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云长歌
李通古敲了敲箱子,不出意外的听到了属于金属的响声——这箱子中间有夹层里面可能放的是铁板或者青铜板,但无论是哪一种以现在的武器都不容易弄开,更不要提这是韩熠弄出来的。
李通古用他从韩熠的铺子里买来的匕首在箱子底部试了一下,发现果然破坏不了,他抱着箱子思来想去,转头对着身旁的哑仆说道:“去把那个红色的陶罐拿来。”
哑仆听后抖了抖,躬身退下,不一会就拿来了一个红色的陶罐。
李通古晃了晃陶罐,里面发出些许水声,而后拿出一根琉璃棍深入陶罐沾染了里面的液体,再慢慢涂抹在了盛放着书信的箱子上。
箱子表面的木质材料顿时飘出一道青烟,与此同时,箱子表面的木质甚至连同中间的金属板都出现了一个极小的圆洞。
李通古微微笑了笑说道:“墨家的机关盒,也不过如此。”
第257章
李通古为了不损坏里面的书信, 小心翼翼的用琉璃棒沾着那溶液将最上面的盖子弄了下来。
箱子打开之后, 李通古就看到了里面放着一份奏疏和一封信。
他没着急打开那封信, 而是打开了奏疏准备先仔细看看,然后结合那封信思考怎么给韩熠挖坑。
在李通古的设想之中,韩熠的奏疏中肯定会将这件事情跟自己撇清。
李通古倒是没想反驳他奏疏中所写,那样岂不是明明白白告诉颜徵他看过奏疏了?
但是挖坑这种事情肯定要做的, 而且越不着痕迹越好。
李通古并不是只混过秦国的朝廷,别的国家他也去过。
让他总结的话, 君主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多疑。
他只需要适当的将颜徵心中的疑虑勾起来就行了, 韩岩的信就足够让颜徵对韩熠产生怀疑。
所以他需要看韩熠写的是什么, 然后找出其中的漏洞。
李通古面色凝重的打开了奏疏, 然后……一口血差点没喷出来。
他一直都知道韩熠跟颜徵关系不错, 两个人从微末开始互相扶持一直走到今天,所以韩熠对颜徵比较随便,颜徵在韩熠面前也没什么架子。
但这也不是你把奏疏写的仿佛是家信的理由啊!
并且里面还夹杂着李通古都看不懂的别国文字!
也亏了虽然秦国开始逐渐更改官制, 但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先替王看奏疏,只是有一些内侍做这些事情。
换到后世的话,韩熠这么写奏疏只怕分分钟就要被参了。
李通古看着这通篇十分随便仿佛跟朋友写信一样的语气,虽然不想承认但也真的是羡慕嫉妒恨。
韩熠敢这么写就代表着他确信这样随便颜徵也不会生他的气,也不会觉得他无礼。
这样的殊荣谁不想有?
李通古平稳了一下心情,认真看了看, 虽然有一些字不太认识,但也不妨碍他理解这份奏疏的内容。
等到看完之后,李通古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他觉得他越来越看不透韩熠这个人了。
这种事情无论换成谁, 都会努力为自己辩解一下,哪怕假惺惺说一句这是韩岩的意思,跟他无关也好。
但是韩熠从头到尾都没有为自己开脱的意思,而且真的就将他到韩国之后的事情全部写了一遍,甚至连他跟韩岩的对话都叙述了差不多。
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留白的地方,这封奏疏与其说是奏疏,倒不如说是韩熠到韩国之后的生活记录。
这就让李通古有点难受了,韩熠写的详细就代表着他没有多少可以插手的余地,凭空捏造也不行啊,颜徵又不傻,万一被他发现怎么办?
