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光有种子还不够,还得培育出来不是?这种番邦的花草娇贵着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培育出来的呀!前前后后不知耗了花农多少心血,方才培育出了这么零星的几盆。
“你说说看,这么历经艰难、千辛万苦得来的奇花异草,卖你三十文一盆贵不贵?”
啊?这什么番茄,看上去很寻常,好像跟菜园子里的蔬菜没什么两样,原来来历这么不寻常啊!
沈采薇一乡下人,刚进城还没多久,尚不了解城里人的套路。
听了这话,她信以为真,都羞愧了。
别说砍到三文钱了,哪怕只砍一文钱,砍到二十九文钱,都觉得自己心狠。
看到沈采薇不敢吱声的样子,沈采萱暗暗好笑,迅速扫过了这个摊子之后,问道:“老板,刚刚你说‘几盆’。这么说来,除了这盆之外,你手里还有番茄对吗?你放哪儿了?我怎么没瞧见?”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33章 冤大头
“因为太过珍贵,我就带了一盆过来,家里还有七盆。”那摊主满含期待的看着沈采萱,殷切的问道,“小姑娘,你想要几盆?我家离这儿不远,立刻就给你拿过来。”
神特么的太过珍贵,事实是番茄一天都难卖出去一盆,多带几盆过来,纯属浪力,索性就带了一盆出来。
沈采萱知道眼前的摊主满嘴跑火车,却没有说破,快言快语道:“八盆我都要了。不过,不是三十文一盆,而是二百文八盆。”
话音刚落,那摊主仿佛生怕沈采萱反悔似的,一口答应下来:“行嘞!我这就让人把番茄给你拿过来!”
说罢,他就回头大喊了一声:“狗蛋过来!”
很快,就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飞奔而来:“爹,你有什么吩咐?”
眼见那男孩听了那摊主的吩咐,就要回去取番茄,沈采萱忙出言阻拦:“等一下,先别忙着走!”
那摊主心中一凛,忙问:“怎么了?”
好不容易有个主顾愿意将卖不出去的番茄包圆儿了,可千万别出什么差池呀!
沈采萱道:“我呀,对番邦的东西特别感兴趣。除了番茄之外,你家可还有什么别的来自番邦的花草?要是有的话,不妨一并拿来。”
“番邦的花草……”那摊主沉吟片刻,摇摇头,“我家就只有番茄,没其他的了。”
沈采萱很有些遗憾:“这样呀……”
那摊主大喘气的补充道:“不过,卖我番茄的人那儿应该有其他的番邦花草。对了,番椒!我在他那儿见过名为番椒的花草。那番椒应该和番茄一样,也是从番邦传过来的。”
番椒?难不成……是辣椒?
沈采萱眼前一亮,试探道:“番椒?哦,你是说胡椒吧?”
“番椒是番椒,胡椒是胡椒,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那摊主解释道,“番椒跟番茄差不多高,结的也是红果子,所不同的是,番椒的果子要小很多,而且番椒的毒性要比番茄大。
“要知道,番茄虽然有毒,但不小心沾了一点汁液在手上,不会有什么大碍,而番椒则不同,倘若不小心沾了一点汁液在手上,那可不得了了,手上立马火辣辣的,要疼上好久呢!
“正因如此,我只进了番茄,没敢进番椒。”
听到这儿,沈采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番椒无疑就是辣椒!
辣椒,那可是调味的神器!
沈采萱其实是个无辣不欢的主儿,奈何在这个架空世界里,虽然也有辛辣调味料,却是茱萸、花椒、胡椒等,并不包含辣椒,辛辣得极为有限,不带劲儿。
一直以来,沈采萱都在四处找寻辣椒,却始终没能找到辣椒的踪影,深感遗憾。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卖花的摊子上,她竟然找到了辣椒的下落。
沈采萱按捺住心中的雀跃,不动声色道:“番椒这东西……嗯,听起来倒有点意思。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去进那么十盆八盆番椒回来,然后转卖给我,至于价钱,就和番茄一个价。”
也就是说,每盆番椒可以卖到二十五文钱!
这绝对有利可图呀!
啧啧,这小姑娘长着一张聪明脸,其实傻兮兮的,妥妥的冤大头呀!
