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不过他暂时还不打算拿出马镫这样的神器。
在三国时代,能用矛戟在马上战斗的都是高手。孙策就是这样的高手,但这是他的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以江东为根基争夺天下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骑兵不足,没有足够的战马,没有训练有素的骑士,一旦过了长江,面对策马奔驰的北方铁骑,以步卒为主的江东军很难有取胜的机会,这时候让马镫提前面世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如果不能解决战马来源,割据江东就是坐以待毙,除非北方出现重大失误,否则不可能有逆袭的机会。张纮的广陵对也好,鲁肃的榻上对也罢,甚至包括诸葛亮的隆中对,都有一个前提:北方有变。如果北方没有变,那江东、西蜀都只能等死。
欲争中原,必争江淮。欲争江淮,就要面对北方的骑兵。孙策遇刺后,孙权多次攻击合肥都未能成功,固然因为军事非孙权所长,又遇到了曹操这个三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但归根结底,骑兵数量不足也是个关键的因素。没有足够的骑兵,就算孙策没死,偷袭许都的计划也没多少成功的可能。
未能逐鹿中原是孙策的遗憾,在这方面,他的战绩含金量不如曾经大破西凉军的孙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他的幸运。面对曹操麾下的虎豹骑和后来的乌桓名骑,孙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是客观条件决定的,不以某个人的意志所转移,别说小霸王孙策,就算是真霸王项羽也不可能凭一已之力横扫千军。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如今的孙策才迫切希
第010章 汝南黄巾(求收藏,求推荐!)
孙策本以为中原正在交战,路上会不太平,出了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出了舒城,沿着大别山北麓西行,他们倒是在泄水渡津遇到了一队黄巾军,但这些黄巾军并不凶狠,只是设了一道关卡收税,和其他的关卡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官府的人还要客气一点。听说他是孙坚的儿子,黄巾军将士非常客气,近乎谦卑。一交谈,孙策才知道这些黄巾军是刘辟、龚都的部下,而刘辟、龚都现在是孙坚的同盟,所以他们也算是孙坚的部下。
孙策对这两个黄巾军将领有点印象。这两人是汝南黄巾,的确依附过袁术和孙坚,不过后来又投靠了刘备,最后被曹操干掉了。孙策对他们追随刘备的经历印象比较深,对他们依附孙坚的经历却不甚了了,之前做规划的时候甚至没想到他们。
看来老爹这个豫州刺史也不完全是空架子。孙策立刻动起了心思,老子要创业,正愁没兵,既然你们送上门来了,岂能放过。
“带我去见刘将军、龚将军。”
刘辟四十多岁,面皮白晰,圆圆脸庞,一点也不像贼,反倒像个富家翁。龚都三十多岁,相貌不如刘辟,多了几分粗豪之气,但也不像贼,最多是乡里豪强一类。
实际上他们还真不是天生的土匪,他们都是汝南小土豪,衣食无忧。之所以跟着黄巾军闹革命,不是因为活不下去,而是因为看不到未来。用新时代的名词来说,是没有上升空间了,这才想跟着张角改朝换代,捞个开国功臣当当,提升一下阶层。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汉家气数已尽,这可不是张角的发明,从西汉就有这样的说法,根据则是各种谶纬,“代汉者当途高”只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不仅野心家们信,皇帝也信,西汉著名的基佬皇帝汉哀帝就曾经自称刘太平皇帝,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也和割据益州的公孙述一本正经的讨论过谁才是应天命的真命天子这个问题。
所以这还真不是张角的发明,张角有掠美之嫌。
现在的刘辟、龚都虽然还相信天命,却已经不指望天命和他们有什么有关系了。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现在的黄巾军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声势,他们只想活命。谁能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就依附谁。若非如此,他们绝不会和孙坚一个阵营。当初孙坚随朱儁征讨南阳、汝南黄巾,和黄巾军可是有血海深仇的。可以说,孙坚的官爵至少有一半是用黄巾军的尸骨堆起来的。
