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第140章 提高门槛(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天一早,黄承彦就带着十名工匠来到孙策面前。

    黄承彦已经提前透了口风,说孙策准备给他们发放俸禄,却没有说具体的数额。工匠在辎重营干活也有报酬,但数量都不多,技术好的在两千钱左右,技术一般的学徒只有几百钱,很多人是为了吃饭,根本不指望有报酬,更不提每月领取俸禄了。

    俸禄一词通常是做官联系在一起,和他们这些工匠没什么关系。

    孙策洗漱停当,命人摆席,请这十名工匠入座,一边吃早饭一边说事。工匠们欢喜不已,纷纷入席。虽然早饭很简单,不见得比他们辎重营吃得好多少,但是能和孙策一起吃早饭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他们素知孙策为人简易,黄承彦也不是古板的人,兴奋之下,难免要交头接耳,轻声说笑。

    孙策扫了一眼,也觉得有趣。

    吃完饭,孙策让庞统宣布俸禄的发放标准,十名工匠立刻收起笑容,起身离席,并肩站在孙策面前。四名组长站在前面,六名组员站在后面,神情严肃,一副受封的庄重。

    庞统起身,展开简策,首先宣布了四名组长的俸禄标准。“二百石”三个字一出口,四名组长就为之动容,互相看了一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片刻,一个组长轻声问道:“将军,我们没听错吧”

    孙策早知道他们会有这种反应,轻声笑道:“你是嫌少,还是嫌多”

    那组长连连摇手。“将军,太多了,太多了。”

    “不多,这只是起步。好好做,将来千石、二千石不在话下。”

    四名组长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冷气,随即拜倒在地,伏地磕头,咚咚几声,等再抬起头时,他们已经情难自抑,有一人甚至泪流满面。黄承彦是辎重营校尉,俸千石,孙策也非常重视辎重营,重视工匠,但没人认为黄承彦是因为手艺好才做校尉。现在孙策说只要他们把手艺做好了,将来也可以拿千石、二千石的俸禄,正式确认他们可以凭手艺享受和做官一样的待遇,让他们非常激动。

    能不能拿到千石、二千石,将来再说,现在的二百石可是实实在在的。有了这个俸禄,不仅每个月能拿到十五石粮食,一千五百钱,足够一家人体面的生活,还有比肩官吏的荣誉,简直是名利双收。

    六名组员也兴奋起来,挺直了腰杆。

    庞统随即宣布了组员的俸禄标准。六名组员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还是非常满意。每个月能领八石粮食,八百钱,足够一家五口人吃饱,节省一点,年底为一家人置办一些新衣不成问题。当然了,如果技术好一点,将来升为组长,拿得就更多了。

    等工匠们平复了一下心情,庞统接着又宣布了借调期间的津贴:每日百钱,不分组长、组员,一视同仁,按日计酬,按旬发放。

    十名工匠顿时目瞪口呆,欣喜若狂。每日百钱,这要是借调一个月,那就是三千钱,与组长的俸禄相当,是组员俸禄的两倍。比起俸禄,这更出乎他们的意料。

    黄承彦咳嗽一声,示意工匠们放松。

    “你们是将军派出的第一批技术支援组,代表着我部辎重营的实力,也代表着将军对各部的大力支援,希望你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不要给辎重营抹黑,更不要给将军抹黑。你们外调期间,将军会派人巡视各营,与你们保持联系。你们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甚至麻烦,不要害怕,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转告将军,不管什么事,将军都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多谢将军。”十名工匠再次拜倒在地,大声应诺。

    孙策满意地点点头。这些人派到各营,就算有人



第141章 轻侠
    在短暂的权衡后,张勋率先撕下矜持的伪装,抢走了一组三人。反正都是一万一天,当然人多好一些。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不客气了,陈瑀、刘详、李丰各抢得一组人,欢欢喜喜地领着本部人马离开大营,赶向目的地。时间就是金钱,多攻一个庄园就多一份收入,有孙策这个例子在前,谁也不想落后。

