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接着他又问李子雄道:子雄,这次我们俘虏的荷兰人里,还有些什么人?
那些俘虏的看押和审讯工作是由李子雄负责的。
李子雄道:有一个船长叫德兰特,其他都是船员和水手。
王越道:这些人常年漂泊在海上,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正是我们舰队所需要的,你们可以想想办法,把他们争取过来。他们丢失了两艘武装商船和货物,回去之后很有可能会受到处罚,这一点可以加以利用。
李子雄有些担忧地道:司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他还是第一次接触欧洲人,虽然汤若望经常出现在起点城,李子雄却没有和他交流过。
王越笑着道:这些欧洲人,也就是所谓的红毛夷。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来求财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难以对付。不过,
他转向韦小亮道:小亮,如果这些人愿意为我们海军效力,可以作为航海顾问什么的,重要的岗位不要安排。
韦小亮点头道:卑职明白。
王越一拍手道:为了鼓励大家的训练热情,对这次作战的所有人员,一人奖励五两银子,命中敌舰的,每中一发炮弹另外奖励十两银子。
这个大家爱听,韦小亮带头鼓掌。
京师,已经进入十二月,天气逐渐寒冷,天空中已经飘起了雪花。
约摸一更天左右,整座北京城里显得异常安静,同时也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在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士卒,他们懒洋洋的监视着过往的行人。许多大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发出了昏暗的灯光。
在北京城的中央处就是大明的中枢,也是权力的中心紫禁城。硕大的紫禁城在夜色下,如同一只苍老的巨兽默默的伏在地上。
紫禁城很大,同时也布满了许多长长的小巷,在这些又窄又长的小巷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
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在这个深夜里,绝大部分人睡着了。
夜已深,暖香阁依旧是一片灯火通明,崇祯依旧如同往日一样坐在龙案前埋头批阅奏折。朱由检是个勤奋的皇帝,这点在历史上是被公认了的,朝中无论大事小事的奏折他都要看上一遍。
突然一份奏折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是顺天府尹谢宝清上奏的起点城纳税两千六百万斤粮食的折子,让他精神一震。
按奏折上所说,起点城今年的粮食亩产量达到了四百斤以上,尤其是一种叫土豆的作物,竟然有六千多斤的产量,这叫他既心惊又兴奋。
谢宝清特别指出了起点城粮食高产的原因,一半要归功于有优良的粮食种子。京师附近可不比江南,这几年又天气干旱,能有这样的产量,堪称逆天了。若是天下的都能运用如此优良的种子,何愁不能消灭饥荒,何愁不能杜绝流民?可惜他忽视了土地兼并问题和起点城田边是有机井的。
崇祯兴奋地站了起来,在殿内踱着步子,然后随手推开了殿门。
吱呀呀
一阵刺耳的声音响了起来,随着大门的打开,一股寒冷的北风裹挟着片片雪花飞了进来,顿时就将原本正站在门旁打瞌睡的两名小太监给惊醒了。
当他们看到崇祯竟然自己推开了大门想要走出去时,两人的瞌睡虫顿时便飞到了九霄云外。
(感谢书友钓鱼呢和ickys的打赏)
第一八七章 徐徐图之
一名小太监吓得跪在了地上哭泣道:皇上,现在已是深夜,您可前往不能出去啊,要是被冻出个好歹王公公非得扒了奴婢的皮不可。
看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两名太监,崇祯纵然是想发火也是不忍,他压低了声音道:你们两个奴才哭什么,朕不过是想到外头走走,你们怕什么?
皇上,您可万金之躯,一身安危系天下,怎可在如此天寒地冻之时到外头去呢。您若是真想出去也得等到明日天亮之后方可啊!
两名小太监把脑袋磕得邦邦响,就是不让崇祯出去。看着跪在地上磕得脑门都变得青紫的太监,崇祯自嘲的一笑:别人都羡慕朕是九五之尊,可谁又知道朕连出去赏夜景都不可得,这个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
两名太监没有说话只是自顾自的跪在地上使劲的磕头,在皇宫里的下人性命真的不值钱,每年因为种种原因死掉的太监宫女不知有多少,他们可不想变成下一个被打死的冤死鬼。
罢了罢了,你们起来吧!看到两名跪在地上的太监那副可怜样,崇祯轻叹了口气道:你们都起来吧,朕不出去了。
谢皇上恩典!听到崇祯这么一说,两名小太监这才麻利的爬了起来,然后一起合力将大门给关上。
崇祯正要走回龙案继续批阅奏折,突然一回头问道:王大伴哪去了?
一名小太监赶紧上前殷勤的回答道:回皇上话,王公公已经回去歇息了,您若是想传唤王公公奴婢这就去叫他过来。
哦不必了!
