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扬天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何昊远
特别是江北的扬州及周边各城,高杰与刘泽清的大军逼近,让当时的富户极为恐慌,促使他们加快将银子存入银行,运往江西。随后很多富户举家迁到江西湖广来避难。
银行光是从中抽取高额的汇兑费用,就是财源滚滚来。
钱粮有了,提议扩军的已不止马永贞一人。
秦牧询问了一下司马安等人的意见,大家都认为有必要扩充一些军队,秦牧权衡了一下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扩军,那就再招募五万人马用于后方驻守吧,总参尽快拟出募兵方案来,兵源的身体素质,是否有过从军经历等等,都要重考虑,以争取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何亮连忙应下,并吩咐手下人去草拟募兵章程。
司马安接着说道“李自成虽然败走京师,但仍有数十万大军,控制着山西河南等地。在战略上仍对京师形成合围之势,多尔衮要想在京师站稳脚跟,就必须先彻底击败李自成,再者,西北向来就是大明兵库,从战略上讲,多尔衮要想窥视中原,就不能留李自成于关中,两者之间想必还有一番龙争虎斗。”
马永贞说道“不错,鞑子兵力有限,势必难以两面开战,多尔衮想要大举南下,就必须先扫平燕乃至关中,否则势将两面受敌。”
“一年,本官估计咱们还有一年时间,便要直面鞑子精锐铁骑,咱们目前虽有十五万兵力,但成军才七八个月,还须抓紧训练才行。”秦牧眉头紧锁,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个时候的满清铁骑的战力确实是非常惊人的。
凭他这训练几个月的军队,正面作战的话,恐怕一万兵力也不是一千满清骑兵的对手,这一绝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正视敌人,同时正视自己,不要妄自尊大,这才是生存之道。
隐忍,现在还需要隐忍,抓紧训练好军队,努力增强战力,同时确保湖广、江西百姓能安居乐业;
另一方面高举讨贼旗帜,以吸引人才投奔,但同时控制好战争规模,既要达到以实战练兵的效果,又不能真的让自己真正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这就是秦牧制定的总体战略。
“报,大人,袁宗第派来使者求见。”李式突然进来并报,让偏殿内为之一静。
秦牧想了想说道“把人带进来吧。”
不一会李式带进一个瘦小的中年人,一身儒衫,相貌平平,入殿后他见里面足有二十多人,多穿着戎装,大殿一则有一个巨大的沙盘,各色旗帜插满了沙盘,这分明是一个完备的作战指挥部。
“在下周用长拜见淮阴侯。”
“免礼,周先生来此有何用意,还是直说吧。”
周用长见秦牧直接了当,便说道“侯爷雄居湖广,与我大顺军一向并无嫌隙,我家袁将军也无意南下交兵”
“哪来那么多废话,再给你一次机会,若不直道来意,斩。”秦牧突然沉喝一声,把周用长吓了一跳。
“侯爷恕罪,我们袁将军是想与侯爷议和,双方罢兵,从今往后井水不犯河水”
周用长象倒豆子似的,噼哩啪啦说了一通,见他吓成这样,殿内诸人不禁暗暗好笑。
秦牧沉声说道“本官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要我罢兵不难,你回去告诉袁宗第,让他退出襄阳,以襄阳以北的双沟、龙王二镇为界,从此不得越界一步,唯有如此,方有罢兵的可能。”
“侯爷,这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就不必谈了,请回吧。”
襄阳是关乎湖广安危的战略要地,秦牧这次决意收回,苏谨和李九现在正轮流出击,不断袭击襄阳外围,马永贞几万大军也已经做好了出击准备,只要时机一到,立即挥师猛攻襄阳。
“侯爷且慢,我们袁将军愿以宜城为界,宜城以南,全数让给侯爷,以显示我方的诚意。侯爷应该清楚,襄阳居于荆州、武昌上游,我军占尽地利,侯爷坚持与我大顺为敌,对侯爷是百害而无一利。”
“你们既然知道襄阳对湖广意味着什么,就应该知道怎么做才算是有诚意,你回去告诉袁宗第,襄阳本官是志在必得,他不让,本官自会发兵夺取。”
秦牧敢于狮子大开口,是因为他非常明白,李自成损失惨重,正在节节败退,袁宗第急需率右营人马北上增援李自成。(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明扬天下 第241章 弘光即位
***
崇祯十七年四月下旬,整个天下出现了一幕幕戏剧性的大转折,在北方,李自成在山海关下惨遭大败,退回京师后匆匆称帝,然后弃城而逃。小说文学网..