    袁术很满意,挽着周瑜的手,嘱咐他向孙策致谢,同时希望孙策抓紧时间,再培养一些工匠出来。又让周瑜告诉孙策,四将分头行动,南阳附近的豪强很快就会被解决,希望孙策能尽快赶到宛城,参与最后的攻坚。

    周瑜一一答应,赶回何家庄园,向孙策汇报。

    孙策很意外,袁术就这么答应了

    周瑜也觉得不可思议。孙策派他去,原本是担心袁术反对,周家与袁家渊源甚深,他本人又深得袁术常识,可以出面说服袁术,没想到袁术根本不用说服,答应得比谁都爽快。两人商量了很久,觉得袁术被那些人逼得急了,他这么配合,解了袁术的燃眉之急,袁术也就不计较那些小问题了。

    “后将军……还是不失轻侠本色。”周瑜最后下了一个结论。

    孙策没吭声,但是他也有这种感觉。轻侠虽然也有个侠字,但汉代人印象中的侠可不是什么好字眼。侠者,夹人也,是耍狠用蛮的意思。轻也不是指轻功,而是指轻佻,行动不够稳重,总之不是什么好词。袁术完美的诠释了轻侠这两个字,轻佻而蛮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多少也有些侠气——如果蔡瑁转述的那些话属实,袁术真的觉得这么做不仗义,甚至不好意思当面跟他讲。

    “准备移营吧,别在最后关头让曹操跑了。”

    周瑜连连点头。

    孙策随即召回黄忠、董聿,大军移屯宛城。半个多月,孙策除了攻破何家庄园之外,还攻破了许攸家、何颙家等大小七八个豪强,没什么知名大豪。一是因为时间太紧,二是因为孙策兵力有限,又不想疲劳作战。尽管如此,他还是收获不小,仅是真正的战士就增加到了四千人,而且全是年轻精壮。

    几次战斗,邓展每次都身先士卒,积功最多。他不再提离开的事,经黄忠推荐,孙策任命他为校尉,领一营,与黄忠、董聿并列。他统领的部属以新纳降的各家部曲为主,论个人武技都不弱,阵势配合和忠诚度略逊一筹,还需要实战的磨炼。

    来到宛城之下,正在扎营,孙策还没来得及去拜见袁术,袁术先来到他的大营,身边只带了苌奴等十余名亲卫骑士。他在孙策的大营里走了一圈,最后挥了挥手,满脸不屑。

    “跟你们一比,那些人都是废物,根本不会带兵。”

    孙策很尴尬。虽然他说的是事实,但这么直接也不太好,传到别人耳中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兵是精兵,就是数量太少了。”袁术叉着腰,来回踱了两圈。“你从襄阳带来的人还是由你来指挥,还有两千长沙兵,正在路上,最多三五天就能赶到,也给你,好好操练他们,到时候攻城就靠你了。那些废物指望不上,打个庄园都那么费劲,打宛城更指望不上。”

    孙策听出了言外之意,似乎张勋、陈瑀等人攻打庄园的行动并不顺利。只是他派出去巡视的人还没回来,他只知道借调的工匠没什么问题,却不知道更多的细节。

    “将军,有什么问题吗,是不是抛石机不好用”

    “好用。抛石机好用,那几个木匠太有用了。”袁术兴奋地起来,浓眉扬起欲飞。“伯符,公瑾,你们抓紧时间,多造一些抛石机,到时候一口气拿下宛城。如果能把那矮子砸死,就更好了。”

    周瑜苦笑道:“将军,抛石机的威力再大,也很难撼动城墙。就算能,也不能这么打,宛城打烂了,将军住哪儿修城可是一大笔



第142章 软硬兼施
    重归孙策帐下,陈生、张虎既兴奋又掩饰不住失落。

    他们随孙策从襄阳赶来,中途转归袁术直接指挥,再到现在重归孙策,中间隔了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可是这一个月内,孙策大败娄圭,击破何家庄园,战利品丰厚得令人眼红,麾下将领升官的升官,增兵的增兵,就连新降的邓展都一跃成为校尉,他们却只有眼馋的份。

