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王文统的脑袋被按在地,偏着头尽可能看过去,一看到这几封信,顿时脸色唰的一下白了下来。虽然没看到内容,但这信封眼熟的很,正是之前他与李璮来往的信件!
“期甲子”是信中他建议李璮起兵的日期,但是为什么会在这里!
“臣冤枉啊!”王文统立刻大喊了起来,危机之下,居然被他想出了一套说辞,“李璮早有反心,但是忌惮臣在中书,不敢立刻发动,臣早就想向陛下告发了!只是去年陛下亲征漠北,臣担心骤然告发,会刺激李璮急变,所以在书中约定甲子之期,是为了拖延于他,待陛下凯旋,再全力将他剿灭啊!”
今年(1262)是壬戌年,甲子年是两年之后的1264年。在信中两人约定甲子年起事,确实晚了些,不过这就不知道是王文统坑李璮,还是李璮坑王文统了。哦,对了,这三封信本应该在李璮那里,但却是忽必烈的人在李彦简在京的住所中翻出来的,看来,还是李璮坑王文统比较多。
“够了!”忽必烈一拍殿中的柱子,“不用再多说了,朕待你不薄啊!你一介布衣,朕直接提拔你到平章政事的高位,平日政事都委托给你,就算是一个普通臣子,也是不敢想的殊荣了吧更何况你以前还暗地里跟朕作对!朕都不计较了!就算这样,你还是吃里扒外,给李逆办事!为什么要这么辜负朕!朕,很寒心!”
王文统知道是真的不妙了,连忙痛哭流涕了起来:“臣为李璮出谋划策,但那只是作为谋士的本分……臣进中书省之后,也一样为陛下出谋划策啊!整顿政务,发行交钞,哪一个不是臣的功劳臣为朝廷立过功,臣……”
“混蛋!”忽必烈气不打一处来,恼怒之下直接抄起案的大印,朝王文统砸了过去,毕竟是草原好汉,一下子正中王文统的额头,血流如注,“到了这时候,还在那里嘴硬!连个认罪伏法的话也不敢说吗来人,别让此人再在这里出丑,叉出去!”
王文统刚才被这么一砸,已经晕了过去,被两个强壮的怯薛直接拖了出去。
第272章 出卖
1262年,1月15日,立春第18日,开平。
这两日,大漠起了沙尘暴,开平这边也受到了波及。无边黄沙遮蔽了天日,白昼之间也晦暗如黄昏,令人倍感压抑。
在这无比压抑的日子里,王文统跪在开平宫殿一处回廊之中,久久不敢抬头。
许久之后,才有一个内侍自内殿中走了出来,对他说道:“王平章,陛下传您进去。”
“嗯。”王文统终于从地站了起来,随他走进内殿之中。一边走着,脑中仍然在思索今日的对策。
月初之时,南方传来惊天噩耗,李璮反了!
李璮之反,早有迹象,蒙古朝廷之大员,几乎人人皆知。之前济南路大都督张宏更是书列明李璮十条必反之征兆,几乎把事情摆在了明处。
但是当靴子真的落地的时候,仍然是极为令人震惊的!
其中,朝中最为震惊的,就是王文统了——他震惊的,不是李璮反了,也不是李璮这么早就反了,而是李璮造反,为什么没通知他!
