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沈采薇心口不一,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巴不得某人躺大街上去。
郑永维笑吟吟道:“没有空房不要紧,你家茶楼到了晚上不就空出来了嘛,那么大的地儿,不用白不用。反正夏天不冷,晚上我在大堂里随便找两张桌子一拼,往上一躺,就能囫囵一宿啦!”
《白蛇传》那么好听,不听完了,他才不会走呢!
想赶我走?没门儿!
郑永维可是自家的贵客,哪能让他睡大堂呀?
沈正榕立刻表态道:“郑二哥,倘若不嫌弃的话,就住我的房间吧。我那房间虽然简陋,却还算干净。”
“哎哟,嫌弃什么?出门在外,有张床睡就很好了,哪能挑三拣四的呢?”郑永维笑嘻嘻的说道,“阿榕,我很乐意和你睡一张床呢。”
得,床铺就位,这下可好,某人可以长期驻扎了呢。
沈采薇双眼微眯,微微侧头,用满是怨念的余光刺向某人。
郑永维仿佛感受到了些什么,一侧头,正好与沈采薇的目光对上,挑了挑眉,弯唇一笑。
这对欢喜冤家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
话说,也不知今儿个是什么黄道吉日,沈采萱家客似云来。
这不,早上来了郑忠维兄弟,到了傍晚时分,沈采萱家又来了一拨人——苏氏的娘家人到了。
苏氏的爹娘有两子一女,苏氏乃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换句话说,她上面有两个哥哥。
苏氏的大哥苏成南今年三十六岁,娶妻谢氏,育有一子二女,长子苏海潮,今年十五岁。
苏氏的二哥苏成北今年三十四岁,娶妻陆氏,成婚多年,却只有一个儿子苏海生,今年十三岁。
陈记车马行的人很尽责,将苏氏的娘家人送到了陶然居的门口,交到了沈世华的手中,这才驾车离去。
“咦,二哥,你怎么也来了?”沈世华望着多年不见的苏成北,诧异极了。
没错,这回苏氏的娘家过来了三个人,除了苏氏的两个娘家侄儿,苏氏的二哥苏成北也跟了过来。
沈世华的想法很简单,苏家并不富裕,壮劳力很少,就只有苏成南和苏成北两个,苏成北作为苏家的顶梁柱之一,理应留在老家谋生,养活一家子人才是,怎么有闲工夫跑到府城来了?这不符合常理啊!
苏成北是个彪形大汉,一身腱子肉,看上去很不好惹的样子,可实际上他是个老实人,为人十分和善,都三十几岁的人了,还有些腼腆。
听了沈世华的问话,苏成北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陶然居尚未结束一天的营业,此时此刻,家里的其他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分身乏术。
惟有沈采萱这个甩手掌柜,以及沈世华这个前任迎宾,随时随地都能够抽出时间来,随叫随到。
是以,听说苏氏的娘家人到了,他二人第一时间迎了出来。
沈采萱眼见沈世华不会说话,开口第一句就让苏成北难堪,赶紧站出来救场。
“哦,原来你就是我的二舅啊!”沈采萱挤开沈世华,冲到苏成北跟前,仰起小脸,满脸诚挚的做起了自我介绍,“我是你的外甥女,沈家四娘沈采萱。二舅,我时常听我娘念叨起你,说你打鱼的本事很厉害,是个很有能耐的人呢!”
虹屁谁不喜欢听呢?
