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七流
旁边张贴着实验室负责人名单。
项目负责人:乔御
实验室主任:乔御 / 谭子睿
但最让这些研究生激动的, 还是一份红色的、定期更换光荣榜。
果不其然, 周一来看的时候,光荣榜上的名字又换了。
“恭喜戚少鹏教授论文《mirna调节前列腺癌的细胞外囊泡分泌》发表于2018.11期《science advances》上。”
燕大大三某学生发自内心感叹道:“太强了吧, 怎么每周都有新论文!学校官网都要被刷屏了。”
学校有论文发表在国外大期刊上,通常都会放在官网上表扬。
“《科学新进展》是《科学》的子刊啊。如果能让我在毕业前发一篇《科学新进展》, 我愿意单身到三十岁!”
“我就不一样了, 我不想发论文, 我只想进乔御的实验室……”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要是能跟着在cns上沾沾光, 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也不怪这些学生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天天对着玻璃流哈喇子。
毕竟就算是top2大学,全国一年也能录取7000人。
但sci一区的论文, 全国一年不知道能不能找出2000篇……细分到生物领域的话,这个数量就更少了。
就在一群学生们围观的时候, 一位靓仔恰好路过。
基因实验的底层科研狗李华咳嗽了两声:“麻烦让让, 我刷卡。”
旁边的人纷纷让开路, 李华掏出门禁卡,在感应器上那么一刷,厚厚的玻璃门应声而开。
他顶着一群人艳羡的目光, 从楼梯步入六楼,转个弯,不见踪影。
背靠大树好乘凉,哪怕李华只是底层科研狗,也是普通学生高攀不起的存在了。
毕竟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乔御教授的第一代亲传弟子!按年龄,还能被另一位弟子叫声“大师兄”。
呵,当初他从王临海手底下被发配到了乔御手底下,一起考研的塑料研友可是假惺惺地安慰了好久。
李华还记得对方深夜发来的微信:“虽然乔教授刚从海外回来,没什么资源,但是乔教授这么年轻,在他手底下工作,一定能学到东西的!”
表面上看是安慰,仔细一品,字里行间都是幸灾乐祸。
毕竟在人们通常的认识中,教授要到35岁以后,才开始从别人的打工仔变成老板。
新上任的教授,主要任务还是给本科生改试卷。
对方考的是国外高校的研,听说已经被常青藤名校录取,也怪不得如此嘲讽。
李华不知想起什么,本来都打算换衣服进实验室了,转身走到光荣榜前,拍了一张照。
他打开了研友的微信,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一个月前。
李华给他发了一张照片,他们实验室有篇论文发表在了《nature genetics》上,而李华作为三作,在期刊的角落占据了一席之地。
那之后,朋友就再也没回过他。
李华把刚拍的照片发给了研友,在聊天框里输入:哎,好烦,又发了一篇sci一区论文。有几家报社都在联系我们主任,想采访基因实验室了,真是有完没完。
研友:……
李华继续道:对了,你在国外生活咋样?
可惜,这条消息没能送达。对话框的旁边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感叹号。
“现在的年轻人,心态真是脆弱呢。”
李华关上手机,昂首挺胸地走了,脸上充满了狐假虎威的骄傲。
*
乔御视察了今天的工作,对着银行卡上的余额开始沉思。
“好像,这个月过去,又要开始缺钱了……”
此时,距离实验开展已经过了三个月。
天气逐渐转凉,行走在学校内的同学们已经穿上了两件毛衣。
充裕的资金,加上一流的头脑。
基因实验室的进度一路高歌猛进,可谓成绩斐然。
因为在相关领域发的论文太多,《细胞·遗传》的编辑部甚至发来了邀请,希望乔御就基因定点治疗撰写一篇综述。
论文综述一向是大佬的专属,具有一定的行业指导意义。有人总说综述是水货论文,但实际上,肚子里没点东西,想水都水不出来,也没那个资格去当水货。
国外期刊邀请华国学者撰写综述,并非开天辟地头一回,但是依然引起一阵骚动。
在基因治疗领域,华国的基础是很薄弱的,国内各大药企现在都还在拣国外药企的剩饭吃,有时候拣剩饭都赶不上没馊的。
可想而知,在突然得知这个消息后,国内各大高校是多么的愕然。
再打开燕大生科院官网一看,点进基因实验室的成果栏一瞧,好家伙,知道的是才成立三个月,不知道的还以为研究了三年呢!一排排论文整齐划一,从cns到sci期刊一二三区的论文都上了个遍。
如果按照华国标准,那就是谁发的论文多,谁的拳头就大。
因此,无数论文加身的乔御,哪怕年纪轻轻,也有了一拳一个老师傅的能力。
乔御把几个小组的负责人叫过来,表示要开个会。
喻寒溪撸起了袖子:“我马上就要看到蛋白二硫键异构酶通过激活β-catenin促进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全过程了,你要是今天说的事不重要,我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正道的光。”
戚少鹏劝他不要学了个网络名词就乱用,以伪装自己是华国人。
乔御咳嗽了一声:“实验室又快没钱了。”
谭子睿眉头一皱:“这么快?”
