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刘辟嘴里苦涩,知道孙策不满意,但错在自己,看了脸色也怨不得别人。他连忙说道:“少将军,我们来就是为了助阵的,扎营安顿的事,我派人随黄先生去看就是了。我与你一同去拜见令尊,听候指示。”
孙策和黄承彦商量了一番,很勉强地接受了刘辟的建议。
刘辟如释重负,暗自拍了拍狂跳的心口。这要是被孙策赶回去,他可怎么向几万饥寒交迫的黄巾军将士交待啊。一不小心,被他们宰了当肉吃都有可能。
孙策带着刘辟赶到大营,拜见孙坚。刘辟不敢照实说,生怕孙坚一刀砍了他,一口咬定龚都率领主力正在赶来的路上。孙坚也没多想,这件事是孙策负责的,孙策满意,他就满意。
黄巾军也许不能和孙坚的嫡系部队相比,却比他吞并的荆州兵强多了。他们的到来让孙坚有了足够的信心,立刻部署攻城的准备。
孙策一边在孙坚身边学习,一边安排人进城劝降。不管怎么说,攻城毕竟是对攻方不利,如果能不战而胜,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尤其是他做了那么多的铺垫,连蒯越的家人都抓了过来的情况下,逼蒯越投降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任务最后落在了习竺的肩上。
论当前的实力,被孙策洗劫之前的蔡家无疑是襄阳第一世家,但是论资历,习家却是襄阳最牛的世家。东汉初,习家先祖习郁追随光武帝刘秀起兵,征战天下,官至大鸿胪,封襄阳侯,现在的习家池就是习郁当年所建,至今还是习家的产业。就算中间没有再出过什么大官,延续一百五六十年的家族底蕴也不是普通的家族能比。
习竺就是习家当代家主习询的弟弟,以才气著称。在襄阳世家中,习家以学问著称,一百多年后,写《汉晋春秋》的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就是习家后人。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中大吹特吹襄阳前贤,其中就有这位习竺,称之为“才气锋爽”。
习竺当然没有习凿齿说的那么有才,如果他看到《襄阳耆旧记》这部书,估计会臊得无地自容。不仅是他,那本书里提到的很多人都会如此。不久的将来,大批关中和中原学者来到荆州,进行学术研究,成为引领魏晋风度之先的荆州学派,这里面几乎没有襄阳学者的身影,更没什么习询、习竺。
所以人要青史留名,自己有用没用有时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子孙有用。
习家因为托大,最后才向孙策低头,谈判的时候多少有些吃亏,现在立功的机会来了,习竺主动请缨,要进城劝降。孙策没什么意见,孙坚更不可能有意思。与襄阳世家接洽的工作一直是孙策在负责,他就是坐收好处而已。
习竺坐着牛车,带着一个小僮,潇潇洒洒进了城。
孙坚攻破樊城,荆州水师和岘山守军不战而降,孙坚大军围城,刘表已经阵脚大乱。看到请了几次也没理自己的习竺上门,不用习竺开口,刘表就知道大事已去,襄阳豪强全部倒向孙坚了。
&
第067章 蒯越的选择
刘表盯着蒯越看了好一会儿,左手握着腰间的剑鞘,几乎要把长剑捏断,却始终没敢拔出来。
蒯越疯了。都这个时候了,他还想和孙坚斗。你斗就斗吧,拉上我干什么没有了襄阳,我大不了不做这荆州刺史,或者回长安,或者去冀州投靠袁绍,总比在这儿和孙坚父子拼命强。
“异度,你的家人可在孙坚手中,三百多口……”
不等刘表说完,蒯越就打断了他。“蔡瑁的妻儿也在城中。”