看到孙策,刘辟很客气,竭尽所能的准备了一席丰盛的接风宴,又请孙策上座。上路以来,孙策人单势孤,既没有上计吏的官方身份,也没有周瑜的世家气派,现在到了黄巾军的大营里,他却成了最重要的客人,周瑜只能陪坐,上计吏干脆没座,只能在外面吃。
“孙郎少年英雄,不亚于孙将军。”刘辟很客气的举起酒杯。“请为孙将军寿。”
孙策举杯还礼,两人客套了一番,刘辟问道:“孙郎去南阳,可是助孙将军讨伐刘表”
孙策正想问这个问题。孙坚在南阳与刘表作战,刘辟、龚都怎么会在汝南按兵不动,没有去助阵。“正有此意。刘将军,你们在汝南干什么,为什么没去南阳”
刘辟和龚都不经意的交换了一个眼色,掩饰道:“
第011章 我有一计(书友有空来潜水万点打赏加更)
刘辟愁容满面。“孙郎说得有理,我们也正为此发愁,多次求救于孙将军。奈何孙将军正与刘表交战,无法分身。孙郎此去,若能为我等美言几句,请孙将军尽快派大将来援,我们感激不尽。”
孙策笑笑。就知道宴无好宴,你们肯定有小算盘。既然你们知道危险,那我就省事多了。
“家父与刘表作战,其实也是为诸位着想。”
刘辟微怔。“孙郎为什么这么说”
周瑜心中一动,嘴角不禁挑起一抹浅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孙策一眼。断绝黄巾侥幸心理,逼他们和孙坚深入合作,孙坚至少可以增加几千精兵,说不定能上万。有了这些黄巾军的全力协助,孙坚攻取荆州的机会又增加了几分。孙策说是孙坚为黄巾军作战,其实是想诱黄巾军为孙坚作战。欲取先予,纵横挥阖,没想到孙策居然有纵横家的口才,而且这与虎谋皮的思路堪称别出心裁,颇合用兵之道。
“我刚才说了,中原是百战之地,非强者不能居。当年大贤良师振臂一呼,八州响应,荆州、豫州也在其中,黄巾军声势浩大,最后依然不免于失败。为什么因为中原乃京师所在,天子不得不争。如今天子虽然西迁长安,但袁绍、曹操却图谋不轨,欲占中原而称霸天下。当年有大贤良师在,黄巾军拥百万之众,尚且不能取胜,如今大贤良师已殁,黄巾军四分五裂,又如何能胜”
刘辟、龚都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半晌没有说话。刘辟盯着孙策看了又看,身体微微前倾,拱手道:“还请孙郎指点,我等该往何处去,才有一线生机”
孙策举起酒杯,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豪气干云。这酒真他么的淡,跟水似的。
“我有一计,可救百万黄巾,不知道二位将军愿不愿听。”
“还请孙郎指教。”
“我刚才说了,家父讨伐刘表,并不仅仅是为他自己着想,更是要为诸位夺一条活路。中原即将成为逐鹿之地,你们要想活命,就要避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刘辟越听越糊涂。“孙郎的意思是……”
“去荆州,去江南。”孙策收起笑容,目光炯炯。“去江南开荒种地,虽然辛苦一点,至少能活命。坚持十年八载,多了不敢说,衣食无忧是可以保证的。”
刘辟、龚都恍然,连连点头。周瑜却是吃了一惊,不由得想起了孙策至今没有给他答案的那个问题,若有所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隐约意识到,孙策说要争霸天下绝非一时戏言,他很可能真有这个计划,而招揽黄巾可能就是其中一部分,否则他没必要打破孙坚的既有方案。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所说的退守丹阳就真是一个苟安之策,孙策看不上眼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让他失落的同时又有一种紧迫感,还有一丝丝说不出的兴奋。
周瑜打起了精神,倾听孙策的每一句话,揣摩他的用意。
孙策打量着刘辟、龚都的神情,见他们虽然连连点头,却没有表示意愿,知道他们还心有疑虑,便又添了一把火。“二位将军,这几年可曾觉得冬天比以往更冷一些”
刘辟不解,不知道孙策怎么突然说到这个问题上去了。龚都接过了话头。“孙郎说得没错,这几年的确以往常冷,所以一到秋天,我们就犯愁。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衣物,每个冬天都要冻死人。孙郎
第012章 站得高,看得远(求收藏,求推荐!)
