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蚂蚱不吃鱼
只不过,面对十数万韩军,守军少得可怜的平阳抵抗了不过半个时辰,就宣布易主。韩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漳水南岸的平阳城。
拿下平阳城后,韩军根本未做停留,就直奔上游的邺县而去。在那里,才有适宜的浅滩可供韩军强渡漳水。
邺县有三千赵军镇守,守城倒是足够,毕竟邺县城池不过方十里,但想要将韩军困在邺县城下就强人所难了。韩军不过分出五千士卒,就令邺县守军不敢轻举妄动。事实上,赵王已经下令,但遇韩军攻城,只可死守,静候援军,不可出城力战,否则,虽胜也治其罪。
韩军分成两路,一路为偏师,有三万人马,负责牵制邺县以西的赵军人马,确保粮道安全;一路为主力,有十五万大军。由李牧、白起亲自指挥,目标赵都邯郸。
面对韩军的强渡,赵国沿着长城一线布置的大军并未阻拦。虽然这些赵军加起来不多。只有一万五千人,在韩军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也能获得不小的战果。但同时也意味着赵国的长城防线将面临无人防守的尴尬。韩军完全可以在歼灭长城守军后,长驱直入,兵临邯郸城下。两权相害取其轻,赵国宁愿放任韩军渡过漳水,也不愿韩军突破长城防线。毕竟,前者还有转圜的余地,后者对赵国来说则近乎绝境。
渡过漳水后,摆在韩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猛攻赵之长城,这个方法简单而直接,只是伤亡会大一些;另外一条就是迂回到邯郸东面的葛孽,这是邯郸南面长城的终点,虽然要多行进百余里,但邯郸以东,在赵军防守相对薄弱的环节。只要拿下葛孽、肥邑,邯郸以东将成为韩国大军的跑马地!
对于是直接往北还是往东,李牧专门找过白起商量过。虽然白起曾数次败给韩国,却不是实力的因素。而是败给了气运。如果让自己和白起指挥数量、战力相当的两支大军厮杀,李牧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对于白起这个名震天下的名将,李牧有的只是尊重。以白起的能力和威望。完全可以独领一军,如今屈居自己之下,不过是韩王照顾群臣的想法。以后提拔重用白起,是显而易见的。李牧也愿意从白起这个前辈身上多学到一些东西。
就用兵而言,李牧、白起很是相似。两人都擅长大军团作战,似乎手上的棋子越多,越能发挥棋子的作用。不过,就细节而言,也略有差异。白起面对强劲的对手。习惯先消耗对手的士气,通过不断地试探找出对方的破绽。然后一战而胜之。白起从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杀伤敌军为第一要务。所以。为了达成这个效果,白起很少会投入大量的兵力攻城,而更习惯在野战中击溃敌军。
李牧呢,同样擅长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也喜欢在野外重创敌军。不过,他更擅长的是隐蔽自己的作战意图,也不习惯示敌以弱,即使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李牧第一个想到依然是进攻。当然,这不是说以命换命,全凭一时意气相争,而是让敌军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意图,用一连串的行动恐吓压制敌军,待敌军失去方寸或者失去耐心的时候,再予以重创。
当李牧找来白起,商量渡过漳水后的用兵方向时,白起并没有直接回话,而是笑呵呵地表示,李牧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何不将心中所想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同时交给对方。李牧来了兴趣,依言照做。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的两个字,那就是东进。
白起随后解释道,北进貌似在一条捷径,实则不然。长城防线乃是赵国苦心孤诣建造的一条防线,依托山势而建,韩军仰攻,没有三五万牺牲是拿不下长城防线的。而且,即使拿下了,所花费的时间也足以让赵国调动大军修建一条简易却坚固的防线。
韩军如今的优势不但在于兵力,也在于时间。东进,取葛孽,那韩军攻打邯郸的这盘棋就算是活了。韩军不仅完全可以让赵国在邯郸南面布置的大军成为摆设,还能依托葛孽西摄邯郸,北窥沙丘、房子,同时切断邯郸和外界的联系。
当然,赵国应该也清楚,葛孽对赵国的重要性,也应当布置了不少大军。但赵军的兵力实在有限,只能依托葛孽城被动地防守,韩军则不然,完全可以留下一支大军围困葛孽,其他大军扫荡邯郸以北,让邯郸的援军无力南下。此消彼长之下,邯郸士气必然垮掉,韩军到时候强攻邯郸,遇到的阻力就会比较小。
何况,燕国已经跟韩国达成协定,会派出大军攻打巨鹿郡。按照时间来算,邯郸方面应该收到燕军入侵的消息——如果燕国信守承诺的话。但李牧、白起皆是认为,燕国也许会出工不出力,切断邯郸郡和外界联系的事情,还是由韩军来做比较稳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只是让秦国赶到绝望,等蒙骜、王翦的大军率军北上,也许就会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明天万字更新!)(未完待续)
ps:明天万字更新吧!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三十九章 燕使抵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两日后,韩军包围葛孽城。与此同时,秦军意外地发现,在经历了赵军疾风骤雨般的三日攻势后,赵军居然撤退了。
赵军是在下半夜撤退的,由于夜色的遮掩,等秦军发现的时候,偌大的赵军营寨除了少数断后的士卒,已经是人去营空。
领军的杨端和生怕这是赵军设下的陷阱,毕竟赵军这些时日的损失虽然超过一万五千人,但秦军也不好受。面对老辣的赵军,秦军凭借坚固的营寨还能耗其锋芒,一旦野战,胜少败多!