“异度,何必呢”刘表也快疯了。你和蔡瑁有仇,你去杀他全家就是了,何必拖着我。“祸不及家人,你要是这么做,和孙策有什么区别如果子柔在,他一定不会赞同的。”
“我父亲已经死了。”蒯祺厉声吼道:“袁术杀了我父亲,他能饶过我们不死在孙坚手里,也一样会死在袁术手中,与其如此,不如一搏。”
蒯越站起身,按住蒯祺的肩膀,示意他退后。蒯祺红着眼睛,眼神疯狂,可是他给刘表带来的压力却远远不如沉默如冰的蒯越。见蒯越走到面前,刘表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向后退了一步。蒯越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紧张。
“使君,我有一言,请使君参详。若使君觉得有理,就留下来,与我一起守住襄阳。若使君觉得我所言荒谬,执意要走,我绝不拦你,亲自礼送你出城。如何”
蒯越说得很客气,刘表却一点也不敢大意。他知道蒯越心狠手辣,没这么容易让他离开襄阳。如果他像蒯祺一样疯了,那还好对付,他如此冷静,说明他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不可能让他有离开的理由。刘表心里恨不得一剑捅死蒯越,脸上却不得不大义凛然,一副知已模样。
“异度,你我相知多年,互托心腹。我信你。”
“使君,汉家四百年,气数将尽,放眼天下,谁能和袁氏抗衡”
刘表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袁氏兄弟不合,盟主据河北,袁术据南阳,效光武皇帝经略天下之迹,以你之见,谁的优势更明显”
刘表眉心微蹙,有点明白了蒯越的意思。区区一个南阳不能和冀州比,袁术也不能和袁绍比,袁氏兄弟相争,最后胜利的一定是袁绍。这也是他当初选择袁绍,而不肯支持袁术的原因。
“盟主使袁术出南阳,本是兄弟互为犄角,袁术不自量力,欲取豫州,又与公孙瓒连合,与盟主交锋,纵有小胜,其败亡可期。若使君据守襄阳,夹击袁术,盟主一举得南阳,使君功居第一。若使君将襄阳拱手相让,使袁术得以荆州钱粮自给,与盟主抗衡,盟主将如何看待使君天下纵大,使君何以立足”
刘表屏住了呼吸,脸色煞白。
这可是进退两难了。袁术不是袁绍的对手。如果放弃襄阳,他现在是安全了,不用面对孙坚,将来却要面对袁绍。他和袁绍相交多年,知道这位盟主貌似宽仁,实际上心眼儿可不大。他如果记恨今天之事,轻则闲置他一生,重则找个由头,让他生不如死。
相比之下,还不如守住襄阳。反正他孤身一人,能守一天是一天,孙坚就算要杀人,杀的也是蒯越的家人,又不是他的家人。万一孙坚攻破了襄阳城,他也尽了全力,将来袁绍不能拿他怎么样。
“异度说得有理,我险些犯下大错。”刘表迅速权衡了一下厉害。“可是孙坚勇猛,我们能守得住吗你的家人在他手中,万一他恼羞成怒,大开杀戒,那可怎么办”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蒯越仰天长叹。“这也许就是我蒯家的一劫。我会尽力营救,希望孙
第068章 博弈
“刘表要考虑几天”孙策狐疑不已。这是几个意思,是真的要考虑一下,还是缓兵之计
“是的,刘使君说,他需要三天时间考虑,请将军体谅一二。”习竺笑道:“三天时间而已,很快就过去了。就算将军现在攻城,三天也未必能成功,反而白白牺牲将士的性命。”
孙坚眼神闪烁,盯着习竺看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习竺如释重负,又交待了一些事情,匆匆下去了。孙坚让孙策去送习竺,自己坐在席上,一动不动。孙策将习竺送到帐外,对迎上来的林风打了个手势,林风会意,对习竺躬身施使。
“先生,请!”
