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但紧接着内森的话语就如同一桶冰水直接浇灌下来,所有的躁动直接一个透心凉,刹那间全部偃旗息鼓。
以前曾经听说传闻,登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电影剧组,为了增加曝光率和宣传度,剧组不得不向媒体记者提供“车马费”,邀请他们前来采访剧组卡司,帮忙宣传;但蓝礼-霍尔如此级别的顶尖大牌,不仅拒绝给记者“车马费”,而且因为申请采访的媒体着实太多,剧组反过来收取“申请费”开放采访。
简单来说,如果记者想要参加今天的圆桌采访——而且还不是单独专访,那么新闻媒体就必须给宣传公司两千欧元的费用,否则直接一刀切;但即使是宣传方制定出了相关条例,申请采访的媒体也轻松突破了三位数。
这让宣传方也有些哭笑不得。
没有办法,这不仅是奥斯卡之后,蓝礼第一次在任何场合接受公开采访——圆桌采访可能也就是四组或者五组媒体的面对面采访,远远不是新闻发布会的群体采访可以相比较的;而且是时隔一年之后再次回归戛纳,蓝礼的现身让法国观众心潮澎湃,就连欧洲记者也不例外,没有人愿意错过如此良机。
此时此刻,聚集在蓝礼私人别墅的记者,全部都是前来参加圆桌采访的媒体,他们确保可以得到采访资格;然而,一旦错过的话,他们就只能等待傍晚的“龙虾”映后新闻发布会了,全场可能聚集超过三百名乃至四百名记者,场面肯定热闹非凡,但对于采访记者来说,却是被彻底淹没在人海之中。
更何况,比起那些耍大牌的所谓巨星,蓝礼的平易近人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这些小小的阻碍根本就不算什么。
短暂的骚动随即就平复了下来,记者们再次嘟囔地安坐下来,保持耐心,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采访机会。
同时,盖文却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身后的躁动视线,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到来的采访上,跟随着内森的脚步朝前走去,匆匆和布莱德利交换了一个示意的视线,然后情绪就开始无法控制地紧张起来。
虽然说距离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过去两个月,这也意味着他重新回到第一线将近三个月了,但这却是回归之后与蓝礼的首次碰面,那种紧张与忐忑交织的情绪就如同……粉丝即将近距离接触偶像一样。
路程稍稍有些漫长,穿过客厅、穿过厨房和餐厅、又穿过一条竹帘环绕的走廊,然后视野猛地豁然开朗,一片私人沙滩近在咫尺,比起别墅正前方街道和沙滩的繁忙热闹来说,此处的安静与开阔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无边无际的蓝色让滚烫的阳光都变得柔和起来,徐徐海风在耳边呼呼作响着。
如同世外桃源。
“早上好,绅士们。”蓝礼打招呼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布莱德利和盖文双双转头,这才看到从沙滩椅站起来的蓝礼,明橙色的高尔夫球衫搭配薄荷蓝的沙滩短裤,简洁却不失优雅的度假装扮,令人眼前一亮。
“盖文?你怎么出现在了戛纳?”蓝礼一眼就认出了“美国周刊”的这位老朋友,“我之前听说你已经升职了,没有必要在前线跑新闻了,难道你出来自主创业了?”
小小的调侃,带着熟稔,却不会太过冒犯,盖文的心情莫名就放松了下来,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专程前来采访你,有些时候还是怀念四处闯荡的生活,也许天生还是适合在前线打拼吃苦吧。”
话语还是微微有些拘谨。
蓝礼和布莱德利交换了一个视线,蓝礼轻笑地说道,“我可以确定,办公室生活还是留下了鲜明印记的。”
这是在吐槽盖文回答内容过于制式化也过于僵硬化,丝毫没有第一线采访的“生命力”,更多还是办公室工作的模式。
盖文认真想想,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是笑出了声,摊开双手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后四周打量了一下,微微有些疑惑,但没有正面提出来,“今天的场刊已经出炉,对于‘龙虾’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呢?”
“已经出来了吗?怎么样?媒体反馈如何?”蓝礼邀请两人坐下,他依旧是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模样,只是表达出了礼貌性的好奇,但话语里却全然没有期待之中的热情。
虽然说,这就是蓝礼的一贯风格,盖文也不由感叹久违了;但“龙虾”的情况确实比较特别,他们还以为蓝礼会稍稍给予关注,不要说盖文了,就连布莱德利也没有能够忍住。
“整个戛纳都正在因为‘龙虾’而产生争执,结果当事人却一点都不在意,我觉得我们好像都是在瞎操心。”布莱德利哭笑不得地吐槽到,“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讨论热潮?从昨天下午开始,脚步所到之处都可以听到争议,显然谁都无法说服谁,这样的热闹局面在戛纳也很久没有看到了。”
“这是好事。”蓝礼轻轻颌首,做出了回答。
这……这就是全部了?
