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赵国君臣断定,韩国是绝对会规避分定这个问题的。赵国偏偏提出来,制造韩国与秦、齐两国的嫌隙。只要韩国不分出一些土地来弥补秦、齐两国,秦、齐两国对会盟多半也是心灰意冷。赵国就可以多出两个潜在的盟友!如果韩国肯分出土地,那正好也可以试探出韩国不过是色厉内荏,让各国生出异样的心思!
但韩王几句话说完,赵国在他人看来。也成了会盟的发起国。既然是发起国,韩王也大大方方地表示会盟不是韩国一国制定的,韩国不会仗势欺人,赵国于情于理都要为分定之事排忧解难,出言献策。
蔺相如和廉颇对视一眼。又瞅见赵王求助的目光,面露不忍。韩王摆了赵国一道,天下诸侯都望着年幼的赵王,等着他出言献策,可这策又岂是那么好献的?!整个会盟场地鸦雀无声,所有的人的目光都看向赵王,蔺相如虽然就在赵王身旁,但在这个时候绝对无法悄悄向赵王示意。可越是这么僵持下去。赵国越是难堪。
方才还有异议的楚王、燕王跟个没事人似得,眼神飘忽,明显想要置身事外!这也不足为奇!毕竟。涉及到分定的事情,很是敏感。一不小心就会得罪韩国或者其他国家,想要做一个好人,谁都不得罪,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蔺相如只得替赵王解围,起身向各国君王行礼。然后说道:“韩王说笑了!天下各国,论威望。论国力,论富庶。没有超过韩国的!韩国如此兴盛,足以说明韩王是一代明君!韩国以仁义著称,以信义闻名,想必可令各国心悦诚服地弭兵!赵国愿意听从韩王的良策!”
蔺相如短短几句话,将韩国、韩王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表面唯韩国马首是瞻,但却为自己留下了退路,那就是韩国所说的计策,必定要不辜负韩国的仁义之名,信义之名,否则,不止赵国,其他国家也难以心悦诚服!
韩王并不接招,反而笑道:“蔺上卿谦虚了!如果事事皆有寡人决议,岂不是令各国君王脸上无光,传扬出去,寡人岂不是成了张扬跋扈之人?!”
很明显,韩王识破了蔺相如的诡计。分定这个烫手山芋韩国坚决不愿意接,赵国不敢接,双方互相谦虚起来,不惜绑架列国诸侯,争的就是一个大义。燕、楚、秦、齐、越五国君臣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颇有些看热闹的意思。
蔺相如清楚,待会韩国若是搬出大义又或者秦、齐两国声援韩国,要赵国先表态,赵国无论如何都是要想出个计策的,而不是继续谦虚下去。否则,会被韩国紧抓着不放。趁着短暂的混乱,蔺相如将心中涌出的一个念头,迅速告知赵王,赵王显然有些犹豫,但在蔺相如坚定的眼神下,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也许是要看赵国的笑话,四周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来,赵王抢在韩王开口前,说道:“以寡人来看,韩国为当世第一大国,也以信义著称,何不效仿晋楚弭兵之盟,以韩国为盟长,监督天下各国弭兵。若是有人背盟,韩王只需派出一旅之师,自当令宵小臣服!”
韩王听此一言,不由斟酌起来。作为盟主,监督天下各国弭兵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提高韩国的威望,若是自己想打压某个国家,可借此发挥。坏处则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威望,需要派出一支军队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能占据他国的土地作为补偿。长此以往,损耗国力!
赵王的建议可谓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论国力,韩国最强;论威望,韩国最令人信服;论地利,韩国占据中原,与秦、赵、齐、楚、周接壤,与燕国不过百余里的距离,唯一距离越国比较远。无论是哪个国家背盟,哪个国家向韩国求援,韩国都可以迅速出兵。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韩国被架地很高,不好推诿!
楚王迅速望了眼燕王,燕王也心有灵犀地回眸楚王,两人用眼神商定,支持赵国提出的计策。韩国给三国的压力实在太大了,给韩国一个虚名,让韩国疲于奔命,损耗国力,是求之不得的!
趁着韩王没有反驳,楚王迅速说道:“寡人以为,赵王之见甚是有理!韩王乃仁义之君,韩国为仁义之邦,想要令天下各国心悦诚服接受弭兵,诸国宵小不敢妄动刀兵,也只有韩国可以做到!”
