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杨信说道。
“谁说没有,衍圣公府还是世宗皇帝给修的,之前就被造反作乱的刘六刘七洗劫后一把火烧了,他们老祖宗的确是圣人,可这子孙就未必了,孔家说白了就是这曲阜城里的土皇帝,知县是他家的,这地也是他家的,城里做生意的税也是他家收。这阖城说是大明百姓,实则都是孔家的家奴而已,生杀予夺都是衍圣公一句话,他家比隔壁鲁王一家还逍遥快活,鲁王说是藩王,但实则就是出兖州城都不是那么容易,但衍圣公可不一样。”
许显纯说道。
“洗劫衍圣公府,想来不禁令人悠然神往!”
杨信感慨道。
“可惜咱们做不了山贼!”
许显纯也很遗憾地说。
“那也未必,接下来你就听我的,总之咱们俩这趟得捞一笔,不但是咱们得捞一笔,顺便还得给万岁爷捞一笔,衍圣公家既然这么有钱,也该为国分忧一下了!”
杨信说道。
说话间他目光向右一转,人群中两个壮硕的汉子迅速低下头。
杨信疑惑地看着他们。
这时候刘时敏那里已经完成,开始转而向孔胤植等人介绍他们,杨信放弃了继续注意这两人,转而应付孔胤植等人,很快繁琐的礼节结束,在锣鼓声中杨信一行进入曲阜城。这里其实是北门,他们在大街上百姓的夹道欢迎中继续向南,然后才正式转到孔府南门,现任衍圣公孔尚贤率领族人正式迎接,这个今年七十九的老头颤巍巍地跪在地上接旨。
刘时敏把那份很没营养的圣旨读完,他们此行公开的任务就算结束。
“这位可是杨义士”
孔尚贤拉着杨信的手说道。
“衍圣公亦知信名信真是受宠若惊!”
杨信虚伪地说道。
“杨义士力挽狂澜,拯辽东于危难,这天下何人不知老朽虽久处偏远,亦知这大明又出了个少年英雄!”
孔尚贤拉着他的手,就跟个话痨的老头一样絮叨。
杨信立刻明白了,肯定有人给他提前报信,让他警惕他这个祸害,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杨信的确已经很受重视了,至少那些文臣已经没有人把他当成一个不学无术的莽夫了。而他这次跟着过来,这明显有些异常,包括万历突然莫名其妙给孔尚贤的这次赏赐也不正常,孔尚贤这
第一零六章 忠心耿耿孔胤植(第三更)
孔胤植真得如坠冰窟,冷汗就像虚脱的病人一样不断往外冒。
完全被吓傻了!
他是聪明人!
不是聪明人又岂会写出八荒咸歌盛世的雄文
李自成的军队还没打到曲阜,他第一个带头摆出大顺天子万万年的牌位,建奴一来他毫不犹豫地喊出了八荒咸歌盛世,剃发令一出江阴阖城决死一战捍卫华夏衣冠时候,他第一个上自请剃头奏。
这是真正的聪明人!
之后大明这段血淋淋的战乱岁月里,他的种种举动无不证明了他的智商……
当然,节操什么的是另一个话题。
杨信的这段话一出,他就立刻明白孔家面临一场真正的生死危机,虽然孔家和杨信所说的教宗还有很大差距,但很大一部分已经可以对应。孔家有事实上的封地,大明各地都有拜他们祖宗的文庙,他们祖宗的信徒控制国家,虽然孔家没有加冕资格,但历朝君主都会寻求他们对统治权的承认。可以说孔家就是个低配版,虽然差距不小,但孔家却是唯一具备成为教宗资格的家族,他们想不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资格。
有这资格就足够。
对于帝王来说,有这资格就有最后让他的后世子孙被控制的可能。
同样,有这资格,有这可能,就让一个帝王有先下手为强的必要,然后无论万历做什么,孔家的厄运就开始了。
“这,这倒也颇为新颖!”
