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5再铸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修改两次
他们这些人负责修建东海关附近的石板路。刚开工的时候,工匠们都是用手动工具凿石,效率有点低。建设部看着发急,向统合部申请后,调用了一批火药来炸石头。
陆平原先家里就是搞建筑的,在鳌山附近有采石基地,因此对这一片的石头很熟悉。在他指导下,建设部选了一处地点进行爆破,果然效果拔群,火药炸出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石块出来。工匠们上去挑选一下,大块的加工一下就拿去铺石板路,小块碎石拿去铺石子路,效率大大提升了。
说到火药,由于水力机械停工了,刚刚开头的火枪量产计划也被迫放缓。现在武备组只能安排一些铁匠和学徒拿熟铁练手,不求速度,只求增长熟练度。
武备组的人很郁闷,只好开始研究起火药来。虽然现在只有黑火药可以用,但黑火药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从原始黑火药到终极黑火药,威力可是差了不知道多少倍呢。
此时,西山试验场。
试验场边上盖了一件小屋,武备组和安全部的十几个成员挤在里面,季国风站在最前面的黑板旁边,一边画着一边讲着什么。
他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垂直的坐标轴,给x轴标了个“t”,给y轴标了个“f”,然后从原点开始,画了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先是陡峭上升,然后迅速下降,降到一半,又开始平缓下降,一直延伸出一道长尾。
“如图所示,这就是火药在枪管中爆炸的全过程,一开始爆炸时力道最大,后来逐渐减小。”
季国风点了点曲线的最高点,接着说:“这个最高点,就是爆炸时的冲击力,决定枪
第50章 城阳工业区 上
1256年,腊月十六,城阳区。
“居然这样,真没想到啊,张荣和严实这两个汉奸,居然把地方治理得不错。”
一桌酒宴上,方迎波拿着酒杯,有些感叹的说。
这是一间简陋的砖房,四角点着蜡烛,不是很明亮。中间摆着一张圆桌,商务部的方迎波、财政部的李夏、后勤部的谢小凝还有两男两女坐在一起,桌上的酒菜以当前的标准来说还算丰盛,有辣椒炒腊肉、白菜炖猪肉、蘑菇炖小鸡,还有两条大黄鱼,分量都很足。酒是附近买来的土酒,度数很低,口味很一般。
这两男两女,是几个月前东海商社派出的陆上考察队,他们先是往东北前往莱阳县,又转向西经过胶水县,路过潍州,一路前往益都、济南、东平、兖州、莒州、密州等地,详细考察了沿途的风土人情,前不久才回到胶州,可算是非常辛苦了。
他们到达胶州后,搭乘渡船从海路到达了墨水河口,本想继续前往即墨,没想到却遇到了在此处考察的城阳工业区主任方迎波等人,于是就被他拉到了东海商社在城阳区建设的“基地”,置办了一桌酒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唉,不过也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内好些。有些蒙古人直接管理的地方,哦不对,他们根本不管理,直接把良田全变成牧场,强迫人民为奴,真是造孽啊。”
说话的是潘轻语,她是考察团的成员,后勤部的人,原先是个牙医。她并不是方迎波等人的高中同学,而是安全部钱文柏的妻子,当初因为陪着钱文柏参加了同学会,才卷入了穿越事故。钱文柏此次也是考察队的一员,考察队的另外两人,也是一对夫妻,这是为了出行方便。
