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刘宗周激昂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道:“陛下所言甚是。”
朱慈烺吸了口气,道:“先生要办报,且答应朕一事。”
“请陛下吩咐。”
“国子监的报刊,可以弘扬正义,辨析明理,但不能以道德杀人,以礼教罪人。”朱慈烺道。
“礼约之在前,法禁之在后,礼法之设,本因于此。”刘宗周算是答应下来。
他对于报纸上动辄就互相斥骂“小人”、“奸党”乃至于“名教罪人”的现象也十分看不惯。
诚如当年他身在东林,一面力抗“奸党”,一面却又说“吾党与有罪焉”,而且“吾党之罪,在宋人之上,不为虚也”。这样毫无立场的客观言论,也只有心中只有道义的无私之人才能说出来。
朱慈烺对刘宗周了解不多,但现在可以肯定他是一个不会为利益集团代言的人。这样的人注定成不了事,无法入阁,却更是可贵。
“陛下,”刘宗周欲言又止。“陛下登极以来,尚未开过经筵。”
朱慈烺“唔”了一声,不置可否。
经筵是儒臣们为皇帝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术教育的课程,是保证大家具有统一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免出现武宗那样让人闹心的精神领袖。
朱慈烺前世就学之初就听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并没有走理工科道路,但潜移默化受到暗示就是说:技术远高于一切。所以他选择的法律也好,人力资源也好,都是技术性学科——社会技术。
对于其中内涵如法条为何如此制定,律例保护何种关系,朱慈烺也是本着更好使用的态度去学习,并没有将之上升到哲学层面——那是法学家的工作,而不是律师、法律顾问的任务。
现在刘宗周出言提醒,如果自己拒绝。恐怕这个倔强的老头就会三番五次上疏,闹成社会舆论的焦点。
宫中还有一个经筵讲学不辍的太上皇,估计也会站在刘宗周一边。
“陛下,圣主执国,王、霸之道不可偏废啊。”刘宗周放低了声音:“如今陛下霸道远胜于王道,恐非国家社稷之福。”
“经筵之事再议吧。”朱慈烺道:“等忙过了这阵,空闲下来再做安排。”
“陛下,”刘宗周又道。“皇太子殿下也快到了可以出阁讲学的年纪,宜早做安排。”
“还早吧。不是应该十岁么?”朱慈烺道。
“皇太子出阁讲学的年龄并未有定制,从如今开始铨选春坊官、日讲官、主讲官,时候也就差不多了。”刘宗周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如今已经在启蒙了,由黄道周教皇太子字书。对了,黄道周在传授皇太子字书时夹杂议论。这样做合乎礼么?”
“是何等议论?”刘宗周问道。
“有些孟子的话。”朱慈烺道:“朕担心皇太子一知半解,恐怕日后存了误见。”
刘宗周沉吟片刻,道:“陛下,识字习就会牵涉元典,尤其幼童。多半是从《论语》、《孟子》启蒙。黄道周杂讲孟子固然不妥,但也情有可原。臣以为,或许可以提前让皇太子出阁讲学,以免偏听。”
朱慈烺微微点了点头,道:“请先生题本来,推荐些才品超绝的好先生。”
“臣遵旨。”刘宗周点头应诺,又补了一句道:“论人品学识,黄道周其实就是极佳的人选了。”
朱和圭还不知道自己新一阶段的人生已经展开,犹自沉浸在国子监里的新奇景色,又对泮宫周围的池水格外感兴趣,嚷着要叫人放养大锦鲤。
朱慈烺跟在朱和圭身后,看着两个小火者左右躬身围着儿子,突然觉得有些不妥。人如果从小就备受呵护,抗压能力会过弱,无法承担重任。
大明皇家可不是李唐,废太子像过家家似的,说杀就杀……
“叫他们过来,”朱慈烺对王承恩道,“让皇太子自己玩。”
所有人脸色都有些走样,惟独刘宗周还是那副宠辱不惊的淡然神色。
“这么小的孩子,若是磕到碰到如何是好?”段氏急道。
朱慈烺没有理会,只是站定远处,看儿子在那边研究一块树皮,时不时还要小手去剥一剥。
宦官惊恐地退了回来了,留下皇太子一人。
朱和圭好奇地抬起头,见身边没了那些跟屁虫,颇有些奇怪。他很快又看到了父亲面带微笑,似乎是在鼓励自己,便大大方方回了个笑脸,继续玩弄起那块半脱落的老树皮。
“脏不脏……”段氏拧着眉头。
“小时候不玩,长大了会呆笨的。”朱慈烺道:“看起来是在瞎玩,其实也是他们在接触这个新奇的世界,最好还是不要打扰他。”
朱和圭专心致志地剥下了那块干枯树皮,又研究了一会儿里面的新皮,回头看了一眼父母,撒开腿跑向另一棵树,继续自己的树皮研究。
皇帝和皇后与一群随行人等反倒成了他的跟班,保持着距离,看着他玩。
刘宗周本来还想请皇帝去旁听一节经义课,但从皇帝陛下刚才的反应来看,恐怕也听不懂国子监程度的授课,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噗通!
