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他顺带打开了好友列表里王小明的对话框。
乔御:看到我朋友圈第一条了吗?
王小明:刚看到!!!啊啊啊啊啊啊啊!!过稿了?!!
王小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王小明激动的在实验室门口跑圈,恨不得一头扎进未名湖里游个泳。
乔御:嗯,你截图,发给许宣,要是有李院士的联系方式,你发给他也行/微笑
从某种意义上讲,乔御真的很小气。
王小明:……好的,乔总。
-
“这不可能!”
许宣在得到消息后,就开始抓狂。
他打电话给了王小明,勉强保持了一点风度:“为了打击我,你们这自己给自己发邮件的操作还挺厉害。”
王小明还是学生思维,在面对老师的时候有些怂:“没有,我们上个月就投稿了《科学》了,只是这个月才过稿。”
不出半天,全生科院的教职工都知道了这件事。
这下子,许宣想安慰自己是假的都不行了。
如果这是谣言,那成本未免也太高了。
赌上的完全是后半生的学术生涯。
晚上,叶勤学也没忍住,打了个电话:“你真的在cns上发表了论文?”
“嗯。”乔御回答道,“已经过了,所以才发了朋友圈。”
叶勤学一时无语,拍着大腿,连说了好几个“好”。
这之后,乔御又陆陆续续收到了已经退休的林枫、隔壁清大的施文、远赴海外的林秦等人的电话……
网络时代,消息的传播速度,似乎比他想象中快。
乔御累了,干脆一键给手机里联系人群发报喜。
然后开了飞行模式。
期末考完了,他还没想好暑假要不要回去。
倒是系统给他的数学论文题目,把乔御给难住了。
他这几天都在学数学呢。
-
华国再怎么学术荒漠,也是gdp总量排世界第二的大国。
更何况单从sci期刊年论文发表数量上看,华国也是仅次于米国的,虽然质量上比不过德日,整体来说,也不算荒漠。
而作为这个偌大国家的top级高校,燕京大学一年也是能发表十来篇cns论文的。
不过这些论文,很难摆脱境外学术势力的影子。
要么是一作别人的,燕大出钱打工;要么是一作自己的,但是只是燕大名誉教授,实际上是绿卡华国人。
难得有一篇,是完完全全属于燕大。
而这十来篇csn论文分摊到理工部8个学院后,那每个学院拿到的,就更少了。
生科院的秦院长从知道消息后,脸上的笑容就没消过。
不过朋友圈截图这种事,实在不能用作证据。
周五凌晨,《science》的官网更新了。
为了时效性,世界各地的读者完全可以在官网上订阅,然后在线浏览这一期内容。
燕大生科院,不知多少人守在屏幕面前,等着看最终结果。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这一期的期刊封面。
封面整体呈深红色,红的近乎黑色的底图正中央,是一枚鲜红的血细胞。宛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在黑夜里熠熠生光。
哪怕同样是发表在正刊上的论文,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每一期杂志,编辑们都会选出自己认为的最重要的成果,展示在封面上。
而出于排版美观的考虑,封面的角落也会用几个单词,简单提示论文内容,并且附上作者。
秦院长用近乎虔诚的目光,朝一边看去。
显眼的“hematopoietic stem cells”下,跟着一行小字:qiao yu.yanking university.
如果不是法律法规不允许,秦院长真的很想去自己楼顶上放烟花庆祝。
她找到了乔御论文那一页,认真浏览起来,乐的合不拢嘴。
不过,在看到作者介绍的时候,秦院长的嘴却慢慢合上了。
“乔御,燕京大学数学院学生,曾发表论文……”
草?怎么是数学院?!
*
吴志天站在数学院办公楼门口,手背在身后,一向严肃又胖乎乎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来来往往的教授们,也跟在一起凑热闹。
“对,横幅在往左边挂点。诶,好了。”
数院办公楼门口,鲜红的横幅迎风招展,红底白字显眼异常:“恭喜我院乔御同学作为一作登上《science》正刊。”
什么?《科学》和数学院有什么关系?乔御发的还是生物领域论文??
不重要,反正期刊上都写了,乔御是燕大数学院哒!
作者介绍,肯定是乔御自己写的。他自己选择的数学院。
乔御这么做,无非就是厌烦当初生科院当初卡项目经费。
要说错,也没什么大错,一百万给也给了,就是拖的久了点。
而且生科院对乔御也还不错,哈佛留学的名额说给就给,哪怕乔御没要。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数学院的教授们像是师长,对自己的学生拳拳爱护;而生科院的师长则像是利用工具人。
乔御也不怕生科院的领导对自己有意见。
有本事开除。
舍得吗?
