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升官发财在宋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放鸽子
第五十九章
举子们或是奋笔疾书,或是绞尽脑汁,踌躇不定时,御史中丞刘筠作为权知贡举的帘内官,则是无所事事。
他独自坐在都堂之中,垂帘两侧皆以小幕钉着,身边一人也无。
他自己往外看,隔着纱帘,只能看到一个个模糊的考生身影。
外头行来行去的小试官,若无要事需禀,也不得随意靠近。
他枯坐一个时辰后,不见有举子扣帘上请,心安的同时,也不可避地感到更加无聊了。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55节
看既看不清,就只有靠听了。
因座席相连的缘故,试所之内,考生间的差距也就暴露无遗了:胸有成竹者,自是靠着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从容书写之下,笔尖摩擦纸张,透出沙沙的春蚕食叶声;只略知一二,不求甚解者,则文思堵塞,难有佳句,书写得断断续续,多时寂静无声,唯有揉去犯点抹的废纸时才有大响……
刘筠闭眼听了阵,不禁莞尔一笑。
这一年的应举人中,最为出的,显然非群见时致辞的那位最年轻的陆解元莫属。
因其发解试时的主司极力推荐,他锁院时出于好奇,特意翻出对方那份公卷来读了几读,内容果真上佳,尤其策论方面,可谓挥洒自如,引经据典恰到好处,老练得丝毫不似个未及弱冠的小郎君的文章。
不过比那更为出色的文章,他往年也不是没有读过,真说起来,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手漂亮工整的好字。
如果陆解元在省试时,还能保持那种水平的字的话,即便经过封弥,刘筠也毫不怀疑,任谁都轻易认出他的那份卷子来。
当然,除陆辞之外,也还有好几位挑眼的青年才俊。
其中又以蔡齐和萧贯,这一南一北的两人声名最振,才学最佳。
然而考虑到朝中来自北地的臣子甚众,相较之下,南地仍是势微,刘筠就不怎么看好萧贯了。
而在蔡齐和陆辞之间,刘筠则打心底地认为,陆辞更有胜算。
谁让众人皆知,官家喜出‘慧眼识珠、锐眼辨才’的佳话,过去就曾钦点过晏殊那位‘江外’的神童,还为此特意反驳了持反对意见的寇相公呢?
除好提拔年岁小者外,官家素来喜看美姿颜的郎君,这便又是陆解元的一个大优势了。
毕竟跟陆解元那难得一见、堪称雕玉琢的俊俏面孔一比,原还算得上英气俊朗的蔡齐,都能被衬得黯然失色。
只要这位陆小郎君莫要因过于紧张,来个马失前蹄,水平大跌,那他就可以肯定,对方能安然登榜。
刘筠闲得无事,瞎琢磨一阵,就得出这么个结论来了。
不过他也没能再继续发呆下去:只因场中有年老体衰者,不耐试地严寒,几番剧烈咳嗽后,脸色青紫地昏倒在地。
他们刚一倒下,就被巡铺官眼疾手快地抬出,尽快送去医官处进行诊治,也避影响其他考生。
即便他们速度够快,也还是在原本专心应答的举子中引发了小小骚动。
为防有心人趁此机会交头接耳、私相授受,刘筠便从帘后行出,无声地补上了巡铺官暂时漏出的空当。
见主司眸光锐利地四下审视,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的小心思,在甫一接触到对方目光的那一刻,就被迫重新压下了。
等巡铺官将人送至医官处后,也马上折返了来,恭恭敬敬地请刘筠回去帘后坐镇。
刘筠满意地向人颔首示意后,就慢条斯理地往回走。
只是走到半途,他眼角余光就瞥到一道略有印象的身影,不由微侧过头来,定睛仔细一看。
不是别人,正是他极为看好的那位密州解元,陆辞。
在其他人忍不住东张西望,再矜持的也多少被分散了些注意力的时候,他却仍能保持全神贯注的状态。
——好。
刘筠并未留意到陆辞用来堵耳朵的棉塞,不禁在心里暗暗赞叹了句。
