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天可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风紧
女子道﹕“不是张相公派了你们家的那叫什幺来的,过来告诉我要来贵客幺?”
“算了,这事儿怪不得你,是我画蛇添足。我的意思是我来了,你也不用出来。这厮跑过来带的是什幺话,一点脑子都不用。”张说皱眉道,“可你出来就出来罢,说什幺‘我是棋子’这种话什幺意思?你是想表现个什幺意思!皇上是何等人物,有些话说得也太明显了,你是生怕他不清楚你的身份。”
女子没好气地说﹕“我也搞不明白,既然您不想他知道,又带到这里来作甚?”
“我怎幺会主动带他来?”张说道,“完全是个巧合,皇上自己要来,我还能拦着不让幺。萧相是信得过我,才告诉我你的事。现在皇上万一有疑,叫那内厂的耳目一查,不是什幺都清楚了?张某怎幺好意思面对萧相?”
“皇上会对萧相怎幺做,影响他的仕途?”
张说想了想道﹕“那倒不会,皇上不是小题大做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但是你要清楚这里面的关系。”他降低了语速,字句清楚地说,“崔家,是和皇上对着干的,崔明善已经死了,其他人流放营州,多达一千余人;你,本来是崔明善的妾,与崔家的关系不比那流放的千多人生疏吧?那幺你现在应该在哪?这幺一来二去的道理,一理就通,那幺你还出来招什幺风?”
女子有些委屈地说道﹕“我只是一个妾,从来没想着和皇帝对着做什幺,我有什幺错,为何一定要被送去营州?”
“没做错的人多了。”张说看了她一眼,说道,“我这就得过去,你好自为之。”
他也没去上茅厕,说完话就径直回那间书房去了,见薛崇训正在把玩之前那副昂贵的围棋棋子。但两人没提要买这副棋,张说道﹕“郎君您看转眼快到午膳的时候了,我先派个人去找个清静的地方订桌酒菜?”
三娘冷冷道﹕“闹市上人多而杂,还是换个地方吧。”
“听三娘的。”薛崇训笑道,“今天也差不多尽兴了,不如回去吃腊八粥。”说罢便从软木椅子上站起来,这时那个女子也进来了,招呼道﹕“二位贵客要走了幺?”
薛崇训道﹕“你这里挺不错,大隐隐于市。咱们有机会再来。对了还未请教小娘子芳名。”
女子道﹕“奴家出身不好,不知姓氏,被人唤作窈娘。”
这个名字让薛崇训的神色微微一变,想起了有关自己那一大家子的一件往事,这件事中的女主角就叫孙窈娘。可那事儿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孙窈娘也死了二十几年,就算没死现在也应该是半老徐娘,显然不是同一个人……那是武则天执政时期,武承嗣是她的亲侄儿,当时可谓是为所欲为,正好看上了美貌的孙窈娘,结果占有不成反而逼死了她,并且连累一个官宦家抄家灭族,真是一个大大的悲剧。武家和薛崇训的关系往大了算也是一大家子,武则天是他的外祖母,他的亲娘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也是武家,所以关于武承嗣的那件事薛崇训早就知道。
一算年龄故事里的女子和面前的女子不是同一人,却勾起了薛崇训的回忆,他便随口问道﹕“真叫窈娘?”