“哼,所以我们东海人才应该负起责任来,解救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啊。”钱文柏咽下一块辣椒,如是说。
他是东海商社中的铁杆鹰派,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民族问题。
说完,他又夹了一块辣椒嚼起来。
“嘿嘿,你多吃点。”方迎波有些尴尬,他是主张低调发展,尽量别惹事的。“这辣椒出了东海地界,可是吃不到了。”
潘轻语瞪了老公一眼,说:“可不是嘛,今年秋天又收获不少吧可惜我们没看到。说起来,这短短几个月,东海这边又发展了不少啊。老方,你拉起这么个工业区,可真了不得。”
“哈,没什么,都是商社的支持。”方迎波有些得意,“明天我带你们参观一下,今天多吃点,好好休息……”
随后几人轮流敬起酒来,吹牛吹到**点钟才结束。
……
第二天,考察队睡到接近正午才醒过来。前面几个月他们都睡在“敌占区”,很不安稳,这次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
方迎波也没来打扰他们,他们洗漱完毕,就在附近溜达起来。
东海商社在白沙河两岸划出一大片地,白沙河北岸是建设中的白沙小学,而南岸就是工业区了,两岸之间有一条石桥连接起来。
工业区理论上占地很大,不过现在只用上了一小点,建在白沙河南约500米的地方,紧挨着一条汇入白沙河的小河,沿河用一道木栅栏围出一片狭长的区域,大约占地300亩,里面建了两排砖房,用作厂房。
厂区角落里又单独用砖墙围出一片区域,里面分成两半,一半驻扎着20名义勇队员,另一半是方迎波等人居住的区域。出于多方考虑,这里规划了不少住房,不过现在只建成了七间,其中两间大的给义勇队用,五间小的用作各种用途,昨晚考察队就住在这里。
建设城阳工业区是半年前方迎波向张正义提出的想法,以建设工坊的名义,在城阳区打下一颗钉子,既能作为东海商社辐射出影响力的基地,又能利用当地人力,还不太容易惹起胶州方面的注意。
这个方案后来经过统合部讨论通过
第51章 城阳工业区 下
“这里是我们的麻纺织车间。”方迎波指着一扇半开的门介绍道,然后走了进去。
考察队也跟着进去,出乎意料的,并没有看到工业时代应该有的巨大的机器轰鸣着不断吐出布匹的场景,只有十几台小型木机械在车间两侧排列着,旁边有一或两名农妇在操作。
仔细看一下,整套工艺差不多可以分为三个工序,一些人在处理一些长条干草一样的原材料,然后另一批人把原料纺成麻线,再交给最后一道工序织出麻布。
“哈哈,有些简单是吧”方迎波笑着说,“我们也想搞些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什么的,但是谁会做只是知道个名字罢了。没办法,只能先用这时代的机器生产,然后等机械组的人慢慢试着改了。”
他带着众人离开噪杂的车间,站在门外看着里面,接着说:“不过,即使是同样的机械,通过集中组织生产、分工协作的方式,也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对于这些农妇来说,来这里做工虽然比自己织布去卖要少赚一点,但只管卖力,省心得多。而我们核算下来,付给她们工钱之后,仍然有接近50%的盈利,可见这个时代对生产力利用得很不充分啊。”
考察队点了点头,方迎波又搬出一台空闲的织机出来,说:“当然,你们也不能小看这些原始的机械,虽然看起来和普通农家织机没什么区别,但这可是商社第一次标准化分包生产的产品!”
