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八五重机枪安装在一层两侧,共四门,防备靠帮接舷。能靠帮接舷的可能性很小,有光电取证系统监控十五公里范围和三百六十度射程一百米的水炮,任何人难以接近。

    韦小亮他们去布置安装武器任务,王越对随同前来的舟桥营营长兰增福道:尽快在直沽河口,我们买的那块地上建一座简易码头,我们的船要靠岸卸货。

    这次来带了不少浮筒,就是为建简易码头准备的。工程车辆和建设物资都在客滚轮内,客滚轮尾部有搭板,所以对码头要求不高。

    这些浮筒是军用装备,专门用于搭建浮桥的,构件齐全省时省力,兰增福的舟桥营已经训练两个月了。

    王越对李子雄道:子雄,向司令部发报吧!内容为,我已安全抵达天津,勿念!

    电报机已经和发报人员已经配发到营以上单位,海军支队就配发了二十台。今后各舰六十公里内用对讲机通信,超出范围使用电报机联络。船用对讲机通讯系统功率强大,通讯距离可能在半径一百公里以外。因为还没有熟悉,只能先用原来的车载中继系统。

    王越又对随同前来的港口建设处长陈汉银道:陈处长,一会儿浮动码头建造完毕,船只靠岸后,你安排人卸货吧。水泥应该够你们用一个多月的,砖头还是制砖机制砖。这些船你也看见了,码头的高度,长度等参数我也给你了,希望你尽快投入建设。

    陈汉银皱着眉头道:王大人,再过一个月可能就要上冻了呀,一旦上冻,水泥就无法使用了。

    马上就要十二月了,天气已经变冷。王越点头道:你们抢一下进度,修一个简易栈桥,能让那个客滚轮靠岸就行。你看客滚轮那个搭板,非常方便。

    陈汉银仔细看了看客货轮的尾部,之后道:嗯,弄个简易栈桥不费事。

    好,先弄个简易栈桥,永久性码头的规划,土地平整工作现在都可以开始了。

    吩咐完码头建造的事项,李子雄兴冲冲地过来道:司令!军长回电,祝一切顺利!

    虽然相距才一百八十公里左右,这却是第一次远距离电报通讯,这对李子雄来说还是挺新鲜的。

    王越看了看那些正在忙碌着的海军支队官兵们,他们身穿着现役迷彩服,穿梭在现代舰艇之间,犹如后世的pla官兵。这才想起来,海军军装应该是蓝色的。

    所有船只都放下了软舷梯,海军支队官兵用机动沙船将武器弹药和施工人员运送到各海监船。

    他对李子雄道:子雄,我们海军支队的战舰性能,和训练情况你也跟进一下,今后你们参谋部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也要将他们考虑在内。

    李子雄对这些船只的来路也不过问,因为起点城的所有物资都是王越秘密弄来的,这是王越经常挂在口头上的秘密。

    司令,我们的海军支队今后的作战方向是什么?要不要向朝廷报备?李子雄问道。

    海军支队今后就叫天策海军吧,这次回去向兵部做个报备。我们天策军海军今后的作战方向是满清我朝海域内的海盗和那些不守规矩的西洋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我华人的地方,就要有我们的武力存在。任何人只要侵犯了华人的利益,都是我们的打击对象。

    王越说着目光看向了南方,看向了南洋。




第一七七章 全鱼宴
    李子雄又问道:我们这是先斩后奏啊,不知道朝廷会有什么反应。

    王越笑着道:反应?他们拿什么反应?登莱水师还是东江水师?

    现在的登莱总兵是陈宏范,驻有水师。东江总兵是沈世魁,率领剩余的东江镇残部驻守皮岛等岛屿

    历史上明年二月,黄太吉乘征服朝鲜之余威,命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攻打皮岛。

    从二月二日起,清军发起猛攻,但遭到皮岛总兵沈世魁的顽强抵抗,经过一个多月的争夺。到四月份,皮岛陷落,沈世魁兵败身死。

    时任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下令,将皮岛附近诸岛上的残留兵民,全部迁往宁远锦州(今辽宁兴城锦州),致使大连沿海诸岛几乎成了无人区。至此,明朝经营了十余年之久的辽东海上防线终告瓦解。

    由于现在王越对清军的沉重打击,清军是否像历史上一样继续进攻朝鲜,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李子雄虽然没见过这些水师的战船,不用想,和自己海军的战船相比,肯定是垃圾了。

    王越又道:那些船工有适合加入海军的就吸收进来吧。年纪大的,不适合当兵的,让他们学习开渔船,我们起点城该有鱼吃了。

    这时代零污染,王越对这样的海鲜很期待。

    在海军支队忙着安装武器的时候,王越首先教这些船工开渔船和打渔。

    渔船的开动操作类似于汽车,王越驾驶渔船向空旷的海面开去,到达作业面之后把船停下。

    在什么季节打什么鱼,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鱼群,这都是有讲究的。这些王越没去研究,这样的知识已经整理成册,供未来的渔民们学习。

