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6节
很多数学期刊名字都大同小异,主要还是看发行人。
这家期刊发行商是施普林格,作为全球最大的期刊出版社,有稳定的订阅和读者受众。在数学领域也算名声不菲。
等他完成工作后,也不过上午十点半。
乔御登陆上工作账号,发现辅导员还在问他要不要去哈佛留学。
一开始,叶勤学想把名额给他,李东伟是拒绝的。
但是后来,他转念一想,乔御去留学,米国又刚好和华国昼夜颠倒,那这样基因实验室的进度岂不是严重被耽搁?于是顿时大力支持。
这已经是辅导员来问的第三次了。
唐良文:这真的是很好的机会,你早一点去留学,拿到学位后回国,在国内也更有竞争力……
唐良文:而且说实话,我认为国内和国外的科技水平,在生物和制药这个大领域上,起码有六十年的差距,你年纪轻轻在国内的环境下,就能有这样的成就,更应该去接受悉心的栽培。
唐良文倒是没想这么多弯弯绕绕,他是真的觉得这种机会很难得。
如果说国内培育学生,还是大水漫灌的;国外起码也到了精准施肥的水平了。
哪怕是在燕京大学,为了哈佛的保送名额,一个专业的尖子生也是会打破头的。
更何况乔御上学期托福都考了,分数高达115。
乔御:老师,我暂时没有留学的打算。不用再劝了。
唐良文不无失望:行吧。
先在国内把学士学位证拿到,至于以后去哪硕博连读,乔御还要再规划一下。
“如果是冷泉港,说不定我就心动了……”
冷泉港不是学校,而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研究机构与教育中心。成立百年时间内诞生过八位诺奖得主。其中dna之父j.d.沃森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实验,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
冷泉港作为一个研究中心,招生不定,里面的教授远多于学生。
因为常常承办国际生物学会议,在食堂吃饭说不定都能遇到两三位诺奖得主。
想想都怪激动的。
不过因为入学要求极难,国内目前还没有先例。
华国的苏宁市倒是有冷泉港的亚洲分部,不过两者压根不是一个重量级。
*
许茹已经入职寻安生物制药公司三个月了。
她是复日大学的应届毕业研究生。
生物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其实不好找工作。
在国内这种环境,如果不能留在高校,想做科研也就更难了。
万幸的是,她遇到了乔御。
她们的实验室已经在cns上发表了论文,虽然作者名单里并没有她,只在附录里表明她参与了这项实验,但许茹依然十分满足。
更何况发表论文后,全体员工又发了奖金。一人到手两万多呢。
因为钱多,原本嫌弃她工作单位没编制的母亲眉头也舒展起来。
只是许茹没想到,这个周末一回家,自己母亲就神神秘秘的把她拉到了一边,说让她去参加一个“见面会”。
因为拗不过自己母亲,许茹只好来到了这家咖啡厅。
她本来以为,是被母亲叫来相亲。
只是一看到来人,许茹就愣住了,冷不丁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道:“王教授。”
王临海,燕大生物系教授。如今是造血干细胞实验室的项目副主任。
过去在复日大学读书的时候,许茹曾有幸听过他的讲座。
但这么一个年龄都能当自己爹的人,肯定不是来和她相亲的。
王临海和她客套了一番,终于说出了此行目的:“许茹呢,李院士如今正好想招聘新的科研员,而且我作为燕大的博导,也马上要找新的博士生了……我呢,就是来问问你,有没有报考我的博士的打算?”
许茹读书时,成绩虽然不错,但是绝对算不上顶尖。
如今一听王临海的条件,骤然愣住了。
她比起那些学霸,可能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在寻安生物制药实验室呆了三个月。
*
下午,乔御准时到了实验室。
快一周没来了,他摸着冷冰冰的试管,感觉十分想念。
张开伟拿着一本实验记录哒哒哒地走了过来:“乔御,这是最近的实验记录,另外这是王小明写的实验报告,还有……”
他的表情古怪起来:“李东伟那边,在开高价挖我们的科研员。”
除了张开伟招的研究生,实验室的一半员工,都是乔御发广告找的。
这些人的工作内容大多不涉及机密,只是按部就班听从指令完成实验。地位和流水线工人差不多。
不过如果这批流水线工人跑路,临时找新的熟练工,也挺耽搁实验进度的。
如果科研竞赛是一场马拉松跑,那现在起码已经跑完了全程的四分之三。
随着乔御那篇论文的发表,如今全世界所有有能力的实验室,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同台竞技,胜者为王。干扰对手的工作进度,也算是通向胜利手段的一种。
乔御是不屑这么做的,但是也拦不住别人这么做。
“那有人走了吗?”