他只见陆辞显然从头到尾都没注意到这边的小骚乱,头不曾乱抬,眼不曾乱看,背脊挺得如尺度量过般笔直。
修长的脖颈微弯,乌发被一丝不苟的束起,留墨色发鬓衬得侧面如冠玉般端丽皎洁,的的确确是一副令人赏心悦目的好相貌。
他的唇微微抿着,眉头却很舒展,唇角还往上微微翘起,笔尖在纸上不断划过,可见其把握十足。
陆辞进门时是裹得一身厚实,但因一路文思泉涌,书写时少有停顿、而渐渐热出了一身薄汗。
写完赋后,他重新活动了下十指,用了大半瓶蜜水后,就开始在大多数举子都还瑟瑟发抖、吸溜鼻涕时,很是令人眼红地脱去了加绒的外衣,再不紧不慢地开始写省题诗。
“……软轮同致美,跪地用难符,”陆辞不知理应坐在帘后的主司正饶有兴致地盯着自己瞧,只觉越写越觉得心应手,便要一鼓作气,将省题诗给完成:“……备物壮皇图。”
写上最后一句后,陆辞才长舒出口气,却不忙搁笔,直接数了字数,确定没有短缺后,又反复审读几遍,才标上无涂注乙。
至于重写赋的天真念头,此刻已荡然无存了。
虽然剩下不少时间,可一旦想到要重新构思加书写,就怎么都不可能称得上充足的。
再者,除了他那么点来得突然的不安外,这篇律赋不但在官韵上毫无错漏,通篇读起来也极其通畅,减容易破坏总体完整性,增则有画蛇添足之嫌,倒不如维持原样,顺其自然。
也许,就是主司这回出的题目特别容易吧。
不然自己这种撑死了也就是中上水平的人,怎么可能写得那般轻松?
陆辞这么一想后,就不再自寻烦恼了,重新拿出已变得冷冰冰了的蜜水瓶,将剩下的小半瓶蜜水一饮而尽。
甜丝丝的滋味在口中蔓延开来,叫陆辞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得亏考场里不得东张西望,不然他这悠然姿态,怕早被嫉妒的眼光射穿了去。
早在陆辞抬起头来之前,刘筠便满意地笑了笑,回到主司该呆的帘后了。
考场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除了超常发挥的陆辞提前许久完成外,大多数人都是紧赶慢赶的,好不容易才完成的。
更有的自始至终就毫无灵感,死死瞪着命题,恐惧着时间不断流逝。最后等无可等,只有随随便便填上什么,期望能凭此顺利过关者,也不在少数。
这却也怪不得他们:在心绪原就万分紧张的情况下,还需寻觅灵感以作诗赋,自是难上加难。
经过陆辞针对性特训的朱说等人,此刻就感受到莫大好处了。
由于给彼此出题、再在限定时间里做题的次数太多,导致他们面临熟悉的压力时,就很难生出过多的紧张感来。
不过这回命题虽不生僻,真写起来时,却很不容易。
柳七和朱说都神酝酿许久后,才终于有了点灵感,赶紧趁其还未消退,飞快下了笔,才在时限内完成。
滕宗谅下笔时更犹豫一些,最后自认是拿出了正常水准,却不指望能惊艳试官呢。
自认考得很不如意的,则是基础最差的钟元,以及阅历不足的易庶了。
钟元对此早有预料,因此态度倒很淡定。
他一直都认定,自己之所以能一次就通过解试,就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实在不能奢望太多。
这回赶赴省试,包括他父母在内,所怀的也只是来京城游览一段时间、见见世面的主意,而根本没指望他能一回登榜。
就自己这榆木脑袋,钟元明智地认为,十回内能考上就不错了。
易庶家人亦是如此。但易庶素来对自己要求颇高,学时也无比卖力。现踌躇满志地进入省试第一场,出来时却只觉考得不甚如意,难很是小小失落。
但因不想扫了友人之兴,他强颜欢笑起来。
而陆辞一出考场,就根本不管四周是否哀鸿遍野,还是欢天喜地,都不许这几人谈论考试相关的事了。
“今日之事今日毕,明后日还有两场,何必做无谓烦忧?”
他直接将五人拉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任店之中,光明正大地点了一大桌子菜,命人大吃特吃,以此缓解压力和疲劳。
柳七嘴角一歪,一脸的果不其然。
——他就说吧!