基因实验室开除了一些人,又重新招了一些人。
如今一共五个实验小组,四十六名工作人员。
一个实验室都是人民币焚烧炉,如今五个小组一起马力全开,简直就是钞票焚化厂。
当然,相较于发表的论文来说,这个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嗯,省着点花还可以撑两个月吧,毕竟一直在烧钱也没什么进项。”乔御平静地回答,“所以把你们找来合计一下,做下一期实验需要多少。”
“要求呢,也不是直接研发出来,能撑个一年的实验进度就行。”
按照实验蓝皮书,下一期的实验目标,是想办法让不同瘤种的病变癌细胞,拥有一个相同的死法。换句话说,就是找出能对变异的基因特异点生效的药剂。
在这一步骤,癌细胞培育、药品试验,都是花钱的大头。也是整个研发阶段最烧钱的步骤。
说实话,基因实验室因为弯路走的少,已经比其他实验室少用很多钱了。
喻寒溪举起两个手指。
戚少鹏疑惑道:“两千万,是不是有点少?”
“两个亿。”喻寒溪回答,“我这一组。”
戚少鹏虽然贵为清大教授,但是活这么久还没要到过两个亿,顿时倒抽一口凉气。
几年不见,喻寒溪的胃口真是越来越大了呢。
乔御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连眼睛都没怎么眨一下,把数据记录下来。
赵教授拿出纸笔,稍微算了一下,比较保守地回答道:“七千六百五十万。”
赵志锐是个没见过大风大浪的人,这数据算出来的时候,手都有点抖。
剩下几组,报价也在一亿上下徘徊。
乔御思考片刻:“那凑个整,就申请十亿吧。”
会议室内顿时寂静的像是太平间。
喻寒溪觉得自己已经是胆子大的了,但是没想到乔御比他还能想。
三千万才要了三个月,转头要十亿……
喻寒溪的心头有些沉甸甸的。
他之前和清大闹崩,也是因为实验经费。
喻寒溪做实验,算了一下,要八千万,领导磨磨唧唧拖进度,都两个月了,申请书还在学校内的打转,一问就打官腔。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的项目,但是喻寒溪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想证明自己。
于是他去了能给他八千万的地方。
当时他和施文吵架,说生科院一年经费八个亿,给一群废物经费,不如省省把钱给他。
他移民已经8年,渐渐也没有二十多岁的时候那么尖锐。
有时候也能理解,为什么上面不会给钱。
比起一些立竿见影就能看见成效、直接改变人们生产的项目,基因领域的前景广阔不假,但是太过于超前。一时之间,有些研究甚至找不到有什么用处。
实验室的成果,在5年、10年、乃至30年后,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常有的事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设施跟不上,实验室的理论成果再好,也没办法变现。
你能保证实验室里,发现“反义寡核苷酸降解靶标后能调节基因表达或改变pre-mrna剪接”这种事,在当今社会一定比天桥底下10块钱一瓶的“毒蟑螂药”有用吗?
……
不过喻寒溪转念一想,揣测乔御能不能要到钱,其实很没有必要。
反正他就是个临时工,时间一到就要回去的。如果没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实验;在实验室用蒸馏水煮奶茶,对他来说,也是没有关系的。
*
科研狗李华,在实验室打了三个月工,终于接收到来自老板的新任务。
和他一起的,还有前辈王小明同志。
乔御丢给他们一堆资料:“这是我给《细胞·遗传》撰写的综述。这是过去三个月基因实验室的论文。这是几位教授那里总结的材料。你把这些整理一下,中文就行。”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231节
说完,乔御又花了二十分钟,理了个大概的提纲:“拿去照着写吧。”
李华道:“好的。什么时候要?”
“这周。”
王小明小声询问:“能问问整理这个干嘛?”
“申请经费。”
一提钱,王小明可就不困了。
不需要担心科研经费烧完的日子,真的太爽了。
现在他在实验室,都是带两层腈纶手套……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有些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
“这次要多少?”
“十个亿。”乔御回答,补充了一个字,“吧。”
不管在说正事还是开玩笑的时候,乔御的表情都没什么变化。
以至于王小明和他对视一分钟,才确定对方说的是真心话。
几分钟后,李华和王小明表情梦幻,同手同脚地走掉了。
第185章
在乔御的带领下, 实验室一向雷厉风行。
不到6天,在王小明和李华的废寝忘食之下,长达144页的申请书宣告完成。
来交作业的时候, 李华形容枯槁, 让乔御很是意外。
乔御:“你这是……?”