因此出于谨慎的本能,在发现赵军撤走后,杨端和并没有指挥大军一拥而上,趁胜追击,而只是派出了斥候查探赵军是否真的已经撤退。直到斥候们确认赵军主力已经北退五十里后,才派人将这个惊人的消息告知了晋阳城内焦躁不安的秦国君臣。
此时,杨端和已经可以确定,赵军应该是不会再来晋阳城下了。廉颇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不会无缘无故地撤离。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韩国已经动用了大军攻打赵国。要么是从上党北出,截断了赵军的粮道;要么是攻打邯郸,让赵国无心再与秦国为难。
秦国君臣听闻这个消息后,只觉得从头到脚长舒了一口气。曾经在汾水上徘徊,让秦国寝食难安的赵军的偃旗息鼓似乎也应证了这个消息——韩国出兵了,赵国招架不住了!
不过,秦国君臣没想到,被韩国背后捅了一刀的赵国会这么快派出使者前来晋阳。在秦国君臣看来,赵国伐秦有错在先,不过自己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叫自己最弱呢?!但赵国这么快派出使者,未免太看得起他们的面子!难道自己会不识时务,调头对韩国反戈一击吗?!又或者自己会和赵国议和。而不是趁着赵国和韩国两虎相争的时候为自己谋利?!显然不是!
秦国最喜欢做的就是落井下石的事情,尤其是在知道赵国也好。韩国也好,对自己都没安好心的情况下,坐收渔翁之利是再好不过的了!
赵国使者是一个无名之辈,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能够在短短十日内赶到晋阳城下的,需要的不仅仅是上佳的毅力,还有绝佳的体力!对于争分夺秒的赵国来说,派出平原君这样的重臣所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毕竟作为上位者。大都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辛苦。在这种时候,有一个强壮的,能够把赵国想法清晰说给秦国君臣听的人就可以了!而赵国使者赵礼就被委以重任,不仅因为他弓马娴熟,年轻力壮,也因为他才思敏捷,出身王族,虽然是庶出一脉。
秦国君臣自然愿意见上赵礼一面,在赵国身上,秦国吃了太多的亏。这次形势逆转。自己虽然不能羞辱赵王,又或者留下廉颇大军,但能羞辱下赵国使者也是不错的!毕竟。秦国君臣已经猜到,对方多半是为了求和而来。让相对处于弱势的一方战战兢兢、可怜兮兮地等着自己的决定,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面对秦国设下的刀斧,赵礼显得从容不迫,入得大殿,赵礼只是微微向秦王作揖,环顾了眼大殿内的群臣,就长叹不语。
秦王微微恼怒,面对韩国的强攻。明明胆战心惊、自身难保的是赵国,赵国使者却是一副失望的表情望着自己。似乎自己才是最可怜的那个!所以秦王毫不客气地讥讽道:“先生可是在哀叹赵国将亡吗?”
毫无疑问,赵国虽然如今的形势称得上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凭借赵国的厚实底蕴,无非是让韩国夺取数百里土地,再不济,丢失邯郸,迁都北上,想要灭亡,却是极难。毕竟,韩国可没有做好灭绝赵国这个当世第二大国的准备。韩国也不会为了一个秦国和赵国大动干戈,于韩国而言,削弱赵国,让赵国与秦国互相比拼才是王道。秦王如此说,纯粹是想要看赵使的笑话。
大殿内群臣哄然大笑,赵礼在笑声中身影略一摇晃便很快镇定下来,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似乎对秦国君臣的嘲笑显得很是不齿。
待大殿安静下来,赵礼长叹道:“臣不止是在担心赵国危险,也是担心秦国有亡国之危啊!”
