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依旧是熟悉的“银幕”场刊,清楚地罗列出十家特邀媒体的评论与分数,每一年的邀请媒体可能稍稍有些不同,但权威和专业都有着足够保障——更何况,场刊评分也只是媒体评论的参考数据之一而已。

    唯一一个有趣的细节就在于,有些评分栏是空缺的,这也意味着,负责评论的记者暂时还没有观看这部电影,没有递交评论与分数,暂时从缺,等之后观看完毕再填补上——当然,也有非常少数的特别情况,可能错过也就错过了,记者从同行的评论以及资讯做出“不看也罢”的结论,之后也不会补看。

    毕竟电影节一共只有十一天,而参展影片数量着实太多太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必须有所取舍。

    然而,昨天经历首映式狂潮的“龙虾”,十个评论全部齐齐登场,一个不缺,侧面证明了这部电影的“不容错过”,场刊评分媒体悉数出席,并且第一时间做出评价,在戛纳满分四星的评分系统中给出了自己的感受。

    意大利的“每日事实报”,两星,“概念出众,镜头惊艳,但成品依旧不完整。”

    在进一步的详细评论之中,这家意大利媒体表示,“欧格斯-兰斯莫斯在形式层面确确实实具备了大师气象,但形式表面之下的内核却显得杂乱而浅显。蓝礼-霍尔、蕾切尔、薇兹等一众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但他们也依旧没有能够赋予电影在形式之外的更多内容。同样的题材,如果由大卫-芬奇拍摄会是什么效果?”

    俄罗斯的“美杜莎报”,一星,“空洞的形式、僵硬的表演和荒诞的氛围,确实制造出足够的黑色幽默,甚至足以令人捧腹;但笑声多么夸张、内容也就多么空洞,那些形式层面的出色越发衬托出整部电影的虚无,就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

    在总结式的一句话评论中,他们表示,“噱头高于本质的作品。不看也罢。”

    字里行间可以清晰感受到意大利媒体和俄罗斯媒体的郁闷,显然是在超高期待值之下迎来了失望的结局。

    蓝礼轻声阅读完毕,眉宇之间的笑容却是缓缓渗透出来,嘴角也忍不住上扬:如此评价完全在预料之中,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攻击,反而与蓝礼最初对于“龙虾”这部作品的观感有些接近。显然他们都期待着更多,但结果只得到了一个“开端”,欧格斯把思考空间全部留给观众,这确实是令人大失所望。

    却也是欧格斯真正希望达到的效果。至于满意与否,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

    “我以为批判会更加猛烈一些的。”蓝礼兴趣盎然地说道。

    布莱德利忍俊不禁地轻笑了起来,“怎么解释?”

    “你知道,当初我们在柏林宣传’超脱’的时候,赞誉和批评走两极化,其实我和托尼都非常开心电影收获了如此评论,因为喜欢与厌恶的情绪达到极致,这也就说明我们的作品能够真正激发出观众的感受,而不是看过就忘的六十分作品。”蓝礼形象生动的解释,顿时就一目了然起来。

    盖文不由好奇地追问到,“你是说,比起六十分电影,十分电影反而是更加值得庆祝?”

    “对,就是这个意思。”蓝礼没有犹豫地点头表示了肯定。

    布莱德利和盖文双双沉默下来,细细回味着蓝礼这句话的深意,但两名记者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解读,这也是非常奇妙的一个时刻。

    显而易见的是,“龙虾”绝对不可能如同两年前的“醉乡民谣”应该赢得法国媒体一片赞誉了,官方场刊的评价可以看做是议论狂潮的一个剖面,呈现出不同观众的不同落差,每个人都秉持着不同观点。

    俄罗斯的“美杜莎报”仅仅给出了一颗星,如此极端又如此坚决的观点态度,就如同首映式现场摔门而出的记者一般,终究还是少数;就好像评价四颗星满分的媒体一样:为数不多,仅仅只有两家而已。

    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四星,“机械式的冰冷、僵硬化的动作、情绪化的配乐,最终交汇成为一出精彩绝伦的绝妙喜剧,恰到好处的表演点亮整部作品,并且一步一步引导着观众带着满脑子问号走出电影院。毋庸置疑的年度最佳!”