哪怕是苏成北这么个老实人,听了沈采萱的当面夸赞,也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瞬间忘了方才的尴尬,谦虚道:“我就一打鱼的,哪有什么能耐?那个,四娘,头一次见面,我这个当舅舅的,该给你一份见面礼的。可我来得匆忙,就没来得及准备,只好在来的路上随便买两包点心带过来,希望你不要嫌弃。”
说着,苏成北就将拎在手里的点心递给沈采萱。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66章 身处梦境
两包点心都是用油纸包着的,再用粗制麻绳捆扎着,一看就很廉价,不够上档次。
不过,苏家的家境实在不咋地,就算是空手上门,也情有可原,谁也不会指摘苏成北不懂礼数。
饶是如此,苏成北还是特地买了两包点心带过来,不得不说,有心了。
沈采萱也不推让,干脆利落的接过,笑吟吟道:“四娘最喜欢吃点心了,很喜欢这份见面礼,多谢二舅。二舅,在这种大热天里赶路,肯定累坏了吧?来来来,快随我进屋去,喝口茶,解解乏。”
说着,沈采萱朝一旁的苏海潮和苏海生招招手:“还有两位表哥,你们也别在这儿站着了,快跟我进屋坐吧。”
说罢,沈采萱就朝沈世华使了个眼色,父女俩一左一右,领着苏成北一行三人往陶然居的后门走去。
经过这么一段插曲,沈世华总算意识到方才自己的言行有多么不妥当。
生怕苏成北误会自己不欢迎他,沈世华忙摆出笑脸,与苏成北亲亲热热的拉起了家常。
说话间,沈世华一行人就来到了陶然居的后门。
“我也知道,走后门不是待客之道。你们难得来一趟,于情于理,都应该请你们走正门的。”沈世华一脸歉疚的解释道,“可是没办法啊,刚刚你们也看到了,客人们将陶然居围的水泄不通,想要经过正门来到后院,比登天还难。所以,只好委屈你们从后门进来了。”
“我明白,我明白,这谈不上什么委屈不委屈的。”苏成北一边说,一边跨过后门,进了后院。
然后,苏成北一行三人瞬时间就震惊了。
只见这个长方形的庭院之中,前有阔六间的二层高楼,后有六间正对高楼、一字排开的正房,东西各有三间厢房。
哎哟喂,前后左右都是房子,这,这到底有多少间啊?!
苏家世居于海边,祖祖辈辈都居住在一条小破渔船上,辛辛苦苦奋斗了几辈子,都没能在陆地上盖房子,哪怕是一间房子,苏家都盖不起。
对于苏家来说,房子就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骤然置身于这么多房子之中,苏家人有种身处梦境的感觉,疑心自个儿是在做白日梦。
过了良久良久,苏成北方才回过神来,小心翼翼的问道:“阿华,这儿是你家?真是你家?真的么?”你不是在哄我吧?
“当然是真的,我领你们来别人家做什么?再说了,这要是别人家,咱怎么能够进的来?”沈世华道。
苏成北依旧一脸难以置信:“呃,这儿是你家,但这房子是租来的对吧?”
“不是租来的,就是咱家的。”沈世华道。
尽管苏成北与沈世华接触不多,但他知道,妹夫是个实诚人,素来实话实话,从来不会扯谎。
既然妹夫说这些房子是他家的,这些房子就必然是他家的,毋庸置疑。
苏成北抿了抿嘴唇,神色复杂的看着沈世华,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时,一旁的苏海潮再也忍耐不住,开口问道:“姑父,你家真的、真的是在做茶水生意?”
在此之前,苏海潮几乎从未出过远门,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距离苏家几十里外的小镇,见识极为有限。
这个小小少年,怎么也想不明白,卖茶水而已,怎么能够攒下这么大一份家业,在寸土寸金的府城里拥有这么大一个院子?
“千真万确,咱家做的就是做茶水生意呢。”沈采萱走了过来,笑吟吟的插口道。
为了招待苏家人,沈采萱去厨房端了凉茶和点心过来。
眼见沈世华办事不利,至今还让苏家人杵在院子里,沈采萱忙招呼苏家人进屋坐:“诺,这就是咱家卖的凉茶。走,咱们去堂屋,坐下边喝茶,边聊天。”
苏家人喝茶,素来是牛饮。
可这一回,或许是为了探究出沈采萱家凉茶里的秘密,他们仨耐着性子,小口小口的喝着,细细品味。
说实话,这凉茶是挺好喝的,挺解渴的,比自家的粗茶强百倍千倍!
但,再怎么着,这也就是茶而已,怎么就能够让沈采萱家发家致富,挣下偌大家业呢?
苏家人想来想去,都想不明白,有心想问个明白,却生怕这里面涉及到沈采萱家的机密,不好意思开口。
尽管沈采萱暗中提防着苏家人,不想让他们知晓太多,但她考虑到有些事情瞒是瞒不住的,便开诚布公的说道:“二舅,还有两位表哥,你们一定很好奇,咱家一做茶水生意的,怎么能赚得盆满钵满吧?这个嘛,你们不妨去前面看看,相信你们就能够想明白了。”
苏成北只是老实,并不傻,更不蠢。
种种迹象都已经如此明显了,他看在眼里,其实心中早有猜测,只是事实太过惊人,他下意识的选择不信而已。
苏成北咽了口唾沫,语气艰涩:“前面?四娘,你是说,前面那个挤得水泄不通的二层大酒楼,其实是你家开的对么?”