正在奔跑中的朱和圭没有注意到地面上浅浅探出的树根,完美地张开双臂扑倒在地,下巴磕在地上,再抬起来的时候已经渗出了一抹鲜红。
帝后这边顿时大惊,王承恩哭丧着脸就要冲上去,却被皇帝陛下劈手抓住了衣领,用力一拽,竟一屁股坐倒在地。
朱慈烺这出人意表的一手,让所有人都震惊莫名,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朕去看看,你们别管。”朱慈烺说着,缓步上前。
朱和圭瞪大了眼睛趴在地上,良久才见父皇走了过来,终于咧嘴大哭起来。
朱慈烺走到儿子身边,缓缓蹲下身,用手指点起儿子受伤的下巴,侧首一看,只是擦破了点皮,并没什么大碍。
“你怎么摔倒的?”朱慈烺等儿子的哭声渐息,出声问道。
朱和圭回头指了指了绊倒自己的树根,面带泪珠道:“被它绊倒的。”
“它?它在这里一动不动躺了几十年,怎么会绊倒你?”
“我跑过来的时候,它就绊我了。”朱和圭作势又要哭。
“我看得很清楚,它没动,是你踢到它了。”朱慈烺脸上一板:“快起来,向它道歉。”
朱和圭心中顿时大为委屈,嘴巴一咧,眼泪在悲怆的哭声伴奏下又淌了下来。
段氏也跟了上来,心疼道:“有什么等会再说,先抱起来吧,地上多凉啊!”
朱慈烺没有理会,只是不许别人靠前,更不许有人去抱他。
朱和圭趴在地上,胸腔又一直受到压迫,很快就哭得没力气了。他自己也不舒服,终于爬了起来,喘口气,准备休息一下再哭。
“道歉。”朱慈烺提高了音量。
朱和圭看着严肃起来的父亲,微微有些退缩,却还是没有向树根道歉。
“道什么歉啊,这树根又不知道。”段皇后走向儿子,要去看看儿子下巴上的伤口。
朱慈烺猛然站了起来,拦住了皇后,居高临下对皇太子道:“自己的过错就要承担,跟他道歉!说以后再也不踢到它了!”
朱和圭整个人都被父亲的身影包裹着,心中泛起浓浓的恐慌,缓缓转过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双手作揖,一躬到底:“树根,是我错了,不该踢你。我以后再也不踢你了。”
段氏也被刚才皇帝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所震慑,终于想起自己平日温文尔雅的皇帝丈夫也曾亲自上阵,见惯了血腥厮杀。她以女人的直觉发现皇帝霸气消散,连忙跑了过去,蹲身抱住儿子,取出丝帕为儿子清理擦伤。
“好了好了,擦破点皮而已。”朱慈烺的声调缓和下来:“你能自己承担责任,这很好,爹爹特许你明天去骑马。”
小秋官闻言破涕而笑,又挣扎着要从母后怀里挣脱,继续去玩。
刘宗周一直面色淡然,此刻大家都面露欣然,而他却拧紧了眉头。
黄宗羲因为工作关系并没有随驾,是后来才听说了国子监的种种轶事。他对前半段深信不疑,因为这个犯言直谏的人是他熟悉的恩师,如果恩师不这样说话,那才是怪事。对于后半段,黄宗羲却是将信将疑:
皇帝陛下实在是圣明得让人难以相信啊!(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金鳞开 六六五 无欲常教心似水(5)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金鳞开最新章节!