既然都送上门儿来了,不宰都不好意思。
那摊主笑得见牙不见眼,满口答应了下来:“行啊,待会我就进货去,明儿个一早你就可以过来取货了。”
“那敢情好!对了,想必你也知道的,我很喜欢番邦的花草。倘若你能弄到别的番邦花草,我也会购的。”沈采萱沉吟片刻,补充道,“不仅是已经长成的花草,还有种子,只要是来自番邦的,我都愿意购。至于价钱嘛,好商量。”
闻言,那摊主更乐呵了:“好好好,我一定帮你四处打听!”
不久之后,望着摆放在骡车上的八盆番茄,沈采薇直皱眉头。
眼见骡车渐渐远离了喧嚣的集市,沈采薇立刻问道:“你买这些番邦的花草干什么?光好看有什么用,又不能吃,这不是在浪银钱嘛!”
“你放心,不会浪的。”沈采萱笑道,“这番茄不但能吃,而且很好吃,乃是绝佳的食材。”
“能吃?真的假的?”沈采薇狐疑道,“不是说有毒么?”
“当然是真的!”沈采萱道,“有些人说番茄不能吃,那是因为他们没见识,不晓得番茄的诸般好处。”
沈采薇挑眉,开玩笑道:“哟,你有见识,你就晓得了。”
沈采萱大言不惭:“那还用说!我好歹在官宦人家当过三年差呢,可比许多人有见识多了!”
沈采薇灵光一闪,连忙问道:“难不成,你在那户人家见过这番茄?”
沈采萱顺着这话头往下说:“对的呀,我不光见过,还吃过,而且还晓得很多以番茄为原料的食谱。”
话音刚落,沈采薇立刻嗅到了这里面蕴含着的商机。
世人都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倘若能够将来自番邦的食材做成美食,不愁卖不出去。
不过很快,沈采薇又皱起了眉头:“这番茄可不便宜,得要二十五文钱一株呢!一株上面也就十来个果子,折算下来,一个果子差不多要两文钱。这果子也不大,炒一盘菜至少得要放这么三四个吧。也就是说,一盘菜,不算配菜、调料的钱,光是这番茄的钱,就得要近十文钱呢。这成本,有点高呀!”
沈采萱道:“物以稀为贵。这番茄种在花盆里,当成珍奇玩意儿供人观赏,自然价格不菲。可要移植到田里去,大批大批的种,立马就不值钱了。到时候,二十五文钱一株?呵,开玩笑呢,二十五钱能买一大筐!”
沈采薇仔细打量起了眼前的番茄,沉吟道:“这番茄是种在花盆里的,应该挺娇贵的吧?移植到田里,还能活么?还能开花结果么?”
“当然能活,当然能开花结果了!”沈采萱道,“我跟你说,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番邦的茄子,跟咱们本地的茄子一样,很好养活的!”
沈采薇点了点头,旧愁刚解,新愁又生:“可是,咱家酒楼的院子就那么丁点大,最多最多,种那么四五十株吧,不可能种出更多了呢。”
说到这儿,沈采薇忍不住叹了口气:“要是咱还在温阳老家就好了。咱在那儿不是有七亩地么?倘若人在那儿的话,就可以回一两亩地,种上番茄了。”
“种地不一定要回温阳呀!”沈采萱道,“等过些日子,茶馆的生意稳定下来了,咱们可以去府城外面寻摸寻摸,看能不能买上一两块好地。”
“买地?”沈采薇追问道,“你打算买地?”
“不错。”沈采萱正色道,“番茄,还有那番椒,都是顶顶好的东西,值得专门买地种植。”
沈采薇沉吟半晌,点了点头:“确实,应该买地。”
沈采薇之所以支持买地,并不是因为她特别看好番茄和番椒——这俩番邦来的玩意儿到底好在哪儿,她至今还有些稀里糊涂的,没有完全搞明白——而是因为她认为土地乃是兴家之本。
做生意成败难料,益越高,风险越大,保不齐哪天就血本无归了。
土地则不同,除非天灾人祸,否则的话,只要土地在那儿,就会有出息,稳当得很,可以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
正是出于这种想法,沈采薇举双手赞成买地。
说话间,眼尖的沈采萱注意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家药铺,忙让张有粮将车停下。
这家药铺虽然地方有些偏,但里面的药材颇为齐全。
在这儿,沈采萱不仅买到了用于调味的中草药,更加难得的是,她还获悉了硝石的相关消息。
药铺掌柜颇为和善,得知沈采萱因故要买好几斤硝石,便指点道:“你不妨去城北的回春堂看看,那儿常年备有大量的硝石。别说你只是要买三五斤硝石了,就算要买三五十斤,应该也能够买到。”
沈采萱心中好生好奇,忍不住问道:“别家药铺最多备个一斤半斤的硝石,为什么回春堂与众不同,常年备有大量的硝石呢?难不成,他们家有矿?专门产硝石的那种矿?”