沈采萱如实道:“对呀,那就是咱家开的,但那是茶楼,不是酒楼。”
苏海潮瞪大了眼睛,脱口而出:“你家开的不是小茶寮么?怎么开起大茶楼来了?”
沈采萱家给苏家的信里写道,自家在府城做茶水生意。
苏家人便想当然的认为,沈采萱家在府城外的官道旁开了一间小茶寮。
那茶寮应当是一个草棚,里面支起一口大锅,锅里是碎茶叶熬制而成的粗茶。
草棚里面还横七竖八的放着一些桌椅,供往来的行人歇脚。
总之,在苏家人的想象中,沈采萱家开的是小茶寮,而且是非常非常简陋的那种。
路边的小茶寮摇身一变,成了城里的大茶楼。
这,这和说好的不一样!
“表哥,谁告诉你咱家开的是小茶寮了?咱家从一开始,开的就是茶楼啊!”说着,沈采萱脸上露出困惑的神色,看上去比苏家人还要诧异,“咦,就算信里的三言两语讲不清楚,那陈记呢?咱家请陈记的人去接你们,陈记的人没告诉你们,咱家是织锦街上的茶楼——陶然居的东家?”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67章 工具人
苏家人面面相觑,满脸茫然的摇了摇头。
陈记车马行派去苏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不知是他不了解初来乍到的沈采萱家,还是他有所了解却不愿意多说,反正他口风紧的很,一问三不知。
对了,今天下午,苏家人一行沿着官道,来到了府城外面。
原以为沈采萱家的茶寮就在官道边上,那老大爷很快就会将车停下。
却不想,那老大爷始终不停,径直驾车进城。
当时,苏家人就觉得不对劲了,忙问那老大爷这是要去哪儿。
那老大爷就说了,送你们去沈家。
至于沈家在哪儿,是干什么的,那老大爷只字不提。
到了陶然居门口,那老大爷让他们在车上等着,独自一个人跑去陶然居里叫人。
这么说吧,那老大爷只负责拉人,负责将人送到地方,其他的一概不管。
碰上这么个工具人,苏家人真心很无奈啊。
看到苏家人的反应,沈采萱安心的同时,不禁暗暗好笑。
正当沈采萱想要继续忽悠的时候,陶然居结束了一天的营业,苏氏顾不上拾厨房,便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兄长和侄儿,苏氏又哭又笑,沈采萱等人劝了好一会儿,她方才止住泪水,稍稍平静下来。
因着家里有郑永维这个贵客在,沈采萱家鸡鸭鱼肉买了一堆。
故而,尽管不知道苏家人今天就能到,苏氏还是在何周氏的帮助下,操办出了一桌极为丰盛的接风宴。
先前是苏氏哭,到了接风宴上,就轮到苏氏的哥哥哭了。
干饭!
而且是没有掺杂、纯粹无比的白米饭!
这么金贵的吃食,从未出现在苏家的饭桌上,哪怕逢年过节也不例外。
苏海潮和苏海生这两个十几岁的少年自不必说,就是苏成北这个三十来岁的汉子,活了三十多年,这还是他头一回吃到白米饭。
苏成北抹了抹眼泪,不好意思的解释道:“那个,我、我就是觉得白米饭好好吃,好吃到哭。”
事实上,苏成北没有说实话,至少没有将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
白米饭确实很好吃,但还没有好吃到令人哭泣的程度。
苏成北之所以哭,其实是因为他想起了远方的爹娘——苏家老两口都已年过半百,那么大年纪了,都没能吃到过一碗白米饭——他这个做儿子的,心里难受。
就在不久前,苏家所在的渔村里,一位老人临终之前,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想要吃上一碗白米饭。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心愿,那老人的儿孙也没有能力令他如愿以偿。
苏成北看到那老人的儿孙泣不成声,心中不禁要想,倘若他爹娘在寿终正寝之前,要求吃上一碗白米饭,这个愿望,他能够帮忙实现么?