当晚,孙策与周瑜宿在黄巾大营里,抵足而眠。
孙策喝得有点多,呼呼大睡,周瑜却睡不着。孙策为黄巾谋划的方案,刘辟、龚都未必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但周瑜却感受到了孙策的用意所在。
百万黄巾开发江南,既有了兵源又有了粮食,敌方占据荆州、顺流而下的隐忧也因此化解,一举两得。和他占据丹阳、并有吴会的方略比,孙策这个方案同样立足江南,但眼界高得多,成功的机率也更大。
看来真的有些差距呢。看着听着孙策深沉的呼吸,周瑜有点小失落,辗转难眠,烙了半夜烧饼,直到下半夜才昏昏沉沉地睡去。等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孙策已经起身,床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连忙起身,披上衣服,走出营帐。
孙策正在帐前活动身体,广场舞版太极拳。骑马是个累活,特别是腰腿,活动活动有好处。这年头医疗条件差,要想活得长,还得靠锻炼。华佗弟子吴普靠练五禽戏活了九十多,这太极拳虽然是广场舞版,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吧。
听到周瑜打哈欠的声音,孙策头也没回,打了个招呼。
“早。”
周瑜捂着嘴,费力的睁着眼睛。虽然累了点,但想通了孙策的方略,他还是有点小得意。“早。伯符,你觉得刘辟、龚都能听你的去江南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就和你弹琴一样,曲子再好,你弹得再用心,如果对牛弹琴,那也是白费功夫,对吧”
周瑜忍不住笑了一声。“那倒也是,你这计划思虑深远,他们还真未必听得懂。”
孙策转头看了周瑜一眼。“这么说,你听懂了”
“不敢说全懂,略知一二。”周瑜矜持地点点头,故意用一种淡淡的语气说道:“屯田荆州,扼控中流,为江东门户,对吧”
孙策微微一笑,赞道:“周公瑾就是周公瑾,举一反三。你可不止是一二,至少有四五吧。”
听得孙策前半句的赞扬,周瑜心里的小得意刚刚泛了一点浪花就被孙策的后半句打沉了。他有些怒了。拜托,我只是谦虚一下,你还当真了。听你这意思,我只知四五,还有一半没看懂,你这方略有这么高深吗他瞪着孙策,半晌没说话,见孙策头也不回的练拳,伸手便去拉,要和他理论理论。
孙策正练得顺手,见周瑜伸手来拉,想也不想,双手一转,就将周瑜拨到一边,顺势在周瑜腰上推了一下。周瑜没有准备,跌跌撞撞的向前冲了两步,不禁大怒。
“孙伯符,你要以力服人吗”
孙策也愣住了,无辜地摊开双手。“公瑾,你这可有点血口喷人啊,我都没用力,是你自己冲出去的。你今天怎么了,这么易怒,来亲戚了”
“什么亲戚”周瑜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孙策在说什么。他盯着孙策看了又看,再次伸手来抓。孙策双臂转圈,再次将他拨在一边。周瑜这次看清了,大感意外。“你这是什么怪招”
孙策也有些意外。他这太极拳是简化版的,广场舞专用,应该是没有技击功能的。可是他刚刚两次推开周瑜,大有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中以柔克刚的韵味。特别是第一次,他真的没用力,但周瑜却险些扑倒在地。
“哦,没什么,胡乱比划的。”孙策挠挠头。“公瑾,你今天怎么了,一大早就发火”
周瑜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尴尬不已,却还是忍不住问道:“你鼓动刘辟等人去江南屯田,除了我说的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什么用意”
“就为这事”
“就为这事。”周瑜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些天了,一直想开口问孙策,又拉不下这个脸。既然已经说出
第013章 攻心(求推荐,求收藏!)