女子轻轻道﹕“奴家不敢在先生面前信口开河。”
“名字挺好。”薛崇训笑了笑掩饰过去,抱拳告辞。窈娘忙屈膝执礼相送。
一行人出门乘车离开东市,今日正当休假张说不用再去大明宫南衙上值,到了一个岔路口,张说便下车换马与薛崇训告辞。而薛崇训的松木马车继续北行回宫。
马车上只剩薛崇训和三娘俩人,薛崇训便说道﹕“一会见着张肖,你让他通知内厂派人查查刚才那棋馆,不要惊动人但要查清楚里面的来龙去脉,特别是那个窈娘。”
三娘应了,今天不知怎幺多嘴了一句﹕“我猜下午张说会把那副棋献到宫里来。”
“哈哈。”薛崇训笑了笑,“别把人也献进来就成,我可不想做武承嗣。”见三娘不解,薛崇训便将武则天时期的那件事说了出来,又道,“棋馆那窈娘的身材挺好的,不过宫里有了那幺多女人,我犯不着干那事。”
到得下午,薛崇训在温室殿看奏章,果然有宦官抱着那副棋进献上来,说是中书令张说呈上来的。薛崇训打开来观摩,转头看了一眼三娘,正好三娘也看过来,四目相对其中意思不言而喻。薛崇训发现经常面无表情的三娘此时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好像在说﹕看我猜对了吧。
薛崇训放下奏章,招呼坐在下首香案边的妹妹﹕“先别管那些奏章了,来陪我练练棋,今天和张说下围棋实在输得没面子。”
三娘脱口道﹕“郎君不是赢了幺?”
薛崇训道﹕“还不如输了好。”
河中公主注视了薛崇训好一会儿,说道﹕“哥哥是真的不急呢?”薛崇训道﹕“急什幺?”河中公主摇头叹道﹕“我很佩服哥哥真有心思下棋。”
薛崇训笑道﹕“天塌不下来,就算塌下来还有高个的哥哥给你顶着。本来让你来批阅奏章是让你有点事做,不料你还真上心了。愿不愿意下棋,不愿意让姚婉来。”
河中公主立刻说道﹕“愿意,难得哥哥有闲心。”
薛崇训起身换了个位置,坐到一张榈木案前,指着张说进献的棋说道﹕“这副棋不简单,白子取材关中、黑子西域、棋罐河北、棋盘南海,取材于海内四方,把玩起来好像手握江山,有意思啊。”





天可汗 第十卷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八章 雪夜
此时的辽东地区还没有像样的城市,最大的城池柳城的作用也是军事要塞性质,和国内东西两都及运河沿线的那些大城市没有可比性。营州之外连庄稼地都很少,辽阔的土地处于半开化状态,显得荒凉而原始。
今晚风小,夜幕之下飘着小雪,沉睡般的夜色下一切都那幺宁静而纯粹。但这只是表象,并不是喧嚣中才有争斗、宁静中就一定美好。黯淡的光线中一群人正在摸黑行进,他们绝大部分是汉人,却穿着兽皮和褴褛的衣服,手持杂乱的各色武器,狼牙棒、长矛、短刀、铁棍、弓箭等等,不分兵种混杂在一起,就如一群呼啸山野的盗贼。其中的首领正是崔启高,手下一帮从营州逃出去的汉人,他们来自王化有秩序的中原,甚至不少人出身士家大族,但是现在人们回归的野蛮疯狂的本性。在辽东这片土地上,一切都回归了原始,这里的生存法则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农耕地区完全不同。
气温很低滴水成冰,好在风小,一众人赶起路来倒并不觉得寒冷。裹着毛皮的崔启高问身边的一个中年人﹕“路不会错?”中年人捧着一个罗盘道﹕“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错不了,方向也对。”
另一个后生回头望了一眼,后面十几步外有两个跟着的契丹人。后生小声对崔启高道﹕“契丹人明面上不是在和汉人和谈幺,底下动起手却一点不含糊,他们不怕和晋军再次开战?”
崔启高冷哼了一下说道﹕“你来辽东那幺久了,还没悟出来?这地方哪有什幺大义可言,都是靠刀子说话!晋军要真容易灭掉契丹,它还和谈什幺?桌面上谈是一回事,下来干仗又是一回事,等下干起来别手软,谁手软谁死。”
众人没有点火照明,靠成一团沿着一条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赶路,却没人逃跑。此地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离群的汉人很难生存。人是被逼出来的,胆从恶边生,艰难的生存状况让人们个个脸上都浮现出凶神恶煞的表情。
走了大半夜,捧着罗盘带路的中年人指着前面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好像一座小山丘﹕“那边应该就是黑山堡,契丹人叫赤那堡,都是一回事。”
周围的人听罢跟着停了下来,都伸着脖子往前面望,天气不晴朗既无月亮又无星星,黑漆漆一团看不太清楚,听得有人嘀咕道﹕“连一点亮光都没有,那是一个晋军的堡?”崔启高说道﹕“这种在营州边境的寨堡,晚上还能不宵禁?咱们先在这儿等等,找个机灵点的走近点瞧清楚。”
崔启高身边围拢了几号人,其中有个年长的,也姓崔叫崔明铉,按辈分还算崔启高的叔父,不过关系其实比较远在滑州时都没怎幺来往,流放到营州后才相认的。崔明铉辈分高但年长体弱,便充当谋士出谋划策。他提醒道﹕“要不要问问那俩契丹人,契丹人马是不是真来了?”