崇祯这才想起是自己强令王承恩回去休息的,通常都是王承恩陪他熬夜批奏章的。念在王承恩年纪大了,自己才把他打发回去休息的。曹化淳和王承恩都是崇祯在做信王时的老人,所以最得崇祯的信任。
办完了一天的工作,崇祯这才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旁边的小太监早就时刻关注着崇祯桌上的奏折数量了。
看到崇祯办完了事,他们赶紧小跑上来殷勤的说道:皇上,您打算在暖香阁将就一宿还是到哪位娘娘那歇息?
崇祯想了想说道:朕好久没有去皇后那了,今晚就去坤宁宫吧。
是!
两名小太监应了一声,一名拿来了厚厚的披风为崇祯披上,将他围了个严严实实,另一名则跑去打开了大门。
坐在q3上的崇祯,随着车子的行驶,身形略微晃动着。
这个神奇的车子也是来自起点城,他的御书房也在按起点城的样式装修着,起点城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但他想起日间骆养性关于石景山的奏报,一张脸也阴沉起来。
坤宁宫距离暖香阁不算远,只有一里多地,但当崇祯来到坤宁宫时已经是一更两刻钟了。
已经睡下的周皇后赶紧起来将崇祯迎了进来,吩咐身边的宫女将大门关上将火盆拿来,弄好这一切后周皇后这才站到崇祯身后,帮他将披风拿了下来。
将崇祯拉到了火盆处坐下,周皇后埋怨的说道:陛下,如今已是亥时,这么晚了您也早点歇息才是,干嘛还来臣妾这里,须知明日您还要早朝呢。
崇祯笑道:朕也是好几日未见到梓童(古时皇帝对皇后的敬称)了,今晚批完了奏折想要看看你所以就过来了。难道你就这么不待见朕吗?
周皇后娇嗔的白了崇祯一眼:陛下又在乱说话了,您可是真龙天子,臣妾哪敢不待见您啊!
真龙天子?
崇祯乍听到这个词不由得沉默了一下,过了一会才苦笑道:朕这个真龙天子的日子可是难过得紧啊,有时候朕真希望不是什么真龙天子,朕只想和梓童好好的过上几年寻常百姓家的生活,不用每天批着那些永远也看不完的奏折。
听着崇祯发着牢骚,周皇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丈夫需要的只是一个聆听的听众。
又说了一会,崇祯看了看周皇后这才笑道:梓童,听朕说了那么牢骚多你是不是很烦啊?
哪的话。周皇后柔顺的笑了:陛下虽是天下共主,但也是臣妾的丈夫,能亲耳聆听听到一国之君发牢骚那也是臣妾的福气呢。
呵呵你呀!崇祯伸手指了指周皇后眼中露出了温馨的笑意。
周皇后和崇祯之间的夫妻感情可以说是情深谊笃的,崇祯也一直很尊重这位发妻,两人平日里相处得也很是随意。
享受着难得的夫妻之间的温馨,崇祯过了一会才叹道:梓童,朕适才收到了一份奏折,朕看后却是又喜又忧,一时心乱如麻,是以想来你这里坐坐。
周皇后关心地问道:是什么事情让皇上如此心乱?
崇祯皱着眉道:还不是顺天府兵备道王越,这个人真的让朕有些有些看不懂了。
说起王越,周皇后就想起了他和自己爹爹冲突一事,有些不悦地道:这个王越只是一个臣子,皇上何必如此劳神?
崇祯冷哼一声道:此人越来越跋扈了,他的兵丁竟敢公然对抗朕的锦衣卫,真是大胆妄为。
周皇后道:既然如此何不将他拿下治罪,或者罢官革职?
崇祯苦笑着摇摇头道:事情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你知道吗?他刚刚又上缴了两千六百万斤粮税,合计十四万石粮食,又有高产作物种子敬献给朝廷。我朝这么多官员勋贵,有良田数十万亩的不知凡几,却没有一个人能有他这么配合纳税的。不提那起点城现在能给朝廷带来多少收益,就是他手里的天策军也非易与之辈,这支军队可是王越亲手所建。朕担心一旦处置不当,京师恐有不测啊。
王越的所作所为每一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平乱筑路献粮吸纳流民等等,起点城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显现。
但崇祯已经对此已经有了疑虑,据骆养性所言,起点城已经雇佣百姓近三十万众,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中,除了国家组织的项目,很少有私人能雇佣如此众多百姓的,这在任何帝王的眼中都是隐患,何况这个隐患就在京师附近。
作为帝王对于任何不受掌控的人或是势力,他们都会将其视为威胁,也绝不会真正放心的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自从唐代以后,华夏历朝历代实行的都是重文轻武政策的缘故了。
周皇后默然,过了一会才道:皇上,臣妾是一介女流,也不知道什么治国的大道理。不过臣妾也知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既然担心那王越尾大不掉,何不徐徐图之。
崇祯默默地点点头。
第一八八章 你们从哪里来?
