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我是袁术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长不大的肥猫

    被团团围住的高顺虽然皱着眉头,但却不急。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即使自己有弱点也无所谓。

    陷阵营的进攻能力、持久力和机动性相对较弱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也要看和谁比。对于夏侯惇这些士卒,高顺可以毫无压力的喊一句,我要打两个。要不是担心虎豹骑这么个不安因素,高顺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夏侯惇看着自己麾下的士卒毫无还手之力的被高顺军的士卒慢慢屠杀,而陷阵营的阵势依然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往往是前一个士卒刚刚倒下,后面的士卒就补了上去,心中略显焦躁。

    不过他也明白想要围杀向陷阵营这种精锐,士卒的损伤是在所难免的。强行按耐住内心的焦躁,夏侯惇对着麾下的士卒大喝道:“不要畏手畏脚的,都给我冲,后退者死!”

    然而他的呼喝作用力并不大,明明处于包围者位置的夏侯惇士卒竟然表现的和被包围者一样,一个个畏缩不前。

    不过这也没办法,任谁看到自己这边的战友死了数十上百,对面才可能勉强倒下一个都是这个反应。

    他们面对的都是怪物吗

    高顺的陷阵营士卒不仅个人武力强大,彼此之间的配合更是恐怖。在外围的前后两排人,一攻一守,彼此之间极为默契。而一旦有人受伤或体力不支就会后撤,而他身后的战友就会依次顶上去。始终保证在外围的士卒各个体力充沛、状态良好。

    &n




第二百七十四章 撤军江东
    看着自己麾下的大军已经接近溃败,而高顺的陷阵营却一副余力甚多的样子,夏侯惇面色难看的紧。

    “元让,我们撤吧!”曹纯见势不妙赶到夏侯惇的身边,劝阻道。

    “不撤!”夏侯惇大吼道,转头看向曹纯:“子和,你率领虎豹骑再冲锋一次,我就不信这个铁乌龟打不烂!”

    就在二人言语之间,夏侯惇麾下的士卒已经有不少开始溃逃了,渐渐呈溃堤之势。与此同时,远方的地平线上也出现了一道黑影。

    “元让,撤!敌人的援军来了!”曹纯见此焦急万分的大喝道。

    “我不撤!曹子和,我命令你率军冲锋!”夏侯惇此时已经杀红了眼了,有种要亲自上阵和对面拼命的意思!

    “元让!”曹纯死死的盯着夏侯惇,低喝道。

    “敌军势大!我们必须要撤!”

    然而此时的夏侯惇已经陷入疯狂,对于这些话根本听不进去,一拉手中的缰绳就准备策马冲上战场。

    “碰!”

    见言语不管用,曹纯直接趁着夏侯惇不备之下一个手刀砍向夏侯惇的后颈,将其击晕。

    “全军撤退!”

    曹纯大喝道。

    夏侯惇麾下的士卒见此,心里的最后一丝防线被击溃,一个个慌不择路的向后退去。

    高顺见此也不追击。自己麾下的陷阵营行军速度虽然不慢,但想要追上这些丢盔弃甲的溃军还是有些勉强的。

    曹纯的虎豹骑环伺在周围,高顺也不愿意节外生枝。他此行就是为了将张辽和文聘等人救回去,顺手宰了一万余的大军和数百的虎豹骑已经算是收获颇丰了,没必要再为了那么一点杂兵纠缠。

    看到高顺完全无视他们,带着麾下的陷阵营阵型整齐的掉头离开。曹纯心中稍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暗自发誓回去一定要努力训练完善虎豹骑,将来再找高顺一雪前耻!

    在遇到高顺之前,曹纯以为自己麾下的虎豹骑就是天下至强的精锐了。毕竟在河流稀少的北方,骑兵的战力远超步卒和弓兵。而在骑兵之中,精锐的军团也就那么几个。

    董卓的飞熊军现在落在混吃等死的李榷郭汜手中,算是明珠暗投,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又被袁绍给灭了,整个中原就是他们虎豹骑的天下。

    然而今日之战,犹如当头喝棒,将曹纯惊醒。他太过小视天下诸侯了啊!

    高顺麾下的陷阵营就有如此威力,那么要是撞上被誉为骑兵克星的先登死士,自己是不是现在连渣都不剩了

    说到底,虎豹骑也不过是从曹操大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组成的,其他诸侯哪个不能组成一支这样的部队无论是袁绍的大戟士,还是刘备的白毦精兵,哪个不是精锐中的精锐

    杨修左手牵着缰绳,驾着马缓缓地上前,右手牵着另一匹马的缰绳,马上躺着虚弱的法正。

    “师兄,现在你放心了吧!我早就说过,高顺将军一个人没问题的。”看着缓慢走过来、近乎毫发无伤的陷阵营大军,以及那个面容淡漠的身影,杨修轻松道。

    法正闻言眼睛一闭,直接陷入了昏迷。杨修久久没有听到回应,侧过脸一看,顿时无语道:“这就扛不住了真是脆弱,看来回去得让贾师多锻炼锻炼你,”

