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七家d猫猫
犹如古诗词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样,爱伦笔下的故事里,寥寥数笔就将那透着黑暗渗着血腥泛着无力的景色勾勒出来。这个开篇,描述的是一个废弃的城堡厄舍府,但在世人看来,勾勒的却是十九世纪初社会悲凉凄惨而落寞的景象。
我未曾目睹过它过往的模样,但仅凭刚才的一瞥,某种难以忍受的阴郁便浸透了我的内心。我望着宅邸周围稀疏的景物,围墙荒芜,衰败的树木遍体透着白色,我的灵魂失语了,我的心在冷却,下沉,显出疲软的病态。
蓝礼轻声朗诵到,这就是他喜欢文字的原因,和音乐一样,能够折射出灵魂的温度,真实,美妙。
,请用搜索引擎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385 诚意邀请
卡尔隆德(carllund)目光深沉地看着眼前的蓝礼,不由自主地,泪水就模糊了眼眶。
那稳重而温和的嗓音,在酒吧昏黄的灯光之下缓缓拖拽着,仿佛在秋天蓝天之下飞翔的风筝,袅袅的尾巴在狂风之下猎猎作响;漫无边际的苍穹根本看不到边际,视线里也看不到森林海洋和大地,地平线的消失让整个世界变得无穷大,而那风筝,却依旧孤独地翱翔着,落寞而哀伤。
忽然之间,手中的风筝线就断了。哗啦啦的一声,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渺小的风筝就被大片大片的蓝色所吞噬,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孤单到了极致茫然到了极致荒芜到了极致沧桑到了极致的情绪,狠狠地击中了胸膛,根本没有给人反应的时间和空间,绝望的重量死死地压在心脏上,让整个人开始自由落体起来,无论如何挣扎,都抓不住任何依靠,只能无穷无尽地坠落,遁入一片虚无。
卡尔就这样愣愣地看着蓝礼,模糊的视线折射出光芒的微弱光晕,犹如万花筒一般,璀璨夺目,却将整个世界都隔离在外,周围的景象渐行渐远,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站在原地。
这一切发生得着实太过突然,也太过迅猛,以至于卡尔根本来不及掩饰,就这样无助地坐在原地,落寞的背影透露出一股心酸。
蓝礼转过头,看到了眼前这老流浪汉眼神里的绝望和脆弱,犹如一个溺水之人正在苦苦呼救一般,这种情绪着实太过真实,也太过恳切,唤醒了蓝礼自己内心深处的记忆。但,他却无能为力,他不可能帮助每一个人,有时候,他甚至无法帮助自己。
他收回了视线,看着手中的那瓶啤酒,抬起来喝了一大口,冰凉的触感让他稍稍回神了一些。现在,他已经不是楚嘉树了,不再是那个被束缚在病床/上再也无法重新飞翔的楚嘉树了。
视线切断的时候,卡尔捕捉到了那双深邃眼眸里的一抹挣扎,转瞬即逝,这深深地烙印在了卡尔的脑海里。
卡尔连忙转过头来,一口气把剩下的啤酒全部倒进了喉咙里,胡乱地擦拭了一下眼眶里的温热,情绪依旧在汹涌着,但理智却已经逐渐回来了。
他们都看走眼了,他是如此,托尼凯耶(tonykaye)是如此,伍迪艾伦也是如此。
他原本只是认为,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很有趣的演员。
在活埋和太平洋战争这两部作品里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现实生活里着实相距甚远,甚至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他完全没有认出对方来,如果不是伍迪给予了肯定的暗示,他可能就要错过了。
这种气质的细微变化,可以看出蓝礼的扎实表演功底,还有细腻的演技控制。这对于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来说,着实太过难得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媒体无论如何赞誉,都不能算是夸张。