2384 停不下来
“昨天首映结束之后,我和法国’电影现场’主编闲聊过,他说这是兰斯莫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同时也是他最出色的电影,我不赞同,结果我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显然,我还是更加喜欢’狗牙’时期的兰斯莫斯。”
“我赞同那一句: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兰斯莫斯先后多次在解释整个反乌托邦的世界架构规则,对于观众来说,确实容易接受。”
……
“北美记者的反应普遍是积极的,我遇到一个加拿大记者,他说幽默效果充满惊喜,非常有希望拿奖。”
“嗯,我也是,’综艺’的记者甚至说,第一部分有点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Bunuel)的味道,十分出色;第二部分则像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aut)的’华氏451度’,但稍稍有点不太稳定的感觉。”
“什么?这也太夸张了吧?布努埃尔和特吕弗都出来了?太荒谬了!我觉得,估计还是蓝礼的印象分,媒体显然都愿意表现得更加积极一些。”
“可以这样说,但我觉得,蓝礼的出演反而让那些人更加苛刻。”
……
“我和至少五位法国记者聊过,他们的观点都很接近,喜欢第一部分,但第二部分略显疲劳。结尾还是依靠蓝礼,这应该就是法国主流观点了。”
“‘独立电报’的主编直接给出了’A-’的高分,说是今年戛纳目前为止最大惊喜。我甚至开始怀疑美国独立电影圈子是不是已经达成共识了。”
“哦?你的意思是,你觉得他们在偏袒蓝礼?”
“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不要扭曲我的观点。我是说,这部作品值得称赞,但’A-’?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这就是我说的意思呀。”
“好吧,那就是这个意思吧。我只是单纯觉得,’B+’可能不错,但’A-’就显得太过了。”
“那你觉得科恩兄弟会喜欢吗?”
……
息息索索,叽叽喳喳。
正在别墅大厅里苦苦等候的记者们,也没有能够按耐住自己的激动与好奇,纷纷开始交换着自己在戛纳期间得到的意见,好评和差评、积极和消极,各式各样的观点都在涌动着,侧面就可以感受到“龙虾”无与伦比的热度。
从昨天延续到今天,“龙虾”的争论依旧没有能够寻找到一个清晰脉络,反而是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越演越烈起来,似乎每个人都越思考越复杂,难以形容的模糊情绪也就一路蔓延下来,至今无法统一。
就连各大专业杂志的媒体记者和主编们也都在互相观望探讨,如同试水温一般,观察着“龙虾”的风向。
现在,所有视线都朝着戛纳电影节的场刊投射过去,好奇着最具代表性的十家权威媒体到底是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更进一步,这部作品在今年的戛纳前景如何,是否还将延续蓝礼的一贯强势表现?
不知不觉中,视线焦点都云集了过来。
然而,蓝礼这里却依旧稳若泰山?布莱德利和盖文都强烈怀疑,欧格斯以及其他剧组成员们是否能够如此淡定:站在争议焦点的风口浪尖,绝对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事情,无处不在的视线和声音就是压力;与好评差评无关,仅仅只是一种瞩目焦点所带来的压迫感,无形之中就能够制造出紧迫与焦虑。
“这是好事。”
这就是蓝礼的回答?这也显得太简单了吧?
似乎察觉到布莱德利和盖文讶异的质疑视线,蓝礼轻笑起来,不得不再继续解释到: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欧格斯的目的吧。你知道,抛出一个话题,用他的方式完成诠释,剩下的部分则交给观众,留给大家细细回想。讨论越是热烈,就越是说明欧格斯的目的达到了,如果全部都是一面倒的赞扬,反而是令人索然无味。”蓝礼耸了耸肩,“我猜,现在的局面就是对电影最好的称赞。”
话虽如此,但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每一位导演或者演员或者编剧,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
“蓝礼,难道你不曾担心过自己作品的评论吗?”盖文好奇地询问到——两年的空白,有些事情似乎已经开始模糊,而当初也始终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现在又再次涌上心头。
“这算是采访开始了吗?还是番外闲聊?”蓝礼却没有回答,而是扬起眉尾,好奇地询问到。
盖文微微有些愣神,布莱德利紧接着跟上,“有什么区别吗?”
“不,没有区别,只是我需要带上面具。”蓝礼自我打趣了一句,让布莱德利笑了起来,盖文更是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蓝礼的轻松诙谐让盖文重新找到了熟悉的节奏,紧张的情绪不知不觉就缓和了下来,似乎又再次回到了以前熟悉的时光。
蓝礼也没有停顿,接着回答到,“在意和担心,那是肯定的。毕竟这是我的作品,经过精心挑选和认真投入制作出来的作品,我期待着看到大家的反馈。与其说是担心好评差评,不如说是在意所有评论。”
“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批评我的作品,即使明白对方是正确的,我也还是会思考着如何进行反驳;同样,如果有人称赞,我也会思考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并且能够继续发扬或者精进。诸如此类等等。”
“与其说是争辩出一个高低,不如说是自我反省的一个过程,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开始和挑战,尝试过程中必然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见得每次都能够顺遂,可能还会遇到起伏,我需要自己冷静下来看待作品。”
虽然正在讲述一个严肃的话题,但蓝礼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这让布莱德利主动介入,“有种不认输的倔强,明知道对方是正确的,似乎也要争一口气。但回过神来之后,再默默地自我检讨,是这样吗?”