“不迁怒,不贰过。wwwwcom”黄宗羲在刘宗周的职房中激动地点出了题眼:“圣天子以此教育储君,岂不圣明?”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而且认为好学如颜回者,一旦逝世便举世难见了,可谓评价极高。
朱慈烺一直被大臣们担心会成为世宗那样的暴君,更怕他宣扬法术之说,将大明带入万劫不复之地。如今看他能够以儒门圣贤的标准来要求储君,起码证明皇帝并没有“走”得太远。而且被如此教育出来的储君,也不会背弃名教。
刘宗周与皇帝问对之后,对皇帝在经义学问上的底细已经十分清楚了,而且又从翰林故交中知道皇帝真正求学还是听吴甡讲了点《左传》。他摇头道:“今上最让人诧异的便是这点,恍若天成。”
黄宗羲不解。
“要将圣人言行付诸日用,这份功力谈何容易?”刘宗周道:“多少所谓名儒,口上论理则辩才无碍,事上见性则蒙昧不明。我观今上并不曾习得章句,且杂学斑驳,不见大道,但行事言论,常暗合圣教真意,岂非天成?”
朱慈烺前世虽然没有钻研过儒学礼教,整个社会也缺乏这样的大风气,但儒教思想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骨髓之中,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价值观、人生观都隐隐作用。甚至于许多叫嚣着反儒反孔的斗士,他们本身用的也是儒生的思维逻辑,并未见有新意。
对于在国子监教育皇太子一事,朱慈烺本人也没意识到与儒教有什么关系,更没想到“不迁怒,不贰过”。他当时脑中很简单,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承担责任,品味自己种下的果子。
仅此而已。
这不但在明代是正确的思想,在朱慈烺前世也同样被人奉为真理。恐怕只有愚夫愚妇会亟亟将孩子抱起来,然后装模作样敲打树根地板。哄孩子高兴。
“师尊似乎并不以此为幸?”黄宗羲道。
“不迁怒,不贰过的并不只有颜子,还有秦穆公呢。”刘宗周说着,看了看窗外,又道:“今上迟迟不开经筵,非是好学之君。规谏天子正是我辈应尽之责,恐怕日后君臣未必相得。至于储君。还是要从小教育,以期成为一代明主。”
黄宗羲点了点头。
“既然陛下要我推荐讲官,内举不避亲,我打算荐你为日讲官。”刘宗周道。
黄宗羲顿时觉得自己肩头担子沉重,深深一躬,道:“弟子必当竭尽所能。引导皇太子殿下掌经典,明大义。”
刘宗周点头赞许道:“如此甚好。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吧。”
“是。”黄宗羲应声而退。
……
朱慈烺回到宫中的时候,崇祯和周后已经知道了国子监发生的事,急着要看孙儿是否受伤严重,是否会破相,对于皇帝给皇太子找老师的问题倒没怎么关注。朱慈烺回宫之后还要处理政务。所以真正关心朱和圭老师是谁的人,只有段皇后了。
还好刘宗周办事效率极高——这也是因为他有足够多的弟子服其劳,半个月后,一份新鲜出炉的名单就送到了皇帝手中。
黄道周的名字位列最前。
虽然刘宗周与黄道周有了间隙,但外举不避仇,刘宗周对黄道周的人品学识都是极其相信的。
在黄道周之后,是左右春坊官,刘宗周推荐了弟子陈确、黄宗羲、张履祥出任。担负日讲重任。虽然黄道周为主讲官,但具体讲课内容还是由日讲官负责,就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区别。
再往后则是一些翰林,或是陪讲或是旁听,都是小有文名的才子。
这份名单到了朱慈烺手里,很快就面目全非。
因为皇帝陛下用不着这么多讲师。
“这是皇太子第一年的课程表。”朱慈烺让陆素瑶取出一张表单,道:“刘先生推荐的人。只能担任语文、书法和历史这三门课。”
“臣所举荐者,皆一时俊杰……”刘宗周不可置信地接过课程表,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陛下。‘社会’是何意?”刘宗周当然知道“社会”。
在大明,社会就是结社、聚会。
社有书社、琴社、画社、诗社……种种不同。会有临时雅集,有长期的定会。但这些都跟皇太子扯不上分毫关系。
“朕所谓的社会,是指大明民生百态所集合。”朱慈烺道:“要让皇太子知道一个大钱买几个包子,路上遇到有人斗殴该去找哪个衙门,户口是怎么回事,有何等好处……总之要让皇太子知道民间百姓从生到死都是如何过的。”
刘宗周若有所感,道:“这倒的确是个大会。”
“这事若是让朝臣来交,恐怕仍旧会教出个‘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所以将由内官出任。”朱慈烺道。
