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你们是福建郑家的人?敢问这位尊姓大名?王越用锐利的眼神扫视着这些人,当了这么久的领导,他的气度也在逐渐养成。
为首的年轻人听王越一语说出福建郑家,看来这才是个明白人,开口道:我叫郑联。你既然知道我们郑家,就应该知道这海上的规矩,凡是来平户的商船必须挂我郑家的令旗。
说完之后似笑非笑地看着王越,语气很是嚣张。
王越知道如果不是碰到自己,他们确实有点嚣张的本钱。
郑家现在拥有船只数千,在海上无人可及。尤其是现在的郑芝龙很有政治眼光地受了朝廷招安,凭借着朝廷命官的身份,扫除海上的异己势力,垄断福建广东等地的对外贸易。
如今的郑氏集团,控制着从日本到南海东海的全部制海权,郑芝龙更是被称为闽海王。凡在海上贸易的船只,都必须花钱购买明郑的令旗,一面令旗三千两白银用一年,若无此旗,在东亚海面被拦截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若在福建沿海,则百分之百被拦截。
后来就连台湾的荷兰人,都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令旗。
郑氏掌控着海上贸易,每年收入千万两白银。
(感谢书友钓鱼呢的打赏)
第一八九章 言之不预
平户就是郑芝龙的起家之地,他曾经的老大李旦颜思齐也是以平户作为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的,郑芝龙就是接收的他们的势力。
郑芝龙的老婆就是日本人,并在平户生下了儿子郑森,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所以郑家在日本平户的势力很大,并与平户藩藩主松浦九信关系密切。
所谓的令旗就是保护费,收别人的或者收西洋人的,王越还真没兴趣管,如今收到他头上来了,这就比较搞笑了。
王越呵呵一笑道:你是郑彩的弟弟吧?胆子不小啊,竟敢让本官买你们的令旗。就是郑芝龙亲自来,也不敢如此放肆!
他可没把郑芝龙放在眼里,几千艘战船又怎么了?难道比索马里海盗还厉害?
大胆!竟敢直呼郑大人的名谓?
活的不耐烦了!
郑联身后的人纷纷拔出兵刃,这些人都是海盗出身,一个个匪气十足,而早就在附近警惕他们的天策军士兵也立刻举枪相向。
突然的剑拔弩张,把甲板上的那些商人吓的往旁边直躲。
郑联手一抬,制止了身后随从的冲动,同时扫了一眼天策军士兵手里的火铳,他并没有觉得这样的铳口细小的火铳能有多大威胁。甲板上的四联装三十七毫米近防炮和无坐力炮重机枪,在他的认知里还不如三磅炮的个头大,能有多大威力。
他对王越道:你自称本官,不知在朝廷官居何职?
王越心道:这郑家人确实很嚣张啊,自己都表明是朝廷命官身份了,这郑联说话的语气仍然没有半分客气。
他一指船头的旗帜道:你没有看到我们的旗帜吗?这是天策军海军的战舰,本官是天策军统帅,顺天府兵备道王越。
天策军顺天府兵备道王越,这几个信息让郑联想起来了。
他问道:你是京师大捷的王思华王大人?
虽然他最近负责平户这边的产业,也不是对中原的情况一无所知,毕竟每年都要往返福建几次。而且平户的大明商人也很多,各种传闻也满天飞。
所以王越的大名也是听说过的,毕竟京师大捷的战果太大了,可谓天下震动,不过他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并不全信。
王越点头道:正是!
郑联的语气客气了些,向王越抱拳道:久仰久仰!接着对手下吩咐道:把兵刃收了,都来见过王大人。
那些随从有些不甘地把兵刃收起,随意向王越抱抱拳,就算见过礼了。在他们想来,这里是倭国,这里是平户,朝廷官员又怎么样?何况郑芝龙集团就属于听调不听宣的,接受招安是为了方便行事而已。
郑联的想法也和他们差不多,所以他用诚恳的语气对王越道:也许王大人对海上的风险了解不多,这次您能顺利达到平户,也许是个意外,返回的时候可不一定了。所以在下奉劝王大人,最好能挂上我郑家的令旗,可保您安然无恙!
他的语气是诚恳的,话的意思和要挟差不多。
王越装作客气道:不必了,谢谢你的提醒!
心道:他奶奶的,郑家可真够嚣张的,今后说不得要大打出手了。
东亚的海上秩序,郑家的老大地位已经越来越突出。而王越的海上力量要走出渤海放眼全球,和郑家的矛盾将不可避免。
郑联点点头,反正自己的话已经说到了,莫怪我言之不预了。
就算王越的京师大捷是实打实的,他觉得到了海上,在郑家的眼里还是不够看的,到了海上你还不是草鸡?
