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我们可能搞错了一件事,这孙家有个需要灭口的特殊人物,记得那个白净的书生吗,立刻去把他控制住!”
杨信看着天空中如流星雨般划落的一点点火光说道。
说完他猛然纵身跃起,瞬间到了十几米外的假山上,紧接着再次跃起直接上了围墙,然后落在外面的袭击者中,伴着这些正在射箭的家伙惊叫声,抡开双拳开始了狂殴。他现在发现不是面对重甲的敌人,拳头其实是最好用的,反正被他重拳砸上的基本不死也得重伤,关键是拳头更快,使用武器越长挥动一次需要的时间越多,就像骑兵陷入混战后基本上都是短兵器……
因为这个两次攻击之间的间隔更短。
而最短的无疑是拳头。
化身某电影人物的杨佥事,一边不断发出怪异的尖叫,一边双拳打出残影般在袭击者中快速穿行。
沿途一片惨叫。
那些原本在射箭的袭击者惊恐尖叫着,不断挥着各种武器涌向他,然后在他双拳一拳废一个的重击中,或喷血,或昏迷,或惨叫着倒飞出去,转眼间就彻底崩溃,原本涌向他的全都掉头逃跑,但却依旧在他的追击中,一个个步了同伴的下场……
“收工!”
双拳同时轰飞最后一个袭击者的杨信,收拳深吸一口气说道。
“呃,你们不是他们一伙的吧”
他看着突然多出的一群围观者。
已经完全陷入石化状态的后者以最快速度摇头。
“小的丁文盛,与孙家临近,闻有贼寇袭扰,带着家奴出来相助而已。”
为首的谄笑着说道。
“真不是”
杨信说道。
“不是,绝对不是!”
后者语气坚定地回答。
旁边一个受伤的袭击者举着手想喊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一刀戳进这家伙心脏……
“此辈贼寇,人人得而诛之!”
丁文盛义正言辞地说道。
说话间还用手中的刀搅了搅,那袭击者悲愤地指着他,然后终于还是咽了气。
“不是就好,好在这里还有一堆没死的,想来我还是可以查出谁是幕后主使的。”
杨信说道。
这时候曹文诏从里面匆忙走出来。
杨信用目光询问着他。
曹文诏摇了摇头。
“跑了”
杨信意外地说道。
“跑了,这边应该是调虎离山的,另外有人翻墙进来破门救走了他,不过只是救走他一个,其他人都在,是我大意了。”
曹文诏说道。
此前他们进行过甄别,那人自称是山西来的商人,和孙家有生意故此暂居孙家的,而且拿出了路引之类,口音也是山西的,广宁像这样的很常见,孙家这样的世家大族都和晋商有或多或少的生意往来。曹文诏自己是大同人,随便问了一下就可以确定他身份,故此也没怎么太过在意,直接单独关在一处院子,就连看守都没派。
既然确定是山西商人那就与此事无关了。
然而曹文诏却没想到,这个被自己认为纯属无辜卷入的人居然还是条大鱼。
“跑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杨信冷笑道。
跑了又能如何,还不是要被抓回来。
“他叫什么”
杨信问道。
“路引上的名字是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
曹文诏说道。
“呃,这个名字我记住了。”
杨信深吸一口气说道。
这个名字应该是真的,因为没有造假的必要,人家是合法的商人。
他回头看了看里面已经燃起的大火,紧接着将目光转向丁文盛。
后者警惕地后退一步。
“丁老弟,这孙家起火没法待了,欢迎不欢迎
第二五六章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你想把他们一网打尽”
曹文诏疑惑地问道。
跟着杨信这一路,他已经有点适应自己把兄弟的套路了。
这个家伙最喜欢干的就是点火,先把火烧起来。
或者说抓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不是无辜的,都先抓起来,然后把一个最大的罪名扣上,摆出一副要扩大化,搞一场大狱的架势,逼着地方上的世家大族跳出来。
因为他是锦衣卫,而且是真正在皇帝那里受信任的锦衣卫,所以正常手段无法对付他,弹劾也罢检举也罢,就算地方官员出面都没用。
地方官又管不了锦衣卫。
哪怕都察院最多也只能弹劾他而已。
但弹劾他毫无意义,九千岁那里直接就扣下了。
调动军队最多虚张声势,但只要他玩硬的那就得让步,因为敢用军队武力阻挡锦衣卫就是公然造反。
哪个地方官和军队将领也不敢。
最终走投无路的地方世家要么掏银子哄着他,要么就是采取非常手段,鼓动民变,伪装盗匪,刺杀,总之就是这一类非法手段。但这种手段一用那原本无罪也就有罪了,同样原本只是伪造口供的讹诈,也就变成证据确凿的办案,最终那些世家大族也就该抄家了。
很显然他又在给广宁这些世家大族挖坑跳了。
“军户制度为何糜烂”
杨信看着王化贞的背影问道。
“军户养不活自己。”
曹文诏说道。
他也是军户,而且是最底层军户家族,否则也不用出来当募兵谋生。
“军户为何养不活自己按照朝廷的制度,以辽东为例,每正军一名授田五十亩,纳子粒六石,就算亩产低一些,每年一份屯田收获五十石粮食,上交六石之后也能剩下四十多石。更何况余丁同样也有地,按照国初制度余丁垦荒永不起科,哪怕后来开始起科也只是亩收一斗,这个标准的确比民田高,但相比起那些需要交最多七成租的佃户,一斗并不算多吧”
杨信说道。
明朝军户授田标准各地是不同的,但辽东军户就是一个正军五十亩。
也就是说一个军户家庭就五十亩地,交六石粮,而这个军户家庭剩下的成年男人称为余丁,余丁自己垦荒,最初朱元璋定的永不起科,也就是无论开垦多少永不交税。到宣德时候就把他踹一边了,重新核定是这种田地一亩一斗,这个标准远超民田,但仍旧足够养活余丁,因为这是塞外,有的是荒地,只要愿意开垦几乎就是开垦不完的。
而真没有地可开垦的,官府两个余丁给五十亩。
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的军户为例,五十亩是必须的,然后他家肯定还有一个成年男人,后者还有二十五亩,最低就是七十五亩。
在营服役期间妻儿有月粮。
当然,数量很少。
少的差不多也就能养耗子。
但无论如何,辽东这样的地方,一个五口之家的军户理论上仍旧足够养活自己。
七十五亩啊!