    不识字没关系,以后可以学。古代的渔民是靠祖祖辈辈的经验积累的知识,往往也很准确,这些船工之中也有当过渔民的。

    刘师傅,这个船怎么开知道了吗?王越问跟他学习开船的刘连生道。

    刘连生是这些船工的头儿,三十多岁,海上河上行船二十年了,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大船,最小的打渔船都比他坐过的所有船都大,还是铁的,水面上行走都不需要人力。

    这一天就跟做梦一样,都有点恍惚了。现在兵备道大人竟然亲自教他开船,受宠若惊都不能表达他的心情了。

    现在竟然又称呼他师傅,立刻连连摆手道:王大人千万不要如此称呼小的,我对此船一无所知,哪里敢称师傅。

    王越也是习惯这样称呼了,后世对劳动者都是这样普遍的叫法。起点城很多人已经习惯他的叫法了,尤其是那些技工们,这师傅二字,让他们倍感受到了尊重。

    他笑着道:本官除了会开这个船之外,在水上的经验没法和您比呀,您当的起师傅之称。不过我这个师傅称谓不是拜您为师的意思,而是一种尊称。

    刘连生这才嘘了口气道:王大人,小的来试试开船如何?

    他看了半天,早就手痒难耐了。以前那些摇浆的,撑槁的,拉纤的船,哪怕是明轮怎么能和这个船比呀?这船开的也太轻松有趣了。

    这里海面空旷,现在又风平浪静,随便怎么开也没问题。王越这样才会开了几天的菜鸟都行,他当然也可以了。

    刘连生在激动和兴奋中发动了渔船,渔船开动之后,他哆嗦着嘴唇道:王大人,动了,动了,我开动了。

    好,你慢点开!王越交代一声,就到船甲板吩咐其他人放渔网。

    收放渔网的绞盘也是电动的,随着渔船的前进,几十米长的渔网顺序放下。

    随着渔船在海上兜几了个圈子,拖网里已经装满了鱼。王越启动绞盘收网,其他人协助,将渔网吊在半空,控干大部分水之后,将网收到渔船内。

    鱼像小山一样哗啦哗啦地倾泻在鱼舱内,负责帮忙的众人大声惊呼道:天呀,这么多鱼。天呀!

    王越也被惊到了,这起码有二十多吨鱼,也就是五万斤。现代真的和古代没法儿比啊!

    刘连生听到呼叫停了船,从驾驶舱内跑了出来,也被鱼获惊呆了:王大人,这,这!

    五万斤鱼,这里的人还不到两千人根本吃不完啊。

    王越无奈地道:把鱼收进冷藏室,放不下的分下去吃掉,现在返航。

    鱼是不用打了,王越让人挑了一大堆青石斑枪鱼小黄鱼,大虾等鱼获之后,让他们继续学习渔船驾驶,自己返回登陆舰。

    船坞登陆舰厨房里各种厨具调料齐全,晚饭就吃全鱼宴了。

    眼看天近黄昏,王越找到李子雄问道:子雄,天快黑了,大家都安顿好了吗?

    李子雄点头道:按司令的吩咐,海军支队在每个战舰上分配了一个排,分班监控雷达。两条可以开动的渔船上了两个班,负责夜间值守,舟桥营驻守四艘客滚轮。其他官兵天黑以后上登陆舰休息,工人们都上滚装轮休息,其他六艘渔船也分了一些船工在上面休息。

    海监船上的雷达,可以监控半径十五公里内的可疑船只,发现情况可以通知渔船上的班组拦截。

    王越道:以后油轮和补给舰也要安排人值守,从天策军再抽调一个营的兵力过来加入海军吧。

    灯火通明的登陆舰现代化餐厅内,众军官和各部门负责人在此就餐。今天以各种海鱼为主,蒸的炸的,微波炉烤的,花样翻新。搭配各种蔬菜,水果,精致的餐具,人人胃口大开。

    这里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新奇,简直如梦如幻,王越的神奇再次刷新他们的三观。

    王越端起红酒笑着道:各位,为我们这次的海上盛宴干杯。

    众人的情绪都很高,纷纷举杯响应。

    王处长,港口周围和大港地区要拆迁的渔民,灶户有多少?王越一边吃着,一边问民政处长王炳汉道。

    (感谢书友150803112246433的打赏)



第一七八章 海军会议
    王炳汉放下筷子答道:目前统计有八百多户,如果按大人所划的区域全部买下,拆迁户可能有两千多户。另外直沽那里的海防营,也在我们以后得港口区域内。不知大人如何应对?

