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深静堂
“啥啥啥?卤煮火烧?”那客人微微一怔。
卤煮火烧,那客人敢肯定,自己从未吃过这种吃食,但他莫名的觉得耳熟,好像在哪儿听说过,可到底是在哪儿听说过,一时之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另一位客人记性不错,立刻想了起来,恍然大悟:“哦,我说啥玩意儿这么香呢,原来是卤煮火烧啊!《白蛇传》里有提到过的。要是我没记错的话,这是杭州府的特色小吃。”
经他这么一提醒,其他客人也纷纷想了起来:“啊,我说怎么这么耳熟呢?对对对,《白蛇传》里有提到过的,而且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我记得李捕头和许仙都很爱吃,时不时就吃上一回。”
想到了这一茬,就有客人问了:“哟,你们陶然居本事不小嘛,还能够做出杭州府的特色小吃呢?”
沈采薇笑吟吟道:“咱家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制作卤煮火烧的方子,至于能不能够照着方子做出地道的卤煮火烧来,说实在的,咱家心里没底。这不,正式对外出售前,先试着做几回,看做出来的卤煮火烧够不够地道。”
这话一出,就有客人来劲儿了:“地道不地道的,你家说了可不算,得要客人说了才算,得要由客人来品评!快,端一碗过来,我来尝尝味,看看到底地道不地道!”
只有尝过原版的人,才能通过比较,判断出试做的新品地道不地道吧?
这话说的,好像你以前尝过卤煮火烧似的。
平心而论,这位客人方才所言,并不在理。
可美味当前,谁还有闲心跟你细细掰扯这其中的道理啊?
有了这位客人带头,其他客人也不管合不合理,就跟着起哄,强烈要求试吃卤煮火烧。
沈采薇一脸为难之色:“咱家刚得到方子不久,准备不是很充分。卤煮火烧,得在心卤制的猪头肉和猪下水里加入火烧、油豆腐等,方才能够制成。今儿个咱家只能够试着卤一锅猪头肉和猪下水出来,至于火烧、油豆腐等,还没准备到位……”
不等沈采薇把话说完,就有性急的客人打断了她:“什么火烧、油豆腐的,先不管了!赶紧的,把你家锅里正煮着的猪头肉啥的捞一碗上来,给我尝尝!”
性急的客人一心要吃,制作卤煮火烧时,都是用了哪些食材,他根本无心理会,听过就算,毫不在意。
其他客人却不一样,某位细心的客人听了沈采薇的话,忍不住质疑道:“不、不是,猪头肉倒还罢了,猪、猪下水?哈,你是说你家散发着香气的锅里煮着猪下水?这、这不能够吧?”
这话一出,立刻有客人附和道:“对呀对呀,这不能够呀!我听朋友讲过一桩趣事,说他有个亲戚,总是打细算过日子,前些日子跑到肉摊买肉,嫌肉价太贵,想着猪下水也是个荤腥,就花几个铜板买了一副猪下水回去,想要拿猪下水当肉吃。
“回到家里,洗洗涮涮了半天,把好不容易洗好的猪下水放锅里一煮,却不想……呕,越煮味儿越大,越煮越让人想吐,咬牙坚持往下煮,可结果呢,非但煮出来的猪下水没法儿下口,就连煮猪下水的那口锅,也沾上了腥臭味儿,整整三天都不能用,到了第四天,锅里的味儿才好不容易散掉了。
“你家锅里冒出来的味儿这么香,你说这是在煮山珍海味,我信,可你跟我说这是在煮猪下水?这怎么可能?!开玩笑呢吧?”
沈采萱说了有些事瞒不了,也不必瞒,沈采薇便坦然承认道:“咱家锅里这会儿确实煮着猪下水,没错。要知道,在地道的卤煮火烧里,猪下水是必不可少的食材。
“猪下水不易拾,哪怕洗了又洗,也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腥臭味儿,很是遭人嫌弃——这情况,咱家不是不知道,可咱家照着方子制作卤煮火烧,就不可避的要使用到猪下水。
“不过各位客官请放心,咱家的猪下水在下锅之前,就已经被拾得干干净净了。不信你们闻,仔细闻,这香气里可有一丝一毫的腥臭味儿?”
