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春如旧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衫上雪
那时他不敢担这风险,目下不同了。他已陷入进退维谷之境。只要陛下还在,就会继续压制他,等到东宫建立威信,他更加无地容身。
稍加权衡利弊,晋王很快就想通了。太孙已立,陛下骤崩,即位的唯有太孙。萧德文才几岁,他使唤得动朝臣么?新君年幼且无威信,就能设法架空了他。到时赵王等人定会重新张扬,来与他争斗,又有濮阳,也有势力,或帮扶新君,或转投其他三王,都不易对付。可再难,都好过眼下被压制得动弹不得。
晋王本就没什么孝顺之心,更不会去管血脉亲情。他若有半点顾念亲情,当年就不会刺杀濮阳了。
弑父杀君于他而言并没什么良心谴责,他只担心能不能全身而退。
这是大事,走漏一丝风声,便是灭顶之灾。晋王不敢请幕僚来商议,只能自己冥思苦想,做出一个最为周密的计划来。
等他将各个环节都想通,又入宫走动,把事情一件件安排下去时,已是深秋时节。
今年注定不平顺,去年小灾之后,人人都盼着风调雨顺,能将灾年所欠都补上,可惜天不遂人愿,今年又是一个灾年,且受灾范围比去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皇帝年初还令王鲧练兵,拨出一大笔军饷粮秣,积蓄多年的国库,一下子有了捉襟见肘的迹象。
百姓饿肚子,就会对朝廷不满,地方处理不好,便会有人聚众生事,反抗朝廷。因而每到一朝末年,天下动乱,往往伴随天灾。
朝中又为如何救灾争吵,皇帝也不得不以民为先,暂且不去管诸王,与朝臣们商议救灾事宜。
晋王正愁时间不够,他还没布置好,就被撸得一干二净,这次天灾,算是帮了他大忙。他做出温顺的样子,既不生事,也不生怨,还督促着门下致力救灾,让人以为他已认清现实,死了心,麻痹皇帝,也麻痹朝野。
外头再乱,洛阳仍旧是繁华盛景。
卫秀一日好过一日,到深秋,已不必躺在榻上。濮阳忙着救灾的事,抽不出时间来陪她,卫秀怡然自乐,坐于庭中,观赏秋色。
秋意深深,带着寒凉。她腿上披着绒毯,偶尔还咳两声,但已没什么大碍,只要安养即可。
躺了大半年,再平凡的景色,落入她眼中都是亲切可爱。
公主忙于救灾,许多事就顾不上,只好交与卫秀,卫秀很高兴,不动动脑子,她都要钝了。
此时长史便在与她禀事。
“陛下连日来单独召见诸王,先见荆王、代王,后见晋王、赵王。”大家都猜测陛下是想逐个击破。
“晋王受召后,便逐渐消沉,也管朝政,却不锋芒毕露了。赵王仍不甘心,荆王、代王与晋王一般。”如此一来,就将赵王显出来了。
“今年灾情严重,陛下恐生流民,诏令各州府加强守卫。”
长史一条一条地说下来。卫秀闭眼听着,忽然打断道:“晋王府与羽林、虎贲两处可有往来?”
长史愣了一下,立即言辞清晰地回道:“没有,往日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避嫌着呢。”
卫秀若有所思,长史见此,静候在旁,不敢出声。
想了一会儿,卫秀望向长史,长史俯首听命。话语在舌尖转了两圈,还是咽了回去,只道:“诸王处仍不可松懈。用心盯着。”
长史拱手道:“是。”
卫秀一挥手,示意他退下了。
举国上下都忙于赈灾,却不知有一大事在京中酝酿。
冬天某日清晨,恰逢休沐。
濮阳带着人,商议明年春耕之事,各处受灾州郡皆有安置,勉强控制住了灾情。接着要忙的就是兴徭役,建沟渠水利了,这些事也做了安排,希望明年春耕不误。
卫秀在府中坐着,将近午时,雪停了。她换了衣衫,欲入宫见驾。
府中禀了濮阳,濮阳暂且脱不开身,便多派了些人跟着卫秀,又吩咐道:“说与驸马,雪后道滑,路上小心。”
卫秀出门,除了公主府的人,一向还会带她自己的人,此次她带了严焕。