于是这一路上李通古一直在研究韩熠这封奏疏,这份认真大概也只有当年他还在跟着老师学习的时候能比了。
最后研究了半天,李通古决定还是简单粗暴一点。
反正韩岩提出这个条件,并且压根没有为自己或者韩国争取利益本身就有问题。
正常人谁会这样搞呢?必然是韩熠跟他做了什么交易啊。
李通古决定到时候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疑问就行了——没办法啊,眼看到咸阳了,他也没有研究出一个好的方案来,没有完全把握的时候,太过迂回是没有好处的。
李通古回到咸阳之后连休息的功夫都没有,就被拽进了宫里。
不过他心里不仅没有不满,反而十分兴奋。
能够被王在第一时间接见,这说明他足够重要,或者他的差事足够重要。
李通古稍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让自己看上去整洁一点但又没那么整洁。
这里面他也有一点小心机,整理一下是为了显得对王足够尊重,而不那么整洁是为了表现自己这一路风尘仆仆。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第232节
果然颜徵看到李通古之后就说道:“李卿一路辛苦。”
李通古满足又不那么满足,颜徵从来没称呼他为爱卿过,不过想一想颜徵也只这么称呼过韩熠,他努努力估计早晚也能获此殊荣。
是以李通古立刻行礼说道:“此乃臣分内之责,不敢言辛苦。”
说完之后李通古呈上韩岩的书信和韩熠的奏疏说道:“此乃韩王书信和中书令之奏疏,还请王上过目。”
高府令走过去接过这两样东西摆在了颜徵的案头。
李通古小心翼翼的抬眼看了看结果就看到颜徵将书信放在一旁,先拿起了奏疏看。
李通古站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等到颜徵都看完之后,观察了一下他的表情,结果发现根本看不出喜怒。
似乎韩岩这样过分的要求并不会让他生气一样。
颜徵将书信放在御案上问道:“中书令有没有说别的?”
李通古愣了愣,韩熠的奏疏写的那么详细还要说什么?
他心中虽然疑惑却还是立刻回答说道:“中书令没有说其他,只是说都在奏疏里了。”
颜徵垂下眼眸,掩盖住了眼中的失望。
他又问道:“你见过韩王吗?”
李通古顿时神一振说道:“未曾,臣到了韩国之后就听闻中书令已经与韩王谈妥,韩王的要求都在书信之内,臣听闻之后就立刻快马加鞭赶回来了。”
李通古这句话说的很有技巧,所谓的谈妥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就看颜徵怎么想了。
果不其然,颜徵皱起了眉头。
李通古心下一喜,忍不住多了句嘴:“王上有何忧虑,臣愿为王上分忧。”
颜徵看了他一眼心说这个你分不了,除了韩熠,谁都不能为我分忧。
要知道以往就算是公事,韩熠也会再写一封私人信件的,奏疏是奏疏,信是信,会关心一下他的生活,问他最近开不开心,然后会告诉他带什么东西回来。
结果现在全没有了,颜徵表示非常不开心。
他调整了一下心态问道:“以你看韩国现状如何?”
李通古说道:“较之我国自是差了许多,算一算的话,应该算是七国最弱。”
颜徵点点头:“这样吗?”
之前虽然颜徵想要将韩国交给韩熠,现在韩岩跟他一个想法,就让他觉得有些微妙了。
他本能的对韩岩有些敌意,毕竟就算是民间能这么为弟弟着想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在王室了。
韩岩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要求韩熠去治理韩国的呢?
颜徵伸手叩了叩案几,又问道:“中书令状态如何?”
李通古迟疑回答道:“挺……挺好的,韩王似乎很重视中书令。”
颜徵的心情又低落了一个指数,李通古看颜徵似乎不太高兴的样子,便问道:“王上可是不满韩王所提之条件?”
颜徵敏锐的察觉到李通古似乎话中有话,便不置可否说道:“你怎么看?”
李通古就等着他这句话立刻说道:“臣以为,此乃好事啊。”
颜徵倒是感兴趣了:“哦?怎么说?”