在离城前他放了一把火,不过只烧了皇极殿、乾清宫、坤宁宫等部分宫殿,其它均没烧及,后面的宫殿安然无恙,京师落到了满清手中。
而在南方,同样是出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变数。
就在东林党忙着为拥立潞王大造舆论的时候,四月二十四日,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策划主持之下,福王朱由崧乘着漕运总督路振飞的漕运快船,在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四位总兵派出大军护送之下,到达了与南京一江之隔的仪真。
与此同时,就连在荆襄忙于与大顺军鏖战的秦牧,也至书南京表示支持立嫡,支持福王继承大统。这就给南京诸臣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
四月二十六日,吕大器、姜曰广、钱谦益、黄道周、高弘图、张慎言、徐弘基、刘孔昭等文武诸臣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紧急召开了朝议,商讨拥立一事。
会议从当天早晨,一直开到中午都没有个结果出来。支持潞王的东林党与支持福王的其它大臣激烈争吵。
最后,“挺福派”主力诚意伯刘孔昭等人以死相威胁,东林中人这才意识到什么叫枪杆子里出政权。
他们既无兵可用,立贤在法理上也站不住脚,无奈之下,被迫同意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并且当即起草了一份迎立福王的公启。
随后,南京方面把这个决定通知了江北的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马士英见事成了,心中大喜,这从龙首功已非他莫属;
史可法本来就主将立嫡。不过他属意的是桂王,面对这种结果也只能选择接受。
四月二十七日,南京礼部官员捧着百官公启,到仪真迎奉福王,宣布南京诸臣共同拥戴他继承大明正统,恳请他移驾南京,主持国家军政。
福王二十八日到达浦口,受到了以魏国公徐弘基为首的官员恭迎。
第二天,福王乘坐的船横渡长江,中午时分停泊于南京燕子矶。
三十日。南京诸臣一同登舟拜见福王,福王角巾葛衣,穿着十分朴素,神情平静而矜持,显得颇为成熟稳重,与东林党为他塑造的形象判若两人。
他对前来劝进的官员说“本王是只身逃难南来的,如今母妃尚不知在哪里。本王只想在南方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躲避战乱,对于帝位本王从未敢奢想。”
朱由崧这番话既有真诚的一部分,也有不实的成分。
起初他确实只是一心躲避战乱。但求保住一命,在逃亡的途中与自己的母亲邹氏走散也是事实。
但在淮安接到北京沦陷的消息后,他是主动去争取枪杆子了的,只不过。这种争取是在东林党先否定了本应属于他的继承权后才行动的。
因此,他的这番话还算很真诚,面对一批批来晋谒的官员,有感于昨是今非。朱由崧很感动,当场痛哭起来。
这一天的晋谒,朱由崧给南京百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都说迎立这位王爷是“宗社之福”。
五月初一日,福王从南京西南的水西门登陆,在群臣的簇拥下,从南京城外乘轿直至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孝陵门前,下轿骑马入内。
孝陵有东门和西门,东门是所谓的御路,就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路,朱由崧此时十分的谦恭,他回避了东门,而是从西门进了孝陵,来到了太祖的享殿拜谒。
在孝陵,朱由崧还特意去拜谒了大明懿文太子朱标的陵寝,这一举动再次赢得众多大臣的好感。至此,标志着挺福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五月三日,福王在南京正式监国,并为大行皇帝发丧。
五月十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向天地、宗庙、社稷祗告即皇帝位,定明年为“弘光”元年。
在发丧这件事上,说来有些怪异,仿佛秦牧才是继承了正统的人,因为他一个月前就在湖广江西给崇祯发丧了。