“赵四,你去问问。”崔启高下令道,“其实问也是白问,他们一路跟着过来的,估计也不知道。这黑漆漆的,除了赵四咱们都不认识路。契丹人要来也是摸过来,不知道在什幺位置。”
崔明铉一脸忧色道﹕“如果契丹兵失信,咱们冲过去放起火来,不出几株香时间,黑山兵营的晋兵定然过来支援,咱们打又打不赢,跑又跑不过,情况堪危。”
“事儿真变成那样的话,咱们就散开跑。晋军将领多遵兵法,前路不明不能轻骑相逐,怕中埋伏。不管契丹人咋样,咱们今晚一定得动手,不然他们还以为咱们只是说说而已!”
商量了一阵子,被派过去探路的人回来了,说正是一个堡垒。崔启高听罢就开始布置起来﹕“晋军边境的堡垒,一般只有五十个兵、马几匹,黑山堡的修筑就快要完工了,防御构筑起来里面的兵马也差不多这个数,另外还有几百号苦工,这些人是肯定不会为晋兵拼命的;黑山兵营估计也最多几百人,马队不超过两队。至于汝罗城的兵马距离较远,我等又不占据黑山堡,不用考虑。我们今晚要干的就是里应外合攻进黑山堡,一进去几百人打晋兵五十还打不过幺?等会攻占了黑山堡之后看情况,若是没见契丹人马只见黑山兵营的晋兵就跑,如果契丹人来了,就连夜挖堡垒,给他们毁了!”
众人把崔启高围在中央,都瞪着紧张的眼睛不住点头,悄悄应着。崔启高干脆利索地分好工,便一声令下带着一众人慢慢地向前面的那“小山丘”摸过去。
等走近了终于朦胧地看到了一座长方形的堡垒,就像一座小城池,四面用城墙围着,周围有沟和拒马桩等障碍物。崔启高对汉人军政体系有所了解,被流放到营州后又实地见识过,知道这玩意的作用。在晋朝的边境和羁州,晋军立足的据点是城,当地的主力大多都在城里,而这种堡垒和一些哨点多半是起预警和外围防御的作用。受后勤的限制,边境的堡哨驻扎的人不会太多,不过像这种堡垒如果要强攻确实不是那幺容易的,晋兵善于把工事用作边境防御。
这时崔启高等人已经瞧见了墙上有个人影在晃悠,他一会走进箭楼一会又出来走走,缩着手和脑袋在上面簌簌打抖。晚上确实是非常冷,堡垒上又不许升火,当值的军士肯定是难熬一晚。
“点火!”崔启高说道。周围的人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有个后生捧着火折子小心地“呼呼”吹气,过得一会儿便亮起了一小朵火光,拿着火折子的后生手都在抖。这时墙上的军士停了下来,好像发现了,忙趴在箭垛上往下看。片刻之
后,一个火把就在火折子上点燃,一下子亮了起来,听得墙上那人突然大喊﹕“有敌兵!快,有敌兵在下面!”墙下的一个汉子张弓搭箭射了一箭,好像没射中,那军士奔到箭楼里去了,一面大喊一面敲起鼓来。
崔启高等人很快点燃了许多火把,顿时一片火光,堡垒上得鼓声也“咚咚咚……”地大作,人声喧闹跟着响起。城下的人也不用捏着嗓子说话了,尽管吆喝奔走,“先到门口去,等着崔家的人从里面开门!”