应该……实现不了吧。
要知道,苏家原本就不富裕,祖祖辈辈都靠出海打鱼维持生计,勉强能够糊口。
前些年,朝廷颁布了禁海令,规定“片板不得下海”。
此令一下,苏家这种渔家,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理论上,不能出海,可以转而去江里打鱼。
可问题是,江虽宽广,但里面的鱼并非是无穷无尽的。
江里的鱼,本来就有江边的渔民打着,数量本就有限。
禁海令一出,那么多本该出海的渔民一窝蜂的涌到江上捕鱼,江里的鱼根本就不够捕的,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苏家这种渔家进项越来越少,难以维持生计,连糊口都困难了。
沈采萱家明明邀请的是苏氏的娘家侄儿,怎么苏成北也跟着过来了呢?
还不是穷闹的。
原来,苏成北虽然能干,一个人抵得上三个壮劳力,可与之相应的,他也很能吃,一个人能吃三个人的饭量。
前些年,苏成北依靠一手很厉害的捕鱼本事,与他哥苏成南一起出海,几乎次次都能够满载而归。
这些海鱼虽不值钱,却胜在数量够多,拿去卖了,也将将够养活苏家人了。
尽管苏成北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什么像样的饭食,但饭量一个顶仨的他好歹不用饿肚子。
可到了这几年,苏家的家境急转直下,渐渐的,已经吃不上饭了。
对于家里面临的困境,苏成北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哪里还敢多吃?
别说三人份的饭食了,就是一人份的饭食,他也不敢下嘴,总想着自己少吃点,好省下饭食给家人吃。
然而,家人谁还不清楚苏成北的饭量啊?哪舍得让他——这个家里唯二的壮劳力忍饥挨饿?
一家老小,上至苏成北的爹娘,下到苏成北七岁的小侄女,都主动省下自己的饭食,供苏成北吃。
苏成北不肯吃,一家老小还不依,非逼着他吃。
这饭食,苏成北吃了扎嘴,更扎心哪!
这一回,沈采萱家派车过来接苏氏的娘家侄儿。
苏成北寻思着,自己就一个大饭桶,与其留在老家祸害家人,害得全家人都吃不饱饭,还不如搭个顺风车,到府城寻个包吃包住的活计,解决自己这张嘴的同时,赚些钱养活家人。
于是乎,苏成北来了,老实了一辈子的他厚着脸皮跟来了。
如今的苏家穷到令人发指,苏成北觉得丢人,不好意思实话实说。
沈采萱家向苏成北询问苏家的近况,苏成北先是支支吾吾,后来眼见实在是敷衍不过去,就捡好听的说——什么苏家老两口身子骨硬朗,什么苏氏的大嫂又怀上了,而且村里的老人说,她那怀相,十有八九是男娃——至于那些不好听的,比如苏家经常揭不开锅,他提都不提。
不光苏成北本人不提,就连苏海潮和苏海生要说,苏成北也拦着不让他俩说。
就苏成北这样的老实人,还想有所隐瞒?
开玩笑呢吧?
沈采萱一眼就看出他心里藏着事儿,很多事情藏着掖着不肯说。
于是乎,沈采萱就暗中吩咐沈世华,让他设法劝苏成北多喝几杯。
白米饭不香么?鸡鸭鱼肉不鲜么?
放着一桌子的好饭好菜不吃,没事喝什么酒?
活了三十多年,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大吃大喝的机会,现在的苏成北只想敞开肚皮胡吃海塞,根本不想喝酒。
可架不住沈世华总劝,苏成北只好忍痛放下筷子,举起酒杯来。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68章 闲得慌
结果,两杯酒下肚,苏成北就晕晕乎乎找不着北了,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
老实交代,绝无保留。
么得办法,绝大部分酒都是由粮食酿制而成的,价格不菲,对于贫寒的苏家人来说,无疑属于奢侈品,就算是逢年过节,也未必能够沾上一星半点。
苏成北这辈子,喝过酒的次数屈指可数,简直毫无酒量可言,两杯酒下肚,不醉才怪呢。
从苏成北口中得知了苏家的困境之后,在座众人皆是心酸不已,苏氏更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将醉酒的苏成北以及苏海潮和苏海生安置妥当之后,沈采萱一家人再次聚在了陶然居的大堂,开始每天的例会。
与往日不同,今晚沈采萱没有忙着清点当日的营业款,而是将目光投向苏氏:“学徒工没有工钱,这是惯例,我不想轻易打破,所以短时间内,我不打算给两位表哥发工钱。倒是二舅,我可以雇他为咱家的正式伙计,并且预支三个月工钱给他,好让他拿着应急。娘,你看如何?”
