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迷失在一六二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陆双鹤




五七五 开业大吉(上)
    五七五 开业大吉(上)

    八月份的北京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一大清早的,就连树上鸣蝉也没了精神,叫起来有一声没一声的,听得人昏昏欲睡。

    不过就是在这种时候,却也不乏爱折腾的人——这不,先是几声二踢脚的轰啪暴响,紧接着就是一连串噼里啪啦的万头长鞭,京师南边宣武门附近的一处房屋门前,原本寂静无声的人群一下子便喧闹起来。

    “恭喜发财!”

    “开业大吉!”

    ——很明显,这是一家新铺子开张。不过宣武门这里作为军队出入之地,历来不是什么商业发达之所。用算命的话说,金戈之气会把财气冲走的,这年头做生意的或多或少都有些迷信,是谁这么不忌讳

    ——当然只有那帮财大气粗,行事从无顾忌的短毛。

    陈涛今天很开心,他操心了很久的眼镜铺子终于开张了。虽然比预料中多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但总算是办成了——关键是这事儿完全由他自己亲自操办,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自己仅仅出个主意,具体事务都由陈大雷等人去跑腿。因为陈涛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事业,将来是要靠这个安身立命的——虽然作为琼海号上一百三十九人之一,大集体的平均分配原则早已从理论上把每个人都变成了百万富翁,但陈涛总觉得只有自己亲自经营的事业才可靠。

    他是一个颇为仔细的人,做事情总喜欢先从小处着手。无论对将来的事业规划有多大,在没有经验的时候,先开一家小铺子试试水,倒也不失为谨慎之举。

    说实话,这个时代,一个外乡人想要在京师开一家店铺,其难度绝对不逊于后世某个乡巴佬想要在首都创业。即使陈涛手头既不缺钱也不缺人手,而短毛军的赫赫威名,以及那支精干武装护卫队也能保障他不受各种非法势力的威胁勒索,可各种繁杂事务依然让他感到头痛无比,一度甚至想要放弃,只安心做个海南岛与北京之间的联络员算了。

    只是整个计划早已经宣扬出去了,海南岛方面,茱莉安排贸易公司为他调拨了启动资金,工业组也同意提供原材料和后续加工方面的支持,这时候再打退堂鼓……就算人家嘴上不说什么,背后还说不定怎么笑话他呢。

    即使海南岛距离遥远,同伴们的笑话影响不到他,可眼门前还有个陈玥儿整天晃来晃去呢。作为出身商家的女孩子,陈玥儿当然不会有这个时代很多人那种瞧不起商人的想法。事实上在得知陈涛要自己开一家很新奇的店铺后,陈玥儿看向陈涛的目光中就又带上了那种很让陈涛得意的钦佩与羡慕之色——这种眼神只在他们最初认识时才出现过,后来随着双方渐渐熟悉,而陈涛又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表现比较被动,给人一种只是依靠背后强大势力在支撑而本身能力有限的感觉之后,陈玥儿对他就不那么客气了。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只有身为当事人的陈涛才有觉察。身为一个大男人,被心仪的女孩子瞧扁,这种感觉可不好受。故此陈涛这一路行来,尽管几次心生犹豫,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才终于有了今天这场开业典礼,以及他身后那处与这个时代寻常店铺截然不同的崭新门面。

    ……陈涛一边回想着这几个月来的种种辛苦,一边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亲自揭开了匾额上覆盖的红布,显出这明朝第一家专业眼镜店的名称:明光堂。

    其实按陈涛的原意,他是打算用一个后世最为流行的名字:光明眼镜店!只有贴近老百姓才能流行么。只是去请钱谦益题匾额的时候后者一听这要求便连连摇摇头——你短毛要玩标新立异人家管不着,可我钱某人若题了这个字,传出去岂不是给人笑话况且你这眼镜本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用,弄个太低俗的名字反而自降身价。

    如此这般说了陈涛一通,钱谦益毕竟是大才子,脑子灵活,虽然没完全同意陈涛的想法,却也随手给他题了“明光堂”三个字,算是保留他“光明”二字的原意。

    在揭开匾额上的红布之后,按理说便该是开门迎客,正式营业了。按照明代商界的规矩,这第一天通常都是由相应行会的业界同仁上门祝贺,每家每户都会象征性的买上一些物品,算是给新晋同业者的支持。不过陈涛这眼镜铺子在大明朝乃是头一份儿,压根儿没有相应行会,当然也不会有同行上门。

