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坐在车上的沈采萱将这出大戏一说,其他人都表情怪异,颇为无语,惟有沈采薇大声叫好。
沈采薇嘴角露出毫不掩饰的嘲讽:“相信我,这么一搞,最迟明天,家里一定把咱们二房分出去。”
沈采萱笑吟吟的附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说罢,沈采萱这个戏便拉着家人和张有粮一道排练起来。
就在沈采萱等人排演大戏的同时,沈月娴正坐在沈家的堂屋里,与沈寿海、严氏、沈世荣和秦氏商议沈正樟的亲事。
话说,沈正樟科举失利之后,本想复读两年,再战江湖,博取功名,却在沈月娴的劝说下,转而进入林记商行,当起了学徒。
沈正樟长相周正,性情沉稳,能读会写,一表人才,更重要的是,自从来到林记商行,他一直踏实肯干、务实进取,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一切,林记商行的东家林广源都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暗暗点头。
出于爱才之心,沈正樟来到林记商行不到十天,林广源便不再拿他当普通学徒看,开始手把手教他做生意,想试着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
没想到,沈正樟表现出类拔萃,远超林广源的预期,令他为之动容,渐渐的,就动了招沈正樟当上门女婿的念头。
原来,林广源虽然家财万贯,妻妾成群,却膝下荒凉,年近半百的他就只有正室给他生的一个女儿。
尽管不少亲戚都劝林广源从族中挑选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过继,可他思来想去,始终不愿意将辛苦一辈子才攒下的家业白白便宜别人的儿子。
于是乎,林广源就决定将女儿留在家里,招个上门女婿,待小夫妻生下孩子,便冠上他家的姓氏,延续他家的香火。
上门女婿关系到女儿的一生,乃至于整个林家的兴衰,是以,林广源慎之又慎,一直在多番打听合适的人选。
但很可惜,打听来打听去,都没打听到特别合心意的。
眼看着女儿就快二十了,林广源不禁有些慌了,这个时候,沈正樟走进了他的视线,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令他眼前一亮,且越看越满意。
事不宜迟,林广源便找借口让沈正樟去了一趟他家。
当时,林广源的妻女躲在暗处,悄悄观察沈正樟的言行举止。
一番观察过后,林广源的妻女都点头认可了沈正樟。
既然如此,林广源便视沈正樟为上门女婿的最佳人选,有心要让他入赘林家。
不过,对于上门女婿,世人普遍存在着偏见,认为上门女婿连自己孩子的姓氏都保不住,算什么男人?
是以,大好男儿一般都不愿意当上门女婿,尤其是读过书的,多半心高气傲,就更加不愿意了。
婚姻之事,向来讲究你情我愿,要是强求的话,就算成了,也很难圆满。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林广源并没有直接与沈正樟说这事,而是请来了沈月娴,让她问问沈正樟本人的意思,再问问他家中长辈的意思。
倘若一致同意,这门亲事就可以摆上日程了;倘若有谁不同意,这门亲事不结也罢,就当没这回事儿。
沈正樟之所以放弃学业当学徒,就是奔着林家的小姐来的,再说直白些,就是奔着林家的万贯家私来的。
既然如此,沈正樟又岂会不同意?
而沈月娴正是这一“入赘计划”的发起人和策划者,就是不问,也知道沈正樟的心思。
对于入赘一事,沈正樟本人肯定是没有异议的,现在沈月娴要做的,就是征得他家中长辈的同意。
为此,沈月娴先是暗中传信儿给她娘严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是林家的豪富,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
严氏立刻就愿意了,当天就寻了个由头,将沈世荣叫到了跟前,同他这么一说……
沈世荣当场叫好,恨不得儿子立刻就与林家小姐成亲,成为林家的乘龙快婿。
什么?当了上门女婿,名声不好听?
切,名声几文钱一斤?能当饭吃,能当衣穿么?
在沈世荣看来,相比起万贯家私,名声根本无足轻重,是以他压根儿就不在乎名声如何。
什么?当了上门女婿,日后生下孩子来,都必须随母姓,不能随父姓?