李通古分析道:“首先若是能够和平兼并,对大秦来说自然是大有好处,而韩国弹丸之地,积弱已久,贸然派个人过去治理,只怕未必能让那里有起色,甚至还会遭到当地人的排斥,若中书令的话,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排斥,更何况中书令之能有目共睹,当初芙蓉县贫弱至此,全凭中书令扭转乾坤,想必治理韩地也不在话下。”
李通古话里话外都在吹嘘韩熠的本事,最后还补充了一句:“只不过韩地再小也是一国之地,作为侯的封地似乎有些大了些,只怕丞相他们不会同意。”
颜徵眯了眯眼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通古沉默了一下才说道:“臣不愿隐瞒,自当直言不讳,还请王上赎罪,以臣之见,以中书令从龙之功,匡扶社稷之功,当晋位为公。”
第258章
颜徵听后若有所思地看着李通古, 其实李通古说的这些话放在平时也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放到这个场景就很有问题了。
颜徵没有正面回答, 安抚了李通古两句就让他去休息了。
他低头看着御案上的书信和奏疏, 又叹了口气,一时之间有些担心,韩熠不会以后都不给他写信了吧?
高府令看了看时间,小心问道:“王上, 该用膳了。”
颜徵应了一声,让人传膳。
恰好今天的食谱上有好几道菜都是韩熠送上来的方子。
实际上韩熠曾经给膳房了一张表格, 上面写着每天早中晚外加夜宵的菜谱, 并且这个菜谱还是跟着时令改变的, 力求最大程度上让颜徵不缺乏任何营养也不会营养过剩。
颜徵看着这些菜色就想起了韩熠, 半天都没动筷子。
高府令弯腰问道:“王上可是觉得菜色不合口?”
颜徵忽然问道:“你觉得该给阿熠晋位吗?”
高府令木了一下, 这话事情让他怎么回答?
他一直跟在颜徵身边怎么会不清楚颜徵对韩熠的感情?
如果他说实话,颜徵可能不会高兴,如果他顺着颜徵说……又觉得有些愧对先王。
颜徵看到高府令沉默, 便点点头说道:“寡人明白了。”
高府令不说话已经代表了一种态度,他跟韩熠的关系还不错的,然而连他都觉得在这个敏感时期不适合给韩熠晋位,李通古怎么会不知道?
更甚至李通古这么说,有没有想过会让颜徵怀疑这是韩熠的意思?
以颜徵的政治智慧,不用多想他就明白了李通古的心思, 不由得冷笑道:“其心可诛。”
高府令缩头不说话,再一次肯定无论是谁都别想挖坑坑韩熠。
不说韩熠自己知道之后会有什么反应,恐怕还没等他动手颜徵就要动手了。
高府令也有些感慨, 李通古还是太心急了,他根本不明白颜徵对韩熠的信任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挑拨的。
哪怕韩熠真的拒绝颜徵,颜徵也不会怀疑他要造反。
当初韩熠可是放弃了王位回来救他的,哪怕是后来把他送到秦国之后,以当时他的处境,韩熠也可以直接走人回到韩国,看韩岩这个样子,说不定还会退位让贤。
到了如今,韩熠的本事已经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这还是在秦国有许多人扯他后腿的情况下,他如果到了韩国,自己说了算,韩国肯定不是如今这个样子。
当年韩国国力强盛的时候他都没有留下,现在这样的烂摊子,他怀疑韩熠一点都不想要。
颜徵本来想要写封信给韩熠让他小心一点李通古,这人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至于他这里,也只能先将李通古写在小屏风上。
嗯,这个小屏风是他最近弄来的,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上面就是有着特别淡的山水背景的纸,屏风分两扇,一扇红字一扇黑字。
红字那边写的就是他比较认可比较喜欢的臣子,黑色那边就是上了黑名单,但是还算有用,暂且用用的臣子。
现在红色那边最高的是大庶长,至于为啥没有韩熠……他都把韩熠放在心里了,也就不用写在这上面。
黑色高居榜首的之前是姜不韦,姜不韦倒台就划了一道横杠,现在是李通古第一位。
颜徵写完之后决定跟三公商议一下这件事情。
新上任的丞相是之前的左庶长。
原本丞相这个位置一直在空缺,哪怕颜徵再怎么偏心也觉得现在让韩熠当丞相不太行。
但是让韩熠继续当个御史大夫,让别人越过他直接当丞相,他又有些不甘心。
而且无形之中也会给人一种韩熠现在还没有资格当丞相的感觉。
实际上韩熠很有资格啊,比当初姜不韦还有资格呢。
毕竟姜不韦都没有带兵打过仗,韩熠这一方面根本没有欠缺。
为了这件事情颜徵想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集权做的不够,如果他真的是金口玉言,说了没人敢反对,哪里还有这种破事儿?
