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之教主难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扬秋

    “你们三弟……”

    “我觉得表舅肯定知道他下落,只是他不会这么轻易告诉我们。”黎韶熙若有所思的道。

    黎茗熙点头,正想说什么,就有亲卫送城主府的帖子进来。

    黎经时接过时问亲卫,“城主府送来的”

    “是,还给那边也送了帖子。”亲卫手指了商队他们住的客房方向。

    黎经时不禁皱了眉头。“你们说,他这是想做什么”前一天还大张旗鼓的来抓人,今儿却派人送帖子请人去做客请北晋人去也就算了,还请他们去,去做什么

    *

    程城主笑盈盈对黎经时道,“想请黎将军做冰人,为犬子向真阳公主提亲。”

    请他去做媒黎经时借喝茶的动作,避开回答这个问题。

    城主府大厅里虽然满是侍候的下人,但却落针可闻,黎经时沉稳的慢慢宽茶,程城主不急,他有的是时间慢慢耗。

    “不瞒城主,我们是奉旨回京,虽然吾皇未给抵京日期,但也不能因此就拖延不归。”他给程城主一个眼神,程城主会意,也是,他们为人臣下自不好给自家皇帝没脸。

    可是如此一来,就没人能帮他们两家说亲了,最重要的是,请黎经时出面,真阳公主就别想招黎经时儿子为婿了。

    他以为黎经时会很乐意摆脱怡宁郡主,欣然允诺这事,没想到他会拒绝,拒绝的理由还这么冠冕堂皇,让人想为此生气都不成。

    黎经时爱莫能助,起身离开,程城主还得客客气气的把人送出去,另外还派人去客栈替他们付了所有的开销,并送了几车厚礼。

    黎韶熙看着那些厚礼道,“这礼也太重了吧”

    “重什么咱们帮他们送了个好媳妇来。”黎茗熙没好气的道,“你忘啦!昨儿小二他们不是说,白露城如今的情况大不如前,如果城主府迎来北晋公主的宝贝女儿做媳妇,她不只会带来大笔的嫁妆,还能帮程家结交北晋王室,增加程家在赵国的重要性。”

    “不是说程城主很疼女儿吗”黎经时让人把那些厚礼一一登记造册,“回头还得派人给他们家送贺礼来。”

    程城主之所以会送他厚礼,无非就是怕他反悔,要跟他家争媳妇,黎经时忍不住叹息,真想老实跟程城主说,那么任性妄为的姑娘,他们黎家家小福薄经受不起。

    他们程家家大福大,若是能把她娶回去,让她别再出来危害世人,那可是大功德一件,他才不会去跟他们抢这功德。

    “将军,这么一来,咱们是不是就能赶回南楚去了”在登记造册的一个亲卫,忍不住问。

    其他人也转头看黎经时,期望听到他说,可以不用再慢慢走,配合那位任性的郡主了。

    “嗯。”不用配合那位贵人了,但可能还是得配合他闺女儿慢慢走啊!

    谁知,黎漱却道,“不用慢慢走,浅浅的身体调养得不错,能跟得上的。”

    问题是,就算黎浅浅跟得上,黎经时也舍不得女儿受累,让人在白露城里订了辆马车,又亲自去挑了四匹负责拉车的马。

    这么一来,就在白露城又多待了几天。

    “小姐,那些北晋人真不回来了”春寿边整理两位少爷送来给教主的衣饰,边好奇的问。

    “应该吧!不是说城主的长子就要和那位怡宁郡主成亲了”

    春寿很不以为然的撇嘴,“程家人还真是过份,城主长媳因要让路给那郡主,就这样被休了,听说她已育有三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呢!”