车驾入宫门,一路进去,没有遇到什么大臣,只有三五个宫人,这也是正常景象。荒灾之后还有许多事亟待去做不假,但到休沐,大臣们还是需要稍作歇息,能勤勤勉勉,牺牲休沐来处理政事的人并不多。卫秀想到她家殿下,不禁显出淡淡的骄傲来。
宫道上的积雪还来不及扫开,轮椅从上面滚过,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卫秀束发戴冠,着一袭缃色外袍,依旧是闲云野鹤的装扮,不过看着却比平常庄重了几分。
她一路打量四周。有一年不曾入宫,重重楼阙,道道宫墙,都似涂上一抹古旧的色彩,陌生了许多。倒是来往宫人,穿着新做的冬衣,映着白雪,显得光鲜亮丽,为这座宫城点缀上不少亮色。
大魏正是勃勃进取之时,一个朝代的光辉才开始,朝中上下都在期待着将来的盛世图景,宣德殿中的皇帝对此最为期待,接连两年的灾荒都未曾消磨他的雄心。
整个王朝像一轮初出海面的旭日,英姿勃发。这一点,从这座皇宫便能看出一二。
卫秀穿过皇城,入大内。
刚入大内,她便遇到往外走的晋王。
晋王很是谦和,笑着称她妹夫,还问候了她的身体。卫秀自也客气应对。
二人本不相熟,只寒暄了几句,就擦肩而过。
卫秀随口与引路的内侍道:“晋王殿下来得真早。”
内侍笑道:“确实早,辰时便来了,与陛下说了许久的话。”
驸马温和随性,并不苛责宫人,说起话来,也不盛气凌人,宫人们都很喜欢她。卫秀有意引他多说两句,内侍没有防备,自然就说下去了:“近来晋王殿下很得陛下欢心,他时常入宫,陛下每次都见,也不那么横眉竖眼了。”
“父子和睦是好事。”卫秀随口说了一句,又看着那内侍道,“陛下高兴,你们做起事来也能顺心些。”
“都是为陛下做事,有什么顺心不顺心呢,忠心就对了。”那内侍也是圆滑。
卫秀一笑,看了身旁的严焕一眼,严焕取出一袋金钱,递与那内侍:“冬日严寒,大人拿去沽两酒喝。”
四下无人,内侍笑着接过,大大方方地收进袖袋:“您少入宫,怕是对宫中不熟,有什么事,吩咐小的就是。”
卫秀一笑。
很快就到宣德殿,卫秀入宫,早有人报与皇帝。她刚到,便被召了进去。
皇帝看到她很高兴,问道:“怎就你一人前来,七娘呢?”
卫秀行过礼,方回道:“殿下在府中与人商议春耕之事,抽不出空来,便只好臣一人前来。”
皇帝责怪道:“春耕还有两三月,她怎就这样急。”虽是责备的话,语气却很高兴。
有宫婢入内来,将皇帝案上一只玉碗收了下去。卫秀瞥了一眼,碗底还有些许残余,应当是参汤。
“殿下说朝中忙碌,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她力薄,但也是对陛下的一番心意。”
皇帝笑道:“朕知道。”听闻卫秀病愈,他早就想召见她,可惜实在太忙,只能搁置。
这下可好,她自己来了。皇帝从案上翻出一本奏疏,令窦回递与卫秀,道:“这是王鲧囤兵的奏疏。你早说志在乱国,乱国可不能无兵。如何练兵,如何驻防,你可有什么良策。”
卫秀脑海里有一副舆图,对国中各地地形都十分熟悉,她看过奏疏,提了两条调度之策。皇帝听得专心。卫秀才思敏捷,听她话语,皇帝也被调动想出不少主意,二人便由一个说一个听,变成相互探讨。
兴致正浓,皇帝忽然变了脸色。
殿中站着不少宫人,窦回就在皇帝身侧,这些人都是绕着皇帝打转的,岂能没警醒。窦回忙上前询问。皇帝正要开口,腹部一阵剧痛袭来,一瞬间,连句话都没力气讲,他额上汗珠暴起,唇上血色霎时间退了个干净。
这一切只发生在刹那之间。窦回大惊,喊道:“快宣太医!”
殿中顿时兵荒马乱,卫秀扶着轮椅上前,抓住皇帝手腕探起脉来。
皇帝只觉得疼痛难忍,心肺五脏都如被搅碎了一般,感觉到有人握住他的手腕,他抬头去看,见是卫秀,他预感到什么,脑子猛然间从剧痛中清醒。他一把抓住卫秀的手,拼尽了力气,与她说道:“天下、天下传与赵、赵王!”