张开伟摇摇头:“没,他们开价万五。估计不知道我们这基础工都是万八。”
乔御给出了评价:“浪费钱。”
李东伟自己的基础工资就那么点,浪费的肯定也是国家的钱。
要是李教授把这批实验员挖走,去掉合同上的违约金,一个月起码要多花十万。
都能够多做一个月实验了呢。
张开伟询问:“那要不要给科研员们说一声,敲打一下?”
“不用。”
说实话,实验室里的科研员,除了王小明外,还没有能让他看上眼的。
从外界招聘进来的,质量也远赶不上燕大本土培养的科研狗。
乔御合上了实验记录,平静道:“进度差不多了,开始下一阶段吧。”
第154章
在李东伟的诱惑之下, 寻安生物实验室,终究还是出现了叛徒。
当初招聘的四个研究员, 除了许茹竟然都走了。
而原本基因实验室手底下的打工仔,也有两个被原本的导师抽调了回去。
打工的人一下子少了二分之一, 剩余的实验员们工作量骤增,乔御的计划也出现了波折。
王小明急了,气得眼泪汪汪:“他们太坏了, 这是不正当竞争!”
现在在招科研员, 也不太现实。
虽然施文教授经常吐槽现在的研究生水,但是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历,研究生也不是随处可见, 而平摊到生物化学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就更少了。
更何况招来的科研员,也没办法保证人品。万一再出个叛徒, 对实验可谓是毁灭性打击。
张开伟皱眉, 问:“能不能去叶院士那里借点?”
叶勤学根深叶茂,当场给乔御点五个膘肥体壮的科研狗, 应该不是问题。
乔御摇了摇头:“不能老是靠着叶老。这和小孩打架输了哭着找大人有什么区别?”
张开伟急了:“那咋办?”
其实挺好办的。
现在不是暑假吗。
乔御一个电话,陆邈、郑清华、苏明扬、群承光,以及同寝室的崔仁都到了这里。
就连王晨,也暂时放弃了天海那边实验室的进度, 来到了燕京。
走了六个,刚也来了好六个。
其中陆邈和郑清华在高中的时候,也跟他来做过实验。
乔御花了一个下午, 给他们强行补课。
这群人虽然只是本科,但郑清华、群承光数学好,刚好可以用来做理论推导;苏明扬和崔仁则是生物专业,教一教也能凑活用。
崔仁没想到自己大一暑假就能接触实验室,整个人状态都近乎梦里。
陆邈左顾右盼,笑着问:“怎么没看见宋宋?”
乔御回答:“他暑假在实习。”
在乔御给他们介绍相关事宜的时候,王小明和张开伟在一边,显得忧心忡忡。
“这能行吗?”
张开伟叹气:“不知道啊……主要确实缺人。光靠我们光是记录数据眼睛都不够使。”
崔仁也有相似的疑惑。
在乔御到自己独立实验室后,崔仁拿着试管的手微微颤抖。
“我们能行吗?”
刚学会使用离心机的群承光玩的不亦乐乎,都没回头看他一眼。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7节
“你觉得乔御厉害还是你厉害?”
崔仁:“那肯定是乔御。”
群承光道:“对啊,乔御都对你放心,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
燕大,造血干细胞实验室。
李东伟巡视了一圈,看见科研狗们精神饱满,试验进度喜人,心情不禁舒畅了几分。
“现在状态不错,不出三天,我们就能发论文了。”王临海十分狗腿的回答,表情恭敬,“您放心,周开伟他们到现在都没听说招到人。”
若非乔御几乎是明着跟他宣战了,李东伟也不至于一把年纪了,还天天来实验室督战。
像他这种做到院士的人,年纪也大了,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就该享受人生。
李东伟觉得,自己换个学校都能混个校长当当了,哪里还需要苦哈哈做实验?
说实话,因为年纪渐大,评上院士后,又疏于学术,李东伟的科研嗅觉已经不甚敏锐。
好在手底下的打工仔从来没让他失望过。每年还是能以他的名字,稳定发表2到4篇sci二区的论文。
别看许宣被乔御虐的像条狗,那主要还是因为对手太强,而不是他太菜。
这场科研竞赛,闹到现在,在圈里已经人尽皆知。
乔御输了,顶多是说一句年轻气盛。
他李东伟输了,这么多年的经营起码缩水一半,他丢不起这个人!
“不错,”李东伟问,“从那边挖的人,你怎么安排的?”