    春江端着茶盘进来,正好听到这句,不禁瞪春寿斥道,“小姐才多大,你就在小姐面前说这些。”

    春寿自知理亏,朝她扮了个鬼脸,低头做事去,春江把茶盘放到黎浅浅面前,“您别听她胡扯。”

    “我才没胡扯。”春寿低声嘟嚷。

    黎浅浅笑着接过茶,“刘二可送消息过来了”

    “还没呢!也不知怎么回事,今儿晚了。”春江看看时辰有些担心。

    正说着刘二就到了,看他笑容满面就知道南城传来的应该是好消息。

    对他们来说是好消息没错,但对黎府诸人来说,那就是个坏消息。

    首先他们殷殷期待的钦差因没见到黎家三房的人,所以没宣旨,黎二太太还以为自己能成为家里第一个接旨的主母咧!竟然落空了。

    她事前还大肆在城里宣扬,并请了不少人来家里观




第一百九十四章 谢三爷
    “原来如此。”黎浅浅恍然大悟,“我就觉得奇怪,明明蒋家一知小蒋氏有孕就已经做出处置了,为何还要把人塞过来,原来是这样啊!”

    小蒋氏未婚有孕,许是发现得太迟,月份已大无法打胎,只能让她生下来,其实只需找个好拿捏的人家,把女儿下嫁,有娘家撑腰,小蒋氏母女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为何定要把她嫁进黎家

    除了怕女儿低嫁委屈,再就是怕低嫁的婆家会护不住女儿,只有把女儿嫁到黎家,黎家好歹有黎老太太护着,不怕水澜城的百姓发现真相,会找女儿的婆家发难,进而让女儿在婆家无立足之地。

    本来是和黎老太太说好,要在两个嫡子之间择一,让女儿嫁过去做妾,等风声过去,再扶正就是,却没想到黎老太太会把小蒋氏塞到已分出府的庶子那房去,不过好歹是正室,蒋家便也不计较了。

    蒋家二老心疼女儿带着小外孙女,住在乡下日子过得清苦,本是有意帮衬一二,可又怕便宜了黎经时的妾和女儿,而且那会也不知是那个嘴快的传了风声出去,蒋家被盯得紧,生怕会出事,所以忍痛不去理会女儿。

    好不容易女儿的日子好过了,怎知竟然会传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

    蒋家人认定了是二太太使坏,不然为何小蒋氏不是入大房为妾,而是跟了二老爷

    得知女儿有喜,蒋老太太还盼着女儿能一举得男,从此能在黎家二房掦眉吐气,把二太太给压下去,谁知黎经时回来了!还得皇帝青眼,特地派了钦差来要带黎经时的妻小上京去。

    喜得蒋家二老迫不及待想到莲城找黎老太太及黎二老爷商量,让小蒋氏以黎经时妻子身份,带黎深深上京去,等得了皇帝重赏回来后再做打算。

    他们两老完全没想到这么做会是欺君之罪。

    只想到如此一来,自家女儿就是正室,而且黎经时回来了,女儿不必再守活寡了,至于黎经时愿不愿意那完全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他要敢不从,就让黎老太太去衙门告他不孝。

    他只是被分出府,可不是断亲,他还是得孝敬黎老太太这个嫡母的。

    就算小蒋氏已经跟过两个男人,那又怎样他们肯把小蒋氏给他做妻,那可是他的荣幸!

    可惜美梦碎得太快!

    黎经时父子立了大功,并得皇上赏赐一事,近来在南楚各地造成轰动,因为黎经时父子可是从小兵丁一步一脚印打出属于自己的黎家军,可和那些出身将门勋贵的将军不同,他是小人物出人头地的代表。

    蒋家在消息一传到水澜城时,就迫不及待的告诉大伙儿,黎经时是他家女婿!一时间蒋家成了水澜城里最炙手可热的人家,黎经时有妻了,没关系,他两个儿子还没成亲啊!

    就算相准了黎经时妾室的位置,也没人傻到在蒋家人面前露馅,因为听说小蒋氏进门时,黎经时父子都已经离开南楚了,说到底,她这位将军夫人位置还不稳呢!因为她还没和黎将军圆房啊!

