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甄邯依附王莽的黑历史终于不再有人提起。
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甄氏一族在张夫人的带领下,盛装出迎,在滋水边等候天子驾临。
滋水两岸,乌泱泱的全是人群,连树都站了人。新任镇北将军董昭不敢有丝毫大意,将麾下能调动的兵力全部调来,在滋水两岸列队,五步一人,他本人则带着亲卫营,乘快船来回巡视,生怕出现意外。
中山尉、毋极县尉也不例外,带着郡兵参与警戒。天子驻跸毋极,这是他们的机会,任务完成得好,履历中必然记一笔,以后升迁就有了资本。这么好的事,若是因为一时疏忽办砸了,他们会后悔一辈子。
在镇北将军府驻军和郡兵的协同下,人群被分为三个层级,张夫人和甄氏、张氏亲属站在中显赫的中间,其他世家的站在略远的地方,普通百姓则四处寻找合适的位置,希望着能远远看一眼皇帝的仪仗。若能一窥天子的身影,他们也就满足了,不指望能到近前,看清天子的相貌。
那是权贵们才有的特权,不是他们这些布衣能够奢望的。
无双数眼睛的注视下,年近六旬的张夫人面带矜持的笑容,坐在宽大的马车,四面的琉璃窗大开着,凉风轻拂,从窗户里钻了进来,让她神清气爽。不过更让她心情愉快的还是四周充满羡慕,甚至不乏妒忌的目光。
六十年人生,四十余年的甄家女主人,谁会想到她有扬眉吐气的这一天
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不断有侍女前来请示,某某夫人请见,张夫人一概不见,只是派人礼貌性的回个话。她现在才没时间和那些人闲聊呢,养足了精神,待会儿接驾时一定要表现出最佳的状态。
这才是今天最重要的事。
大约辰时初刻,正当人群叽叽喳喳的议论着天子车驾将是何等威风的时候,有一艘快船逆滋水而,船建着牙旗,标志着是天子前导的身份。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无数双目光看着船的将士。
董昭迎了去,很快传出命令,天子将至,请所有的官员、百姓保持安静,各安其位,不要随意走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消息传出,人群一阵兴奋的骚动,如同一阵清风掠过,惊起飞鸟无路。
很快,滋水出现了更多的帆影,一艘巨大的楼船缓缓驶来,身后跟着大大小小的战船。楼船树着大纛,战船举着战旗,被南风轻轻吹拂。
船腹下翻滚着白色的浪花,搅乱了滋水,巨大的船体推开一道道波浪,拍打着两岸,哗哗作响。
楼船靠岸,舷舱打开,盛装的甄宓在十名威风凛凛的羽林女卫保护下下了船,缓步来到张夫人的车前。张夫人不敢怠慢,早早的站了车,在路边等候。等甄宓走到面前,躬身下拜。
“民妇张氏,见过夫人。”
张氏身后的甄氏、张氏男女纷纷请安,一时间莺莺燕燕,好不热闹。
人群中,十几个少女眼热地看着甄宓,看着甄宓身后那十名身披甲胄的羽林卫。虽是女子,可是披甲胄之后,这些羽林卫英姿飒爽,让人挪不开眼睛。在她们的衬托下,甄宓也有了一番大富大贵之家也难以企及的皇家威风。
待张夫人等人见过礼,甄宓还礼,挽着张夫人的手,一声“阿母”刚刚出口,眼泪便涌了出来。张夫人掏出手绢,为甄宓拭去眼泪,笑道:“阿宓,今天是我们毋极甄氏最风光的时候,你应该开心才是啊。”
“阿母,我就是开心呢。”甄宓抱着张夫人的手臂摇了摇,撒起了娇。离乡数年,她与母亲亲近的时候太少了,次他们去建业,见面的机会也屈指可数。