呵,这在沈世荣眼里,就更加不是个事儿了。
要知道,沈世荣与他大妹沈月娴一样,都是严氏带来的孩子,并不是沈寿海的亲生骨肉。
沈世荣原本姓姚,并不姓沈,以此类推,沈正樟原本也应该姓姚,而不是姓沈。
在沈世荣想来,反正沈正樟本就不是沈家人,那么入赘林家之后,沈正樟生下的孩子就算不姓沈,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起姓氏,尽管沈世荣自四岁起就改姓沈,从那以后,他吃沈家的,用沈家的,住沈家的,却一直没有把沈寿海当做真正的父亲,把自己当做真正的沈家人,内心深处始终惦记着自己的生父,一直以来都图谋着要改回原来的姓氏,光耀门楣——注意,不是沈家的门楣哦,是他生父家,也就是姚家的门楣。
但,在正常情况下,沈世荣的这一图谋是很难实现的。
毕竟,他如今的一切都来源于沈家,改回原来的姓氏,他就不再是沈家的长子,沈家给予他的一切势必会被全部回,届时他将一无所有。
现如今,沈正樟入赘林家——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沈世荣筹划着,先让儿子委屈几年,看着林家人的眼色过日子,等到他日,儿子羽翼丰满之时,就直接让林家“改换门庭”,变为姚家,而他嘛,自然是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富贵无比的姚老太爷。
姚老太爷,这称呼,光是想想,沈世荣都觉得无比开心。
为了让美梦成真,沈世荣自然要不遗余力的促成这门亲事。
这门亲事,并不需要征得沈家所有人的同意,只需沈正樟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点头答应就行。
严氏和沈世荣万分同意,至于沈世荣的媳妇秦氏,都不用问,利益当前,必定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现如今,这门亲事已经成了大半,就剩下沈寿海这块绊脚石了。
沈世荣等人要做的,就是搬开这块绊脚石。
咦,为什么说沈寿海是绊脚石?
无他,沈寿海死活不同意呀!
这不,沈月娴回到娘家,将父母兄嫂请了过来,说起了这门亲事。
明明沈月娴已经与严氏等人通过气,严氏等人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异口同声的表示,这事自己做不得主,全凭沈寿海这个当家人来决断。
沈寿海还能做出什么决断?自然是横眉立目,拍案而起,极力反对。
要知道,沈正樟与沈世贵一样,都是沈家的金凤凰,一直以来,沈寿海都对他二人寄予厚望,指望着他二人读书有成,改换门庭。
为此,沈寿海倾全家之力培养他二人,在他二人身上付出了无数心血和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为了给他二人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沈寿海这才枉顾亲情,卖掉了两个嫡亲孙女,可以说付出相当惨重。
现如今,沈正樟放着好好的书不读,跑去当学徒,这就够让沈寿海生气的了。
更要命的是,沈正樟居然想去当商户人家的上门女婿!!!
天啊,他们沈家在望山村可是有头有脸的人家,竟然沦落到了要让自家儿孙去别人家倒插门的境地……
这,这也忒丢人现眼了,简直就是家门之耻!
真要应下这门亲事,往后他沈寿海,还有什么脸面在望山村混?
沈寿海最看重脸面,乍听到这个消息,他顿觉晴天霹雳,差点喷出一口老血来。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82章 上门讨债
好气哦!
沈寿海当场就闹着要去县城,要找沈正樟这个混账玩意儿算账。
眼见沈寿海不是说说而已,是要动真格的,沈月娴忙使了个眼色,让严氏与沈世荣一道,用力按住了沈寿海。
沈月娴赶紧给沈寿海沏了一杯茶,让他喝口水消消气,随即便开始巧舌如簧的劝说起来。
在沈寿海面前,沈月娴不说理——让沈家苦心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跑去别人家倒插门,这事儿根本就不合情理,毫无道理可言——只讲利。
沈月娴就说了,林家豪富,一旦与他们家结为亲家,沈家就会得到数不尽的好处。
首先是钱财,沈家将沈正樟这么个大好男儿让给林家,林家不得有所表示啊?千儿八百两,肯定是少不了的。
其次是门路,这些天,沈家一直在想方设法的给沈世贵另寻名师,前后找了好几位名师,人家都不肯下沈世贵。
这所以如此,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钱没给够,另一方面,沈家乃是寻常农户,门第太低,人家看不上。
倘若这门亲事成了,就可以请林家出面,介绍沈世贵道名师门下,相信看在林家的面子上,人家定然会下沈世贵的。
现如今,沈寿海最大的指望是什么?就是沈世贵呀!