“你是说硝石矿?”那掌柜呵呵笑道,“这个嘛,回春堂应当没有。回春堂之所以常年备有大量的硝石,那是因为他们家的大主顾对硝石的需求量很大,动辄就上他们家买上十几二十斤硝石。”
沈采萱愈发好奇了:“他们家的大主顾是谁呀?为什么要买那么多硝石?”
“他们家的大主顾是长春观的道长们。”那掌柜道,“长春观的道长们炼制丹药时,经常要用到硝石,而距离长春观最近的药铺是回春堂,所以道长们时常去回春堂采买硝石。”
原来如此。
沈采萱心中顿时了然。
再三谢过那掌柜之后,沈采萱便离开了那家药铺,刚坐上车,瞥见右手边有家书肆,赶紧下了车,直奔那家书肆。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书籍的价钱是真心贵呀!
一本薄薄的《论语》,不带注解的那种,竟然卖到了一贯钱!
妈耶,这根本就是在抢钱,简直丧心病狂!
饶是沈采萱这种花钱如流水的剁手狂魔,听了这报价,也有些爪麻。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34章 业界NO.1
《论语》什么的,太高端了,消受不起,还是老老实实搞点启蒙读物回去吧。
沈采萱在书肆里转了一圈,几个书架都大致瞄了一眼,愣是没看到“三百千”的踪影,只得直接开口道:“来本《三字经》!”
这会儿掌柜的不在店中,看店的是个十五六岁的伙计,新来不久,对书肆里的各类书籍还不太熟悉。
听了沈采萱的要求,那伙计愣了愣,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三字经》?这是什么书?呃,咱们店里有卖这种书吗?好像没有吧?”
沈采萱也愣了愣,心中暗暗吐槽:“不是吧,其他生僻的书籍倒还罢了,可《三字经》应当是最普及,也是最畅销的书籍,你竟然连自家店里卖不卖《三字经》都不清楚!哥们儿,你这业务水平差得有点离谱啊!”
沈采萱颇为无奈:“算了,没有《三字经》的话,拿本《百家姓》也一样。”
那伙计一脸迷惘,眼里满是困惑:“《百家姓》?”
沈采萱无语良久:“又没有?那么《千字文》呢?《千字文》总有的吧?”
那伙计依旧困惑不已:“《千字文》?”
一旁的沈采薇见状,忍不住问道:“你到底要买什么书呀?为什么你报出来的书名,人家听都没有听过?”
沈采萱撇撇嘴:“没有听过,那是因为他……”孤陋寡闻!
说着说着,沈采萱隐隐意识到了不对劲。
“三百千”被称为“蒙学第一书”,古代的孩子开蒙读书,照规矩是“三百千”,进而学习“四书”、“五经”。
换言之,但凡读过书的,都应该知道“三百千”的存在。
眼前这个少年能够在书肆里当伙计,他或许不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但他一定读过一些书,认识不少字。
理论上来讲,他应该读过“三百千”。
可事实上,别说读过了,眼前这个少年听都没听说过“三百千”。
就算是孤陋寡闻,这孤陋寡闻得也太离谱了些,完全不合常理!
沈采萱心念电转,不再直截了当的询问“三百千”,转而打听起了开蒙的相关信息。
原来,这儿的孩子开蒙读书,用的是教书先生自行编撰的启蒙读物。
不同的教书先生,编撰出的启蒙读物各不相同,因而,整个青州,至少有几百种启蒙读物。
要论启蒙读物哪家强,当属宋氏家塾。
要知道,青州宋氏乃是传承几百年的书香门第,他家家塾的教学质量有目共睹——他家前后出过多个举人,甚至还出过进士——自然而然的,他家编撰的启蒙读物被誉为青州第一。
听到这儿,沈采萱算是明白了,“三百千”尚未横空出世,如今的业界no.1是宋氏家塾编撰的启蒙读物。
沈采萱道:“宋氏家塾的蒙学书在哪儿呢?拿一套我瞧瞧!”
