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神厨系统万石黄萌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封侯书生
朱宝尴尬的笑了笑:“都怪我,抢了你的好吃的,等到江城了,我请你吃个够。”
“也只能这样了,唉。”
“唉。”
————————————
下午,万客来饭馆。
送走最后一位进餐的客人,中午的营业时间正式结束。
万石连忙抓紧时间回到家里,锁好房门,又一次进入了种植空间。
这一次,他却不是奔着调味品作坊来的,而是到了豆腐作坊。
因为就在今天早上,醋曲已经制作完毕,只等完全发酵,就可以继续下一步工序了。
至于其它调味品的制作,反正也不急在一时。
此时,万石来到豆腐作坊,是想把白豆腐做出来,然后制作成香椿凉拌豆腐,为万客来添上第九道菜。
不仅如此,就在昨晚,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完成十道菜品的任务。
这个办法说来十分简单,那就是直接在万客来售卖豆浆。
豆浆,香醇可口,营养丰富,一向是广受人们欢迎的,尤其是早餐时喝,配上包子,更是绝配。
而且豆浆还是做豆腐的必需品,大豆磨制后,就成了豆浆,点上卤水,就成了豆腐脑,再经过制作,也就成了豆腐。
之所以会想出售卖豆浆的办法,是因为香椿凉拌豆腐这道菜。
万石当时正琢磨着怎么制作豆腐,突然就想到了可以单独售卖豆浆。
如此一来,十种菜品正好凑齐,可以完成任务,领取奖励了。
来到豆腐作坊后,万石先是把里头的锅碗瓢盆等工具都清洗了一遍,随后来到了木屋二楼库房。
做豆腐自然需要大豆,也就是黄豆,黄豆同时也是豆瓣酱的原材料之一,除了用蚕豆可以制作豆瓣酱外,黄豆制作的豆瓣酱也别有风味。
自然地,它也是十种调味品原材料之一,一年之内,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找到制作豆瓣酱的原材料的那个麻袋,万石从中间找出来了一个更小的麻袋,把它里头的黄豆倒进木桶后,它里头马上又出现了新的黄豆,仿佛永远倒不完一样,十分神奇。
这一幕,万石在昨天制作醋曲时,就已经见过了。
当时制作醋曲的药材,也是这样凭空出现,只要他要,就一直有。
等木桶装满黄豆,万石将它拎到了豆腐工坊,倒了一半在另一个木桶里,又把两个木桶中的黄豆泡上了水。
在这两个木桶旁,另外还有两个木桶,里头同样泡满了水。
不同的是,这两个木桶里的黄豆是昨天中午泡的。
这是因为做豆腐的时候,要求水分含量多,这样豆腐才能嫩,不像制盐时用的豆浆那样粗糙,所以一般做豆腐用的黄豆,都需要泡上一天一夜,让黄豆充分吸收水分才行。
一般而言,黄豆的那一缕芽,泡到和黄豆表面平齐,黄豆本身体积涨到一倍大,并且质地变软变脆,黄豆才算是泡好了。
本来早就打算做豆腐的,万石也就在昨天抽空泡了两桶黄豆。
今天正好用它们制造豆腐,然后如果顺利的话,今天的晚餐十分,万客来就可以推出香椿凉拌豆腐这道菜了。
至于豆浆嘛,自然也不再话下。
“这次十道菜品的任务也不简单,难度并不在日入十五万的那个任务之下,不知道这次的奖励又是什么还真是让人期待呢!”
