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2380 一言难尽
结局到底是什么?大卫戳瞎自己了吗?近视眼女人真的失明了吗?还有,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又或者更为准确一点地说,结局到底意味着什么?
近视眼女人从头到尾都在利用大卫吗?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回归城市的阴谋吗?亦或者是来自社会更高层次的控制?近视眼女人和孤独者首领之间发生了什么对话?为什么孤独者首领没有杀死近视眼女人,而为什么近视眼女人又告诉了大卫真相?为什么大卫离开前“活埋”了孤独者领袖,而近视眼女人却没有提前告知对方?
大卫真的能够为了爱情戳瞎自己吗?还是最后关头可能胆怯?大卫的犹豫和迟疑到底具有什么深层含义?仅仅只是对爱情的迟疑思考?还是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大卫选择逃离森林回归城市又是为了什么?他明白自己双目失明之后所需要面对的状况吗?亦或者说,这仅仅只是又一次飞蛾扑火的盲目爱情而已?
更进一步,从近视眼女人和大卫身上延伸开来,这到底是对婚姻的讽刺——本着诚实坦然建立的婚姻关系却生活在谎言之中,酒店经理和瘸腿男人的状况都是如此,而“子女”角色的设立也非常有趣;亦或者是对社会的剖析——自上而下的阶级设定,单身与结伴两种生活方式的对立,强制性规定生活框架的形式,以及僵硬死板的呈现方式,影射着当代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定义。
仅仅通过一个结局的设定,就可以将整部电影角角落落的所有细节全部串联起来,进而制造引发出百花齐放的思考回响,每个人都可以从故事里延伸出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社会制度、传统文化等等多方面的不同思考——
不仅仅是丁克家庭或者独身主义等等社会先进的思想理念,更多是对整个社会构建基础的一种深入探讨: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编织出社会框架,最终形成完整的人类文明,但关键就在于,所谓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定义?
砰!
砰砰!
激烈而汹涌的纷杂思绪一波接着一波地翻涌起来,以大卫和近视眼女人为基准,发散思维的触角朝着远端边界蔓延开来,那种纷乱和错杂,激烈地翻滚沸腾着,然后卢米埃尔大厅慢了半拍才醒悟过来:
这才是欧格斯的真正用意!
如同抛砖引玉一般地丢出一个想法念头,结局的戛然而止则留下无穷无尽的思考空间,点燃观众的反思风暴,真正地引爆深思与挖掘,不同人群的不同想法也恰恰证明了社会的多元,与电影里的社会形成互文。
谁知道呢?也许现实社会就正在朝着电影里的虚构社会发展呢?也许当代社会就正在滑向无尽的地狱深渊呢?
高明!
这才是真正的高级电影——不是要求每个人喜欢,而是争取多姿多彩的差异,无论喜欢还是讨厌,真正地刺痛那些敏感神经,让讨论热闹起来,只有发现问题、正视问题、面对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可以想象,“龙虾”必然触碰到无数敏感神经,那种极端而僵硬的表演方式、冰冷而尖锐的叙事镜头,无时无刻不在挑选底线,就如同欧格斯一贯以来的作品风格,用乌托邦的反讽来影射当代社会的真实。
呼呼!
呼呼!
脑海里纷纷乱乱的思绪一股脑地涌动起来,渐渐反应过来之后,形象各异的表情也就浮现在了观众嘴角。
有亢奋、有不耐、有喜欢、有排斥、有好奇、有厌恶……错综复杂的情绪在眼底深处翻滚,然后无可奈何地轻轻摇摇头,就算憎恨那又如何——欧格斯激怒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他们的反应恰恰就是欧格斯所希望看到的,这让厌恶者们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他们应该表现出来吗?他们应该让欧格斯得逞吗?