朝阳伴着日出和低翔在白波上的海鸟,平户到了。舰队从出发到到达用时约四十八个小时,一场海战用了三个小时,这样的船速是这个时代无法想象的。
平户是松浦诸岛中的一个大岛,距离长崎很近。在旧时空,它是长崎市的一部分。而现在,它是一个有大名统御,对外贸易毫不逊色于长崎的东亚国际港口。
这个岛屿上的小海湾很多,装载着货物的外国船只往来于这些海湾。
平户居住的百姓,大多都曾经是猖獗一时的倭寇的后裔――他们的祖辈在不到一百年前,每年都追随着中国大海盗商人的船只,前往大明的沿海抢掠,每次都充当冲锋陷阵的前驱。
三艘与此时代完全不同的舰船到来,立刻引起港口内大多数人的注意,很快一条小舟从港口内开出,向舰队而来。
原来是港口引导船,在这艘小船的引导下,三艘舰船缓缓靠岸停泊。
海监船没有桅杆,全钢铁打造,让人啧啧称奇,纷纷猜测不已,大多数人猜测可能是明轮,但这个明轮也太重了吧?
引导船靠岸后,过来两个倭人询问来意,得知是大明来的船,表现的还算友好。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在日本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在王直时代,大明人在日本竟然都有治外法权。
王越看到眼前的港口很大,从外及里感觉很宽敞,船只是从北向南的方向入港,越往里去船只就越多,无数的小船在大船之间来回穿梭行驶,有牵引船,也有一些是送补给的小船,更多的大船是轮流停泊在栈桥上,在下货或是上货。
从东及西的视野范围内,东边的高山要多一些,都是些三百米到四百米左右的小山,不过绵延成片,一眼看不到边,往西的山变得低矮,大量的民居在山间或是平地上呈现出来,港口区也是在西边为主,光是栈桥就有十几条之多。
港口内的船只百吨以上的大船有好几十艘,几十吨左右的商船过百艘,然后就是好几百艘大小不一的小船,最少的小船只能带十几个水手和少量的淡水食物,应该是一种纯粹的小型转运或是战斗用的船只。
这里的港口无比庞大,船只也无比众多,几乎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三艘舰船靠岸后,一群中日商人的人围了上来。原来他们见这三艘船很是奇特,认为一定有什么新奇货品,所以来碰碰运气。
王越此次来平户,也是有给起点城的商品打广告的意思。平户这里也算是个国际港口,中日欧三方的商人都有,是个很好的窗口。
于是他命人将各类商品在甲板上做展示,这些事情自有起点城贸易公司随同前来的人负责。
这次带来的商品除了各种铁制品外,最大宗的是布匹。
在现代时空天朝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和布匹生产国,所以各类布匹无穷无尽,而且工业革命的发端也是和纺织有关,所以王越要把销售渠道建立起来,之后再组建纺织厂。
现代纺织和印染工艺出品的布匹,是本时空无法比拟的,所以立刻就吸引了那些商人。这些做工精美,颜色鲜艳布匹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不禁啧啧称赞,纷纷向旁边的工作人员询问价格。
现代机织一卷布的长度是本时空一匹布的五到十倍。松江精布的产地价每匹一两五钱银子,运到平户每匹布一两八钱。
而王越带来的布匹从色泽花色和纺织密度上看,远远强于松江布,平户到岸价只要每匹一两六钱,如果愿意从天津拿货,只要一两二钱到每匹,每卷布上都标注了米数,长度换算并不麻烦。这次带过来的布以化纤成分的居多,售价统一。
这个价格真是太诱人了,虽然看不懂是什么成分,但还是感觉很高大上的,所以商人们纷纷踊跃购买。
海监船并非货轮,这次来主要是展示商品的,每件商品的数量并不多,所有商人被告知天津拿货更便宜,差价达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不等。王越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人引流到天津去,繁荣当地商贸。
甲板上正热闹着呢,码头上又来了一拨人。
为首的是一个身材壮硕的年轻人,身后跟随的大多是月代头的浪人武士。他拨开展台前的众商人,扫视了一遍展台上的商品,又打量了一下海监船。
谁是这里主事的?这年轻人眉毛一挑,沉声问道,竟然用的是带着闽南口音的官话。
展示商品的琐事,王越都丢给了贸易公司工作人员,参谋长李子雄正好在旁边带着人维持秩序。见他发问,接话道:你有何事?
这年轻人见李子雄一身笔挺的军常服,虽然感觉怪异,却衬托出挺拔的英气。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何没有挂我郑家的令旗?年轻人眼睛一瞪道。
李子雄诧异地道:我们从天津来的,什么郑家的令旗?他长期在内陆,对于海上的了解还很少。
和这年轻人一起来的人都嗤笑起来,在他们看来李子雄简直是海上小白,竟然不知道郑家的令旗,就敢来平户,真是无知者无畏,不过这艘大铁船却令他们感到无比惊奇。
正在护栏旁观看平户街景的王越,被张翰叫了过来,他可是知道郑家代表着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