刘宗周颌首表示赞同,反正内官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算术很简单,左右不过是加减乘除之类,朕已经安排了女官。”朱慈烺道,“每日下午的体育课,则由军中选派教官,带他骑马射箭,强身健体。至于自然嘛,朕从经世、杏林等大学聘了几位教授为他传授自然万物的规律。”
刘宗周知道这都是儒臣的短板,的确没办法都承接下来。虽然朝中有不少熊廷弼、卢象升一样文武双全的进士,但显然还是皇帝的安排更加妥当。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根本,可深可浅;历史是春秋百代的评述,字蕴褒贬;书法一者是人心映物,一者也是修身养性的好路径。此三者只要由正派儒臣来教,足以保证皇太子殿下不会走偏了。
“陛下,臣以为殿下还少了一门功课。”刘宗周道。
“哦?什么?”朱慈烺觉得自己已经给儿子布置得很完善了,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礼。”刘宗周道:“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这个,他在宫中已经学了很多规矩了,还需要单独开课么?”朱慈烺问道。
刘宗周道:“陛下,若是只学规矩,则日近腐儒。礼中自有深意。上承先民日用百态,下启圣贤修养心性。非但要知其然,也该知其所以然,故臣以为此课不能少。”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扫视了一遍课程表,道:“既然如此,可以派个治礼经的儒臣担任历史讲师。糅合一起讲吧。”
刘宗周躬身道:“臣遵旨。”
“朕还觉得,既然调动了这么多的师资,只教他一个有些浪费了。而且小孩子终究喜欢跟小孩子一起,孤零零容易性子乖张。朕想请宗室子弟,以及功勋大臣家的子女陪读,合适否?”朱慈烺问道。
“古太子读书。皆有伴童,合礼也。”刘宗周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那合适的孩子就请先生代为筛选,最好都与皇太子一样不曾读过书的。”
刘宗周应声领命,同时心中有些纠结:我是国子监祭酒,为何现在反倒像是东宫官了?
皇太子朱和圭的讲学大事总算是定下来了,朱慈烺又选定了文华殿为日常授课之所。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武英殿。
这不单单是改换文华殿琉璃瓦的小事,整个内阁也都要跟着搬家,以保证皇帝随时召唤。
段皇后终于等到了长子出阁,又见皇帝如此上心,心中大喜,亲自为儿子检查上学要用的器物,又为自己妹妹的儿子讨来一个名额。东垣王朱常洁得知之后,也请从宗学中挑选陪读。
朱和圭只知道讲学之后每日里都能骑马、射箭。还能奔走游戏,兴奋得几天都睡不好觉,一日三回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开学读书啊?”
朱慈烺却知道,今年是肯定来不及的了。
十月一过就有个大节,冬至。
冬至祭祖是整个国家的大事,只要有宗族的人家都要参与祭祖典礼,准备祭品。如果故意不祭祖宗。必要受大明律严惩——朱慈烺一度想取消这条,以减轻远游在外者的负担,却没有得到支持。
礼部为此还专门在军中为服役兵士准备了祭典,以纸本为牌位。写上了所有士兵的祖籍、宗祠堂号,进行集体祭祖,最后高歌《秦风?无衣》,也算庄严肃穆,轰轰烈烈。
对于天家而言,太上皇帝还健在,所以一应典仪也要进行修改,以太上皇为中心,向列祖列宗进行禀报、祭祀。朱慈烺可以委派大学士祭天,但祭祖的义务还是只能亲自履行,无法推卸。
冬至大节过后,紧跟着就是春节元旦。从腊月开始人心思归,许多衙门也都开始轮值换班,好让路远的同僚早些回去。这种状况要一直延续到来年的正月十六过完上元节,自然也是不可能开学的。
好在冬至之后无论是皇宫还是民间,都是喜气洋洋,家家欢乐,皇太子可以在宫中尽情撒野,一时也想不起来读书的事了。
一年三个重大节日中还有一个是万寿节,也就是朱慈烺的生日。因为朱慈烺出生于二月初四,所以过完了上元节之后,喜庆还得延续下去。
因为万寿节前后数日不许屠宰,而且不能审理刑名案件,所以大理寺刑庭法官只需请假数日,就能在家待到二月份再回京上班。百姓也只能提前备好肉食,以免在万寿节期间只有素菜下饭。
也幸亏朱慈烺生在春寒时节,肉还放得住。若是生在盛夏,恐怕放过夜就臭了。
隆景三年,就此到来。
(本卷终)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金鳞开 六六六 东邻夜宴歌尚齐(1)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金鳞开最新章节!