而此刻,在大家为拥立新君之事明争暗斗,弄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秦牧却已率军北伐,与贼鏖战,为君父报仇。
这一件件,一桩桩,让天下人看到了秦牧与众不同之处,也赢得无数的民心。特别是扬州一带的百姓,成批的迁向湖广。
因为大家非常害怕刘泽清和高杰这些兵匪,这两支军队一路南下,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那些富户非常清楚,刘泽清和高杰得了从龙大功,只怕更是无人能制。
而湖广与江西则俨然成了天下最安全的地方,军队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吏治也清廉高效,百姓安居乐业,工商蓬勃发展,如同世外桃源。于是很多人选择避难江西湖广。
有很多有志之士也纷纷投效湖广,这其中就包括顾绛在内。
顾绛之所在决定投奔秦牧,并不是知道他与郑森收到同样一封信是出自秦牧之手,而是除了秦牧之外,他对其他人极度失望;
刘泽清、高杰、黄得功、还有一个东奔的左良玉,各自一二十万人马挤在淮南一带,不思北上收复失土,却为了抢夺地盘,竟然闹起了狗咬狗,高杰攻打黄得功,左良玉攻打刘泽清,淮南兵荒马乱,乱成了一锅粥。
南京不但无力制止,连史可法也唯恐四镇不悦,急封以慰之,以黄得功为靖南侯,高杰为兴平伯,刘泽清为东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后又加封左良玉为宁南侯。
这种情形让不少象顾绛这等有识之士失望透。
放眼天下,各路军阀都忙着抢地盘,狗咬狗,只有秦牧还在高举义旗讨贼,攻打襄阳。于是有很多人选择投奔武昌。
秦牧听说顾绛来投,亲自迎出城外二十里,极尽礼遇,街边的老百姓听说秦牧出城迎人,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竟然得到秦总督如此礼遇。
朱由崧给黄得功等人封官加爵,自然少不了秦牧的一份,秦牧加兵部尚书衔,领湖广、江西两省总督,是以有百姓称他秦总督一事。
秦牧身为堂堂两省总督,如此屈尊降贵出城迎接一个布衣,一时引得全城轰动,不少好事之徒甚至跟出城去,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值得秦总督如此隆重的迎接。
而这也正是秦牧想要达到的效果。顾绛的气节和学识固然值得他器重,但秦牧也是想通过此举向天下人表达自己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风范。
见面之时顾绛也颇为感动,连道不敢。
秦牧热情地说道“忠清文韬武略高绝一时,我早有耳闻,今日忠清能来武昌,实乃我之大幸也。”
“总督大人谬赞了,学生不屑,未有寸功于国,大人所言实令学士汗颜。”
“有志者,事竟成,忠清不必如此自薄。对了,忠清你别的都好,就是这名字叫着十分别扭,满清如今窃据京师,窥我华夏之心已昭然若揭,李自成不过一流寇尔,终难成器,须知满清才是我朝之大敌啊。”
秦牧不提还好,经他一提,顾绛也觉得自己再叫什么忠清,确实不妥,当即说道“若蒙大人不弃,还望大人赐名。”
秦牧脱口说道“那就改为炎武,字宁人吧。”
顾绛闻之欣然道“多谢大人赐名。”
两人同车而回,新雨初晴,道路两边的稻田绿意盎然,一晌阴掠过,田间偶尔传来一串农人喜悦的歌声,充满了期盼丰收的喜悦。
放眼望去,恬静安详的田园风光恍若世外桃源一般。
这一切让顾炎武很是感慨,他这一路过来,就连南京附近也是难民相携于途,哭声满路;然而一进入江西,就发现沿途的州县在设粥铺救济难民,同时组织了大量的船只,将无衣无食的难民转送到湖广来。
到了湖广,顾炎武还亲自去实地走访了一下,看看转送过来的难民是如今安置的,他发现,这边很多地方竟然提前建好的成批的茅草房,难民一过来,立即可以入住。
当地官吏随后按户编甲,发放赈济粮,虽然都是以红薯干这些粗粮为主,但足以让百姓不至于饭死了。
按户编甲好之后,官府一面给难民派粮种,发农具,分田地,还一面选青壮编甲丁,轮流巡逻治安,闲暇之时还进行一些军事训练。
总之这边安定的环境,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良好的精神面貌,跟其他地方相比,就象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顾炎武由衷地感叹道“大人治理有方,江西湖广的百姓有福了。”