所以,他和托尼都对蓝礼产生了兴趣,他这才走过来展开了交谈。
但没有想到,在那个青春洋溢肆意飞扬绅士有礼的皮囊之下,却隐藏着一个看透世间沧桑的灵魂。那一段爱伦坡的文字,在嗓音的跳跃变换之间,轻而易举地触动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软弱,狠狠地撞击下去,一下,接着一下。
那份隐藏着孤独和落寞的脆弱,犹如看不见摸不着的薄雾一般,缠绕在灵魂深处,却始终不曾消失。
除了蓝礼之外,卡尔想不出还有更加合适的演员,饰演他剧本里的男主角。
更为准确一点来说,他们曾经有另外一个人选,阿德里安布洛迪。
这位影史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得奖者,自从钢琴家之后,事业就陷入了窠臼之中。但不可否认,阿德里安身上那种沉静而阴郁哀伤而落寞的气质,确实十分符合他们对男主角的要求。
不过,托尼却始终认为,阿德里安的气质太过阴郁,却缺少了一种特质。就好像纽约的冬天,它和伦敦很像,却终究不是伦敦。
卡尔表示无法理解。因为,托尼根本表述不清楚,那种特质到底是什么,仅仅只是虚无缥缈的一种直觉而已。作为编剧,卡尔完全不明白托尼的感受,他甚至觉得,托尼完全就是在无理取闹,就好像艺术家始终强调的,感觉不对,就是感觉不对。
可是今天,卡尔却终于明白了。
在蓝礼的身上,有一种淡漠而疏离的气质,所有一切都是静谧的从容的内敛的。单单从外表来看,根本察觉不出来任何的差别就好像刚才第一次见面时一样;可是慢慢地试探进去之后,却可以悄悄地窥见那缠绕在灵魂深处的脆弱。
从外表来上来,蓝礼和阿德里安的气质截然不同,阿德里安就好像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消瘦而阴郁;蓝礼身上甚至可以嗅到阳光的味道,犹如初夏午后三点的慵懒阳光,温和却不刺眼。
但细细品味起来,阿德里安的阴郁,仅仅只是阴郁而已,他的气质却停留在了某个层面,无法继续深入挖掘下去;可是在蓝礼身上,却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就好像一本鸿篇巨著,让人忍不住想要继续翻阅下去。
这让卡尔开始在脑海里描绘着蓝礼饰演他笔下的男主角的模样,犹如一缕穿过纽约阴霾洒落下来的阳光,所有人都以为那是足以带来温暖的阳光,入手却只感觉到了一片刺骨的冰冷,包裹在希望之中的绝望,苦涩得让人喊不出声音来。
现在卡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伍迪会否决了阿德里安,而专门推荐了蓝礼。因为,蓝礼就是完美的唯一的选择。
卡尔最为好奇的是,蓝礼是一名出色的演员,甚至是优秀的演员,艾美奖和圣丹斯的肯定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那么,由蓝礼来演绎这个剧本,那又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撇开这些不说,值得深思的是,伍迪是如何捕捉到蓝礼身上这种气质的?
平时的蓝礼就像是一潭清澈的泉水,平静而凛冽,一眼望下去,却根本看不到深处;而太平洋战争和活埋这两部作品里,蓝礼的表演也都没有显现出如此深刻而错杂的气质。那么,伍迪为什么会如此坚定不移地推荐蓝礼呢?
卡尔忽然就有些好奇起来:蓝礼的现场表演会是什么样的呢?蓝礼的音乐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咳咳。卡尔清了清嗓子,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再次看向了蓝礼,你也喜欢爱伦坡?
