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平仄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平仄客
这个过程引起了沈宛的兴趣,她在这些手工艺上,似乎特别有天赋,在这几个小姑娘之中,就数她跟着范老学得最认真最仔细。
说到底,跟范老学习的过程,就是考究眼力的过程。无论是辨别珠宝也好,还是鉴定玉石也罢,最紧要,就是眼力。这个东西打眼了,是不是捡漏了,看的就是眼力。后院当家夫人要处理那么多礼节贺仪的事情,哪些是贵重的,哪些礼轻的,如何区分对待,主要看的,就是当家夫人的眼力。沈家为这些姑娘延请了金石堂的掌柜,用心不可不谓良苦
沈宁眼力是有的,她前世见过了太多好东西,少府监的珍宝过她眼的也不少。所以一件玉器是不是珍贵,她大约还是看得出的,这到底。讲究的也是时间阅历之功。她对具体的制造过程也没什么兴趣,不过听得也很认真。学多些知识总是有好处的。
沈宓也表现了她的天赋,看不出内向害羞的她,竟然对沈则远所说的经济庶务很有兴趣,更让沈宁惊奇的是,沈宓在账目算术上面似乎极有天赋,这天赋,可是比她的刺绣技术好太多了
当沈则远现场考核大家的时候。这些姑娘们,包括沈宁自己都还在思考的时候,沈宓已经怯怯地将答案报了出来。一次也就罢了,可是每次都如此。这令沈则远也大为惊奇。
相比之下,沈宁就发现在族学的学习里,她真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技能。不知道重生一次算不算技能沈宁有些自娱自乐地想。
到了二月十八这天,沈宁等人自然不用去鉴华堂上课了。这天,是春闱结束的日子。沈俞氏和沈宁等人,都在等待沈余宏等人从贡院回家,各处的院子都准备好洗澡用的热水、替换的衣物等物品了。
沈俞氏和沈胡氏在前院里焦急地等待着,他们考得好不好,她们自然也担心的。但更担心的,是这九天里他们过得怎么样,是不是瘦得落形了是不是冷着饿着了
沈则敬和沈则儒有公务要办,所以就由沈则远带着颜商等人在贡院门外等候沈余宏等人。贡院门外聚集了许多人,将贡院门前挤得水泄不通,京兆护卫也没有驱赶他们。
这些人,都是和沈则远一样来等候考生的,这下就比进去之前热闹多了,整个空气都是躁动的,耳边回响的是不绝的声音:怎么样考得怎么样四书义和五经义考的是什么啊题目难不难有没有答全了饿着了吧走,我们去京华楼吃饭去总算结束了看来不只是客栈,就连酒楼和茶肆也都会人满啊
这三年一度的春闱,不知道有多少商家赚得盘满钵满了,看着这些焦急的人群,沈则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些商事。
不过没多久,沈则远就想不下去了,因为那些声音此起彼伏,沈则远听着都觉得头皮发麻。这等待的心情他是理解的,但是这些声音实在太吵闹了,他也挤不进去,只得站在如意坊街道上,暗自希望沈余宏等人早些出来。
好不容易,才看见他们四人结伴出来,虽然神色疲惫衣衫也皱巴巴的,但他们说说笑笑的,步履轻快。看样子是考得不错啊,沈则远等人远远看见他们的表现,心想道。
一行人回到了景泰大街沈宅,沈俞氏等人看见他们这副褴褛的样子憔悴的面容,自然是心疼无比,忙不迭地让他们洗澡吃饭休息去。因此沈余宏等人也没多说考试的情况。
直到第二天,才向众人报告考试的情况,道是一切都好,试题也都答全了,发挥尚可。至于结果如何,就要等一个月后春闱结果公布了。
沈余宏等人回想起贡院的九天生活,不由得面有菜色。不经历过这个过程不知道,再多的心理准备那也是没有用的,贡院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在贡院大门外通过监考官的审查后,沈余宏还看见了他家的老熟人张澍,不过没有和他打招呼。然后,沈余宏就根据座号安排来了他的号舍,1537号,不巧正靠近臭号所谓臭号,即是号舍设置的简易茅房
由是,沈余宏经历了他一生中最难熬的九天,考试和吃住都是在号舍的,所以他考试的时候,只能闻着大小便的臭味,吃着干硬的包子,那茶水也是冷的,二月天喝冷茶,他都打了个冷颤。
到了晚上,他还得闻着这样的臭味睡去,好在还有沈宁给他准备的绒衣,虽然单薄,却很暖和,说来也奇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能睡得香甜无比,也正是如此,才有精神熬过这九天。
古文澜和沈余宣、沈余平的情况要比沈余宏好,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那饭食都是一样的,虽然没有臭味,也难以下咽。