卫秀的手被他死死拽住,仿佛骨头都要被捏碎。听到此言,她顾不上疼痛,只觉得眼皮跳动,惊心动魄。
皇帝憋着最后一口气,额上青筋暴起,他死死盯着卫秀,只等着她答应。卫秀看着他,什么都没说。
皇帝瞳仁紧缩,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眼中都是愤怒,他欲开口,然而像有什么扼住他的咽喉,一个字都吐不出来。皇帝眼睛越睁越大,死死盯着卫秀。
卫秀看着他,直到他眼中最后一点光芒熄灭,方缓缓道:“臣领命。”
然而皇帝已经听不到了,他死不瞑目。
卫秀看着他的遗容,神色平静。
皇帝暴毙,从头到尾,不过片刻,殿中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窦回跌坐在地,满面惊愕,皇帝躺倒在他的御座上,他双目圆睁,面目扭曲,早已断了气。
卫秀又看了皇帝一眼,她像是灵魂出窍了一般,觉得一切都那么不真实。然而只有瞬息,她便下令道:“闭门!一个都不许出去!”宫人们束手无策,听人发令,慌乱之下,殿门紧合,谁都走不出去。
听她当头一喝,窦回乍然醒了过来,此时确实急需一个主事之人,他转头望向卫秀,这一看,他便惊住了。卫秀已来到他身旁,对着他的眼睛,微微一笑,用唯有他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窦大人,当年的救命之恩,今日该偿还了。”





春如旧 第九十二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如旧最新章节!
不知是下过雪,还是天阴,今日似乎格外萧瑟。
沿街百姓都拢紧了领口,以防寒风灌进去。平日里最为热闹的大街也只零零散散几个人,很有些寥落的样子。
大家都回家避雪去了,看这天色,只怕不久便有大雪。
晋王骑在马上,从街上飞驰而过,身后数骑仆役跟得紧紧的,虽不知发生什么事,但看晋王神色严肃,他们也打起了精神小心伺候着。
一行到晋王府外。便有人迎上前来牵马。
晋王翻身下马,一面快步往府中行,一面沉着脸问道:“王妃在哪?”
身后紧随的家令听得莫名,小心回道:“殿下,王妃一早便出门去了。”还是与他一同出的门,殿下莫不是忘了?
晋王猛地顿住脚步,转头来瞪着他:“王妃还未返家?”
家令更加不解,然而惧怕晋王威势,他一个字也不敢多问,只加倍小心地回道:“是。”
晋王面上血色全部褪去,眼中逐渐涌出惊恐,垂在身侧的双手,竟不住颤抖起来。
那药并不会立即发作。他下完了药,便辞出来,欲往后宫,在他母亲淑妃处用午膳,也是想尽快听到宫中消息,也好及时反应。
但他毕竟心怀鬼祟,在淑妃宫中也是坐立不安。
陛下为人谨慎,要在他吃食中下毒,比登天还难。他只能亲自出手,这几月来做足了顺从的模样,骗取了皇帝信任,才终于在今日寻到机会。
既然是□□,势必会留下痕迹,他与淑妃安排数月,早已准备好了,痕迹会在最快的速度中被抹去,神不知鬼不觉。即便有人猜疑他,也绝拿不出证据来。
淑妃见他在殿中来回踱步,便道:“你若怕,便不要去做,既然做了,就镇定些。”语气中十分恨铁不成钢。
晋王慌忙称是,坐了下来。他心中仍是慌乱,但好歹面上稳住了。
过了一会儿,晋王又显出惊慌来,问道:“母妃,方才我在路上遇到卫驸马,他突然入宫,可会生出什么波澜?听闻他是精通医术的!”
淑妃面上也闪过一缕无措,但她怕的却是另一件:“他为何偏偏选在今日入宫,你是不是在府里走漏了什么风声!”
晋王慌忙道:“儿虽不敢称周密,也不敢在这事上有疏漏。此事,唯你我母子知晓,绝未漏入第三人之耳!”
淑妃犹自不信,严厉地看着他。
晋王突然想起来:“前日尚书令生辰,儿往他府上贺寿,彼时遇见卫驸马了,他与众人交谈时,提起过,病愈多日,还未入宫面圣,这几日,就要进宫的。不想竟赶在今日。”
那便是巧合了?淑妃这才安下心来。
就在这时,有一内侍入宫来禀,王妃请晋王速速归府,她有要事相告。
晋王听到要事二字便心惊肉跳。紧要关头,任何一事都有可能影响全局。晋王连忙发问:“何人来传的话?”