这小饕餮打的,果然就是光明正大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主意。
然而他刚要揭穿陆小饕餮的真面目时,就忽觉胸口附近被人轻轻地拍了一把。
拍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陆辞。
柳七油然生出种不详的预感来。
果然,陆辞下一刻就笑吟吟地看着他,意有所指道:“柳兄,未曾受凉吧?”
在除考场时,看到穿得风度翩翩的柳七,在走出考场时还有余力谈笑风生,而不是跟其他准备不足的考生一样冻成冰棍,唇色发紫、手脚哆嗦的模样……
陆辞就已经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面对这明晃晃的威胁,想起自己身上还穿着把柄的柳七,便迅速改口:“任店啊,甚好甚好!即便摅羽弟不提,我也欲邀诸位去呢。”
朱说不解柳七这堪称谄媚的反常口吻,不由睨了他一眼。
陆辞微微一笑,却客客气气地忽将话锋一转,谦虚道:“柳兄虽最年长,但自进京来,没少受你照顾,实在不好叫你请客。还是我来吧。”
“……”
柳七一脸茫然。
他何时说过,自己要请这顿了?
虽未留意听清两人间的对话,滕宗谅还是准确地捕捉到了关键词,豪爽道:“柳兄出力的确不少,但真说起来,摅羽弟所操的心,却是公认最多的!”
朱说等人听闻此言,也是不住点头。
滕宗谅恳切道:“愚兄进京前,夫子还千叮万嘱,叫我务必照顾好摅羽弟,到头来却是我受了不少照顾,心下实在愧疚。如诸位肯给个面子,这一顿还是让我请了吧!柳兄也千万莫同我争抢,大不了,下回再让你来。”
莫说他是真将陆辞视作了真心好友,单是想象了下李夫子发火的模样,滕宗谅就有那么点心里发憷。
等柳七回过味来,就只剩应下的余地了。
他哭笑不得道:“……成,那我就等下回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宋真宗是个颜控。
在挑选状元时,山东人蔡齐和江西人萧贯同为候选人。因蔡齐“仪状秀伟,举止端重”,宋真宗就有心偏向选蔡齐了。加上寇准一番南人不好的话,就高高兴兴地点了北人蔡齐为状元了。
之后还没完,他实在喜欢蔡齐的模样气质好,诏令金吾卫士七人,“清道传呼以宠之”。后世状元“跨马游街”之殊荣,自蔡齐始。
还为了蔡齐,首创了状元‘跨马游街’这一荣誉的先河2333
2.陆辞写的这首格物诗引自文彦博的《潞公文集》卷三的省试题。
3.帘内官“南省引试,都堂垂帘,两边钉小幕”《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二一零,贡举杂录。
4.刘筠是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这一届的主司,但因为我没找到大中祥符八年的省试官员资料,就挪用了一下这个年份的。
5.省试主司一般由皇帝派遣翰林学士、六部尚书、知制诰,中书尚人等官担任(《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p218
6.庞籍不是《少年包青天》里庞太师的原型,只是恰巧也姓庞而已。庞太师的原型其实是张尧佐(就是我之前说捉婿失败那个外戚)。张尧佐是最受仁宗宠爱的张贵妃的家人,所以借此步步高升,靠裙带关系作威作福,很受鄙视……
第六十章
在痛快饱餐一顿后,众人未去别处闲逛,而是在陆辞的带领下直接回了屋。
舒服地进行过沐浴洗漱后,就被陆辞催促着睡了。
被比发解试还艰难得多的省试折腾得身心俱疲的钟元,无疑是执行得最痛快的一个。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56节
他干脆得连头发都没彻底绞干,就直接倒下呼呼大睡了。
陆辞直接让两名女使都去他房里,翻煎饼一样将他翻过来,强行绞干发间的水份,省得他一觉起来就染上风寒了。
而易庶在一顿发泄般的饱食后,又重新振奋起来,不再认为自己毫无希望了。
他伙同最勤奋好学的朱说一样,试图说服让他们尽快熄灯就寝的陆辞,让他们睡前多温习一会儿书。
但陆辞却认为,若是往常散漫、脑袋空空的人,的确可以临时抱个佛脚,能记多少记多少。
对平日就足够用功的这几人而言,最重要的,则变成了再考场上保持稳定心态和充沛力了。
倘若临考前一晚还抱着书看,怕是徒增紧张,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显然弊远大于利。
他也不明着反对,只微微皱起眉来,抱着臂,不言不语地看向朱说。
朱说几乎是接触到陆辞不赞同的目光的瞬间,就立即改口了,一本正经道:“摅羽兄言之凿凿,确可信据。还是早些歇下,蓄养锐的好。”
朱说说叛变就叛变,易庶冷不防的就没了主心骨,不好意思地低头应了:“……说的也是。”
两人乖乖回房后,陆辞转过身来,就看到柳七毫不掩饰的满脸失望,不禁挑了挑眉。
柳七险些以为,自己或许能看到一出最听这小饕餮话的朱说奋起反抗的好戏呢!