时间紧迫,甄宓来不及和其他人寒喧,和几个长辈见礼后,便拉着长嫂李氏的手,告诉她甄像在天子身边,马就到。李氏喜极而泣,连声致谢。她的丈夫甄尧早夭,只留下甄像一个孩子,如今甄氏攀了凤尾,甄像也成了天子近臣,将来加官晋爵,继承甄家家业,她也就熬到头了。
李氏一向不为张夫人所喜,因为甄宓的缘故,她才在甄家得到了应有的待遇,如今儿子又因为甄宓得侍天子左右,对甄宓更是感激莫名,连声致谢。
寒喧中,又有船队赶到。一艘艘楼船在码头停下,一队队骑士下了船,沿着大道前进,在镇北将军府的驻军之内列队。虽然是夏天,这些骑士还是全副武装,手持以白色马尾装饰的精钢长矛,腰挎长刀,甲胄和长矛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
“是白毦士。”有见多识广的人叫了起来。
不少人都听说过白毦士,知道这是大吴最精锐的骑兵,虽然阵的机会不多,但每战必胜,而且是摧枯拉朽般的大胜,指挥白毦士的将领也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此刻亲眼看到白毦士的英姿,顿时兴奋起来。
“啧啧,真是威风,不愧是陛下的亲卫骑呢。”
“那还用说,这可是陛下最早建立的骑兵。第一任指挥官可是陈到陈叔至,屈指可数的汝南名将。”
“……”
听着百姓们的议论,白毦士们面无表情,只是腰杆挺得更直。
白毦士过后,虎贲郎们在许褚、典韦的率领下下了船,在白毦士的身后立阵,形成了一个方圆百步的圈子,除了甄氏、张氏之外,所有人都被隔在了外面。
在重重保护之下,甄氏、张氏的男女老少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待遇,荣誉感进一步爆棚。身为核心,甄宓身更是聚集了无数目光。
甄氏、张氏拥有的这一切,都是她带来的。
甄宓虽然知道事情并非如那些乡党所想,但她却非常享受这一刻。她知道,这是天子给她的荣耀,给毋极甄氏的荣耀,而袁权也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若不是袁权主动提起,天子不会这么快成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万众瞩目中,天子的座舰到达码头,巨大的双体楼船如同小山一般,楼船的桅杆更是高耸入云,巨大的凤旗如同云端,岸边的百姓几乎要将脖子折断,才能看到楼船的全貌。
一群少年侍从下船,在跳板两侧列队,甄像也在其中。
二十名大汉站在舷边,举起巨大的号角,吹奏出悠长的号角声,宣告着天子驾临。
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孙策出现在舷边。他头戴紫金皇冠,身着银白色窄袖锦袍,只有胸口位置绣着一头展翅飞翔的火凤凰。除了腰间的一块羊脂白玉佩,他身没有太多的饰品,看起来清爽、利落,不像是富有天下的皇帝,更像是轻装简行的士子,只是举手投足间自有睥睨天下的豪情。
孙策面带微笑,环顾四周,然后拱起手,环环一揖,朗声道:“中山的父老辛苦。朕何德,敢劳诸君相迎,感激之至。赐,其免中山租赋一年。”
孙策的声音虽大,能听到的人却还是非常有限。几个少年侍少翻身马,向不同的方向奔驰而去,来到人群面前,勒住坐骑,缓缓而行,举起手中的天子令旗,大声传达孙策的旨意。
“天子感激中山父老,赐免租赋一年。”
少年们的声音清亮,气息平稳,即使是隔得远些,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听说天子下船伊始,便免了中山租赋一年,围观的百姓们顿时沸腾了。
“万岁——”一个年轻人举起手,大声高呼。
“万岁!”
“万岁!”
