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姑娘她戏多嘴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玖拾陆
成安隐隐觉得温宴没有说全,略一思量,便轻声道:“若有什么要帮忙的,你就与我说。”
温宴笑着朝成安招了招手,待成安的身子靠过来,她附耳与她道:“放心,这事儿已经有帮忙的人了。”
“四公子?”成安比了个口型。
温宴摇头:“其他人。”
成安弯着眼笑,脸颊上露出两个梨涡。
她不知道温宴说的“其他人”是什么人,但她还是高兴。
有更多的人会帮着温宴,这是好事呀。
这一刻,那个“其他人”正背着行囊,从甲板上下来。
通河渡口,熙熙攘攘,往来的商贾,忙碌的脚夫,人声鼎沸。
李三揭在赶考时到过京城,对通河渡口也算熟悉,到不远处的车行租了辆马车,走官道入京。
赶车的把式是个健谈的,想和李三揭拉一拉家常。
待听闻这位是赴任的官老爷,喋喋不休的嘴巴立刻就闭上了,再不说一句闲话,只蒙头赶路。
李三揭得了个清净,坐在车内,从衣襟里取出文书,又从头看了一遍。
收回去的时候,他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已经能倒背如流了。
去年,霍怀定调温子甫进顺天府,李三揭在其中做了个顺水人情。
虽然嘴上说着想到工部一展抱负,但平心而论,六部衙门再好,也不及他在临安城“山高皇帝远”。
临安的世家勋贵,李三揭虽拿捏不了,但也有几分颜面,他这知府做得还算平顺。
原以为,当时都是场面话,霍怀定真想把他弄进工部,也得再等几年,没想到,竟是这么快!
韦仕贪墨倒了,位子一空出来,他李三揭就填上去了。
京城,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
勋贵子弟们一个比一个彪。
那位仅仅是霍大人的侄儿,顺平伯往御前一哭,都没把孙子的命哭回来,可见一斑。
他这样没有什么背景的小喽啰到了京城,还不是被人按扁揉圆的命?
李三揭按了按眉心。
罢了,工部衙门按说不用动不动就和纨绔打交道,他老老实实做事,应当能站得稳。
马车进了京城,直直到了六部衙门。
李三揭理了理仪容,正要进工部,却见不远处走出来一人。
他定睛一看。
呦,认得!
“贤侄啊!”李三揭笑眯眯地唤了一声。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274章 霍贤侄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日头偏西。
天边挂着晚霞,余晖之下,人影斜长。
六部之中,只有刑部隔得稍远些,与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一块在千步廊的西侧,余下五部,都位于东侧。
户部、吏部、礼部,位于第一列,工部、兵部,与鸿胪寺、太医院等位于第二列,大门具是朝着西面,但户部、吏部、礼部衙门还有后侧小门,与第二列的衙门正门,共用一个巷子。
此刻,离下衙差不多还有两刻钟,除了手里还有公务没有做完的,此刻有不少官员,都在算着时间,或是回家抱儿孙、或是与同僚去小酌几杯。
巷子里,有忙着出入各处做事的官员,也有三三两两说着话的。
李三揭站在工部大门口,看着西南处户部衙门后门出来的人,就这么叫了一声。
霍以骁往南行,脚步略显匆忙。
他要去一趟礼部。
这一声“贤侄”,霍以骁自然是听见了。
不得不说,李三揭中气十足。
可霍以骁没有停下脚步,他有事在身,对周遭事情不敢兴趣。
虽然听着有些耳熟,但这也不奇怪。
谁家小辈来送个东西,唠几句家常,或给几句指点,都是如此。
霍以骁压根没有想过,这是有人在叫他。
毕竟,京城这地方,衙门排排列的千步廊,没有哪一位官员,能大白天的,把自己灌得不省人事。
真能喝成这样,差不多就该回家歇着睡了。
因此,霍以骁径直往前走。
然后,他听见那声音又响了起来。
这一回,更晋一步。
“霍贤侄!”