孙策回到帐里,见老爹神情冷漠,知道他和自己一样起了疑心。二十年的官场、战场闯过来的人,这点直觉还是有的。孙坚摆摆手,示意他坐近一点。孙策伏在案上,托着腮,看着老爹。不得不说,此刻的孙坚正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自己名扬天下,儿子又有出息,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趋势,他简直是人生大赢家啊。
我应该不比真正的孙策逊色吧,夸自己两句也是应该的。不管怎么说,有周瑜和庞山民两人随时提醒,有祖茂贴身保护,孙坚肯定不会匹马独行,莫名其妙的被人射死了。
“看样子,南阳又要有战事了。”孙坚幽幽说道:“伯符,刘表在拖延时间,习竺在帮他掩护。这些读书人果然靠不住。”
孙策“噗嗤”一声笑了。孙坚瞪了他一眼,绷紧的面皮也松驰了一些。“有什么想法就说,笑什么笑,没个正经。”
孙策尴尬地收起笑容。“阿翁,你什么时候真相信这些人了”
“你不信吗”
“我不信。”孙策摇摇头。“我从一开始就没指望他们支持我们,我要的只是粮食和土地,现在这些我都拿到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信任,他们只是迫于我们的武力威胁,不可能死心塌地的支持我们,我当然也不会相信他们。”
孙坚想了想,叹了一口气。“话虽如此,终究是沙上建屋,不稳固啊。若是南阳有战事,我们不得不撤离,只怕这些人又会生出事端来,襄阳终究不稳。”
“所以才要让龚都率领剩下的汝颖黄巾尽快赶过来。有三万对土地充满渴望的黄巾军坐镇,就算他们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能攻下襄阳,那就更好了。阿翁,既然你觉得刘表是拖时间,何不立刻攻击。”
孙坚摇了摇头。“习竺说得没错,襄阳城坚固,三天怕是打不下来。如果南阳真要的开战,后将军的军令很快就会到。到时候我们是撤还是不撤撤,损失就没有意义。不撤,耽误了时间,万一南阳不保,我们就算拿下襄阳又能如何唉,真是进退两难啊。”
孙策没吭声。他心里也没底。这蔡瑁办事真不靠谱,这么多天了,也不知派人送个信。这时候要是有个手机多好,一个短信就解决问题了。
南阳会不会有战事不清楚,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如果有,袁术会不会下令老爹孙坚回师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如果强攻襄阳,多久能攻下不清楚。连作战经验丰富的孙坚都不敢说,他就更不敢说了。这年头攻城是大事,拖上三五个月很正常,半年一年也不稀奇。襄阳不是樊城,没那么容易打。
那么,打还是不打
孙策也不能决断。他想了想,让人把协调各营准备攻城事宜的周瑜叫了过来。他没有叫庞山民。正如他对老爹所说,到目前为止,他对这些襄阳豪强还谈不上什么信任,哪怕是黄承彦,更别说庞山民
第069章 选择
习询站在习家池中央的钓台上,看着池侧的习郁墓,一言不发。
习竺匆匆赶来,沿着习询的目光一看,立刻明白了习询的心思。习家发达自先祖习郁始,正是他决定追随光武帝刘秀才造就了习家一百多年的兴盛。现在习家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家主,习询不敢有丝毫大意。
“怎么说”习询收回目光,双手拢在袖中,沿着长长的石廊缓缓而行。
习竺紧随其后,把见刘表、蒯越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兄长,我已经见过了孙坚,他愿意谈判。”
习询哼了一声,不置可否。沉默了片刻,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说,蒯越是铁了心要赌一赌了。三百多口性命,他也能置之不顾,还真是铁石心肠。都说孙坚狠,我看他比孙坚还狠。”
习竺点点头。“兄长,孙坚只是蛮,蒯越才是真的狠。不过,论眼光,论见识,蒯越都要比孙坚高十倍。袁绍、袁术虽然都姓袁,但见识、气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当初孙坚初附袁术,大战在即,袁术就断孙坚的军粮,可见其见识短浅。袁氏兄弟相争,袁术必败无疑,孙坚虽然善战,终究一匹夫,独木难支。”