伸出手捏了捏昨天泡的那两桶黄豆,发现一捏就碎了,正好合适磨制豆浆的要求。
连忙把泡豆子的水都给倒掉了,然后把两个桶拎到了豆腐工坊的石磨旁,一边往里头倒豆子,一边推着石磨转动。
这一转动,白色的豆浆马上从出浆口流了出来,闻起来芳香四溢。
“系统,这次用到的黄豆,和制盐工坊的那些黄豆是一个品种吧”嗅了嗅鼻子,万石问道。
系统现字——是的,这次的黄豆也是康熙二十一号。
第91章 制作豆腐(上)
石磨一圈一圈的转动,始终不停。
流出来的豆浆自然也就始终不断,白色的液体充满芳香,让人迷醉。
少倾,豆浆都磨制完成了。
万石留了一桶,另一桶则倒进了豆腐作坊的大铁锅里。
接着就是往纯豆浆里加水,然后烧火煮稀释过的豆浆。
纯豆浆做出来的豆腐虽然豆香更重,但吃起来比较腻味,加了水的豆浆做出来的豆腐则更加细嫩柔滑。
在做豆腐时掺水,可不是为了节省成本的做法,而是必须做法。
加水多,豆腐更嫩,加水少,豆腐更老,这也是南豆腐和北豆腐的最大区别。
一般而言,南豆腐更嫩,适合炒制,比如麻婆豆腐,入口即化,北豆腐则更老,适合烧制、煎制,或是下火锅,更有嚼劲儿。
南北豆腐各有风味,哪怕是最懂行的美食家,也无法评出个是各行其道,见仁见智。
而如果是用现代科技来做豆腐,直接就能把磨豆浆和加水这两个步骤放在一起。一般倒进机器里的,是泡好的黄豆和水,磨制之后,出来的直接就是磨好的稀释豆浆。
但用石磨来磨,就没这么方便了。
不过石磨磨制属于古法,做出来的豆腐味道要比机器做出来的更有味道。
繁琐的工艺之下,更加费心,带来的必然是更高级的舌尖享受。
等豆浆完全煮熟,万石用作坊里的抄子抄去了表面的泡沫。
这些泡沫都是黄豆和水中的杂质,如果掺进了豆腐里,会影响口感。
等泡沫都去除了,他又把锅里的豆浆都舀了出来,拎到了一个大缸旁。
在这个大缸上方,有一根绳子系在了房梁上,绳子下方吊着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的四个方向各系着一块白色纱布的四个角。
如此一来,这块纱布便被提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口朝上的大口袋。
‘哗啦啦’,万石把豆浆倒进了口袋里,豆浆立刻就都流进了口袋下的大缸里。
但这纱布的质地很好,针眼很小,因此很多没有完全磨开的黄豆渣滓,就被过滤了过来。
换句话说,唯有最细腻的豆浆,才能流进下头的大缸里,然后用来制作豆腐。
等所有能流下去的豆浆都流完了,万石抓着十字架的两头,左右晃了起来,留在上面的黄豆渣滓便跟着晃了起来,渐渐成了一个圆球。
晃动之间,一些细碎的黄豆渣滓变得更加细了,最终也流进了大缸里。
一些本来被裹到了豆渣里的豆浆,也跟着一起流了下去。
到了最后,还剩在纱布里的黄豆渣滓,就全都是大的颗粒,无法拿来做豆腐。
但这留下的黄豆渣,却也不是没有用。
相反的,黄豆渣也可以叫做另一种豆腐。
趁着它还很热,彼此没有形成一团,万石快速出手,把它们捏成了一个个团子。
等它们凉掉,就会变成一个个紧实的团子,当地人管它们叫做豆渣。
因为是黄豆的一种转化产物,所以豆渣也完美继承了黄豆的鲜美,而且因为它更加粗糙,比起一般的豆腐,反而多了一种粗狂美。
据万石所知,爱吃豆渣胜过爱吃豆腐的人不少,老爸万国富就是其一,他最喜欢吃的豆制品就是豆渣。
一般而言,人们会把豆渣切成块,然后炒着吃。
这种制作方法下的豆渣会散发出浓郁的豆香,用喷香四溢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如果是大冬天,煮上一锅鱼汤,把切成片的豆渣放进去,它就会充分吸收走鱼汤里的香味和水分,这种状态下的味道更是美得很,直接就能抢走鱼肉本身的风光。
另外烫火锅时,它也是一种不错的材料,只不过貌似豆渣在外地的餐桌上很少出现。
捏着捏着,万石突然笑了。
“豆渣,这也是个好菜啊,哪怕只加点葱蒜,炒一炒,味道也是很棒的啊!
我可真是糊涂,居然早没想到这一点,还为了十道菜品的任务操心了这么久。”
系统现字——宿主现在知道系统为什么让你自己种田,自己种菜,自己做豆腐了吧唯有勤劳动手,才能感悟食材得来不易的道理,也才能更深入了解食材的本质,最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做出美味佳肴。
万石郑重点头:“是啊,这次我算是领教了。哎,对了,豆腐脑不也可以直接当做菜品来卖吗早餐喝上一碗豆腐脑,也很爽啊!”
