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五好青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很快他就听到了声音。
“王公公,今日之事就算了,他们也是没想到那杨信突然出现,更何况方从哲,黄克缵等人也在,咱们做臣子的,终究还是有些不妥,虽说事出无奈,但还是咱们理亏。咱们都是老交情,以后终究还是要共事,这一万两你先拿起,算是他们给您奉茶赔罪的。”
那个陌生人的声音说道。
“修吾公都这样说了,咱家也不是那不识大体的。”
王安说道。
“但接下来该如何,还得好好计议一番才行,这个杨信倒也不简单,老朽还真没想到,咱们这位陛下身边居然有这样的人。”
那人说道。
“今日动手的人是你找的”
他紧接着说道。
“回修吾公,的确是晚生!”
汪文言说道。
“你这事做的草率了。”
那人说道。
“晚生也是一时心急了,想尽快将其除掉,不过动手的人还是王家找的,而且都是石佛口王家的
第一三九章 抄家,抄家什么的最好了
杨涟控制的六科当然不会驳回。
大明朝的皇帝发一份圣旨需要很多道手续,也可以说是文官为限制皇帝设置了一道道防线。
首先必须内阁票拟。
皇帝接到奏折或者自己想做什么先通知内阁,内阁研究出意见,出一份票拟再给皇帝做决定,皇帝同意他们的意见就批红,给司礼监依照这个票拟发圣旨给六科。六科的给事中对圣旨进行最后的审核,理论上是看看有什么错字或者文笔不通的,但实际上很快就变成合不合文官心意了,总之六科通过的圣旨才会送通政司传递,诏旨必须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若有不当,许封还执奏。
这就是六科位卑权重之处。
因为他们觉得一份圣旨的内容不合理有权直接送回去……
皇上,这不行!
皇上,您得改改。
但是……
这样的前提是六科想阻击。
如果六科不想阻击呢
“这是矫诏啊!”
王安缓缓说道。
皇帝不会下这份圣旨,方从哲的内阁也不会出票拟,那么司礼监出的圣旨就是假的,是他们这些太监瞒着皇帝做的。
但这份圣旨会在六科通过啊!
六科没有责任,有人敲登闻鼓喊冤我们就接诉状,然后送司礼监呈交皇帝陛下,司礼监是不是呈交了不关六科的事,同样司礼监送来的圣旨六科认为没有问题那么就通过,并且根据这份圣旨出抓杨信的驾贴。骆思恭也没责任,他就是接驾贴奉旨捉拿而已,他没有义务为此再去找皇帝核实一下真假,只要圣旨和驾贴是真的就行,所有人都没责任,唯一的罪责就在司礼监。
在司礼监掌印王安。
“你们这是要置咱家于死地啊!”
王安说道。
“王公公,目前这拦路虎只有一个杨信,只要除掉杨信,陛下会体谅你的,咱们都是为了陛下。”
修吾公说道。
“但陛下要是下旨放他呢”
王安说道。
“王公公,他就缚之时就是他毙命之时,他再厉害,那重枷一枷也只有任人宰割了,骆思恭这个胆量还是有的,无非就是银子而已,咱们是缺银子的吗”
修吾公说道。
“王公公,陛下已经为这些佞臣所惑,您再不决断接下来可就难免为其所害了,魏进忠才是陛下亲信,登基大典之后陛下一句话,魏进忠进司礼监,您觉得宫里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们能坚持几天等魏进忠控制司礼监之后,想害死您难道不就是一句话而已”
汪文言说道。
“王公公,只要杨信一死,咱们就进宫去再请陛下移驾,陛下离开乾清宫,咱们就去把李选侍赶走,期间找些罪名,就说魏进忠偷盗财物,直接把他关进大牢。”
杨涟说道。
他们原本就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九千岁会表演,硬生生用堪称恶心的献媚,把王安又给哄的回心转意了。
不得不说九千岁还是很有本事的。
这样都能让他绝地逢生。
“王公公,势在必行,何须犹豫”
修吾公说道。
“唉,咱家为陛下也算操碎了心!”
王安长叹一声说道。
然后一帮忠臣义士就开始吹捧他了。
下面杨信一阵恶寒。
不但不说这都是一群忽悠别人去死的高手,反正就算失败也都是王安假传圣旨,什么我们教的有证据吗不要血口喷人,我们什么时候教过办案要讲证据,咱们大明是**律的,一个假传圣旨的罪犯乱咬人的话能当真
总之就是这样。
他们看准了王安没有退路。
杨信趴在水里继续听着,这些家伙丝毫不知道,他们密谋弄死的目标就在不足十丈外,很快这些人就把计划商议妥当,然后王安最先离开,王安一走,这些家伙立刻就换上了一副嘴脸……
“这个老阉奴!”
杨涟轻蔑地说道。
“此事还得做另一手准备,再给骆思恭送两万两,告诉他,只要杨信死了,就给他十万两!”
修吾公说道。
“咱们大明终究是银子最管用。”
他紧接着冷笑道。
半小时后,杨信溜出这座宅院消失在了夜幕中。
“修吾公”
方汀兰疑惑地说。
杨信紧接着就溜到了她这里,毕竟他遇刺这种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不来安慰她一下是不行的。
“李三才,前户部尚书,不过早就辞官居家讲学十年。”
她随即说道。
好吧,这就对上了。
老李可是东林党的头号,东林点将录名列第一,托塔天王李三才,叶向高也仅仅是个及时雨,一边正义凛然地对万历矿监税监抨击,一边以户部尚书身份养着自己家的走私船队畅通无阻的航行运河。可怜万历半个世纪,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攒下七百万两白银,李三才自己的家产传说就接近五百万,他世代居住张家湾城,是这座运河商业终点站的掌控者。
比如杨信跟黄镇一起到张家湾时候,收他们油的那个就是靠着李家。
“如果把他家抄了,那岂不是一夜暴富”
杨信惊叹道。
不得不说他的思路总是如此清新。
“你想做什么我们家还跟他家一堆生意往来!”