王临海笑着道:“说实话,这群人最高学历也不过国内985硕,别说top2了,c9都没一个。而且又是从乔御那边出来的,我也不放心让这群人进我们的实验室。”
“所以我在科研所随便找了个小实验室,让他们过去了。工资,也就第一个月万五,剩下的劳工合同,开销由科研所那边给了。”
这群人辞职后才发现竟然被王临海骗了。
说好进燕大的实验室,工作几年还可以拿编制!结果就用个海山区公立老破小研究所打发了。
大夏天的,这个科研所的实验室,居然连散风都还要靠大风扇。
现在是2015年的燕京,谁他妈能想到,全燕京还能找出月薪就3500的研究所?
只是不接受王临海的安置,他们也没地方去。
其他实验室不会要这种实验半路跑掉、背信弃义的小人。学术水平不行没关系,都是年轻人,还可以慢慢教;做人的水平不行,这他妈可是改不掉的。
直接辞职不干,不行。
来之前签了合同,对于这种“负责教学、培育员工”的地方,他们这些“员工”干不满年限就走了,还需要给研究所赔钱,一人二十万。
这些科研狗悔不当初。可惜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李东伟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人是他挖的,但是他自己也是看不起这样的行为的。
“你比许宣强多了。新论文,能投稿什么期刊?cns能上不?”
李东伟并不关心实验成果到底是什么,怎么做出来的。
不能发表到sci期刊上的论文一无是处。
王临海不禁面露难色:“说实话,我们这个,属于在原论文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进步当然是有,但是登cns有些难……不过登sci二区期刊,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为造血干细胞扩增上了《科学》的封面,如今又成了业内的热门课题。
热门课题的坏处是,研究hscs扩增的实验室变多了,竞争压力也变大了;好处是,论文反而更容易过稿了。
李东伟道:“也行。继续努力,论文多,我才好帮你们要经费啊。你看乔御,一篇cns,直接从学校要了五百万呢!”
他的鼻腔里发出一声嗤笑似的冷哼。
王临海笑着说:“只是运气好罢了,但是人总归不可能一直靠运气的。”
……
……
八月,李东伟实验室的论文刊登到了《生物化学杂志》上。这是一本影响因子4.0的期刊,也是acs(美国化学学会)的老牌期刊。
该论文依照乔御原论文的思路,成功把时间从6周缩短到了28天,进步巨大。
通讯作者李东伟,一作王临海。
因为引用过程较多,李东伟只能不情不愿地在引用那里加上了乔御的论文。
不过科研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引用他人成果,是非常正常的事。
如今的生物学界,但凡做hscs体外扩增的,十篇论文里,有8篇都在引用乔御的论文。
以至于乔御如今每天都能听见系统清脆动人的提醒。
“恭喜宿主论文被早稻田大学山下教授引用,积分+50。”
“恭喜宿主……”
之前发表数学论文,乔御的引用量是0。
这并非他的问题,某位著名的华姓学者曾经说过:“如果一篇数学论文,被引用太多次,那就证明这个成果还不够重要。”
真正优秀的数学论文,是一般数学家看不懂、以至于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年,才能更进一步的。
而之前发表的生物论文,也没能引起什么水花。
每年在sci期刊上发的论文这么多,恰好有人和他研究方向相同、又恰好需要这篇论文的概率,是十分渺茫的。
以至于在刊登了这篇cns论文后,乔御才知道,原来被引用论文也会加积分。
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越高,乔御挣的积分也就越多。
从八月开始,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出现了井喷。
毕竟做实验也是需要时间的。
“按照这个速度,我很快就能还清欠款了……”
因为其中,李东伟的实验室贡献的积分最多,以至于乔御在学校内看见王临海的时候,心情都骤然变好起来。
“王教授。”乔御主动搭话,像是一个老前辈一样,语气充满鼓励,“你们实验的很努力,继续保持。”
王临海:???
王临海背后一凉,觉得此事必有蹊跷。
俗话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王临海一到实验室,抓过来一条科研狗就问:“基因实验室最近发论文了吗?”
“没有呢,教授,我一直盯着的。”该生回答道,“倒是东京大学最近研究的成果,把我们的结论覆盖了……”
如今,hscs体外扩增实验的竞争已经到了十分白热化的地步。
如果说每个实验室是营地,那论文就是他们放出的刀枪棍棒。各个实验室打的头破血流,外界的资金也源源不断注入到这一领域。
世界上,有许多血液病都需要造血干细胞。最典型的就是白血病。
据统计,全世界还有60多万病人,等不到合适的骨髓移植。
靠卖格列卫(一种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药物)发家致富的瑞士诺华药企,至今每年还能靠它狂赚二十亿。
而现在,有个更好的治疗血液病的方法,就摆在眼前。
利润刺激着全球的各大药企;名誉撩拨着学者的脑部神经。
这让人如何不疯狂?