    早知如此,当初坚决不离开孙策。

    孙策聚将议事,陈生、张虎列席,看着神色肃然的黄忠三人,他们难免气短。黄忠也就罢了,他与孙策一见如故,是孙策出道以来第一个倚以重任的虎将,几次战斗中都立下大功。董聿算什么他原本只是黄忠的亲卫,充其量是一曲军侯,现在居然成了统领一营的校尉。邓展更夸张,他半个月前刚被孙策俘虏,几次战斗下来,他居然也是校尉了。

    “陈校尉,张校尉,首先表示一下对你们的欢迎。”孙策将二人的眼神看在眼里,心中暗笑。这些目光短浅的从众之人,现在该知道应该跟着谁混了吧。“待会儿会议结束,我们一起喝一杯。”

    陈生、张虎大喜,连忙起身。“多谢将军。”

    孙策摆摆手,笑容爽朗。“行了,大家都是熟人,就别客气了。有几句丑话,我要先讲在前头。”

    陈生和张虎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当初离开孙策,虽说是奉命行事,实际上也有嫌弃孙策,想攀袁术高枝的意思,孙策现在要给他们小鞋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只是意思一下,那就忍了。如果太过分,两人必须联合起来抵制,不能让孙策为所欲为。

    “请将军指教。”

    “敢问二位,我这亲卫营的将士怎么样,还能入眼吗”

    张虎连忙说道:“将军说笑了,我虽然只是匆匆看了一眼,未及细看,但所见都是熊虎之士,无一不是精锐。将军练兵有方,实在令人佩服。”

    “那你知道我这亲卫营有多少人”

    张虎眨着眼睛,计算了一下。“看这军容气势,至少三千人向上,应该有四千人左右吧。”

    孙策笑了,周瑜等人也笑了。张虎和陈生有些摸不着头脑。孙策去攻打何家庄园的时候就有四千多人,除了被娄圭攻击时受了点损失,之后攻打几家庄园都收获颇丰,几乎兵不血刃,俘虏的各家部曲近万。就算从中挑一半人,孙策也能增加五千人,总兵力应该在八千人以上,由孙策直接指挥的亲卫营占一半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推测,为什么这些人都笑得这么诡异。

    “不瞒你说,包括庞士元在内,我的亲卫营确切人数是一千八百七十三人。”

    张虎和陈生大吃一惊,异口同声。“才这么一点人”

    “兵在精不在多。”周瑜接过了话题,解释道:“战场上生死攸关,身强力壮、训练有素的战士可以以一当十,闻鼓而进,闻金而退,如臂使指,如果强弱参差,或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将领就算指挥能力再强也很难取胜。所以兵法第一条就是精选士卒,以质取胜。”

    张虎、陈生点头附和,却没多少诚意,敷衍之意其明。谁不知道要用精兵,可是精兵难得,大多数情况下比的还是兵力众寡。见他们这副神情,周瑜和孙策交换了一个眼神。孙策阴了脸,眼皮也耷拉下来。周瑜接着说道:“精选士卒,除了方便作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看到孙策变脸,陈张二人已经有些惴惴。他们都是降将,刚刚又离开孙策一段时间,这时候惹孙策发怒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张虎强笑道:“还请周将军指教。”

    “兵马未动,



第143章 分谤
    随孙策从军以来,周瑜第一次独立领兵。

    周瑜与孙策同年,又情如兄弟,并称双璧,但周瑜也是个很骄傲的人,看着孙策短短的几个月就成为统兵数千的将领,他再为孙策高兴,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只是孙策有个名将父亲,近水楼台,他也只有羡慕的份。庐江周家是世家,还出过太尉,但他父亲只是一个洛阳令,不可能像孙坚扶持孙策那样一下子就给他几千人马。