哗,这下可厉害了,考察队纷纷拉着方迎波追问起细节来。
“其实也没什么。工业部产能不太够,这织机又是流传很广的成熟产品,就外包给附近的木匠进行生产。不过当然不能任由那些木匠们自由发挥,机械组把普通织机的架构画成图纸交给他们,又给了两根公制的米尺,让他们按标准尺寸制造。
这也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本地木匠们虽然一开始不太适应,但上手多做几次就熟练了。现在的产品,虽然无法精确到毫米,但至少厘米级别的精度是可以保证了,可维护性高了很多。我们拿回来之后,再把关键部位换上石墨轴承,就是很好的织机了。”
众人啧啧称奇,围着这台织机左摸摸右看看,不过也看不出多少门道。
不久之后,方迎波又带他们进入下一个车间:“这是棉纺织车间。”
棉纺织车间要小得多,里面只有三台机器,空气中飘着不少细小的棉絮,里面的人都戴着口罩。谢小凝也在里面,看到他们进来,打了个招呼。
因为空气不太好,他们又退了出来,走到前面的窗子旁边看着里面的场景。方迎波给他们介绍说:“这个时代棉花的种植仍然不广,即墨附近只有零星种棉花的,我们能收购到的不多,大部分原材料还是靠胶州买的棉纱。”
他又递给众人一块刚从车间拿出来的棉布。这块布略略泛黄,又厚又硬,和他们印象中轻软的棉布很不一样,倒像是劣质牛仔裤的材料。
“现在的棉纺织技术也不太好,基本上是沿用麻纺织的技术,所以织出的棉布纱线粗大,穿起来很不舒服,成本又很高,因此才没迅速流行开来。不过这种粗布耐剐蹭,可以做工作服,而且刷上桐油之后就是很好的帆布了,被建设部和海洋部拿去不少。我在胶州也见过南方产的细棉布,又薄又软,不知道是怎么织出来的,要三四贯一匹,价格比普通丝绸还贵得多。如果我们能研究出织造上等棉布的技术,就又是一个拳头产品了,这个车间核算下来几乎没什么盈利,现在维持着只是做技术实验用。”
考察队看了一会儿,又分享起他们在东平等地看到过的棉种植业的情况。
过后,方迎波带他们前往另一侧的厂房,里面远远的就传出叮咚的敲打声。
“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产业”
“这声音,一听就是打铁的吧。”
“接近了,具体是打什么的呢”
“这怎么能猜中,老方你就直说吧。”
方迎波嘿嘿一笑,揭示谜底:“是制造钢针的。”
“针”钱文柏有些惊奇,他还以为是些锄头铁锅什么的,“这东西有什么门道吗”
“哈,老钱,没看过《国富论》吧”这时候前面的门打开,李夏主动出来了,听见了他们的话,如此对钱文柏说。
“这制针行业可是亚当斯密钦点的代表性资本主义手工业。别看只是一根小小的针,一个普通工匠,从头到尾自己操作,一天做个几根十几根就到极限了;而十几个工人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道工序,做熟练了之后,每天却能轻易制成数万根针。当初老方来找我讨论该上什么产业,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制针业。我们这边技术条件受限,没法搞机械化,论起什么产业单靠良好组织就能大幅提升生产率,那就是这个了。”
“嘿嘿,”方迎波接着说,“正好,我们去劳工部翻阅档案,发现有几个雇佣来的工匠祖上就是济南府的制针商人,家传的手艺,娴熟的很。说起来这家人也是倒霉,金人入侵的时候逃难到兖州。后来蒙古人入侵,逃到密州。在密州重操旧业,又有人觊觎他家产业,要把他们编成匠户。结果一路逃到即墨,被
第52章 新气象
1256年,腊月十七,城阳区。
“哎呦,这不是小胡吗当上什长了啊,看来这几个月干得不错嘛。”
今天,考察队准备返回东海地区,正好工业区驻扎的一什义勇队也到了换防的时候,可以陪他们一起回去。钱文柏出门的时候,恰巧看到来接替的那什义勇队是胡福生领头。钱文柏是安全部的人,对老义勇队员都很熟悉,胡福生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胡福生也看到了钱文柏,小跑过来敬了个军礼,说:“钱长官,您回来了啊,辛苦了!”
