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邯郸附近百余里的地方,云集着超过五十万大军,双方的营寨绵延二十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只是轻步兵们还好,每日耗费的粮草有限。但问题是韩军、赵军皆有不少的战马,这个粮草消耗可就大了!赵军还好些,骑兵不过万余人,可以就食于野。但韩军则不然,两万骑兵之中,有有一万羽林骑兵——三千重骑,七千轻骑,无论轻骑、重骑所选的战马皆是十里挑一,为了保持战力,每日需要填喂豆饼。韩军的粮草补给又远,只能从河内、东郡、泰山郡筹措!
如果韩军的粮道被断,军心必乱,即使韩军的优势再明显,也只能败走。赵军面临的问题一样,不过,邯郸郡、巨鹿郡是赵国主要的粮食产地,赵军是在家门口作战,筹措粮草并不困难。
连续十天,韩、赵双方除了派出斥候找寻对方的破绽,再无别的大动静。这正如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清楚,一旦试探出对方的弱点,没有一方会选择手下留情。
中牟、林县、防陵、伯阳、邺县失守的消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到邯郸的,赵国君臣这个时候也才恍然大悟,韩国一直按兵不动,原来是迷惑自己,实际上私底下调派大军拿下了漳水以南的这五座城邑!
这五个地方加起来方圆不过百里,在赵国退守漳水北岸后,已经成为飞地。赵国根本就没奢望可以保住这五块飞地,但韩军花费二十日就拿下了这五座城邑,还是让赵国觉得有些遗憾。从此以后,韩军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河内的粮草可以源源不断地借道中牟,抵达邯郸。
赵国却是忽略了,随着林县的易主,太行八陉当中,韩国已经据有了轵关陉、太行陉、白陉,剩下的滏口陉,韩、赵各占一半。再往北的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则属赵国。
通过白陉,韩国上党的大军可以进入中牟,威逼邯郸;中牟的韩军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白陉,支援上党。这基本上意味着赵国想要夺取中牟,基本上不可能!上一次,是韩国为了修复和赵国的关系,主动将中牟、林县归还给赵国,这样的好事发生一次已经足够幸运!
赵国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武安,放在了邯郸,放在了葛孽、巨鹿,只要韩军不兵临武安、邯郸城下。对赵国就造成不了足够的威胁!只要韩军丢掉了葛孽、巨鹿,韩国在漳水北岸就将无立足之地。
七月二十日,廉颇决意率军南下。除了留下五万大军驻守邢县、柏人、房子、宋子一线,挡住韩军北进的道路。廉颇带走了十五万精锐、五万老弱!和韩军势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在邯郸附近驻扎,可以依托邯郸补给粮草,切断巨鹿城中的韩军和葛孽城中韩军的联系。廉颇已经下定了决心,先破巨鹿,再围葛孽,按部就班地打消韩国图谋邯郸的野心。
只是,当廉颇率军兵临邯郸城下的时候。一个消息的传来硬生生的改变了战局。
七月二十三日,灵寿方面传来急报,十数万韩军突破井陉,包围灵寿。因为赵军主力全都云集在邯郸附近,灵寿城内只有两千老弱残兵,距离灵寿最近的一支赵军主力远在两百里开外。而韩军突然出现在灵寿城下,基本上意味着紧邻井陉要塞的番吾已经被韩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军心大乱的灵寿完全无力阻挡韩军的强攻。勉强坚持三个时辰后,灵寿宣布失守,县令、县尉以下三千守军。悉数战死,无一投降!
