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风云之谋定天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明海山
那女人显然很高兴,昨夜吃了鱼,今日又塞了些银钱过来,说还要新鲜的。
店家思忖着看来这一对男女都是爱吃鱼的,便讨好地问道:“你家相公爱吃哪种鱼”
那女人先前一直都有些冷冰冰的模样,被这样一问,竟然有些羞臊,半晌方答道:“只要是新鲜的便好。”
店家自恃阅人无数,心中暗笑:不会错,定是私奔出来的,一听叫声相公便羞红了脸。哪像那些老夫老妻,都只叫孩儿爸孩儿妈,连老公老婆都懒得叫。
那对男女自入了客栈便几乎足不出户,直到第三天那女人才出门去,男人依然留在房中。
奇怪的是,店家
第二百四十三章 进退
“难产……”秋月实觉得有些匪夷所思,虽然自古难产而死的妇人不在少数,然而如朱芷凌这般皇室中人,腹中的孩儿又可能会成为第五代储君,怎么可能不慎之又慎,难产之说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鹫尾,你记不记得咱们在松岚行宫外时得到的消息,说朱芷凌曾经给护卫的参领送来密令让他把清洋公主困在行宫里”
“记得。”
“这才几日怎么就突然死了”
“奴婢也觉得蹊跷,但严重的事还在后面。”
“什么事”
“明皇在宣布死讯之后,还重新召回了已告老回家的沛国公陆行远,重新任命为丞相。”
“哦这是什么道理”秋月想起在蛇形舰上时,为了分析苏晓尘的去向,朱芷潋曾将她与苏晓尘为南华销金案得罪了陆行远之事向他说过一遍。这样一个半明半暗地被罢了官的老丞相,如今东山再起,定是有不寻常之处。
“我听吏部的官员的交谈,言语间似乎连他们自己也很是意外,都说是明皇觉得失了储君断了臂膀,此时若再无人相助,只怕力不从心难以支撑,但他们也提到了另一件事。”
“何事”
“伊穆兰人已将大军集结于宝坻城。”
秋月有些明白过来了,如此内忧外患之时,重新启用陆行远这样的老人虽是逼不得已,但对于陆氏子弟占了一小半的朝堂来说,想要稳住阵脚一致对敌,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说来奇怪……二十五年前,碧海国借由苍梧国的奇策相助,这才退了伊穆兰国十二万铁骑,如今伊穆兰国再次南下,苍梧国反而没了动静。
不对,苍梧国不是没有动静!
秋月猛然想了起来,苍梧国不是派了十万大军到瀚江边上么,可统帅却被银花打入江中,若不是阿葵与阿藤救助,早已死不见尸了。那银花明面上是朱芷凌的左膀右臂,暗地里却与伊穆兰商馆的莫大虬是一伙儿人,那么杀死慕云佐究竟是朱芷凌的意思,还是伊穆兰人的意思
秋月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样看来,自己无意中竟卷入了碧海苍梧与伊穆兰这三大国的谋局之中了。
“那么到底伊穆兰人为什么要抓清洋公主”
鹫尾轻咬嘴唇道:“奴婢猜想,如今明皇的三个女儿一死一嫁,也就是说将来能继承皇位之人,就只剩下了清洋公主。可公主殿下现在被关在伊穆兰商馆,且明皇尚且不知此事。眼下伊穆兰人将大军屯集于北境,会不会是想要在南侵碧海兵临城下之时拿殿下去挟持明皇”
“果然是好狠毒的心思。”秋月重重地锤了一下桌子,忽觉有些失言,有些歉意地笑道:“我是说伊穆兰人。”
鹫尾似乎丝毫不在意方才秋月的话,反而有些难以启齿地迟疑道:“大人……既然是他们三国之间的纷争,咱们琉夏族人就不要卷入其中了吧。虽然林通胜现在看来是投靠了伊穆兰人,但那些恩怨咱们私下暗中解决也可,不必非要和伊穆兰人结怨。何况为了救下公主殿下
,这次大人已是身负箭伤,好在未中要害,倘若大人再以身犯险,鹫尾怕是没法向宗直大人交代……”
秋月听了鹫尾的话,望着灯台出神了好久。
鹫尾只道他被自己说动了,又轻声劝道:“大人,咱们的族人现在已经在梅陇屿安了身,看他们三国之间战乱将起,料想不久的日子里这神州之上也不会有什么乐土。不如就及早抽身……”
秋月忽然伸手打了个手势,示意她先不要说话。
“鹫尾,我觉得你方才有一句话说得极有道理。”
“什么话”
“你说明皇的三个女儿,一死一嫁,能继承皇位的,就只剩下清洋公主……”
鹫尾心思敏捷,顿时领悟了秋月的意思,不禁问道:“大人是想……”
“不错,如今清洋公主已蒙难于伊穆兰商馆,且看伊穆兰人的意思暂时也不会为难于她,那么假如我们能够救走公主,日后她再成了碧海国君……”
鹫尾默然了。
朱芷潋这数月以来与琉夏众人相交甚好,秋月与自己在松岚行宫与伊穆兰商馆又两次出手相救,虽然出手之时秋月毫无私心,只是出于关心与爱慕。但不可否认的是,日后若朱芷潋登上国君之位,必能承起昔日琉夏相助的这份旧情。这对琉夏族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能够将朱芷潋从伊穆兰人手中夺回来的前提之下,此事有多艰难简直可想而知。
“大人……您说的一切鹫尾都能明白,可我们
若想救出公主,便需要与整个伊穆兰相对敌,眼下我琉夏族人正势单力薄无依无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啊。”
“所以,我们必须去找寻外援。”秋月的眼神依然坚定。
鹫尾怔住了,琉夏国都没了,还有什么外援
“鹫尾,你不要担心,我已有了主意。眼下咱们已是光阴必争,明日一早咱们就离开这里!”