他擦着冷汗说道。
“陛下也觉得颇为新颖,当然,我讲这个故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助兴而已,就像听个戏文一样,虽然这戏文是真的,而且陛下还想更多了解一下泰西的事情,已经派人去澳门找那些红毛人了。”
杨信举起酒杯说。
孔胤植再次擦了一把冷汗。
然后他哆哆嗦嗦地举着酒杯,心不在焉地和杨信碰杯,结果手哆嗦的实在太厉害,那酒杯一下子掉落。
“啊,对寰兄太不小心了,是不是心里有什么胡思乱想”
杨信笑眯眯地说道。
孔胤植突然推开那美婢,一下子站起,紧接着扑倒在杨信脚下,脑袋狠狠磕在地板上……
“求杨义士救我孔氏满门!我孔氏从无非分之想,只是依靠祖宗遗泽想做个富家翁而已,孔氏一门对大明对陛下忠心耿耿,绝对没想过别的,孔氏一切皆陛下所赐,又岂敢不忠于陛下!”
他哭嚎着。
“但别人不这样想啊!”
杨信也没扶他,欺负孔胤植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陛下的确相信孔家,相信衍圣公不会有非分之想,可你们不是这天下儒家弟子,而事实上儒家弟子们一直都在试图对抗皇权,各地那些抱着你们老祖宗牌位冲击官府,对抗陛下圣旨的事情还少吗之前仅仅是因为锦衣卫没给他们让路,京城的士子就敢哭文庙向陛下示威,你们孔家的确不想架空皇权,可儒家弟子们却已经在事实上架空皇权。
那么他们会止步于此吗
他们不会。
他们会继续不断与皇权进行对抗,并且一步步压制皇权,最终让儒家凌驾于皇家,那时候他们就会需要一个旗帜,一个儒家的象征。
那么除了你们还有谁适合
黄袍加身啊!”
他冷笑着说道。
趴在地上的孔胤植迅速掏出一大把银票塞进他怀里。
“杨义士,请指条明路!”
他毅然地说。
“明路倒也不是没有!”
杨信数着银票说道。
“辽东危急,朝廷财政紧张,这衍圣公为文臣之首,自然不应该这样袖手旁观,要知道就连那些藩王都在捐钱给朝廷。”
他紧接着说。
藩王的确有捐款的。
“孔家捐,十万两如何”
孔胤植说道。
孔尚贤年纪太大,实际上已经不怎么管事,孔家就是他主持,十万两又不是多么大的数字,他们家族有二十多万亩免税祭田,但实际上这年头全都有大量隐田,孔家到底多少土地估计他都不一定能清楚,反正曲阜知县就是他家的,也不可能有人会查。另外这曲阜城内的商税实际上也是归他家的,做生意得给他家交税,而且这样已经几百年,最后到底积攒了多少财富他们自己都没数,更何况还有俸禄,还有每年不断的赏赐。
就连上次被烧后孔府的重建都是朝廷给钱。
十万两真不值一提。
“应该差不多,太多就好像你们孔家富可敌国一样。”
杨信很体贴地说。
“再加上三年俸禄!”
孔胤植立刻说道。
杨信点了点头。
这个数字万历也满意,万历让他来最单纯目的就是捞钱,这个大明皇帝其实是最爱银子了,说万历贪财并没错,他就是贪财,因为内库的银子可以让他最大限度摆脱文官的控制,文官们控制他就是通过户部的财权。
十万两真得已经不少了,他到死也不过给子孙攒下七百万家底。
不过这时候大明皇帝真得很穷,至少万历绝对不是大明目前最有钱的人,虽然这时候郑芝龙还没崛起,但陈子龙所说的扬州盐商资产三千万,年利润九百万也就是这时候,也就是说大明皇帝半个世纪积攒的银子,不及那群盐商一年的利润。
就这税监矿监们还搞得民怨沸腾。
“还有,咱们大明文武并重,这才是正理,这天下到处都是文庙,却没有一座武庙,也难怪人们都说这儒家势大。”
他紧接着说。
“衍圣公上奏请重立武庙!”