李华挺起胸膛:“还好, 也就三天睡了4小时而已, 我年轻, 还撑得住。”
虽然这144页里, 有一半都是引用的资料, 但至少剩下72页,全都是王小明和李华的心血。
乔御高度赞赏了两人的工作, 并且花了一周时间修改,最终把新的项目书提交了上去。
他觉得, 这份项目报告已经非常翔实了。
但是乔御还是第一次申请这种过亿的项目, 因此心里也没个底。
直接叫价10亿, 也是给上面一个砍价的余地。
乔御觉得吧, 只要最后批下来的钱在6-8亿的区间内, 也不是不能接受。
如果以科研经费为标准, 把各级学者分门别类的话的。
最顶尖那一级的,属于十亿圈。诺奖级学者、冷泉港邀请的几位终身教授, 都在这个范围内。工作十年,烧个几十亿不成问题。还有大把企业拿钱给他们烧。
次一点的, 就是世界xx中心x主任, x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xx奖得主,属于一亿圈。
用钱做单位,“亿”就是划分一般厉害学者, 和顶级厉害学者的关键点。
当然,这里的钱指的是美金。
别看有时候,一个小县城的经济发展,都要花几十亿。但是不同的是,小县城发展能帮助整个县城几十万人口,而且是十年、百年……
而把十亿批给一个人数不到50的实验室,无疑需要非常沉重的信任了。
在申请书提交后的第二周,乔御得到了通知。
说是华科院那边要派个考察团,到燕大的基因实验室看看。
乔御明白,这代表着他的申请书已经被接收到了,并且有一定通过的可能。
他把这件事发到了工作群。
“也不知道考察团什么时候就到。最近几天注意一下仪容仪表。”
大家做实验都很累。
像是有些不讲究的研究生,十天半个月不洗澡,也不是没有……反正人都在防护服里捂着,口罩手套防护帽带的整整齐齐,这些装备每天都要紫外线消毒,也不怕细菌污染。
自己人看着没什么关系,但是万一考察团里有老前辈比较洁癖,因此给实验室扣分,就不好了。
……
……
乔御早上起来,对着镜子,面容严肃。
虽然乔御经常面无表情,但是相处这么久后,宋天宇已经能从细微之处,揣测对方到底是什么心情状况。
宋天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乔御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要不要贴点假胡子,让自己看起来成熟点。”
在学术界,越老越吃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年轻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优势。
但是同样也代表着经验不足,阅历不够。
基因实验室平均年龄还不到30,在生物药研领域,属于非常年轻的团队了。
宋天宇抱住了他,像是吸猫一样吸了两口:“不要,丑。”
乔御想了想,回答:“也是。”
随着年龄增长,乔御在系统那里的外貌分不再逐步上升,稳定在了现在的模样。
如果再贴个胡须,大概能直接倒扣几分。
虽然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长成什么样并不重要。
但乔御是处女座,还是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尽善尽美。
吃完早饭,乔御突然重重叹了口气。
宋天宇顿时紧张起来:“乔乔,怎么了?”
乔是不可能给宋天宇说自己缺钱的。
虽然宋家没有像上辈子那样突然破产,但十个亿已经完全超过了宋天宇经济能力上限。
虽然对方肯定会为了他想办法要钱……但乔御不想这样。
当天下午,乔御正在做实验,基因实验室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吴刚主任急促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来了,来了!”
整个基因实验室顿时严阵以待。虽然照旧做实验,但是神经都紧绷了起来。
这是关乎到未来腈纶手套带两个还是带一个的大问题,万万不能疏忽。
半个小时后,吴主任带着一堆平均年龄60岁的老人团,走进了基因实验室。
“这是科技部学术委员会生物组的陈安祥委员。”
“这是华科院dna分子研究所主任,胡凯平院士。”
……
一长串名号报下来,就没一个不是院士!
领头的陈院士笑着说:“不用太紧张,我们就是来看看。顺便问几个问题。”
院士们脾气各异,也不等人招呼,四下散开。
乔御是不担心这些老人会泄露实验室机密的,进入中央的院士们大多已经远离科研第一线,根本不屑于偷小辈们的东西。
一位老院士走到了喻寒溪面前,笑眯眯问:“回来了?”