就是种一季麦子怎么也能收一百石粮食。
交六石正田加两石半余丁田的,最终就是交八石半,扣除种子,养牛的费用,剩下依然足够全家衣食所需。
但是……
“咱们就以一个五口之家算,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小孩。
首先良田肯定全归世职军官,普通军户种的肯定是薄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普通军户有良田,军官也会想办法夺去,就算军官的原本是下田,他也有办法变成良田。无非就是把原本通往普通军户田里的水渠改自己田里,这是各地通行的做法,谁敢跟他们理论直接就行军法了,甚至这改渠道还得受害军户参加呢!
最后膏腴之田全归军官。
只有那些他们不稀罕的才归普通军户。
而辽东上上田才能达到一石以上亩产,上田勉强一石,但普通军户得不到这些,能得到的也就是些中田和下田,这些薄地亩产平均起来正常年景也不过五斗而已。五十亩也不过二十五石,去六石还剩十九石,种子以每亩四升算去两石,还剩下十七石。
再算余丁田。
二十五亩余丁田也不会是上田。
上田不可能留着等余丁去开垦,中田都没有,余丁田几乎全是下田,亩产三四斗算好的,咱们就还是按照五斗算,产十二石半,扣一石种子,交两石五斗,剩下九石。
总计二十六石。
一丁吃最少七石半,两丁去十五石,一个小孩至少三石半,十八石半,剩下还有不到八石归两个成年女人。
实际上已经有吃不饱的了。
女人比男丁吃的少不了多少。
这还不算穿衣,生病,天灾之类的。
但若真是如此,也不是不能撑住,毕竟我说的是勉强吃饱,但实际上哪有真正吃饱的,况且平日瓜菜之类都是要吃的,谁家还不挖野菜凑合。
但作为军户是要服役的,就算没有敌人进攻,军官也是有权调动,哪怕他调动了不是打仗,哪怕他是调动这些军户给自己家田地挖水渠,给他家修房子,甚至农忙时候给他家收庄稼,他家宴客时候去端盘子。
实际上卫所世职军官全都是这么做的。
这还仅仅是军官私役,还有军中的公差,巡哨,割饲马的草料,修缮城池,使者往来的护送,时常一年间十之六七不能耕种,就靠着家里妇孺。
那么耽误收成怎么办
没人去管。
这还是没有战事时候,若有战事就别提什么收成了。
原本就是正常年景也仅能糊口的日子,再有任何一点意外,就必然会出现吃不饱饭的,更何况是这样天天有意外,月月
第二五七章 汉奸,汉奸与汉奸
“杨佥事。”
丁文盛略显尴尬地笑着说道。
“丁老弟有话直说,你我一见如故就如兄弟一般,不要如此的不爽利。”
杨信端着茶杯说道。
同时用满意地目光看着前面一个美婢。
后者明显带有几分异域风情,但仅仅是有几分,应该串了不只一代,还是很有几分韵味的,也不知道这家伙从哪里弄的。
“在下想问那些贼人的供词……”
丁文盛欲言又止。
“此乃机密,你我交情好归交情好,这种公事上还是要分开的,杨某一向大公无私,哪怕就是自己的亲兄弟,犯了法也要公事公办,若丁兄弟与这些逆党没有勾结,完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我是不会冤枉你的。若丁兄弟的确与逆党有些瓜葛,那我这个做朋友的,绝对不会看着你一错再错,放心,若你真犯了这千刀万剐的罪行,我会给你争取一个绞刑的。”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道。
丁文盛腿一软,直接趴在茶几上。
杨信端着茶杯,用很凌厉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丁文盛颤巍巍从怀里掏出几张会票,然后就那么颤巍巍地伸过去,同时用哀求的目光看着他……
“一万两”
杨信惊叫道。
“给兄弟们吃酒的。”
丁文盛嘴唇哆嗦着说道。
“你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我在镇江打赏士兵都能出这个数。”
杨信鄙视地说道。
“杨佥事,广宁是僻处穷塞之地,比不得关内富庶,小人也只是有点薄产免于饥寒而已,一万两已经是倾家荡产了。”
丁文盛哭着说道。
“那你就不用倾家荡产了,把他扔出去,一万两银子,这是拿老子当要饭的打发呢,以后没有十万两不要在我面前拿出来,这广宁世家跟蒙古人做了几百年生意,哪个不是富可敌国老子在扬州还捞了两百万呢,老子抄一个李三才家还几百万呢,石佛口王家几十年都能攒上百万,你们这些几百年的世家就好意思拿一万两出来
没有两百万别想把这事摆平了。”
杨信怒斥道。
紧接着士兵进来,把丁文盛拖出去。
当然,拖到外面意思一下就行,毕竟这是人家的家。
可怜丁文盛被扔在自己家的这间房门外,一脸屈辱地走出门,刚出了旁边的月门,郎载熙就第一个迎上前,其他那几家的主事人也迅速把他围起来……
“怎么样,他收了”
郎载熙急切地说道。
“他要两百万。”
丁文盛忧伤地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