一听说与林家结为亲家,沈世贵就能够投入名师门下,沈寿海立刻就动心了,不再一味生气,开始认真权衡起来。
沈正樟是个好苗子,但他爹是严氏带来的拖油瓶,细论起来,他并非沈家的血脉。
而沈世贵则不同,他是沈寿海的亲生骨肉,乃是沈家的正经血脉。
相比起沈正樟,沈寿海自然更希望沈世贵能够出人头地。
在沈寿海想来,沈世贵极有读书的天赋,至今没能考上秀才,不过是没有碰上名师而已。
倘若能够得到名师指点,别说小小的秀才了,就连举人功名也是手到擒来,届时沈家就可以改换门庭了。
名师,距离改换门庭,就差一个名师了呀!
如果让沈正樟入赘林家,就可以为沈世贵请来名师,就可以为沈世贵铺就青云路,最终令沈家改换门庭的话……
咦,仔细想想,这笔买卖好像蛮划算的。
沈寿海低头沉吟,过了良久良久,方才抬起头来,不过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严氏和沈世荣,征求他们的意见:“说说吧,这事儿你们是怎么想的?”
一看沈寿海这反应,严氏和沈世荣皆是心头一喜,知道这事儿有门儿。
严氏拼命压制住嘴角的笑意,刚要长篇大论一番,委婉的表达出她赞同的意思,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正说着正事儿呢,谁在外面吵嚷?
严氏眉宇之间闪过一丝不悦,本想不予理会,继续说她自己的,谁知外面的喧闹声越来越大了。
啥情况这是?
严氏一头雾水,侧耳倾听片刻,依旧不明所以,便转身使唤秦氏道:“老大媳妇,你快出去看看,瞧瞧外面到底出了什么事儿,怎么这么闹腾?”
秦氏柔顺的应了,当即起身,准备出门打听。
可秦氏刚走到门边,还没来得及开门,就听“哐当”一声,堂屋的门被一把推开了。
好险,要不是见机快,闪躲及时,自己的鼻子就被门板砸扁了!
素来以温婉面目示人的秦氏目光一厉,恶狠狠的瞪着门外,就见沈家五郎沈正杨冒冒失失的跳了进来,慌里慌张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爷,奶,你们赶紧出去看看吧!”
秦氏细声细气道:“五郎,大人们正在商量要紧事呢,你怎好连门都不敲一下,就闯了进来?”
严氏闻言,板起脸来,厉声训斥道:“你懂不懂规矩?真是的,你娘平时怎么教你的?”
小严氏——也就是沈正杨他娘,就跟在沈正杨身后,一听这话,当即辩解道:“娘,不是五郎不懂规矩,实在是事出紧急呢。你是不知道啊,二房的人回来了,这会儿就在外头闹腾呢!你要是再不出去阻拦,你和爹见死不救的名声就要传遍整个望山村啦!”
一听这话,严氏和沈寿海都是心头一凛,对视一眼,随即像一阵风似的刮去了外面。
啧啧,这速度杠杠滴,他们夫妇身手如此敏捷,怎么看都不像是五十岁上下的人呢!
此时此刻,沈采萱一家乘坐的骡车就停在沈家门口,而沈家门口围了一圈人,且不断有其他人赶过来,有越聚越多的趋势。
大伙儿聚在沈家门口做什么?
很简单,看热闹呗!
望山村靠近村口的空地上有一棵老槐树,树龄悠久,树干很粗,几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一到夏天,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大娘就喜欢聚在老槐树下,一边做着活计,一边家长里短。
就在刚刚,一辆骡车沿着官道慢悠悠的驶了过来,大伙儿听到响动,都下意识的转过头去看了看。
眼见车上坐着沈采萱一家,就有人出于好奇,高声问道:“你们这是从哪儿回来呀?”