“去哪里是先回梅陇屿吗”
“对,先回梅陇屿,不过不是我,是你一人。”
鹫尾惊呼道:“大人!大人到底是想要做什么怎么可以不让鹫尾陪在您身边”
“你回到梅陇屿,立刻将所有事情和我的打算说与宗
第二百四十四章 掩埋
苍梧国万桦帝都海定庄,这里是宫中有头有脸的太监们在宫外置宅买地时最中意的地方。离至高的樟仁宫不远,又不太靠近市肆,很是低调安静。
庄上的宅子也不太密集,但清一色都是五进五出的大宅。太监们手头有钱也没的子孙可留,想着的都是当下,所以但凡能花银子的地方,大多不含糊。于是买下来的宅子也是一座比一座讲究,比起那些官宦之家的宅院差不了多少。
然而太监们与官宦们不同的是,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宫里当差,买了宅子也极少有机会回去住,故而宅子里的仆役们都是能少则少。
在海定庄的路尽头,坐落着一座李姓的大宅,比周边哪一座宅子都要更显气派。然而奇怪的是,不仅宅门口连个看门的人都没有。就连宅子里面也一个下人的踪影都见不到。
一个七品服色的太监带着一行人到了宅前下了马,觉得很有些奇怪,小声问边上的小太监道:“李公公确实住在此处”
小太监脸上堆着笑:“准没错儿,师父就住在这儿,您瞧头上,这不写着清清楚楚的李宅二字吗”
“可这府门前怎么连个下人都没有呢”
小太监似是轻车熟路,自向前推开了大门道:“我师父买了这宅子极少回来住,他老人家又喜静,所以只要是他住在这儿的时候,多半都是撵了下人回去。等他回宫了,再让下人们回来看家护院。”
大太监“哦”了一声,手执拂尘,提脚跨入了高高的门槛。
“这里台阶多,您仔细脚下。师父现在多半在后面的菜园子里,小的先去通报一声。”
小太监躬腰行了一礼,便急急地朝后院去了。
大太监边走边看,边看边叹息。
也不知何时修得造化,能买下此等广厦美宅,便是下辈子再做一世太监也值了。
贪看间不知不觉已到了后院,方才去通传的小太监正立在菜园子门口候着,见大太监到了,指了指园子内,示意人就在里面。
“小人拜见李公公。”
“是……赵公公么”声音有些懒散。
“正是小人。”
“赵公公不在御前伺候,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
“嗨,这不是皇上想您了么您告病的这些日子里,皇上嘴上不说,可咱们都瞧在眼里,谁叫李公公的本事好呢,没人能有您伺候得这么贴心了。所以皇上差我来问问公公,您的腰伤养得如何了”
“赵公公,我出宫前就说了,不管什么事儿,只要皇上一声唤,我就立马赶过去,怎么到了今天你才过来”
“哎哟,公公瞧您说的,那是皇上疼惜您,想让您多养些日子,才拦着小人们不让过来,这正说明您在皇上心里的分量呐。”
“……得嘞,那咱也甭那么多废话,我这菜园子里还差两棵秧子没弄完,一会儿就和你回宫去。”说着,一声高唤:“小齐子,给你赵师父倒杯茶去。”
虽然隔着栅栏看不见,赵公公仍是不敢怠慢,折腰一躬,口中笑道:“公公既是腰不好,怎么还忙乎这些啊”
栅栏内传来几声铁锹铲土的声音。
“越是腰不好,就越不能闲着,能铲土能活动筋骨了心里才有底气去伺候皇上呐。”
赵公公一愣,还有这样的道理口中却称:“是是是,您说得太对了。”他看了看四下,又赞道
:“哎呀,您这么大的园子,也没什么人帮着照料,这好容易费工夫种下的菜圃回头又得给荒喽。不如小人唤几个徒孙过来让他们给您浇浇水除除草”
“不必!”声音坚决地如同一道石壁,将赵公公溜须拍马的一番美意挡得不留情面。
恰逢小齐子端茶过来,听见二人的对话,悄悄附耳道:“但凡这宅子里的物件,我师父都不喜欢让外人碰。”
赵公公缩头缩脚地“噢”了一声,再不敢吱声,老老实实地开始喝茶。
李公公随着赵公公回到樟仁宫,恰逢刚过了正午,日头颇有些晒。温帝靠在常青殿中打着瞌睡,旁边两个宫女正轻摇着罗扇。