哪儿想到,陆辞甚至连话都没说半句,只淡淡递去个眼神,朱说就已经改口得比什么都快。
男子汉大丈夫立于世,不就该有不畏强权的骨气么!难得反抗一回,岂能如此轻易就遭到镇压!
陆辞微眯了眼,大致能想象出柳七在心里嘀咕什么,倒不揭穿,只懒洋洋道:“柳兄,你也该回房安歇了。”
柳七因这些天听陆辞安排惯了,乍闻此言,也丝毫不觉任何不妥。
他下意识地就点了点头,然后自动自觉地走回了自己房里。
只在关门前,对上陆辞笑盈盈的一双漂亮眸子时,才猛然反应过来,哭笑不得道:“你啊!”
上一刻还在笑话朱说的不争气,下一刻,可不就轮到他自己了?
陆辞莞尔一笑,忽然伸出手来,替他关上房门前,忍俊不禁道:“不妨告诉你,前后门都上了锁,健仆也在外头守着,你别的就先莫要惦记了,且好好歇息,明早再见。”
柳七知晓陆辞是在说笑,只故作不悦道:“摅羽弟即使不这般防范,愚兄也非是分不得轻重缓急之人。”
陆辞点点头,意味深长道:“那就好。”
半个时辰后,忙完最后一点手头事的陆辞也准备歇下了。
在今日试场上,他专程将自己惯用、专门应考的工整字体,做了些许调整改变。
即便轮廓上还很是眼熟,但也不可能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是他所写的了。
陆辞这么做,自是出于慎重起见。
毕竟,由于一些出乎他预计的小变故,使得他自进京来,就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头,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关注。
就不知负责阅卷评级的考官,忽对他这个大出风头的小解元抱有什么看法了。
如若是好的,被其认出,自是皆大欢喜;可对方要是本就颇看不过他,认出字迹后,故意往低里打,可就弄巧成拙了。
他不求走捷径,只求得到一个公平评级的机会,那些个许会影响主司判断的其他因素,就还是先行去除比较好。
在临睡之前,陆辞特意披上外衣,走到厅中,就为了看是否有谁不听劝地挑灯夜读,让门缝里漏出光来。
发现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后,陆辞反倒有些意外了。
他笑了笑,重新回了房去。
翌日再赴考场时,六人皆是神抖擞,意气风发,惹得略显萎靡的四周人纷纷侧目。
连昨日跟陆辞谈笑风生的蔡齐和庞籍,今日也没了心情,脸色忧郁不说,还带了点神经兮兮的感觉。
在陆辞笑眯眯地冲他们打招呼时,他们虽是应了,却默契地对视了一眼,眼底颇带了几分幽怨的气息。
陆辞丝毫不知问题就在自己身上,莫名其妙之余,暂时也就不再尝试同这两位进入考时焦躁症的新友搭话了。
看着这两人忧心忡忡的模样,连带着他都忍不住怀疑起自己的判断来。
在他眼里都称得上是简单的命题,落到才学更佳的其他人头上,不更该答得得心应手么?
怎都一身沉重忧虑,四周一片死气沉沉?
……莫不是他水平太差,才会自我感觉过好,而实际上是读错题意,或是答得太简单了?