沈采萱一家个个神色尴尬,沉默不语。
倒是那车夫很有点自来熟,听到别人询问,索性停下骡车,高声说道:“他们一家这是从县城的医馆看病回来。唉,也不知沈世华的爹娘怎么回事儿?这都过去好几天了,始终不肯把看病钱送过来,一直拖着欠着。整整十两银子呢,咱们东家做的是小本买卖,只能暂借一时,不可能一直借下去。眼见沈世华的爹娘是不肯乖乖把钱送过来了,咱们东家就让我把沈世华和他的妻儿送回来,顺便讨回那十两看病钱。”
说完这话,那车夫便不再停留,驾着骡车继续往村里走。
沈采萱一行走了,可他们留下的影响却还在……
啥啥啥?
沈世华为了治病,欠下了整整十两银子?
这笔看病钱沈家二老不肯出,债主就让人押着沈世华一家,上门讨债来了?
哇哦,上门讨债,这戏码想必十分!
吃瓜群众表示,他们好期待哦!
于是乎,各路吃瓜群众撂下手头的活计,一齐涌向沈家,等待好戏开锣。
那车夫——也就是替补上场的张有粮,眼见沈家外面已然围了好几圈人,便按照剧本,声情并茂的念起了台词。
在张有粮口中,他们东家在县城经营着酒楼,曾经多次雇佣沈世华。
沈世华吃苦耐劳、踏实可干,是以他们东家十分喜欢他。
待得知沈世华如此拼命的干活,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而是为了沈家这个大家,为了孝敬爹娘,为了供小弟大侄子读书之后,他们东家就越发欣赏他了。
不久前,沈世华在码头上给林记商行搬运货物时,不慎受了重伤,急需接受妥善医治。
说实在的,林记算是厚道的了。
沈世华只是个短工而已,并没有与林记签订正式契约。他受伤之后,林记完全可以不管他,任由他自生自灭。
可林记并没有这么绝情,第一时间给沈世华请了大夫,并当场结清了看病钱。
但,林记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毕竟他们家是商行不是善堂,不可能对沈世华负责到底,后续治疗以及看护就要靠沈家人自己了。
值得一提的是,沈世华受伤极重,大夫再三交代,后续治疗以及看护马虎不得,否则的话,他极有可能终身瘫痪。
看护,这活计累归累,但难度不高,沈世华的妻儿可以自行承担下来。
可治疗,这是技术活儿,沈世华的妻儿可没办法自行解决,必须请大夫来解决。
可请大夫,这不得花钱啊?
相信了解沈家的人都知道,沈家至今没有分家,而沈世华所在的沈家二房个个老实本分,多少年来,沈家二房将赚来的每一文钱都上交家里,从未置下一文钱私产。
沈世华看大夫的钱,沈家二房是出不起的,于情于理都应该由沈家的公中来出。
然而,县城距离望山村比较远,回沈家要钱的话,得要耗不少时间,偏生沈世华的伤情着实拖不得,必须立即救治。
沈世华的妻儿无奈之下,只得厚着脸皮向他们东家求助。
他们东家心善,且又看重沈世华的为人,便垫付了看病钱——整整十两银子。
他们东家原以为,沈世华如此老实本分,他的爹娘必定也是厚道人,绝不会欠钱不还的。
没承想,沈世华的妻儿捎信回家求助,说的明明白白——急需十两银子看病钱,要是家里不拿钱来,沈世华就得不到妥善的治疗,下半辈子都要在床上度过了——沈世华的爹娘却无动于衷,至始至终,只捎了一句口信过来,说什么“别担心,安心养伤,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除此之外,一点表示都没有——钱,钱不捎过来,人,人也不亲自过来探望探望。
这一晃眼就好些天过去了,他们东家盼着沈世华的爹娘还钱,盼得眼睛都绿了。
眼见盼不来沈世华的爹娘了,实在是么得办法了,他们东家只好派他送沈世华一家回来,顺便向沈世华的爹娘讨债。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83章 害人精
不得不说,张有粮虽然是临时被叫上场的,只是个临时演员,可他的台词功底相当不错——语速极快,却吐字清晰,在沈寿海和严氏杀出门来之前,就已经嘚啵嘚啵,将该说的都说了出来。
正如预料的那样,这一番话过后,沈家大门前沸腾了,议论声一阵高过一阵:
“明知道儿子受了重伤,急需救命钱,却一文钱都不肯出……唉呀妈呀,这是什么爹娘?”
“不出钱,可以推说家里没钱,拿不出来,勉强还说得过去;可不出人,这就很说不过去了吧?儿子重伤在床,做爹娘的,却连看都不去看一眼,这也忒绝情了!”
