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奥尔良烤鲟鱼堡

    看到这么段对话,程燃只想捂额。

    果不其然,老姜魅惑又悠悠的声音传来。

    “程燃,你去打死他们……”




第四十五章 耀眼
    q群聊校友会上面的打趣只是插曲,有时候在两个人所处时空的交汇点,程燃会这样和姜红芍打电话聊聊天,电波渡过海洋和山脉,在两个坐标系间建立了一个交点。

    那年那时,那处隔离板后面惊鸿一现的姑娘,恍若隔世的他们曾经点头之交而后就音讯渺渺的人生,在今时今刻,成为想要和人说话的时候拨打过去就会听到的声音。

    这声音是那些年老街上某个不经意让你心跳的熟悉身影,是那些转身过后孑然离去怅然若失的瞬间,是那些曾经的辗转反侧和倾盆大雨的夜里沉浮的那些泛黄回忆。

    时光可怕而杀人,兴许一次擦身而过或者蓦然回首,就发现已经距离那么多年了啊,当时的少年已生华发,那时的姑娘已泯然于沧海。

    那些曾经执迷不悟又念念不忘的事物,到头来竟然也模糊了最初的样子。

    所以现时还能见过的面,一起喝的酒,还能听到的声音,还能在一起的人,就是过去后会千般感万回叹的“当下”。

    人的秘密多了,就会显得神秘而孤单,程燃重生一世,哪怕是面对自己的父母,其实都是孤独的,他本应该是一个孤岛。姜红芍的亮色,就像是在他的孤岛上翩翩起舞的色彩。他不需要告诉她那些隐秘,却相反只要两人能聊聊天,说说话,都能获得内心的安静。

    找到能说话的人太难了。

    程燃愿意把一些关于天行社这样大学里的日常跟老姜分享,可以聊人情世故,聊风花雪月,聊习题游戏,聊他们有过的共同的回忆,山海的路,蓉城的景,夜晚挤的公交车和小店子里翻腾的火锅,就像是有人陪着你经历如水流年,甚至还能一同老去。

    ……

    “我觉得你刚才说得那个宣传语,也有一定的偏差。天行社不是强调成为一个精英组成的社团,不是耶鲁,哈佛里面的那样,不是非富即贵的身份才能加入,不是要聚集一群垄断各个命脉的集团,我们天行社的含义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的是自强,是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是挖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突破自我,释放自身的潜能。什么是突破自我说来很大很宽泛,但其实就是,尽量把每一天做得好一点。譬如我昨天熬夜两点钟睡觉,那么今天能不能改进一下,一点钟睡,或者到后面,稳定到十二点以前就睡。这也是一种对自我的突破,不追求大而宽泛的改变世界,从小处着手改变自我。天行社以人为本,打造人这个根本,才是社团的意义。”

    电话里的老姜微笑,“我越加觉得你搞传销的天分顶格了。”

    “因地制宜。精英社团在国内是没有前途的。朋党之争历来就是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痛点,天行社还搞老一套,那就开历史倒车了。我也没法接触那么多所谓政商精英的小孩,科大本就不是个这种气氛浓郁的地方,你说学二代还有可能。而且就好比你,你家也是个有来历的家庭吧,普通人眼里的高门大户,但其实你呢,老姜同学会结派吗你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派系斗争会加剧内耗,而大家都有个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哪怕有分歧,但维持最高原则来解决分歧,始终崇尚理想,才能够让社会更高效往更高处运行。”

    姜红芍在那边听,显然是听进去了,道,“所以,你想做这样一个实验”

    “算不上什么实验,我何德何能可以升级到这个高度只是说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一些尝试吧。所以搞这个协会,也不是心血来潮,天行社不是为了构筑通往达官显贵的关系网为动因的,加入天行社首要是改变自身,让自己更优秀,想要做一些事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潜能。我始终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天赋的才干所在,天行社应该是这么一个地方,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并尝试扩展以期望做出些成绩。所以我们也挑人,那种自诩精英,想要进来干一番事业的人,在评价里只能算e和f这个级别,一般是通不过面试的。”

    “感觉你们就像是在进行移民审查一样。”姜红芍笑道。

    “一般我会问三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家庭是怎么样的,你想你的未来要做什么事情,你现在要怎么做”

    “问的真好。如果我来认真回答,我会告诉你我对家庭的理解,我从家里得到了什么,缺憾又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我未来想做什么样的职业,最后的问题又迫于我去思考我现在要取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我真的对这些感兴趣吗”姜红芍想了一下,在电话那头道,“于是你这三个问题。问出了家庭背景和所接受的教育,人生观,问出了一个人对价值的理解,还有他们做规划的方式方法。”

    “不愧是姜哥……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所谓家庭接受的教育并非是知识教育水平,而是一个人对人生价值的各种看法。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环。这有助于我了解这个人。天行社现在他们有自己成立的团队,接软件外包的服务,其实如果说水平,大学里的这些哪怕相关专业的,还是没法和社会上职业的人相比,甚至差距很大。但外面的公司招揽一个人担任某个职务,是不会等你成长了再来胜任的。天行社却是可以培养一个人成长的。”

