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女配开挂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弄雪天子
这位学者当下在英国有些名气,但也算不上鼎鼎大名,他这本书也只是寻常。
可让杨玉英这么一读,教授觉得马上可以整理出版一本新的经济学教材,哪怕没有新意,但是至少能读得懂。
当下大学学经济的不多,少年学子,都怀揣梦想,读商科对他们来说,总不够热血沸腾。
这教授看了眼杨玉英的年纪,心中喜悦,再一看,居然不认得,只当这是预科班的学生,准备报考琴岛大学,登时热情起来:“同学,这一层书籍都不够精辟,图书馆三层有更多精品书籍,你若是喜欢,可以去看看。”
杨玉英满头雾水,却还是笑盈盈道谢。
教授干脆坐下来同自己看好的苗子好生聊聊天,杨玉英这人还是有一点尊老爱幼的品格,老教授头发都花白,看起来有五十多岁,同这么一位老人家说话,当然不能敷衍了事。
结果一老一少,居然聊得热火朝天。
杨玉英刚刚看了半日相关书籍,正积攒了很多问题,还没彻底弄清楚,兴趣正浓。
李文进见猎心喜,最喜欢年轻又有天分的学生,对于杨玉英举一反三的天分也是颇为喜欢,于是就越说话越多。
周行之办完事过来的时候一看就吓了一跳,连忙走过来打断两人的讨论:“老李,老肖找你,快去吧,婉娘,咱们走了。”
说着,他拖起杨玉英就走,李文进在后头小声喊了两声,最后担心引起众怒,到底没继续叫人。
周行之把自家小外甥女往档案馆一推,进门先喝了几口水,指了指书架:“婉娘你不急着干活,先把这些资料看一看,那边还有几位老师翻译过后的资料,你也看看。”
叮嘱杨玉英坐好,他才回过头冲旁边几个没干活,正偷闲喝茶水的同事叮咛了几句,让他们带一带自家小外甥女。
周行之交代完,心有余悸,决定从今天开始,不让自家外甥女离开视线范围内。
如今人心不古,真是……太危险了。
那个李文进,多大的年纪,头发都没有剩下几根,居然还敢对婉娘献殷勤,不要脸。
这时节教授们娶女学生,是颇为时髦的事,他以前就见过好几个同事,学问是甚好,可家中有妻子伺候老爹老娘,在学校还是要娶个女学生。
那些人管这叫进步
周行之想,这进步千万别可进步到他家乖巧的外甥女身上,否则他会想杀人。
当舅舅的左思右想深觉不安,杨玉英头一回做一份平常普通的工作,却做得颇为得心应过有关经济学的一些书籍,此时翻译外国译著,也是从经济学开始。
无名卷就放在,至于语言,从皇城司学的那些,和此时各国语言差距不大,更兼杨玉英文辞优美,既作得出优秀古文,白话文写作也不在话下,比那些专业翻译翻译出的文字,更符合华国人的审美。
当然,教材不需要文辞多美。
除了杨玉英之外,学校还为了培养自家学生,叫了两个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来勤工俭学。
都是年轻学子,一帮教授对他们要求不高,‘信达雅’中,只求信即可。
翻译准确,不偏离原意,便已经很好。
这日,琴岛大学的翻译大家朱先生臂弯里挂着大衣,推门进来,就见需要他审阅的译稿堆了好几叠在桌子上,不禁有些意外:“怎么这么多”
那边助教笑道:“翻译人才永远不够用,王先生急着培养呢。”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野心
杨玉英轻笑出声:“我这人最恨的便是国贼,旁的也还罢了,遇见和日本人勾勾缠缠,祸害华国老百姓的混账,我会让他生不如死,后悔到这世上走这一遭。”
黄包车夫的步速越来越慢,越来越慢……
深秋的夜里,他竟然汗流浃背,衣衫尽透,心里慌得像揣了只老鼠。
“我看你上面父母还都在,新婚不久居然就有了一儿一女儿女双全好福分啊。”
“你是打算供两个孩子都去上学不知道将来成绩如何不过不管成绩怎样,但想必都是聪明孝顺的好孩子,明明很长时间见不到一面,对你这个当爹的却百般亲近,没办法,血脉相连,亲生的父子。”
“可一个人要做了国贼,自是全家蒙羞,父母妻儿一生被连累受人唾弃,此生此世再无尊严,最后他的妻子儿女也会恨他,对他深恶痛绝……背弃了祖宗的东西,有什么资格享受儿女的孝敬”
他愕然回头看杨玉英,目中充斥着复杂的情绪。
杨玉英看了他几眼,到是一扬眉:“……咦不是日本人派来的哦,那就算了,当我没说。”
车夫:……咳咳咳咳咳!