在场客人仔细一闻,诶,还真是呢,除了香气,绝无一丝异味。
更要命的是,这么仔细一闻,愈发觉得这香气香得过分,缭绕在鼻间心头,撩拨着五脏六腑,让人忍不住想要来上一发,啊呸,来上一碗。
“不管了!卤猪头肉也好,卤猪下水也罢,甭管卤的是什么,我都要吃!”先前那位性急的客人拍着桌子,“价钱好商量,快快快,端一碗,不,端三碗上来!”
能够来茶楼喝茶听说书的,基本上都是有钱又有闲的。
可以这么说吧,在场的绝大多数客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好吃。
哪怕他们普遍看不起猪下水,认为猪下水上不得台盘,可美味当前,实在是难以忍受,纷纷要求来点尝尝。
对于客人们的反应,沈采萱早有预料,并告知沈采薇应当如何应对。
只听沈采薇说道:“关于卤煮火烧的准备还不够齐备,哪好意思拿这种半成品来卖钱呢?这样吧,为了感谢这些天来列位客官对咱家茶楼的关心与支持,今儿个咱家请列位客官试吃,希望列位能够给出宝贵的意见。”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73章 来捧个场
吃白食谁不喜欢呢?
在场客人哄然叫好。
片刻之后,几个端着木托盘的跑堂陆续走出厨房,在大堂里四处游走,力争走到每位客人跟前。
眼见跑堂举着托盘来到了自己跟前,客人定睛一看。
只见木托盘的正中央摆着一只极大的盘子,盘子上码放着深浅不一的卤味,或切成薄片,或切成细丝。
说实在的,看上去一般般,但闻上去却喷香,令人垂涎三尺。
大盘旁边还有小盘,小盘里码放着许许多多的细竹签。
经跑堂指点,客人纷纷拿起竹签,插向大盘里的卤味。
平心而论,对于突然出现的新事物,并非每个人都有勇气接受的。
正因如此,哪怕手里的卤味散发着惊心动魄的勾人香气,也不是每个客人都有勇气将它塞入口中。
毕竟,这、这玩意儿是用猪下水做的呀!万一闻着香,吃着臭,那可咋整?
有些客人比较谨慎,将插着卤味的竹签拿在手里,却不忙着下口,而是细心观察身边其他人的反应。
只见身边其他人“嗷呜”一口,吞入腹中,嚼吧嚼吧,随后纷纷眯起眼睛,露出了惊诧而又陶醉的表情,啧啧称奇道:
“这猪头肉味道醇香,劲道十足,拿来下酒,再合适不过了。可惜啊可惜,陶然居不卖酒,有肴无酒啊。”
“哦,你吃到的是猪头肉啊?我吃到的好像是猪心,脆嫩爽口,瘦而不柴,应当不比猪头肉差。”
“诶,奇了怪了?这猪肝又鲜又嫩,一点都不老,跟我以前吃过的猪肝完全不同,我现在感觉自己以前吃的都是假猪肝。”
“这是猪肠吧?嗯,肥而不腻,香而不燥,丝毫吃不出猪下水的膻味。没想到啊没想到,最遭人嫌弃的猪肠原来这么好吃的。”
“这到底是什么,我可尝不出来,反正越嚼越香,比五花肉还要好吃。”
“……”
见状,那些谨慎的客人安心了,将手里的卤味放入口中,紧接着,流露出同款陶醉表情。
知道的,自己现在吃的是猪头肉或猪下水,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现在吃的是龙肝凤髓呢。
香!
真特娘的香啊!
沈采萱家提供的竹签是特制的,又细又短。
用这种竹签插取卤味,一般而言,只能够插到薄薄的一片或细细的一根。
是以,在场的绝大多数客人只能尝到一种卤味。
一种怎么够?好想再尝一种,不,好想尝遍啊!
在场客人之中,除去极少数客人,但凡吃过一口卤味,无一例外,都想再吃第二口、第三口。
可惜的是,跑堂溜得太快,等客人们吃了觉得好,想要再次下手时,跑堂已经溜达去了别处,根本无从下手,只得跌足长叹。
今儿个沈采萱家一共买了三副猪下水和十来斤猪头肉,煮了满满一大锅——值得一提的是,那锅是半人高的特制大锅——数量绝不算少。
奈何吃的人太多,在场这么些客人,你一口我一口,大锅很快就见底了。
“咱家头一次做卤煮火烧,心里没底,没敢多做,刚刚这么分了分,就没有啦!所以,试吃只能够到此为止了,实在是不好意思。”沈采薇笑眯眯的说道,“不知这卤煮火烧,列位客官觉得如何?可还过得去?倘若觉得还算过得去,两天之后,咱家外卖窗口正式对外出售卤煮火烧,届时希望客官能够捧场。”
可还过得去?这话问的,简直太过得去了!