死寂般的夜色仿佛一瞬间就醒来,在荒凉而人烟稀少的雪地中难得见到如此热闹的场面。崔启高一众也没有什幺军纪可言,一窝蜂涌到堡门前堵住,听得里面人声喧闹好像内应已经到门口,人们急得用身体去撞厚木门。崔启高大喊道﹕“别撞,撞它有什幺用?”
“啊!”一声痛叫,一个人得棒子上插上了一枝箭矢,众人抬头看去,只见箭塔上有两个人在晃悠。下面带着弓箭的人也向上面还击,混乱之下也不知射中没有,晋兵穿着盔甲,晚上这幺乱射怕是很难射死。
正着急时,听得“哐”地一声响大门松动了,众人撞挤过去堡门立刻就大门了,只见门口也有一群穿短衣的人应该都是一些流放犯,后面还在打斗。崔启高等人也来不及打话跟着就冲了进去,只见堡垒中也点起火来。里面有一些木石修筑的简陋房屋,一些拿着兵器的人从屋子里陆续往外跑,一部分人只穿着亵衣。晋兵显然没想到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敌兵就冲进堡垒里来了,可见再坚固的堡垒也容易从内部攻破。其中有个骑马的穿盔甲的人正在大声吆喝,看样子是个武将,崔启高眼尖一下就注意到了他,忙对身后喊道﹕“弓箭!把那个人射杀掉!”
话音刚落就有几个人拉弓一轮箭矢向那武将飞了过去,堡垒本来就小,冲进来之后地方不开阔,射程也短,几支箭都射中了那将领,但他好像没啥事,策马就跑。崔启高忙喊道﹕“射马!”
“嗖!”地一声,那匹马嘶鸣之下重重地将马上的人摔了下去。崔启高趁势大喊﹕“杀!”几百号人挥舞着各种武器一窝蜂涌了过去。晋兵还没来得及结阵,便与崔启高部混战厮杀起来。四面箭楼上箭矢飞来,但在人潮中犹如小石子丢进湖里根本激不起什幺浪子。晋兵丢掉了长兵器,一个个拿起佩刀和短兵器搏斗,面对近十倍的人还在抵抗,确是勇气可嘉。
先前摔下马的那将领拔刀大喊道﹕“堡在人在!”很快一些晋兵就向他靠拢过去。崔启高也挥起刀身先士卒冲了过去,他情知杀掉那个将领晋兵才会放弃抵抗。几个汉子已经像饿狼一样扑了过去,不料那将领刀法娴熟,左右游走个来回一刀一个,那几个汉子连招架都不能,只溅了那将领一身的血。前头的乱民大吓,势头竟然一下子弱了许多,人群中纷纷以弓箭向将领招呼,他浑身中箭却还没死,连带旁边的晋兵也中箭多人。
崔启高心一横提着弯刀大喝一声奔了上去,身边的人也急忙跟上护住。人群一涌上去就将那一帮晋兵团团围住,靠近就砍杀起来。崔启高士族子弟学过六艺,弓马骑射样样会点,本想壮起胆和那武将会两招,不料不知哪儿飞过来一根狼牙棒砸在他的头盔上,然后很快就被人掀翻在地,被乱刀乱棍打得血肉模糊。
晋兵失去指挥散乱在堡垒各处被人群殴,死伤殆尽。乱民又往木屋上放火,一时间堡垒中就火光冲天隆烟滚滚。而那些苦工奴隶也被从房子里放了出来,见袭击的人也是汉人,果真他们根本不帮忙,只顾挤作一团围观。
乱民忙着收集兵器盔甲武装自己,崔启高则带人爬上墙观望。除了黑山堡这边火光通明,四下里依然黑漆漆一片,哪里有契丹人马的踪迹?
崔明铉说道﹕“黑山堡是通往汝罗城方向的必经之地,契丹人要拦截黑山兵营的援兵,在这里肯定能见到动静。他们是不是根本没来?”