霍以骁的脚步顿住了,倏地转过头去,看着那个朝自己招手的人。
半年多未见,李三揭还是李三揭,霍以骁一眼就认出来了。
李三揭见霍以骁留意到了,乐呵呵地正要往前走,突然感觉到了气氛不对。
整条巷子里,不管是远的还是近的,不管是忙着做事的还是凑在一块说话的,这时候都把目光投了过来。
那么多双眼睛,在他和霍以骁身上来回转,转了两遍之后,不动了。
一个个的,仿若是被贴上了定身符。
李三揭的嘴角抽了抽。
他不蠢,他知道自己一鸣惊人了。
初来乍到,没有拜见上峰,也没有认识同僚,别人还不知道李三揭的名字,他已然让在场的人都记住了他的模样。
可到底为何惊人,李三揭闹不懂。
不就是叫了声“贤侄”吗?
莫非京里有京里的规矩,遇着了晚辈,不兴叫“贤侄”?
得叫“大侄子”?
再不兴,也不至于叫了就惹人侧目吧?
李三揭的脚下跟钉了钉子一样,冲霍以骁友善地笑了笑,不敢动了。
霍以骁慢悠悠地扫了一圈周围的人。
光定身还不算,脸上神色精彩万分,跟染坊似的,不是吓得掉了下巴,就是恨不能把眼睛闭起来,免得惹麻烦。
如此状况,霍以骁反倒是勾了勾唇,笑了起来。
好像有好几年没有碰着这样的场面了吧?
依稀记得,瑞雍四年,他刚被皇上点为朱桓的伴读、接到宫中时,遇上文武百官,其中与霍怀定关系还不错的,会唤声“贤侄”。
不久之后,随着流言四起,再也没有人这么叫了。
斟酌来纠结去,他成了“四公子”。
这个称呼最是安全,谁也不得罪。
现在,外来的李三揭成了丈二和尚,一声“贤侄”出口,把所有人都吓着了。
实在有些意思。
就是可怜了李大人,当了只出头鸟。
霍以骁想了想,这事儿得怪他,他在临安府时,李三揭就是一口一个“贤侄”。
他没有与李大人透过底,只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没成想,为人还挺精明的李三揭,抵京头一天就跟他遇上了。
霍以骁走到李三揭跟前,道:“李大人一路辛苦。”
“还好、还好。”李三揭嘴上说着,眼珠子往四周暗暗飘着,示意霍以骁替自己解惑。
霍以骁不想解这个惑。
除了当时被温宴气得戳她,霍以骁真不想提自己的“身份”。
血脉无法改变,也无法回避,但他不愿意说。
霍以骁抿唇,道:“李大人先进工部报到吧,晚些让温同知做东,替大人接风。”
李三揭听懂了。
这是让他问温子甫去。
他也没有兴趣站在巷子里被人当猴儿看,便赶紧应下,转身进了衙门。
霍以骁这才转身,往他的目的地走。
等他走远了,那些定身符才一张张被揭开,官员小吏们都活了过来,见鬼似的打听。
那个愣头青是何方神圣?!
哦,原来是新任的工部右侍郎李三揭。
先前是临安知府,此番调到京中,应当是乘了霍怀定去岁巡按江南的风。
他到底是怎么入了霍大人的眼的?
难道就凭他敢叫“四公子”为“贤侄”?
看他这顺口的样儿,可见之前就是这么叫的。
啧!
厉害了!
反正自家不敢。
比不了!
也不想跟愣头青比!