孔胤植毫不犹豫地说。
“但立谁呢”
杨信说道。
&
第一零七章 尼山惊变(第四更)
第二天一早,杨信和许显纯这对无耻之徒,就已经可以快快乐乐地凑在一起数银票玩了……
其实也没多少。
孔胤植很清楚他们的级别,也知道究竟该给他们多少,总共杨信也就捞了四千两,这还是孔胤植被吓懵了,而许显纯捞了五千两,至于刘时敏捞了多少,这个就不关他俩的事情了。不过肯定比他们多,老刘是要回去转交一堆人的,以孔胤植的头脑当然知道不能少了卢受这些真正的大太监们,包括许显纯的五千其实也得有三千回去转交骆思恭等人。
衍圣公一家最会做人了。
杨信不用。
他是纯粹自己的。
而孔胤植和孔尚贤研究的结果当然是全部照办,十万两的捐献迅速装箱等着他们带回京城,不用银票,用银票不够气势,请设立武庙的奏折第二天就走驿站送京城,而且孔尚贤还另外掏三千两捐献给岳庙的建设。
总之孔家完全表现出他们一贯的懂事,用实际行动向万历表明他们的赤胆忠心……
“到底是千年世家啊!”
许显纯感慨道。
“千年”
杨信诡异地笑着说:“那可真就未必了!”
“这里面难道还有别的内情”
许显纯瞬间来了精神。
“哪天有空我再给你讲讲孔末乱孔的故事,还有胡元时候的一些传闻,总之衍圣公这个千年世家,咱们也就是那么一听而已!要说这千年世家倒也的确不是没有,龙虎山张家算,但孔家这个水分可就大了!”
杨信说道。
说话间他抬头看了看前面。
“刘公公居然还有这种兴致”
他多少有些愕然地说道。
他们此时在尼山上。
而刘公公正在山顶凉亭中,和孔胤植等曲阜儒学世家子弟吟诗唱和,看得出颇为投入,一个个对着还没有多少绿色的光秃秃荒原,几片破败的村庄时不时地吟哦几句,搞得气氛突然就文艺起来。
正事办完当然要游山玩水,虽然冬天没什么可看。
但让杨信意外的是,刘时敏那不完整的身体里,居然还包裹着一个文青的灵魂,非要来这尼山上,沾一沾圣贤之气。
也不知道这寒风哪来的圣贤之气。
“刘公公就好这个,你可别小看他这个人,他是司礼监的笔杆子,司礼监的很多机密他都知道,而且他也不是普通人家,他自己说是军户,但实际上他家是世袭的指挥佥事,他爹还做过辽阳镇副将。
至于为何入宫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他从小就读书识字,文章写得也不错,一进宫直接就被当时的司礼监掌印陈炬当了亲信,陈炬死后他一直就在司礼监。因为文笔好再加上外面有家族帮着,司礼监换了几任掌印都对他信任有加,地位虽不高,但在司礼监说话是真管用的。估计心中也多少有点遗憾,觉着自己要不是入宫,这时候说不定也能考上个进士,故此就喜欢往文人中间凑。”
许显纯说道。
杨信立刻露出一脸惊叹。
话说这也是将门世家啊,这都能进宫,由此可见那些敲登闻鼓抗议自己不能当公公的真不算夸张,公公怎么了,公公也是很热门职业。
“谁!”
突然身后锦衣卫喝道。
杨信两人急忙转过头,就看见不远处沿着山势向下的松树间,一个年轻的男子正站在那里,背衬着一片密林的背景,看上去颇有些突兀,他身后是一片幽暗的墨绿,被孔家封禁的尼山恍如原始森林。
“几位官爷,不知哪位是杀建奴的杨义士小的听说杨义士来此,想投入杨义士麾下,跟着一同去辽东杀建奴光宗耀祖!”
那人行礼毕恭毕敬地说道。
“呃,这倒是难得!”
杨信笑着说道。
话说这还是头一回遇上主动投奔的。
那人站在那里看着他们,原本想过去驱赶的锦衣卫停住,连同许显纯一起看着他,并不习惯什么官威的杨信径直走过去,站在他面前上下打量,后者也在好奇地看着他。
“我就是杨信,想跟我一同杀建奴,得先看看你本事如何。”
杨信满意地说道。
“您真是杨义士”
那人有些不太相信地说。
“怎么,我看着不像”
杨信笑道。
那些民间传说早就把他虚构得快赶上关公了,初次见面有点不敢相信这毫不奇怪。
“是杨义士就好,至于小人的本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