那内侍口齿清晰,人也圆滑,将来人描述了一通。
晋王府那么多的下人,晋王也不能一个个都认得,隐约记得府中似乎是有这么一个人,开始还是不太确定的,越想,越觉得府中确实有这么个人。
这内侍圆滑得很,禀完了事,眼巴巴望着二人,并不立即要走。淑妃见此,知是讨要赏钱。晋王与淑妃刚才还有些怀疑,现下都消了,哪个假传消息的内侍,还敢讨要赏钱?令人与他几个钱,便打发他走了。
晋王再也坐不住了,要出宫去:“陛下驾崩之时,儿恰逗留宫中,这本就可疑,眼下府中有要事要禀,儿不走,仍赖在宫中,便更可疑了。”
淑妃一想也是,让他回府:“此事牵不到你身上,即便发现陛下死于□□,证据也都毁干净了。你且安心,只待……”
她没说下去,母子对视一眼,晋王被母亲鼓励,平添了几分底气。站起身来,利落道:“宫中便有赖母妃了!”
语罢,立即走了。
结果回到府中一问,晋王惊出一身冷汗!
家令见晋王神色益发苍白,也跟着慌起来,磕磕巴巴道:“可……可要臣,请、请王妃回府?”
晋王断然出声:“不必!”他转头来盯着家令,“府中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不许有丝毫不同。”
“是、是。”
既然有意将他引出宫来,恐怕是宫中要有变故了。晋王胆战心惊地想着,欲令人去皇宫探听消息,又迟疑,若是事后被人知道他有过举动,便显得他未卜先知一般,朝中定会怀疑到他身上。
可若就在府中什么都不知,晋王又不安稳。
为何会偏偏引他出宫,莫非有人提前知晓他会下手?不会的,他行事严密,断不会走漏风声。必然只是巧合罢了!
弑君是大罪,一旦败露,他阖府上下都难逃一死。
晋王本就怕,现下更是慌,哆哆嗦嗦道:“来人!”
“殿下?”
人来了,晋王又不知该下什么命令。他极力稳住心神,倘若宫中真有什么变故,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咬着牙道:“遣可靠之人去各处宫门盯着,看看可有什么异常。”
能在他身边侍奉的,都是他信赖的人,忠心不必说,能力也是有的。
晋王在府中等着,心烦意乱。
等了约莫一个时辰。
去人惊慌失措地来禀:“殿下,宫门封锁了!之前,濮阳殿下、郑王殿下、丞相相继入宫,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郑王,宗室之首,丞相,百官之首,萧家出了什么事,这二人必会在场。至于濮阳,晋王厌恶地皱了下眉,眼中满是憎恨,既然宫中的是驸马,濮阳入宫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晋王断定,宫中必然已经出事了。他开始思索自己该如何行事,才能获利。
陛下驾崩突然,定无遗诏,太孙继位,顺理成章。晋王猛地想到,太孙这个年纪,连什么人能做什么官都不懂,如何治国?定会有一辅政大臣,抑或有一宗室来监国。不可能母后临朝,燕王妃从未参理过朝政,且朝中能人颇多,也轮不到他。郑王也不喜欢参与政事,恐怕也不是他,如此,便该是四王中决出一个。
晋王惊喜,他找到一条捷径,只要将其他三王压下即可。
过了这会儿,京中定然已发现皇宫异样。晋王点齐人马,预备往宫中去。
谁知,还没等他出府,便有宫人前来宣召,召晋王入宫。
晋王:“……”总觉得迟了一步。
受召的不止晋王,京中有些名望的宗室,三品以上大臣皆在宣召之列。
晋王快马入宫,直奔宣德殿。
宫中旗帜都换了白色,羽林盔甲上的红缨也摘了下来,往来宫人,许多已换上白色,越往里,换了丧服的宫人便越多。
晋王这才注意,不止大臣,连内外命妇,也入宫了。平日极尽靡丽的命妇卸下钗环,满面哀戚。
宫中哭声不断。
入宣德殿,这样无所顾忌的啜泣就没有了。
不少大臣都在哭,但哭声压得极低,一心两用。郑王掩面,泪流不断。丞相被人扶着,几乎站立不稳,皇帝不止是主上,还是对他一家都很好的女婿。太孙也在,同样哀戚,可显然仓皇更多。
濮阳站在角落里,距离内室最近的地方。她眼睛红肿得厉害,眼中仍有泪,脸上全是悲痛,那样浓重,那样真实,那样木然。卫秀在她身边,试图安慰她,她也毫无知觉。
晋王一点也不关心皇帝,也不得不努力挤出一滴泪,他想知道的是,谁继位。殿中不少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先帝举哀还不是当头最紧要之事,最要紧的还是继任之君。
窦回见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便捧着一道诏书出来。
“这是先帝遗诏。”窦回拭泪道。
晋王如受当头棒喝,怎么可能有遗诏!