燕大要是这波这么操作,简直是给隔壁清大反向送人头。
学校上下都不会同意的。毕竟不管乔御是哪个学院的,也都是燕大人。成果是算在燕大头上的,至于到底是数学院还是生科院,并不重要。
吴志天对这个横幅很满意,转头,朝李初杰朗声道:“等会把教学楼门口也挂上,再去生科院办公楼对面也挂一个。”
李初杰回答:“这不太好吧。”
吴志天不免冷哼一声:“秦敏慧老想当老好人,在中间不掺和,谁也不偏袒,觉得自己是客观公正。但一个院士和一个学生,本来就不是一个量级,不偏袒就是最大的偏袒。我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好的?”
李初杰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的意思是,就挂生科院对面,不太好吧。要不咱们和校长申请一下,学校不是还有好几个滚动屏吗?”
吴志天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还老停留在挂横幅走花路这种宣传形式上。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放显示屏上,岂不是更加显眼。
美滋滋。
第150章
对于乔御的举动, 所有生科院负责行政的领导,都感觉像是被人抢了钱一样心痛。
他们需要“政绩”, 一个学院,得了多少奖、发表了多少论文, 就是他们的政绩。
而一篇“cns”正刊的论文,本来会是他们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2节
然而乔御不认!
这他妈就很尴尬了。
倒是只专注学术和教学的教授们,乐得看热闹。
傻逼领导被骂傻逼, 这不是正好。
更让生科院领导尴尬的是, 数学院看热闹不嫌事大,竟然还堂而皇之在滚动屏上宣传起来。
学校里有人发表了cns论文,当然值得宣传, 但是一直强调是数学院的学生,这就有点不对了吧?
作为数院院长的吴志天,更是在公开的社交软件上, 发表了一条微博。
燕大吴志天:看到这篇cns论文没?好看吧?乔御写的。我们学院的。
配图是滚动屏上的字。
[转发]清大周慎行:???@燕大秦敏慧, 咋回事?怎么让老吴捡漏了??
[转发]清大施文:???@燕大秦敏慧,你们学院, 怕是不行。
生科院的秦院长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被人抬走。
更让她感觉心痛的是,乔御的第二封盖满公章的资金申请书,又摆上了她的案头。
乔御之前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 只是试验的第一阶段。
论文从理论上认证了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可行,并从实验的角度,让干细胞尽可能的分化成造血干细胞, 并在培养皿内用4周时间扩增了300倍。
但离干细胞能移植人体的标准,还差的远。
通过数学计算,单个造血干细胞的扩增速度起码得达到800倍,才能在动物体内坚强存活,而不是在完成自我复制前,就被白细胞给清理出去。
总之,后续还有很大一堆钱要烧。
秦敏慧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实验设计,而是翻到了最后,看这次申请的经费。
……好家伙,直接500万。
这次申请书,用的是基因实验室的名义。表面上负责人还是张开伟。
但是大家都清楚,张开伟就是个面糊糊,乔御才是他背后咬人的那个。
学校经费理工部是大头,独享全校六成经费,剩下三成在医院部。其余的,才是各个人文学院平摊。
只是再有钱,也经不住随便霍霍。
经费超过300万,就值得举行一次小型会议,让大家好好讨论一番了。
面对这份申请,首先开口的,物理学院的陈院长:“基因实验室做出了cns级别的成果,的确应该奖励和鼓励。但我认为,五百万太多了。”
各个学院日子都不宽松,实验室就没有不缺钱的!
给生科院多了,那分到其他学院的,就少了。
数学院的吴院长起身,据理力争:“cns正刊级别的学术成果,难道还不值五百万?你们物理学院每年都花几十个五百万,我也很好奇,什么时候物院能不靠和外国人合作挂名,出个成果。”
陈院长的表情顿时十分尴尬。
物理是个非常烧钱的项目。
举个例子,量子对撞机,360亿。还只是前期投入。
这导致有的外籍学者,在自己国家拿不到经费,便会转身和华国的高校合作。
通常来说,论文都是挂的共同一作。国内学者们也的确能在外籍学者身边学到东西,但总避免不了定位为“提款机”的尴尬。
因此,物理学院虽然论文发的多,但底气却并不充足。
秦院长也道:“是这个道理。如果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做下去,再发几篇cns,都不是问题。”
只是要钱可以,但是这经费占的可是生科院的额度,怎么到头来成果还落到数学院头上?
这总让秦院长有种嫁出去的女儿胳膊肘往外拐的错觉……完全是拿娘家的钱补贴婆家啊!