    蒋家二老高兴过了头,压根没想到他们想要隐瞒的秘密,竟然就是从此处开始露出端倪。

    等到黎经时派来的人高调上门质问时,他从不曾停妻再娶,为何小蒋氏会以黎三太太身份自居还将一个来路不明的孩子记在他名下,未经他的同意,小蒋氏凭什么以正妻身份,欺压他的名媒正娶的妻子

    水澜城因此哗然!

    耳尖的人听到来路不明的孩子,再连想到小蒋氏进门时,黎经时父子已经不在南楚一事,便推算出小蒋氏未婚生女,还是未经正主同意,就强行逼人妻让位给她。

    见过霸道的,没见过这么霸道的。

    别人家出的事没小蒋氏这么严重的,都叫蒋家人逼得几乎要以死明志,可他们家的姑娘犯了这种大错,蒋家人却不惜逼迫黎经时的正妻给他家女儿让位,若小蒋氏的女儿是黎经时的种,倒也还罢了!谁让男人自个儿先做了错事呢但是,黎经时此举表示,小蒋氏的女儿与他毫无关系,他在外为国、为皇帝效命,不是让他的妻小在家里被人这样欺凌的。

    水澜城里没有人觉得黎经时此举不厚道,反倒觉得这是个血性耿直的汉子。

    蒋家二老因此气病了,蒋家老爷们这才会派人去南城找黎二太太算账。

    另一方面,黎老太太送走次子和侄女儿母女,心情立时欢快不少,大老爷来跟她请安时,竟难得的见到了母亲的笑容。

    “你二弟他们已经见到钦差了”

    “算算行程应该是见到了。”黎大老爷总觉得有些不安,可问他那里觉得不妥,他又说不上来。

    “欸!你说深深那孩子会不会让京里的贵人相中凭良心说,那孩子生得不错,就是平日行事有些畏畏缩缩的,小家子气得很,一点都不大气!”黎老太太抱怨着,不过没一会儿又抛开去,怀想等黎深深飞上枝头当凤凰,他们黎家也跟吃香喝辣。

    黎大老爷心说,那丫头要真飞上枝头,您心里怕又不痛快了!他不明白二弟为何会改变主意,想拿黎深深去哄三弟,他们不是说好了,别去招惹他的吗

    黎二老爷没想去招惹黎经时,他只是想能早些见到黎经时,别给黎浅浅机会,抢在他们之前见到黎经时,并捏造些对他们不利的话来哄他。

    至于老太太的打算他压根没想照办。

    要是黎经时不认黎深深这个女儿呢那他有的是话圆过去,把此事推给已死的长孙氏就是,说黎深深是她认下的义女,他就不信黎经时会为此迁怒



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京
    谢定邦谢三爷是庶出,其母是神威大将军在任上收的良妾,与两嫡兄年纪相差颇大,他姨娘过世后,被神威大将军送回京城交给嫡妻教养。

    谢老夫人对这个不是出自自己肚皮的幼子很头疼,不知要如何管教他,她都已经当祖母了,谢定邦比之她那几个孙子只小不大,这年纪的孩子难教!嫡母不管,长嫂如母,两位长嫂忙自个儿孩子都来不及,谁有闲功夫去管他

    谢三爷就由奶娘和老父指给他的侍从照顾长大,读书学武都是大将军在任上遥控指挥下人去安排,谢三爷就如此与嫡母兄长们相安无事,直到他长到十五岁时,血气方刚的少年郎,与两个侄儿路见不平揍了个当街欺凌民女的花花大少。

    没想到那人是皇后侄子,当朝国丈最疼爱的幼孙,两个侄儿年纪略大,知道闯祸了,当下连家都没回,就溜出京找外祖家庇护去了,谢三爷就算想躲也没地躲去。

    遭逢几次险些丧命的意外后,照顾他的侍从死的死,伤的伤,谢老夫人怕他再留在京里会出事,忙命人把他送往天险关,交给神威大将军自己就近照看。

    “本来,谢大将军身边的幕僚是建议他,把谢三爷放在徐将军麾下,徐将军那时已屡立奇功,谢三爷若放能跟在徐将军身边,日后前途无可限量。”