    所以这一天前来道贺的人群,大都只是出于看热闹的心思而来,无非又是想看看短毛搞了个什么新鲜玩艺儿——也确实有新鲜东西。作为陈涛一手负责,包括店面装修都是他亲自过问的项目,新开的这家铺子光是在门面上就与这个时代的店铺大不相同。

    这个



五七六 开业大吉(中)
    五七六 开业大吉(中)

    最近一段时间非常忙,同时在做几个招投标项目,非常紧张,没有精力再顾及写作。更要命的是这样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更新也没法子保持稳定了,在此向各位读者说一声抱歉。

    -------------------------------------------------

    “这个笨蛋,新兴市场前景再好,也要推广开来才能见效啊。潜在客户们压根儿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当陈涛的电报发到海南岛,并且被专程送到了茱莉手中之后,后者只稍稍看了几眼便找出了问题所在。事实上,这问题并不复杂,甚至就连钱谦益这样对商业经营完全不懂的人也已经提醒过陈涛:他这家铺子里经营的商品,一般人是用不上的。

    眼睛不好有很多原因,但大部分还是因为经常看书才看坏的,而这年月,能够经常读书以至于损坏视力的人,往往都不是普通人家。这种人通常不会亲自上街买东西,而都是由仆人代劳——在明朝除了年节庙会,一般情况下老百姓并没有逛街的习惯。

    所以除非陈涛能够设法让那些大户人家知道眼镜的用途,并与他们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他们才会考虑派个仆人过来看看,如果好的话多半也是要求商家上门服务,而不是象现代那样,随随便便逛个街就进来了——明代商人被视为贱业,就是体现在这些小地方了。

    “在北京待了那么长时间,居然还没摸清楚当地商业活动的规律,还急急忙忙就挤进去……书呆子就是书呆子!”

    茱莉是个泼辣性子,说话一向很直接的,就是当着陈涛的面肯定也是这么直话直说,丝毫不留面子。不过说归说,之后茱莉还是给陈涛作了一份很详细的商业策划案,帮他分析了这次案例的成败之处,提醒他在北京城作生意需要注意的种种要点,另外又给他制定了几个推广方案……别看茱莉人在海南,也没去过这个时代的北京城,可她制定出来的计划却相当实际有效,以至于当这份计划书被传到北京城之后,陈大雷只看的眉飞色舞,连连拍案叫绝。

    ——没错,在发现自己并没有经营天赋,明代北京城的市场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打开之后,陈涛只得放权,把具体经营的职责委托给了陈大雷——事实上这也是茱莉为他所制定经营策略中的一部分:一个投资者并不需要懂经营,但一定要知道应该让谁去经营。你身边既然有个专业人士,却还要事事自己亲历亲为,那纯粹是自找麻烦。

    陈涛这人不是什么天才,但他最大的优点便是从善如流,能够听取他人意见。既然茱莉这么说了,他也就放弃原先想要做个大明胡雪岩的念头,转而老老实实继续担任投资人和幕后总裁角色。

    与陈大雷则是正儿八经签订了一个委托合同,正式委托他担任琼海贸易公司北京大区的总经理,全面负责贸易公司在此地的经营业务——甚至包括这份合同本身,也是茱莉写好,通过电报一并发过来,格式条款全部拟定详细,北京这几位只要在上面签字就行。

    最后发过来的策划书与各类合同足有厚厚一大叠,占用了电报局整整两天时间才发完,连带着陈涛自己也花了好几天时间翻译电码,译完之后人都瘫了。

    电文只是一部分,随着电文同时发出的还有一条快速帆船,自海南岛直放天津,上面连工人带物资,图纸之类装了满满一船,都是指明给陈涛,好让他东山再起的——茱莉的风格就是这样:要么不管,要管就从头到脚全部负责起来,连极其细微的地方都考虑到。

    这还不算完,几天之后解席又发过来一封措辞怒气冲冲的电文兴师问罪——为你京城那点破事,居然让我家太太挺着大肚子熬了一礼拜,最近几天精神明显不济。要是将来咱家儿子有什么麻烦,小心我老解杀上京城跟你算帐,藏皇宫里都没用!