殿中也是窃窃私语。
郑王擦着眼泪,勉强压下哭腔,道:“既是遗诏,请窦中官当殿宣读。”
他这一出声,众人便一齐跪下了。
遗诏不长,大意便是,天下传与太孙,新君年幼,诏命郑王、丞相、濮阳公主三人一同辅政,辅佐幼帝,延续大魏的统治。
整篇下来,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只是濮阳公主也在辅政大臣之列,使人很惊讶。但没人敢质疑,辅政大臣有三,同在一道诏书中,若质疑濮阳,便如同质疑另外两人。丞相统率百官,郑王是宗室之中声威最隆者,没人惹得起。
晋王快要昏过去了。如果辅政大臣只有这三人中的一个,他都还能设法斡旋,可这三人都在辅政顾命之列,他还能做什么?
众人跪听遗诏,听完站起来,突然觉得,这宣德殿虽还是宣德殿,却又不同了。
晋王终究忍不住,道:“请将遗诏,示于百官!”陛下骤然驾崩,不可能会有遗诏,这遗诏必然是假的!
赵王几个一听,也一同道:“明示百官,一辩真伪!”
太孙蹙紧了眉头,只以为是冲他来的,瞪着四王,满眼都是怒意。可他没什么威严,说了话也没人听。
百官议论纷纷,说句老实话,这道遗诏很合情理,太孙是储君,即位理所当然,幼帝登基,大臣辅政也是情理之中,至于人选,丞相、郑王都是最好的人选,其次公主,虽是女流,可也是有能力的。让四王辅政,国家才要乱呢。
大臣分作两派,有要验,也有不赞成验的。一时间,殿中乱哄哄的。
窦回有一瞬间不安,望向卫秀,卫秀点了下头。窦回转慌为安,照着先前计划好的走到丞相身边,低语两句。丞相点了点头,高声道:“既然是先帝遗诏,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看的,要验,请九卿上前来辨过真伪!”
殿中静了下来。众人无异议,九卿都是见过皇帝笔迹的,是真是假,自然一看就知。
卫秀冷眼看着这乱景。她始终在濮阳身边,一言不发。
“阿秀……”濮阳像是没有听到殿中的争论,轻声唤着卫秀。
卫秀忙回头道:“我在。”
濮阳的眼神像是死了一样,她像是看着卫秀,又像没有在看她:“如果,我今日与你一同入宫,是否就能见上他最后一面?”
卫秀心头一紧,安慰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那端已有了结果,确实是先帝的字迹。晋王等人再没有话说。他环顾四周,一张张面孔,都是熟悉的。他突然觉得,这就像是一场戏,一场早就排好了的戏,有人充作戏子,有人是那排戏的人。
而他不过是替人铺了路!




春如旧 第九十三章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春如旧最新章节!
满殿都沉浸在痛失皇帝的哀恸之中,确立新君之后,众人都跪伏在地,哀声哭泣。卫秀始终都在濮阳身旁,她甚少开口,除在濮阳所需之时,递一方巾帕,便再无动作。一双清冷的眼眸漂浮着一抹哀凉,不能说她不伤心,却也看不出她有多悲痛。
大殿之中,最不打眼的人怕就是她了。
晋王瞪着她的眼神却像要将她剥皮拆骨一般痛恨。事到如今,还不知是谁摆了他一道,他便白在朝中混了这么多年了!
忙活一场,担惊受怕一场,最终白白给人铺了路,晋王心中岂止是痛恨二字能形容的。他目光沉郁,犹如利箭,卫秀似有所觉,侧首过来,见是他,不过是目光淡淡的从他面上掠过,冷漠薄凉,好似什么事都没有。
晋王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遗诏已颁布,接下去便是两件大事,其一是为先帝治丧,其二则是新君登基大典。前者迫在眉睫,急需有人主持。萧德文倒是跃跃欲试,很想指手画脚地命令一通,让朝廷百官都听他的号令,奈何他没什么威严,大臣们也不会听一个刚十岁出头还什么都不懂的幼帝指点。萧德文连说两条方案,都被大臣驳了,才不得不按捺下想要敛权的心思,听从礼官指令,在灵前仓促即位。接着,再以新君的身份,任命丞相为山陵使,负责先帝丧仪,又应遗诏吩咐,将一应国事皆托付三位辅政大臣。
1...515253545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