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曹操迅速收起心事,语气淡淡地说道:“可知他要说什么”

    娄圭看了何咸一眼,露出一些为难。何咸心里咯噔一下,心脏像是被人攥住了一般,喘不过气来。曹操伸手按在他的肩上,一声叹息。“袁公路是不是要逼降不投降,就将何家杀得干干净净”

    娄圭点了点头,尴尬地垂下头,不敢再看何咸一眼。他率领一万人马去救何家,结果被孙策打得大败,损失过半。如果不是曹操事先将各家家主软禁在小城里,他很可能会被那些人撕成碎片。现在孙策的报复来了,何咸面临生死抉择,他哪里还有脸面看何咸。

    “知道了,好生招待,让使者等一会儿。”

    “喏。”娄圭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转身下去了。

    曹操转身看着何咸,欲言又止,又是一声长叹。“是去是留,你自己决定吧。”

    何咸的脸抽搐了片刻,恨声道:“就算我出城投降,又能如何,袁公路能将何家还给我,孙策能将我的妻子还给我吗嘿嘿,就算孙策愿意还,那贱人也未必愿意吧。她当初嫁入我何家就是想攀附我何家,现在何家这棵大树已经倒了,她哪还需要我。”

    曹操再次长叹。“大丈夫在世,难得者唯功名尔。功名既立,何患无妻”

    何咸一句话也不说,转身离去。

    ——

    &n




第136章 袁术的难处
    袁术站在大帐门口,仰着头,看着夜空璀璨的群星。双手背在身后,摩挲着七曜的刀鞘,他的心思却在那柄六龙刀上。

    帐前的火把呼呼作响,阎象的三策在他脑海里盘旋。

    相比于上次简单的断孙坚军粮,阎象这次给了他更多的选择,但他仔细琢磨了一番,越想越觉得这三策都是坑。说白了,这些人眼红孙策,想分一杯羹,却不肯明说,偏偏要摆出一副为他着想的姿态。

    你们是真的为我着想吗袁术心中冷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身为袁家嫡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人是怎么想的,表面上道德仁义,背地里比谁都贪婪,连那些街头的游侠儿都不如。

    上策与袁绍讲和,对你们而言是上策,对我来说却是下得不能再下的下策。曹操已经是瓮中之鳖,我为什么要放他走就算他没用,也是那庶子的一条狗,打死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唯一的麻烦是城里的眷属,这些人捏在曹操手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旦曹操用他们做诱饵,身边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敌人。

    可恶的许攸,可恶的何咸,可恶的南阳世家。

    上策不可行,中策也一样,与曹操谈判和与袁绍谈判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答应阎象的下策,让诸将和孙策一样去攻打庄园,俘虏各家的家眷进行反制,同时满足他们的贪婪。这并非不可以,但他们提出的条件太恶心:他们要孙策改造过的抛石机。

    明明没有孙策的本事,却要抢孙策的利益,这些人连强盗都不如,个个都该死。

    袁术握紧了刀鞘,恨不得拔出七曜,像长安街头抢劫行人一样,冲到各个大营,将那些人一一斩杀。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遗余力,可是谁真心为我想过

    该死,全都该死。

    蔡瑁快步从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二十名骑士。袁术眉梢一跳,眼神变得热烈起来,眼中的杀意隐去。他迎上前去。蔡瑁走近,拱手施礼。袁术伸出长刀,用刀鞘托住了蔡瑁的胳膊,不让他行礼,又伸手揽住他的肩膀,引他入帐。蔡瑁很尴尬。他很不习惯袁术表示亲情的方式,但他又不敢违逆袁术,生怕袁术突然翻脸,反目成仇。

    袁术将蔡瑁引进大帐时,给苌奴施了个眼色。苌奴会意,横行一步,守住了帐门。

    蔡瑁更加不安,神情惊恐起来。他有些后悔,不该将二十名侍从骑士带到袁术面前。袁术刚刚吃了曹操骑兵的亏,一心想建立属于自己的骑兵,却苦无没有足够的战马,亮出这些骑士这简直是在强盗面前炫富,自寻死路。