那伙计道:“那些书咱这儿可没有。”
“啊?那些书也没有?”沈采萱忍不住吐槽道,“你们书肆看上去蛮大的,怎么要啥啥没有?”
“不、不是,小姑娘,你有所不知啊!”那伙计一脸无奈,“宋氏家塾的蒙学书不轻易外传的,外面的书肆怎么可能有的卖?”
沈采萱不解:“不轻易外传?这是为什么?”
那伙计道:“宋家为何能够接连出举人?还不是因为他家家塾教的好,用的书非比寻常。那么好的书,怎么能够随随便便流入外人手中呢?
“要知道,举人的名额是有限的。倘若外人得到了好书,学业有成,考中举人,同时应试的宋家人中举的希望就会变小。
“说不定,宋家人本来能中举的,却因为自家的书外传,便宜了别人,搞得自家人反而没中。那宋家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沈采萱闻言,彻底无语了。
藏私当然可以,但要不要这样藏私呀?
你说你把对四书五经的独到见解藏起来倒也罢了,可是蒙学书籍,充其量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小学一年级课本,如此的浅显易懂,这也要藏,至于么?
不过,话说回来,书是人家编撰出来的,版权属于人家,藏不藏的,那是人家的自由,外人管不着,也管不了。
买不到宋氏家塾的蒙学书籍,沈采萱就退而求其次,让那伙计将店里所有在售的蒙学书籍都拿了过来。
结果一翻……
啧啧,这也太次了吧?
到底是见识过“三百千”的人,沈采萱对市面上的蒙学书籍有些看不上眼,再一问价格,得,她彻底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沈采萱心中计较了一番,最终一本书没买,转而买了一套笔墨纸砚回去。
出了书肆,坐上骡车,交代张有粮打道回府之后,沈采萱忍不住叹了口气。
沈采薇问道:“四娘,你是在为找学堂的事情发愁么?”
“可不就是!”沈采萱道,“刚刚那个伙计说了,城东的学堂不少,最出名的是织锦街附近的正德学馆,那儿的先生乃是一位很会教书育人的老秀才。正德学馆的先生好,距离咱家又近,四郎要是能在那儿读书,就再好不过了。
“偏生正德学馆的入学时间为每年春天,其他时候概不接纳新生,而且不是交钱就能进去,得要通过先生的考核,方才能够获得入学资格。如今已是夏天,早就错过了入学时间,而且那什么考核……说实话,我担心四郎过不了。毕竟,四郎都没正儿八经的读过书。”
“这点小事,瞧把你给为难的!”沈采薇轻描淡写道,“正德学馆门槛高,很难进去,那就换一家门槛低,容易进去的呗!反正府城的学堂有的是,总能为四郎找到一家学堂的。”
“找到学堂不难,难就难在要找到好学堂。”沈采萱一脸惋惜,“正德学馆挺合我心意的,偏生轻易进不去……可惜了。”
“进不去就进不去呗,这有什么好可惜的?”沈采薇道,“四郎都这个年纪了,早就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时机,很难读出什么名堂来了。咱家也不指望他能够考中童生、秀才,之所以送他去学堂,无非是想让他多读点书,多明白点事理。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让他削尖脑袋往最好的学堂里钻了,随便找个过得去的学堂,让他在里面读两年书,也就差不多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沈采萱秀眉微蹙,“唉,怎么说呢?一流的学堂就在摆在家门口,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不得不把自家的孩子往二流的学堂送……我这心里实在是有些不舒坦。”
沈采薇略一沉吟,说道:“既然你认准了正德学馆,那你也别不情不愿的另找学堂了,索性让四郎留在家里,等到明年春天,再送他去正德学馆读书。”
沈采萱迟疑道:“这会儿距离明年春天还有半年时间呢,这么长的时间,都让四郎待在家里,不妥吧?这样会耽误他读书的。”
沈采薇道:“怎么会耽误他读书呢?待在家里,照样可以读书。你可以像之前那样,教他读书识字,给他布置功课。这样认认真真学上半年,或许学不到太大的学问,但小的学问总是能够学到一些的。相信到了明年春天,他就可以通过考核,进入正德学馆了呢。”