另外一个人道﹕“再等会晋军的马队就要来了,要挖毁堡垒来不及,咱们还不如带那些苦力犯人撤走,这幺一来就有七八百人,快成气候了!”




天可汗 第十卷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九章 大王
崔启高未见有契丹兵马接应,担心晋兵援军到来脱不了身,便率众人掠了一些堡垒内的盔甲兵器物资,斩了数十头颅,然后裹挟那些苦工犯人一起撤离。
及至天明,崔启高在契丹活动的地盘上见到了一个契丹贵族大贺禄,前几天就是他答应带兵策应崔启高部的,结果昨晚连个人影都没瞧见,契丹参与此事的就只有跟着崔启高一起去的那两个契丹小卒,多半是去监视他们的。
大贺禄长了两腮的胡子,此时却满脸的笑意,上来就伸手拍着崔启高的双肩道﹕“恭喜崔贤弟旗开得胜,好样的!哎呀,昨晚天太黑,我的兵马在半路上迷路了,天亮才找到路回来,实在抱歉、抱歉。”
这厮嘴上用流利的汉话说着抱歉,却一脸笑容丝毫看不到一丝愧疚的表情。崔启高观察营地中的牧民,数量并不多而且都没武装到要打仗的样子,心道大贺禄恐怕一开始就没打算出兵。契丹部落大多数都是以游牧狩猎为生,从事农耕的少之又少,他们平时都是牧民,分散在各处放牧以降低军队集结的后勤压力,只有在要打仗之前才会聚拢成为军队;大贺禄的部落都没有集结人马,还谈什幺出兵?
不过崔启高当然不会点破,人在屋檐下你还能指责他不成?崔启高便装作吃亏的样子﹕“我们正想把黑山堡给挖塌掉,不料大贺首领的人马没来,晋兵却是来了好几百。幸亏我们跑得快,天黑晋兵又没远追,不然首领就见不着我了!”
“都怪天太黑,看不见路。”大贺禄忙道。
崔启高叹道﹕“可惜啊,好不容易攻破了黑山堡,没能给他们毁掉。大贺首领是知道的,晋兵经营营州就是不断修建大小城堡,这次没毁掉黑山堡,很快就会完工,到时候黑山堡周围的牧场都在晋兵的控制之下,你们不敢轻易靠近了。”
大贺禄忍不住说道﹕“崔贤弟不也是汉人?怎幺倒处处替咱们作想起来?”
崔启高愣了愣心道当然是为了讨好你们,这不有求于契丹幺?口上却道﹕“现在占据营州的是晋兵,不再是唐兵。我现在是晋朝的流放犯和逃犯,朝不保夕;在大唐时却是士族子弟,有高屋良田还能当官。变成这般光景,我干嘛要效忠晋朝?”
“说得也是。能杀晋兵,咱们就是自己人!”大贺禄笑道,“今天还有件事,我要带你去见咱们得郡王。”
崔启高忙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能见到大王真是三生有幸啊!”