    …………

    在如此兴师动众的折腾了好一段时间,陈涛个人的商业计划已经转变成为整个贸易公司在大陆总体布局的一部分。陈大雷的那份委托合同并不是与陈涛个人签署的,而是和整个琼海贸易公司定下的契约,陈涛在这里被委了个“琼海贸易公司大中华北方区总裁”衔头,就连陈玥儿也得了个助理的名义,每月有工资可领了。

    陈玥儿为此欢欣不已,毕竟短毛付薪水可是出了名的大方,有了这份收入她和她老爸吵嘴时再也不怕被卡钱袋子了。但对于陈大雷来说,无论总经理,还是总裁,这些新鲜名词对他并没什么意义。茱莉提出的那些商业条款规定甚严,在自身已经是一个大家族首脑的陈大雷看来,这



五七八 开业大吉(下)
    五七八 开业大吉(下)

    他们原先看到陈涛那家门面搞得晶莹剔透,拥有闻所未闻的大玻璃橱窗,一看就知道是卖顶级高档奢侈品的地方,难免有些紧张,以为是多了个竞争对手。不过在开业之后过来看了几圈之后便放了心——虽然眼镜也不是什么便宜东西,可好歹跟他们卖的金银首饰没啥冲突,双方不是对手。

    倒是有几个心思灵活的掌柜觉得这南方佬新开铺子的装饰风格相当不错,值得借鉴一下。所以才会有跑去询问大玻璃片怎么卖之举……只是后来见陈涛那铺子始终冷冷清清,门前支个捕鸟笼子都没问题,作为同行也能体谅他的心情,就很自觉地不去触人霉头了。打算过段时间,等这位老兄认命之后再来谈,没准儿到时候还能低价把整个铺子都盘下来,那可比零零散散买些玻璃片划算多了。

    这帮人打得一手好算盘,自然就比较关注这家铺子的各种动静……过了一段时间,见那新开铺面整个儿用白布幔子遮挡起来,又有工人在里面出出进进,时不时传来敲打之声。那些掌柜们都是老手,知道这是要重新搞装修了——这在他们商界内部也是常事。生意不好往往会归咎于风水,而调整风水的方式自然就是改铺面。不过这年头铺面形式都差不多,纵有调整无非重新刷个漆,改变一下柜台方位和朝向……等等,花费不多。

    可这户南方佬大搞起来却是非同小可,镇日间只听到里面乒乒乓乓响个不停,有几次甚至见到有人把打碎的玻璃片拿出来埋掉,只看得那些掌柜们眼皮直跳,心说这南方赤佬还真是有钱敢折腾,看样子前次的失败完全没能影响到他,瞧这继续往里面投钱的架势,要比上一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他们猜对了——第一次装修方案是陈涛自己制定的,而第二回却是出自茱莉的风格。要说砸钱的魄力,前者绝对比前者要大气多了,想法也要前卫得多……在经过大半个月的调整之后,陈涛的“明光堂”再度开业。不过这回没再敲锣打鼓放鞭炮,而是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无声无息又一次重新开张。

    但这一次重新开张,在周围邻舍乃至于整个京城商界引起的震动却远远大于第一次。其中店面风格的变化是一部分原因——如果说先前陈涛搞的店面大约是二十世纪十年代味道,那按茱莉想法改造之后就直接变成二十一世纪了。比如原先那橱窗只是一扇大一点的窗户,而如今则是整面的大玻璃墙直接落到绿草坪上——茱莉是把海南岛上“水晶宫”的替换备件直接给用上了。

    但更让他们惊奇乃至于着迷的,还是在店铺中陈列的各种货品,再不是原先那种让人莫名其妙的双片或单片眼镜,而换成了许多同样是玻璃制品,但却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玻璃器皿。有彩色的,也有无色透明的,交叉错落摆放在橱窗内的展台上,着实眩人心目。

    除了透明半透明的玻璃器皿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各种型制的玻璃银镜挂在橱窗中,从大到能映照全身的穿衣镜,到蛋圆形小小一块能镶嵌在梳妆盒子里的化妆镜……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引得无数大姑娘小媳妇站到橱窗前面饶首弄姿,怎么都不肯离开。

    白天这些玻璃器从各种角度反射着太阳光,已经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到了晚上则更加不得了:大厅中那些用水晶玻璃片精心制作的灯具被一一点燃,将整座厅堂映照得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由于这座大展览厅对外是一整面玻璃墙,内外通透,以至于里面的美景外面也能一览无遗。

    …………

    如此种种奇珍异景,在一座处于十七世纪,到了晚上就不允许常人出行,一年到头只有元宵节区区三天时间才能办个灯会,而这都能引来整座城市为之颠狂,连皇家都要为此暂时取消宵禁的城市……所引起的轰动效应,那是怎么都无法形容的——哪怕它是大明帝国的首都!