攻占灵寿后,韩军未作停留。先后攻占了附近的权县、东垣、宜安、元氏,兵锋直达房子、宋子。
突然多出的十数万韩军完全出乎了赵国的预料,虽然韩军占据的六座城邑不过占据巨鹿郡不到四分之一的大小,但问题是,巨鹿郡东西原本就不宽,燕军占据着安平以东的土地,韩国占据着宜安以西的土地,留给赵国沟通邯郸郡、代郡的居然只剩下宽不过百里的道路。无论是攻占宋子,还是苦陉、肥县。韩国都可以将赵国一分为二。
赵国不知道,当初韩国颍川和上党之间的联系通道比这更窄。只有野王一座城邑,宽不过三十里。这也是为何秦军攻占野王后,韩国被一分为二,甘愿将上党献给秦国的原因,因为韩国知道上党守不住。(最开始的时候,韩国是将上党献给秦国的,只是当时的上党郡守靳黈不同意,韩王一怒之下,将其撤职,改以冯亭为郡守,岂料冯亭也是不愿意降秦,为了抗秦,更是自作主张将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了赵国,于是才引发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长平之战)
这个时候,廉颇既忧心又庆幸,如果不是自己留下五万大军守卫宋子、房子一线,韩军怕是可以一路打到柏人,甚至刑县。配合着巨鹿的韩军,韩军到时会把赵国一分为二。赵国的所有精锐包括赵王及群臣,将成为瓮中之鳖。现在的情况稍微还好些,赵国还有转圜的余地。不过,赵国若是想不到破局的方法,依然是死路一条。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韩军突破井陉要塞,深入巨鹿郡的消息传到邯郸的这一天,秦国背信弃义,发兵六万,强渡汾水,包围了涂水城的消息夜让赵国君臣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秦国一个月前还信誓旦旦地向赵国表示,韩国是秦、赵两国的共同敌人,如今赵国有难,秦国想要救却力不从心,只能是默默声援。只要赵国可以击退韩军,秦国以后一定以赵国马首是瞻,合力抗韩!岂料,秦国说变脸就变脸。赵国不是没有做过防备,两万大军驻守在涂水城就是无声地警告,但可惜,赵国低估了秦国的野心。秦国宁愿付出上万人的牺牲,也要踏足汾水东岸。
不过,和韩国的这个雷霆一击相比,秦国给予赵国的打击还是小得多。大不了赵国丢掉太行山以西的土地就是了,反正地广人稀,赵国的核心还是巨鹿和邯郸两郡,可如今,巨鹿出现了十数万韩军,邯郸出现了二十多万韩军,无论是军队是质量还是士气,赵军都落在了下风。这仗还能怎么打?!
原本打算在邯郸东北角设下中军营寨的廉颇大军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主意。此时,北方出现了韩军,在邯郸东北角扎营很有可能遭到三面夹击!在东南角扎营倒是更为合适,一者,靠近葛孽城,这里才是韩军主力的所在,在这里设中军帐,便于对付韩军;二者,靠近漳水,可以迷惑韩军,做出切断韩军退路的架势,让韩军不敢分兵攻打邯郸!
二十万大军连绵二十里,将邯郸包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如果没有韩军突破井陉的消息,赵王会觉得很安全。但如今,邯郸城下重兵云集,赵王却是没有一点安全感!(未完待续)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四十三章 燕国的决定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赵国,邯郸。
天堂和地狱的转换,有时就在一念之间。赵国君臣辛辛苦苦期盼的援军到达了邯郸,算是解了邯郸之围,可却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危机。如果有可能的话,赵国宁愿维持现状,让廉颇大军继续和秦国死拼,让上党的韩军无法北上,而不是如今这般局面。
毫无疑问,面对渡过汾水的五万秦军,榆次、阳邑、祁邑、中都这些防备空虚的城池多半是凶多吉少。驻军最多的涂水倒是应该可以保全,但对赵国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赵国实在凑不出一支大军去救援这些城邑。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这些城邑的失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然,如果拖得足够久,势必会影响秦国图谋雁门、云中的步伐。如果经不起秦军的微微一击,那么秦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北上。
雁门、云中毕竟还有两万大军,距离秦军超过六百里,秦军想要北上经略这两地,还需花费不少的时日。在没有突破狼孟、孟县前,秦军是不敢将六百里的粮道冒险置于赵军的威胁范围的。
韩国,只有韩国,才是赵国最大的问题,生死攸关的问题。