系统现字——是的,如果加上豆腐脑和豆渣,万客来这就有十二道菜了。
“那我的奖励呢”
系统现字——系统只会以宿主制作出来、并且在万客来售卖的菜品数量为准。
“好吧。”
说着话的功夫,豆渣捏好了,一共二十个团子,如果做菜的话,少说能做四五盘。
洗了把手,万石又去隔壁的井盐工坊接了一些卤水。
加水煮沸,过滤掉渣滓和泡沫,最终得到了一小碗发苦的盐卤。
盐卤,便是点豆腐的关键东西。
它和豆腐之间的原理,在之前制作井盐时,万石就试验过了,因此知道豆浆和卤水只要一遇上,就会迅速凝结。
端着卤水,万石来到大缸前,只见大缸里的豆浆已经有些凝结,最上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油一样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做豆油,是豆浆放置后的一种自然产物。
如果将它捞出来,挂在一个地方,等着放干,它就是豆油皮。
而如果用另一种制作方法来进行,把同样外形的凝结物捞起来,拧成一条绳,然后放干,它就是很多人都很中意的美食——腐竹。
但豆油皮和腐竹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东西,虽然它们都是来源于豆浆,但制作工艺不同,所以最终的形态也不一样。
在大缸旁边,横着一根木头,木头上被钻了很多孔,每个孔上都插着一根细木棍,万石拿过其中一根细木棍,伸进了大缸里,轻轻将这张豆油皮给挑了出来。
又重新把木棍插了回去,这张豆油皮便算是半成品。
等它风干,就成了成品豆油皮。
到时候用水泡发,切成丝,无论是炒菜还是用来拌菜,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它的出现,也让万石想起了另一道菜。
这道菜就是白菜炒豆油皮。
鲜嫩香甜的白菜配上香浓有嚼劲的豆油皮,再放点蒜瓣、干红辣椒,只需要略微炒制,那个味道哟,简直迷死个人。
“果然,实践出真知啊!”
第92章 制作豆腐(下)
不再多想其它,万石一边搅动着豆浆,一边转着圈把卤水旋进了大缸中的豆浆里。
神奇的一幕在这时发生。
只见短短几秒间,锅里的豆浆居然快速凝结起来,变成了果冻一样的胶状物。
这便是豆腐脑了!
用勺子舀了一勺豆腐脑出来,万石尝了尝。
顿觉满口生香,只需要轻轻一抿,豆腐脑马上滑进了肚子里,都不用嚼的。
由此可见,这豆腐脑该有多么的鲜嫩。
满意的点了点头,万石又从旁边拿过一个四方的木盒子。
这个木盒子长宽都在八十公分左右,无盖,厚度则在十公分左右。
在这个木盒子底部铺了一层做豆腐专用的纱布,接着拿过一个专门舀豆腐脑的勺子,把豆腐脑一勺一勺舀到了木盒子里。
等锅里的豆腐脑都光了,立刻趁着豆腐脑还没完全凝固,把木盒子端到了一边的案子上。
这个案子在一般的豆腐作坊都会有的,像这样的木盒子摆的一排一排,大大小小都不一样,分别对应不同的豆腐。
这木盒子其实就是做豆腐用的模具,比如这个大盒子,就是做白豆腐用的,还有一些小的盒子,是做豆腐干用的,另外一种长方形盒子,是做臭豆腐筒子用的。
而这个四方形大盒子虽然没有盖,但有一个比木盒子稍微小一些的木板,和它是一套的。
放好盒子,万石拿过了那块木板,放进了木盒子里,豆腐脑立刻就被整个压住了。
又从一旁拿过两个大石头,压在了木板上,这次白豆腐的制作便算是完成了。
等一段时间后,还没有完全凝结的豆腐脑将在两块大石头的挤压下,排除掉多余的水分,然后紧紧的和彼此凝固在一起。
等它们彻底凝固,去掉石头和木板,它们就成了一块大大的白豆腐。
然后用刀切开,大白豆腐便变成了一块块的小白豆腐。
白豆腐又叫水豆腐,有的地方也喜欢叫做大豆腐,我们在市面上常见的白豆腐,便是用刀切过后的产物。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
黄豆转化成豆浆、豆渣、豆腐、豆油皮、豆腐脑、臭豆腐,每一步看似简单,但其实蕴含着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想必当初发现它们的做法时,都是无数人无数年来的总结和思考,以及无数次的试验,才最终成型的吧
还有那小小的一块纱布,既能在一开始过滤豆浆,让豆浆更加细腻,在最后白豆腐成型时,又能过滤掉水分,让豆腐更加紧实细嫩,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