    杨修对于法正这种不过使用了小半个时辰秘法就陷入昏迷的娇贵精神力可以说非常不屑。

    若是换了他,最多脑袋痛一段时间就缓过来了。经受过无数打击的他论起精神力的量确实逊色法正不少,可论起韧性,他要比法正强上太多了。

    在贾诩的训练之下,每天都是满负荷,精神力时刻处于透支状态,结果透支着透支着就习惯了。

    “高顺将军,辛苦了。”杨修看着面前面色平凡的将军,略带尊敬道。

    他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男人究竟有多么恐怖,即使内心桀骜如他对于高顺也是心悦诚服。

    “为主公效命,何言辛苦孝直没事吧”高顺平静道。

    “没事,师兄见将军没事,放下了心中的担忧,精神松懈之下睡着了。”杨修笑着道。

    “既然孝直没事,那么我们就快些回去吧!文远的伤势颇为严重,急需仲景先生诊治



第二百七十五章 扩军
    面对袁术这种玩笑话,荀攸也不知该怎么回答,只能眼观鼻鼻观心装作没听到。

    贾诩连忙打圆场道:“主公说笑了,为臣子者忠于主公乃是良德,否则主公也不会如此信任公达了对不对。”

    袁术本来就是随口埋怨一句,根本没有其他什么意思,听了贾诩这话,也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打了个哈哈道:“对了,文台和文长那边怎么样了”

    “吕布已经率军包围了下邳城,夏侯渊劫掠完了九江等地以后正在率军回援,文台和文长正准备阻拦夏侯渊。”

    “能拦得住吗夏侯渊的行军速度你们也清楚。”袁术皱着眉头道。

    兵贵神速,论起行兵速度天下没有出夏侯渊其右者。当然,像白马义从这种小股部队不算,论起大规模行军夏侯渊绝对是首屈一指。

    凭借着过人的行军速度,夏侯渊在曹操麾下一直担任着救火队员的身份。官渡之战缺粮了,夏侯渊去运粮;有诸多流寇作乱了,夏侯渊去灭;友军不行了急需支援,夏侯渊去支援。

    结果这个救火队长最终就搞笑的死于救火。

    定军山之战,黄忠引兵数万分十路攻打张颌驻守的定军山东山头,刘备的奇袭部队放火烧了走马谷,夏侯渊把军兵分为两路一路救张颌,一路救火。结果在救火的时候被等待已久的黄忠给斩了。

    对于这么个救火队长,袁术麾下多是步卒的大军根本追不上。要是夏侯渊一心支援下邳,恐怕孙坚和魏延的大军还真拦不住。

    “主公放心,夏侯渊的大军行军速度虽快,但是本身战力并不出众。孙坚将军麾下的士卒多善于强攻,确实追击不上,可魏延将军麾下的大军闪于夜袭,只要细心一点未必没有机会。”贾诩丝毫不担心道。

    “要不派文台去助吕布拿下下邳”袁术突然想了个天真的主意。

    贾诩和荀攸暗暗翻了个白眼,自己这个英明的主公怎么老是有这种傻想法

    双方对视了一眼,最终还是荀攸站了出来:“主公,此法不可。我等所应该做的是坐观中原三狼争食,不应插手其中。如今中原的局势在我等看来刚好,若是吕布能够拿下下邳自然最好。就时没有拿下,也足以令曹操损失惨重,数年之内难以恢复了。”

    “我们贸然相助不仅不会得到吕布的感激,还会引起对方的猜疑。万一曹操和刘备再从中离间,说不定又变成我军被敌方围攻了。”

    袁术闻言点点头。确实,太强也是罪,袁术和曹操刘备现在正是虚弱之时,放任吕布这条饿狼去咬曹操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自己再拉下水。

    “那就让文台和文长去阻拦夏侯渊吧,尽力而为就行了,阻拦不住也没关系。待夏侯渊的大军突破重围或者覆灭之后,令二人速速回守庐江和九江等地。”

    袁术冷冷一笑:“曹黑子和刘大耳想占我的便宜,结果呢还不是两败俱伤!”

    “文远和仲业这次做的不错,本以为我得损失所有的江北之地,现在看来丢个南阳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地盘我要一个个收回来!”

    袁术心里现在极为庆幸,这次总体来说他并不算太亏,虽然损失了南阳一地,但也消耗了刘备和曹操的大量士卒。

    现在由于袁术的果断收手认输,刘备和曹操也不敢再轻易妄动。毕竟这次的行动二人可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

    刘备就不用说了,战火都烧到他的老巢那里了。而曹操冒的风险也不小,下邳遇危不说,夏侯惇的大军可是越过了豫州前往的南阳,若是刘备截断退路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这次曹刘双方的相互信任令袁术完全没有想到,打了袁术一个措手不及。可诸侯之间的信任终究不长久,随时都有可能反目成仇,吴蜀联盟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当战场转移到更加遥远的江夏九江等地,刘备是愿意追击,可曹操不敢啊!就是胜了,刘备



第二百七十六章 征兵制度
    五十万兵,看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但要真的平摊到袁术麾下的四州之地并不算太多。