是战还是和,再次摆在赵国面前。不同于一个月前,一个月前,赵国尚有一战之力,赵国还能寄希望于秦国、齐国、燕国,楚国,但如今,楚国、燕国、齐国作壁上观,秦国落井下石,赵国的精锐全都被困在巨鹿、邯郸两郡,继续打下去,赵国就算得以保全,也会损失惨重。不得不依附燕国或者韩国。韩国损失得起三十万大军,赵国不行。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巨鹿、邯郸两郡的三十五万韩国大军,足以压得赵国喘不过气。就算两国交战的最后结果是韩国因为伤亡太大。主动退兵,满目狼藉的赵国又能得到什么?!加上夏粮收割在即。韩国已经不缺乏粮草,反倒是赵国若是不能尽快击退韩军,将让粮草烂在田里。上半年的辛苦将付之东水。所以,赵国生出了退缩之心。不少大臣力主向韩国求和,哪怕是俯首称臣,也未尝不可。形势比人强,赵国再倔强下去,唯有身死国灭。
只有少数大臣建议再等等。等燕国会不会出兵襄助自己。燕国如果肯出兵,帮忙牵制邯郸以北的十数万韩军,那还有一战之力。只是,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风险,谁知道燕国会不会假途灭虢,趁机占据中人、曲阳、南行唐,将雁门、云中、代郡彻底和邯郸分割开来。到时,恐怕上演的就是秦、韩、燕三家分赵的戏码,赵国反倒成了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唯一比较合适的就是燕国从扶柳出兵,南下沙丘,在沙丘城驻军。如此。沙丘城有燕军,刑县有赵军,巨鹿城内的韩军被燕、赵大军夹逼,燕、赵一方还能占据不少的优势。
不过,燕国出兵少了自然没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燕国至少要派出十万大军,当然,数量越多越好!只是,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隐忧。那就是燕国大军依然可以出工不出力,只是起牵制作用。让韩、赵两方比拼消耗。只是,有燕军在侧。韩军想必也会留一手,不会全力以赴。对赵国而言,局面也会好很多。
说到底,救援赵国对燕国有好处,落井下石对燕国也有好处。前一个好处是长远的,后一个好处是目前的。赵国无法保证,燕国是目光短浅只看到眼下的好处,还是目光深远会考虑未来。这是一个赵国无法把握的不确定因素。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使支持向燕国求援的大臣也没办法向赵王保证,燕国一定会真心实意的帮助赵国。
自从上一次蔺相如上朝陈说己见后,病势更加沉重。这些天,昏迷的多,清醒的少。赵王体恤老臣,没有派人打扰,因此,朝堂上,在平原君提出议和的建议后,并陈说希冀于燕国的弊端后,主张向燕国求援的人竟然无言以对。
最终,还是平阳君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搏一搏。向韩国求和,韩国也不一定同意。倒不如派自己出使燕国,试探燕国的虚实。燕国肯定准备了一支大军,以策万全。如果半个月内,赵王接到了自己率领燕国援军南下的消息,那就战上一战。如果没有,那就说明燕国怀有异心,赵国就专心和韩国议和吧!
只是半个月的时间,赵国自然等得起。赵王下令,各地务必坚守,又厚赏各地军民,男女老幼,皆有守城之责。赵王还亲自出现在邯郸城头,表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坚定守军的意志。万事俱备,只等韩军来攻。
在平阳君赵豹从邯郸出发北上蓟城的时候,赵国还不知道,蓟城提早迎来了一位使者,不是来自秦国,也不是来自赵国,而是来自韩国。韩国御史大夫范睢亲自出使燕国,让燕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燕国终究有点心虚,当初和韩国信誓旦旦地约定,燕取巨鹿,韩取邯郸。可燕国在攻占了巨鹿的三座城邑后,就“心满意足”地退兵,打算作壁上观,剩下韩军孤军作战。所以,燕国很担心,范睢这次是代表韩王来兴师问罪的。
范睢当然可以兴师问罪,燕国的小九九早就被韩国看在眼里,也能理解燕国在伐赵一事上的挣扎。但兴师问罪又能如何?!如同核武器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威慑,而不是直接使用!对韩国而言,比较在意的是燕国接下来的态度,而不是燕国之前做了什么。
燕国丞相将渠热情洋溢地接见了范睢,试探范睢的来意。有韩王后的这层关系在,范睢每每顾左右而言他,似乎打算等见到燕王再说明来意。将渠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不清楚范睢的来意,燕国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燕王也会觉得自己没用。
将渠无法,只能直接问道:“先生远道而来。必定是有所见教于燕国!如今韩、燕两国伐赵,两国休戚与共,渠愿意听先生的高见!”
范睢也没有藏着掖着。终于开口回道:“(范)睢临行前,韩王有意联合齐国。加兵于燕国,丞相可知为何?”
将渠脸色大变,又马上恢复过来,尴尬地笑道:“先生说笑了!燕韩两国联姻,燕王之妹乃是韩国王后,韩国怎么会攻打我们燕国呢?!”
范睢冷哼一声,不以为然地笑道:“原来丞相还知道燕、韩两国如今结盟伐赵啊?!既然知道,为何燕国大军在占据武垣、饶县、安平后就主动退兵了呢?!睢可是听说。燕国是在赵国使者访问蓟城后才退兵的!莫非,燕国已经和赵国达成了协议?!不如说来听听!”
将渠当然不会承认,连连摆手,解释道:“我们燕国也是有苦难言啊!东胡人这段时间蠢蠢欲动,赵国又有了防备,我们屡次三番地攻打肥县,却是伤亡惨重!退兵不过是为了迷惑赵国,想要赵国放松警惕,待赵国失去戒备,我们再一举攻克肥县。也好和韩国相互呼应不是?!”