燕王亦是出言道:“寡人附议,愿意尊韩王为盟长,辅佐韩国以令天下弭兵!”
秦、齐两国何尝不知道赵国的心思,这是把韩国架得高高的,高到韩国不好意思再起征伐之念,保全自己!有盟约为证,韩国若是妄动刀兵,就会失去人心,各国当可结盟自保。
“寡人附议!”秦王一脸恭敬地望向韩王。
“寡人附议!”齐王也是有模有样地起身向韩王略微施礼。
周国君臣以为,这未尝不是拍韩国马屁的好机会!天下盟主啊,如果周国有这个实力,更希望自己做!如今只能一脸羡慕地望向韩王,恭维韩国!
越国不知晓其中的厉害,只是觉得如此一来,楚国若是敢欺负自己,那自己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找韩国来帮自己。甚至,因为韩国是盟主,越国可以欺负楚国,只要不给楚国留下什么把柄,韩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楚国有理也没地方说去!因此也是附议!
韩王不由苦笑一声,自己的反应只不过慢上一拍,结果就成了秦、赵、燕、齐、楚、越、周七国尊自己为盟主,做监督天下弭兵这种看似风光其实没多大好处的事情!如今自己可谓骑虎难下,拒绝的话显然说明自己别有用心,不拒绝的话,又殊非本意。
赵王以晋楚弭兵之事做比,殊不知,弭兵不过是一种妥协。晋楚先后两次弭兵,皆是由夹在两国之间的宋国一力促成。第一次弭兵之后不过四年,晋、楚便爆发了鄢陵之战,撕开了虚伪的面皮。第二次弭兵参加的国家众多,规定除秦、齐两国,会盟的各国都需要向晋、楚两国朝贡。如果不是因为晋国出现卿大夫专权,楚国忙于和吴国争霸,会盟的国家绝对不可能出现十多年没有爆发战事的奇迹,晋、楚两个大国四十多年没有爆发一场战事更是难以想象!
韩王不确定,如果自己不动刀兵,这弭兵可以维持多久!如果是三年之内,这个亏自己吃。如果是五年以上,则需要权衡。
望着各国君王殷切的眼神,韩王忽然意识到,这未尝不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如今时间站在韩国这一边,韩国并不着急,休养生息十年甚至二十年,韩国都等得起,自己也等得起!其他国家却是坐不住!因为时间越久,他们和韩国的国力差距就越大!何况,自己如果可以制造其他国家的嫌隙,假借盟主之权,扶植弱者,打压强者,倒也不失为妙计!
想通了这一点,韩王也就没有推诿,而是谦虚了一下,就接受了七国国君的请求,正式成为弭兵之盟的盟长。(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七章 犒赏功臣(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人性本是自私的,秦国强大的时候,山东各国合纵抗秦,所图的不过是一个“利”字。于韩赵魏而言,乃是为了收复失地。于齐、燕而言,图的不过是弱秦,秦弱则无法威胁到自己,自己可以安心发展。
论实力,以各国之力,联合起来远胜秦国!但各国每一次合纵攻打秦国,都是无功而返,原因就在于各国都存了心思,希望他国出力,自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丑恶之处,也是真实之处。
就像这一次弭兵,原因就在于弱国想要自保,强国想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谁都清楚,弭兵这不过是一个幌子,只要有人愿意,这个脆弱不堪的盟约经不起轻轻地一击。但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又是一回事。
韩国是强大不假,但其他国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等韩国强大到各国请服,韩王但有所命,诸侯无有不从的时候,那才是韩国真正强大的时候!现在的韩国,距离做到这一步还差的很远。
和平终究不是谈出来的,统一也不是!韩王愈加清楚,想要避免今天这种妥协的情况,唯有将自身的实力再次提高,提高到各国生出无法匹敌念头的时候,那才到了结束这个乱世,实现真正和平的时候!
当然,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公心,为了不让这次弭兵之盟成为完全华而不实的东西,韩王在后续的几天,还是和秦、齐、楚、赵、燕、周、越七国达成了非常详实的盟约。
其一、盟约的时限为三年,三年内。各国必须遵循盟约,三年后,各国再召开会盟,对盟约加以完善或者彻底作废,后者意味着各国撕破脸皮。天下再次进入合纵连横的阶段!