沈余宣更是心神不定,因为在考试第二天的时候。他旁边的考生似乎是因为舞弊被同考官发现了,然后一阵凄厉的挣扎呼号声传来,扰得沈余宣差点笔都抓不稳。心都颤了几下。这号舍三面是墙,只有南面是开着的。也不知道同考官是怎么发现那个考生作弊的,在被干扰之后,沈余宣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事情,花了不少时间才调整好心神。
沈余平就觉得除了饭食难吃之外,别的一切尚可,晚上睡觉也安稳。这一趟春闱下来,几个人不由得感激沈宁为他们准备了绒衣。不然,他们还真熬不过来啊。
晚上沈则敬下朝回来,召来沈余宏等人详问春闱的情况,沈余宏等人也都一一述说了。
沈则敬让他们好好休息之后。勉励众人,在等待放榜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还要作殿试的相关准备等等。四月份就是殿试了,时间其实很紧张,虽然殿试只考一场策论。却是至关重要的,还是早作准备为好。
沈余宏等人心中也有究量,沈余宏知道自己发挥不错,进入殿试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所以这策论。是一定要提前准备的。沈余平和沈余宣就不好说了,不过他们年纪尚幼,就算此次没上,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听了沈则敬的说话,这几个人都点头,说会好好准备殿试的。
没几日,沈则儒又带来历次殿试的题目,这些都是公开了的。沈则儒还根据这些题目,分析今年的殿试策论会考些什么,这就是官场民间所称的押题了。
就历次考题来说,长泰帝似乎更偏爱将经义和时务策相结合,比如长泰二十七年的殿试就把论语和关内卫的治理结合起来,考了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在实际施政中的运用,所以沈则敬也多押了这方面的题目,算是让这几个人练练手,好熟悉殿试策论。
在春闱结束之后,沈华善从台前来了信,他对孙子参加春闱一事表示了关心,也叙说了他治水的情况。沈华善在心中道是进展都好,置水门的阶段就要结束了,在今夏雨季到来的时候,应该能将河道浚通了等等。
沈则敬接到沈华善的书信也很高兴,当然是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于是吩咐沈俞是带着沈余宏、沈宁等人去天宁寺礼佛兼踏春,特别吩咐沈余宏等人舒缓心情之后再准备殿试的事宜。经过九天的放松之后,去散散心,劳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才一两天的功夫,耽误不了什么。
所以沈家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天宁寺出发了。这时还是二月份,和去年暮春时节不同,沈家众人看到了更多春光,也品赏了很多娇艳的花儿。
这一次,他们是要在天宁寺过夜的,居客堂的僧人知道沈家和住持的交情,自然早就一切打点好了。这一次,沈家众人没有见着常真禅师,接待的僧人说他云游去了,一时半会也回不来,又道住持曾有交代,若是沈家施主来了,必要好好接待等等。沈俞氏自然也是一番感激, 众人就在居客堂安置下来了。
礼佛过后,天色尚未暗,沈宁和沈余宏在天宁寺中散步。沈宁对春闱和贡院都很感兴趣,趁着这散步的机会,问着沈余宏这些事情。对于沈宁的询问,沈余宏自然是有问必答的。就连他所在号舍闻到的臭味和隐约闻到的春花香也说了,兄妹其乐融融。
沈余宏和沈宁两个都很享受这样的散步和说话,两个人还说了不少如流处的事情。如流处近来没有什么事情,蚍蜉也没有消息传来,两个人都觉得休闲惬意,后来也不说话了,并肩而行,感受着寺中的宁静和禅意。
在经过藏经阁的时候,沈宁想起了应南图,想起去年在藏经阁遇到应南图时的情景,想起应南图依靠着书架的微笑,觉得世事真是奇妙。
去年藏经阁之后,他给她推荐了治水良人,她救下了他,两个人现在还保持着书信来往,这是她那时在藏经阁绝对意料不到的。
应南图还在蜀地游玩呢,连过年也没有回京兆,他自己一个人在蜀地过的年。想到这里,沈宁觉得有些奇怪,应南图的年纪早就不小了,书信往来中见他也是有才学的人,怎么都没有听说他参加春闱的消息呢虽然勋贵之家可以免了这个环节,但是这些年来,勋贵之家有才学的子弟,都是去参加春闱的,这也是扬名的手法之一。
或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沈宁不由得对应南图多了几分怜悯。
礼佛散步过后,到了第二天,沈家一行人就从天宁寺返回来了。这一行人,分别继续准备殿试和去鉴华堂上课,等待着春闱放榜。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九十八章 春闱案一
.