去年年底,李璮用多年偷偷建立的私驿将在燕京为质的儿子李彦简接回了益都,这说明他完全也是有能力救出王文统的。能救却不救,难不成他是将自己的老丈人视作弃子了吗
不管原因如何,总之,在李璮做出大逆不道之举的同时,与他关系亲密的王文统孤零零在开平毫无准备。当消息一传过来,他立刻被盛怒的忽必烈软禁了起来。
这些天里,王文统一直在思索对策,思索下来,却觉得也并非没有生路。李璮既已将他放弃,那两人也就恩断义绝,他也不必再为李璮保密,大可将他的一些机密供出来换取忽必烈的谅解。更何况,这些年来他为忽必烈立下了汗马功劳,忽必烈未必不会看在这份放他一马,今天肯召见他,更说明了这一点。
不得不说,王文统确实是有能力的,自从他入了中书省以来,为忽必烈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接连办成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梳理了中书省的政务,使得忽必烈朝的行政体制走了正规。
然后,影响极为深远的,是成功主持发行了北方版的纸币“中统钞”。他以银为本位制定钞值,在各地设立兑换所进行敞开实额兑换,并且指定各盐税、商税等需以钞缴纳,成功建立起了中统钞的信誉,也通过适度超发缓解了朝廷的财政紧张。这要是让东海商社那帮二把刀看了,非得惊呼“到底谁是穿越者!”不可。
最近的,在去年忽必烈北伐的战役中,他在后方负责物资转运和筹措,几万大军在大漠长途征伐消耗的粮草竟然毫不匮乏,实在算得幕后功臣了。
在这样的实绩衬托下,王文统在朝中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如鱼得水,即使经常耍小手段打击竞争者,常被人弹劾“私德有亏”,忽必烈也仍然欣赏并信任他,还准备把《金史》的监修工作交给他。
这可是殊荣啊,要知道,监修《辽史》的是左丞相耶律铸,监修《国史》的是右丞相史天泽,这两人虽然官职比他大,但基本不管事的。这个举动,基本就说明忽必烈是钦定他为文官中的第三人了。而且,蒙古是代金而立,这修《金史》,背后会不会有什么深意呢
可是这《金史》还没开始修,李璮的事情就发了,不过有这个情面在,事情多少也有些转圜的余地。
这不,在被软禁了多日之后,到了今天,王文统突然被叫了出来,获得了觐见忽必烈的机会。说不定就有转机了呢
在内侍的带领下,王文统低着头走进殿中,头也不抬,直接五体投地跪在地,口称:“臣王文统参见陛下!”
“起来!”
一个嘶哑而浑厚的声音传来,王文统一激灵,站了起来,小心地观察了一下殿中的场景。
忽必烈没有坐在龙椅,而是背着手站在御案旁边。
阶下,诸多文武官员站在一边,一眼扫过去,就能认出窦默、姚枢、王鹗、僧子聪等人,都是忽必烈未即位时就招募的老人,除了王鄂能与王文统说两句(修金史的事就是他举荐的),其他人都与他不对付。后面,还有张柔、严忠济和史天泽这三个在京为质的强藩世侯,史天泽旁边还站着一人颇为魁梧,不知是谁。
这么多重臣,情况不妙啊!
王文统脑筋急转,正欲说些什么,这时忽必烈转过身来了,两眼通红,一看就是好几天没睡好了。
王文统赶紧把头低下,以免直视龙颜。
忽必烈见状,开口说道:“抬起头来,不须辩解了!你前些年为李逆谋反出谋划策,此事早已世人皆知了,只是朕念你这几年操持政务确实有功,所以暂且不顾这些。可是事到如今,你也没什么话好说了吧来吧,把你给李逆出的那些谋略都说出来,然后说说,你能如何破解你的计策”
虽然他说的很重,但王文统听了反而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还有用啊。
他磕了一个头,然后抬起头来,说道:“臣自当知无不言,只是,事情千头万绪,一时说不清,还请赐臣纸笔,容臣写于纸。”
忽必烈大手一挥:“给他!”
立刻就有两个内侍搬了小桌和纸笔过来,王文统不敢起身,直接跪在地伏案疾书。
一时间,大殿内静可闻落针之声,旁边的重臣们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看着他。
不知过了多久,王文统把笔一放,将纸举过头顶,说道:“已毕,请陛下御览!”
内侍正要前将文书取过来,忽必烈不耐烦地说道:“不用拿了,直接读吧!”
“遵命!”王文统吸了一口气,开始尽可能有感情的读了起来:
“益都之事,起于太祖之时……#%¥……蝼蚁之命,苟能存全,保为陛下取江南。”
这份文书,自然避重就轻,春秋笔法,尽可能将他自己摘了个干净,最后还试图表明自己是有大用的。只是听了他这番话后,旁边的王鹗默默摇起了头。
阶的忽必烈也冷笑了一声,怒道:“哼,事到如今,你还想对朕行缓兵之计吗”说完,不待王文统反应,他又对着门口大喊一声:“把他拿下!”