且看看,这个进京第一天就犯忌讳的李三揭,能在京中混多少时日。
说不定啊,没多久,就得被揭三层皮,扔去旮沓窝里自生自灭。
李三揭不知道那些看热闹的人的心声。
他闷头进了工部,目不斜视,跟着小吏到了董尚书跟前,递上了文书。
董尚书一直在案前办公,自不知道外头那一幕,客客气气与李三揭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让人先引他四处转转,认一认人。
李三揭一走开,有人凑到董尚书跟前,迅速把事儿说了。
董尚书摸了摸胡子,呵呵一笑。
李三揭第一天到,因着事儿没有弄明白,便借着要去驿馆落脚,把接风给推了。
而后,背着他的包袱,迅速寻到了顺天府,拦下了要回燕子胡同的温子甫。
“老弟啊!”李三揭急切道,“今儿说什么都得喝两口。”
温子甫使人回府传话,引着李三揭,去了边上酒肆,要了个雅间。
“我原想着,大人还要些时日才能抵京。”温子甫给李三揭添了酒。
李三揭苦笑。
“我来得可能不太凑巧……”他抿了口酒,叹着气道。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275章 他跟鬼有什么区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李三揭被提上来顶缺,收到调任文书后,处理好临安事务,就启程了。
担心一家老小吃不消行程,就让他们缓行,无需如他自己这般匆忙。
等他进京后租好宅子,收拾好之后,家人再抵达,也合适些。
李三揭想得不错,可就是实施上……
出了些问题。
温子甫一愣:“大人何出此言呐?”
李三揭轻咳了一声,放下酒盏,身子往温子甫这厢倾了倾,压着声儿问:“我今儿到工部,在门口遇上了霍大人的侄儿,我就和他打了个招呼。他在六部任职吗?这里的官员都怎么称呼他?叫‘贤侄’是不是不妥当?”
李三揭不知内情,不在状况里,但他不傻,他自己已经琢磨出些味道来了。
不是京里不兴称呼晚辈为“贤侄”。
而是那个人,那个在顺平伯府敢无法无天、口出狂言的小子,不能被这么叫。
李三揭刚问出口,就见温子甫倒到嘴里的酒全喷了出来,呛得跟要断气了一样。
温子甫根本拿不住酒盏,捶胸咳嗽。
李三揭的唇角抽了抽。
还好,温子甫偏头了,桌上的酒菜保住了。
温子甫缓了好久才稳住气息,一言难尽地看着李三揭。
“大人真的不知道?”温子甫难以置信。
李三揭多机敏一人,出身上毫无背景,还能在临安府混得如鱼得水,可见其看碟下菜的手腕。
虽然,李三揭在临安时称霍以骁为“贤侄”,但温子甫彼时以为,李大人是知道霍以骁身份的。
只不过是,霍以骁不主动表态,霍怀定也不多说,李三揭揣摩着这两人的心思,选了“贤侄”这个称呼。
温子甫听温宴说过,霍以骁其实并不喜欢别人叫他“四公子”。
其他的叫法更不合适。
李三揭装傻充愣着叫“贤侄”,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反正,那是临安城。
山高皇帝远。
温子甫没有想到,李三揭是真的毫不知情。
甚至,今日两只脚才踏到了千步廊的青石板砖,就震慑了从前到后的所有衙门。
李三揭早知状况不好,再看温子甫这神情,显然比他预估的状况还不好。
他只能苦哈哈地道:“还请老弟解惑。”
温子甫把自己的酒盏挪开,顺手把李三揭的也拿远了,别的吓着他。
“您知道那位的名字吗?”温子甫问。
“这个知道,”李三揭道,“我记得霍大人和霍大人的公子,叫他‘以骁’。”
温子甫又问:“霍家有一位公子,前些年被皇上和霍太妃接到宫里,做了三殿下的伴读。前阵子,大殿下、三殿下、四殿下开始了六部观政,三殿下在户部,那位自然就跟着。”
李三揭“哦”了一声。
原来是皇子伴读。
难怪性子那么张扬,敢把季究往西子湖里扔。
想想,整天跟殿下们打交道,出入宫廷,一个季究,算得了什么?
可说回来,皇子伴读就不能被叫作“贤侄”了?
他还叫原公主伴读的温宴为“侄女”呢!
温子甫怕惊着李三揭,说话都是循序渐进:“那么,大人又知道不知道,皇上有个没有记在名下的儿子,养在臣子家中,指不定哪天会认……”
“好像听过一嘴,好几年前的事儿了,神神秘秘的……”李三揭皱着眉头,想回忆回忆那传言,刚起了个头,他自己就愣住了。
什么意思?
