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朝鲜万古一逆贼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秽多非人

    可杭州城里愣是一个人都没胆子突出来,最后胡雪岩看到杭州外城失守,又等到满城起火,才大声哭骂,使船而走。

    哭是哭与他相善的浙江巡抚王有龄自缢,骂是骂八旗万余兵和丁,毫无用处,坐食粮饷,却不能守住杭州。

    所以别看这些奴才一身白花花的肉,可根本没多少力气。一直跟着他们主子提笼架鸟斗蛐蛐,从没打熬过筋骨,离他们祖宗手上的功夫差十万八千里远。

    一行人走远,大摇大摆的进了城。原本消失的护送委员马大人第一个窜出来,他也怕使节团死人啊,死了人他也完蛋。

    闵廷爀哪里有心情再去管这位委员大人刚刚去哪儿了,赶忙和他叫人过来搀扶起洪大守还有李禧著。洪大守记得捂住脸,趴地上虽然满面的污泥,但还能说话。

    倒是李禧著,脸肿的和猪头一样。看着出气多,进气少,像是已经送了半条命了。

    委员大人自然赶紧让手下进城请大夫,闵廷爀则让自己的家人取一根野山参,立刻切片。

    掰开李禧著的嘴,把几片上等的野山参压在他舌下。剩下的赶忙去煮参汤,神仙草就算不能活命,也能先把这口气给他倒回来。

    其他刚刚猫着的使节团员,七手八脚的把两个人抬进帐篷,安置下来。洪大守回过劲来,直觉得浑身疼,虽然对方没招式也没多大的劲。可终究吃了人家四五分钟王八拳和大脚丫子,尤其屁股上被重点照顾了好几脚。

    如今只能趴着,还不敢躺下,屁股上肉再多那也疼啊。

    大夫很快被请了过来,洪大守问题不大,皮肉伤,将养几天也就得了。可李禧著是真伤重,洪大守听那个大夫云山雾罩的说了一通,大抵明白了一句,可能有内出血!




1.禧著演说鹿儿岛
    山海关不必去赘述,前人照抄百科水字数的太多太多了。使节团过山海关这个大站,就算进了永平境内,距离燕京真的就不远了。

    论理说这时节,使节团是不必去燕京的,要么去避暑山庄,要么去圆明五园。满清的皇帝天气转热以后一般就不在燕京皇城内居住了,到了秋天还要去木兰围场秋狩,召见蒙古王公。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嘉庆原配皇后去世,如今册立新后钮钴禄氏,所以使节团一点冤枉路都不用走。直接甩开腿,大路朝燕京走去就行。

    连走了六天,李禧著虽然是颠着走的,但他是行商出身,终究身体还可以。而且干这行的,没有一个不是性格坚毅之辈。能在李朝北部做行商,身体不好性格不坚的根本做不了。

    有个小故事是说这些背着货物在群山中穿行的行商人,李朝北部的冬天有多冷不需要废话吧。可是再冷也要过年啊,再冷也有生意要做啊。

    有人专门从海边收买干鲅鱼等年货,然后在过年前冒着及膝的大雪,往咸镜道平安道的山间城镇送年货。

    冬季野外天冷,不仅晚上冷,白天也冷得很。很多行商人为了在严寒中保持清醒和身体温热,居然在舌尖下含着砒(屏蔽)霜!

    用砷化物的剧毒来刺激自己的身体,保证身体的状态。所以很多行商人五十岁时就会身体状况快速败坏,有些人甚至会在某个冬天,在浑身刺骨的疼痛中去世。

    而此刻李禧著不过二十岁的样子,正是精力最足,身体最好的时候。虽然挨了一顿毒打,甚至还有内出血的症状。但一口参汤吊住了命,大夫也是好大夫,帮他止住了血。

    如今两个人已经能一道躺着,抵足而卧,开始谈天说地。

    洪大守以前根本没有文人圈子混,没有字号。李禧著是个中人行商,更不可能有字号。倒也不用虚头巴脑的以字称,唤雅号了。

    “山海关古称榆关,一直是幽燕之咽喉。”洪大守过山海关就顺口提了一句。

    “是啊,女直能入关,皆赖山海关吴贼献关而降,不然哪有他们定鼎中原的好事。”

    “吴贼吗你也知道易代故事”

    “走南闯北,总是能见到一些。”

    这下洪大守来了兴趣,乾隆年间可是xx狱的巅峰。为此而死的人数以万计,很多易代的故事都被强行掩盖,或者篡改。

    就李朝而言,虽然有一定的记载,但是很多事情也不为普通人所知。毕竟不是什么网络普及的年代,像史书这种东西,平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到,甚至连史书长啥样,封面是蓝皮红皮,可能都不清楚。

    李禧著一个中人,就算走南闯北,见识的人情事故很多,但怎么会知道一百多年以前的历史呢

    “却是稀奇,我从书中也不过知道一二罢了,你是从哪儿”洪大守明清易代的事知道的清清楚楚,只不过故意藏拙罢了。

    “你知道鹿儿岛吗”李禧著还不能动弹,只能偏过头,问洪大守。

    “鬼石曼子岛津义弘!”