不,我不喜欢。蓝礼的回答出人意料,他摇了摇头,如果一定要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亚瑟兰波(arthurribaud)。
卡尔有些意外,可是仔细想一想,却又释然了,轻笑地点点头,兰波好像是夏天肆意绚烂的金色阳光和繁花似锦,而爱伦就好像伦敦的冬天,永远都看不到光亮。
至少伦敦的灵魂是温暖的。蓝礼的回应让卡尔顿了顿,细细地看了蓝礼一会,眼底流淌过一丝温暖的笑意,点点头表示了认同,也许,这就是伦敦和纽约的不同吧。
蓝礼耸耸肩,不置可否。
卡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面向着蓝礼,我想郑重其事地发出邀请,邀请你出演一部作品。
看到蓝礼投射过来的目光,卡尔组织了一下语言,认真地说道,这是一部基调比较沉重的戏剧,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但不是’死亡诗社’的那种类型;更多是关于人们发现自己正视自己并且重新回归社会和自我的故事。
卡尔注意到了蓝礼嘴角调侃的笑容,他随即也反应了过来,其实死亡诗社也是一个关于寻找自我坚持自我拥抱自我的故事。这让卡尔不由莞尔。
他重新想了想,我想要表现的是家庭以及社会对教育施加的影响力,你知道,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他看到的是一个个已经成型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折射出他们的家庭阶级文化种族的背景,老师们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道德以及观念。
这一次,卡尔的话语就变得顺畅了起来,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滔滔不绝地说道,眉宇之间的颓废和哀伤始终挥之不去。蓝礼猜测着,也许,卡尔感同身受,也许是过去,又或者是现在,他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家庭和社会不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的东西,着实有限。所以,我构思了这样一个老师的角色,他是教师,他是他父母的孩子,他还是一个成年人有可能成为某人的父亲,他不可避免地收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却又需要将这种影响剥离,带给学生更多的希望。
卡尔猛然就停顿住了,抬起头认真地看向了蓝礼,我认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更加适合老师这个角色。你就是最完美的人选。
看着那满眼的真挚和恳切,灼热的光芒有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乘风破浪。
蓝礼的嘴角上扬起来,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直接却又不失礼貌地说道,这位先生,你还没有自我介绍呢?
386 非比寻常
这位先生,你还没有自我介绍呢?
卡尔听到这句话,大脑一时间居然没有转过弯来,愣了半秒,这才哑然失笑,而后点点头,卡尔隆德,一个籍籍无名的纽约落魄作家。
蓝礼霍尔,一名演员。
卡尔微微愣了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那些自嘲的修饰,那些调侃的形容,其实折射的是内心深处的贪婪和欲/望,只有渴望成名的人,才会强调自己籍籍无名;只有渴望成功的人,才会强调自己落魄。将那些繁琐的修饰词剥离之后,那原始而真实的面貌,才是返璞归真的真谛。
卡尔隆德,一名作家。
卡尔重新做起了自我介绍,这端正而坦然的态度,反而是出乎了蓝礼的预料他没有攻击的意思,更没有恶意,仅仅只是单纯的介绍而已。从圣丹斯回来之后,他的心态也在渐渐发生改变,无意识地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
可是,卡尔的态度赢得了蓝礼的尊重。
很高兴认识你,隆德先生。
蓝礼仔细搜寻了一下记忆,他的脑海里确确实实想不起任何一个叫做卡尔隆德的作家又或者是编剧。
当然,好莱坞的编剧数不胜数,不说那些完完全全没有名声的,仅仅只计算那些小有名字的,就有成千上万,蓝礼不可能记得每一个名字。不过,根据当下的情况判断,最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出戏剧。百老汇的戏剧。
上一世,蓝礼对戏剧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脑海里自然空空如也;这一世,蓝礼先后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打滚了一段时间,但终究还是太过短暂,认识的剧作家十分有限。
从卡尔刚才的言谈举止来看,无论是爱伦坡,还是表述的方式,都透露着一股浓厚的文艺气息,与电影风格略微有些不符,倒是和百老汇的感觉十分契合。
所以,刚才那一位先生?
蓝礼没有多说什么,点到为止,卡尔却立刻就反应了过来,那是托尼凯耶,导演。卡尔简单地解释到,他是一个怪胎,行为举止总是格格不入,即使是我,认识他了好几年,依旧不太习惯。伍迪了我们的剧本之后,他认为,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然后带着我们来到了这里那一位是伍迪艾伦,你认识吧?