秦牧眺望一眼窗外的田园景色,徐徐吟道“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完了他停顿须臾才接着说道“这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就是最美的诗情画意,而本官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我华夏大地上延续下去,谁要破坏它,就是本官的敌人。”
******************************
s求月票,求订阅。
(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明扬天下 第242章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秦牧对顾炎武重视,除了他学识不凡、在士林颇有名气之外,更因他的气节和个性,这样的人,所结交的肯定多是些节义之士。
如果真的能收服这样的人物为我所用,将能起到以带面的作用。
不过象顾炎武这样的人,想真正让他甘心效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入城之后,秦牧设下酒席,热情款待顾炎武,虽只是几样家常小菜,但能得他单独宴请的少之又少,也算是极高的礼遇了。
仲夏的午后,新雨初睛,带来了难得的清凉,琉璃瓦面上被雨水洗得很洁净,寂静的园林中,只有知了在声声鸣叫着,秦牧俩人坐在八角凉亭里,边饮边谈。
顾炎武对湖广安置难民的措施十分上心,一开始便详细问起了此事。
秦牧淡淡地笑道“宁人可知道,这几个月为了安置南逃的难民,本官投入了多少钱粮?”
“多少?”
“整整三百二十多万两。”
这个数字让顾炎武为之乍舌,要知道,大明若是不派饷的话,国库一年的收入了就几百万两,秦牧这几个月之间,光是在安置难民上,就投入三百多万两,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湖广之地,水陆平阔,若是开发得好,粮食产量将不下于江南,可惜朝廷过去缺少足够的重视。去年湖广江西遭受战乱,有数十万无辜百姓死于战火,张献忠和左良玉又驱几十万百姓为兵,使得湖广、江汉一带人口严重缺失,土地多有荒芜;
去年本官以工代赈,大兴水利,开垦新田,推广旱地作物。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湖广对人口的需求;
跟据各州府最新上报的情况。光是江汉一带,再安置五十万百姓绰绰有余,现在土地不成问题,难民来了,只要愿意在此安家落户,立即可以分到田地;
只是安置如此多的百姓,需要大量的钱粮,为此,本官不得不暂缓了北伐的脚步,恢复中原固然重然。但让万千难民能活下去,这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秦牧这番话绝不是刻意忽悠顾炎武,目前湖广、江西俨然成了天下最安全的地方,无数的难民风闻之后,纷纷向江西湖广涌来。
看着难民饥寒交迫,衣食无着的惨景,秦牧无法硬起心肠视而不见,再说湖广、江汉一带也确实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耕作。
顾炎武问起此事,正合秦牧的心意。他觉得,要说服顾炎武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只有把他的思想从“忠君”引到“爱民”上来才行。
顾炎武却不是好糊弄的,他想了想说道“大人。湖广之地毕竟有限,能安置的百姓同样有限,如今大江以北生灵涂炭,战乱不休。只有尽快光复,方是治本之道啊。”
“宁人的心情本官理解,但这么多难民南逃。挡是挡不住的,若是不妥善安置,挣扎在死亡边沿的难民一定会生乱。这后院一但起火,什么北伐都成了空话;
可见凡事不可好高骛远,如今新君初立,朝纲未振,百废待兴,贸然兴兵北伐,那是自取灭亡;
就拿我湖广来说,十多万士兵都是新募之卒,尚缺乏训练,之前能大败张献忠,不过是因为张贼不得民心,而他的人马也都是刚拉起来的灾民,才有一触即溃的情形出现。
但李自成已成气候,轻视不得。更可虑的是满清大军,宁人不会相信满清鞑子真是来帮我朝剿贼的吧?”
“建奴狼子野心岂能瞒得了人,大明亡于李自成,是为亡国,沦于满清,则为亡天下,不可不慎。”
对于顾炎武这番话,秦牧很感觉兴趣,便问道“宁人且详加道来,这亡国与亡天下差别在哪里?”