“先生真是无稽之谈!如今韩国伐赵,危险的是赵国!寡人的秦国向来和韩国交好,何来的危险之说?!如果廉颇大军尚在晋阳城下,先生这句话倒也有些道理!但现在嘛,赵国自身难保,还是不用操心寡人的秦国了!”秦王一脸冷笑道。
到现在为止,秦王尚且不知道韩国派出了多少大军让廉颇如此惊慌失措,也不知道韩国用兵的具体方向,只能是借机诳赵使的话。
赵礼也不以为恼,只是用不无遗憾的语气说道:“韩国二十万大军深入赵国腹心,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之遥!诚如王上所言,赵国险矣!如果没有援军,邯郸多半不能幸免!可一旦赵国灭亡,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秦国将完全被韩国围困,伐韩以开疆扩土那是自寻死路。不伐韩,不过是被韩国一点点蚕食灭亡!因此,臣以为,赵国若是得以保全,秦国还能多一强援!”
大殿内的秦国大臣听闻韩国发兵二十万,攻打邯郸,更是攻到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的地方,皆是难掩惊讶之情!除此之外,或兴奋或忧虑,种种情绪皆有之。韩国是强大不假,但是应该没有强大到如此迅速地兵临邯郸城下吧?!毕竟赵国也不弱!隔着三条大河,加上两百里的土地,居然一点也迟滞不了韩军推进的速度?!如果将赵国换成是秦国,秦国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也许,韩军已经攻破了晋阳吧?!这一刻,不少大臣对韩国的戒备之情提高到了顶点!但也有不少大臣有的只是欢欣鼓舞,有韩军牵制赵国,秦军可以趁势渡过汾水,从赵国身上夺取大量的土地!这意味着大量的军功!这怎么能让渴望立功的大臣不兴奋?!
秦王哈哈大笑,似乎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直指着赵使说道:“赵国拥兵三十万,粮草不可计数,以邯郸的坚固,韩军想要攻占,没有十数万的伤亡怕是难以成行!先生说笑了!赵国哪里有亡国之危?!反倒是寡人的秦国,赵国劳师远征,让我大秦子民伤亡不少!寡人如何相信,赵国若是渡过这次危机,不会再拿寡人的秦国下手?!”
秦王的眼下之意,却是拒绝了赵国求援的隐晦请求。对于秦国而言,韩国、赵国都不是好招惹的。韩国为了救援秦国而伐赵,赵国却说韩国才是秦国最大的敌人,自己才是秦国的朋友,这如何取信于人呢?!
赵礼微微摇了摇头,解释道:“王上怕是不知,燕国已然出兵八万,攻打我们赵国!如今韩、燕一南一北,邯郸几近成为飞地,赵国虽有三十万精兵,可半数在汾水一线,又如何抵挡得住韩、燕两国的攻势呢?!”
秦王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那赵国虽然强大,这次也要吃一个大亏,甚至有被燕、韩两国联合瓜分的危险!一旦如此,秦国要么先下手为强,夺取太行山以西的大片赵土,与燕、韩两国分庭抗礼;要么声援赵国,让赵国扛过这次燕、韩两国的合击!
如果是前者,趁火打劫不无不妥,只是秦军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是后者,秦国好不容易和韩国修复的感情将重新变得支离破碎。秦国接下来面对的,肯定是韩国的怒火。韩国拥兵可是上百万,虽然郑国渠的修建消耗了韩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别忘了!只要有需要,韩国随时可以停工郑国渠,甚至,韩国不需要派出太多的军队,只需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进入河东,就足以让秦国寝食难安。
“消息属实?”秦王担心赵国是在诓骗自己,毕竟,燕国有没有加入的消息实在影响深远。
“臣以性命担保,燕国确实在攻打我们赵国的巨鹿郡!如果不是燕国向韩国借道,让韩国轻而易举地拿下平原,继而绕开我们赵国设置的河水防线,我们赵国也不会失了先机,让二十万韩军兵临邯郸城下!”赵礼正色回道。
这也算是为秦国君臣答疑解惑,让秦国君臣明白了韩军推进的速度为何如何快,以至于快到赵国一点都反应不过来!
“兹事体大,容寡人仔细想想!先生还是先下去休息下!”秦王语气稍微缓和了下。
韩国如果只是想救援自己,只需在漳水对岸震慑赵国即可,如今兵临邯郸城下,再联想到燕国的暧昧态度,韩国的真正目标就有待商榷了!