见周瑜怒形于色,暴走在即,哪怕知道他是熟不拘礼,有玩笑的成份,孙策也有些意外。
年轻人,就是容易冲动啊。
“好了,好了。”孙策揽着周瑜的肩膀,轻轻拍了拍。“其实你说的基本就是我想的,所欠缺的那一点其实我也不把握,只是我的一个梦想罢了。”
周瑜又好气又好笑。“这么说,我还应该感到欣慰,感激你坦诚相待”
“那倒不至于,我俩谁跟谁啊”孙策扬扬眉,哈哈一笑。“我有公瑾,如管仲之有鲍叔,高皇帝之有张良、韩信,光武皇帝之有邓禹,一见倾心,岂能不推心置腹”
周瑜打量了孙策一眼,歪歪嘴。“那你倒是说说,你那个梦想究竟是什么”
孙策眉心微蹙,严肃起来。“解治乱之根,建万世太平。”
周瑜眼神一闪,盯着孙策看了好一会儿,见孙策神情庄重,并无一丝调侃之意,这才扬了扬眉,微微颌首,眼中却多了几分担忧。“你是说抑制土地兼并”
“虽不中,亦不……”孙策刚想再拽两句文,见周瑜眉头又皱了起来,连忙打住。“好啦,好啦,目的是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治乱循环,但手段却不是抑制豪强这么简单粗暴,所以你也不用担心。我觉得豪强兼并土地虽然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但本身却无可指责。谁不指望家大业大,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就和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一样天经地义,一味打压其实并不可取,事实证明也不可行。”
周瑜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你要光武皇帝度田一样呢。这么说,你是想引黄巾南下垦荒,解决他们的生计,又避免与中原豪强发生冲突”
“这是个好机会,我想尝试一下。”
周瑜心中波澜大起。虽说孙策这个想法有点天真,但充实江东实力,扼控大江中流;抽空中原人口,对世家釜底抽薪;引黄巾南下拓荒,缓解兼并带来的土地缺口;这三个目的层层推进,一个立意比一个高,着实有可称道之处。特别是最后一点,已经站在了治国理政的高度考虑问题,即使是他也没有想到。仅从眼界来看,就值得他喝一声采,自叹不如。
怪不得我不知道他想如何争霸天下,我的眼界实在太低了。要争霸天下,当然在站在天下的角度,仅仅着眼于江东怎么够。
只是……心里总有些不甘。周瑜思索片刻,忍不住追问道:“那你昨天对刘辟、龚都说北方渐冷,粮食减产歉收是必然,不如去南方,难道是随口一说”
孙策正想说话,突然发现周瑜看似轻松,眼神却很专注,不由心中一凛。这个问题太超前,也不符合现在的知识水平,如果不解释得合情合理,周瑜很难相信他的真诚。周瑜可不是那种主角王八之气一振就会喊主公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拖到现在没有向袁家兄弟示好了。他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思索片刻,摇摇头。“公瑾,你知道我大父是种瓜为生吗”
周瑜点点头,眼中疑惑不减。
“比起稻麦,瓜对冷暖更敏感,一阵寒潮,很可能将所有的瓜都冻死。瓜如此,其他的粮食也是如此。你看长江南北,同样种稻,看起来只是一江之隔,相差不大,但产量却大不同。如果将范围再扩大一点,比如将青兖一带与岭南相比,你会更明白温度的一点点变化会有多大的影响。你知道岭南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吗”
周瑜盯着孙策,大为震惊。昨天听了孙策那句话,他就在怀疑孙策是怎么会有这样的见解。他读的书比孙策多,也没读到过这样的内容,孙策是从何得知的现在他明白了,孙策也许读书不如他多,但孙策观察事物的能力比他强。这是他从实际情况观察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哪部书里讲的。
没有哪一部书讲过这样的理论。但孙策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他只
第014章 高手寂寞,幸好有你(求推荐,求收藏!)
刘辟背着手,在帐里来回转着圈,心神不宁。
他们现在虽然依附孙坚,但那只是因为孙坚兵强马壮,又有四世三公的袁氏撑腰,他们不得不低头。从内心而言,他对孙坚没什么信心,甚至有些看不起。论出身,孙坚还不如他和龚都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