顾炎武一整神色,严肃地说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好,好个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秦牧听了,不禁击掌而起,顾炎武这番话说到子上了,李自成再不成器,得天下后总不会毁我衣冠,阉割华夏文明。而亡于异族则是华夏文明的浩劫。
顾炎武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保卫大明是高官权贵的事,保卫天下则是匹夫有责。
秦牧想想,他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一生致力于抗清,十谒明陵,说明他并不一定是死忠于明朝;
对他而言,或许谁来做皇帝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无法忍受华夏文明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下,他十谒明陵只不过是对汉人正统的怀念。
这也能很好地说明他为什么不选择投奔南京,而径直投到武昌来的原因。想通了这些,秦牧对说服顾炎武也更有信心了。
“不错,如今我朝若兴兵讨贼,不过是让建奴坐收渔翁之利。当务之急是消除党争,肃整吏治,积蓄国力,整饬军备,待来日建奴与李贼两败俱伤之时,再一举荡平这些鬼魅。”
顾炎武一腔热血,虽不忍见江北亿兆生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却知道秦牧说的确实是当务之急。
他慨然一叹道“别的不说,光是要消除党争,整饬军备这两,恐怕绝非易事,南京诸公,在拥立新君一事上,已势成水火,接下来恐怕免不了彼此中伤,相互排挤;
江北四镇军纪败坏,桀骜不驯,祸害之烈,不下于叛贼,如今更是不顾天下安危,同室操戈,相互攻伐。而朝廷不但未能制止,还要加官晋爵以示安抚,如此只会令其更加桀骜不驯,再难驾驭。”
“江北四镇呵呵,本官从来没指望他们,至于南京党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他们就此冰释前嫌更是不可能,不提也罢。”
“大人”
秦牧突然淡淡地说道“庭前传报,身殉潼关。独上煤山,悲逢国殇。一切皆有定数。”
“大人!”顾炎武惊得忽然站起,双眼圆睁地看着秦牧,“大人竟然也听过这些谒语?敢问大人从何处得知,又可知后面几句作何解释?”
“既是定数,知与不知有何差别?宁人啊。落难的百姓大量难南,安置工作十分繁重,而且但凡赈灾安置,因涉及的钱粮数目庞大,总难免有贪官污吏虚报假报,坑害百姓,中饱私囊,要查处起来困难重重。宁人你饱学多才,为人正直。本官有意让你专门巡查此事,惩治不法,以正纲纪,不知宁人可愿接此重任?”
秦牧显然是不愿多谈谒语之事。这反而让顾炎武感觉更加高深莫测,他连忙答道“非不想,实不敢,大人。学生初来乍到”
“宁人。”秦牧打断他道,“你不必自薄,知道本官为什么要用你吗。这官场就象一个大染缸,正因为你初来乍到,尚不虞沾染,本官才要用你。宁人只管回答敢不敢接此重任,别的无须多言。”
这种清要之职,向来是文人最向往的,初一见面,秦牧便将这样的重任交予他,这份信任让顾炎武十分感动,他一咬牙答道“蒙大人错爱,学生愿竭尽所能。”
顾炎武虽然接下了差使,却没有大表忠心,话说得很有分寸。
秦牧也知道,除非自己有大义名分,否则象顾炎武这样的人,想一下子让他死心塌地追随是不可能的,慢慢来吧。
“好,好好,宁人呀,湖广百废待兴,正急需人才治理,还望你能多引荐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前来,本官一定虚位以待。”
“多谢大人。”
这场酒宴共花了一个时辰,席间两人说得多,吃得少,一同讨论天下大势,言谈颇为投机。
席后,秦牧刚刚让李式带着顾炎武下去安置,燕高飞便匆匆过来并报“大人,袁宗第果然抽调兵力北上了,只是不多,只抽调了一万人马。”
秦牧听了眉头微微一皱,袁宗第在襄阳原有四万多人马,现在抽调一万北上,还有三万多,自己在武昌、荆州的兵力也不过六万,再留一到两万防守武昌、荆州的话,真正能派去攻打襄阳的步骑也不过四万左右。
襄阳城高墙厚,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要攻下来难啊。
“苏谨与李九现在何处?”
“回大人,李将军已经退回荆门休整,苏将军目前在赵家湾一带。”
1...9394959697...4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