    “洪大哥果然见识广博,通晓古今,连这些都知道。”

    鬼石曼子这个称号算是中朝一起送给岛津义弘的,因为岛津二字发音是“西妈兹”,然后就写作或者传作“石曼子”。

    所以除开丰臣秀吉之外,在李朝顶顶有名的还真就是岛津义弘,而不是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以及开创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

    “你难道去过鹿儿岛”一开始岛津贵久在清水城,后来转内城,最后萨摩藩筑鹿儿岛城。所以萨摩藩又称鹿儿岛藩。

    &n



2.天下第一关与官
    “倭国国情如何啊”洪大守换了话题。

    “不太好,比之我国,更加穷困!”

    “比我国更加穷困”

    “是的!”

    李禧著反正全身只有嘴能动,可不得使劲动嘛。正好又能在洪大守面前显摆,说得可欢。

    到了十九世纪的江户幕府以及诸藩大名,贫困的状况几乎称得上无以复加。最夸张的自然是鼎鼎大名的萨摩藩,欠债高达黄金五百万两,每年仅利息就要黄金八十万两。

    而萨摩藩的表面年收入是多少黄金十四万两,只够一个半月的利息!

    其他的大名也是穷的叮当响,只能加大对农民的压榨,来增加领国内的收入。

    而且因为没钱,从幕府将军到外样大名,已经全部都不要脸了。发布了全世界都罕见的一条命令,来挽救自己的统治。

    经济借贷纠纷官司不再受理!

    约等于欠债不还,天经地义。我借了钱就是大爷,反正我不还,我也没钱还。你一个放债的敢动手,我武士刀直接砍死你!

    棒不棒!

    虽然等于间接性的赖掉了大部分的债务,可是钱不够用仍旧是现实。农民的负担自然越来越重,生活的肯定很苦。

    洪大守当然有所了解,但感觉李禧著说的虽然是实情,但李朝的农民一样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都要拿去交给官府。

    在他看来李禧著大约是民族感情在作祟,都是残酷封建压迫下的农民,哪里还有好日子过。不过都是讨生活罢了,能过一天是一天。

    “天下的百姓都是一样的困苦啊!”但洪大守还是附和着李禧著,这玩意儿有啥好争的。

    “洪大哥你既然是两班,为什么不出来当官你这样热心肠又有才学的人要是当了宰相,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哈哈哈哈,李老弟,你也是见识过世面的行商。如今这官是随便就能当上的科举又是随便就能考上的吗”

    “凭洪大哥的才学难道考不上吗”李禧著终究是没有接触过这种科举做官的事。

    “没有银子怎么考的上没有银子怎么做的上呢”洪大守叹了口气。

    “银子吗有银子就能当官”

    “有银子还要有出身,还要有门路。”

    “出身和门路不能买吗”

    “当然能买,就是不一定有卖。”

    “那洪大哥你做上宰相要多少银子”

    “怕不是要白银一百万两罢!哈哈哈哈哈………”

    洪大守也就是开个玩笑,以后的宰相有足足二十年直接等于金祖淳,不会变换。除非他女儿,也就是如今的王妃突然暴毙,然后又再选妃。

    等扶起来两位国戚,两强相争之下,到有可能妥协出来一个空壳子宰相。

    “白银一百万吗我一定替洪大哥挣到银子,让你当上宰相!”

    李禧著当然是信誓旦旦,可洪大守不过只当这是一句玩笑话。不说根本买不到宰相,仅仅就一百万两银子而言,已经是一笔庞大到几乎恐怖的财富了。

    一百万两银子堆起来,那货真价实的就是一座银山,一座能把人都活埋了的银山。

    “那我就拜托李老弟啦!”洪大守索性起来帮李禧著拉一拉被子,帮他把枕头挪一挪,枕的更舒服一些。

    “洪大哥你往后看!我们现在在的地方是天下第一关!而宰相是天下第一官!你说是不是互相照应,恰逢其时。”

    诶,李禧著这么一说还真是,正好碰上了天下第一关,谈的还是天下第一官的事。

    “这世上的巧合还真是难以言喻。”

    “连老天爷都在暗示我们,你一定会成为天下第一,你说是不是”

    “天下第一吗”

    洪大守不置可否,天子亦是官家,天家不过是为官第一家。那天下第一官不就是天下第一王吗不就是皇帝!