山鸣海啸般的万岁声中,滋水两岸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向着天子的方向磕头谢恩。
第2442章 金币
孙策缓步下船,来到张夫人等人面前。
张夫人匍匐在地,额头抵着交叠的手背,连大气都不敢喘。其他人也差不多,都屏住呼吸,按照事先演练过的规矩,一板一眼的照做,生怕出一点纰漏。
甄宓也跪在地。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并不多。孙策一向随和,也不喜欢跪拜礼,除非犯了错,宫里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可是在如雷般的万岁声中,在无数人的感染下,她还是很自然的跪下了。
孙策亲手将甄宓和张夫人扶起,又命甄像扶起他的母亲李氏,这才命其他人免礼平身。
虽然只是一点点顺序变化,李氏却感激涕零,眼圈红了,泪水直欲夺眶而出。甄像的鼻子也有些酸,却不敢乱了礼节,轻声安慰了李氏两句,便退回孙策身后,扶刀而立。
“常听阿宓说起夫人持家辛苦,今日得见,夫人果有国士之风,不让须眉。”孙策浅浅的笑着,和张夫人寒喧着。细想起来,张夫人也真是不容易。一是生了这么多的孩子,二是中年丧夫,又丧了长子,她一个女子能维持家业不败,还能将几个孩子培养出来,非常人可及。
说起来,北方的女子性格似乎都比较刚强。
面对天子的夸奖,张夫人又兴奋又惭愧。这些年,她的确吃了不少苦,但甄家不败却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弟弟张鸿,次子甄俨,甄家的其他人都帮了不少忙。而要走到今天这一步,更不是她能做到的,如果不是甄宓聪慧,如果不是天子洪恩,她想都不敢想会面对天子。
她在建业时,可没机会如此探究距离地与天子说话。
张夫人谦虚了几句,顺便将甄氏、张氏族中的才俊介绍给孙策。孙策一一见了,问了几句,命甄像记下他们的姓名,届时推荐到不同部门应试。既然要驻跸甄家,这些都是应尽之意,至于最后录用几个人,那就要看甄家接待是否尽心了。
见完了甄氏、张氏的人,孙策随即又召见了一些其他家族以及百姓的代表,和他们说些闲话,了解中山的民情。青盖伞下,孙策垂拱而立,与代表们谈笑风生,说到有趣处,不时发出一阵大笑。代表们原本还有些紧张,见孙策随和,笑容真诚,也敞开了心扉,将自己的苦乐说与孙策听。
孙策听得很认真,能当场解决的,立刻吩咐下去。中山太守、毋极县令都在场。不能当场解决的,也让人记下,以后再做商议。代表们见了,心中欢喜,一个个心满意足的退下。
一晃便是中午,孙策重新起驾,赶往甄氏庄园。
张夫人设宴,为天子接风。陪客的名单自然要经孙策首肯,但推荐什么人却是张夫人的权利。为了能争取这一席之地,不知道多少人费了多少心思。他们都清楚,与滋水边接见百姓代表不同,这样的场合更重要,很可能关系到家族的未来。就算什么也得不到,能够参加就是难得的荣誉。
背地里的争夺有多少激烈,孙策心里有数,但宴席却是一片和谐,觥筹交错,你来我往。一瓮瓮美酒端来,一道道佳肴摆来,一队队的歌舞妓轮番阵,表演着不同风格的歌舞,令人目不睱接,眼花缭乱。
中山本是夷狄之地,中山古国又称鲜虞国,人种与中原有所不同,身材高挑,皮肤白晳,多有俊美之人。中山后亡于赵,种族大部分融入中原,成了汉人先民的一部分。可是生理特征还有保留,中山国的歌舞妓便以此闻名天下,成为赵女的杰出代表。
甄宓貌美之外又兼能歌善舞,便是中山民风的一种表现。
张夫人挑选的歌舞妓无疑是中山最好的,表演的节目也经过精心编排,其中便有甄宓一舞成名的入阵曲。当强劲的节奏响起,身穿精制皮甲的歌舞妓踩着节奏纵跃而舞时,整个宴席的气氛达到了,不仅少男少女们全体离席,加入舞蹈,就连自持身份的长者也在席中随着节奏扭动身体。
孙策大笑,转身对袁权说道:“冀北民风果劲,乃精兵良将之所也。”
袁权含笑点头。坐在袁权身边的甄宓听了,连忙说道:“论精兵,孰与江东子弟兵争锋论良将,孰是陛下对手冀北男女若能追随陛下,征战天下,便是最大的荣幸。”说完,又对袁权说道:“喻之如人,中原为腹心,边疆为手足。人无腹心则死,人无手足则废,只有内壮外强,才是正道。”
袁权听了,斜睨了孙策一眼。“恭喜陛下,阿宓最近进步喜人,可为贤内助矣。”
孙策笑而不语。甄宓却有些承受不住,抱着袁权的胳膊撒起了娇。“姊姊这么说,岂不是要羞杀妹妹。论尊贵,皇后为先。论智慧,姊姊第一。你们才是陛下的贤内助,我等皆听皇后与姊姊号令,查漏补阙罢了,如此敢以贤内助自居。”她掐起小指尖,比划了一下,又吐出粉红色的舌尖,偷偷看了孙策一眼。