既然好话不听,那就别怪我们在海上不客气了。平户人多眼杂,郑芝龙还挂着游击将军的头衔呢,总不能光天化日之下和朝廷命官火拼吧。
他又看了看脚下的这艘大铁船,问王越道:王大人,这船用精铁打造,造价不菲吧?如此沉重的船是怎么开动的?
这三艘舰船靠岸时他也见到了,猜测是明轮,但这时空的明轮也是有风帆的,而且明轮那巨大的轮子都很显眼。
但这三艘舰船却看不到轮子,这么沉重的明轮需要多少人操控?几千人?
王越道:我们的船是用机器开动的。
鸡气?这个名词太陌生,郑联又看了看这艘铁船,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刚才的不愉快,不可能指望别人向他详细解释。海监船进港时航速缓慢,他无法想象能在海上能行驶多快。反正这三艘船出海时抢了就是了,即使这铁疙瘩不实用,跑不快,可这全是铁呀!这就很值钱了。
很快郑联的注意力又回到展台上,这些商品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他让人每一种都商品都买了一些,这才告辞离开。
郑家主业是海运上的保护费,商业是副业。
郑联走后,一直在旁边观察情况的韦小亮走上来对王越道:司令,这些人太嚣张了,为什么不把他们留下?
韦小亮在旁边早就看不惯郑联的做派了,可王越没有发话,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王越哈哈一笑道:留下他干什么?又不是美女。接着他又对身边的李子雄道:关于郑家的情况和东亚各个势力的情况资料,我早已经整理好了,你们这些军官都学习学习,有备无患。
接收战舰之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如何快速掌握舰船上的各类设备上了,这方面的工作一直还没顾的上。这次与郑家的冲突和与荷兰人的海战,应该能让他们对这些势力有个直观的认识了。
甲板上的商品交易和推广还在继续,由于海监船的独特造型又吸引了一大批商人前来,因此显的更为热闹了。这次前来平户就是为了宣传起点城商品的,工作人员卖力地解说着,加上商人们的纷纷询价,很是吵杂。
几日的海上航行,让王越很期待去陆地上走走,去看看十七世纪的倭国街景是什么样子的,权当旅游了。
第一九零章 死无对证
于是王越命令教导员朱友学维持船上的秩序,在李子雄和韦小亮的陪同和一个班兵力的保护下,向平户街头走去。也许今后天策军很有可能对倭国采取军事行动,他二人作为军事主官,必须要对此地的民风有所了解,这次来平户也是个增长见闻的好机会。
平户已开埠二百多年,颇有国际港口风范。干净的石板道两侧都是典型的木制日式房屋。
来自欧洲的货物,来自大明的丝绵水银缝针铁锅陶瓷器铜钱书画黑白砂糖充斥其中。
街上上挤满了人,有商贩,有挑夫,甚至还有有卖平安咒符的和尚捧着茶具卖茶的茶匠!三教九流,人头涌涌,举目望去,各国商人水手熙熙攘攘。日本衣饰,中国衣饰,泰西服饰南洋服饰和朝鲜服饰举目皆是,三教九流,人头涌涌。所以王越等人的现代军装显的怪异,也不会引起围观。
而道路两旁浓妆艳抹的歌女舞女妓女,用摺扇遮面在那里搔首弄姿,更是汇成了嘤嘤细语的温柔!
京都界港等各地商人也闻风而至,繁华的港口被日本人称为西都平户!
这里最多的外国人就是大明人,从王直李旦颜思齐再到如今的郑芝龙等几代人繁衍生息,大明人在此地的人口数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此地一口大明官话绝对不会有语言障碍,很多当地人也听得懂,这成为除官方语言之外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外语,否则将会影响自身的商业贸易。因为这里最多的商人是大明商人,最多的商品都是来自大明。
王越看的啧啧称奇,真是难以想象几百年之后,大明人的后代竟然会被倭国人称做东亚病夫。满清野猪皮对中华文化的毒害,真比网络病毒还要厉害十分。
商业和海贸的兴盛,使当地的旅馆业最为发达,到处都是旅馆和饭店。
来一次倭国,当然要买一些特产带回去,林林总总买了一大堆,这才找了一家大一些的饭馆吃饭。
闽粤菜馆,一座古香古色的明代建筑,看着就令人觉得亲切。
众人落座点了菜,热情的店小二立刻张罗着上菜,李子雄感慨道:原想着来了倭国,就是到了异国他乡了,没想到这里这么多中原人,连店小二也是。
韦小亮也哈哈笑道:我也是这种感觉,好像街上的我朝人士比当地人还多。
王越点头道:我是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来之前没想到,来了之后看到这里的情景就知道答案了。
韦小亮好奇地问:司令,这是为何呢?
