,以后恐怕仕途坎坷了。”
侯宝梁宽厚的手掌在秦桧肩膀上拍了拍,安慰道:“无妨,陛下此人乃是历朝历代最是圣明的君主。
只要你之所言,乃是为国为民。
陛下便不会责怪于你。
说不得因为今日之言,陛下反而更加看重于你也说不定。”
秦桧脸色转忧为喜,心道果真是官场有人,才能行的通畅。
于是更加卖力的讨好着侯宝梁。
……
黄裳回到府中,将辞官之事告知家人。
黄裳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事业,早已习惯了开封的生活,不愿离去。
当然,黄裳也不会强求,儿孙自有儿孙福。
陛下赏赐的金银,黄裳几乎全部留给了子女们。
至于那中州城的十万亩地,子女们也都好像看之不上。
毕竟开封如今寸土寸金,一间临近城中心的大宅院就抵得过那偏远地区的十万亩地了。
黄裳收拾好细软,其实大部分都是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儒道典籍。
领上曾孙黄平,坐上仆人驾驶的马车,往家乡而去。
第一百零二章 物是人非 选址桃花
黄平乃是其父亲酒后乱性与一位婢女所生,母子两人一直不怎么受家人待见。
母亲在几年前染了一场大病去世了,黄平的日子更是不怎么好过。
当然,所谓的不好过只是相对黄府中人来说。
与平民百姓比,黄平也算得上衣食无忧。
府中有黄裳坐镇,黄平倒是没有怎么受家人刁难,只是没有什么多余的资助,以及产业继承。
毕竟黄裳一心为公,自己除了官职本就没有置办过其他的产业。
黄家人的那些产业,都是儿女们自己打拼出来的,只不过用了黄裳些许俸禄和脸面。
这一次,黄裳要告老还乡,黄平便表示愿意跟随,免得在府中受人白眼。
除了黄裳和黄平,随行的仅有一位驾驶着马车的老仆人。
马车空间还算宽大,只不过被大量书籍占了位置,只剩很小的一部分供两人坐着。
黄裳之前掌管提刑司以及御史大夫的职位本就得罪了不少人,再加上没有什么门人故吏,以至于自从辞官到现在都没有同僚前来问候送行。
……
一月后,两浙路中州城县衙。
在此歇息了一晚的黄裳等人在县令的陪伴下,准备前去老家旧宅,确定圈地之事。
此刻天空刚刚破晓,万里晴空,白昼将黑暗缓缓向天边逐去。
三人登上马车,晃晃悠悠的前往黄裳记忆中五十多年前的那个黄家村。
在黄裳的记忆中,黄家村一直人丁稀薄,临近大海靠着捕鱼为生。
自从自己入朝为官后,便再也没回来过,也不知那些乡亲们,还有没有自己熟悉之人。
出城向东行了十余里地后,绕过一座小山,到达山的另一面。
山脚下一带树林,一些俨如有意为之布局恰到好处的小小房子,绕树林边一湾溪水,一道长桥,一片烟,香草山花,随手可以掇拾。
好一副世外桃源之景。
“咱们还是下车走路吧。”或许是近乡情怯的缘故,黄裳不愿太过张扬。
马车停在不远处,众人下马而行。
车外是一方一方的嫩绿的秧田,深绿的荸荠田,整齐而又周密地相间着,紫云英的小花织满田野。
因一路崎岖不平,所以耗时甚久。
此刻已临近晌午,外面只有几个追逐嬉戏的孩童,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众人行走在乡间泥泞的小路上,路旁的孩童好奇的看着这些陌生人,也不敢上前打招呼。
黄裳寻到记忆中的家。屋子已经消失不见了,应该是年久失修,哀怜地隐没于荒草松柏之中。
父母当初又是出海捕鱼之时遇上海难,以至于葬身大海,连坟墓都未留下。
“唉。”
黄裳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双目迷茫。
“前面可是县令大人。”一位老叟听家中孙子说有外人来此,一时好奇便来看看,没成想居然是县令来了。
县令和黄裳俱皆回头看去,黄裳失望了,眼前这人自己并未见过。
“这位是刚刚告老还乡的黄大人,正是你们这黄家村之人。
今日,本县令是陪黄大人前来看看。”县令回道。
老叟恍然大悟,笑了笑,拱手道:“见过黄大人、县令大人。
老朽不姓黄,这里也早就不是黄家村了。
自从十年前,杭州来的李员外将这里的田地买去后,以前黄家村的人都去其他地方安家落户。”
黄裳眉头一皱,询问道:“不知黄家村的人都去了哪。”
老叟偏着头回忆道:“都是各去各的地,有去县城做生意的,有去其他几个村子的。
这都临近晌午了,诸位也应舟车劳顿。
二位大人,还有这小伙子要不去老朽家吃个便饭,喝杯浊酒。”
黄裳摇了摇头,失望道:“多谢告知,咱们还有事,吃饭就不必了。”
“那就不打扰诸位大人了,老朽先行告辞。”老叟拱了拱手,拄着拐杖沿小路离去。
黄裳身旁的县令面上带着些许为难之色,轻声道:“事情有些不好办啊,此地既已有主,若是黄大人想要,还需与那李员外好生商议。”
“不必了,这里对老夫来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
老夫记得,年幼之时,常随父母出海捕鱼。
依稀记得离海岸不远处有几座孤岛,老夫就选一座岛吧。”或许是对世间了无牵挂,只想安安静静的读书,或许是因为靠近大海可以追忆父母。
县令松了口气,轻松道:“如此就好办了,这些孤岛都是无主之地,很快便能办下来。”
黄裳点了点头,四顾一番,抬步往村外走去。
三人回到马车上,吃了些许干粮应付一下,便朝着海岸而去。
黄裳与黄平两人租了一艘渔船,请渔夫将自己送至离海岸不远处最大的一座岛上。
老仆人则在原地守护着马车,县令大人推脱自己身体不适,也没有登船。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这个时代,出一次海很容易出意外。
两个多时辰后,黄裳和黄平便踏上了一座岛屿。
此岛占地大约六万多亩,岛中有一高耸的山峰,遍岛都是光秃秃的树木,观其品种,应当都是桃树。
岛中蛇虫鼠蚁颇多,荒草遍地。因罕有人前来,这里没有小径,只得自行拨开荆棘前行。
两人仅仅走了一段路,大致了解了一番岛上的地形地貌,便折返回去。毕竟县令还在岸边等候,黄裳不好太过耽误人家。
……
众人回到县城已是深夜,府衙内早已准备了一桌好菜等候着。
黑夜,月亮没有出来,只有零零散散的几颗星,悬挂在夜空,一闪一闪地喃着梦的呓语,闪烁中透着令人忧伤恐惧的孤寂。
中州城县衙中,刚刚吃完晚宴的县令在书房中提笔写着地契,黄裳则负手在一旁静静的瞧着。
因此岛从未登记在册,也没有人买卖过,地契只得现写。
“这座岛屿还未有名字,不如黄大人取个名,下官才好写这地契。”县令对着黄裳询问道。
黄裳想了想,思索道:“老夫今日上岛,观岛上桃树居多,便叫做桃花岛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