“这个道理我懂,但眼下的困境怎么解决”习询转过身,看着习竺。“孙坚好杀成性,如果他发现我们与蒯越里应外合,我们恐怕等不到袁绍来救。”
“蒯越没有要我们配合他,只是希望我们延缓孙坚攻城。一旦南阳战事爆发,袁术很快就会调孙坚回援。到时候襄阳还是刘表的襄阳,蒯越的襄阳。孙坚可以走,我们可走不了。如果坐视孙坚杀了蒯越的家人,蒯越肯定会报复我们。”
习询抬起手,捏着眉心。“都是狠人,我们一个也惹不起。文晖,刘表入襄阳,我们慢了一步,这次可不能再错了。习家一百多年的基业,不能就这样毁在我们手里。”
“兄长说得有理。襄阳之争,看起来是刘表、孙坚之争,其实是袁氏兄弟之争。孙坚父子出身卑贱,胸无仁义,以欺诈威胁为能事。若他们胜了,不仅我们习家,整个荆州都会面临一场灾难。”
习询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行了,你去洄湖和杨介通个气。至于蔡家……”他犹豫了片刻。“就不用去了。蒯越和蔡瑁已成水火,蔡家和孙家走得太近,已经摘不清了。”
“那庞家呢”
“庞山民就在孙坚身边任职,不可能不知道蒯越的用意。如果他有意,自然会来寻你。若是不来,自然是一心一意要跟着孙坚走。”习询摇摇头。“庞德公竟然被一武夫所劫,晚节不保,他这襄阳士林领袖的位置要让出来了。”
“喏。”
——
灯光摇曳,照得蔡讽的脸阴晴不定。
黄承彦匆匆走了进来,见蔡讽神色不对,吃了一惊。没等他说话,蔡讽苦笑一声:“蒯良死了。”
黄承彦愣了半晌,眼角抽了抽。“这么说,没有缓和的可能了”
“这个逆子。”蔡讽懊丧地握着手腕。“没脑子的东西,居然被一个少年利用了,他怎么不淹死在沔水里。唉,我蔡讽造了什么孽,居然生出这么一个蠢物。”他骂了两句,忽然又想起黄承彦现在是孙策身边的幕僚,连忙又说道:“承彦,我不是说你,我是说德珪那个竖子,还有阿珂。”
黄承彦笑了笑,走到案前坐下,倒了一杯酒,递到蔡讽手中。
“丈人稍安勿躁。事已至此,一心求和也无济于事,还是想办法阻止孙坚杀蒯越的家人。他们要是死了,德珪的妻小也难逃一劫。”
&n
第070章 换兵计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刘表最终拒绝了劝降,强攻襄阳已经成了最后的选择。孙坚召集众将议事,决定采纳周瑜的建议,试探性的攻击襄阳,给刘表施加压力,迫使他投降。
众将哗然,议论纷纷。
孙坚用兵多年,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作战之前,他会和重要的将领反复讨论,直到统一意见。这可能是他一直以来战绩辉煌的原因之一。他手下的这些将领都是行伍出身,战斗经验丰富,也清楚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情况能打,什么情况不能打,不会做出草率的决定,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相比之下,其他的将领未必是行伍出身,甚至可能是书生,并不清楚战争有多残酷,做决定时有很多想当然的成份。
就孙坚而言,这两种人他都遇到过。扬州刺史臧旻是经验丰富的典型,孙坚初入行伍,跟他学了不少东西。太尉张温则是另一种典型,征羌时举措失当,当董卓不听命令时,他没有采纳孙坚的建议,反而进一步被董卓左右,导致先胜后败,损失惨重。
军队与朝堂不同,这里只信服强者。说得再漂亮也没用,仗打赢了才是英雄。所以董卓不鸟张温,却对孙坚非常忌惮。
讨论的结果不出孙策的预料。对于要不要攻襄阳城,众将没什么意见,一致要求打。准备了两个多月,粮草的问题又解决了,樊城也拿下了,最后只剩下襄阳一座孤城,没道理中途而废。但是大家也都承认,襄阳不是樊城,强攻不仅损失大,而且需要时间。万一打到一半,袁术吃紧,要求孙坚率领回援,攻击襄阳的战事被迫中止,这个损失将没有任何意义。
周瑜的脸色有些难看,他一声不吭。
孙策也没有说话。他又不是傻子,岂能听不出这些将领的言外之意。他们的意见看似公允,其实是大有偏颇的,支持他的意见是次要,反对周瑜才是关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