二月十八之后,礼部贡院的五扇大门就合上了。贡院周围一带再次成了禁地,禁止百姓和官员进入,守在贡院外的京兆守卫和金吾卫也多了起来。
这戒严的情况是持续数天的,无他,因为现在贡院里面正在进行春闱考核的工作考生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可是考官们的工作才要开始,这也是整个春闱过程中最繁忙最艰难的工作。
位于贡院内明远楼的监试厅,戚金钲张澍等礼部官员,正在进行春闱试卷的弥封工作。
所谓弥封,就是将考生试卷的姓名、籍贯等内容遮盖起来,不让阅卷官员知道,以防止阅卷官暗定名次,所以弥封又称糊名,是防止春闱舞弊的一个有效手段,这也是春闱重要的一环。
因此礼部侍郎姜选和御史中丞杨简锐也在现场监督,看着张澍等礼部官员密封了卷头,交给了汪直等御史台的官员将弥封好的试卷重新编号,才能进行誊录工作。当然,负责誊录的那五十多名弘文馆校书郎,早就在一旁等候了。
仔细说来,这五十多个校书郎的任务极其繁重,他们要在这一个月内,将所有考生的试卷,用朱笔重新抄录一遍,是为了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的字迹。因而同考官、副主考、主考官看到的,将会是统一字迹的朱卷。从这个程序可以看出,大永的春闱考核,是极为严格的,历代的帝王和官员为了防止春闱出现作弊的情况,将这些考核程序不断地完善,并且严格执行。
可是就算如此严格,还是有不少考生有那等作弊的本事,他们早就在考试之前重金收买了某些同考官,约定其中出现某个句子或者某个词语。以便同考官辨认。此外,还有不少其他隐秘的手段,防不胜防。所以春闱的舞弊是禁而不绝的。
魏晋度心里很紧张,想到长泰十六年的春闱弊案。他总是会忍不住冒冷汗,很怕这次春闱会出现问题,所以对春闱的工作,那是抓得相当紧的。
前期的弥封、誊录等工作陆续在进行,朱卷已经送到同考官的手上了。那二十个同考官正在贡院内的至公堂对试卷进行初阅初评,贡院内的气氛想当严肃。
同考官都是大永各地抽调来的官员,都是进士出身。才能自然是毋用置疑的。同考官对朱卷进行初评后,会写上推荐语,将综合成绩前五百名的卷子送至聚奎堂,由魏晋度、龚如熙、姜选和杨简锐进行最后的定夺。最后选出二百人参加殿试。这个核心过程,就是三年一度的春闱考试了。
从上万人中选出最后的二百人,这种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因而,同考官和主考官等人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
魏晋度和姜选正在仔细看着呈送上来的朱卷。不时地微笑点点头。根据同考官描述的感受,这次春闱,有才学的考生还是比较多的,不少考生的经义、诗赋做得极有水平。总的来说,这次春闱的质量是很高的。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有才能的人多了,意味着要挑选出二百人,这不是太困难的事情,这可让魏晋度等人省心不少。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比较,四个人最终选定了参加殿试的二百人,还会同二十个同考官,选出了前十名的卷子,报送长泰帝,由长泰帝定出名次,就可以填榜公布了,也就意味着,春闱工作告一段落了。
谁知就在将结果呈送长泰帝的时候,一直闭关在贡院的魏晋度等人才知道,春闱出大事了。
三月初,在礼部和御史台官员在贡院紧张地进行考卷评定之时,京兆就隐约有流言称这次春闱有弊,言江南举子徐世进和唐安淮必榜上有名这是因为他们事先从考官那里得到了试题,这两个举子是从哪个考官那里得到试题的,流言却没有指明。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春闱考核之严格,怎么可能会有试题漏出来呢甚至有人想起春闱前叫卖的所谓秘题,认为大概这也是京兆百姓闲暇之时想出来的段子,就是为了消遣等待放榜的无聊时刻,根本就没有人在意。
可是,那些流言没有停止,反而是越来越多人在谈论。渐渐地,有些举子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次参加春闱的举子中,确实有人叫徐世进和唐安淮这两个名字,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从江南来的,而且家里都很富庶,完全有可能出重金买到试题这个情况,也太符合流言的说法了
一传十十传百,这流言不限于举子,连京兆百姓都知道这一点了,于是人们开始猜测这个流言的真实性了:这应该是真的吧不然怎么会那么凑巧,就有这两个人了还说得那么准确