听说两天之后陶然居正式对外出售卤煮火烧,在场客人之中,除去零星几个不喜食动物内脏的,其他客人都决定届时来捧个场。
转眼就到了打烊的时候,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沈采薇连蹦带跳的跑去后院找沈世华。
眼见沈世华正在与泥瓦匠的工头商议具体的施工细节,沈采薇便站在一旁等候。
等到他二人说的差不多了,沈采薇忙将沈世华拉到一旁,嘱咐他道:“爹,劳烦你明天一大清早就去找肉摊,有一家算一家,与摊主签订契约,包下他家的猪下水和猪头肉。”
沈世华虽然一直在后院为改造工程做准备,却也听说了前面的“盛况”,晓得卤猪下水大获成功。
既然卤猪下水得到了客人们的广泛认可,那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做起这门生意来了。
而要将这门生意做起来,首先要保证主料——也就是猪下水和猪头肉的供应。
“放心,这件事四娘已经交代过我了,你就是不说,我明天也得去找几家肉铺,与它们签订供货契约,确保咱家的猪下水和猪头肉供应得到有效保障。”沈世华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从后天起,咱家每天都至少可以买到二十副猪下水和五十斤猪头肉。”
闻言,沈采薇稍稍放下心来,沉吟片刻,又问道:“爹,猪头肉倒还罢了,拾起来不工夫,可是二十副猪下水……这个,你们几个拾得了么?”
沈采薇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到拾猪下水的行列里,却亲眼见到沈世华等人拾猪下水时露出的苦逼表情,用脚想也知道猪下水拾起来有多麻烦。
今儿个沈世华等五个人拾三副猪下水,都拾得苦不堪言,这要是来二十副猪下水,而且是每天不间断,他们五个能够承受得住么?
沈采薇很是怀疑。
沈世华道:“首先,万事开头难,咱们几个头一回拾猪下水,不笨手笨脚的,自然拾不快。等这活计干久了,干熟练了,别说三副猪下水,就是十副二十副猪下水,也不在话下。
“再者,就算一时半会儿的咱们几个熟练不了,拾不了二十副猪下水,那就再添几个人嘛,这不就结了?
“今儿个下午,王里正的儿子过来送货的时候,四娘让他给好些个家住棚户区的人家捎信儿,说是咱家要招学徒工,倘若他家愿意让自家的孩子过来学手艺,那不妨让自家的孩子明儿个过来一趟,参与咱家的学徒工选拔。
“虽说那些人家不一定会让自家的孩子过来,过来的孩子也不一定合适,但总归能够挑出几个来的嘛。有了那几个学徒工的加入,何愁拾不了二十副猪下水?”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74章 有备无患
听了这话,沈采薇安心了,笑着问道:“四娘呢,她现在人在哪儿呢?我有事要和她说。”
沈世华左顾右盼几眼,诧异道:“咦,她刚刚还在这儿的呢,这会儿人跑哪儿去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说话间,沈采萱就从后门走了进来。
沈采薇眼力不错,尽管天色已暗,四周暗沉沉的,但她还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沈采萱神色不佳,隐隐带着几分愁绪。
“四娘,出什么事儿了吗?”沈采薇立刻踏步上前,关切的问道。
沈采萱看了看四周,眼见院子里有不少闲杂人等,压低声音:“晚上你来我房间,我细细说给你听。”
当天晚上,由于陶然居的大堂里正在进行施工作业,有外人在,多有不便,沈采萱家便取消了每日的例会。
沈采萱将账簿拿回了自己的房间,正一页一页的翻看核算,沈采薇如约而至。
全家人之中,沈采萱最信任的是就是沈采薇了。
见沈采薇过来,沈采萱也不卖关子,当即将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原来,就在不久前,沈采萱到了郑忠维特意托人捎来的信。
信中写道,沈家大房被迫离开温阳县城之后,连夜返回了望山村。
望山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容不下沈家大房,说得更加准确些,容不下沈正樟和杨丹凤这对狗男女,强烈要求他们滚蛋。
迫于无奈,沈家大房仅仅在老沈家留宿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上午,就不得不离开了望山村。
离开望山村之后,沈家大房去了哪儿?