    现在,孙策满足了他的愿望,给了他两个营。

    周瑜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接风宴后又将张虎、陈生请到自己的大帐里,命人摆上茶水和闲食,促膝长谈。他先给他们解释了眼前的形势,袁术面临的机遇和困难,接着分析了攻打宛城的计划,最后又将孙策在何家庄园外整兵训练,大破娄圭和曹操的事说了一遍。

    “二位,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们可不要再错过了。”

    张陈二人原本的确有些疑虑,担心兵少了不够用。现在听了周瑜的解释,又有孙策本人的战例在前,和袁术部下那些看起来兵力不少,战绩却不怎么样的将领一比较,就算是笨蛋也知道精兵才是明智的选择。孙策以两千多人击败娄圭万人不仅证明了精兵可以以少胜多,而且足以证明孙策绝非普通人,他不仅继承了他父亲孙坚的勇猛善战,见识更甚一筹。

    看看袁术麾下,虽然将领不少,不少人甚至出自世家,可是谁有孙策的战绩辉煌如果说袁术麾下实力的派系是孙家父子,最有前途的将领无疑就是孙策。这时候再犹豫,那就是和自己的前途过不去了。

    两人向周瑜躬身施礼。“愿奉将军令,万死不辞。”

    ——

    在陈生、张虎的全力配合下,周瑜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将士的挑选工作。他不仅亲自把关,还对包括队长在内的百余名军官一一见面,询问他们的统兵经历和见解,最后挑出三十余粗通文墨的人,编成一班,请尹端给他们单独授课。

    尹端是从行伍间杀出来的宿将,用了十多年时间才由一个普通士卒晋升到都尉,这里面的经验教训是任何一本兵书都无法提供的。由他来给这些屯长、军侯上课,解答他们在训练、战斗中遇到的问题,效果奇佳。不少人听了几句就如梦初醒,大呼有理,几乎没有任何障碍就能运用到实际中。

    白天训练,晚上听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些年富力强的中下级军官充满了干劲。

    与此同时,周瑜也没有放松对普通士卒士气的鼓舞。张虎、陈生两部原本一共有近五千人,周瑜挑出两千三百多人,淘汰率接近一半。张虎、陈生各领千人,周瑜自领三百余人作为亲卫营。他亲自参加训练,与士卒一起吃饭、休息。每天晚上,普通将士沉入梦乡之后,他还要逐个大帐的巡视,确保每个士卒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才肯休息。

    周瑜年轻英俊,谈吐雅俗共赏,又有世家子弟的背景,一下子赢得了士卒的拥戴,平时见面时尊称他为将军,私下里提到他都称为周郎,颇以能成为他的下属而庆幸,陈生、张虎更是有事没事就往周瑜大帐里跑,比之前在襄阳时亲切多了。

    两千多人的技战术也许还有待提高,但精神面貌却是一天一个样。

    孙策非常欣慰。他知道周瑜是个人才,但眼看



第144章 千军破
    孙策快步走进辎重营,几十口又长又大的木箱一字排开,其中一口已经打开,里面排着数十口长刀,和孙策所用的形制相似,花纹也非常相近,烈火升腾中的凤凰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可能展翅飞翔。

    孙策拿起一口刀,拔刀出鞘,组合成长刀,舞了两下,手感很不错。他摸了摸刃口,刃口很锋利,泛着淬火特有的颜色。看来蔡家工匠的水平见涨,淬火的水平已经很稳定了。

    “看这儿。”黄月英见孙策只顾看刀,没留神刀铭,连忙提醒孙策。孙策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吞口处刻着三个篆字,只是他一个也不认识。“这是什么”

    “千军破。”

    “千军破”孙策还是一头雾水。“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不明白”黄月英很失落。“那你总该知道为什么刀镡会是这个形状吧”

    孙策摇摇头。他真没关心过这个问题,只当是为了好看呢。

    黄月英的细眉高高扬起,又耷拉下来,一声轻叹。黄承彦看在眼里,眼中全是笑意,却不肯开口。正在这时,外面走进一个人来,正是庞山民。他快步走到孙策面前,微微一笑。

    “将军,我猜一猜,行吗”
1...3132333435...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