其二、约束韩、周两国的关系。因为周国只余下一城之地,韩国完全包围了周国,周国是完全无法威胁天下任何一国的。因此盟约主要规定了对韩国的要求,韩国允诺,绝不攻打周国,若有违背。天下各国可联合起来讨伐韩国。
其三、约束韩、秦、赵三国的关系。三国彼此接壤,又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因此盟约规定的很详细。首先,三国搁置争议,以目前的疆界作为分界线。赵若伐秦。韩则攻赵;秦若犯赵,韩则伐秦;秦、赵伐韩,则燕、齐、楚、越援韩;韩若伐赵或是秦,则燕、齐、楚、越援之。
其四、保证齐国的安全。燕、赵伐齐,则韩国救之。韩若取齐,天下共击韩。
其五、保证越国的安全。楚若伐越,韩则攻楚。韩若伐越,天下共击韩!
这里面。明确规定了韩国的盟主地位,无论是哪个国家遇到攻击,韩国都有义务出兵襄助被攻击的一方。韩国若是监守自盗。则天下共同讨伐韩国。这其中,着重强调了保护秦、齐、越、周四个弱小国家的安全。其中,周国是陪衬,因为实在太弱小,韩国爱惜自己的声誉,绝不会找周国的麻烦。其他国家想要找周国的麻烦更是鞭长莫及。
真正的核心在于秦、齐、越三国。这三国作为弱小的一方,都需要严防其他国家的吞并。其中。赵国有能力吞并秦国,燕、赵不用联合。也有能力吞并齐国,楚国有能力吞并越国,这三个国家的安危也决定了这次弭兵之盟可以维系多久!也是韩国的重中之重!
当然,为了防止各国联合起来讨伐韩国,韩王制定出了最后一条盟约,那就是如果有其他国家联合起来,背盟攻打韩国,则其他国家要襄助韩国,韩国将作为主力攻打背盟的国家,灭绝对方的社稷,与襄助自己的国家共分其地!
这样一条,直接保证了天下各国不可能齐心协力对付韩国。想想看,各国表面联合起来讨伐韩国,结果有几个国家被韩国收买,临时倒戈,率先提出背盟的国家会是什么下场,显而易见。
明白了韩国打算的各国彻底收起了小心思,转而仔细完善这个盟约,力求在不侵犯他国利益的前提下保证自己的利益。
十二日后,即七月二十八日,天下各国于卢县,宰三牲盟誓,就此弭兵。自此,长达数百年的天下混战宣告告一段落。没有人知道,和平会持续多久,天下万民只知道,终于不用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了!
因为转道颍川郡,视察了汉邑和颍川学院的建设,又和当地的学子、百姓攀谈了新法的利弊,韩王一行返回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九月。
在韩王离开的这一段时间,丞相张平将国事打理的井井有序。随着韩王的返回,一件大事也迫在眉睫,那就是封赏有功之臣!
在这一次四国伐韩的大战中,李信、蒙骜、韩腾、乐乘、朱亥、卫云、李冰等人皆立有大功,按照韩国的新法,都该获得晋升提拔,像这样的大功,往往是都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由韩王亲自予以加官进爵。
之前是出于稳定时局的需要,韩王不得不委任这些有功的臣子在边境稳定时局,防止宵小作乱。如今随着弭兵之盟达成了最终协议,天下已经就此止兵罢战,韩国在新占据的土地也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无论是出于激励军心士气,还是总结这次战事中的得失,是时候召集功臣返回洛阳了!
而且,鉴于这次韩国虽然失去了河东,但得到了七个郡大小的富庶土地,许多官员需要委派!另外三年一考五年一核的官员提拔制度也到了落实的时候,韩王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将各个郡县表现优异长官也系数召入洛阳,作为有功之臣来提拔重用!
韩王想用这次前所未有的授勋仪式告诉韩国的百姓、臣民,只要效忠自己,效忠韩国,无论是上战场厮杀也好,谨守本分(于官在乎治民,于民在乎耕种)也好,自己是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八章 犒赏功臣(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九月既望,韩王朝见赶赴洛阳的郡县官员,于昭仁殿内犒赏有功之臣。
丞相张平,统领百官,有辅佐之功,仍为长信侯,增加颍川食邑一千户,合计三千户。
御史大夫范睢,献策制齐平秦,仍为文兴侯,增加南阳食邑一千户,共计三千五百户。
卫尉李牧,败楚军于颍水,却齐军于陶郡,有大破齐、赵联军之功,晋为忠毅侯,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合计四千户。
郎中令蒙骜,却赵军于河内,败齐军于平阳,晋为威远侯,增加食邑一千两百户,合计三千八百户。
执金吾卫云,取潼关,晋为一等子爵,号勋,以为殊荣,增加食邑六百户,合计一千五百户。
偏将军韩腾,破峣关,下咸阳,破秦之功属第一,封为镇远伯,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合计两千户。
偏将军乐乘,取秦之陇西,开疆六百里,晋为一等子爵,号信,以为殊荣,增加食邑八百户,合计一千两百户。
校尉朱亥,破齐军于平阳,斩首逾千,俘虏齐军校尉以上三人,晋为二等子爵,增加食邑五百户,合计一千户。
............