    袁术斜睨着蔡瑁,莫名的高兴起来,乐得合不拢嘴。蔡瑁惴惴不安,又不敢问袁术笑什么,只好尴尬地陪着笑。两人互相看着笑,笑了好一会儿,蔡瑁的腿都软了,随时可能跪下,袁术这才说道:“德珪,知道我请你来是为什么吗”

    蔡瑁强笑着摇摇头,心中升起一丝不祥。袁术笑得这么假,肯定没好事啊。

    袁术身体前倾,伏在案上。“我想请你帮个忙。”

    “明将军……请说,但凡能有效力之处,万死……不辞。”

    “不用万死。”袁术摇摇手,又摸摸鼻子。“不过,的确有点危险。我不知道孙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不会一刀砍死你。”

    “孙策”蔡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怕的是袁术,不怕孙策。没错,孙策是曾经想将蔡家连根拔起,但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孙策和蔡家的关系很紧密,孙策的从兄孙辅是蔡家的女婿,蔡家的另一个女婿黄承彦则是孙策身边最受重用的参谋。

    袁术点点头,把阎象的三策说了一遍。他没有提阎象的名字,但以蔡瑁的聪明,绝对能猜得出是谁。他也讲了自己的难处,



第137章 讲武堂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次讲美阳之战的具体经过,诸君提前记住地形,方便理解。”

    堂上一声磬响,堂上阶下的众人起身,向尹端行礼。

    “恭送先生。”

    尹端站了起来,微微欠身,又向廊下的蔡瑁点头致意,由他的孙女尹姁扶着,进后室去了。其他人则如释重负,交头接耳。一个年约三旬的汉子苦着脸对旁边的年轻同伴说道:“刘五,待会儿去你帐里,你娃还得给我讲一讲,我最多只听懂了三成。”

    年轻些的刘五笑道:“田兄,你最近很用功啊,这么快就能听懂三成了。”

    姓田的汉子立刻得意起来。“那当然,将军说了,学得好有赏的。再说了,老子作战这么勇猛,几乎是逢战必有功,再打几次胜仗,老子就能升军侯了,总不能因为考试不及格耽误了。”

    “那是,那是,你田兄运气好,将来前途无量。”

    “那还用说你娃也不用客气,你娃可比我聪明多了。跟着将军,你将来可以封侯的。”

    两个军汉大声说笑着,旁若无人的走了过来。蔡瑁却忍俊不禁,差点笑出声来。就凭你们两个也想封侯真是无知者无畏。不过他很快发现,这么乐观的人绝不是那两个,几乎所有人,不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不论是神情轻松的还是为学业犯愁的,大多如此,似乎青紫遍地,俯身可取。

    “蔡君,我们上堂吧,将军等着呢。”

    蔡瑁如梦初醒,连忙跟着庞统上了堂,来到孙策面前。孙策起身,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客气。

    “这么晚来找我,有什么重要的事”

    蔡瑁看看四周。“将军,我可是赶了三十里,冒着被曹军斥候击杀的危险来的,连杯酒都没有”

    孙策忍俊不禁。“行啦,你就别装了。后将军兵临宛城,曹操的骑兵还敢在城外晃吗再说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实力,门外至少停了二十骑,对吧在南阳这地方能够筹集二十匹战马,就算是我这个中郎将也得费点力气。看来当初还是手太软了,没把你蔡家抢光。”

    蔡瑁苦笑。“将军,能不提这事吗我蔡家几代人积攒的产业被你抢走了一大半,你还不满足你再这么说,连我都想在后将军面前诋毁你了。”

    孙策心中一动,却不露声色。“你蔡家有多少产业,我可能比你还清楚。说吧,卖了多少套金丝锦甲”

    蔡瑁哈哈一笑,竖起手掌,翻了一番,又竖起三根手指。

    “十三套”

    “嗯。”

    “多少钱一套”