“对,就是这样。”蓝礼欢快地笑了起来,“我珍惜每一次交流反馈的机会。我现在依旧记得第一次出席圣丹斯电影节的时候,一条新闻评论就可以决定一整天的心情,那种跌宕起伏的起落就如同过山车。”
“完全看不出来。”盖文摇摇头表示了惊讶。
蓝礼满眼都是笑意,“如果能够被你们看出来的话,那么我的管家应该会要求我重新练习日常基础礼仪。”
布莱德利和盖文无言以对。
“那么你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些心态的呢?”盖文顺势接着询问到。
“冷静。克制。内敛。没有什么技巧,你们怎么处理,我也就怎么处理,我不是克拉克-肯特那样的完美先生。”蓝礼轻描淡写地说道,“不过,伴随着经验和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意识到,很多时候网络负面言论是没有道理也没有脉络可言的,不喜欢,可以用一句’垃圾’就把整个剧组的所有努力都推翻。”
“当然,他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样;我也有权利无视他们的存在。”蓝礼依旧是那个熟悉的蓝礼,“现在,我依旧会关注那些媒体评论,却不会因为它们而影响自己的心情。相信我,摒除这些负面影响,我的生活可以更加轻松。”
盖文也跟着轻笑了起来,“那么,专业媒体的评论,你依旧会阅读咯?”
“内森和罗伊会”蓝礼回答到,“但是,老实说,千篇一律的评论正在失去它们的魅力,有人认为影评也是艺术形式的一种,我觉得这很值得讨论;而社交网络的存在又衍生出了艺术形式的一个旁枝。”
盖文和布莱德利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布莱德利开口询问到,“……你的意思是?”
“哈哈,显然我因为睡眠不足,说话欠缺重点,有些跳跃,你们跟不上了。我的失误,抱歉。”蓝礼爽朗地笑了起来,“我的意思是,影评也是一种艺术形式,那么我们就应该允许它的多样。包括负面评价,以及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评论。”
意味深长!
但……等等,他们最初的问题是怎么开始的来着?
“蓝礼,你阅读了今天的场刊吗?”盖文终于重新找到了提问的重点。
“暂时还没有。内森也还没有告诉我结果,怎么?你们阅读到了有趣的评论?”蓝礼的眼神也明亮了起来。
一个小小的细节,蓝礼的关注重点不是“好评”或者“差评”,而是“有趣的评论”,没有预设也没有期待,自然也就没有担心,这种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情绪和态度,恰恰是蓝礼刚才那番言论的最佳表现。
盖文从自己的随身背包里套出了一份场刊,“你愿意现场阅读一下吗?”
“哈哈。”蓝礼从盖文手中接过了那份场刊,“这为什么感觉好像是十年前的综艺节目,有种老式的味道。”
布莱德利也有些意外盖文居然把场刊直接带来了,似乎早就已经做好准备,希望蓝礼能够现场阅读场刊。
“那么我的采访主题呢?”布莱德利表示强烈抗议。
盖文瞪圆眼睛看向布莱德利,非常紧张的模样。
蓝礼却是游刃有余地笑了起来,“你的采访主题是什么?”
“你对于这次喜剧表演的感受如何?有什么收获?未来还希望继续出演喜剧吗?年初赢得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之后,你的演员事业达到全新高峰,感想如何?是否和第一次感觉不同?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还有什么目标?是否期待着再次突破?传闻说,你一直在洽谈返回伦敦西区,还有一种说法则是与保罗-沃克搭档合作一部喜剧电影,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你对于自己的演员生涯是否有特别感想?”
2385 不上不下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滔滔不绝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抛了出来,就好像根本不用呼吸一般,布莱德利一鼓作气地吐出了一大堆——
虽然这是戛纳电影节的采访,但同时也是奥斯卡之后的第一次采访,记者们脑海里的问题可以如同滔滔江水般源源不断地倾倒出来,布莱德利现在仅仅呈现冰山一角而已,恨不得把所有问题打包丢出来。
蓝礼不由欢快地大笑起来,“慢一点,放慢一点,我们还有时间可以慢慢交谈。但在阅读场刊之前,我可以先回答一部分问题,奥斯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嘉奖,但正如我当初所说,这是一份压力也是一份动力,我期待着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演员。所以,关于小金人的话题,我们可以交给作品来回答。”
停顿一下,蓝礼举起了手中的场刊,“比如说’龙虾’。这部作品到底如何呢?我想,这就是最完美的答案了。”
盖文和布莱德利再次交换了一个视线:用作品说话。果然还是蓝礼,底气十足,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沉稳气场,确实不是随随便便什么演员能够比拟的,即使是在巨星级别的演员之中,也堪称首屈一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