因为此次弭兵之盟,韩国已然成为天下秩序的维持者,为了以武力促和平,协调用兵之事,韩王下令,置四将军,分为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四将军平时不掌兵权,战时凭借虎符领兵出征。
以李牧为征北将军,负责燕、赵两国事宜;以蒙骜为征西将军。负责秦国事宜;以韩腾为征东将军,负责齐国事宜;以乐乘为征南将军,负责楚、越两国事宜。
另,韩国重新划分了新占领的土地,置郡县。具体来说。原属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郡,陇西、北地、天水。北地郡为义渠故地,天水则是咸阳以西的半个内史郡。原属齐国的土地分为三郡,泰山、琅琊、城阳。淮泗之地则置东海、下邳、广陵三郡。
如此,韩国在拥有颍川、三川、上党、南阳、汉中、巴、蜀、汝南、东郡、砀郡、河内的基础上,平添了九个郡。全国共计二十个郡,有民一百三十万户,但因为连绵的战事,可以凑出的大军反而只有九十多万。
按照韩国目前的官员体系,一县之令治民有方。积功可升迁到郡,一郡之长有功,若要升迁的话,只能是到中央,而中央却没有那么多职位。毕竟,郡守秩比两千石,比之九卿只是略低,如何安排倒是成了一个问题。
有感于此。韩王特地在郡的上一级置州,一州长官为刺史,下辖三五郡。作为郡守升迁到中央的一个跨度,同时,重新规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以三公为例,丞相秩三千石,御史大夫、太尉秩比三千石。九卿待遇略有差异,秩两千六百石到两千四百石之间。刺史秩两千石。郡守秩比两千石,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一千八百石。
青州。下辖泰山、琅琊、城阳三郡。徐州,下辖东海、下邳、广陵三郡。凉州。下辖陇西、北地、天水三郡。益州,下辖汉中、巴、蜀三郡。并州,下辖河内、上党两郡。豫州,下辖东郡、砀郡两郡。司隶州,下辖颍川、三川、南阳、汝南四郡。
韩王任命靳黈为青州刺史,冯亭为徐州刺史,韩英为司隶刺史,严奎为益州刺史,荀况为豫州刺史,魏辙为凉州刺史,司马德为并州刺史。
在这项任命中,除了魏辙,其他六人都是切切实实治民有功,经验也称得上丰富。即使经验最少的司马德也曾为洛阳令,任职的并州也不过下辖两郡,众人并无异议。但对魏辙的提拔使用上,有些人就颇有微词了。
这是因为魏辙的身份有些尴尬。在此之前,他是河东郡守,而这一次大战,韩国为数不多的失败就是发生在河东。如今,整个河东已经成为秦国的领土。虽然河东战败的主要责任在于暴鸢的指挥不当,暴鸢也受到了减少五百食邑的惩处,但在许多人看来,魏辙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韩王在对魏辙的处置上,罕见的没有表态。
这次韩王并无和群臣商量,就直接将全国二十个郡划分成七个州,而且直接拔高了三公九卿的俸禄。谁都知道,如果说之前每个郡守都有希望晋升为九卿。那么现在,刺史将成为郡守升到三公九卿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坎。只有在刺史的位置上立下一定的功劳,才会成为三公九卿的存在。但凡有上进心的郡守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个位置。
魏辙可好,身为河东郡守丢掉了河东,不但无过,反而升迁为并州刺史,执掌三个大郡。如果韩王不给出一个说法,不少人怕是会心生不满。直接非议声望如日中天的韩王是不敢的,但腹诽韩王识人不明却是有可能。
韩王也适时地站了出来,解释了为何提拔魏辙。首先,魏辙在担任郡守的一年里,境内无一起百姓滋事,秦军不敢渡河北上,赵军不敢南下犯境,治民可谓有方。其次,秦军攻入河东的责任是不能归咎于魏辙,因为暴鸢抵达河东后,河东的兵马系数归暴鸢调派。
至于退守安邑,消极防御,韩王坦言魏辙是接受了自己的命令。韩国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引诱秦国大军攻打安邑,以攻城战消耗秦军的有生力量。后来匈奴大军入侵秦国,自己下令将河东的精锐全部调集回来,用于攻打秦国。河东剩下的都是老弱残兵,丢失安邑以东的大片土地也就不足为奇了。魏辙甚至在暴鸢离开河东后,成功伏击了冒进的秦军几次,歼灭超过五千秦军,也算得上有功!