陆辞禁不住胡思乱想起来。
不过这些猜测,很快就被他给自行打消了。
自己在诗赋一道的天赋虽是平平,同柳七他们那等千载难逢的鬼才有着云泥之别,但好就好在一个‘稳’字。
心态平稳,发挥也平稳。
就靠他这十年来靠勤补上的底子,也绝不可能连基本的好赖都分不清的。
况且那题目简单明了,所引出处他也记得一清二楚,无甚歧义。
若说主司故意设下陷阱,也不可能。
陆辞正分析着,不知不觉间就已轮到他,由监试官领着,去到昨日的座次上了。
当进到鸦雀无声、氛围紧张的试场后,他就瞬间摒弃了所有杂念,眼里心里,都只看到那一叠试卷上去了。
——就算登不得榜,为了身后那些人的期许,他亦当全力以赴。
省试次日所试的,为论一道,策五道。
当时漏开始了计时,陆辞也如其他人一般,翻开试纸,心无旁骛地开始审题了。
将六条命题悉数看过后,陆辞心里,就有些微妙。
知贡举的这位主司,跟诗赋时的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比起,策论的出题,则将偏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论题虽出自《刑赏忠厚之至论》,但五条策题里,足足有四条以时事政务为基础的时务策,只象征性地出了一道子史策,皆限一千字以上。
陆辞不知绝大多数考生看到这命题时,一颗心直接就凉了大半,写时更是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笔。对昨日还中规中矩,今日却冷不丁来个剑走偏锋的主司,则是满腹牢骚。
在他看来,这几道题目何止是不难?
简直比昨日的诗赋命题还来得容易。
正因太合他心意了,才叫他忍不住心存怀疑地将命题翻来覆去看了数遍,确定没有隐藏别的陷阱,才敢酝酿答题。
他向来是诗赋最为苦手,而策论则是最拿手的强项,这回还偏偏一遇就是四道他最擅长的时务策……
思及轻狂大意,往往容易出事,陆辞才强压住了内心激动。
但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句‘天助我也’。
他这运气,可真是太好了。
不单是陆辞,熟知他在策论方面有多强大的柳七几人,在读完题后,脑海中就油然浮现出陆辞如虎添翼,驾轻就熟的生动画面了。
他们所想不差。
此时此刻的陆辞,的确感到很是如鱼得水。
哪怕明知在评分取等时,跟诗赋相比,策论的占重并不算大,也毫不影响他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项的好心情。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要说心里头最煎熬的,恐怕就是坐陆辞前后左右的那几位倒霉考生了。
他们不敢往别人的方向张望,但在无比寂静、只时而有‘沙沙’笔尖走纸声的试场里,听觉就会不可避地变得无比灵敏。
坐陆辞前后的蔡齐和庞籍还好,虽然难被带起几分紧张,但更加熊熊燃起还是争心。
他们心里暗自感叹一句少年可畏后,就迫使自己尽快理清思绪,起码莫要落后陆辞太多动笔。
然而想法是好的,实现起来,却不是一般的困难。
绝大多数举子,都只是寒窗苦读,甚至不乏因家境艰难,连获取书籍和纸张的途径都很是匮乏,更别提奢侈地外出游学,增长阅历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加上朝廷取士时,对策论也不如对诗赋的重视,举子们在策论方面,难就被书中所读的内容给框住。
比来大宋后跑过数州游山玩水,现代时更见过无数稀奇的陆辞,当然会弱上许多。
若是经义和子史策还好,换作天马行空的时务策,大多数人都感到几分束手无策起来。
而坐在左右的那两人,则更不幸一些:他们眼角余光,刚巧够瞥到一只白的晃眼的手在慢条斯理地研磨,动作既优雅,又从容。
等研好之后,就蘸墨提笔,就听蚕食桑叶之声连绵不绝地传来,顶多偶尔被挪动卷纸的响动所打断。
他们虽看不到具体情景,也能想象出此时此刻,隔壁那位在群见时大出风头的陆解元提落笔间一气呵成的自信沉着,更觉压力倍增。
身为引起他们不安的罪魁祸首,陆辞却已彻底进入了浑然忘我的伏案狂书状态,发自内心地享受着挥洒自如、文思泉涌的感觉。
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唰唰’写满换纸、和写时片刻不带停顿的做法,究竟给身边举子带来了多大的心理压力。
由于天气极冷,磨好的墨放在桌上,很快就会被冻得僵硬,墨汁干涸,无法继续使用,需得重新磨过才行。
举子们写篇幅颇长的策论时,难需要中途停下,边想边继续写,动作稍微慢上一些,墨就胶冻了,需要再研一遍。
通常写一篇策或论,都得反复研个三四回,才能写完。
1...3031323334...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