王越笑着道:你们应该也注意到了,街上的商品大多数都来自大明,也就是说倭国的商品制造水平低于大明,所以这里到处都是大明商人。
李子雄有些自豪地道:的确如此,可见我朝不乏能人啊。
王越道:我炎黄子孙的创造力是历史证明了的,确实值得我们骄傲。说着又笑着摇头道:可惜朝廷不会运作啊,这么好的财源生生却向外推,又天天喊着朝廷没钱。
李子雄道:难道朝廷不知道海贸之利吗?前宋的例子在那里摆着,为何视而不见?
王越道:朝廷那些官员肯定是知道的,皇上也许也知道,海禁一开,必是朝廷的一大财源。
韦小亮问道:那为何不开海禁?
王越分析道:因为满朝文武都不希望朝廷开了海禁,以前是拿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说事。后来各大家族在海贸走私上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巨利,就更不希望开海禁了。若是人人都有资格经营海贸,他们就多了更多的竞争对手,若是朝廷再收一层市舶税,他们又将少一层收入。这些大家族的背后就是朝堂上的那些文官,皇上就是想开海禁,那些文官一句与民争利,就执行不下去了。
明朝在这方面明显比前宋退化了,国难当头前宋还有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抗争的文天祥苏刘义,明末这样的人太少了。南宋对抗的是携着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力量而来的蒙元,明末是以半壁江山对抗白山黑水崛起的几十万女真人,真是没可比性。
李子雄恨恨地道:朝廷财政如此艰难,赈灾要钱平流寇要钱辽饷要钱,他们却如此作为,读的圣贤书都让狗吃了吗?
王越叹息道:家国天下,在他们心目中家的利益高于国的利益,国是谁的?是老朱家的。儒家思想到了今天,路已经走弯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起点城范围内,提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目的,就是要用新的思想和制度取代老旧腐朽的制度。这个国是指的天下,而不是特指某一个朝代,它应该是我们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天下。
李子雄赞叹道:还是司令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韦小亮也目光灼灼地看着王越,觉得自己确实没有跟错人。
王越也没觉得多骄傲,只不过用后世人的眼光看现在,思路更清晰而已。
在王越他们正在用餐时,平户三闽会馆,郑氏驻此地总号。
安排人盯着那三艘怪船,一旦他们离港,立刻来报!郑联吩咐手下人道。
见那人领命而去,会馆掌柜刘忠林问道:二爷,我们真的要动那王越吗?他可是朝廷命官,而且他们的货品还真不错,若是我们能拿到独家售卖的权利,必将是暴利啊。
郑联坚定地道:我们郑氏的规矩不容破坏,朝廷命官也不行,必须让他们知道,在海上只有我们郑家说了算。
接着他笑了笑道:他们的货品确实不错,他们不是说了,在天津或者京师都能拿到货,我们要想拿到独家售卖的权利,直接去京师或者天津就行了,不都是一样吗?
可是!刘忠林欲言又止。
郑联断然道:没有什么可是不可是的,到时候死无对证,我郑家怕过谁来。
第一九一章 要买武器?
在这个时代人的观念里,国家民族神马的都可以丢一边,只要你触动了我的利益,照样把民族英雄弄死。
就比如卢象升对清军主战,杨嗣昌主和。你卢象升再能打,再好汉,竟敢唱对台戏照样被杨嗣昌坑死。
王越没有关心郑家的动作,天策军自有一套安全保卫条例,尤其是在域外,这是程序化的。
商品展示进行到第三天,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平户藩藩主松浦九信。
剃着月代头,做武士打扮的松浦九信是位中年人。他留下从人,带着两个护卫由舷梯上了海监船。
他学着大明人的礼节,向王越抱拳施礼道:平户藩藩主松浦九信,见过王思华王大人。
松浦九信的官话说的很生硬,竟然还带着闽南腔,看来受福建商人的影响很大。
王越也微笑着抱拳道:没想到藩主能够大驾光临,失敬失敬。
松浦九信笑着道:我们日本人平生最敬重英雄,听说打败了鞑靼人的王大人来了,说什么也要来见一见的。
本时空的日本人还是很仰慕中原文化的,所以称满清是野蛮人,鞑靼人。
王越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客气地将他引到会客室,也就是会议室,由李子雄韦小亮等人作陪。
松浦九信被会议室内的现代化设施吸引得直发呆,各种看不懂。本来就觉得这大铁船的与众不同,没想到内部设施如此奢华。锃明瓦亮的不锈钢桌椅,大屏幕显示器,造型繁杂的玻璃吊灯,室内地毯等等,令他叹为观止,赞叹着大明的富有,对王越的实力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他坐下后,小心翼翼地捧着玻璃茶杯恭维道:真是没想到王大人如此年轻有为。
王越笑着道:只不过运气好一点而已,算不得年轻有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