孙策很满意。原本后宫最不安份的就是甄宓,随着年龄渐长,再加这一次袁权帮了她大忙,她的确有长进,知道凡事都将袁氏姊姊摆在前面,避免发生冲突。
袁权拍拍甄宓的手。“妹妹谦虚了。这一次,你可是最大的功臣。”
甄宓心中明白。这次甄氏牵头,联合中山、河间等地的冀北大族拿出库存的黄金,助天子缓解黄金不足的窘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就算袁氏联合中原世家跟进,甄氏的首倡之功也是掩盖不住的。
宴会结束之后,孙策在甄家住了几日。每天在甄宓的陪同下游山玩水。两日后,计相虞翻赶到中山,与冀北大族进行谈判,拟定用合金币调换他们手中黄金的条约。因为是自愿,并不强求,谈判的气氛很轻松,所谓的分歧无非是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而已。
虞翻很擅长此道。接到诏书,在来的路,他就已经考虑好了这些问题。负责海商会多年,他深知孙策管理工商的思路,不给一定的利益,是没有人愿意冒险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这个利益,让这些利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动力,而不是威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过反复磋商,虞翻最后筹集到了四十万金,其中仅甄氏、张氏就提供了十万金。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冀北商人的整体实力还是让虞翻有些惊讶。不过也仅仅是惊讶而已,他这些年见过的钱太多了。
与孙策商议后,虞翻决定将此方案推行天下。冀北就能提供四十万金,中原能提供多少少了不能少,二百万金肯定是有的。有了这些黄金,货币不足的困境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朝廷手中也有了钱,可以更加从容的部署大事。
虞翻随即又提出一个建议:铸造金币,缓解铜钱的不足。
黄金虽然是货币,但黄金一般不参与普通交易,只有数额高达十几万、几十万的交易才会用黄金进行结算,民间大部分交易还是用五铢钱结算。五铢钱的不足比黄金不足更为严重。如今有了黄金,却没有得到铜钱,实际影响不大。
所以,虞翻提议铸造能当千钱的金币,将黄金引入小额交易。千钱以的交易就可以用黄金结算,可以大大缓解对铜钱的依赖。此外,五铢钱是汉代钱制,新朝鼎立,也应该铸造新钱,以合新朝气象。
虞翻还拿出了一个样品,一枚一两重的圆形金币,模样和孙策前世见过的一元硬币相当。正面是两个庄重的“壹两”隶书,背面是展翅欲飞的凤鸟。做工很精致,也很规整。
黄金与五铢钱的兑换价官面是一斤黄金对一万钱,实际早就到了一斤黄金兑换一万七八,甚至两万钱的地步。五铢钱虽然有很强的保值功能,可是比起不腐不朽的黄金来说,还是略逊一筹,所以大富之家更愿意保留黄金,导致黄金的价格一路攀升。
一两金币兑换一千钱,相当于一斤黄金兑换一万六千钱,绝对良心价。可以想象,这批金币一旦投放市场,很可能会引起哄抢,在短时间内就能流通,缓解铜钱不足的问题。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对虞翻说了。虞翻早有准备,第一批金币将作为军饷发放,一来让利将士,二来将士人数多,军饷本来就是用钱最多的地方之一。近三十万将士,每个月的军饷就要十亿左右,即一百万枚金币,一年需要一千二百万枚,折合七十五万斤黄金。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这些黄金逐步投入市场,以免引起物价的剧烈动荡。
将士们拿到金币也不一定立刻就用,他们会在手里捂一段时间,逐步放出。虞翻估计,筹集来的这些黄金真正全部进入市场,估计要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有了这个缓冲,市场的波动会比较小,在可控范围以内。一旦出现意外,也可以一道诏书下去,及时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