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杨信说道。

    那些荡寇军士纷纷按倒那些青虫。

    “敢斩这些士子者死!”

    袁世振喝道。

    他身后的雇佣军枪口瞄准荡寇军。

    “荡寇军直属皇帝陛下,是为补充锦衣卫兵力不足特意组建的,由锦衣卫籍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杨信统帅,其主要军官皆锦衣卫籍,攻击荡寇军形同攻击锦衣卫,你们最好想清楚此举意味着什么。我会在事后把你们抄家灭门的,别以为我查不到你们,你们都是西北边军出身,只要去卫所一查就行,这里有没有靖虏卫的,靖虏卫赵家跟我可是兄弟。

    那时候你们觉得这些官老爷会救你们

    你们自己在官老爷心中是什么,难道你们自己不清楚

    你们不过是用过之后可以随意抛弃的,他们会救这些士子是因为他们和这些士子是一伙的,但你们有什么资格和这些官老爷们一伙杨某是什么人想来你们也听说过,我想杀的人还没有逃过的。”

    杨信看着那些雇佣军,换上一口的陕西话说道。

    那些雇佣军面面相觑。

    他们的确都是西北边军出身的。

    尤其是陕甘宁一带,不但穷而且常年和蒙古人打仗民风剽悍,而晋商在这时候的准确称呼是西商,他们是山西和陕西商人的联盟,他们要雇佣打手肯定这一带最理想。那些原本军户出身,但因为卫所制度糜烂陷入穷困的旧军户,也愿意来当打手赚钱,但就算雇佣军,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攻击锦衣卫是绝对抄家灭门的。




第二三二章 就这样被你征服
    “明卿兄救我!”

    原本历史上在常州献城投降的庄应会,被五花大绑着跪在运河边,伴着两旁绝望的号哭声,凄惨地朝着运河上喊道。

    在那里一艘船正驶过。

    当初怂恿他身先士卒的陈仁锡正站在那船头,和几个他不认识的士子在说着话,尽管相距不过十丈多点,但却没有转头看他哪怕一眼,就仿佛他根本不存在一样,然后伴着脚下船的迅速前进,直接奔向前面已经开放的运河浮桥……

    后面还有更多这样的船。

    正在运河边砍下的一颗颗人头让这些青虫瞬间清醒了。

    没人再闹了。

    全都老老实实承认了失败。

    就在前面那些阻挡的船只被撑走后,后面那些载着青虫的船只,全都在岸边无数目光的注视下,仿佛他们不是来堵运河的一份子般,一边对岸边的杀戮视若无睹,一边迅速向前通过浮桥,继续驶往遥远的北方终点……

    还是要去请愿的。

    堵运河只是意外而已,只是一群头脑不冷静的士子个人行为,像后面这些都是饱读圣贤书,都是公忠体国的,他们对杨信的恶行不满,也只会通过合法手段去京城敲登闻鼓。他们怎么会堵运河,这种明显试图为个人利益要挟皇帝的行为岂是忠臣义士所为,之前只是他们堵了前面,后面的忠臣义士也没法继续向前而已。

    绝对不是一起堵漕运。

    他们对于这些不识大体的士子一样是要唾弃的。

    反正事情就这样了。

    话说不这样还能怎样

    继续向前堵,那杨信的屠刀肯定接着落下,这个恶贼已经在岸边摆上一个个万人敌等着了,那毒烟一熏谁也扛不住,任何阵势也得崩溃。跟这种奸臣没有道理可讲,大家还是继续在陈幼学带领下北上,到京城敲登闻鼓向皇帝递请愿书才是正理。

    总之所有青虫以最快速度通过扬州钞关。

    而在他们后面甚至原本被堵住的漕船都已经开动,扬州运河堵了整整五天之后,在这第六天被杨信的屠刀硬生生通开,这场轰轰烈烈的堵运河大戏,就这样以青虫们的失败而告终。这时候甚至就连京城里天启处置的圣旨都还没来,毕竟五百里加急往返也得至少八天时间。

    实际上天启早知道这些,杨信从鼋头渚回来就把奏折送去了。

    同样在这里大开杀戒,用一批士子的人头彻底震慑江南士绅,这也是杨信和天启计划好了的。

    天启同样也想砍一批人头。

    但他作为皇帝必须维护形象,所以这个恶人由杨信来做,杨信在处置此事的圣旨到达前,迅速用这种手段解决此事,但天启的圣旨内容肯定是安抚,无非就是在南京指定哪个大臣,过来安抚一下士子们。但他的圣旨到的时候,杨信已经把人头都砍了,那这件事就属于令人遗憾了,事后再给杨信罚一年的俸禄,他们君臣俩就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了。

    至于那些文官弹劾杨信……

    九千岁那里堆了整整一箱子的弹劾呢!