范睢自然不信这种说辞,六七月的时间,草原水草正是丰美。东胡好端端地为何要南下找燕国的不是?!
“丞相怕是还不知道,我们出兵十五万,已经攻占了井陉、番吾、灵寿、元氏、宜安!只要燕国派出大军从安平西进,我们韩军东出,区区肥县,不在话下!到时,我们再合兵一处,南下攻打宋子、房子、柏人,如此。赵军主力将为我们所困!到时候,莫说一个巨鹿。代郡、雁门、云中我们也可平分嘛!”范睢假装接受了将渠的说辞,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计划。
将渠一下子愣住了。燕国方面还真的不知道韩军已经攻占了巨鹿郡这么多地方!但毫无疑问,韩军必然是从井陉进入巨鹿郡的。随着这十五万大军涌入,赵国已经被逼到了生死关头。这个时候,能够左右战局的,决定赵国命运的只剩下燕国。将渠也终于明白,范睢的真正来意。
韩国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与燕国瓜分赵国。当然,以韩国的实力完全可以独吞,但或许顾惜伤亡,也或许担心燕国倒戈,站到韩国的对立面,韩国抛出了这个诱饵。燕国若是同意,那自然皆大欢喜。燕国若是拒绝,那韩国就会考虑和齐国联合,讨伐燕国。这也是为什么范睢一开口,就向自己恐吓韩王有意联合齐国,攻打燕国。原因根本就不是燕国的“朝韩暮赵”,而是*裸的威胁。这些想法在将渠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望着范睢恬淡的面容,将渠斟酌了下语气,开口说道:“如此,倒是恭喜先生了!”
韩国拥有如此好的局面,自然是有前方三军用命的功劳,但也和后方朝堂上的运筹帷幄分不开。将渠可以断定,范睢在其中出力不少。因此,先道一声喜,既是拉近关系,也是继续整理思路。
不等范睢开口,将渠继续说道:“今东胡在边境上蠢蠢欲动,灭赵一事兹事体大,渠实在无法保证什么。不如先生在这里稍歇,留待明日早朝在朝堂上论之。”
范睢望了望外面的天色,自然清楚,燕国是想要有半日的时间分析其中的利弊,但范睢希望的是燕国快刀斩乱麻。韩国无所谓燕国的态度,但必须明确燕国的态度。要么,燕国出兵援救赵国,那韩国就先伐燕;要么燕国与韩国一道伐赵,皆大欢喜,各取所需;要么燕国作壁上观,韩国与赵国耐心周旋!
有了这样的想法,范睢不无威胁地提醒道:“齐国丞相后胜现在就在洛阳,齐王毕竟血气方刚,此次燕国伐齐,让齐国损失不少啊!如果不是我们韩国以天下百姓为重,平缓了齐国的怒火,想必齐国大军早就渡过济水了。这一次后胜出使我们韩国,还是想要恢复故土,也不知道韩王会不会同意?睢倒是想要齐国龟缩在济水南岸,但赵国也要拿出说服韩王的理由不是?!睢听说,燕军主力在易水北岸,如果齐国十数万大军北进。至少河水以南的齐国故土,取之不难!如果燕军不差,也许武阳都会危险!”
将渠面色极为沉重地点了点头。谁都知道,齐国这些年被燕国夺去了方圆三百多里的土地。令齐国实力大减,燕国实力大增。如果失去了这片土地,燕国之前所做的努力就白费了。燕国将依然是北疆的一个普通国家,无力插手中原的事宜。而且,齐国依附韩国,燕国想要开疆扩土,不能打齐国的主意,否则。打了就会招致韩国的反击。如此,燕国只能打东胡的主意!东胡可是地广人稀,居无定所。燕国即使获胜,要那么多土地又有何用?燕国需要的是人口,是百姓!而这些,只能打赵国、齐国的主意。
当将渠入宫,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告知燕王以后,燕王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自己千算万算,本以为韩、赵两国会拼一个你死我活。谁料到,赵国如此不争气。居然被韩国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虽然赵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损失太多的兵马,但完全处于下风,又被韩军主力围困。失败是迟早的事情。就看韩国为了灭赵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燕王立即下令,将群臣召集过来,商议对策。要不要接受韩国这个诱人的条件,必须速下决心。一面是赵国,一面是韩国,燕国只能选择帮助其中的一个。
亚卿荣蚠出人意料地率先表态,说道:“王上,三十五万韩军南北呼应,赵国已然不支。我们燕国若是不出兵救赵。韩国完全可以加兵,占据代郡、雁门、云中。然后集全国之力,灭亡赵国。赵国若亡。我们燕国将受制于韩国。毕竟,代郡距离蓟城不过数百里之遥,臣恐燕国也会步赵国后尘,此唇亡齿寒也!”