进入正德学馆……
听了这话,沈采萱很有些心动,几乎被沈采薇说服了。
沈采薇再接再厉,继续劝道:“沈世贵和沈正樟从小读圣人书,却不干人事,这是为什么?仔细想想,这固然是因为他俩人品败坏,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家里太宠他俩了,平日里什么都不让他俩干,养成了他俩坐享其成的恶习。
“现如今,咱家的生意还没有做起来,正是最关键的时刻。倘若四郎去了学堂,就无法亲身体会到做生意的种种不易,保不齐会以为家里做生意很容易呢!长此以往,难保他不会像沈世贵和沈正樟那样,养成坐享其成的恶习。
“依我之见,这半年里,与其让四郎去学堂读书,从书本里学习事理,倒不如让他留在家里搭把手,从日常的点点滴滴里学习做人的道理。”
沈采薇所说,沈采萱深以为然,至此,她彻底被说服了。
回到家中,沈采萱先是将卤水调配好,放入锅中慢火熬制,然后匆匆用过午饭,便与张有粮和沈采薇再度外出了。
这一回,他们仨不在城里转悠了,转而去了城外。
原来,大多数食材好办,只要肯花钱,在城里就可以买到,可制作凉粉的原料却不好办,就算肯花钱,也无法在城里买到。
他们此行,就是想去城外的荒山上寻找凉粉草、薜荔果或爱玉子的踪迹。
青州府城三面环山,府城的东门、西门和北门之外都有连绵不绝的山峦。
因为沈采萱想在回程的时候顺便去一趟城北的回春堂,便让张有粮驱车前往北门。
出了北门,骡车顺着一条沿河的乡间小路往大山的方向走。
“四娘,你看!”还没走多久,沈采薇便伸手指向车窗外。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35章 锦上添花
沈采萱顺着沈采薇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河对岸有一大片低矮破旧的房屋,看上去寒碜极了。
沈采薇感叹道:“原以为只有县城附近才会有棚户区,没想到府城这种富贵地方,竟然也有棚户区。”
“府城又如何?就算是燕京,料想那儿也有棚户区的。”沈采萱似笑非笑道,“这世上,哪哪儿都有穷人的。”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阶级,就会有贫富差距。
这很正常。
对此,两世为人的沈采萱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就在沈采萱想要回目光的时候,眼角余光无意间扫到了河畔,心念一动,当即喊道:“哎哎哎,张大哥,麻烦停一下车!”
“怎么了这是?”沈采薇莫明其妙。
“我好像看到了好东西。”沈采萱笑道。
说罢,沈采萱便跳下了骡车,直奔河畔。
沈采薇紧随其后,眼见沈采萱围着一棵半人高的灌木瞅个不停,便凑了过去。
待看清楚了那是什么树,沈采薇不以为意道:“我还以为什么好东西呢,切,这不就是甜菜子么?这玩意儿,不大甜,还微微有点酸,味道很一般。咱们望山村的后山上有一大片呢,每年夏天开花结果,想摘多少摘多少。
“不过,除了一些嘴馋的小孩子,偶尔摘些解解馋,几乎没有人乐意去摘的,就任由它们烂在地里。由此可见,这甜菜子有多么不招人待见。”
嗯,看来又到了科普时间呢。
沈采萱清清嗓子,解说道:“甜菜子又名枸杞子,或许不怎么好吃,但很有用,具备清肝明目的功效,乃是一味养生好药。咱家做凉粉的时候,要是往里面加点枸杞子,不仅可以点缀一二,让凉粉看上去更加赏心悦目,还可以赋予凉粉养生功效,可谓是一举两得。”
“啊,原来甜菜子,啊不,枸杞子这么有用的呀!”沈采薇当即起轻视的态度,连忙说道,“我这就上车拿篮子,摘一篮子回去!”
沈采薇一门心思赚钱,既然这些不用花钱的枸杞子能够提升自家产品的品质,有助于她的赚钱大计,她很乐意花工夫采摘一些带回去。
“哎,你等等!”沈采萱叫住沈采薇,“枸杞子虽好,但这东西是用来锦上添花的。没有枸杞子,咱们照样可以做出凉粉来,可要是没有凉粉草,咱可就做不出凉粉来了。所以说,当务之急是进山找凉粉草,至于枸杞子,以后用空了,再来摘也不迟。”
1...4344454647...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