得知其中的缘由,群臣不由长吁了口气,如果当初秦国识破了韩国的计策,命令大军猛攻安邑,全取河东,进而攻打上党,凭借上党那些兵马,上党也就危险了!魏辙冒着这样的压力,要做到韩王迷惑秦军的要求,是有大功的!如此封赏,很是合适!(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九章 献策(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韩王在接连召见了白起、王翦几次后,态度就冷落下来。一方面,韩王深知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韩王也清楚,白起、王翦若是心意已决,自己腆着脸继续游说,除了让自己失了颜面,也会寒了功臣良将的心。
毕竟,白起、王翦虽然有才,但未必就强过李牧、蒙骜。当韩国的国力无可匹敌的时候,哪怕是一个中人之姿的将领也能用实力碾压白起这样的名将率领的弱旅。
因此,即使弭兵之盟结束后,韩王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却再也没有召见白起、王翦哪怕一次。即使白起、王翦的家人被安排进了韩王赐予的府邸,白起、王翦经常在府邸留宿,韩王也没有任何的表示。似乎看起来,韩王打算顺其自然。
韩王是无所谓的态度,白起、王翦却坐不住了。毕竟,秦王交给自己的任务,无论去不去做,自己的家人已然在洛阳,自己总要明确韩王对自己的态度。
私底下,白起、王翦也商量过前程,如果家人没在洛阳,那自己两人如果可以得到韩王的信任,充当细作也未尝不可。但问题是,韩王即使胸怀再如何宽广,也不可能在没有家人为质的前提下,相信自己,对自己委以重任。
如今,家人在洛阳,牺牲家人的性命去充当秦国的细作,白起、王翦虽然勇于牺牲,但还没有这样的觉悟。两人又都是自负自己的才能,不愿意就此默然无闻,那选择也就简单了,那就是效忠韩国。但这种效忠并不是完全的效忠。那就是两人依然不愿意与秦国为敌,如此,也算是报答了秦国对自己的恩义。
想通了这一点,白起、王翦也就通过留宿在韩王赐予的府邸来释放信号,但问题是。不知道韩王是有心还是无意,居然对此充耳不闻。两人不得已又向韩王求见,但每一次得到的回复要不就是韩王忙于政事无暇相见,要不就是韩王出城狩猎未归。两人又求见了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等韩国重臣,表达自己愿意归顺韩国的心意,但张平也好。范睢也好,居然是装傻充愣。唯有执金吾卫云向两人指点,让白起、王翦多多走访一下民间,想想如何为韩王分忧解难,献上强国之策。
被冷落了的白起、王翦恍然大悟。这才开始仔细打量起韩国,这个将秦国打得一败涂地的国家的现状。
如今的韩国,东西绵延近四千里,南北跨度也是上千里,下辖二十个郡,一百三十万户人口,所占据的凉州、徐州、青州、豫州、司隶莫不是天下膏腴之地。天下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韩国,只要韩国不出现什么决策性的失误。韩国完全可以北望燕赵,南窥楚国,东西压制秦、齐。独霸天下。
而且,韩王广纳人才,引得天下才俊纷纷来投。平常百姓都知道,韩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这里有稳定的环境,有无数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你够勇敢,有一技之长。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而且,韩国崛起的速度飞快。也难以阻挡,试问,这样团结一致的国家,值不值得每个国人去效死!单单是完善的抚恤制度,就足以令无数士卒效死。
若想要让韩国更加强大,要么找出韩国的弱点加以改正,要么找出他国的缺点加以利用。白起、王翦开始仔细审视韩国,审视天下,想要从中找出答案。一个月后,白起、王翦有所收获后,才再次求见韩王。
1...200201202203204...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