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摇滚教父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黑色贝斯

    这种涉及百亿美元的多方谈判通常旷日持久,一时半会之间不可能谈出个什么结果来。

    乐队跟进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将这件事完全授权给了以卢西恩-格兰奇为首的mad唱片高层,并派出律师和会计师团队作为监督。

    至于乐队自己,在结束了圣诞节到新年(公历新年)的短暂假期之后,立刻进入录音室,开始新专辑《披头士(thebeatles)》的录制。

    “我感觉这些歌的风格很熟悉。”

    排练室里,胖子听着刚刚排练时的录音,忽然开口道:“好像六十年代乐队的风格。”

    (请原谅我不会起名,直接用披头士曾经用过的乐队名字。)

    ,一般被歌迷们简称为乐队,是这个世界之中,六七十年代盛极一时的乐队。

    巅峰时期,几乎和罗杰前世的披头士相差无几,音乐风格也同样类似。

    就连乐队灵魂人物的名字都很像,同样叫约翰和保罗。

    而且在经历方面也十分的雷同,比如说两个约翰都是在1980年被自己的歌迷枪杀……

    只不过,由于这个世界的乐队解散得更早,因而没有能够像罗杰前世的那支披头士一样,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世界乐坛的格局。

    “所以这张专辑叫《thebeatles》。”

    罗杰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既是向他们致敬,又是强调区分。”

    “说起来,乐队的那个约翰,你们不觉得死得很蹊跷吗”

    胖子似乎对这种阴谋论的很感兴趣。

    几天前,乐队刚刚讨论过这个话题,这一次又被胖子提了起来:“我觉得,约翰的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没有了约翰的乐队,在音乐才华仍然是世界顶尖,但却没办法再保护自己的财富。”

    胖子的观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约翰为什么会死

    因为他挡了别人的路。

    这个“别人”,按照阴谋论的观点,可以套入很多角色。

    事实,无论是乐队,还是乐队,他们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音乐的出色。

    另一方面,却也和约翰出色的商业手腕分不开关系。

    在六十年代,大唱片厂时代结束没多久,主流唱片公司依然牢牢把持着整个市场的那个年代,乐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可以和如日中天的百代唱片相抗衡的角色。

    甚至于,在约翰的一系列运作之下,乐队到了后期,直接脱离百代,自立门户,创立了公司,来运作自己的唱片和版权。

    当然,公司除了运作乐队的唱片和版权之外,还在包括服装、电影、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

    不过这些投资嘛……

    因为某位成员嗑药嗨大了,拍脑门把整个店面里的所有货物都白送给歌迷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

    (这个真的有过好几次,伦敦贝克街有家公司的体验店,被歌迷“扫荡”过不下五次。)

    亏损不亏损的无所谓,反正乐队有钱,也任性。

    即使是在乐队解散之后,公司仍然是维系乐队成员关系的重要纽带。

    而且在约翰的运作之下,这家公司还干了一件大事:把乐队早期专辑的发行权,从百代唱片手中收了回来。

    当时的百代可以说是如日中天,rca唱片垂垂老矣,宝丽金还没什么竞争力。

    至于后来的环球、索尼等等,压根还没“出生”。

    整个唱片业内,百代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在这种情况下,乐队抢回自己专辑的发行权,无异于是在百代的脸抽了一巴掌

    这也为双方的翻脸埋下了伏笔。

    果然,没过几年,约翰就在街头被一名声称是乐队歌迷的精神病人枪杀。

    在那之后,艾伦-布莱恩逐步掌握了公司的大权,短短几年之内,就将这家公司搞到濒临破产。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众所周知了,百代唱片拿回了一部分专辑的发行权,而一家名为的公司,则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低价,买下了乐队200多首歌曲的版权。

    按照“凶手一定是受益最大的人”的理论,在许多阴谋论者的观点里,这两个最大的“受益人”,也成为了约翰之死的策划者。

    当然,还有更加离谱的传闻,例如约翰的左翼倾向惹怒了fbi、例如约翰的岛国妻子为了巨额遗产而对约翰暗下黑手等等。

    这些乱七八糟的传闻始终是传闻,在事发当时确实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终究还是和其它的新闻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只是偶尔提起来的时候,会说一句:啊,那个家伙死的确实很蹊跷,我觉得这锅应该让xxx来背。

