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新纪元1912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可是我的这支自动铅笔……”

    得意的将那已经组装好的铅笔在手中一转,宋家诚极为认真的说道。

    “最高只需要一块钱!如果进一步改进工艺的话,应该会更低!”

    “一块钱?更低!”

    这倒是让安卓勤对他手中的自动铅笔好奇了起来。

    通过“普及型钢笔”的发明,安卓勤算是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是可以“偷工减料”的,当然是在不影响其使用性的前提下,从好友的手中接过那支自动铅笔,顿时,他便明白,好友是在什么地方“偷工减料”了。

    无论是铅笔还是钢笔的使用,实际上是由于西方人在华开设学校而引入中国。从十几年开始,由于新式学堂的大量创办,相对廉价的美国钢笔陆续输入中国,并在沿海城市设点经销。继后又有“康克令”、“爱弗释”、“百利金”、“犀飞利”和“派克”各种品牌的钢笔相继涌入,但是这些钢笔的价格昂贵。最便宜的亦需要几块钱,而在公司开始推行教育之后,研制一种“廉价”的钢笔,以满足公司和学生的需求。就成为一个即关系利益、又关系现实的问题。

    据说“普及型钢笔”是出自总理的设计,与各国的钢笔不同的是,“普及型钢笔”没有使用玻璃制成的吸墨滴管或者活塞,而是在笔杆内装有一个橡胶质的透明皮囊,中有塑料吸水管,使用起来极为方便,比较接近大家使用习惯。容易上手,只需轻轻捏几下就能装墨。

    所采用的笔尖芯撑则用赛璐珞一次铸成,从而避免了硬木撑繁锁而且昂贵的制造工艺,而笔尖则由金质笔尖改为不锈钢笔尖,最后,赛璐珞塑料亦取代金属笔壳,最终,通过这一系列的简化。“普及型钢笔”成为“民国第一笔”,不仅在国内被公司职员、学生广泛使用,甚至还大量出口欧美。甚至由此还诞生了一个钢笔名牌——“英雄”,而此时,他手中的这支自动铅笔的笔壳正是由赛璐珞制成。

    “以塑代金,节省工时,降低成本!”

    吐出这十二字时,宋家诚的神情随之一变,相比于钢笔,自动铅笔的制造甚至更困难一些,因为它的零件太过“纤巧”、太过“细碎”,所以。在这个“以塑代金”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自然更多,尤其是那些细小的零件。

    “好了,说归说,唱归唱,最关键的还是……”

    一手拿着铅笔。一手拿一根笔芯,这会安卓勤更想试试这“自动铅笔”的使用效果,在宋家诚的指导下,将铅笔芯装进自动铅笔,又接连接了几下顶部的按纽。

    “吧哒、吧哒……”

    几声声响后,在在笔尖的芯套处铅笔芯冒出了一毫米,感觉使用极为顺手的安卓勤连忙拿起一张纸写了起来,随手写上几个字之后,却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写了起来,每一笔写起来都极为顺畅,待一根笔芯写完用尽之后,笔芯仍然未断,无疑笔芯的质量极为合格,不对,如果没他有记错的话,他拿的这个笔芯是之前的“失败品”,那这是……自动铅笔!

    打量着手中的自动铅笔,惊讶的看着好友,这时他明白了,这与他的笔芯没有多少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手中的这根自动铅笔,这种铅笔根本就是为那种“特细免削笔芯”所准备的。

    “自扬……这……”

    “这什么……”

    得意的把这铅笔从好友的手中取来,宋家诚从校服衣袋中取出一盒笔芯,只看那笔芯上的标号,安卓勤便认出,那是最初制造的最为失败的几种笔芯。

    “即便是这种五号笔芯,就是最容易断的,使用起来,也很顺畅……”

    装好笔芯,宋家诚便开始写了几来,看着一个个工整的铅笔字出现在那张白纸上,这时安卓勤立即意识到,或许……他成功了!

    在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同时,另一个念头却在安卓勤的脑海中闪现出来。

    “自扬,这自动铅笔看样子是不错,可,”

    拿着铅笔又写了几个字,安卓勤的心下那种感觉更浓了。

    “可未免有点太贵了!”

    “贵什么?一支自动铅笔,最多也就是二十支普通铅笔的价格,二十支铅笔能用多长时间?能写多少字?但是,”

    摇了摇手中那装在小盒中的铅笔芯,宋家诚又反问道。

    “这一盒铅笔芯,能用多长时间?能写多少字?是铅笔贵?还是笔芯贵?这么一盒笔芯,可写出的字,相当于几十杆铅笔,可成本呢?不过只是几杆铅笔的成本,这叫……”

    迟疑着,思索一下用,宋家诚才郑重其事的说道。

    “这叫一次投入,终身受益!”