郑忠维暂时还没有查出来。
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沈家大房并未前去投靠沈世荣的岳家。
不在老沈家,也不在沈世荣的岳家,结合沈采萱曾在南门码头见到过高度疑似沈正樟的人,不难就此做出合理推测——沈家大房大概率来了府城。
得知这一情况,沈采薇露出了厌恶的神色:“无端端的,那帮人跑来府城做什么?”
“谁知道呢?”沈采萱秀眉微蹙,“虽说至今还不能确定沈家大房来没来,但有备无患,为了避不必要的麻烦,咱家必须小心防范着。”
沈采薇当然清楚沈家大房的尿性,晓得被那帮人盯上了会有多麻烦,可问题是……该怎么防范呢?
沈采薇一脸无措的看向沈采萱。
沈采萱斟酌着道:“咱们一家五口,就属咱爹最好哄。倘若咱爹独自出门,又倒霉催的碰上了沈家大房,保不齐就被那帮人给哄了去。为了以防万一,我决定,就算再忙,也要跟着咱爹一起出行,绝不让他单独外出。”
沈采薇深以为然,点点头:“确实得跟着。就咱爹这样的性情,倘若落了单,正好被沈家大房撞上,怕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咱们不光要提防着沈家大房,不给那帮人可乘之机,还得设法尽早找出那帮人的下落,彻底铲除了这一后患。”沈采萱沉吟道,“至于怎么找,我得好好想想。毕竟,这儿不是县城,郑大哥鞭长莫及,能耐有限,不一定能帮咱们将那帮人挖出来,最好还是咱们自己想办法找人。”
姐妹俩围绕着沈家大房,讨论了好一会儿。
眼见夜色已深,沈采萱便劝沈采薇早点回房休息。
沈采薇却不肯立刻就撤,赚钱心切的她又谈论起了自家的生意。
沈采萱家计划在两天之后——也就是大后天开启外卖窗口,而该窗口的招牌就是卤煮火烧。
要想让外卖窗口大获成功,就得要确保卤煮火烧能够正常供应,而正常供应的前提是食材充足。
“猪下水和猪头肉的供应应当不成问题。火烧就是烧饼,这个可以让娘和何家奶奶现做,也不成问题。那么油豆腐呢?”沈采薇关切的问道,“你想好没有,这个油豆腐要怎么准备?”
油豆腐的做法算是秘方,至今为止,沈采萱只将这一秘方传授给了杨家人,并未外传。
换言之,眼下只有杨家开设的豆腐坊对外出售油豆腐,别家豆腐坊里可买不到油豆腐。
杨家的豆腐坊有沈采萱家一份,按理,沈采萱家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订购油豆腐,且保质保量。
可问题是,杨家的豆腐坊远在温阳县城,就为那么点油豆腐,让杨家人特意跑来府城送货,且不说杨家人愿不愿意,沈采薇本人都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认为这样做太折腾杨家人了。
那么换个思路,不让杨家人送过来,自家派人去温阳县城取货?仔细想想,还是不太合适。
如此看来,从杨家的豆腐坊里订购现成的油豆腐——这条路怕是行不通。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解决油豆腐的供应问题呢?
难不成要沈采萱家自制油豆腐?
的确,沈采萱家有这项技术,具备自制的能力。
但,他们家未必有这个力。
俗话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磨豆腐看起来再简单不过,可这中间繁琐的制作过程和耗的时间却让很多人难以支撑。
何况油豆腐比普通豆腐还要多几道工序,制作起来更加麻烦。
沈采萱家本就忙碌不堪,哪里还有力制作油豆腐呢?
正因如此,沈采薇才会就此向沈采萱提出疑问。
沈采萱一天到晚有很多事情要忙,尽管她已经将大事小事都记在了小本子上,力求没有遗漏,但忙中难出错。
要不是沈采薇这会儿提醒,沈采萱压根儿就没想到油豆腐这一茬。
沈采萱一时反应不过来,有些诧异:“油豆腐?油豆腐怎么了么?”