流言越演越烈,茶楼、酒馆、妓院这些客人最多的地方,都在说这个件事,甚至有的商家见面也问:你听说了没这次春闱案有人作弊是不是真的啊。
一时间,仿佛京兆除了这个事情,别的都引不起百姓的关注了。礼部其他没有参加审阅试卷工作的官员自然是对这个情况否认的,道试题保密功夫绝对到家了,根本不可能会发生泄密之事
礼部官员还要求京兆府和金吾卫配合,制止这流言的传播,扑灭这股邪火,以免人心动荡影响朝局。在礼部的强烈要求下,京兆府守卫也逮捕了几名传播流言的茶客,以危害百姓的罪名,将他们下了京兆狱。
可是,关于春闱有弊的流言并没有减少,京兆府将茶客下狱的举动,反而激起了京兆百姓的愤怒,甚至有不少戏班子将春闱有弊一事写成了戏折,在祥和大街上搭建了戏棚,免费向百姓演出。
那戏棚前面围满了百姓,祥和大街一带比元宵灯会时还要热闹。那戏台子上面演绎的春闱之事有板有眼,将江南举子是怎样来到京兆,来到京兆之后看到京兆繁华的赞叹。又是怎样通过别人牵线找到考官的,如何行贿收买考官,考官又是如何收钱。如何将题目告诉他们的,都演得生动无比
当那白面官员接过两个举子的重金。将试题透漏给这两个举子时,底下的百姓发出强烈的指责声和咒骂声,甚至有百姓嘘的大声嘲讽起来,仿佛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一样。百姓是最淳朴的一群人,而戏班子的演出,又是最能感染百姓的。这样一来,底下的百姓都在想了。或许,这些演出都是真的他们无形中更加相信流言的真实性了。
当戏班子演出之后,礼部官员和二皇子都开始心惊了,因为那戏里面。不但道出了举子的姓名籍贯,道是徐世进和唐安淮,也道出了那泄题考官的姓氏,那两个举子称那考官为姜公
姜公这次有机会在考前接触试题又姓姜的人,就只有那一个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春闱弊案流言直指礼部侍郎姜选,姜选是本次春闱的副主考官,是能提前拿到试题的四个人之一,他泄题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个戏班子的演出之后,朝臣和二皇子脸色都变了。姜选不但是礼部侍郎。也是二皇子妃姜氏的父亲,那姜氏,正是他的庶女这样一来,流言也牵扯进二皇子了,如果姜选真的泄密,那么这里面有没有二皇子什么事情或指示难道春闱弊案幕后指使的人,正是二皇子
受到流言影响,朝臣看向上官承佑的目光有些怪怪的。
姜选还在贡院闭关阅卷呢,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为了防止有人作弊,阅卷期间,是所有人都留在贡院的,流言根本就传不进贡院,连魏晋度等人对此也一无所知。
二皇子听到这些流言,心里自然是大惊的,却无法通知姜选,好让姜选能及时作出对策。二皇子侧妃姜氏挺着个大肚子在二皇子面前痛哭,赌誓说父亲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这肯定是诬陷,说不定就是有人看中了姜家和二皇子府的关系,才刻意设了这个局
殿下,这设局的人,目的不是在于姜家,而是在于殿下您啊最后,那姜氏这样哭号道
这话听的上官承佑胆战心惊他心里焦急无比,可是偏偏不能做任何动作他知道,所谓无私显有私,他一旦驳斥这些流言,就会坐实了这些流言
现在,他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偏偏延禧宫中的德妃也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只说长泰帝面色平静,似乎根本就不知道流言一事。
这下上官承佑感觉更不好了,长泰帝越是平静,他就越是心惊,怕这平静下面隐藏是无比的怒气。
沈余宏和沈宁等人自然也听到了春闱有弊的流言。听到消息的时候,两个人对望了一眼,迅速反应过来:,这下坏了,连忙跑去书房找了沈则敬,商量此事的对策。
沈则敬的脸色很不好看,他有两个儿子一个侄子,还有一个外甥,一共四个人,参加了本次的春闱。若是春闱出了事,会不会牵涉到这四个人会不会牵涉到沈家想起长泰十六年的科场冤案,沈则敬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眉头皱得都快能夹死蚊子了。
父亲,这流言变化太快了,源头也很多,如流处还在全力追查流言的来源。沈余宏报告了如流处的情况,若是春闱有事,作为应试考生的他们,绝对会受影响的
究竟这流言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人放出这流言的难道春闱真的有弊那姜选真的泄密了吗可是,姜选又不是江南人,那江南举子行贿是真的吗沈余宏被这些流言弄糊涂了,他身在局中,急得要死,一下子也理不出什么头绪来。