    法国的“费加罗报”,四星,“怪异,清新,冰冷,幽默。欧格斯-兰斯莫斯再次成功建立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反乌托邦社会逻辑,处处指向当代社会的关系定义,而落脚于爱情的叙事走向又透露出一种温柔的残忍,令人拍手叫好!”

    单独罗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就立刻可以发现诸多有趣的小细节:

    其一,两颗四星和一颗一星,两个极端的评分终究是少数派,场刊总共收录了十家媒体,所占比例是百分之三十。

    其二,评分最高的媒体分别来自法国和美国,后者还是洛杉矶媒体;评分最低的媒体则来自俄罗斯。诚然,地域影响力还是相对微弱的,毕竟各大媒体都是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评分,个人主观因素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或多或少还是能够说明一些事情。

    其三,四星与一星的焦点其实都是同一个:风格化的叙事模式和影像氛围,四星的称之为“绝妙喜剧”、一星的称之为“空洞无物”,喜欢与讨厌都围绕着同一件事展开,进一步证实了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

    这也侧面说明了“龙虾”是一部类似于“超脱”的作者电影,同样的内容和元素,有多少人喜欢就有多少人讨厌。

    只是,“龙虾”的作者风格远远没有托尼-凯耶那么大胆、那么冒险,最终被“刺痛”的观感也就没有那么多。

    在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外,其他七家媒体全部给出了相对中庸的两星或者三星,要么中立偏喜欢些许、要么中立偏讨厌些许,如此模棱两可的姿态成为了官方场刊的主旋律,延续了昨天首映式结束之后的状态。

    其中,四个三星。

    美国的“时代周刊”,三星,“不同元素的巧妙碰撞融合,带来一种独特的观影感受;但同时也是具有干扰性和打断性的,甚至有些空洞而虚无。这也许是蓝礼-霍尔表演脱离导演思想最明显也最无力的一次。但这不是他的错。”

    法国的“自由报”,三星,“电影的大部分时候都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怪异,鸡皮疙瘩蹿升起来的强烈感觉在胃部翻滚;但’龙虾’依旧成功地展现出了兰斯莫斯对于后现代社会关系的一次思考,游离在幽默与嘲讽界线之间的叙事风格,无疑带给观众更加妙趣横生的反思空间,那些疑问恰恰是成功之处。浑然天成的表演依旧是一大亮点,蓝礼-霍尔的光芒轻易脱颖而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愉悦的享受。”

    英国的“视与听”,三星,“兰斯莫斯稍稍摆脱了自己的舒适领域,少了一些悲观而多了一些戏谑的黑色幽默风格让观影过程不再如同’狗牙’一般煎熬,但兰斯莫斯依旧成功地为电影寻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出色的视听语言与僵硬的表演风格相得益彰,全场数次捧腹以及结束后的反思狂潮再次证明了蓝礼-霍尔的完美适应。”

    泰国的“曼谷邮报”,三星,“兰斯莫斯打破了他的界限,在社会架构和文化框架之中做出了更加大胆的尝试,最终构建出了一出怪异而奇妙的黑色喜剧,大量仪式化的空洞形式无疑将挑战观众的底线;但配乐和剪辑却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层次,让观影变得愉悦。表演无疑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存在。”

    细细阅读这些评论就可以发现,要么是全力称赞,但分数依旧只有三星;要么是三星评价,却在详细阐述之中挑出了不少毛病,这种自相矛盾的评述方式,恰恰呈现出了每一位影评人心目中的冲突。