现场有人站立了起来,却不是起立鼓掌……而是转身拂袖而去,怒气冲冲的背影清晰展示着他们的情绪喷发,甚至还有人骂骂咧咧地呵斥着,“荒谬!这着实太荒谬了!令人作呕、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暴躁愤怒的情绪持续喷薄炸裂,整个卢米埃尔大厅的视线都纷纷投射了过去,“砰”的一声撞击着大门,摔门而去,只留下一阵连续晃动的余韵在放映厅里久久回响,让所有人都保持着转身回望的姿势。
“扑哧。”有人没有忍住,扑哧一下就笑出了声——如此场景;与“龙虾”的黑色幽默完全是如出一辙、相得益彰,一部嘲讽社会关系的电影结果遭遇观众的呵斥,这一举动本身不就是欧格斯理念的最佳诠释吗?
更何况,这里还是法国。理念相对开放、思辨相对先进的法国,正如蓝礼在红地毯的调侃所影射的一般,法国对于开放情感关系、打破传统关系等等方面拥有一颗哲学的心,他们往往能够更加积极地看待那些“挑选传统”的行为,这也使得法国电影历史上诞生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
相较而言,以传统新教徒移民作为基础的美国,在维护传统社会文化方面,反而是更加严苛也更加保守,全然没有“思想开明”的国际形象那么美好,骨子里的传统始终不曾改变过。
那么,就连在法国,居然还有观众愤而离场,这是不是意味着,“龙虾”真正挑衅到了部分观众的底线?
当然,离场观众也可能是美国人——因为刚刚那番话语正是纯正的美式口音。如果蓝礼进一步细细分析的话,那是波士顿口音。
一个笑声打破了卢米埃尔大厅的僵局,然后周围的观众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归根结底,这里是法国、这里是戛纳,开放的思考方式和积极的观影情绪让观众们都放松了下来,荒谬和无奈的错杂情绪开始上涌,笑声就这样溢出了嘴角。
不是那种“哈哈”的捧腹大笑,而是那种无可奈何的“呵呵”轻笑声,在喉咙深处翻滚着,带着些许嘲讽、些许戏谑和些许欢快,如同闷雷一般暗暗滚动着,嗡嗡地在耳膜之上震动着,有种奇妙的观影体验。
然后,卢米埃尔大厅终于渐渐回过神来了,陆陆续续地,观众开始站立起来,为电影献上了掌声。
而此时,电影字幕已经翻滚了将近六十秒,这一个反应弧长有些夸张。
蓝礼回过头,看着后面捂住嘴巴的杰克-吉伦哈尔,眼睛里不由流露出了笑意,杰克放下了自己的右手,用夸张的嘴型无声地说道,“抱歉,我真的真的很抱歉”,但眼底和嘴角的笑意却根本无法隐藏——
刚刚第一个“扑哧”笑出声的,就是杰克。
杰克真心实意地认为,此时此刻的场景和状况太过荒谬也太过搞笑,尤其是甩门而去的那一名观众,就好像精心安排却设定失败的乌龙桥段,让电影所影射的残酷现实变得越发真实起来,然后幽默效果就出来了。
如同查理-卓别林的“悲伤”喜剧一般。明明应该恐惧害怕、悲伤哭泣的桥段,却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然后,笑着笑着就这样默默开始哭泣。
杰克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显然,效果一般,他抱着自己微微僵硬的腹部肌肉,无声地狂笑不止。
面对蓝礼的眼神,杰克非常非常抱歉,他觉得自己好像毁掉了电影结局所带来的震撼,但笑声就是停不下来。
蓝礼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起来,不是那种隐忍的笑容,而是控制不住往外蹿的笑声,他就这样呵呵地轻笑了起来,看着眼前的杰克,连连摇头,似乎正在说,“都是你害的”,但发自内心的笑声还是持续地满溢出来。
然后,掌声就响起来了。
啪。啪啪。
啪啪啪。
啪啪啪!
轰轰轰!