    愿意弹劾就弹劾呗,反正皇上又从来不看,九千岁也从来不往内阁送,这样的奏折只要那些官员愿意,他们就是赶着马车往通政司送都没用。

    “你们这些骗子!”

    庄应会看着陈仁锡那从面前经过的身影,悲愤地咒骂着。

    陈仁锡肯定听到了。

    但是……

    他依然没看这里哪怕一眼。

    庄应会长叹一声,估计是叹息自己的愚蠢,怎么就相信了这些家伙,然后他看了看两旁一颗颗死不瞑目的人头,而就在此时他头顶一道寒光划落……

    “看看吧,这就是圣贤弟子。

    唐朝时候的书生喊着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追求的是下马写诗上马砍人千里觅封侯。宋朝时候好歹还有岳麓书院所有学生为迎击胡虏战死,还有崖山的宁死不降。到咱们大明这才砍了一百来颗人头,就一下子全都老实了,再过几百年,估计就用不着砍人头了。

    直接就会跪下献媚了。

    这可真是一辈不如一辈了!”

    杨信感慨地说。

    “你是在说我吗”

    衍圣公幽幽地说道。

    “呃,咱们是朋友,我岂能这么说你!”

    杨信说道。

    “不过这儒家弟子的确需要好好整肃一下了,回头你给陛下上个奏折什么的,就说要恢复君子六艺,这儒生骨头越来越软,说到底就是平日不锻炼。你应该提议以后科举取士必须要考君子六艺,也不用太好,能达到熊廷弼的水平就行了,达不到的就算是举人也不能考进士。”

    他紧接着说道。

    话说这样应该是一件很欢乐的事情。

    想想一帮风流才子们,不得不骑在危险的马背上,颤巍巍拉那些硬弓的场景就很令人愉快。

    反正有熊廷弼当模板。

    熊廷弼可是能骑马跟随骑兵一起长途行军的,虽然射箭水平不好说,但就凭他过去武举的出身,再加上目前的身体素质,拉开步兵战弓估计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而他作为目前大明少壮派官员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可以作为天下儒生模板的,衍圣公上奏,天启下旨,剩下就是整个大明那些偎红倚翠的风流才子们哀嚎了。

    衍圣公没有回答他。

    不过杨信真要是逼他,他还是会屈服的,这样其实也不是坏事。

    至少对于北方士子有利。

    尤其是陕西,辽东,河西走廊,这些原本相对偏远,科举上一直很没有存在感的地方士子来说,通过这种可以说体育考试,先刷下去一批在秦淮河上泡软了的南方士子,绝对能够增加他们的进士比例。要是衍圣公真上奏,说不定朝廷还真就有一定支持者,到时候杨信就可以看笑话了,如果赶的紧些,说不定这一科就可以看到。

    毕竟正式的考试还得过完年后的。

    “大帅,都砍完了!”

    黄三走过来说道。

    “扔那里吧,谁爱给他们收尸就随便了。”

     



第二三三章 割韭菜
    如狼似虎的荡寇军士兵立刻上前迅速把郑之彦抓住。

    后面几个保镖急忙上前。

    郑之彦立刻喝住。

    “杨佥事,在下身犯何罪”

    他问道。

    四周同样一片瞩目。

    毕竟他身份不同于那些青虫,这可是扬州盐商祭酒,整个扬州盐商行会首领,可以说这座城市最显赫的商人,拥有无数产业雇佣无数雇工,可以说这座城市很大一部分人都得跟着他吃饭。

    他被抓还是极其吸引眼球。

    “什么罪”

    杨信想了想……

    “他是什么罪来着”

    然后他问身后的那个锦衣卫。

    “回佥事,根据王好贤供词,郑之彦与其同谋造反,郑家家奴及何三等人负责他俩之间联络,另外王好贤目前所住之处,就是郑之彦名下房产,而且卑职还在王好贤处,搜出郑之彦与其联络的密信一封,信上内容颇有不臣之语。”

    那锦衣卫说道。

    “这谋反可是大罪,虽然本官相信郑生员不会这样糊涂的,但既然王好贤口供如此,那还是要查一查的。”

    杨信背着手很有派头的点了点头说道。

    “杨佥事,在下真是冤枉啊!”