沈采薇提醒道:“现成的油豆腐,只有杨家开的豆腐坊里有的卖,府城的豆腐坊里可买不到。
“确实,相比起普通豆腐,炸制而成的油豆腐更加容易保存。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任何食材放久了都会坏掉,气温越高,越容易变味儿。
“要是冬天的话,倒还好办,油豆腐不容易放坏,可以让杨家人一次性送一车油豆腐过来,应该够咱们用个十天半个月了。十天半个月送一次货,也不算太过麻烦杨家人。
“可偏偏现在是夏天,油豆腐它存不住啊,估计放上个三四天,就要变味儿了。换句话说,咱家一次最多只能订购三天用量的油豆腐。这个怎么办好?总不能让杨家人三天就跑一趟府城吧?
“总是劳烦杨家人送货不大可行,咱家派人取货也不大可行。毕竟,咱家现在人手有限,一时之间怕是无人可派。”




锦绣田园:拐个相公好致富 第175章 补顿夜宵
沈采萱闻言,沉吟道:“油豆腐这玩意儿,仔细想想,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咱家本不用买现成的,自己就可以做出来。可问题是,油豆腐不难做,却很工夫,咱家现在忙得很,哪有闲工夫做这玩意儿?”
说到这儿,沈采萱顿了顿,思量片刻过后,又道:“这样吧,咱家在做卤煮火烧的时候,暂时不加油豆腐了。等过一段时间,我得了闲,就筹备着开一家豆腐坊。有了自家的豆腐坊,何愁没有油豆腐用?”
沈采薇皱起眉来:“不加油豆腐……你这是要改方子?这,这不大合适吧?”
“没事儿,”沈采萱不以为意道,“反正谁也没吃过正宗的卤煮火烧,就算改了方子,客人也吃不出来,不好多说什么的。”
“客人或许……吃的出来呢?”沈采薇颇感不安,“今儿个我给客人介绍卤煮火烧的时候,可是明明白白的说了,卤煮火烧里是要加油豆腐的。
“也就是说,至少今天在场的客人,都晓得卤煮火烧里是要加油豆腐的。这要是不加油豆腐,往后客人问起,咱可怎么说呀?”
沈采萱依旧很淡定:“油豆腐原本就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只要咱把卤煮火烧做得足够好吃,让客人满意,谁还会在意里面加没加油豆腐呢?正常情况下,客人是不会过问的。
“就算有些客人细心,非要过问,到那时咱就实话实说好了——时间仓促,咱家暂时无法采购到油豆腐,请客人见谅。不过请客人放心,咱家已经在努力寻求油豆腐的供应渠道,相信不久之后就能够在卤煮火烧里添上油豆腐了呢。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客人还能多说什么呢?”
听了这话,沈采薇疑虑顿消,安安心心的回房歇息了。
送走了沈采薇,沈采萱本打算洗洗睡了,可她到底不放心外面的改造工程,想了想,决定出去转转。
路过厨房时,沈采萱听到里面有动静,探头一看,意外发现苏氏还没睡,正在给参与施工的人员准备宵夜,便凑了过去。
只见盛着面线的海碗里堆着七八块亮晶晶、肥嘟嘟的猪脚,放上一个切开的卤蛋,摆上两根烫过的小青菜,再撒上葱花和蒜末,光是看着都令人食指大动,凑近了一闻……
嗯,缕缕肉香,扑鼻而来。
沈采萱本来不饿的,却愣是给看饿了,闻饿了,忍不住让苏氏也给她准备一小碗。
轻抚着微微鼓起的肚子,沈采萱去施工现场溜达了一圈,这才慢悠悠的回屋就寝。
第二天早上起来,沈采薇等人惊喜的发现,经过一夜的施工,陶然居正门右手边的那块空间已经改造完成,外卖窗口的雏形已经出来,只要再简单的拾一下,添置一些柜台、货架等,便可以正常使用了。
“爹,今儿个外面的事情就交给我了,不用你操心。你熬了一夜,赶紧回去歇息吧。还有二舅,你也是,今儿个你就不要干活了,安心在房里歇息就好。”
沈世华为了监工,昨晚几乎彻夜未眠,与苏成北一道,坚守在施工现场。
现如今,他二人都顶着熊猫眼,一脸憔悴。
沈采萱看在眼里,又是好笑,又是感动,忙劝他二人回房歇息。
苏成北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不用歇息。其实昨晚我不是整夜都没睡,中间我和你爹轮流着眯了好一会儿,已经睡过了,并不是很累呢。
“昨儿个我拾猪下水拾了小半天,感觉拾猪下水和拾鱼有相通之处,隐隐约约摸着一些门道了,大概知道了一些小窍门。
1...5657585960...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