    “那件事都过去二十多年了,就算有人知道真相又能怎么样”

    罗杰随口说道:“与其去关注那些八卦,倒不如想想我们自己的问题。”

    罗杰只是随口转移话题,胖子却是认真地摸着下巴,若有所思道:“如果我们拿下百代唱片,在环球、索尼那些巨头眼里,会不会也成为绊脚石”

    “就算存在那个可能,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罗杰哭笑不得,劝说道:“现在年代不一样了,就算是有商业竞争,也不会轻易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就算有人想动我们,也得考虑一下影响。”

    罗杰没有细说下去,不过几人都是很聪明的人,清楚罗杰话里隐含的意思。

    在过去,有许多“大人物”做事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也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

    虽然“大人物”们依然牢牢把持着舆论,但却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为所欲为。

    单单只从娱乐圈里来看,在五六十年代之前,甚至是稍微晚一些的七八十年代,都有不少莫名其妙死于非命的大牌明星。

    比如说喝酒呛死,游泳淹死什么什么的。

    但到了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事发生的就越来越少。

    一方面,是因为法制越来越健全。

    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大幅度加快,让过去某些人一手遮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一言不合就从消灭竞争对手,这种做法,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极少再发生了。

    当然,整个世界并没有从黑变白,极少发生,也不代表没有。

    但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尤其是从底层崛起的“小人物”,生存的环境,已经是比几十年前好了太多。

    至少,就算是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失败,识趣一点的,及早认输,最坏也不过就是身败名裂,但至少还能保留住一部分财富,安心做一个富家翁。

    胖子若有所思道:“所以,这就是你要求优先拿下百代版权部门的理由影响力”




第589章 不要太过分了!
    在罗杰的计划中,《披头士》这张专辑,一共只有首歌,总时长也只有二十四分钟。

    在这个录音室专辑普遍时长超过三十五分钟的年代里,单纯从数量上来讲,《披头士》这张专辑略显敷衍了些。

    但数量是一回事,质量方面,罗杰却没有丝毫的担忧。

    很多时候,歌迷购买一张专辑,往往只是为了其中的一、两首特别喜欢的作品,其它只是凑数的“赠品”。

    而这张《披头士》专辑,却是首歌都属于“冠军单曲”这个级别,完全足以以质量取代数量。

    除了作为专辑核心的《昨日》和《嘿,朱迪》两首歌以外,其余的六首歌,在披头士乐队的历史上,也都曾拿下过极为出色的销量。

    由于罗杰将侧重点放在了商业成绩和传唱度上,这张专辑的主题略显混乱。

    两首以爱情为核心的单曲:《想牵你的手》,《爱我吧》。

    《我的一生中》则是讲述童年和友谊,而《穿越宇宙》表面上的主题是孤独,实际上却是在描绘瘾君子嗨大了之后所看到的光怪陆离的诡异世界。

    再加上悠长而耐人寻味的《挪威的森林》,还有披头士所有代表作品中,极为罕见的,不是由约翰-列侬或者保罗-麦卡特尼主笔,而是出自吉他手乔治-哈里森之手的作品《当我的吉他轻声哭泣》。

    首主题不一的作品,构成了这张堪称独一无二的《披头士》。

    对于这几首歌,罗杰的改编幅度不算大,仅仅只是将几首钢琴作为主旋律的歌,改成了由吉他作为主音乐器。

    披头士的作品一向以旋律简单,容易上口而著称,录制起来的难度不大。

    再加上乐队对于录音室里的工作早已轻车熟路,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录制下去,基本上不需要担心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状况。

    不过,因为乱七糟的杂事太多,《披头士》专辑的录制进度根本快不起来,总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干扰乐队的进度。

    排练才刚刚结束,正准备开始录制的时候,富国银行那边的贷款谈判就出现了问题,于是胖子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跑去和银行协调。

    好不容易等到胖子回到录音室里,索菲亚-科波拉又找上门来,与罗杰商讨新的《摇滚圣经》改编电影的选题。

    长谈了几次之后,罗杰同意了索菲亚提出的,将《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摇滚圣经》系列电影的第二部,并授权索菲亚开始搭建起剧组的框架,筹备整个项目。

    摆脱了这几项工作,回到录音室里,罗杰又发现,安妮不知道什么时候,买了一张机票跑到伦敦,去交割自己的期货合约。

    “wtf!还能不能让人好好录完这张专辑了!”