前前后后的问题,他都明白,怎么串在一起,这么怪呢……
总不能是还没有喝,就先醉了吧?
再说了,他的酒量一点都不差。
喉头滚了三滚,李三揭用力揉了揉脸,牙齿缝里挤出了话:“老弟啊,寄养的臣子家是不是姓霍啊……那位没有记名的殿下,莫不就是……”
李三揭磕磕绊绊地说,越说越想哭。
他抬起手,轻拍了下自己的腮帮子。
他这张嘴哦!
温子甫小声道:“就是这一位,所以,满京城的,没有哪位叫他‘贤侄’,提起来时就说‘四公子’。论年纪,他在霍家行四,在皇子之中也行四,左右不会错。”
李三揭整个人往后倒,靠在椅背上,眼神放空。
他就说呢,怎么一声“贤侄”能把那么多人吓得跟见鬼了一样。
他跟鬼有什么区别?
鬼已经死过了,他在找死的路上跑出了十万八千里,还不带停歇的。
对着皇子殿下一口一个“贤侄”,他是在跟龙椅上的那一位称兄道弟!
“不知者不罪……”李三揭惆怅,“我这还来得及吗?”
温子甫想笑又没好意思笑,道:“您装傻,应该可行,应该没有哪个大嘴巴,去皇上跟前胡言乱语。”
“也是。”李三揭自我安慰着。
他尴尬,皇上也尴尬。
没有认儿子的是皇上,也不怪他李三揭糊涂……
他老老实实在工部做事,政务上不出岔子,日子长了,这事儿总能过去的。
总不能大朝会上自上一书,自罪说自己叫错了吧?
那才是傻子里的傻子!
李三揭强打起精神来,问温子甫道:“你再跟我说说,在京城这官场还有什么忌讳,免得我又一不小心碰一头包。”
温子甫思考了一番,也不管李三揭是不是都半知半解,反正是想到了的都说一遍。
都是从临安府出来的,都是走的霍家的路子,他们两人也算是一条船了。
雅间外,有小二敲了敲门。
两人赶忙不再说要事。
温子甫问:“何事?”
外头传来的是温宴的声音。
小姑娘说话脆生生的:“叔父,是我,外头起夜风了,叔母让我来给您送件外衣。”
温子甫和李三揭交换了一个眼神。
声音是温宴没错,但理由纯属瞎编。
温家何时需要温宴一个姑娘跑腿了?
温宴进来,把门关上,给两人问了安。
李三揭坐在那儿,看着眼前的“大侄女”,又想起了那位“大侄子”。
是了,当时霍以骁在临安府怎么说的来着。
“娘早死了爹不认。”
“他没认我这儿子,我也没想认他那个爹。”
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言呐!
算了,不想了,还是来听听温宴的来意吧。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276章 端正不住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姑娘她戏多嘴甜最新章节!
温子甫示意温宴坐下说话。
下衙时已经使人回去传话了,府里知道他今儿给李三揭接风,温宴此时过来,应当是有事情与李大人商议。
李三揭顺手把酒盏什么的都拿开了。
两个大老爷们,又是多年老友,怎么吃酒都无所谓。
面前坐一晚辈,还是姑娘家,做长辈的怎么说也得端正端正。
李三揭端正起来,却发现温宴怀里抱着只黑猫。
抱猫上桌,十足的不端正。
“咳!”李大人咳了声,睨了眼黑檀儿,道,“贤侄女真是,到哪儿都抱着猫。”
温宴揉了揉黑檀儿的毛,冲李大人笑了笑。
温子甫也笑了,笑得有些尴尬,但还是记得自己需给李大人解惑,便道:“那个李大人呐,你有所不知,我们府里这只猫儿,封官了。”
李三揭愕然瞪大了眼睛:“什、什么?”