因此,她的态度有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
虽然在争取,却显得不是很积极。
在场的,除了八所学院的院长外,理工部的诸位院士,也收到了邀请。
有些没来,有些利益相关,还有些利益无关的,也来这里看热闹。
其中,数学院以7位院士的数量一骑绝尘。在吴志天的带领下态度十分鲜明。
看的一边的叶勤学很是着急。
又窝火。
这感觉就像是,自己学院摸牌的时候拿了一双王炸,却打的稀巴烂。
叶勤学去了趟会议室门外,也把秦敏慧和李东伟叫了出来。
“你还真当乔御是数学院的学生了?”他问。
秦院长道:“他的第一专业是生物,当然是我们生科院的学生。旧伤期刊上没这么写的。”
这些天,她可没少被同行笑话。
“不管乔御是数院的还是生科院的,基因实验室总归是生科院的吧?”叶勤学回答,“你看看隔壁吴志天的态度,再看看我们生科院的态度。我是乔御,我也选数学院。”
李东伟则满不赞成地说:“叶老,我看你就是太紧张了。只是一个学生,能翻出什么花样?”
叶勤学毫不客气地讥讽道:“只是一个学生,发了你想发都发不了cns论文。”
“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当初清大的喻教授都能一气之下远走普林斯顿。你们是想再来第二个喻寒溪?”
喻寒溪教授,至今仍是清大生科院难以言喻的痛。
但凡每次媒体提到人才流失,总免不了拿喻寒溪举例。
喻寒溪24岁普林斯顿博士毕业,24到28执教清大,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拉高了清大生科院的国际排名二十余位。几乎每一季度,都有cns级别的论文发布。
在生物学界的同龄人中,甚至能和冷泉港精心培育的青年教授打擂台。
喻教授在学术上水平无可挑剔,但因为性格尖锐,得罪了不少人。
后来也是因为职称、待遇、科研经费等种种问题,喻寒溪直接撂担子,加入米国国籍,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
如今喻寒溪34岁,已经获得了米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提名。
顺利的话,今年10月后,就会成为米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不说这些虚的,当初生科院的院长,就是因为喻寒溪辞职,才换成了如今的施教授。
这话一出,在场人都不禁沉默起来。
叶勤学恶狠狠道:“反正这五百万,一定要给我要来。其余问题,我去和乔御说。”
*
许宣已经把乔御的论文反反复复看了好多次。
能干到副教授职称,证明他的智商没问题。
这篇论文,不能说是完全把他的成果否定的,但是和许宣原本设计好的实验方向南辕北辙。
许宣要是再看不出自己是被乔御和王小明联合耍了,那他这么多年的干饭也就白吃了。
“他怎么能和外人一起来骗我,我可是他的导师!”
许宣痛心疾首。
“都是乔御害我!”
要让许宣这种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
但是相反,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许宣倒是十分熟练。
要是是跟进,他分泌蛋白阻断都做了一大半了,相当于之前几个月时间,都白花了。
浪费时间不说,最重要的是前前后后砸进去了三百万啊!
但是如果不跟进……明显乔御的研究方向,更有价值、也更能看见希望。
说不定国外几个实验室,已经开始改换课题了。
许宣陷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之中,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否定,更是遭到打击后的一蹶不振。
这种痛苦,在看到沉着脸的李东伟时,达到了顶峰。
“我也不想怪你,”李东伟说,“你自己写辞职信吧。王临海会接替你,成为造血干细胞实验室副主任。我也把工作重心往这里移一下。”
他和乔御的科研竞争,竟然不知何时从单方面碾压,变成了势均力敌。
李东伟觉得,事情变成如此糟糕的境界,许宣在其中“功不可没”。
许宣的唇颤了颤:“李老,我给您发了那么多篇论文……”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李东伟却十分铁面无私:“不是一码事。我手底下那么多科研员,今天不换掉你,明天就是别人在我底线跳舞。到时候大家都只管要钱,不管做不做得出来成果,我这老脸就算不要,一直朝国家要钱,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大局已定,多说无益。
许宣颓然地交出了工作卡:“实验记录我放在办公室了。您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要检查的吧。”
一般实验室裁员,都会经过严密的检查。
稍有泄露就是严重的科研事故。
曾经有华国科研员回国,从实验室偷了一个细胞。在海关处被拦下,拉去蹲了一年多局子。也有科研间谍,从原本实验室窃取机密,然后投靠另外的机构,功成身就。
但是也有老板,为了最后那点情分,在知根知底的情况下,是不会多去试探离开的科研狗的。也算是为两人的诀别保留了最后一丝温情。
不过李东伟显然不是后者。
“等会搜个身再走吧。”李东伟平静地说,“对了,还有评正教授职称的事。”
“按道理说,你资历也熬够了。但是张开伟年纪比你大,今年成了cns论文的二作……你可能还要再等几年了。”
每个学校的教授职称数量,都是有限了。
一般来说,老教授退休,才轮得到新教授上岗。
许宣本来以为自己会很愤怒,但是听到最后,他的内心却没什么波动了。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3节
他最后一眼看了自己工作了两三年的实验室,又想起了这半年来发生的种种。
谁都认为,乔御只是意气用事。为何事情却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许宣低声说:“你会后悔的。”
李东伟忍不住嗤笑一声,不置可否。
许宣目光深沉,并没有看他:“我指的,不是你开除我。”
第151章
叶勤学很快就联系上了乔御。
话里话外一个意思:生科院给你出了这么多钱, 你胳膊肘是不是该拐回来了?