门外立刻跳出来两个怯薛,一人一边直接把王文统按在了地。
王文统一下子冷汗直冒,也不敢反抗,只得大喊道:“陛下,还请给臣一个明白!”
“明白”忽必烈的嗓音既嘶哑又愤怒,从御案抄起几封信,狠狠摔了过来,“你就好好给俺,给朕看明白!来,朕不怎么懂汉文,你给朕讲讲明白,这‘期甲子’是怎么回事!”
王文统的脑袋被按在地,偏着头尽可能看过去,一看到这几封信,顿时脸色唰的一下白了下来。虽然没看到内容,但这信封眼熟的很,正是之前他与李璮来往的信件!
“期甲子”是信中他建议李璮起兵的日期,但是为什么会在这里!
“臣冤枉啊!”王文统立刻大喊了起来,危机之下,居然被他想出了一套说辞,“李璮早有反心,但是忌惮臣在中书,不敢立刻发动,臣早就想向陛下告发了!只是去年陛下亲征漠北,臣担心骤然告发,会刺激李璮急变,所以在书中约定甲子之期,是为了拖延于他,待陛下凯旋,再全力将他剿灭啊!”
今年(1262)是壬戌年,甲子年是两年之后的1264年。在信中两人约定甲子年起事,确实晚了些,不过这就不知道是王文统坑李璮,还是李璮坑王文统了。哦,对了,这三封信本应该在李璮那里,但却是忽必烈的人在李彦简在京的住所中翻出来的,看来,还是李璮坑王文统比较多。
“够了!”忽必烈一拍殿中的柱子,“不用再多说了,朕待你不薄啊!你一介布衣,朕直接提拔你到平章政事的高位,平日政事都委托给你,就算是一个普通臣子,也是不敢想的殊荣了吧更何况你以前还暗地里跟朕作对!朕都不计较了!就算这样,你还是吃里扒外,给李逆办事!为什么要这么辜负朕!朕,很寒心!”
王文统知道是真的不妙了,连忙痛哭流涕了起来:“臣为李璮出谋划策,但那只是作为谋士的本分……臣进中书省之后,也一样为陛下出谋划策啊!整顿政务,发行交钞,哪一个不是臣的功劳臣为朝廷立过功,臣……”
“混蛋!”忽必烈气不打一处来,恼怒之下直接抄起案的大印,朝王文统砸了过去,毕竟是草原好汉,一下子正中王文统的额头,血流如注,“到了这时候,还在那里嘴硬!连个认罪伏法的话也不敢说吗来人,别让此人再在这里出丑,叉出去!”
王文统刚才被这么一砸,已经晕了过去,被两个强壮的怯薛直接拖了出去。
第273章 将而必诛
等他们走远后,忽必烈一屁股坐到了龙椅,端起案一杯凉了一半的茶,咕咚咕咚灌了起来。
阶下为首的姚枢见机前一步,劝道:“陛下息怒,休得为这种宵小损伤龙体。”
忽必烈喝完茶,烦躁异常,举起手中的汝窑贡瓷杯正要往地砸,听他这么一说,犹豫了一下,又把茶杯放回御案,朝下面的众臣问道:“依你们看,这王贼该定他个什么罪”
几个文士齐声说道:“人臣无将,将而必诛!”
忽必烈一愣,朝姚枢问道:“姚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姚枢一拱手,说道:“回陛下,此句出自《公羊传》,‘将’即是谋反,意思是说作为人臣的不能谋反,一旦谋反则必须要诛杀!”
忽必烈沉思了一会儿,此时后面的张柔突然大喊道:“处死太便宜了,应当剐了他!”