    这个海防营是在嘉靖年间,为了防止倭寇入侵,而设立的。他们在大沽口也设立了几座炮台,以守卫海河入海口,作为拱卫京师的第一条防线。

    不过随着日0本德川幕府统一全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倭寇越来越少了,海防日渐松弛,火炮年久缺乏养护已经不敷使用,海防营的士兵也早已沦为了屯田的军户,没有了多少战力。

    直到天启年,随着辽东建奴的崛起,为了防止建奴入寇,又重新建立海防营,负责海上防卫任务。

    海防营的主将是一个守备,叫刘本深。那里距离舟桥营的浮桥码头不远,王越已经吩咐李子雄去打了招呼。

    王越问李子雄道:子雄,那个海防营怎么样?他们有什么反应?

    他现在才问起来,也是因为对那个海防营确实不屑一顾。

    李子雄道:刘守备听说我们是天策军的,还算客气。我们在此修建码头或者出海,他也没有发言权,这个是天津巡抚的管辖范围。

    王越点头道:过几天我去拜访一下天津巡抚,打个招呼吧。

    接着又对王炳汉道:王处长,我们在这边的工程很多,需要大量的劳力,把那些拆迁的民户都吸收进来。

    起点城在直沽这边搞这么大场面,是要和当地官府通个气的。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毕竟他们的工程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人的大工程,在古代这样生产力低下的环境中,都是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的事情。

    尤其是这么的多巨舰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不知道要惊掉多少眼球。

    现代的人仍将天津城叫天津卫。其实,天津卫的称呼就是来源于明代,现在的天津城属于军事城堡的性质。明朝在天津周围设立了三个卫,即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指挥机关设在城中。其主要功能为筑建城垣戍守卫城监督保护漕运修建和保卫粮仓,以及屯田和军事训练。明朝迁都北京后,天津成为拱卫首都的门户。

    清军入关后才将三卫合并称天津卫,雍正年间升级为府。

    所以现在天津的最高长官是天津巡抚,另外还有一镇总兵,即天津总兵。原天津总兵巢丕昌,在赴援昌平时降清已被朝廷处置,现在的天津总兵叫丁成衡。

    天津卫城内的人口主要由商人,漕丁,卫所军户,加上其他地方迁徙而来的百姓,市区约有十几万人。

    天津这边的工程,除了港口建设和大港油田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有炼油厂和盐田建设。

    盐对于古代社会是民用必须品,实际上工业用盐也很重要,所以建设盐场势在必行。

    搞盐场很简单,用水泥建设大大小小分层次的水泥池子就可以了。

    利用潮汐让海水灌入蒸发区,然后用抽水机一级一级抽入调节板(又称调节格)和结晶板(又称结晶格),最后进入到卤池。盐卤经卤池澄清后灌入结晶池,晴天时只要十二小时,结晶池内的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之后再溶解后工业过滤,就能得到精美的食用盐。

    不过建设时的位置稍微要挑选一下,保证涨潮时能有足够海水灌入水库,而晒盐滩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风暴影响。

    一旦盐场建成,其产量是巨大的,根本不是这时代的灶户可比。现代工艺生产的精盐,从口感,卖相,售价方面将完胜本时空的所有食盐。所以一旦量产,沿海大大小小的盐场都有可能关门大吉。

    明朝的盐铁是官府专卖的,到时候朝廷会不会和王越急眼,那也顾不得了。氯化钠的工业用量很大,靠明代的生产方式提供原料,只能是个笑话。

    滩晒法制盐看起来简单,有水泥就可以模仿,但只有起点城才有抽水机和工业过滤机器。

    晚餐之后,王越组织海军支队的全体军官,在登陆舰会议室开会。

    小亮,我们的战舰武器都安装完了吗?王越首先为韦小亮道。

    韦小亮道:报告司令,已经安装完毕三艘,明天就能全部完成。

    那明天就从你们军官开始学习战舰驾驶,你们学会之后再传授他人。接着王越又问道:今天从通州坐船过来,有士兵晕船吗?

    管士兵思想和生活的教导员朱友学答道:司令,我们海军支队的士兵都行过船的,可没有一个晕船的。就是舟桥营的兄弟们,好像有些不适应。

    舟桥营营长李光恒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们舟桥营大多是旱鸭子,这是他们第一次坐船。

    王越道:舟桥营的官兵以后都要学会游泳,因为你们将来就是在河上架桥,在海边建浮动码头,就是跟水打交道的。

    李光恒吞吞吐吐地道:司,司令,我想去战斗部队。他现在才知道舟桥营就是工兵,不参与打仗的,太不过瘾了。

    王越瞪着他道:你知道舟桥营的重要性吗?没有你们,我军如何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别看你们是舟桥营,战斗胜利的功劳也有你们一份。

    你们现在是初建,所以只给了一个营的编制。很快你们就会扩大到团,因为我们每个团都要有一个舟桥部队,你将来就是总指挥。明白了吗?

    在本时空,天策军要走向全国,工兵的重要性超过了后世,毕竟古代的交通状况太糟糕了。而天策军是一支依靠后勤的军队,各种车辆必将伴随前进。

    李光恒立正道:是,卑职明白了。
1...8283848586...3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