大明隆景三年,日本承应二年,耶历一六五三年。wwwwcom
癸巳年元旦。
寒风凌冽,在这方靠海的领土上,矗立着一座山城。
飘扬的一文三星旗帜,表明了这座山城的主人,正是曾经占据十国的外样大名毛利氏。
在关原合战失败之后,作为西军重镇的毛利家受到了减封的待遇,如今只保留着周防、长门两国三十六万九千石的领土。再不复当年领有十国,高达一百二十万石的盛况。然而毛利家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真正投降于德川氏。
在这座被称为指月城的山城密室之中,当代藩主毛利纲广盘坐榻上,在他面前是正襟危坐的家老重臣。
“诸君,今年能够倒幕么?”毛利纲广双手放在腿上,已经猜到了家臣们的答复。
因为年复一年,每年元旦朝觐的时候,毛利家的家主都会向自己的家臣询问这个问题,而家臣们也总是回答“主公,时机未到啊”!
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剧本,这种对话将持续到两百年后的倒幕战争。毛利家所统领的长州藩,最终还是成为倒幕强藩,逼迫德川幕府将权力交还给天皇,自己也成为了新政府的中流砥柱。
“时机未到啊,主公。”家老益田元尧回应道。
毛利纲广松了口气,不知道是失望还是松懈。
可以想见,这又将是碌碌无为的一年。
“不过主公,”益田元尧突然又道,“最近明国却有些奇怪的举措。”
随着德川幕府锁国令的发布,非特许船只不能出海,只允许中国、荷兰、朝鲜在指定港口进行贸易。甚至于日本在海外的侨民都不被允许回国。所以日本人对于世界上的动向并不了解。
益田元尧作为长州藩的家老,当然不可能违背锁国令擅自出海,但他作为益田元祥的长孙和接班人,主持藩内的内政、财税,通过偶然的机会取得了一条走私途径,乃是一些朝鲜人乘着夜晚。将大明的货物以小船运到相岛,然后从相岛流入日本四岛。
通过这些走私的明国货,毛利家的财政有了一定改善,起码不用像刚刚减封时候,为了还债不得不用领土去换取金银。
“哦?明国平定内乱了么?”毛利纲广对大明的印象还停留在崇祯初年时候。那时候大明内乱初兴,还没有形成规模,谁都不相信大明会被一群流民推翻,所以传到日本的消息都称大明很快就能平定内乱。
“是的,主公。”益田元尧道:“明国非但平定了内乱。听说他们的皇太子还派兵占领了朝鲜,现在整个朝鲜都几乎是明国的官员在管理。”
日本人对外国的事并不上心,所以朝鲜人知道大明新皇登极,改元隆景,但日本这边还是数年前听闻。
“这与我毛利家有什么关系?”毛利纲广问道。
“主公,如果我们能够绕过幕府,直接与朝鲜,乃至明国贸易。正是增强我家实力的大好机会。”益田元尧建言道。
“但如果被幕府知道……”毛利纲广有些迟疑。
“是那些商人们违背的锁国令,到时候只要将他们抓起来定罪就是了。”益田元尧丝毫不以为然。
这种事在日本战国层出不穷。幕府也没有能力深入调查。
毛利纲广道:“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且委派你去负责这件事吧。”
“臣下必不辱命!”益田元尧匍匐在地,额头轻触榻榻米。
……
从萩城出海只一天的海程,就能到达一个名叫相岛的小岛。朝鲜来的走私者就是在这里堆积货物,防备幕府。原本这个贫瘠荒芜的小岛并不见人烟,如今却已经形成了一个人烟稠密的市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