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祯
王越的军力他是见识过的,他可不会和朝中那些人一样,认为王越没有能力出兵。毕竟才几千人,还要劳师远征,战而胜之十二万清军,任何人都觉得这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王越笑着道:如果朝鲜开的条件合适的话,出兵也是可以的。
天策军扩军之后也需要实战锤炼一下,朝鲜这个舞台还不错,境外作战顾虑小的多。而且朝鲜心向大明,民心可用,比在辽东作战都有利。
谢宝清问道:内附的事情先别谈了,你就说说还有什么条件吧。
朴锦辉也眼巴巴地看着王越,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王越道:要让我军出兵,朝鲜需向我军支付五百万两的军费,另外朝鲜再长期租借济州岛给我军使用。为了我军方便跨海征战,希望朝廷能够同意我军在天津大沽口和威海建设港口,囤积物资。如果这些条件能够同意,天策军可以出兵。
这条件比内附大明的条件小多了,但还是怪吓人的,朴锦辉声音都有些发颤道:小邦地贫民寡,如此巨额的银子确实筹措不出。
王越一招手,勤务人员在墙上悬挂出一副大比例朝鲜地图,地图上有些地方都划了圈圈。
如此准确清晰的朝鲜地图,让朴锦辉目瞪口呆:这,这是我朝鲜地图,到底是何人所画?
这时代的地图和这副比起来,都可以称作鬼画符了。
王越道:为了解决你们朝鲜支付不起我军的军费,本官煞费苦心想到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只要你们把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一共大约五十万亩的土地送给本官,那五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可以相互抵消。
他把包括茂山铁矿在内的十几处,大型金银铜铁煤和菱镁钨等矿藏都划在其内,按储藏量计算价值后世几万亿美金。
朴锦辉的地理还不错,而且这幅地图非常细致,连等高线都有,问明王越之后才知道这是表示山体高度的。
这些矿藏基本都在山区,不适合发展农业,王越所要的地方确实不值钱,因为基本上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送给王越换取出兵基本没问题。
不过朴锦辉还是发现有些难办,他指着地图对王越道:王大人,此处有我邦的义兴金矿,这一处有我邦的惠山铜矿,基本上都是属于一些朝中大家族所有。我王要把这两处地方给您,可能要花些时间和周折。
王越哪里知道这些矿藏现在有没有人已经开采了,不过备用的地方很多。他又换了两处地方,终于和朴锦辉达成共识,毕竟都是一些贫瘠的地方。至于一些地方可能有私人小规模开采,对王越的影响也不大,产权在手,赶走就是了。
王越问道:老朴,由你签字能做数吗?
朴锦辉拍着胸脯道:王大人尽管放心,小臣作为使节,这些权限还是有的。由我二人签署的文书,我王肯定认同。
朝鲜王都狗急上墙了,朴锦辉为了救他做出这点决定,根本不算什么。
王越点点头,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讲诚信的,说话确实比现代管用。他也不怕朝鲜王赖账,暴力讨账王越还是会的。
(感谢钓鱼呢2的四千打赏,感谢太空叫我外星人的打赏)
第二一四章 爱谁去谁去
终于解决了一个问题,朴锦辉松了一口气问道:那王大人要租借济州岛多久?
王越道:就租个一百年吧。
王越的狮子大开口已经让朴锦辉逐渐适应了,如果王越开的价码低了,他都会怀疑真实性了。
济州岛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大明的一个县,处于倭国和朝鲜之间,西面是黄海,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属于中国,比如在元朝的时候岛上的最高长官一直是中国人,所以岛上汉民也不少。
该岛在朝鲜的地位相当于大明的海南岛,因为位于朝鲜的最南端,所以是个政治流放地。
王越看中了这个岛屿的位置,天策军由此岛可以同时影响朝日两国,还可以控制朝鲜海峡。
王大人,此事小臣可决定不了,非我王同意不可。朴锦辉为难地道,要是租个十年八年的,他还敢点头,这可是一百年。
王越双手一摊道:那就没办法了,出兵之事只好作罢。
朴锦辉一听就急了,就差临门一脚,事情却黄了,那怎么行?