所以他干脆就又动了一次官制,一方面是为自己集权,另外一方面是个韩熠腾位置。
你们不是说他当丞相不合适吗?
行吧,我一次批发弄个三公,三公地位等同,中书令丞相大庶长,各司其职,这样都还有人反对的话就别怪他真的翻脸了。
这一次倒是很顺利,官制的改革韩熠没有插手,颜徵直接着手稳步推进。
因为官职的增多,大庶长等人都忙着抢肥肉,也就没反对韩熠这个中书令也成了三公之一。
等到官制改革差不多之后,颜徵不得不感慨还是国土面积大了好,这样不会出现狼多肉少的局面。
只不过唯一不太合适的就是自从官制开始改革之后,作为三公之一的中书令就一直在脱岗。
之前韩熠拾包袱跑路,也亏了颜徵在后面给他打了个补丁,告诉众人是他派韩熠去韩国商谈的,否则只怕要治韩熠的罪。
颜徵用完膳回到了书房,此时丞相跟大庶长也到了,两人坐下之后,一口气都没喘匀就听颜徵说道:“韩王同意和平兼并,但有个条件是必须在兼并之后将韩国交给中书令治理。”
丞相大庶长:!!!!!
大庶长资历比较深是以先开口说道:“万万不可啊。”
颜徵说道:“我唤两位前来就是商讨一下这件事情。”
大庶长说道:“两国兼并,要让韩国彻底融入秦国,就必须派秦人治理……”
他还没说完,丞相便看了一眼大庶长说道:“大庶长这是不把中书令当秦人?”
大庶长不慌不忙说道:“此事不在于我们怎么想而在于韩人怎么想。”
丞相又说道:“我们将中书令当秦人,韩人将他当韩人不是正好吗?也得派别人会被排斥。”
大庶长看了一眼丞相说道:“然而中书令身为三公之一,怎可常年在外不理朝政?”
丞相这次没有说话,这件事情的确也有点麻烦。
大庶长便又说道:“更何况让中书令治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兵权的问题,韩地兵权要交给谁?”
丞相说道:“大庶长不放心中书令的话,就再派一位将军去便是。”
大庶长摊手:“问题又回来了,韩人会不会排斥那位将领?就算不排斥,又有哪位将领是中书令的对手呢?”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第233节
最好的例子就是芙蓉县,当初芙蓉县虽然说兵权在颜斐手里,然而韩熠在的时候,颜斐连大气都不敢出,后来造反也是因为韩熠当时不在。
丞相当然有办法,只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颜徵做决定,是以他问道:“不知王上意下如何?”
颜徵看了一眼大庶长又看了一眼丞相便说道:“寡人决定与韩王约定一地,亲自商谈。”
两人:???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才说?
作者有话要说: 颜徵:你们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去见阿熠!
第259章
大庶长和丞相如果知道什么叫问卷调查, 就会觉得颜徵这行为特别像是问卷调查。
他只是想要知道这两个人的态度, 而并不是真的就遵循他们的意见。
毕竟比起这些人, 他更想知道的是韩熠的想法。
不是写在奏疏上,让人猜不透的文字,而是面对面详谈。
直白一点说的话就是他想见韩熠,发疯了一样的想。
以前分离的时候他也会想念, 但没有哪一次会像现在这样迫不及待的想要过去,或者让韩熠回来。
非要说的话, 很可能就是因为以前每一次他都笃定韩熠一定会回来的。
然而这一次, 是第一次韩熠主动离开, 甚至在离开之前都没有跟他说一声, 这让颜徵怀疑韩熠是不是不打算回来了。
再引申一下的话, 韩岩这个要求是不是韩熠自己本身的意思?