李公公踏入殿来,见温帝尚闭着眼,便轻手轻脚地接过宫女手中的罗扇,自扇了起来。
不一会儿,温帝闭着眼缓缓地叹了口气:“还是你下手知轻重,朕待要教他们,可哪里教得过来,也没这份闲心,好在你算是回来了。”
李公公撇下扇子忙叩头道:“是老奴懒散了,多养了几日,让陛下受苦。”
温帝睁开眼来,拈着颌边的一缕清须道:“无妨,既是身上有伤,就该多养一养,毕竟年岁摆在那儿呢。只是大约你也听说了,这些日子里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没了,着实忙乱了一阵。”
李公公听温帝提到黎太君,心中一痛,强忍着默不作声。
“不过如今宫中之事中最重要的是太子妃的身孕,你既然回来了,就替朕多操些心。”
李公公应声不迭:“陛下请放心,有老奴在,便一定尽心尽力。”
温帝又道:“说起来这些日子里,碧海国那边也不安宁,倘若有些什么风言风语的消息传过来,朕就担心扰了太子妃安胎的清静……”说着,睨了李公公一眼。
“是,老奴一定仔细着,盯着那些伺候的人,让他们多做事少说话,有些宫外的事能不叫殿下操心的,老奴就绝不会让传到殿下的耳朵里。”
“嗯,朕知道你办事向来知道轻重。”温帝话音刚落,殿外踏进来一个小太监禀道:“启禀陛下,碧海国那边来了人,说是奉碧海明皇之命送来不少物件给太子妃殿下。”
“都送来些什么”
“物件有不少,足有十几车,未得陛下允准,不敢擅自翻阅清单。”
温帝“哦”了一声,转头吩咐道:“你去看看吧,其中分寸,你自当知晓。”
李公公会意,立时答道:“是,老奴这就去亲自开箱查看,若有合适的就给殿下送去
第二百四十五章 衣锦
太子李重延……哦不,新阳县县令李重延回京述职是秋后那场暴雨之后的事了。
临行之前李重延仍然未能如愿见上一面他的好上司------泾州知府,据说他去见知府大人的时候,恰逢知府大人昨夜吃完螃蟹后心血来潮又吃了柿子,紧接着又吃了一堆臭豆腐,于是今日泻得连床都下不了。
这么吃还能不坏肚子这知府莫不是个憨批儿
李重延无奈,只得把官印一缴,将一切交割妥当后,带着王公公,又扯着曹习文雇了几辆马车晃悠晃悠地往万桦帝都出发了。
在曹习文的强烈要求下,一行人沿途一直穿着粗布衣衫,吃穿也都朴素得很,一路上显得很不起眼。
李重延心里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然而这次他说什么也拗不过曹习文。后者肩上替他挡的那一剑的伤还没痊愈,一想着之前那个女飞贼的事儿大伙儿就不敢怠慢,生怕这位县太爷又惹出什么新麻烦来。
王公公本来也是挺讲究的一人,这次也出奇地配合,坚定地站在曹习文的一边,就连百宝衫里的那些珍奇物件儿也都悄悄收了起来。
毕竟太子爷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暴雨之后的路总是很难走。
巧的是,李重延在路上还和慕云佐的十万大军擦肩而过。
曹习文看着那些高头大马上的将军们个个都披着威武赫然的狮头铠,羡慕不已。
“真他娘的好看!”
短短半日里,李重延已经听他起码赞了不下十七八次了。
“到了万桦帝都给你也弄一身穿穿”他坐在车里斜眼瞧了曹习文一眼。
“哪儿弄去当铺”
“兵部啊。”
“扯你娘的臊。你咋不说封我做兵马大元帅了呢”
“你肯做我就肯封。”李重延已经习惯了与他插科打诨,只笑吟吟地回他。
曹习文忽然一拍大腿,郁郁不得志般地叹声道:“真是可惜,听说这十万大军是要和碧海国合兵北伐伊穆兰去的。这样大阵仗的战场厮杀,怕是一辈子也遇不见几回,光想想就让人心血涌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