    说话时,宋家诚指了指别在校服上衣左口袋处的钢笔,这只“英雄”牌钢笔还是他在入学时学校发送的,与市场上售卖的不同的是,在钢笔上有“德华大学民二界”的字样,这无疑是一种骄傲。

    “可,又有几个家长舍得……”

    话到嘴边,安卓勤还是硬生生的把话收了回去。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总理个人,每年都会捐赠大量的学习用品给学生,而铅笔正是其中的一项,如果平均下来的话。这甚至非常省钱!

    “那,你申请专利了吗?”

    专利,对于此时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大都知道,总理之所以能够创办**公司,**公司之所以能拥有今天,都和专利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当年总理通过出售个人专利,才获得一笔巨款,而这实实在在的事实,使得人们在明白了发明的重要性的同时,亦明白了专利的重要性,而且政府亦支持专利发明和保护专利的使用,也正因如此,德华大学的不少学生。才会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因为他们的发明。

    正像,他们的研究。除去学校的资助外,更多的却是依靠改造铅笔生产工艺获得的“专利”回报,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的安卓勤才如此提醒着好友。。

    “嗯!”

    点点头,宋家诚认真的说道。

    “虽说在设计这支铅笔时,借鉴了外国人的设计,但是其中有很多设计却是它独有的设计,两个星期前,我刚完成纸面设计,就去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前前后后申请了十三项专利。”

    十三项专利。看似不多,但对于这么一个“小东西”而言,似乎多的有些过份,但只有作为其设计者的宋家诚,才知道,这支自动铅笔所包含的这些专利的必要性。

    “而且。我正准备通过公司,在国外申请专利,有了这些专利保护,咱们就可以办厂造铅笔了,不要十年,只要几个月……”

    和其它人将毕业后进入**公司视为必然不同的是,在售出铅笔工艺流程专利之后,宋家诚就已经和公司签定了“归还助学贷款协议”,尽管他们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公司提供的话,但是公司并没有“困死”这些学生,他们在毕业时,仍然有自主选择权,前提是要归还助学贷款,在未来十年内分期偿还。

    “只要工厂一开工,自动铅笔一制造出来,咱们的助学贷款就能还清!”

    相比于进入**公司,宋家诚更愿意自己创业,这会面对好友,他并没有掩饰内心的野心也好,雄心壮志也罢。

    “在我来的时候,就连这自动铅笔的名称我都想好了,英雄、英雄,持笔之英雄,这是英雄钢笔,我的自动铅笔就叫……”

    看一眼好,宋家诚的声音微微一扬。

    “夏季开学,普及万学,就叫夏普吧!怎么样,勤勉?这个名字可以吗?”

    询问好友时,宋家诚的脸上却完全没有一丝商量的意思,事实上,两人虽是好友,但他一直显得很是强势。

    “夏普,夏普,嗯,这倒也不错,可……”

    看着好友,这会宋家诚倒是不想去打破好友的美梦,因为他没有想到一个致关重要的问题。

    “可,自扬,这,若是你办厂制造自动铅笔的话,这工厂怎么办?你……”

    话声微微一顿,看着好友,似乎是对自己打破他确好梦觉得有些抱歉,以至于安卓勤的声音都随之降低了。

    “你那来的钱去办厂?”

    不大的话声从安卓勤的口中吐出,这却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他们两人都不是富家子弟,甚至两人的家庭都谈不上富足,顶多也就是乡间的殷实之家,办这样的工厂,即便是两家倾家荡产甚至都不见得能盖上几间厂房,办厂制造,根本就不现实。

    “这……”

    吱呒着,宋家诚顿时哑了,这似乎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没钱,什么都办不成,难不成,要像总理那样,把这自动铅笔的专利卖出去,也许,卖给公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

    “要不,还是卖给公司吧,毕竟……”

    不待安卓勤说完,宋家诚便用力的摇着头说道。

    “这是我的专利,我的发明,以后还要进一步完善,我不想,不想……”

    这个发明就像是他的儿子一样,他不想卖掉自己的“儿子”,那怕是……可,不卖专利的话,又怎么能把这自动铅笔生产出来,并推广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呢?

    沉默,面对好友的坚持,安卓勤不再说话了,他知道,宋家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过去的一年中为了这个发明,几乎半荒废了学业,以至于未能通过毕业考试。

    沉默!