对于叶院士,乔御还是愿意给予尊重的。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叶老, 这纯粹是个意外,我年轻, 第一次在cns上发表论文,太激动了,一不小心就漏了生科院。”
这句话感情充沛, 真挚的乔御自己都信了。
叶勤学:“……”
他都要不认识“年轻”两个字了。
“有什么帮助, 多给我说。”叶勤学暂时放下这个疙瘩,“横竖我明年就退休了,一般人也不敢来惹我。”
乔御:“一定, 一定。”
看样子,基因实验室的五百万经费,是没什么问题了。
张开伟也成功晋升了正教授。
乔御并不喜欢给自己安排详细的计划。
不过他确实觉得, 有一件事十分迫在眉睫。
那就是想办法提前毕业。
大学本科的知识, 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需要去更高更广的天空, 免得一直虚度光阴。
最重要的是,不毕业就没办法评职称,学历一直是本科的话,想拉经费、招科研狗, 还需要通过张开伟迂回,实在不方便。
按照规定,只要修满专业课, 并且完成考核,就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正好和学校申请一下,大二的时候把剩的专业课修满。”乔御盘算了一下,“21大学毕业,去国外进修两年,23回国当副教授,25转正。差不多。”
正教授职称不好拿,只能等前面人退位。
但同样是编制内,副教授就容易很多。
当初李初杰从国外回来,也跳过了助教阶段,直接当上燕大数院副教授。还加入了华国数学学会,成为中学生数学竞赛组委会的编委之一。
所以,应该难度不大。
乔御花了半个小时写完了提前毕业的申请。
他写的十分简略,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加了一行字,“望批准”。
毕竟,如果还要详细介绍自己的话,那他来学校一年岂不是白干了。
*
基因实验室。
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的很好,大夏天在里面工作,很舒服。
若不是休息室床不够,恐怕全体员工都愿意赖在这不走。
如果有人讨厌工作,那肯定是因为他的工作没办法带来成就感。至少现在实验室内,没有人讨厌加班。
捷报频频传来。
“张总,我们调整了tpo(促血小板生成素)和scf(干细胞生长因子)的比例!造血干细胞的浓度上升了!”
“乔总说使用纤维粘连蛋白包被培养皿采用全量换液方式,hsc的活性有显著上升,与外周血嵌合度高达百分之百!”
……
cns论文宛如一剂强效的肾上腺素,让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之中。
王小明把试管从离心机里取了出来,随口问道:“最近怎么没看见乔总呢?他人呢?”
张开伟不禁沉默了一下。
“他……好像去参加什么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了。”
王小明:“咋的,当评委吗?”
张开伟:“听说确实邀请过他当评委。”
王小明顿时目瞪口呆:“……我只是随口一说,这也太夸张了吧。”
丘赛也分个人赛和团体赛。
个人赛一共考察四个方向:“分析与微分方程”,“几何与拓扑”,“代数、组合与数论”,“计算、统计与应用数学”,对应分别设置“华罗庚奖”、“陈省身奖”、“周炜良奖”、“许宝騄-林家翘奖”。团体赛则是随机出题大杂烩。
“代数、组合与数论”组,还真的邀请过乔御。
除此外,评委名单里,竟然还有耶鲁大学的希尔顿教授。这算是乔御的半个恩师了。
可惜,要不是他还身负着为燕大数学院争夺荣誉的重任,他就去了。
因为个人赛不限制报名次数,所以乔御四个项目都报了。
燕大数学院,从大一到大四,有二十多人报名,乔御只认识群承光一个;生科院的苏明扬也来凑了个热闹,报了“几何与拓扑”。
初赛采用的是闭卷形式,每个项目按照分数,择优录取13人进行最终决赛。
而决赛,则采用1对1口试和笔试一起考的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