若是他同意的话,韩熠就顺便留在韩国治理韩地,在那里娶妻生子……
一想到这里颜徵就觉得忍无可忍, 于是他用当面商谈这个借口要求跟韩王见面。
这样的场合韩熠肯定不会缺席的,他们总有单独相处的时间。
颜徵这个决定然个秦国官员惊了一下,到了韩熠那里的时候就蓄力成了炸弹。
韩熠一听颜徵要过来,之前的悠闲顿时不复存在,整个人进入高度紧张状态。
之前他直接拾包袱跑路也曾经想过颜徵肯定会生气,等他回去的时候, 还不知道颜徵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然而当时化身为鸵鸟的韩熠十分光棍的表示到时候再说。
结果没想到这个到时候来的这么快啊!
虽然他努力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他这种状态还是被韩岩所发现。
在观察了两天之后,韩岩皱眉说道:“你是不是在担心秦王会怀疑你?”
韩熠愣了一下:“怀疑我?什么怀疑我?”
不是因为这个?
韩岩问道:“那你为什么看上去很紧张的样子?”
韩熠:……
大哥, 你作为一个被人称为武夫的国王,这么敏感真的好吗?
是的,在韩国时间长了,他渐渐发现有人喜欢在背后称韩岩为武夫。
大概是因为他的师父是天下第一剑客,而他本人一直没有放下过练功吧。
不管严寒酷暑,韩岩都固定时间练功雷打不动。
曾经创造过在朝堂上横扫十个大臣的壮举。
至于为啥会横扫十个大臣,那是因为这群大臣商量事情的时候直接在朝堂上打了起来。
韩岩作为王自然是看不下去,便开口阻止,那时候他刚继位不久,威望不够,大家居然都不理会他,该怎么打怎么打。
扯帽子的扯领子的,更过分的是有的人连鞋都丢了,至于其他的什么玉佩之类的更是掉了一地。
韩岩那个时候脾气还比较暴躁,再三阻止都没人理会他之后,他也炸了。
直接挽着袖子加入了群加团体,然后……一人横扫全场。
后来……韩国朝堂上就再没有打过架,毕竟第一波打架的有几个重臣直接牙都被王揍掉了。
能够当上重臣一般年纪也不算小了,这个年纪牙掉了就长不出来了啊。
而且这一次只是掉牙,下一次万一断胳膊断腿怎么办呢?
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韩熠才发现韩岩当初能在韩国坐稳王位并没有什么斗智斗勇的过程,就是简单粗暴的把人都给打服了。
对此韩熠想了一下如果颜徵也这么做……算了,画面太美,他不想看。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人打不过韩岩就只能从嘴上占占便宜了。
韩岩也知道这件事情,他也无所谓,本来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安邦定国的将领,结果阴差阳错就这样了。
然而就算是真的武夫属性,他也有心细的一面,如果有人觉得他不够心细,那就证明韩岩根本没把那个人放在心上。
如今韩熠状态稍微有一点改变他就能直接发现,反而让韩熠十分意外。
韩熠不说话,韩岩不由得面色严肃说道:“你之前还说秦王没有对你不好,难道是在骗我?”
韩熠一听他这是要误会颜徵的节奏,连忙说道:“不是不是,就是……我这次过来的时候,没跟王上打招呼,等他过来怕是要算账了。”
韩岩:?????
这句话槽点很多,韩岩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该从哪里问起,半晌之后才说道:“那你为什么没有跟秦王说?”
这说来可就话长了,韩熠认真看着韩岩想了想,反正韩岩也不认识别的秦国官员,而且这个人信誉比较好,只要他答应不说出去应该也没啥问题。
是以韩熠小声说道:“我跟你说了你不要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情只有你知我知,不能有第三个人或者更多人!”
韩岩听后忙不迭的答应,同时心中一喜,跟韩熠有共同秘密这种事情让韩岩十分开心。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他不太开心了。
在知道颜徵居然觊觎自己弟弟的时候,韩岩当场暴跳如雷,站起来就说道:“我去调兵!”
什么狼心狗肺的玩意,宝贝弟弟对颜徵掏心掏肺,颜徵居然还敢起这种龌龊心思。
兼什么并啊,打过去!
韩熠拽住他说道:“醒醒,你打不过他。”
韩岩:……
虽然韩熠说的是实情,但越是事情韩岩就越是接受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