从稀稀拉拉的掌声开始,人们陆陆续续地回过神来,思想的回响与余韵暂时沉淀下来,那种错杂与震撼猛烈撞击着胸膛,最终演变成为掌声,以站立起来的方式为剧组送上赞誉,表达自己的支持。
渐渐地,掌声越来越多,因为反思越来越汹涌,那种一言难尽的错综复杂,让观众意识到了电影的强大力量现在才刚刚开始发挥作用,那种惊叹和赞美也就越来越猛烈,这让掌声也逐渐变得热情起来。
最后的最后,整个卢米埃尔大厅的观众全部都站立了起来,雷鸣般的掌声在空旷的放映厅里持续不断地回响着——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得到了万众一致的喜爱,恰恰是因为这部电影引发了鲜明的分歧,就连刚刚愤而离场的那个身影都成为了最佳注脚,清晰而深刻地呈现出了电影主题思想的无限可能。
从电影结束之后的沉默六十秒,到掌声陆陆续续的汇集,再到两分钟之后的全场起立鼓掌,“龙虾”的映后反应呈现出一个奇妙的发展曲线,将全场观众难以形容的情绪感受呈现出来,但终究还是汇聚成为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卢米埃尔大厅,并且还在持续走高,如同轰鸣一般在胸腔里久久盘旋不散。
这场风暴,现在才刚刚开始而已。
2381 错综复杂
“砰!”
卢米埃尔大厅的放映厅大门被重重推开,一名留着杂乱胡须的中年记者怒气冲冲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见鬼!自以为是的愚蠢!自诩高明却不过是在卖弄自己的小聪明而已!不知所云!简直就是一堆臭马粪!真应该直接丢到垃圾桶里!那些聪明睿智的东西全部都到哪儿去了?只剩下没有任何意义的空架子!我敢打赌,他一定觉得自己非常厉害,玩弄观众于股掌之间!这样下去,他迟早就要完蛋!”
絮絮叨叨、骂骂咧咧地,那名中年男子就如同一阵龙卷风般席卷而过,嘴里的自言自语根本就没有停止过,狰狞的面目表情正在彰显着浓烈的负面情绪,让人相信,如果有人阻止拦截在他的前进道路上,他随时都可能卷起袖子来,将自己的拳头挥舞到对方的下颌上,而绝对不会有一秒钟的犹豫。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聚集在卢米埃尔大厅门口的观众和记者们都纷纷投去了疑惑的视线,没有人敢上前询问对方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就让开一条小道,目送着那名记者扬长而去,他嘴里还在嘟囔着,“我不敢相信自己浪费一个上午的时间,就为了这样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早知道就去一种关注单元探寻秘密宝藏了!”
乱七八糟?
浪费时间?
只言片语让围观的吃瓜群众们越发不理解了:难道,“龙虾”崩了?
虽然卢米埃尔大厅的容量有限,现场还有很多很多观众没有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场内,但场外依旧聚集了大量好奇的观众与记者,殷切期待着能够第一时间在现场得到反馈资讯,里三层外三层的热闹景象,即使是在戛纳,也绝对堪称难得一见——放眼全球,也只有蓝礼能够具备如此强劲的号召了。
可是,事情的走向却令人有些困惑。
的确,现在人人都在吐槽,似乎蓝礼的每一部作品上映都是“花式称赞大会”,影评人和记者都绞尽脑汁地称赞蓝礼,“职业生涯最佳”的词汇已经发展到令人呕吐的程度,如此局面确实是让人烦不胜烦。
但更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使蓝礼真的遭遇“滑铁卢”,现在观众也不相信蓝礼的作品质量会糟糕到什么地步,“蓝礼-霍尔”的品牌效应已经深入人心,就连当年的“超脱”,现在也在资深影迷之中重新回暖。
于是,突然看到记者提前离场,而且还骂骂咧咧,那种心理落差让吃瓜群众都不太适应,原本应该开心“事情终于不是标准结局”的;而实际情况却是一头雾水,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开心不起来。
难道是……期待值过高?以至于制造了巨大心理落差,这才导致差评?