    难道还真是老天爷的暗示

    &



3.高丽沙俄恰邻居
    李朝使节团到京,自然有人接。礼部会派两个在部行走学习的进士,加上笔帖式、主事等一两位官员,引使节团入城。

    鸿胪寺也会派人一道来,都是应有之义。但是鸿胪寺来的人,却不是鸿胪寺这个机构派的人,因为清代鸿胪寺其职责为专司朝仪班位,不再管理接待事务。

    只是会同馆的主管官员为显尊贵,全部会加鸿胪寺少卿衔。所以来的人大抵是这一任鸿胪寺少卿的家人,亦或者包衣奴才。

    离城三十里时,此前护送的那一队兵就要离开。按例,外兵不得入城,即使他们是关外的旗兵也不行,这算是规矩。

    何况如果燕京城外三十里要是都不太平,那也别来朝贡了,这大清啊吃枣药丸!

    进了北京,是有专门的会同馆给使节团住的。由于李朝使节团来的非常勤快,以至于可以夸张到一年有半年时间,会有李朝使节团在京。

    所以满清给李朝准备了一处算是固定的馆舍,倒是比很多藩邦属国要强上一点。

    说到京师的会同馆并非只有一处,实际上大致有三部分,而且并不属于一个部门管辖,不仅不在一个地方,房屋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理藩院所属各馆。在城外的名为外馆,主要安置年班外札萨克各部,地址在安定门外黄寺东侧。近代有“外馆斜街”地名,可知外馆在这一带。

    据《天咫偶闻》描述:“西黄寺之东,为蒙古外馆。市廛栉比,屋瓦鳞次。充街隘巷,祇见明驼,列肆连箱,惟陈服匿,而居人除蒙古外,皆贾人也。”

    在城内的一所名为里馆,主要安置年班内札萨克各部。据《天咫偶闻》:“御河西岸尽南,名达子馆。蒙古年例入都所居,携土产于此贸迁焉。贾肆栉比,凡皮物、毳物、野物、山物、荋物、酪物,列于广场中而博易焉。冬来春去,古之雁臣也,此为里馆。安定门外为外馆,更钜于此。”

    还有一处是俄罗斯馆,俄罗斯事务居然是理藩院在管理。想想理藩院管的都是蒙藏等地方的事务,算是对内的机构。满清皇帝的心态很是值得玩味,也不知道是不是欺负俄罗斯人不懂。

    康熙三十二年,俄国获准与中国通商,在京设立办事机构,次年商队入京。雍正五年,中俄商定建立俄罗斯馆。

    据《俄国驻北京传道团史料》第一辑记载:“这所房子是中国式的,有四个门,院子中央是一个大客厅,四周是一排类似营房的厢房,……在第二个门与西面第三个门之间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座庙”。雍正十年改建庙宇为教堂,名圣玛利亚教堂。

    这次俄罗斯的使团来应该就是住在俄罗斯馆,不知道离李朝使节团的馆舍近不近。

    二是礼部所属各馆,乾隆十三年,“遵旨议定,将四译馆归并礼部会同馆。今新设会同四译馆衙门,即以四译馆充设,毋庸更建。所有四译馆册籍番书,仍于馆内收存。”位置在杨梅竹斜街中段偏西。

    据《光绪顺天府志》,内城南城有“正阳门内东城根”之名,街中有会同四译馆、高丽馆。

    《日下旧闻考》引《礼部册》:“朝贡使人之馆舍三,一在宣武门内京畿道胡同,一在宣武门外横街,一在东江米巷御河桥”。东江米巷那一处就是高丽馆所在。

    最后就是兵部所属馆舍,就一处,据《光绪顺天府志》兵部会同馆“注”:“至明之诸馆皆废,惟大兴县东王府街会同馆,专属兵部,犹永乐时旧馆也。”

    由于燕京的内城在明清易代时,城中的所有汉人被官“买”房屋之后,迁移了出去。虽然将八旗各部安置了进来,但内城还有不少的空地。

    而这些空着的房屋,很多就被充作官用。步军统领衙门大家都知道吧,由于名下的官产房屋很多,而且历来有官不修衙的习俗。

    仅仅乾隆年间,步军统领衙门就换了四次办事机构。奢遮得很,房子破了就不要了。走着,大伙儿往别处办公去。用烂了继续换,反正房子多,不差这一点。

    这到便宜了四面八方来贡的藩邦属国,挑着住,反正院子多。往往来上几十个人,可以住占地五十亩,建筑面积三千平米的大院。

    当然,到了如今,



4.偏生前月兴教案
    “原来高丽馆和俄罗斯馆在一块儿。”

    “那可不嘛!连蒙古的鞑子馆也在这快啊。”

    洪大守从口袋里掏出一小串钱,大约有二三十个,都是乾隆小平钱,递给那个报菜名的伙计。

    “谢老爷赏!”伙计估计是头回从外国人手里拿过赏钱,但这些在燕京饭馆干活的伙计哪个不是手明眼快,立马把手巾往肩膀上一搭,给洪大守打千请安。

    “算不得什么,我有些话要问你。”洪大守放下筷子。

    “俄罗斯人三年来一趟”
1...1920212223...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