    停顿了一下,程燃道,“我希望天行社就是这样的,不需要出身权贵的加入,这样的协会也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相反在天行社,是让一个人在这里成长起来,他们的家庭或许不是先富阶层,或者朝中有人,但他们可以从这里起步,自食其力的成长成他们领域或者行业的开创或者佼佼者。这样对于天行社这么一个地方,他们会觉得是精神的支柱,一个支持,一个承载他们奋斗理想的方舟,这样大家对协会的认同,会比你本身是精英为了找个圈子加入到这里来的更深刻,更有力量。

    我希望天行社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都能自信从容的面对人生跌宕起伏,然后永不自弃,始终自强。”

    “程燃……可惜了。”

    “可惜什么”

    因为说了很久而微微发烫的话筒里,姜红芍宛转的声音传来,“可惜现在看不到你,想来很可爱。”

    程燃笑了,“彼此彼此,峨眉山上朗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候的你,也很可爱。”

    两个人之间沉默了片刻。

    姜红芍略有些俏皮的声音传来,“程燃,你和你的天行社……我都很期待。”

    “是不是觉得没有同在科大,错过了这么有趣的事,有些遗憾”程燃腆着脸往自己身上贴金,然后听她的细微动静。

    兴许能让老姜这样的女子表现出这样的“小遗憾”,是个男人都会觉得自己“小圆满”。

    “吖……”姜红芍似乎有些微愕,然后挺实诚,“没有啊……你在科大创办协会,我在伦敦求知向学,都各有精彩,我为何会为这个遗憾你是不是发烧了,有些不清醒”

    得了,在外界看来教主一样的程社长,这个时候在妖精一样溜滑的女子这边那点小九九被抓握得死死的,就是不给你翻身。

    挂了电话,姜红芍又自顾自的捉促一笑。

    其实方才话没说完。

    那个说着希望走出天行社的每一个人都不自弃的男子。

    不仅可爱。还挺耀眼。

    有朋友反应群满了,已经建了第三个群,但是书页上更新需要审核,稍等一下吧,如果不能更新在书页上,我隔天就在章节里发一下。



第四十六章 蝴蝶效应
    有关于科大程燃的动静,还是传到了北大朱旭的耳朵里的,朱旭其实也在十中校友会那个群里面,只是平时不会轻易在上面说话,他更愿意看着群里面的动向,有时候是带着居高临下的心态的。

    唯一就是有关于程燃消息的时候,他都会循着线索翻聊天记录去看,看大家的讨论,看只言片语间透露的程燃近况。

    怎么说呢,就像是有个心结在那里,如同他爸她妈同学会,当年班上最翘楚漂亮的女生,大家聚会的时候,也都会多打听一下。

    然后十中的校友们在首都碰面聚会,大家说起这些轶事的时候,他会如第一次听到这些般反应,或者给出他的评价。

    “程燃在科大倒是很闲啊,按理说,科大这两年不是号称比清华北大学风更浓吗倒是……也就是他了,反正我是没有时间的。”朱旭表现出轻描淡写的态度,朱旭在同学会的圈子里,地位还是很高的,毕竟是光华人啊。旁人印象中有些什么不明白的,他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了,直指重点。有的时候有什么事情请教他,也是准没错的,给出的结论,是确实让人心服口服。

    这个时候说起程燃,朱旭的表态就有点值得玩味了,“还天行社什么的……他走偏了。程燃就是这么一个人啊,说到底,不稳定,以前认真的时候,能一下子考到年级第一。但也可能一走神,就往下来个大的落差。”

    程燃超过他考到年级第一,已经是毋容置疑的事实,这事儿上没有挣扎的余地,但朱旭可以把话题引导一下,引导到程燃心性不定,起伏不稳的方向上,这个方向再引申一下,就是不成熟。

    而且现在话语里,是一种过来人“成熟”的角度看程燃的“不成熟”,于是也就显得高下立判。

    你看,你当初确实是抢了我川省状元的冠冕,但是人生是场长跑,你心性不稳,拒绝清北到了科大,而我扎根全中国最顶尖的北大光华。当你程燃还在大学里着迷于搞那个天行社,搞学生协会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却全身心的扑在了学业上面,专攻绩点,相信到最后,交出漂亮成绩单的,一定是自己。

    你一度领先过,但大意了,在成熟度上面……抱歉……我要比你更明悟自己要追求什么。

    父母,亲戚朋友,这个社会……都反复表达过的同样看法,成绩,是决定你社会层级的敲门砖。

    是的,很多人会下意识忽略到这种事情。

    而且来到了北大光华才发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教授,光是一个人家“名下门生”的称号,都足够你这辈子受用无穷。

    如何能拜得了那些山头……家庭背景抱歉,人家还真不在意,这个帮助真不大。唯一能够拜山头的投名帖,就是你手上的成绩单。

    当然,经朱旭这么一说,首都身边的校友里,也有人附和他的这个说法。

    “也对,程燃说什么天行社,又要面试,又搞培训什么的,神神秘秘……搞得像是社会上那一套,在学校里,太不合适了。”