在这个时代像济州岛这样的岛屿,并不是那么特别重要。济州岛位于朝鲜和倭国之间,如果由大明驻军,还可以阻挡倭国对朝鲜的窥视。王越是租借,对大明来说也成了一块飞地,以这个时代人的眼光看,那里很难成为大明的国土,毕竟太远了。
王大人,要不这样,我先和您签个文书,等见着我王之后再盖上王印,您看如何?朴锦辉的意思是先弄个意向书,算是个半成品。
王越很大度地点头道:这样也可以!朴锦辉是代表朝鲜王来的,这样一份东西也算半正式化了,借着这个由头,王越有的是办法让它成为正式的文书,如果朝鲜王不识相,王越还可以对他实施说服教育嘛。
朝鲜方面的条件谈妥了,朴锦辉大喜过望,王越提出的让朝廷同意在天津大沽口和威海建港,并囤积物资的要求并不过分。天策军在大沽口先斩后奏建水师的事情朝廷已经知道了,威海靠近登州,那里离朝鲜最近,这个理由也说的过去。
威海港的作用肯定无法代替大沽口,王越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山东设立一个窗口,把起点城的影响力和商品扩散到山东去,借这个机会正好向朝廷提出要求。
这些要求需要谢宝清拿到朝堂之上议论,所以接下来就是王越与朝鲜使者签署文书。意思就是王越救援朝鲜,赶走清军之后,这些条款即可生效。
这些都属于王越与朝鲜私人的交易,不需要通过朝廷的同意,朝廷里的人肯定也看不上那些山沟沟。在济州岛驻军的说法,可以换成王越的家丁。
谢宝清是搞不懂王越要那些贫瘠的山区土地有什么用,那个岛租过来有什么用?种地吗?据说那个岛是火山岛,山地面积就占了一大半。
办完了这些,离革命成功迈了一大步的朴锦辉很兴奋,他对王越道:王大人,这幅朝鲜地图可否卖与小臣?
这份地图太详尽准确了,朴锦辉还是看出了它的价值。
王越笑着道:此地图可是花了我大量人力物力啊,既然老朴你看上了,那我就忍痛割爱,三十万两银子卖给你。
这地图是王越让人花了十几天校对出来的,大不了再打印一份。
朴锦辉砸吧砸吧嘴,一咬牙道:好,这地图我买了。
这时代要画一份如此详尽的地图,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人力物力真的不止三十万两,要想画这么准确,在没有卫星帮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一张破地图赚了三十万两,这样得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王越愿意出兵,心急的朴锦辉一刻也不想耽搁,拉着谢宝清尽快将消息报给崇祯,因为这件事还必须得到朝廷的认可。
王越同意出兵?崇祯很意外,天策军有能力救援朝鲜吗?
谢宝清根据王越所言,写的这封奏折很详尽,天策军出征人数为五千人左右,军械物资自备,到达朝鲜后粮食由朝鲜提供。
这就解决了朝廷财政方面的难处,五千兵力的粮饷朝鲜还能负担的起的,毕竟不是十万大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按天策军的装备,油料子弹炮弹武器这些东西朝廷都没有,要是和朝廷算钱的话,朝廷能破产。
关于王越与朝鲜的私人交易,理由就是补贴军费。天策军不和朝廷要开拔费军饷粮饷,等于解决了朝廷的一个大难题,崇祯也就默认了。
就是这兵力让崇祯心里没底,满清可是十二万大军。打赢了还好说,要是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谢宝清奏道:据王思华讲,天策军必胜,请皇上放心。
吹牛的大话崇祯已经有些免疫力了,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豪言又不是没听过。
崇祯道:那就让朝臣们议一议吧。
朝堂之上,众大臣闻听王越要出战朝鲜,以薛国观为首的一批人几乎要弹冠相庆,似乎觉得王越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于是大部分朝臣都同意出兵朝鲜,就连户部尚书侯徇也不提反对意见了,反正没花朝廷什么银子就行,胜败可就不关户部什么事儿了。
臣保举兵部右侍郎陈新甲为援朝经略,总理各项军务。次辅薛国观出班道。
袁佑等人也随即附和道:臣附议!臣附议!
薛国观把陈新甲推举出来领军,也符合朝廷一贯的做法。像援朝这样的大举动,通常都是由兵部外派一位重臣坐镇的,或者是其他岗位的,挂兵部衔的大臣。
陈新甲本人却不乐意了,这不是让我去背锅吗?五千人打十二万建奴,开什么玩笑,这是火坑好不,你们爱谁去谁去。
臣对天策军不够了解,对朝鲜的情况更是所知甚少,还请皇上另选贤能。陈新甲出班道。
薛国观道:陈大人不必过谦,你是知兵之人,何必妄自菲薄,这个位置非你莫属啊!