    不是不喜欢,却也说不上喜欢,整个感受十分独特。

    事实上,在另外三个两星评论之中也是如此,只是相较于“三星评论”来说,“两星评论”似乎还是被不喜欢占据了上风。




2386 前景难测
    除了意大利的“每日事实报”之外,还有德国的“时代周刊”和英国的“银幕”两家媒体双双给出了两星。

    德国的“时代周刊”,“电影以一种冷色调的诡异开篇牢牢抓住了观众的视线,从设定到概念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冰冷机械的表演更是锦上添花。但进入中段过后却开始出现了迷失,导演似乎没有能够百分百确定自己的叙事重心,不仅丢掉了黑色幽默的最大核心:’人类转变成为动物’;而且在爱情与家庭、关系与阶级的主题思想之上发生了摇摆不定的偏移,导致前半段积蓄起来的能量全部烟消云散。”

    字里行间都可以深深感受到这家德国媒体的“恨铁不成钢”,后来这本杂志还专门撰写了一篇深度影评展开分析,从整个故事框架到主要线索再到支线布局,然后深入分析剧情的起承转合,对于最终成品的“混乱”表示了深深遗憾,他们认为“欧格斯-兰斯莫斯完全具备了拍摄出一部名垂青史经典佳作的机会”。

    同时,文章之中还强调了整个演员阵容的出色,不仅仅是蓝礼而已,本-威士肖、蕾切尔-薇兹和约翰-C-赖利等等演员全部都奉献了精彩表演,看似木讷实则巧妙的表演方式赋予了角色更多值得挖掘的内涵,这也是文章认为“电影具备无数可能”的原因。

    “整个剧本——又或者说整部电影之中,唯一脉络清晰、形象立体的角色就是蓝礼-霍尔所饰演的大卫。

    情绪的起承转合与思想的步步推进,完整而生动、细腻而深刻,蓝礼-霍尔在有限空间之内赋予了角色无限可能;遗憾的是,这是唯一一个完整角色,而其他角色的细节缺失让演员们没有更多发挥空间,也限制了电影的更进一步。

    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卫与其他角色、大卫与剧情主线也略显剥离,因为角色与剧情交织而成的真正核心思想没有能够清晰确立,凝聚起来的力量也就呈现出溃散状态,进而影响观众的共鸣。”

    后来,这篇文章进入了“龙虾”剧组的视线,蓝礼甚至主动和欧格斯分享了文章的观点,双方交换了彼此意见。

    在电影宣传期,欧格斯也曾经公开表示了感谢,不仅感谢了德国“时代周刊”的记者,从中学习到了许多;而且提起了他和蓝礼在电影开拍之前的讨论,显然他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并且努力做出调整。

    “正如他们所说,蓝礼的角色无疑是最完整也最清晰的,因为蓝礼知道他正在做什么,也知道他应该朝着哪里前进,这部电影能够达到现在的高度,蓝礼的角色远远比想象中更大;可惜,我们没有能够花费足够时间把其他角色全部打磨完毕,后半段的剧情核心思想也没有能够凝聚起来,最终成品的确拥有进步空间。

    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原因。”

    欧格斯不仅虚心地接受了意见,并且完成了检讨;而且还真诚阐述了当初对蓝礼百般挑剔的小插曲,让他真正意识到,一名优秀演员对于整部电影来说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如此姿态,在北美和欧洲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人们不仅没有因此就吐槽“龙虾”,反而还产生了更多兴趣。

    这也使得“龙虾”在颁奖季阶段争取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当然,这都已经是后话了。

    重新回到戛纳电影节来。

    最后一家给予两星评价的媒体则是英国的“银幕”。

    “的确,’龙虾’是一部与众不同、振聋发聩的作品,以一种镜像式的拍摄手法,呈现出了我们的生活现状,让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婚姻关系和社会阶层,如同手术刀般的冰冷线条勾勒出整个时代的框架。欧格斯-兰斯莫斯通过电影展现出来的掌控技巧,初步显现出了大师风范,但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差距就在于人文关怀之上——