他把车一停,转头就掉了两滴泪:“姑奶奶,您可真吓人。”
说着把车一扔,车夫直起身高呼:“对不住诸位,你们只说让我绑的是个普通富贵人家的小姐,可没说她是能通人心的妖怪,这活儿,我干不了!”
一句话喊完,竟连黄包车也不要,转头就走,越走越快,一路小跑,转瞬间没了踪影。
杨玉英被撂黄包车上。
冷风呜呜咽咽地吹。
落叶打着旋,飘飘扬扬地落下。
后面异响先是一顿,随即又重了,却是不曾露面,渐渐消失在街头。
杨玉英四下看了看,着实没找到第二辆黄包车,没奈何,只好自己回家。
没等到隔日,周行之和宋珧就得了消息。
宋珧安排了两个保镖给杨玉英,平时不露面,只跟在后头,这天晚上两个保镖到了时间竟然没有报信,司令府的警卫就猜到不对。
“是日本人”
杨玉英耸耸肩:“不知道,不过那个企图绑架我的应该不是日本人派的,当时我唬了他几句,提到国贼,日本人的时候,他眼里的恐惧到更少些。”
“极道会也有很多华国人,而且,他们明知你同司令的关系,要做这等事,也不可能光明正大。”
宋玉和鲁参谋咬牙,“极道会那帮混账,司令,我们这就带人抄了他们老窝,看他们还蹦跶不蹦跶!”
他们也当真是说做就做,虽然因着保安军的地盘不在琴岛,到是没能抄极道会的家,可是宋司令借口抓刺客,在极道会旗下的场子来来回回搜检,也让对方很是头疼。
这些杨玉英就不管了。
她是艺高人胆大,如今身手虽没练回原来,估计也不可能练回来,但也锤炼的不错,至少宋玉那样的,她三招就能卸掉他两条胳膊。
而宋玉能给宋珧当侍卫长,那也是保安军里有数的高手,不光擅长枪法,学的也是正经的功夫,身手很是了得。
她能打一个宋玉,就能打一百个精兵强将,真遇见伏击,倒霉的更可能是她的敌人。
“林小姐。”
隔日,杨玉英刚到图书馆,还没坐下,外语系的讲师杨帆杨先生便寻过来,神神秘秘地道,“听朱先生说,你去四海饭店参加酒会,一幅画技惊四座,吓死了个日本人”
杨玉英:“……传言能信”
杨帆莞尔:“别的传言或许不能信,但是朱先生多么板正的人,他从来不乱传谣言,前几天来学校,听说私底下和人絮絮叨叨了好几个小时,想起来就要说,说得人耳朵都要长茧子了。”
在琴岛,抨击日本人是潮流。
绝大多数国人恨日本。
只是恨归恨,还是不敢惹。
杨帆坐在椅子上傻笑了半天,回过头又趴在桌子上轻声道:“听说保安军那个军阀头子宋司令,这些时日一个劲儿去找日本人的麻烦,是也不是”
她不等杨玉英回话,就自顾自地高兴起来,“真好啊,当兵的里面还有这等样的人。”
旁边几个先生闻言都道:“是寥寥无几。”
当下那些军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打来打去都是自己打自己。
打自己人的时候,那是又凶又狠,可轮到跟外国人打,一下子就怂了。
杨玉英眉头略蹙。
她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还是很不了解,但也知道,此处已是风雨飘摇。
这些日子,她时常翻看无名卷,完全没有顾忌地去窥视日本那些当权者的信息,看到的越多,知道的越多,越能感觉到危险即将来临。
什么《对华政策纲要》,还有那个什么田中的奏折——‘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意欲何为,昭然若揭!