    “你猜。”蔡瑁抑制不住笑意,嘴角挑成了一道月牙。

    “十万”孙策对金丝锦甲的成本很清楚,一件金丝锦甲用的金丝大概两金,锦三匹,物料成本是三万,加上人工,总成本不到五万。因为是独家产品,卖十万,百分之百的利润应该问题不大。

    蔡瑁撇了撇嘴,意味深长的说道:“将军,那可是一条人命。你觉得那些人的命这么便宜”

    孙策停下了脚步。“二十万”

    蔡瑁拖长了声音。“将军,南阳一匹好马都能卖十万,一个人岂止二十万不瞒你说,我卖了这个价,还供不应求。”他竖起手,五指张开,轻轻晃了晃。“五十万。”

    孙策半晌没说出话来。即使他知道那些人有钱,也惜命,但五十万的价格是不是太离谱了

    “不过,我现在还没收



第138章 未雨绸缪
    蔡瑁的笑容有些僵硬,额头沁出了冷汗。他知道这件事难办,但没想到会这么难办,孙策收了他的大礼,还是不肯给他面子,自己不说,却让周瑜来说。

    “这个……公瑾,话不能这么说。他们抛弃家业,随后将军至此,往大了说是为朝廷,往小了说是为自己的前程,现在却城里城外生死相隔,就连后将军的家人都陷在曹操手中,他让你们怎么能不急早日破城,早日团圆,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蔡瑁这时候才觉得自己想得太轻松了。相比于袁术,孙策更可怕。袁术现在是虎落平阳,他得求着他蔡瑁,不得不收敛起路中悍鬼的脾气。孙策却不同,他无求于人,反倒有人求着他,他根本不需要给任何人面子。

    蔡瑁使出了浑身解数,反复解释,几乎把肚里的词全都说空了。他后悔莫及,早知道这么麻烦,他就不直接来找孙策,而是先去找姊夫黄承彦了。

    就在蔡瑁几乎绝望的时候,孙策抬手,很不耐烦地说道:“行了,你就直说吧,后将军是怎么计划的。”

    “有人给后将军出了三策。”蔡瑁将阎象三策的内容说了一遍。“后将军觉得这样对孙将军不公,却也担心城里的家人,怕万一有人受不了苦,送了性命,希望能尽快破城,至少要先赎出人质,保证家人的性命安全。”

    周瑜说道:“后将军的意思是希望我们将抛石机交出去,由诸将分头攻打各家那可不行,这抛石机看似简单,却是黄校尉和辎重营工匠的心血之作,威力不凡。我们还指望靠这些抛石机攻宛城呢,交给那些人,谁知道他们是否可靠,万一有人将秘密泄露给了曹操,曹操用这些利器来攻打我们,怎么办”

    “没错,这也是后将军担心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派我来了。后将军相信你们二位一定能想出万全之策。”

    孙策和周瑜互相看看,异口同声的说道:“后将军是这个意思”

    蔡瑁点点头。

    孙策挺得笔直的身体放松下来,向后靠了靠,脸色也缓和了很多。周瑜也露出了笑容,沉吟了片刻,抬起头,说道:“这样吧,我们可以提供抛石机,但是操作抛石机的工匠要由我们指派,他们必须保证我们派出的工匠的安全和生活。”

    蔡瑁如释重负,欣然而笑,轻轻拍了拍手掌。“后将军说得对,你们二位虽然年轻,却深明大义,一定会体谅他的难处。那我就不打扰了,现在就回报后将军,让后将军睡个安稳觉。你们是不知道,后将军为了这件事,愁得两夜都没睡好。”

    孙策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就不留你了。刀的事,你多费心,我急着用。”

    “孙将军,你放心吧,我只要送个信回去,国仪还能不安排”蔡瑁心情大好,原本以为孙策、周瑜肯定不会答应的事这么轻松就解决了,他急着回报袁术邀功。

    孙策让周瑜去送蔡瑁,再交待一些细节。他是唱黑脸的,红脸留给周瑜这个世家子弟去唱,分工很明确。他一个人坐在堂上,等周瑜回来商量对策。蔡瑁说得袁术很明事理的样子,他却不怎么相信。袁术是什么人,他从来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尹姁从里面走了出来,让人收拾了桌上的残酒。孙策看看她。“你大父这两天心情如何”