钱文柏哈哈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行,好好干,我看好你。小胡啊,这可是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你好好训练,多学一下军事思想,将来必然是能大用的,升个排长连长都是小意思,说不定能成指挥上万人的将军呢。我跟你说啊……”
眼看着钱文柏要传播起鹰派思想来,潘轻语怕他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连忙把他拉开,让胡福生回去交接了。
胡福生之前作战时表现优异,义勇队扩张后自然也得到了提升,现在担任了二排一什的一副什长。之所以是一副,是因为正什长是给股东预留的,不过现在股东不会下到什一级的基层,只有小型任务的时候才会临时指派,所以一副其实就相当于正职了。有一副自然就有二副,一副和二副各带一伍,战时由一副指挥,若一副伤亡,便由二副接替。
从全体大会批准扩招,到现在也没过几个月,所以义勇队还没招满二百人。不过编制倒是做好了,根据安全部做的预算,五人一伍,十人一什,四什一排,这之后就暂时没了。他们准备训练四排长枪兵或火枪手,然后剩下的兵额用来训练一些炮兵、骑兵、工兵什么的,先练起来再考虑如何编制。
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第一批老兵基本都提升到了伍长级别。他们也不需要多做什么,只需要用鞭子和拳脚让新兵尽快学会遵守纪律就行了。当然的,他们做的不亦乐乎,把自己当初训练时的郁闷清楚地传达到新兵身上。不过现在新兵还不足,往往一什里会有四五个伍长,也是没谁了。
过了一会儿,前后两什交接完毕,一排二什一副什长谢八斛过来报告可以出发了。他们沿着白沙河,一路向东到达了惜福小学的建设基地,又顺着铺设中的夯土路前往东海关。不管是义勇队员还是考察队,都是走惯了路的,正午前就到了东海关。
东海关里外已经铺好了石板路。现在是年关时节,墨水湖市场非常热闹,东海关到墨水湖一段人来车往,令钱文柏等人颇为感叹。
东海商社到达此地一年半之后,终于有了些繁华的样子。
过了关,谢八斛一声“披甲”,十名义勇队员纷纷从背包里取出血红色的救生衣,穿在身上,士气都高昂了不少,继续向前走。
这救生衣原本是给海洋部的人做的,但是义勇队的人看到之后非常羡慕,请求安全部给他们也装备一套。现有几十名义勇队员里面有不少是见识过当初东海人穿着齐刷刷的“红甲”排成整齐队列进击时的威武气势的,对此非常向往。
正好安全部此时也在考虑用什么军服,听到他们的请求之后,觉得一身红甲也不错,而且多少能有些防护作用,就报备统合部,将救生衣作为义勇队的制式装备了。
还别说,等义勇队换上血红色的救生衣,排成整齐的队列,气势确实一下子就出来了,连带着每个人的精气神都好了很多。不少新劳工,就是因为羡慕这种气质才报名参加义勇队的。
当义勇队派驻东海关外的地区执行任务的时候,为了避免刺激其他势力是不能披甲的,这些队员憋了好多天,一进关就猴急地穿上心爱的甲衣,雄赳赳气昂昂地返回了驻地。
之前东海关留守的股东已经用对讲机通知了东海堡,所以考察队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出来迎接了。之后又是一顿接风宴不提。
……
1257年,正月初六,西山试验场。
一晃就过年了,今年的元旦要比去年过得好多了,统合部拨出一笔预算,去即墨采购了不少年货,又起用了不少管制物资,大家过了个好年。这年头没春晚,他们自己排了几个节目,好好热闹了一晚。
劳工们也得到了五天假。大部分劳工仍然挤在宿舍里,不过他们苦中作乐,在平原新村外面搭起了小戏台,一些会唱戏的轮流上去唱一段,虽然没戏服,还是搏来了阵阵喝彩。
年前,东海商社给劳工们发了一些咸鱼、面粉等年货。海洋部又组织了一次敲罟,捕了一大堆大黄鱼回来,除夕夜让劳工们敞开了吃鲜鱼,表现最好的一批劳工还能去加了辣椒和牛油的锅里吃。这可是难得的待遇了,他们不管能不能吃辣,都吃得涕汗直流,事后和别人好好吹嘘了一番。
元旦当天,东海商社又派了一些股东过来给劳工发红包,虽然就十个铜钱,但博个彩头也是好的嘛。劳工们说着吉祥话,相互问候着,轮流去戏台上找股东们领红包。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一个带着孩子的中年女劳工去领红包,当时发红包的是文化部的老教师赵兰,她见这孩子是东海小学的学生,平时表现还不错,就多给了一个红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