苏成北、苏海潮以及苏海生,三个人都是一副老实长相,而且目光澄澈,言行得当,留给沈采萱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
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面由心生,沈采萱相信,就算苏家人有自己的小心思,也不会坏到哪儿去,在可控范围之内,所以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
不出意外的话,自家可以多出三个可靠的帮手,苏家也可以凭借工钱,摆脱困境。
至于说,为何预支工钱帮助苏家解困,而不是直接送钱?
说到底,沈采萱还是无法百分百信任苏家人,生怕给予太多,苏家人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来。
毕竟,升米恩,斗米仇。很多时候,毫无保留的给予太多,未必就是好事。
苏氏可不知道沈采萱心里的弯弯绕绕,听说沈采萱愿意雇佣苏成北,还愿意预支三个月工钱,心里感动极了,瞬间又红了眼睛。
沈采萱生怕苏氏又哭出来,忙转移她的注意力:“我瞧二舅和两位表哥的衣衫鞋袜都很旧了,料想他们穿着怪不舒服的。娘,明儿个一早,你给他们仨量一下尺寸,然后告诉爹,爹好凭着尺寸去成衣坊给他们仨置办两身行头。”
什么很旧了?根本就是又破又烂又旧,比破渔网强不了多少!
幸而他们仨是男人,要是女人,穿着这样的衣衫,绝对不好意思出门。
按照常理,出门走亲戚,应当穿上自个儿最好的衣衫。
他们仨穿成这样来沈家,沈采萱相信,不是他们仨不讲究,而是……这应当是他们仨最好的行头了。
沈采萱看在眼里,觉得怪不落忍的,就想给他们仨置办两身行头,不说多么多么好,至少穿出去不丢人。
此言一出,苏氏顾不上哭了,立刻说道:“铺子里卖的成衣可不便宜!依我看,就别去成衣坊买现成的了,还是去布行买些布回来,我给他们仨做几套衣衫鞋袜吧。”
沈采萱摇摇头:“咱家茶楼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娘你身为大厨,几乎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刻得闲。一整天下来,累都累死了,哪里还有力做衣衫鞋袜?”
“我可以的!”苏氏忙道,“我可以早点起来,晚点睡,熬上几天,就可以把衣衫鞋袜赶出来了。”
沈采萱道:“别别别!几套衣衫鞋袜才值几个钱,为了这点东西,把人熬坏了,不值当!”
苏氏还想争取:“只是做几套衣衫鞋袜而已,很轻省的活计,怎么可能把人熬坏了?我……”
“我说买现成的,就买现成的,这事儿没商量!”沈采萱不耐烦再为这点小事继续掰扯,打断苏氏,直接进入下一个议题,“今儿个咱家一下子多出三个人手,我觉得,是时候把外卖窗口开起来了。”
说着,沈采萱就开始给沈世华布置任务:“爹,明儿个你去找几个泥瓦匠回来,让他们把正门那儿改造一下。记住,要给人家说清楚了,白天动不了工,要到傍晚时分才能开工。考虑到连夜赶工比较辛苦,咱家会多给些工钱,还包一顿宵夜。”
这又是多算工钱,又是包宵夜的,成本肯定低不了啊。
光是想想,沈世华就觉得心疼,沉吟道:“咱家这改造,说到底就是砌两堵墙,隔出一块地方而已,很简单的。砌墙这活计,我干过的,而且干得相当不错。依我看,也不用花钱请人了,明儿个我拉些砖头回来,自个儿就能把墙砌起来。”
一个个的,不把心思放在正事儿上,而是尽心思的图省钱,这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么?
沈采萱横了沈世华一眼:“爹,你有那砌墙的工夫,还不如去琢磨琢磨哪儿的宅子合适,好尽快把宅子租回来。你看,今儿个我二舅他们仨过来,咱家就没有空房给他们住了,只好让他们和别人挤一挤。
“不赶紧把宅子租到手,等过两天,大姑家的表哥表姐过来了,怎么安置他们?难不成也让他们和别人挤一挤?大热天的,再这么挤下去,搞不好会中暑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