燕王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韩国咄咄逼人,赵国若在,燕国还能和赵国结盟,制衡韩国。赵若亡,则秦、燕、齐、楚将被韩国分隔开来,各自为战,天下再无一个国家可以阻挡韩国统一天下!社稷危矣!
“寡人只是担心,若是我们救援赵国,韩国必然恼羞成怒。齐国恐为韩国所利用,两国合兵二十万,讨伐我们燕国,到时,我们拿什么来抵挡?!毕竟,除去边疆的军队,我们可以动用的大军不过二十万而已!”
对于燕王的担心,荣蚠分析道:“救援赵国,有十万大军足矣!剩下的十万大军,完全可以阻挡齐、韩联军!王上别忘了,我们在河水以南有三百里的土地,完全可以凭借济水、漯水层层阻击,最不济,我们也有河水这道防线!这段时间,足以让占据发生扭转。”
韩王不置可否,只是忧心忡忡地看向丞相将渠,说道:“丞相觉得呢?”
将渠深深作了一揖,道:“臣以为,亚卿所言甚是!韩国邀请我们瓜分赵国,表面对我们燕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实则不然。韩军超过三十万,后续可能还有追加的兵力。我们若是灭赵,最多动用的大军不过二十万。战力更是不能和韩军相比。一旦瓜分,我们最多取得半个巨鹿,剩下的邯郸必然归属韩国。至于代郡、雁门、云中,地广人稀,就算全都划归我们燕国,又能如何?!反不如帮助赵国渡过这次难关,得赵国这一强援!至于齐国的威胁,臣倒是以为不足为虑。一者齐国兵弱,二者齐国君臣容易满足。我们最多失去河水以南的土地,齐国必然罢兵。但我们燕、赵齐心协力,却能拥有大败韩国的可能。韩国一旦大败,元气必然大伤,趁势南下,夺取的土地甚至可能超过失去的土地。楚国、秦国甚至齐国也会因为韩国兵败生出异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胜利!”
荣蚠亦是出言道:“王上!臣亦认为赵国若亡,我们将失去南方屏障,即使得到代郡、巨鹿也是得不偿失!救赵乃是急救,我们即使云集大军,按兵不动,也能牵制不少韩军,让赵军可以安心和韩军厮杀。反倒是齐国的威胁短时间难以看到!齐国即使真的有心出兵,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筹备。韩国若要调派大军支援齐国,所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臣等附议!”群臣齐声说道。
出乎燕王预料,朝堂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支持和韩国一道瓜分赵国。加上燕王原本就担心韩国坐大,失去制衡,自然愿意从善如流,同意派遣大军救援赵国。不过,毕竟韩强而燕弱,为了麻痹韩国,取得出人意料的战果,燕王还是道出了自己的计策!(未完待续)
ps:这一章检查过了,应该没有错误。自己写的小说实在不好找,请指点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四十四章 邯郸之战(1)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燕王信誓旦旦地向范睢保证,燕国愿意出兵十五万攻打赵国沙丘,与韩军一道,拿下廉颇大军,瓜分赵国。
范睢在和燕王约定了出兵的时间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洛阳方面却不知道,燕王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兵是真,却不是为了对付赵国,而是想要攻打韩国。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燕赵两国联合起来,亦是赶不上韩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加胜算的出尔反尔对燕国来说算不了什么。
虽然燕王不知道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个道理,但成王败寇这个乱世法则燕王还是清楚的。燕王不想屈居韩王之下,不想对韩王俯首听命。自己是疼爱自己的妹妹不假,但国家利益高过一切。韩王也不会因为自己是他的妻舅就放过自己一马。
为了防止韩国的细作识破自己的诡计,在平阳君赵豹抵达蓟城后,燕王下令,严禁百石以上的官员与赵豹接触。这也是迷惑韩国细作,毕竟,燕国眼下是要伐赵的节奏,私底下和赵国大臣接触很有嫌疑。就在赵豹心灰意冷,打算返回邯郸的时候,中大夫栗腹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闯入了驿站,将燕王的计划和盘道出。
1...215216217218219...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