我是一个喜欢报纸的人。蓝礼的回答让卡尔不由莞尔。
事情就是这样的。听到了伍迪的介绍,我和托尼都对你非常好奇。但见面之后却发现卡尔的视线再次上下打量了蓝礼一下,那种特别的质感又一次消失了,重新回归平静,这让卡尔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和我们想象的着实有些偏差。但,不管如何,刚才是我们失礼了。
如此一来,事情就讲得通了。所有的问号都串联了起来。
蓝礼不由莞尔。不过,正如他所说,艺术家们都或多或少有些怪癖,而且往往与周遭格格不入。对此,他并不陌生。
为什么是我?蓝礼眼底流露出一丝兴趣,不过不是针对卡尔所说的项目,而是针对卡尔的笃定,他们刚才简短交流了一会,却没有更多深入的内容,仅仅只是点到为止而已。那么,卡尔的判断凭据是什么?相信我,我比外貌看起来还要年轻一些。
这带着些许自夸的调侃,让气氛稍稍轻松了一些,卡尔反问到,怎么,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蓝礼的肩膀微不可见地耸了耸,那轻轻上扬的嘴角勾勒出一抹青春的肆意和不羁,如果角色的设定不是二十岁出头的话。
反其道而行之,如此回答,成功地让卡尔眼底涌现出些许笑意,我的构想,这位老师是三十岁到三十五岁。如果稍稍年轻一些,我想你可能需要留一些胡渣,我不确定,这应该是化妆师的工作,我显然不是最好的询问对象。
这让蓝礼想起了今天下午安迪的拜访。
优秀的剧本,男主角的年龄设定大多都是四十岁以上;年轻的角色,剧本的架构大多都无法逃离青春成长爱情等话题的桎梏,像活埋爱疯了这样合适又出色的剧本和角色,着实不多。但,如果是戏剧呢?
戏剧的阶级制度远远比电影要更加森严。在好莱坞,暮光之城那样一夜爆红的奇迹数不胜数;但是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只能坚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实力,慢慢累积经验,就如同苦媳妇熬成婆一般,一步一步前行,没有捷径。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戏剧和电影不同,因为观众距离的关系,也因为浓妆的关系,其实年龄的影响力被削弱了;而且,戏剧考验的是表现派的扎实功底,与年龄阅历无关,更多还是与技艺打磨有关。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戏剧的角色更加丰富也更加多变,年龄选择也更加多样,甚至不少戏剧剧本,都是以年轻人为主的。
毕竟,现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都日渐式微,除了那些经典的老剧本之外,一个剧本能够上演三个季度就已经非常难得了,编剧们在创作时,也尽量开始谋求创新和改变。所以,重点还是在于,合适的剧本,合适的角色。
那么,你有兴趣吗?卡尔目光灼灼地看着蓝礼,接着询问到,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到卡座那里坐下来,面对面地深入交谈,了解一下剧本,了解一下角色,你还可以和托尼交换一下意见。
虽然是在询问蓝礼的意见,但那双专注的眼神却在表明着:我不接受拒绝作为答案。
这一幅模样,和那流浪汉的邋遢外表看起来着实格格不入,蓝礼仰头将啤酒瓶清空,干脆利落地说道,为什么不呢?
卡尔主动站了起来,带领着蓝礼又一次来到了七号卡座,不等托尼说话,卡尔就做起了正式的介绍。
刚才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环节的铺垫,所有一切都变得冲突起来。托尼是如此,伍迪也是如此。
这一次就好多了。
寒暄过后,托尼却是没有任何客套,直接就询问到,你觉得怎么样?这没头没脑的话语,沿袭了他一贯的风格,让人哭笑不得,甚至不知道,他是在询问卡尔还是蓝礼。
不过,不等蓝礼猜测,卡尔就出声回答到,就是他了。他是完美的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