赵礼也清楚,接下来秦王会和大臣们分析利弊,自己在场,许多话不好说,反而影响秦国决策。因此只能告辞,不过告辞前,赵礼说道:“燕国伐我巨鹿,赵国必然不支,以燕国的个性,必然还会追加兵力图谋代郡以至雁门、云中。今燕国之兵胜秦一倍,与代郡、雁门、云中的距离又近于秦,还望王上三思!”(未完待续)
ps:第一更!还会有两更!最近周一周四看医生,会迟一点!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四十章 吕不韦献策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赵礼退下去后,秦国君臣再也没有了说话的顾虑,大殿也热闹起来,群臣窃窃私语,交换着彼此的意见。
秦王率先开口道:“韩国二十万大军兵临邯郸城下,更有八万燕国大军支援,众爱卿以为我们秦国当何去何从啊?”
丞相嬴则率先出言道:“王上!臣以为,此战过后,我们大秦不过拥兵十二万,抛开留守的军队,至多派出十万精锐!若是用来救援赵国,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韩国拥兵百万,我们大秦绝不是韩国的对手!”
言外之意,却是认为秦国救援赵国乃至不自量力,取死之道。
中常侍章周亦是点头,出言道:“王上!丞相所言甚是!以韩国的国力,征召百万大军不成问题。韩国之所以不征召大军,无非是体恤民力。一旦我们大秦与韩国为敌,韩国可在十数日内征召二十万大军!到时,我们大秦拿什么来抵抗?”
秦王不置可否,心里面很是赞成嬴则、章周的说法。如果秦国有三十万大军,这赵国说什么也得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秦国眼下的十二万大军乃是最后的战力,用之需要慎之又慎!为了赵国,拿来和韩国死拼,太没有价值了!关键和韩国为敌,于秦国而言,是一场看不见胜利的战争!得不偿失啊!
郎中令吕不韦这时站了出来,轻声言道:“赵国遭遇如此危机,必然不单单向我们秦国求援。如果臣的猜测没错的话,赵国一定也向楚国、齐国甚至于燕国,派出了使者!”
“燕国,齐国?”秦王一脸的难以置信。
赵国向楚国,向自己求援都可以理解。但向齐国、燕国求援就有些适得其反了!要知道。没有齐国的默认,韩国大军不可能悄无声息地渡过济水,攻打平原!如果没有燕国的支持。韩国大军不可能西渡河水,突袭东武城。现在。赵国向两国求援,岂不是与虎谋皮吗?!
吕不韦看出了秦王的不解,笑着解释道:“燕国刚刚在济水南岸折损了十万大军,又岂会输得心甘情愿?!如今韩、燕两国联合,所为的不过是一个‘利’字!韩国需要燕国在北方牵制赵国,燕国需要韩国在南方吸引赵国,如此,韩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邯郸。燕国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巨鹿郡!燕国可是对中山国垂涎已久啊!他们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
秦王点了点头,示意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还是不解地问道:“韩国、燕国确实只是在相互利用,如今局面大好,赵国想要离间怕是不易吧!”
赵国为了自救,派出使者前往蓟城,必定是要离间韩、燕两国的关系,燕国若是不生疑心,这离间之计也就无法成行。
丞相嬴则这个时候笑着插嘴道:“王上!这天下大势,以利而合者。必定以利而分!只要赵国能够说动燕国,让燕国得到想要的利益或者让燕国明白了与韩国联合的危机,燕国必然生出异心。少了燕国的牵制。这赵国就活了一多半!”
秦王若有所思地说道:“爱卿的意思是说,单单凭借我们秦国无法救援赵国,想要保住赵国,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燕国的态度。”
吕不韦见嬴则鼓励自己继续说下去,坦然说道:“王上所言甚是!韩国大军来势汹汹,赵国没有招架之力。能够在短时间改变战局的,无非三个国家。我们秦国是一个,燕国是一个,齐国是另一个。”
秦国的动作决定了廉颇大军能不能及时赶回邯郸。甚至决定了雁门、云中的安危,自然可以改变战局。燕国如今和韩国相互呼应。也正是韩国肆无忌惮的依仗。如果燕国保持中立甚至调转枪口,那韩国必然猝不及防。至于齐国。距离邯郸实在太近了,又可以威胁韩军的后路,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秦王长叹道:“这也正是寡人犹豫不决的地方!燕国形势大好,多半不愿意停止伐赵。齐国素来软弱,不愿意冒险。我们秦国想要救援赵国,难啊!”