“蛮夷小国,竟这么大的野心”
杨玉英看到这一切,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若是换成在大顺,那些蛮夷小国敢露出这等心思,哪里还能有活路早就被踏平了。
“哎,一提起这些当兵的我就头疼,他们要把内斗的劲儿都拿去教训外国人,咱们华国也不至于是现在的模样。”
“莫谈国事。”
那边须发花白的老先生哼了声。
他们学校每年的教学经费,老师们的工资,研究费用,学生的贫困补助,都指着上头那帮军阀给掏钱,这等话,还是少说为妙。
杨帆笑嘻嘻眨眨眼,特别亲热地偎依在杨玉英身边坐下:“好,不说这个,咱们学校今天出了件大事,工科院辛院长亲自赴英购了一批器械工具,筹办工厂,准备安排咱们学校工科的学生去实习,结果买回来的机器竟然都装不起来,急得辛院长当即就昏过去了。”
杨玉英蹙眉。
杨帆叹气:“这事传得沸沸扬扬,那批器械可都花了大价钱,如今日本那边不肯派技术人员过来维修,辛院长托关系找了两个专家,现在还不知情况怎么样。”
“杨帆。”
两个人正说话,外面门一下被推开,工科院的夏助教大步进门,一进来便喊,“叫几个精通英文的翻译,快,去工厂。”
杨帆一愣,一把拽住杨玉英的胳膊,转身就跑。
后面乌压压跟上来好几个学生。
杨玉英还没回过神就被裹挟着出了门,风一吹,脸颊生疼,也是无奈。
一到工厂,杨玉英看着那两排低矮的平房,心里就十分之惊奇!
她真没见过这样的工厂。
话说他们皇城司的兵工作坊,只是用来给暗探们制作各种器具的小作坊,都比这个显得更排场些。
可一进门,杨玉英略轻松的神态就不知不觉就收敛起来。
地上铺满了机器零件,每一堆零件旁边都站着十几个工人和学生,人人手里拿纸笔。神色肃穆。
“杨帆,你照顾好弗兰克先生。”
夏助教神色憔悴,目中隐带焦躁,显然有事要忙,并不多呆,给他们几个会英文的学生老师都分派了任务,叮嘱两声,又把那一堆英文的安装手册,说明书递过去。
“说明书只能在厂子里看,谁也不许外带。”
说完就连忙出门。
杨玉英扫了一眼薄薄的说明书,看起来很简陋,就和眼前这些机器一样简陋。
但其它手捧着资料的人,却仿佛捧着的是这人世间的至宝,双手伸直都在微微颤抖。
很快,杨玉英就没时间瞎琢磨,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会英文的学生轮番追着两个英国来的专家问问题,紧随其后,恨不得每分每秒都围着他们两个转。
其他没轮到的学生,就带着工人们研究说明书,小心翼翼地去组装机器。
花了大半日。
十几台机器终于组装起来一台。
工人和学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真是很不容易。
工厂里大部分工人不专业,都是新招来的,大字不识一个,学生们也是头一次见到实物,唯有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年纪都大了,精力不济,老眼昏花,也不能长时间工作。
两个外国专家形容冷漠,不到时间不干活,工作环境差一点也不做事,多问一句就显得很不耐烦。
所有人盯着刚刚组装好的铣床,安装人员如临大敌,穿好防护服,死死盯着说明书,一步一步启动。
主轴旋转带出来美妙的声响在工厂中响起,工人们尽皆欢呼。
琴岛大学初开始办工业,厂子里技术工人紧缺,远不能和东宁省那些大工厂比,比起早在几十年前就是工业重镇的那些大省,更是不值一提。
全靠一群生手,跟着两个爱答不理的专家,照着说明书做事,居然能把机器组装好,着实让人心中兴奋。
机器运转速度越来越快。
所有人围拢过去,不自觉越靠越近,杨玉英却一蹙眉,厉声道:“小心!”
眨眼间火光四射,杨玉英一把拽住离机器最近的老工人把他向后一拖。
断裂的铣刀片横飞,紧贴着老工人的眼皮划过去,溅起一团火星,他眼皮上也被拉出一条血丝。
操作人员连忙断电停车。
“王老爷子,您怎么样”
“师父!”
工人们吓得心头发麻。
这差点受伤的老工人是从江南请回来的,手下养了一批徒子徒孙,厂子里他就是定海神针。
此时老人家回过神,摸了摸眼皮,笑道:“没事,没事,是我自己大意了,哎,你们可别学我。”
见大家还是很紧张,不禁又道,“这不是能操作能操作起来就是好现象,来,我们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哪里有问题,再多试几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