    黎浅浅颌首,亲自斟了杯茶给他,刘二感激接过,一口饮尽,又接着往下说,“不过谢大将军没点头,只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大概是想,以他的身份难道还护不住儿子”

    结果不用说了,肯定是又遇到危险,所以才会把儿子改了姓名,放到黎经时手底下当差。

    刘二正色道,“老爷他们看到他,感到很惊讶,是因为他们最后一次看到他时,是四年前,跟西越打得最激烈的那场仗,老爷他们当时死守天险关外约莫五十里开外的一处杂居小城。”

    西越军围攻十多天,领兵的千户打得不耐烦了,索性用火攻,那一次是黎经时父子从军后,遭遇到最严酷的一场仗,损失也是最惨烈的一回,父子三人险些就交代在那座小城里了!

    谢三爷当时化名言邦,是黎经时身边的亲卫,拚了命把两个同僚从火场背出来之后,又冲回去救人,不幸就此失去踪影。

    黎家父子没想到,会在此再见到他。

    大家全围着黎经时的房,黎经时父子和谢定邦靠着门边坐,黎浅浅则由黎漱带着靠墙坐,亲卫们席地而坐,黎家军其他人则围在墙、窗把黎经时这屋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他们先是七嘴八舌的在和谢定邦搭话,不过等黎经时开口,他们便安静下来,“能再看到阿邦,是件喜事,那一仗,咱们损失了太多兄弟。”

    众人纷纷点头,黎经时又道,“不管阿邦是何身份,他都是咱们的好兄弟。”

    “对。”

    大家可没忘了,阿邦当日可是救了好几个人,最后被困在火场里的。

    “谢谢大家。”谢三爷低头拭泪。

    “喂,阿邦啊!你那天是怎么逃过一劫的也教教我们,下回要是遇上一样的事,就知道怎么保命了。”

    谢三爷摸着后脑勺傻笑,“其实是那宅子有玄机,不是我了得。”

    原来那小城因地理位置特殊,时常遭遇兵祸,居民们被抢怕了,便在屋子底下挖地窖,平常还能存放粮食,但后来被那些来犯的军人发现,于是他们便在盖房子时,就在墙与墙之间弄夹层,做成密室好藏身。

    谢三爷那日便是不小心摔进了密室里,也是他命大,因此逃过一劫,至于密室里为何没着火,他就不晓得了,只知当他醒来时,感到一股凉风吹拂,他顺着风的方向爬去,不知爬了多久,才爬到尽头,等他爬出来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开那座被敌人围困的小城老远了。

    “阿邦,真有你的!”

    “怪不得大伙儿都说你福大命大,确实如此啊!”

    大伙儿七嘴八舌赞颂着,黎经时与儿子们对望一眼,黎茗熙起身招呼大伙儿,“今儿大喜,让人置办酒菜,咱们好好喝一杯,庆祝阿邦大难不死,也为那次过去的兄弟们悼念。”

    “好!”

    大伙儿异口同声呼喝着,就见他们像海水退潮一般,迅速的往屋外退去,黎茗熙招呼大家往客栈的大堂去,黎漱见状便道,“这种场合,浅浅不适合出席,我先带她去用饭,你们自便。”

    “谢谢表舅。”黎韶熙向黎漱拱手为礼,又摸摸妹妹的脑袋,目送他们师徒走远后,才转身回房。

    屋里黎经时正和谢定邦说话,他走近时,只听到话尾。“……如此说来,那时是有人故意向西越人放消息,引他们去攻城的”

    “是。这是我回京养伤时,无意间得知父亲在查此事。”后来他侄儿在天险关遇难,大哥亲自过来坐镇,便是想暗中查访,他们叔侄双双遇险的事情,谁知他大哥来没多久,就有人在朝中给谢家穿小鞋,逼得他大哥不得不草草回京。
1...6566676869...6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