不用管源头了,估计也查不出来。事情涉及姜选和二皇子,不用说,肯定是二皇子的对手。说不定,是几个皇子设的局现在的关键是,流言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最初的担忧过去之后,沈宁很快就镇定下来了,这样沉沉说道。
流言、戏棚、百姓,像设定好的一样,流言似被人引导,最后矛头指向二皇子。这手法沈宁非常熟悉,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沈宁已经肯定这是五皇子上官长治的手笔了,春闱弊案,原来他打的是这样的心思,利用姜选将二皇子圈进去吗
他没有把握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看来姜选泄密这个罪名是一定会坐实的了。出于对上官长治的了解,沈宁相信他必定已经布好了局,她已经可以预见最后的结果了,甚至,他必定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沈宁继续说道:不必管流言了,二百多名举子和国子生呢,不可能涉及那么多人。设局的人看来针对的是二皇子,咱家和二皇子府一向无联系,倒也不用太多担心。
.
嫡长女(平仄客) 第九十九章 春闱案二
.
沈宁虽然说不用管流言源头了,却还是派蚍蜉盯紧了姜家,同时也让宫中的蚍蜉 密切注意春熙宫有什么异动她确信上官长治既然设了此局,就必有后手只是,不知道这个局,终点在哪里
前世并没有这些事情发生,无法准确地作出预警和反应。因此,沈宁的心情无比凝重了,现在只能根据蚍蜉和如流处传来的消息,和秋歌等人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意图推出事情的脉络和走向。
流言的势头完全没有丝毫减弱,京兆百姓已经完全相信姜选将这些春闱试题透露给了徐、唐二人,还收受了两人的重金贿赂,因此,这两个人定会在春榜上有名的
流言如洪水如大火,席卷了整个京兆的舆论,二皇子府根本就想不出有效应对流言的办法。这种境况,和当初慈宁宫刺杀的流言传播极为相似,可是上官承佑却感觉这次危机比上次严重得多,这次涉及是春闱啊,涉及整个大永近万个举子啊更重要的,涉及的是大永将来的官吏格局,能那么轻易被平息吗
话说魏晋度和姜出了贡院,马上就有礼部的官员向他们汇报贡院外发生的事情了一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两个人的脸色就墨黑了,心里都想到:这下事情大
涉及春闱,分分钟都是人头落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个流言,已经猛火燎原的态势,他们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应对时机。那该如何是好呢
魏晋度急得嘴上冒泡,多次询问姜选是否有其事,姜选指天指地发誓,否认了这个事情。
卑职的为人怎么样,尚书大人您也是知道的卑职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别人诬陷是卑职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徐世进和唐安淮
你准备好自辩折子吧。按照这等架势下去,恐怕会有朝堂官员弹劾你。早作准备为好。这事,很难说。魏晋度紧皱眉头,语气无奈。
姜选出了事。虽然不一定会连累他这个主考,但是礼部必定受到极大影响的。再说了。春闱的事情,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原先他是打算等皇上定了前十个名次,就可以填榜公布的,这春闱就可以平安度过的了,现在所有的事情都乱了,魏晋度心忧如焚。
他还有一点担忧没有说出来,这次的流言。会不会演变成一场科场冤案,就像长泰十六年一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天下的举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魏晋度不敢再想下去了。
就在姜选和二皇子府焦头烂额的时候,随着朝堂官员对流言的不同反应。以及顺着这些反应做出的举动,使得朝廷也风起云涌,也使春闱流言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事情的走势完全超出了众人所预料的范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