张柔是最早追随蒙古人的汉侯之一,勇猛敢战,屡立奇功,之前与忽必烈一同南征,一路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英雄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如今的张柔也进入了迟暮之年,忽必烈本已容许他回真定家乡养老,直到这个月李璮造反,才紧急招他入京,一来是让他出谋划策,二来也是将他扣为人质,防止真定张家也跟着造反。
旁边的史天泽、严忠济也是类似的道理。史天泽是永清史家家主,忽必烈一朝的重臣,现任中书省右丞相。严忠济是东平世侯严实之子,继严实之后担任东平万户,执掌东平万民生死二十年,积威甚重。就在去年,忽必烈以执政失当为名,将东平万户之职转授于其弟严忠范,而将严忠济招入京中,名为……没有什么名为的,蒙古人很实在,就是入京为质。
张柔此时正是一副激愤的样子,忽必烈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史天泽几人,不由得有些欣慰,点了点头,我大蒙古帝国还是有忠臣的啊!
想到这里,他气也消了一些,摆摆手,说道:“王贼,王以道这些年毕竟也办过事,也算稍稍抵了一些过了,剐就不必了,选个日子照常处死吧。”
处理完王文统的事,忽必烈又敲了敲御案,问道:“这事便过去了,眼下的正事还是怎么应对造反的李璮,你们都说说,有什么对策”
群臣相互看了一眼,又是姚枢前出一步,说道:“臣以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问朝廷如何应对,先当思虑李逆会如何动作。
若臣与李逆易地而处,则有三策可选。
一,凭借舟楫之利,走海路直捣燕京,夺取居庸关闭关自守,使汉地人心惶惶,乘乱见机行动,此为策。
二,与南朝连和,占据大山险川,凭借坚固要塞持久防御,再见机出击袭扰,使我朝疲于奔救、首尾不能相顾,此为中策。
三,如果出兵济南,等待其他诸侯响应,此为下策……不,这就是束手就擒了。”
忽必烈哈哈一笑,问道:“他会选哪个”
“下策!”姚枢斩钉截铁地说道,“禀陛下,原益都宣抚副使王磐不愿从逆,孤身逃脱至济南,又乘驿路返京,臣与他议论李逆此人,他断言‘竖子狂妄,即成擒耳!’。李逆此人刚愎自用,又与济南路大都督有隙,必将直奔济南!”
“好!”忽必烈把手一拍,“说的没错,李璮那般狂妄的人,必会自取灭亡!嗯,只是,济南兵已大半北调,想必是抵挡不了李家强兵的。这济南城又是天下坚城,若是被李逆夺了,恐怕就不好办了。只有一个李逆也就罢了,可南朝也不安分,这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姚枢答道:“去岁陛下大败阿里不哥,他要舔舐伤口,半年之内不会有动作。如今大军云集京、燕,正好以雷霆压顶之势,直扑济南,一举将李逆剿灭。此后,宋军势弱,一向不敢与我天兵野战,只要携讨逆之威南下,宋军自可轻易击溃,此次危局也就轻易化解了。”
这时,史天泽对身边的中年男人示意了一下,这个汉子前一步,行礼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李逆不过宵小罢了,不值得为他损耗太多兵力。他困守济南,不过如同笼中猛虎,城内没有存粮,城外没有援军,完全处于死地。只要在济南城外再筑一城包围起来,坐待城内穷困而亡,我军便可不费力而战胜之,将来对付阿里不哥和南朝,也就更多了一份力气。”
忽必烈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李璮只是小麻烦,后面的阿里不哥和南宋才是大麻烦啊。他看了看此人,有些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于是问道:“卿是……”
这时史天泽前一步,说道:“回陛下,这是郭侃,郭仲和,之前从旭烈兀西征,颇有立功,如今归国后,在我军前效力,屯田于邓州。”
他这么一说,忽必烈就想起来了。旭烈兀西征的队伍里,是有这么个人挺出名,据说在西边拔了不少城池。
邓州位于南阳盆地,与南宋重镇襄阳正相对着,能被安排镇守这里,显然不是一般人。这郭侃,虽然姓郭,但其实是史天泽的养子,自小由他亲自调教,如今又亲自引荐,看来是想提拔一下的。
倒也无妨。
忽必烈看了看郭侃,说道:“嗯,郭侃,好汉子,朕知道你。刚刚说的好,既然如此,那这次讨逆你也跟着去吧,就先听史权节制,如果有功,自然有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