    “可惜了……”

    “赵院士的讲座,走了。晚了过道都站不上了……”

    “走走走……”

    工程院院士赵启光的讲座在光管院的1号楼大教室进行着,赵启光说的是“认知即将迎来的黄金十年”。说的也就是契合to格局下,国内科技人文社会上面所要应对的突破和未来变革。

    座无虚席,甚至有的人还要在过道上站着听。大家都目光灼灼,听着眼前这位近在咫尺的院士跟大家说他高瞻远瞩的那些思想见识。

    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大学的价值所在,最前沿的思想,目前最高峰的理论,甚至主导国家政策的智库看法。思想碰撞,交流,不亚于一场酣畅淋漓的沐浴,有时候听下去会觉得自己身心都得到升华,虽然大部分人一觉醒来后又发现没啥卵用。

    但是思想是先进的,角度是够高的,博古通今,国内国外,国际交流见闻,赵院士信手拈来。

    赵启光讲得兴起,说到如何打造生态这个课题的时候,就在台上环顾四周,“所以我说,我们的学生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真正的走出去,去实践,去看看外面开阔的世界。得到一定资源的同学们,走在前列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把经验教训传授给身后人,大家要抱团,不是形成一个组织,而是一个平台。

    甚至这样的平台,在大学里就可以搞嘛,大家有社会实践的,有企业资源的,整合一下,欧美先进大学里有精英社团,校友会,我们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搭建思想碰撞,技术交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的平台,我不是鼓励你们不专注学业,如果你们是其他院校的,这种事我保证提都不提一句!”

    下方出现了一阵带着善意的哄笑。

    赵院士在那边道,“但正是因为各位是北大人,我们不光是亦步亦趋的跟着前人的脚步去学习,重要的是还要有批判精神,还要有创新精神,我知道你们大部分人智商是足够的,你们能力是足够的,有足够的能力在学业的同时,还能去实践验证。所以,应对未来变革,大家报团取暖,要形成中国企业和技术阵地,要形成平台,当然,我希望这样的平台,要有社会和公益的性质在里面,不仅仅是商业,要有文化目标,社会目标,要有高度,要有价值。在这上面,咱们北大可不是在前列啊……大家不用猜了,有竞争性势同水火的,可不止我们隔壁一所,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又是一阵笑声。

    “总之已经有大学允许学生们这么做了,我作为北大人,多说一句私心话,我们北大,不在平台上占据前列,未来,这一块可就要拱手让人啰……”

    赵院士妙语连珠,说话又很接地气,所以他讲座人气很高,今天讲座上也是效果反响很好,只怕一夜过后,明天北大满城都会是“赵院士鼓励我们别一直学习,多搞搞学生社团活动”这种笑谈调侃话。

    只是阶梯座位上,朱旭在内的一干人等面面相觑。

    他们先前评论程燃不务专业,结果转过头在他们北大这位院士讲座上,人家就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北大人要抱团去占领未来的平台阵地!

    这算什么

    新时代的蝴蝶效应

    科大的一条小蝴蝶扇了扇翅膀。

    北大的院士讲座就引发了一场风暴。

    一定不是赵院士科大有卧底。程燃是不是在哪里提前听过人家理论了!



第四十七章 那时年月
    如果有人问在全中国最好的大学上学是什么样的感觉,杨夏可能说不出那么多的子丑寅卯,因为有和想象中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但一定可以确定的是,吃饭肯定比较苦恼。

    食堂太多,风格都不一样,进去了还要面对各式各样来自五湖四海菜式的食堂窗口,吃什么对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绝对是脑壳疼的事情。

    好在那之后就没有那么麻烦了,杨夏和秦芊互相发个短信,两下一商量,就可以把地点给定下来。

    自清华十中学生聚会过后,往后几次,秦芊也随后被联系上了,加入了进来。结果参加了校友活动,莫由名来的,和杨夏走得却是很近。

    这种关系很奇妙,不是闺蜜,两个女生,而且同属于旁人看来有自己个性的女生,不会用闺蜜这种太过黏乎的词作为两人关系的诠释,但两人却似乎着实很合得来。

    有些事可以一起做,饭点去食堂打饭用餐,在某个午后在水吧喝点奶茶小坐,或者图书馆看看书。却从不深入的介入对方的生活,就譬如杨夏不会谈过多自己班级和专业里的事情,秦芊也从不邀请她观看自己在艺术团的演出。

    两人间有一种很特别的相处方式,保持着距离,却也有朋友的要好。

    当初两人攀谈说上话的时候,说来也有些奇异,是秦芊和杨夏生疏打招呼“原来你是伏龙院子的啊……和程燃一起长大的”

    杨夏也会点头说“有次在他家里,见过你的照片。”

    这是最初始的对话,而后双方经常一起成双成对,并肩走在燕园,大概就是很多人那里所谓的惊鸿一面。
1...355356357358359...4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