    电影的主题核心显得冰冷而疏离,甚至有些高高在上的得意,就如同纽约知识分子嘲讽着其他诗人假装关心世界一般。这是高傲而自大的,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

    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兰斯莫斯确实大胆地挑战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同样,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蓝礼-霍尔联手蕾切尔-薇兹的表演,有着一种敏锐而细腻的触感,赋予了电影更加深刻的某些内容。

    只是,我们也不确定’某些内容’到底是什么。”

    上述,就是戛纳官方场刊的十家媒体评论。

    单纯从场刊评分很难窥探出太多端倪,没有人能够预测“龙虾”在今年戛纳的前景,从目前的主流风向来看,法国媒体普遍表示了积极态度,这也恰恰是符合科恩兄弟审美风格的作品,确实非常有希望拿奖。

    但风向只是风向,媒体无法准确预测评审团的喜好,这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最终,官方场刊火热出炉,两颗五星,四颗三星,三颗两星,一颗一星,最终在满分四分的评价之中,“龙虾”得到了两点七分。

    细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首先,评论相对居中平均;其次,好评大于差评,五星的数量高于一星的数量,三星的数量也高于两星的数量。换而言之,整体来说,“龙虾”的评论还是在争论与热议之中走向积极的趋势。

    两点七分的平均分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对于戛纳电影节来说,三分以上的作品才能够被称为“经典佳作”,比如两年前的“醉乡民谣”就是如此;但有史以来,能够在戛纳电影节赢得三分以上评价的作品也不过区区二十多部而已,数量非常稀少。

    两点七分,这已经是十分不俗的评价了,那么,“龙虾”在主竞赛单元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呢——手中官方场刊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今天是戛纳电影节的第六天,一年一度的盛会刚刚过半,主竞赛、导演双周、一种关注等等单元部门的放映计划都在稳步展开,其中最受瞩目的主竞赛单元已经放映了八部作品,所有评分全部都公开呈现:

    “海街日记”,2.5。

    “故事的故事”,2.0。

    “索尔之子”,2.8。

    “我的母亲”,2.7。

    “青木原树海”,0.6。

    “我的国王”,1.4。

    “市场法律”,2.3。

    “龙虾”,2.7。

    根本不需要分析,主竞赛单元的整体格局非常清晰。

    格斯-范-桑特的“青木原树海”在万众期待之下登陆戛纳,却遭遇史无前例地全面扑街,这部由马修-麦康纳主演的作品,面对一片口诛笔伐的声讨,创造二十一世纪以来戛纳的最低场刊评分,格外惨烈。

    匈牙利导演拉斯洛-奈迈施(Laszlo-Nemes)的长片处女作“索尔之子”年初被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拒绝,尽管能够在非竞赛单元放映,但主创团队还是决定放弃柏林,前来戛纳,最终迎来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以两点八分领跑场刊最高分,而且还在首映式现场赢得满堂彩,科恩兄弟和西耶娜-米勒都热泪盈眶。

    然后……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i)的新作“我的母亲”和欧格斯-兰斯莫斯的“龙虾”同样以两点七分暂时并列场刊第二,比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话题之作“海街日记”评价还要更加出色一些。

    那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是:不意味着什么。

    场刊是场刊,评分是评分,而奖项则是另外一回事,媒体记者的审美无法代表评审团的意见和观点。

    但其中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龙虾”远远没有扑街,甚至没有“超脱”当初面临的口诛笔伐那么严峻苛刻;继“抗癌的我”之后再次挑战喜剧表演的蓝礼,出人意料地刷新了大众印象,再次带来了新奇的表演。

    可以言之凿凿地说,不久之前刚刚斩获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蓝礼,依旧保持了自己的一贯高水准。

    这就已经足够。

    更何况,即使是扑街了,蓝礼也依旧能够引爆记者的讨论热潮;所以,这对记者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感觉如何?”等待蓝礼将场刊阅读完毕,布莱德利顺势抛了一个引子。
1...11851186118711881189...12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