“可不就是!沈家俩老的一点都不心疼沈世华这个儿子,这般做派,让人觉得沈世华不是他们亲生的,而是大风刮来的。”
“诶,我隐约听说,沈家有个儿子不是亲生的?该不会就是这个沈世华吧?我猜想,正是因为不是亲生的,所以爹娘才会对他这么绝情。”
“你猜错啦!拖油瓶是沈家老大,这个沈世华是老二,他千真万确就是沈家的血脉!”
“啊?既然是亲生的,那他的爹娘怎么还这么绝情?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嗐,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因为爹是亲爹,娘……却不是亲娘啊!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呗!”
“……”
沈寿海和严氏刚跑来大门口,还没站稳,迎面就听到了这些议论声。
他二人素来注重脸面,顿觉胸口中箭,而且不止一箭,“biu、biu、biu”,一箭又一箭,刹那之间,有种万箭穿心的感觉。
沈寿海铁青着脸,快步走到骡车前面,对着沈世华等人低喝了一声:“还杵在这儿作甚?赶紧进去!”
沈世华等人还没做声,张有粮就一脸不高兴的说道:“进去什么进去?你就是沈世华他爹吧?我跟你说,你一刻不把欠咱们东家的十两银子还来,就一刻别想把你二儿子一家领进去!”
天啊,当着乡亲们的面,他沈寿海居然被讨债的堵在了自家的大门口!
这,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沈寿海当场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严氏生怕沈寿海承受不住众人的非议,立时就答应花钱消灾——拿出十两银子来堵住眼前这个讨债鬼的嘴,忙上前一步,站在了张有粮跟前,正色道:“这位小兄弟,你只要随便找个人问问,就可以知道,咱们沈家在望山村也是有头有脸的,绝不是那等欠钱不还的无赖人家。当着各位乡亲们的面,我保证,倘若经证实,咱家二房当真因为治病而欠了你们东家十两银子,这钱咱家必定如数奉还,绝不拖欠!”
说到这儿,严氏放缓语气,温言劝道:“欠债还钱,这纯属两家之间的私事,着实没必要在外面掰扯,咱们就别站在门外了,还是进屋坐下来详谈吧?我保证,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的。”
张有粮斜睨了严氏一眼,很不客气的问道:“你谁呀?左一个你保证,右一个你保证,这可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要不是来之前,我特意打听过,知道沈家的当家人是沈世华他爹,还以为沈家是你这个妇道人家在当家做主呢!”
“张爷,这是我奶!”沈采薇小声提醒道,“别看她是妇道人家,可咱家银钱都是她掌管着呢!很多时候,她确实能够当家做主。”
“你奶?哦,她就是你爹的后娘啊!”张有粮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随即脸色倏地阴沉了下来,“我说呢,明知沈世华急需钱救命,沈家怎么连一文钱都不肯掏出来?这也太不合乎常理了!原来沈家的银钱都归沈世华的后娘管!啧啧,这就很好懂了,必定是后娘作妖,见死不救,攥着家里的银钱不撒手,任由继子他自生自灭!”
张有粮越说越气,指着严氏的鼻子,大声指责:“要不是你这个黑心后娘作妖,沈家必定早把那十两银子还给咱们东家了!一早还了钱,咱们东家又何必派我过来一趟?
“县城到望山村的路坑坑洼洼,颠簸着呢,这一路上,我吃了好多苦,受了好多累。而我这些辛苦劳累,不是别人,正是拜你所赐!害了你继子不够,你还害我!我啐,你这个害人,可真是害人不浅!”
严氏活了将近五十年,还是头一回被一个陌生男人指着鼻子破口大骂。
这左一个“黑心后娘”,右一个“害人”的,饶是她颇有城府,也被骂懵了,一时之间,呆立原地,无言以对。
沈采薇等人眼见严氏吃瘪,心中暗爽,大呼过瘾。
趁严氏还没回过神来,沈采萱看向沈寿海,见缝插针的来了几句:“所以说,不是家里不肯出钱,而是奶她私心作祟、从中作梗、见死不救,攥着银钱不肯撒手对吧?这一切的一切,与爷你无关,也与家里的其他人无关,全都是奶的错对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