    不同于北方的纷乱不堪,袁术麾下的南方一直以来并未遭受过太多的兵戈之祸。袁术拿下荆州和益州并没有遇到多少的阻力,毕竟刘表和刘焉俩个货,一个是刚刚空降、掌控不了荆州,另一个是自己作死,私自称帝。

    而袁术对于麾下军队的纪律一直要求的非常高,再加上世家的配合,南方的人口并没有多少的损失。

    反而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口迁移使得南方的人口数不断增长。袁术麾下的人口数已经超过了千万,已经快逼近一千五百万。

    按照乱世之中十取一的征兵极限,袁术拉出来百万大军完全是可以的。不过做这样的代价就是袁术的经济压力会非常大,发展速度会减慢。袁术自然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

    虽说袁术需要不少的兵力,但士卒也不是越多越好,三国中以少胜多的战绩实在太多了。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而且战绩非常夸张。

    正常来说,一个将领能够掌控的大军不过数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像韩信那种可以将数十万大军挥使如臂的妖孽袁术这里还真没有。袁术麾下的所有名将加起来,统领五十万大军就差不多了。

    不过袁术想做的可不仅如此,除了征兵,他觉得军队体制也该改革一下了。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制度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预备兵。

    挑出大量青壮忙时农作,闲时训练,这样训练个一年时间。再将其中表现好的征召为预备兵。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的优点结合起来,既减少了百姓的压力,又能保证士卒的精锐和忠心。

    古代获取士兵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征兵制和募兵制。

    征兵制和义务兵差不多,都是强制麾下百姓中的青壮服兵役。征兵制的优点很明显,秦朝、西汉和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如此,这是这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相对而言,盛行募兵制的东汉宋朝和清末,国力不振也未必没有此原因。尤其是现在的乱世,也是由募兵制导致的。可以说乱世的到来,募兵制盛行才是根本,州牧制度和外戚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

    何为募兵制就和雇佣兵差不多,曹操得青州流民百万,取其中三十万青壮组成青州兵。他的优点在于,募兵是择优录取,挑出来的都是青壮,不像征兵制一样参差不齐。但缺点就在于,容易产生私兵。

    像汉末,董卓麾下的西凉兵只听董卓的话,就连李榷郭汜作乱这些人都跟着追随。募兵制得来的士卒可不像征兵制得来的士卒一样忠于国家,他们很多忠于个人。

    综合来讲,征兵制会使得国家强盛,在民间储备了大量预备军人。但由于全民皆兵,时间一长就容易滋生问题,大量损耗国力,产生诸如拉壮丁之类的事,而且由于土地兼并等问题使得整体军队的实力下降。

    而募兵制是属于竞争上岗,虽然花的钱多一点,但招来的都是精兵猛将,无数良将就是这么脱颖而出的。不过缺点就是这些士卒毫无忠心可言,容易哗变。当然,像宋朝那种奇特的募兵制不在其中,那完全是一群文人为了压制武将的作死行为。

    袁术现在想搞的义务兵就是用征兵制来提供兵源,但并不全把他们作为士卒。而是在征兵制的基础上再采用募兵制,将其中的精锐选出来作为士卒。反正现在他是富得流油,多费这么点功夫也没什么大碍。

    不过这只是袁术的大概想法,并不成熟,具体的细节他之后还要在衡量一下再和田丰贾诩等人讨论好后决定。

    ......

    “不错,拿下益州我等就坐拥南方四州了,五十万大军差不多。”袁术点头道。

    “不过关西的问题怎么办,我们要不要现在就下手万一让曹黑子和刘大耳抢占先机,我们就不好办了啊!”

    贾诩平静道:“主公稍安勿躁。此次江北之战我等损失惨重,七万余大军死于战场。而曹孟德和刘玄德的损失也不小,三两年内绝对无力图谋关西。主公无需太过担忧



第二百七十七章 赏罚分明
    鲁肃,三国中的老好人,著名外交家和战略家,促成孙刘联盟,他对于东吴来说至关重要。

    别看这货在演义中表现平平,似乎就是一个谋略一般、颇识大体、好骗的老好人,但实际这货确是真正的内秀于心。

    他与孙权的塌上策,堪称东吴版的“隆中对”,而且比隆中对还早了七年。此人的战略眼光和格局在三国绝对是首屈一指。

    而在良谋如云的袁术麾下,鲁肃的光芒也丝毫没有被掩盖。

    袁术的战略计划一般都是由鲁肃定下基调,再由田丰沮授完善,最后由贾诩查漏补缺。在处理内政问题上,鲁肃也是一个好手,只是略逊色于张昭张纮。

    而且鲁肃在袁术的麾下还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这货的为人处世实在是没的说,几乎所有人都对他十分有好感,甚至包括鞠义这等桀骜不驯之人。

    虽然存在感不算太高,但鲁肃在袁术手下确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贾诩所说的派遣鲁肃前往南蛮在袁术看来再合适不过了。

    鲁肃天然的亲和力以及给人的信任感再加上过人的眼光,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外交家。再加上杨修这么个小人精从旁协助,就是南蛮那群榆木脑袋也能说通。
1...7576777879...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