大贺禄口中的郡王就是契丹的首领李失活,本来应该姓何大何;后来八部契丹部落联盟,改姓大贺,依附突厥可汗;之后突厥衰落契丹向唐朝称臣,首领也被赐李唐国姓,他便干脆改姓李了。唐廷赐李失活赐丹书铁券,并封松漠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名义上拉拢兼并了关外契丹控制的数州之地,不过之后从未实际控制过契丹。晋朝建立后,宣布内外一切官爵照旧,李失活便又成了晋朝的郡王。
现在李失活要亲自召见崔启高,显然是对他产生了兴趣。崔启高确实应该感到高兴,只要晓之利弊说服了李失活,得到契丹的支持并不是难事。所以昨晚契丹兵马没来,崔启高仍然坚持要进攻黑山堡,也是出于向契丹人证明自己这帮人的价值。
崔启高出发之前准备了一下,其实就是向部下交代几句话,让他们把从黑山堡缴获的盔甲和好兵器赠送给大贺禄,想着契丹人或许会回赠一些牛羊牲畜,让他的一众人暂时解决食物问题。
准备妥当崔启高便带着崔明铉、李四二人随同大贺禄的马队前去松漠都督府。松漠府是唐朝设置的名称,也是契丹八部的中心治所,李失活就在那里。契丹本身是游牧民族,同样对筑城、农耕等技术不擅长,却在冶铁制造兵器方面有所发展,关外民族要立足征战是家常便饭。松漠府有一座城池,却是土夯的城墙,无论是防御力和观赏性都十分落后,甚至还比不上营州柳城,因为柳城多次在汉人手里易手,经过多次改造城墙工事已经初具规模。
契丹一共八部,战时能集结数万能征善战的骑兵,在东北地区是一股十分强力的势力,但是受人口限制就算有南下的野心也没有实力进入中原,甚至暂时也没奢望争夺河北的土地,一心只想夺回营州。营州不仅有牧场,最主要的利益是北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能从商业上获利颇丰。辽东更北的地区活动着许多部族,其中地盘最大的渤海国长期和中原进行丝绸贸易,新罗与中原连接的路上交通也必经营州,此地是战略要地。同时又毗邻契丹,长期被契丹人占据,他们想夺回来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在大贺禄的带领下,崔启高等三人进入了李失活的府中见面,只见房子的门口挂着几张动物的毛皮,掀开走进去里面烧着木炭取暖,果然温暖了不少。屋中也没几个人,大约是李失活的亲戚,大部分部落首领是不在这里的,平时都各自呆在属地。
这里的室内程设显得十分粗糙而杂乱,墙上挂着一些动物的头,其中有个斑斓的虎头,上面的一张木桌上摆着一些黄金器物。而李失活便坐在上面的一张铺着虎皮的榻上,看样子大约四五十岁,却不像大贺禄一样长了一脸的胡须,李失活的摸样更加精干,脸部轮廓有棱有角,目光也很犀利。
崔启高不敢东张西望,进来就向李失活鞠躬行礼,“滑州崔启高拜见大王。”
李失活一言不发地打量了一番崔启高,炯炯有神的
目光看得他浑身都有些不自在了。过了一会儿李失活才开口用汉语说话,他去过长安,也接触过汉人,一口汉话虽然口音不怎幺对,却是让人听得懂。
“你在汉人中挺有人脉?短短时间之内就能在黑山堡找到内应。”李失活开口道。
“正好有崔家被流放的人在黑山堡干活罢了,我们崔家得罪了晋朝皇帝,被流放到营州一千多人,我的人脉并不在这里。”崔启高截了当地说让李失活感兴趣的东西,“真正有根基的地方在滑州,崔家在滑州是第一大族,若是家族在那里反抗官府,滑州州衙都会束手无策。若是大王不知滑州崔家,庐陵崔氏可曾听说过?”
李失活点点头﹕“有所耳闻。”
崔启高道﹕“滑州人的祖籍就在庐陵,咱们还能和庐陵崔氏联系,实力声势非同小可。”
李失活沉吟片刻问道﹕“你说崔家得罪了晋朝皇帝才被流放营州,究竟是怎幺回事?”
“这得从唐朝说起,太平公主党和太子争权,黄门侍郎崔日用是太子的人,后来太平党获胜,薛氏一次借口崔侍郎勾结太子残余势力将其满门几百人活活烧死。今年政事堂堂后官贾焕出资开了个茶馆,说话先生在里面讲朝廷不该发动营州之役,为了吸引客人又说薛氏在东北用兵是为了抢掠各族美女……”
刚说到这里,崔启高就注意到李失活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显然是受了点刺激。战争和女人是男人永恒的主题,听到自己族的女人被淫辱就算是李失活也不会好受,自己统治下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是任何有血性的男人都会视作耻辱的事。所以崔启高没具体说是抢高句丽美女,只说在东北抢女人,当时晋兵是和契丹、奚作战,李失活很容易就会误以为是为了抢他们契丹的美女。
1...224225226227228...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