“王上!既然救赵不易,何不与韩国、燕国一道伐赵?这样,至少太行山以西的数百里之地,我们取之不难!即使燕国与我们相争,我们也能拿下整个云中郡、半个雁门郡。”一名大臣迫不及待地说道。
“是啊!王上!我们可以假意答应赵国的求援,让赵国对我们不加防备,调集云中、雁门的大军南下支援邯郸,我们则趁着两地防备空虚,长驱直入。雁门、云中皆是产马所在,水草丰美,我们大秦得之,可以训练出一支铁骑。东可经略燕国,南可与韩国争锋!”顿时有人附议道。
事实已经很明显了,韩国太过强大,绝不是秦国可以轻易得罪的。秦国想要崛起,只能打赵国的主意。占据雁门、云中,便是秦国崛起的第一步。在这两地站稳脚跟后,经略燕国,再南下图谋齐国,对秦国来说,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
的确,雁门、云中称得上地广人稀,远不如太原郡、河东郡繁华,但近千里的土地,留给秦国操纵的空间很大。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韩国察觉到秦国的危险,发兵攻打秦国,秦国就是丢掉了太原、河东,也有撤离的地方不是?!
吕不韦却是大声说道:“王上!臣以为燕国很有可能被赵国说服,即使燕国不愿意掉转过头对付韩国,也多半不会与赵国拼一个你死我活!”
吕不韦的这番言论显然语出惊人,直接掐死了一大波想要跳出来,支持伐赵的大臣的冲动。
秦王更觉不解,很是疑惑地望向吕不韦,问道:“爱卿方才不是说,燕国垂涎巨鹿郡久矣吗?!如今有韩国襄助,燕国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韩国所欲者,邯郸也!燕国所欲者,巨鹿也!就这点而言,韩、燕两国并没有利益冲突。可是,王上莫要忘了,一旦韩取邯郸,燕取巨鹿,赵国多半在代郡重树旗号。韩、燕两国到时相邻,冲突必然大!以燕国如今的国力,怕是不敌!对韩国而言,也不希望燕国攻占巨鹿郡,实力大涨!所以,两国在伐赵的态度上,是有异心的。”
“燕国想要韩、赵两国拼一个你死我活,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全取巨鹿郡!到时,赵国被一分为二,为燕国所制,燕国可以拉拢赵国对抗韩国!韩国何尝不想赵国与燕国死拼,燕国攻打巨鹿郡,对赵国的威胁不下于韩国攻打邯郸,巨鹿郡若是被燕国攻占,赵国势必被一分为二。对眼下的赵国而言,若想救邯郸,就必须保证赵国南北要道的通畅,巨鹿郡乃是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王上觉得燕国会如此卖力吗?!”
秦王摇了摇头,燕国越是卖力攻打巨鹿,赵国越是会将燕国作为主要对手。毕竟,邯郸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已经是固若金汤的要塞,短时间内绝对不会被韩军攻克,即使韩军有二十万人马。反倒是巨鹿郡的得失,关乎赵国的安危。想必,韩国一定乐见其成,任由燕国来消耗赵国的有生力量。这正是赵国可以利用的地方!
“那以爱卿之见,燕国多半不会对赵国造成威胁?”秦王问道。
赵国目前只是攻下了武垣、饶县、安平三座城邑而已,虽然兵围苦陉,但却没有再有后续的行动。如果燕、韩两国没有异心,两国完全可以合兵一处,或者至少燕国攻下沙丘、刑县,截断邯郸援军南下的道路,而不是在沙丘以北两百多里外,攻打城池众多的巨鹿郡!让自己陷入消耗战。
吕不韦点了点头,一脸笃定地说道:“燕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必定对赵国虚与委蛇。燕国最多再攻占苦陉、顾县、中人、阳城,必然偃旗息鼓。待赵国意识到这一点,韩军攻势又急的话,雁门、云中的精锐必然会源源不断得南下!”
大殿内的群臣顿时默然不语,如果真的发生像吕不韦说的这一幕,那燕国伐赵一事,只是一个略微可以引起赵国重视的忧患。赵国的大敌还是韩国!在这种时候,救不救援赵国,已经没有区别。
不过,就这么白白放过入侵的赵军吗?!如果这样做,岂不是显得秦国太好欺负了?!如何既不影响赵国和韩国拼一个你死我活,又能让秦国从中谋利,成为摆在秦国君臣面前的一个难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