方汀兰警惕地说。
“那就更得抄他家了!”
杨信说道。
“李三才是东林党,他和南边的世家大族是一伙的,故此李家才能在这运河上成为头号富商,咱们是插不上手的,你的确能怂恿皇帝抄李家,然后咱们从他家抢一部分生意,但这没有用,因为南边的那些世家不会认
第一四零章 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孔庙流过血
杨信的确赶时间。
喂饱了已经食髓知味的方汀兰之后他紧接着又只好翻墙回京城,睡了一觉之后第二天一早进宫。
然后整整一天没再出皇宫。
至于他送到锦衣卫的那四个刺客据说都咬舌自尽了,然后骆思恭很遗憾地告诉他,这些刺客应该都是闻香教的人,专门来找他报仇的。至于那支大追风枪还在追查,不排除哪个地方官军里面有他们的同党,这闻香教真是无孔不入,这倒也不算奇怪。
总之……
总之就这样了。
杨同知对此表示理解,自己为国杀贼仇敌比较多,遇刺什么的没什么奇怪。
反正那四人就这么死了。
不过这一天里杨信倒是得到了辽东之战的奖励。
方阁老按照辽东经略熊廷弼报上的数字,再次给了他一万两赏格,而阵斩扈尔汉的赏格也是一万两,总之内阁给他批了两万两赏格,至于开原总兵部下士兵斩获的,这个与杨信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这时候建奴赏格已经很高,都已经涨到五十两了,虽然这种记功制度很落后,但却正好便宜了杨信这种人,成了他到现在为止最主要生计来源。
缺钱了就出去杀一波。
这样看来野猪皮对他还是很有价值的。
而这份票拟在司礼监也顺利变成了盖印的圣旨,送到兵科之后实际控制兵科的右给事中杨涟也没有任何的异议,然后这份圣旨由通政司送到兵部。
杨信就可以直接去兵部领银子了。
总之,这是平静的一天。
一切都很平静。
皇宫里依然在准备着确定于六日举行的登基大典,方阁老依然在内阁维持着帝国的运转,皇宫外面老百姓按部就班的生活。
各处衙门里继续勾心斗角。
最多也就是有些日常小事,比如说御史弹劾方从哲和李可灼,御史要求追查崔文升,御史上奏认为李选侍没资格住乾清宫,总之都是这类小事。御史嘛,哪天不弹劾一下方从哲他们都会浑身不自在的,方阁老自己都习惯了,而欺负皇宫里的女人也是他们基本操作,毕竟宫里那些女人不能出来骂他们,再说反正所有奏折都会留中的。
另外还有一件小事,就是有人跑到登闻鼓院击鼓鸣冤。
控诉杨信在天津杀人及侵占民田。
这也是小事。
毕竟左光斗都已经弹劾他八回,既然巡按直隶屯田的监察御史连续弹劾八回都没用,去敲登闻鼓又能如何过去俩皇帝都没管,如今换上他半个学生的新君当然更不会管。
总之……
这一天就这样毫无波澜的过去。
但谁也不知道,一场真正席卷大明政坛的暴风雨已经来临。
而这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平静。
很快新的一天到来。
“杨同知!”
承天门前,守卫的军官向杨信拱手说道。
杨同知如今可是炙手可热。
和新君半师半友的特殊关系,让他未来毫无疑问会进入权力的核心,话说当初他第一次赴辽东时候,可是新君亲自到大街上擂鼓壮行,尽管那时候只是皇长孙。更别说前日乾清宫发生的事情也已经在宫中传开,是是非非当然不是普通宫里人能够评论,但杨同知硬生生压制群臣也是事实,而这两天每天他都是在乾清宫陪伴新君……
他是在乾清宫陪伴啊。
方阁老当了这么多年首辅,都没资格随随便便进乾清宫,有事还得在乾清门外等着,而他只要进宫就直奔乾清宫。
通禀都不需要。
炙手可热到丧心病狂啊!
“听说昨日有人敲登闻鼓告我”
杨信笑着问道。
“呃,这个末将不知,不过昨日的确有人敲登闻鼓,值鼓给事中也接了他的状子!”
那军官略显尴尬地说。
“哼,这些刁民!”
杨信说道。
说完他一脸傲娇地昂然进了承天门。
然后杨信就这样又穿过端门,一直走到午门,进入两边城台之间,很快就到了午门的门洞前,而就在同时对面一队锦衣卫走出门洞,为首的之前在骆思恭手下见过,一看见他立刻满脸堆笑地拱手……
“杨同知!”
他笑着说道。
“你们这是要去何处”
杨信背着手同样笑着说道。
“刚刚得了刑部的驾贴,要去捉拿一个钦犯!”
后者笑着说。
“哦,钦犯为何人”
杨信问道。
说话间两人照面,那人保持着拱手的姿势,脸上继续堆着笑容,他身后两排二十名锦衣卫扶着刀柄跟随……
“钦犯就是你!”
那人大喊一声。
就在同时他向前扑倒,身后两名锦衣卫左右一分全速向前,他们中间一根原本隐藏身后的绳索展开,掠过他的头顶,对着杨信拦腰撞过来,而后面两队锦衣卫同样左右分开,全部拔刀加速向前……
但杨信却向后一跃,瞬间落在一丈多外。
两名锦衣卫一愣,紧接着呐喊一声加速向前,两旁的锦衣卫同时狂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