但没有人能够回答,因为门口苦苦守候的人们都是没有能够观看到首映的可怜孩子,现在也只能是面面相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知道卢米埃尔大厅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那种忐忑的心情甚至超过了“蓝礼可能滑铁卢”的亢奋与雀跃。
然后……等着等着,卢米埃尔大厅里断断续续地传来了掌声,却不热烈也不汹涌,似乎只是客套性的应付;但慢慢地,掌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厚重,即使是站在场外也能够清晰地捕捉到那种热情,并且还在持续走高。
问号不仅没有得到解答,反而是越来越多,视线交换之间的猜测也越来越多,隐隐地,期待值也变得忐忑起来——如此场景,与“星际穿越”的首映式有些相似,但比起“星际穿越”来说,“龙虾”的反馈信息显然更加清晰。
至少,最终是在全场雷鸣般掌声之中落幕的。但考虑到最初阶段的摔门而出与长时间沉寂,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即使是散场之后,疑问也依旧没有能够得到解答,推特之上第一时间抢先发布的评论就可以窥探到冰山一角。
“大师之作!欧格斯-兰斯莫斯再次展现出了惊人才华!蓝礼-霍尔的破格喜剧表演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略显遗憾,止步于一个概念,却没有能够进一步深化。欧格斯-兰斯莫斯没有能够真正窥探到本质,显然电影还有更多进步空间和挖掘空间,开场的趣味十足最终落脚于结局的困惑,没有能够达到效果。”
“以人际关系影射社会阶级,兰斯莫斯的尝试更进一步,再次带来了令人惊艳的反思狂潮。”
“戏剧性的植入还是略显笨拙,起承转合的设置还是不够流畅,可以明显察觉到,角色与剧情之间的疏离,兰斯莫斯可以做得更好,整体效果略逊于’狗牙’;但选择蓝礼-霍尔和蕾切尔-薇兹是神来之笔。”
“镜头、色调、转场以及氛围,欧格斯-兰斯莫斯已经初步彰显出了大师气场,令人不寒而栗却又让人捧腹大笑的黑色喜剧,绝对堪称是今年大屏幕之上最独特的一次观影体验。”
“概念出众,执行可以更好。”
“年度最佳!从剧本到表演再到运镜,最后还有配乐与剪辑,堪称完美!浑然天成!”
“不喜欢。应该说,无法喜欢——明明是一个可以更加深入的主题,最终却虚无地落脚于婚姻和爱情。”
“难道不是蓝礼-霍尔的最佳吗?”
争论。
争论。
还是争论。
与“超脱”、“星际穿越”、“爆裂鼓手”等作品所引发的争议不同,可以明显察觉到,“龙虾”的评论更多是一种错杂,介于讨厌与喜欢之间的复杂情绪,介于赞誉与批评之间的中立感受,整体有些中庸。
应该如何形容呢?
也就是说情绪不是特别极端,不是零分和一百分的区别,而是六十分和八十分的区别,这种模棱两可的观影感受对于电影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因为这也意味着,观影情绪不够浓烈,最终也就沦为平庸。
只是,问题就在于,“龙虾”远远不是平庸而已,那些言辞之间,还可以捕捉到更多东西,但具体是什么东西,就只能等待观众亲自观看亲自挖掘了。
不过,推特终究只是推特,那些评价都只能作为参考之一而已。
每一年各大电影节,推特之上早早惊呼“大师之作”的声音不绝于耳,仅仅是主竞赛单元可能就可以看到不止一部“大师之作”,然后制造出一种所有主竞赛作品全部都是年度最佳候补的错觉,让无缘抵达现场的观众们忍不住跟着热血沸腾。
但实际情况呢?
只有电影真正上映之后才能够知晓。
紧接着,卢米埃尔大厅的放映厅大门敞开了,参加首映式的观众们终于出现,如同洪流一般宣泄而下。
“我觉得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