    又一次录音被杜克-罗森伯格的来访打断之后,罗杰差点忍不住自己的脾气,当场爆发。

    不过乐队的摊子铺得太大,各种乱七糟的事情多,这早就在罗杰的预料之内。

    平复下自己的心情,罗杰走出录音室,在会客室里见到了杜克和另一位“陌生”的客人。

    说陌生,是因为两人是第一次见面。

    但在罗杰的前世,却是没少在大银幕或者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位一度沦落为烂片之王的巨星。

    “我猜你要谈的是《战争之王》的计划书”

    罗杰用一句明知故问的话和杜克打过招呼,又问道:“不给我介绍一下吗”

    “尼古拉斯-科波拉,索菲亚的堂兄,你钦点的影片主角。”

    杜克先是对罗杰介绍了一番,又转身对尼古拉斯-凯奇,啊呸,尼古拉斯-科波拉说道:“这位是罗杰,你知道他的身份,不过最重要的一个身份,是我们的老板。”

    杜克的话有一定的玩笑成分,这个世界的尼古拉斯,是在mtv音乐频道工作,可以说是属于流行乐坛的一份子,哪怕仅仅只是出于工作需要,也会将罗杰的履历背得滚瓜烂熟。

    不过,在杜克的劝说下,尼古拉斯已经暂时放弃了原本的工作,打算投身到好莱坞,尝试转行。

    “欢迎加入我们的项目。”

    罗杰伸出手,和尼古拉斯-科波拉握了一下,请两人坐下,看向杜克,问道:“计划书完成了吗”

    “确切地说,只完成了初稿,后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做调整。”

    杜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递给罗杰,继续说道:“我已经说服了那个,他同意将自传的改编权以象征性的一美元授权给我们,并愿意在剧情方面提供一些支持,比如他亲身经历的走私交易细节。这对我们的影片有很大的好处,能够极大的提高剧情的真实性。”

    罗杰打开文件夹,首先翻到最后,看了一眼预算,然后不动声色地翻到剧本大纲,认真地阅读起来。

    在杜克拿出的这份剧本当中,比罗杰前世所看过的那部《战争之王》还要尖锐得多。

    例如,在主角被捕之后的那一段对话里,不但对五大流氓国大肆嘲讽,更是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讲出来就要被和谐掉的那种。

    看到这一段,罗杰皱了皱眉头,质疑道:“过于追求真实的话,会不会引起华盛顿当局的不满”

    在北美,无论是唱片业还是好莱坞,抹黑白宫是常态,也是娱乐圈内最大的政治正确。

    似乎不骂几句总统,就要在娱乐圈里混不下去了一样。

    但罗杰却是很清醒地知道,在这个国度,白宫的控制力并不像外人看上去的那么疲软。

    所谓的“言论自由”,也仅仅只是限于骂几句总统,仅此而已。

    若是想要搞出什么大新闻,那下场绝对不会比在北韩当面骂是傻哔好到哪去。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华氏11》在上映之初一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拍出这部片子的导演,只有上帝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

    “在正式拍摄的过程中,剧组需要五角大楼的帮助,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剧情细节,会重点参考五角大楼顾问的意见。”

    对于罗杰的这个问题,杜克显得早有准备,开口解释道:“剧本写得尖锐一些,在正式拍摄的时候,再根据顾问的意见进行删减,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兼顾政治正确和真实性之间的平衡。”

    罗杰思考了一会,点点头,接受了杜克的这个解释。

    虽然北美这边没有什么什么总局对影片进行审核,但如果影片的剧情真的有什么“无法过审”的内容,五角大楼的顾问肯定不会不闻不问。

    某种程度上来讲,五角大楼完全可以代表白宫的立场,只要五角大楼认为剧情没有大的问题,白宫那边通常也都能交代得过去。

    大致翻了翻剧本,除了某些过于尖锐的情节之外,罗杰对于杜克操刀的剧本没有什么不满之处。

    这个题材的影片必然是r级,因而,吸毒、枪战、流血,以及性的镜头,可以略微放纵一些,不用卡得太死。

1...350351352353354...4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