    “还不错,习惯了就好。”

    孙策笑了,拉着尹姁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你大父赋闲太久了



第139章 木学堂(求推荐,求收藏!)
    中国古代一直号称重农抑商,但商业从来就没被抑制住。太史公说过,要想致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只要社会稳定,不管朝廷怎么抑制商业,商业都会蓬勃发展。但是基于儒家重本抑末、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商税征收一直没有纳入正常的财政收入进行统筹管理。

    商业发达不能化为朝廷的财政收入,却成了商人奢靡生活的基础。官员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从中分肥,商人通过与官员的勾结进一步垄断市场,牟取暴利,朝廷却不能从中获利,普通百姓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当朝廷想从中获利时也不是建立征税的制度,而是专卖的形式进行垄断经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盐铁,盐的专卖制度最为夸张,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实际上,历史上进行专卖的商品远不止盐铁,凡是需求量大,百姓不可须臾或缺的产品,如酒、茶都曾经是专卖的对象。

    常常有人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如果不是外族入侵,宋朝或者明朝都有可能走向资本主义,实际上这都是不可能的。儒家思想控制的中国根本没有正眼看过商业,商业的发展无法成为财政增添的源泉,反而有可能成为官商勾结的黑洞。

    所以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怪事,一方面商业发达,大商人富可敌国,一方面朝廷财政匮乏,捉襟见肘。朝廷和商人的矛盾激化,最后往往两败俱伤。就汉朝而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晚年,因为连年征战,朝廷财政吃紧,汉武帝向民间商人募捐,商人坐拥巨额资产,却没人响应,汉武帝一怒之下发布告缗令,利用权力强行剥夺商人的财产。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虽然解决了一时的财政困难,却摧毁了民间经济,也留下了千古骂名。

    如果汉武帝一开始就建立了正式的商税制度,纳入财政统筹,按法征税而不是临时加派,这件事根本没必要发生。

    孙策很清楚战争是烧钱,经济是基础,他既然逼迫蔡家由经营田庄转向工商,自然不能放任不管,看着丰厚的利润由蔡家独吞。只是就目前而言,荆州还是袁术说了算,他推行商税改革的条件并不成熟,所以才用这种方式进行变相的征收。

    周瑜清楚孙策的思路,虽然他目前还无法全面掌握孙策的计划,但他对孙策“勒索”蔡家的行为并不反对,反而觉得天经地义。扶植一个家族当然要有好处,要不然扶植着他干什么。

    过了一会儿,黄承彦匆匆赶来。周瑜把蔡瑁来的事说了一遍,又将孙策打算开设木学堂的设想说了一遍。黄承彦很意外。设立讲武堂可以理解,战乱时期,训练有素的中下层军官对提升整体战力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兵学自成一家,早就是正正经经的学问。木学却有些不登大雅之堂,就连他这个对木学很感兴趣的人也从来没把这当成一门正式的学问,更别说开堂设讲了。

    严格说起来,这只是一门技巧,充其量算是杂学的一部分。

    “后将军身边的人想要抛石机,抛石机是你的心血之作,岂能让他们白白拿走但后将军有令,我们也不能不听,所以我们打算以借调的方式提供帮助,每部派遗两到三名工匠进行指导,这些工匠的编制算我们的,将来还要回到我们这儿来。考虑到肯定会有人识货,想将这些人挖走,我们要事先提高门槛。你拟一个名单,选出十人左右,分三到四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组员一到两人,组长年俸二百石,组员年俸百石,借调外出时发放津贴,每天百钱,你觉得怎么样”

    黄承彦吃惊不已。“将军,你给他们发放俸禄,我可以理解,二百石虽然不算少,我们也承受得起。借调外出时发放津贴,我也可以理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嘛,可是每天百钱是不是太多了每天百钱,一
1...3031323334...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