第一个研究成功的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说不定……要是运气好,还能拿个诺奖呢。
一想到这,王临海的呼吸都变的急促起来。
“他们那种小破实验室果然后续不行。”王临海道,眼神逐渐坚定,“我们继续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另一边的基因实验室。
张开伟看着最近送来的论文,不禁悄然松了一口气。
乔御最近又没发论文了。用他的话来说,是不想做慈善。
张开伟本来还以为是夸张句,如今看了一下别人的相关论文,感觉以基因实验室的研究进度,再发论文,的确属于资敌行为。
就拿扩增倍数来说吧。
如今最强的斯坦福大学,也不过35天扩增450倍。
而基因实验室,已经达到了28天扩增600倍。离800倍的移植标准,已经非常近了。
在拿到寰宇的2000万赞助后,乔御又在中西村租了一块地,把实验室彻底改造了一番。
如今,这里不仅有实验室,还有饭堂、篮球场、集体宿舍……比起实验室,更像是一个科研中心。
因为实验进度日趋紧张,如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采取的封闭管理,住在集体宿舍内。
乔御自己也不例外。
一天时间内,大家起码有14个小时都能看见彼此,睁开眼就能看到同事的被窝。
为了安抚各位被隔离的研究人员,乔御还到宠物市场上买了两只漂漂亮亮的布偶猫。
大家工作时间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变成了不定时,只看当天进度。
做得快,休息就早。慢,就加班。
张开伟放下期刊,感觉近半年多的学习,让他原本老化的思维,也变的灵敏起来。
就拿看论文这种简单的事来说吧,张开伟英语学的一般,以前没个两三天时间,是看不完的。如今只需要一个小时。
谁能想到,半年前他还在要死不活的研究鸽子的大肠杆菌呢。
张开伟准备去吃个早饭。
乔御请了个伙食团,味道很好,比他老婆做饭好吃多了。还营养丰富。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8节
离开期刊室,饭厅的路上,他顺路,经过了无菌实验室。
铁质的大门突然打开,王小明顶着一周没洗的油头,一把撞进张开伟怀里。
张开伟揉了揉被撞疼的大肚腩:“哎呀,你干啥呢?”
年轻人真是,毛毛糙糙的。
王小明却没有理他,而是突然转身大吼起来:“乔御——乔御!找到了!我找到了!”
第155章
张开伟一脸莫名:“你找到啥了?”
王小明的眼眶饱含热泪:“找到、找到抑制剂了。”
除却abo文里的设定, 抑制剂指的是用来阻滞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因其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在生化实验中存在感极高。
之前乔御在研究的前置步骤,就发现干细胞在转化成hscs的过程中极容易被污染, 形成造血祖细胞。在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时,祖细胞也跟着一起扩增。
造血祖细胞不算病菌,但在输回人体时, 极其容易造成免疫炎症反应。
因此, 王小明的工作,是寻找如何抑制造血祖细胞的分泌。
王小明找到乔御的时候,对方正在撸猫。
两只猫都是公猫, 已经绝育,一只叫“咖啡”,一只叫“牛奶”。
猫是宋天宇买的, 听说还是什么赛级。毛发蓬松柔软, 标准正八脸,眼睛冰蓝, 鼻头粉嫩,性格也粘人亲近。特别亲乔御,一见到他就围着他喵喵叫,不像是人吸猫, 像是猫吸人。
贵不贵不知道,反正挺好看的,实验室全体员工都很喜欢。
王小明站在他身边, 汇报着工作:“按照您的思路,我找到地塞米松作为抑制剂,效果显著。造血祖细胞的浓度在新一轮形成的样品中,可以忽略不计。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价格低廉,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多有争议。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激素对人体都有副作用。
一听王小明这话,乔御的眼睛顿时跟他怀里的猫一样眯起。
“这些天辛苦了。”
王小明外貌不修边幅,但是精神状况却很好:“不辛苦!我一想起您,就觉得一点也不辛苦。”
别看乔御现在撸猫撸的懒洋洋的,但实际上,他才是那个压力最大的人。
王小明和他一个寝室,每次看到他的时候,除了吃饭就是工作。
蹲在一边铲屎郑清华好奇的询问:“什么意思?实验做完了吗?”
他这个暑假本来和赵祖安约好一起排位上分,奈何乔御一个电话把他拉到实验室搬砖。
这个实验室包吃包住,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除了几个特定的学术网站外上不了网,也联系不上外面人,要不是还有电话可以打,他妈都怀疑他被拐卖了。
“还需要做一下动物实验。”乔御摸了摸咖啡毛茸茸的肚子,“如果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发论文了。”
郑清华“噢”了一声,没什么表示,但一边的王小明却呼吸急促,气血上涌。
郑清华只是个搞数学的,不明白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这项实验的意义。
但王小明懂。
1...8384858687...1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