喻寒溪在此之前并不认识他,因此十分意外地看了眼,然后回答道:“是,但是九个月后还是要走的。”
老院士:“噢。”
竟然一个字也不想多说,转身走了。
让喻寒溪很是莫名。
乔御在这个下午,几乎掏出了自己毕生所学。
嘴唇都因为讲话太多,裂开了皮。
李华有些心疼地给他拿了瓶水。
这些老院士问题角度都十分刁钻,但却一针见血。显然在来之前,是有仔细研读过乔御的项目书。
九名老前辈,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却没有一个人给出个准信。
一直到夕阳西下,陈院士招手,冲其他人说:“好了,该回家吃饭了。”
守候多时的吴主任立刻蹿了过来,一脸谄媚地笑着道:“陈老,我在附近的未名楼订了包间,老校长说,您当初在燕大教书的时候,最喜欢未名楼的三鲜包……”
陈老瞥了他一眼:“很贵吧?”
吴刚连忙道:“不贵,不贵。”
平均下来,一人也就四五百块。
“年轻的时候喜欢比待遇,隔壁李教授可以公车接送,所以我一定要申请公款吃喝。只是如今年纪大了,吃不得油荤。”陈老一挥手,中气十足道,“免了,省点钱,给学生,实验室,都行。不必在我身上浪费。”
这里的公款吃喝,是合法的。
当初陈老的实验室,做出了转基因大豆,上面问他要什么奖励。
陈老说,想天天吃三鲜包。
那时候还是82年,未名楼的三鲜包要2张粮票。
*
赵和平坐在最中央,听着圆桌上左右两边的辩论赛。
“十亿,太多了。拿我们当印钞机呢?而且三个月前不是才批了三千万,怎么花的这么快?这种风气要不得,财务查账了吗?”
说话的老人是很清楚国内各实验室效率的,一个大型项目,可以一年都在筹备期。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232节
实在是基因实验室速度太快,让人怀疑。
“能送到我们面前,说明学术委员团已经审核过一次了。证明了学术方面的可行性……我看这靶向药,”王学部说话很慢,还吞吞吐吐,令人着急,“如果能做成,也是好事一件。”
“得了吧,那委员团一半都是从燕大出来的,胳膊肘还不知道怎么歪呢。”
有一位同样燕大毕业的学部不满地瞪大眼:“你一个做核物理的,还要怀疑别人学生物的专业性?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
“我看,既然委员团通过了,那我们这也没什么好卡的。人家论文不也发的挺好。”
“不是我怀疑专业性。而是这个项目是否可行、后续还要投资多少,这是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眨眨眼,也就同意了。反正都半截身体入土,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十亿都能修五公里高铁了。”
第一天,照例是没能吵出什么结果的。
赵和平拿起公文包准备回家,走了一半了,腿又拐了回来。
他在警卫员的护送下,来到了领导的办公室。
赵和平有给几位老人讲课的经历,因此对这里并不感觉陌生。
只是每次到访,还是被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而震撼。
“赵老,您怎么来了?”
老人家看到他,显得挺高兴。
赵和平:“是有一点小事,拿不定主意……”
“你说的小事,那肯定不小了。”
赵和平把这事简单地说了一下,最后道:“我们批过的项目,几十亿、上百亿的都有,但是这个实在太特殊了。我想着,超过这个数,都是要拿给您签字的,不如提前说了。”
老人家有些为难:“专业的事还是要你们来啊,我懂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我是想同意的。如果最后研发成功,以后和国外进行技术谈判时,多了一份筹码,也有底气很多。”
“那我愿意相信赵老先生。”
赵和平道:“那就试试看吧。”
第186章
乔御都已经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 但是他没想到,上面竟然一分不少地把钱给批了下来。
尽管一再强调简政放权,上面批钱经过的手续还是一如既往繁琐。
一个月后, 基因实验室都快弹尽粮绝了, 上面终于来了通知, 可以领钱了。
和他们对接的, 是华国人民银行。
为此, 银行特地派来分行行长, 进行交接工作。
李华站在乔御身边, 一脸梦幻。
“三个月前,您说以后要领几个亿, 我以为是玩笑话……”
他并不怀疑乔御的能力,但是10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已经是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其他研究员也挂着痴汉笑容地感叹:“我们好有钱哦。”
乔御转身, 表情严肃起来, 朝说话的人道:“这不是我们的钱, 是国家的钱。我们拿这笔钱是为了继续完成实验。”
思想作风问题, 一直是实验室的头等大事。
有的学者, 在年轻时心怀梦想,终于铸就屠龙宝刀;年老时却频频爆出丑闻, 这是为何?还不是因为心态变了,被繁华时间的世界迷花了眼。
像是药企、国企、各大生产厂, 经常需要因为原料配比、技术革新等问题, 拜托象牙塔的学者帮忙。
他们这批学者, 可能挣不到钱;也能狠狠心,挣很多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