    郑之彦说道。

    他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这也很正常,杨信在无锡干了什么早就尽人皆知,这个恶贼来扬州这种地方,要是不狠狠捞一笔如何对得起他那恶贯满盈的名声。既然是这样就没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掏银子而已,郑家还不至于缺银子,接下来就是到他那里谈价钱。

    事实上就是杨信不敲诈,他也已经准备好了两万两银子。

    像这种人路过,身为盐商不掏点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扬州盐商每年赚的钱里面,有一多半就是用来孝敬包括宫里太监在内各级官员,锦衣卫也在孝敬范围。

    “我相信你,当然,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杨信拍着他肩膀说道。

    就这样郑之彦被抓,就在他被押入城內的时候,运河上彻底恢复了正常,为了让后面堵的船及时通过,杨佥事下令商旅免税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內钞关自由通行。

    总之此事就这样落幕。

    但扬州城门却没开,而且紧接着返回扬州的杨佥事,立刻放出手下开始了大逮捕。

    城內除郑家以外,其他张,李,阎等主要盐商家族的首领,统统被他以勾结闻香教谋反的罪名抓起来,同时被抓的还有他们各自家中的闻香教徒,以及那些所谓的密信。反正是不是的他说是就是了,因为他之前始终关闭扬州城门,这些人几乎一个没跑了,统统落入他手中,然后这些人全部被他扔到小东门城楼上……

    “郑生员。”

    杨信笑咪咪地说道。

    这时候已经是午夜,空荡荡的城楼里插满火把,摇曳的火光照得四周士兵面目狰狞。

    “咱们都是聪明人,我就不浪费时间了,我的目的想来你也明白,但王好贤终究是供出你们,而且你们家中也的确有闻香教徒,那么我说你们有罪你们就有罪,我说你们无罪你们也就无罪。”

    他说道。

    “三万两,在下愿孝敬杨佥事及诸位兄弟三万两。”

    郑之彦同样很直接地说。

    “你他玛打发要饭的呢”

    旁边锦衣卫怒斥。

    “素质,要注意素质!”

    杨信说道。

    那锦衣卫羞愧地退后。

    “咱们也不要跟个小贩般讨价还价了,我这里有一份名单,上面有你们的保释金,我们可不是那种敲诈勒索的,我们锦衣卫是律的,你们掏的这是保释金。

    知道什么是保释金吗

    首先你们的罪行还在侦查中,这期间理论上你们是要关押的,甚至少不了要严刑拷打,但咱们陛下慈悲为怀,对于像你们这样的人,特意设立了保释金制度。你们可以掏一笔银子交给锦衣卫,这样就不用坐牢,而是回家等待侦查结果,这叫取保候审,毕竟要是你们这期间潜逃的话,我们这些经办的人也没法交差。

    尤其是你们这样的富豪要是卷了家财潜逃国外,那就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了。

    当然,要是最后侦查出你们无罪,这银子还是要退回的。”

    杨信说道。

    郑之彦很想啐他一脸。

    那肯定是一辈子都查不出结果了。

    他不知道杨信还准备怂恿天启,在整个大明进行推广这种先进制度,以后锦衣卫也罢其他衙门也罢,对于一些不需要抄家的犯人,就采取保释金制度,要么掏保释金,要么在大牢里尝那些刑具……

    反正就算查明是无辜者,锦衣卫也没有对受刑者赔偿的习惯。

    没打死就不错了。

    赔偿这种事情简直做梦。

    这样肯定会有有钱人掏银子先把自己保释出去,避免了被锦衣卫给打残,虽然很大一部分会被贪墨,但终究还是会给皇帝增加一笔收入。

    而且这个制度不会影响穷人。

    锦衣卫闲得蛋疼了,也不会没事去抓那些指定掏不出保释金的,至于会不会有锦衣卫为了银子故意陷害无辜,这个就不关杨信事了,反正他知道这个办法能给天启创收。而且创收数量不会太低,比如说京城那帮勋贵们,话说李自成能榨出七千万,锦衣卫能时不时构陷一下榨出七十万也行啊。
1...114115116117118...4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