温子甫道:“皇上亲封飞骑校尉,五品官。”
李三揭端正不住了。
实在不是他一惊一乍的,而是,猫封官,闻所未闻!
还是个五品。
想他李三揭,这么多年勤勤恳恳,今朝才成了三品侍郎。
一只五品的猫,跟他手下的郎中们一般高低了。
李三揭干笑两声。
黑猫儿晶亮的眼睛看着他,得意洋洋的。
李三揭一下子就想起了在临安衙门时,这黑猫儿跃到大案上,一爪子按着惊堂木的模样。
得,还真给这只猫混出名堂来了!
“孤陋寡闻,”李三揭道,“是我孤陋寡闻。”
这京城,跟他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他抵达不足半日,就已经数次被震慑心灵了。
温子甫见李三揭一副要神游天外的样子,轻咳了一声,主动问话:“宴姐儿,你寻李大人是……”
温宴放低了声音,道:“有一桩买卖,需李大人帮忙。”
李三揭猛得回过神来。
“您今日去过工部衙门了吧?”温宴问道,“这买卖和您的上峰董尚书有关。”
李三揭的眸色沉了下来。
他收到调任的文书,自然少不得打听些上峰事情。
只是时间紧迫,一南一北,消息不够周全。
目前,他知道的也都是些表层的东西。
比如,董家不算兴旺,在朝中根基也不算深,但亦不是可有可无之辈,若不然董文敬也成不了二殿下的伴读。
二殿下出事了,董家依附二殿下的这条路断了。
李三揭等着温宴继续往下说。
“董文敬是二殿下伴读不假,但他似乎并非忠心耿耿向着二殿下,他一直怂恿、挑拨,而二殿下的性子又比较冲动……”温宴顿了顿,道,“董文敬此举,必是受了董尚书的示意。”
李三揭摸了摸胡子。
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旁的事情会出岔子,这等手段却是一听就领会了。
“你的意思是,董大人有他真正的主子?”李三揭道,“你想知道那个人是谁?”
“不是我,是一位贵人,她只要求个答案,”温宴道,“李大人不用急着答应,也不用为难拒绝,您只需在衙门里时稍加留心,贵人不计较时间长短。”
李大人沉默着。
温子甫心念一动,琢磨起了那位贵人的身份。
他知道温宴今儿进宫去了,宫里会对朱晟出事耿耿于怀的,也就是皇上和冯婕妤了。
这就是父母心。
而皇上若要查董尚书,办法很多,根本不用让温宴来做这中间人。
十之八九,是冯婕妤了。
温子甫听温宴提过,冯婕妤与娘家恩荣伯府的关系紧张着,想来是无人可用,只能走这条路子。
李三揭的讯息有限,想不了温子甫这么细,但心中也有了一番猜想。
千步廊那一声“贤侄”,他的糟糕名声已经打出去了,之后必须步步留心。
这事儿接与不接……
“贤侄女,”李三揭心思转得飞快,“这事儿你跟我提了,便是信任我的意思。
我们具是临安来的,我与子甫老弟的关系在这儿,我们不怕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若要与你虚以委蛇,只管随口应下,反正不计较时间长短,我拖着就是了。
而我若要把事情办好,你得让我心里有底。”
温宴笑了笑。
李大人是聪明人。
聪明人是最好说话的。
“不会损了霍家的利益,”温宴直戳要点,果不其然,李三揭挑了挑眉,她接着道,“骁爷应当是乐见其成。”
李大人心里门清了。
他不用管那位贵人是谁,他只要管,这口黑锅最后会被他盖到谁的脑袋上去。
董文敬教唆二殿下,总不可能就是图个乐子,必然是萧墙之争。
不损霍家,四公子还乐见其成,可见董尚书背后的那人不是三殿下、也不是四公子。
余下的众位皇子、亲王,或是哪个野心勃勃的,才是那双黑手。
既然走了霍怀定的门路升迁,他多少也得做出些成效来,与四公子有益之事,他若丝毫不出力,也未免太对不住霍家的提携了。
1...8687888990...2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