    “明光堂”无声无息的重新开张之后第一天还好,因为知道的人不太多,但在当天晚上,当展厅里的灯火点燃起来之后,哪怕有禁夜之规,却依然吸引来了不少人——时逢末世,明帝国的种种法律已经不太有效了。而且第一批观众不是别人,正是那些负责夜间巡逻的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官兵。

    这些执法者本身也是人,看见这种奇异美景一样会被深深吸引住。最初是几个巡夜兵丁经过时看见这边灯火通明,以为是着火了,赶紧带着水桶沙袋想过来扑救,结果到了门前却都愣住。

    这算什么嫌家里灯油太多烧着玩吗那亮晶晶全透明的是玻璃倒也认识,可这玩意儿的价格远比琉璃腾贵,即使富贵人家得了此物也都珍而重之藏于内宅,近来稍稍流行一点的是小块小块用来镶窗格子,可从没听说过拿这么大块来砌墙的……这外面都用整片玻璃砌墙了,里面不还得都用金砖铺地啊



五七九 贵客临门(上)
    五七九 贵客临门(上)

    “……哈哈哈,如何陈小友,亏得老夫当时给你换了个名字吧,否则连招牌都要重新做过,那可太不吉利了。”

    当钱谦益从一辆外表普通,内里却完全按照海南岛上最顶级配置制作的四轮马车上慢腾腾跨下来时,他所作的第一件事便是抬头望望厅堂入口门楣处,他本人所提写的那块“明光堂”匾额,很是得意的捋了捋胡子。

    京城里人人都知道:如今朝堂上风头正劲的钱阁老乃是短毛在北京城里的最大靠山——当然钱谦益自个儿心里有数,不是短毛依靠他,而是他依靠短毛。只不过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家过于标新立异而且又极其招人眼红的奢侈品铺子如果不是有他老钱罩着,早被人吞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但虽然是大靠山,老钱对这处京师里最出名的“短毛产业”却一直表现很平淡——这明光堂前后两度开张,他除了让人送上一份贺仪外,却从没亲自来看过。即使在二次装修后,那些新潮东西轰动了整个北京城,钱大阁老也一直保持云淡风清架势,仿佛不知道一样。

    只是今天他却不得不过来——钱谦益本人在海南岛上参观过正宗“水晶宫”,对于陈涛在北京搞的这处山寨货就不太感兴趣,但他家里人却不一样。这个时代的生活环境非常闭塞,即使是大户人家子弟,平时也多半是被圈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出门。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社会上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传得非常广,而且吸引力特强。

    现如今短毛所开办的那处“明光堂”的名气这么响,而家里老爷又是跟琼州短毛联系最密切的,这两点结合起来,家眷们请求老爷带她们去开开眼界也就是很合理的要求了。

    既然拒绝不了,也不好托大到光让家眷过去——虽说那边对外宣扬只是一家商铺,但在钱谦益这头,却是要将其当作与自身对等的一处盟友联络点看待。正好有些事情也需要跟琼海军方面好好谈谈,陈涛本人虽然能力有限,做个传声筒还是绰绰有余的。

    于是在今天,钱阁老一家子上门看西洋景来了。

    …………

    由于事先已经作好预约,今天铺子这边并没有其他客人在,连门前下车之处也都用青布幔子遮掩起来,以免阁老家的太太小姐们被人看了去——事实上这也是京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惯例。权贵人士即使出门看热闹也绝不可能跟泥腿子们挤一块儿,事先都会要求清场。陈涛一开始对此还很有些抵触心理,觉得这不符合他们海南岛上一贯宣扬的平等思想,想要和这种腐朽的封建思想斗争一下,把富人和平民同等对待。

    不过茱莉为他聘请的那位总经理——陈大雷先生则坚决顶住了这个要求,非但没同意搞什么一视同仁,反而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专门把展览区给分成了两部分:门前露天庭院里的公共部分允许人们免费参观,虽然只设置了一条参观路线,和展品之间距离颇远,中间还用栅栏分隔开,但每天前来排队的人依然络绎不绝。由于在沿途设置了一些诸如哈哈镜之类逗人笑的玩意儿,小孩子是怎么看都看不厌的,就连有些无聊的大人也没事前来反复排队……反正带着小板凳慢慢往前挪就是。
1...180181182183184...2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