第二一五章 都病了(为打赏加更)
薛国观说完还连连给陈新甲打眼色,他也是暗暗着急,若是败了,你把责任推给王越不就完了吗?朝中有我们说话呢,怕什么?我们真的能把白的说成黑的。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东林一帮人也纷纷劝说,那口气就好像这事情已经定了一般,陈新甲的推辞倒成了让贤之言了。
谢宝清没想到这些人会来这一出,他们是什么心思,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
谢宝清出班奏道:臣以为,这次出征朝鲜由王越独自带兵即可,不必再另选统帅。
他可不想让这些人掺了沙子,徒增是非。
薛国观反驳道:谢大人,军国大事不可儿戏。王思华年幼,能够练就强军,也算年少有为。可是这次出征域外,扬我国威,必须要有老成持重的重臣坐镇,方可万全。不要忘了万历年间援朝旧事,因与朝方指挥权不专,而至败北的例子。
他所说的是当年先期入朝的兵力不多,领兵将官品级不高。朝鲜方面担心明军出工不出力,就以官大官小为由要指挥刚入朝的明军,并且压迫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王越品级不高,在群臣看来的确是个硬伤,所以薛国观的话得到了一边倒的赞同。
工部尚书刘遵宪也看出来薛国观等人的意思,所以出班道:臣保举顺天府尹,兵部右侍郎谢宝清大人为援朝经略,总理各项军务。谢大人在平京师之乱时运筹帷幄,颇具军略,应该是不二人选。
这得到了工部傅铭远等人的附议。
陈新甲是专业的兵部右侍郎,谢宝清算业余的,所以必须强调一下谢宝清在平京师之乱中的功绩。
于是双方在由谁担任援朝主帅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很明显工部等人在人数上完全处于劣势。
最后还是崇祯了拍板,由陈新甲为正,谢宝清为副,高起潜为监军,王越以兵部郎中衔领天策军,另调派保定总兵董用文率本部五千兵力随军出征。
崇祯觉得五千兵力太少了,还是凑够一万吧,保定军的军饷粮草当然由朝廷承担,到朝鲜之后也有朝鲜提供,朴锦辉当然满口答应。
保定军原来的作用在于防流寇由南向北骚扰京师,现在有起点城卡在那里,正好可以调动。
王越接到圣旨之后,头不是一般的大。尼玛,老资只不过是想出去松松筋骨而已,用得着送几个婆婆来管老资吗?
高起潜是什么人,除了逃跑就是坑队友,最后还降清。陈新甲也不怎么样,就是他胡搞瞎搞,害得松山之战功亏一篑,洪承畴也被俘降清。
按程序他还要去拜见几位上官接令,并商讨出兵事宜,结果王越称病不去,全权委托谢宝清代理。你们不是老大吗?你们自己商量怎么搞,我不参与。
这王越不来,谢宝清也没个具体章程,与陈新甲高起潜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一个结果。
哼,这个王越是故意装病不来吧?陈新甲气哼哼地道。
天策军是自备军械粮草,用自己的水师运送军队跨海征战。运送能力怎样?遇见敌军海上阻挠能否战而胜之?入朝后如何进军如何作战?
这些都需要王越发表意见,这次入朝作战的主力可是天策军。现在时间紧迫,陈新甲也没时间去大沽口查看天策军水师的战力。何况他是被赶鸭子上架的,所以也不轻易做出具体的进兵策略,万一败了就不好推脱了。
监军高起潜阴测测地道:莫非他是对皇上的决定不满?对朝廷不满?
这次让他监军就不比以前了,在他看来绝对是个倒霉的差事,就这点人跑到朝鲜去冒险,他真担心跑路的时候给他殿后的兵力太少。
谢宝清解释道:王思华确实病了,他说就等我们一声令下马上出兵。
王越还有半句话没说,那就是我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让其他人少说话。也确实是这样,他那种现代化的军种,别人还真的两眼一抹黑。
陈新甲道:那就让参将王卓来!
谢宝清道:也病了。
陈新甲瞪着他道:游击李子雄呢?
谢宝清嘴角直抽抽道:也病了!
陈新甲啪的一拍桌案道:都病了还如何行军打仗?那这朝鲜就不去了吧
他也咂摸出味道来了,这是王越故意的,估计他要是下令让天策军将官都来报到,那些将官都能给病了。陈新甲还希望去不成呢,他根本不看好这次援朝。
谢宝清道:王思华说,只要我们定下日期,即刻就能出兵。天策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是这个时代的军队可以相比的,基本上可以达到即刻就能战斗,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出发,向远距离投送兵力。
陈新甲道:那该怎么办?皇上那里总要有个交代吧。
谢宝清想了想道:还是由我去问问他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之后我们再做决定。
既然王越又没说不去,那这朝鲜就还得去,这可是皇上下的旨意。三人商量不出个结果,那只好由谢宝清去问明王越什么时候可以出兵,具体是个什么章程了。
此时王越正在接待保定总兵董用文一行,靠上次跟着王越后面捡功劳,董用文一仗没打,就得了不少赏赐,还被朝廷赠了个骠骑将军的勋绶。
所以董用文一接到兵部的军令,就屁颠屁颠地赶过来了,一点都没拖拉。他知道跟在王越身后,肯定会有好处。至于兵力少,他一点也不担心,天策军的战力他是见识过的。
朝廷把保定军塞过来,王越觉得是画蛇添足。实际上他认为天策军出兵三千就够了,之所以出兵五千是要为海军陆战队挑选合格的战士,计划从适应海上航行的士兵中挑选出一个团的兵力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