    这间试验室内的两人都沉默了下来,在沉默良久之后,突然,宋家诚想起了一件事,一件曾发生在这所学校的一位与他们同界的同学身上的故事。

    “也许……”

    吐出这两字时,宋家诚的呼吸随之变得有些急促,想到那位校友的经历,他不就成功了吗?也许,他也能拥有那个机会,一个成功的机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116章 成功契约
    陇海,从民国元年起,这个名词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报纸上,因一条铁路,因沿线所展现出来的变革,这条与民国同岁的“特殊地区”,从一开始就吸引着世人的眼光,在民国元年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知道,陇海的这条路能走多远,同样也不知道,这条路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

    在五年前,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一条铁路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但是现在,在五年之后,所有人都不再怀疑,有时候,一条铁路的确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陇海铁路,作为中国唯一的一条东西走身的横亘动脉铁路,在过去的五年间,从修建之日起,就改变着中国面貌,随着铁路的修建,中国广阔的、人口众多,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沿线地区的农产品、矿物开始流通起来,千百年来,那些沉睡着的财富被唤醒,在民国三年之后,随着陇海铁路沿线附属地的建设和发展,中西部甚至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当他们从连云港登上火车的时候,都会意识到这里正在发生的变革,铁路沿线,数十座发电厂通过座座相联的高压电塔将电力输入到附属地内的工厂、家庭之中,与此同时在方园百公里内的居民也随之受益,当沿线城市的富人们投资办厂的时候,随着战争的空前红利所引发的实业的兴盛以及实业投资狂热,在沿线百公里内的一些乡村,甚至都涌现出了由地主、富人创办的企业。

    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一种经济上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由城市带动的,而是由成千上万个,工人只有十几数十人的乡间作坊带动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化的“乡间作坊”的出现,改变了沿线农村的面貌。吸引了众多富余的劳动力,同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经济层面、民生层面上的变化,更像是一场变革。一场正在改变着贫困、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变革,如果说在五年前,人们认为“陇海”不过只是一条铁路的话,那么,现在人们更认同的是,这个地区正在改变着这个国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但真正的变革。绝不是在经济和民生层面的上的改变,而是随着陇海的影响力的扩大,尤其是其成功,所带来的一种潜移默化上的影响,附属地内“准政府”式的管理机构,更多时候是一个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强调“规则”的至上。准确的来说是法律的至上,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以租地人会议为前身的附属地议事会。无不在证明着一个事实,这里的一切,都是建立于——稳定的“政治环境”之中。

    不仅如此,在很多传统观念上,尤其是“人与人”的观念上,这里亦给中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尽管这里同样也是这个老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自1912年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和来到这里的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因为与这个老大帝国的其它地区不同的是,在这里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这里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成功。

    成功!

    至少在过去的五年中,这条横亘于中国中部,从东海之滨,直到西北高原的狭长地区,在各个方面无疑都是成功的,也正是这种成功,改变着中国。

    当这里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着其成功的时候,当沿线非附属地同样获得一定的成功时,在外界的人们或是嫉妒或是欣赏之余,同样也纷纷开始汲取着这里的经验,并试图在其它地区复制这里的成功,五年前,陇海是一条铁路,而现在,陇海更是一种启示,对这个古老帝国的启示,看似,他没有改变许多事物,但事实上,这里正在改变着这个国家。

    陇海,这只是一个称渭,事实上,在沿线众多的附属地上,最耀眼的明星是陇海的龙头——连云港,这座建立于一片海边荒滩上的城市,在过去的五年中,早就发展成为全中国最现代化、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市。

    这座规划最为整洁的城市拥有全中国最宽的公路、最高的建筑、最大的港口,最大的工厂,最多的工人,最富足的居民……嗯,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对于很多人而言,却有着别样的意义。

    与上海那座被东西方人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城市不同,连云港,这座极为年青的城市,却被很多中国人视之为“梦幻之城”,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成功。在这里形成中国最早的,也是在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国民意识,在这座城市的创建过程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在被整个国家所接受的“服务”精神:个人无私地服务于国家,但这种服务的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打心眼里相信,国家肯定反过来为个人提供庇护,让人获得真正的尊严。

    正像这座城市中的“公民”一样,个人无私的服务于公司,而人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打心眼里相信——公司不仅为会个为提供庇护,让个人获得财富,而且还可以获得尊严和成功。

    而这种“私人与私业”之间“契约式合作”,是这座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个人不再相信公司,那么这座城市就会没落,如果公司不能为个人提供庇护,这座城市同样也会没落,而正是的这种“契约式的合作”支撑起了这里的一切,同样也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正如同,后来很多人把这里的一切放之全国时所说的那样,国民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不论出身高低,只要一个人把命运交托与国家,潜心钻研,努力成为国家这个团队中的一份子。所有人按照同样一个大目标奋进,那么这一群人就叫做国民。至于这个共同目标,当然不再是个人的成功或者个人的财富,而变成了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是要用几代人的奋斗换取中国这个国家的真正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尊严。

    只不过。在这时“私与私之间契约式的合作”,由此化为“国民与国家间的契约”,当然,如果这个看似无形的契约确实存在的话,但没有人会去否认,这个有些虚无缥缈,甚至还可能受人耻笑的契约是真实存在。正如同在连云港,没有人会否认“成功契约”的存在。
1...397398399400401...4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