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升官发财在宋朝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放鸽子
还得亏陆辞折腾出了一支叫人哭笑不得、却在对付蝗虫上无往不利的‘羽林卫’,在朝廷征辟下征战四野,才很快消灭了蝗灾,也阻挡了蝗害往南边粮仓扩散的噩运。
现在陆辞又不肯闲着,提出蔡河有溃决之险的事了……
然而,寇准理智上,还是认为这很是多余。
在势头不明显的情况下,就靠陆辞提出的那些依据,就要想得林特主持的计省那边同意拨款来治目前根本无事、过往也不曾碍过京民的蔡河……那他显然得老大功夫。
就为陆辞一个在别人眼里,根本是虚无缥缈的担忧,实在不值得。
不值得啊!
而且给东宫太子讲经,那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清贵职务,不想着在东宫里往上挣就罢了,怎还挖空心思往外跑,无端端的治什么河呢?
区区蔡河,又不是黄河!
他只消稍一动念,随随便便地就能找出几十个不应承的理由。
然而在面对陆辞那双充满黠光的漂亮眸子,他竟是语塞了。
将出口的话,在喉头滚动几下后,鬼使神差地就成了:“……具体怎么个章程,早点写了呈上。”
虽然寇准压根就不肯给个准数,完全不似王旦为相时对他所提要求的干脆应承和全力推动……但对越发了解寇准脾性的陆辞而言,已足够明白了。
这意味着,寇准尽管极不赞同,但还是应下了。
陆辞笑着拱手一礼,道:“先替京中市井细民们谢过相公了。”
寇准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步履轻快地离开,才忍不住揉了揉眉心,简直头大如斗。
他自我安慰道:这着实怪不得自己对陆辞太心软,而是陆辞过于玄乎。若非如此,又怎么会哪儿叫陆辞操上心了,哪儿就真的会叫陆辞说中,不久后就要出事儿?
寇准不知的是,陆辞在呈上这一奏疏时,就做好了会被他拒绝的全盘准备。
然而寇准应得这么痛快,叫陆辞遗憾自己白功夫、白白准备了第二、第三封奏疏之余,也极干脆地在当天下午,去往东宫给太子讲学前,就将事前写好的具体章程给送去中书省了,好叫寇准尽早过目了。
寇准接过时,忍不住挑了挑眉,不满道:“你这是算准了我会同意了?”
陆辞笑道:“相公素来爱民如子,定不忍叫细民年年受坏屋之苦的。”
一顶高帽戴到头上,直让寇准嘴角一抽,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发陆辞走了。
等陆辞走后,寇准就发泄一般将那一叠文书砸在桌上,引来四周官员侧目。
偏偏在下一刻,他就又没忍住,将那章程重新拿了起来,不耐地翻开。
翻了几翻后,他阅览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来,面上的神色,也从不以为然,逐渐转为认真……
陆辞如何会不知寇准的难处,哪儿会叫他太过为难?
莫名提出治水,要想申请大笔款项,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计省之首并非林特,也绝无可能批准下来的。
不过,在陆辞的计划中,解除京城洪灾隐患,也并不需要大笔款项。
当务之急,自然是临时雇佣人员,进行淘渠。
城外堤防的修缮和补筑,在不少有心人眼里,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肥差,陆辞若不想自找麻烦,还连带拖累寇准下水的话,就不可能打它的主意。
从头到尾,陆辞就只盯着城内的问题罢了。
街道的洁净,有街道司的人负责维持,然而底下所挖掘的排水用的渠湮,则长年累月地遭到薪土和污物的堵塞。
若是小雨还好,且能从孔洞里勉强通过。
若是哪年不幸,遇上连日大雨,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小地方可供他操作一二……
陆辞一边慢悠悠地往东宫走着,一边在心里盘算寇准会将他报上的预算通过的可能性。
等进了东宫,走到资善堂时,将心思从治水上抽出的陆辞,就惊讶地看到了一个趴在案桌上,浑身仿佛冒着沮丧的黑气,很是蔫了吧唧的小太子。
等问询过后,原还满是担心的陆辞,就只剩哭笑不得了。
——赵祯正郁闷着还没研究多久,就已被忽然来到的爹爹给走的那只司南小乌龟呢。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京城洪灾:开封严重的水患形势在奏疏和辞赋里都常被提及。嘉佑元年(1056),初到京城的苏轼就领略到了京城降雨成灾的汪洋局面了,还在《牛口见月》里进行了回顾: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披衣起周览,飞露洒我裳。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忽忆丙申年,京邑大雨滂。蔡河中夜决,横浸国南方。车马无复见,纷纷操?伐郎。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不知京国喧,是谓江湖乡。
描写的就是滂沱大雨引发流经京城的蔡河水溃决,导致洪水泛滥经久不息,都市变成水乡泽国的情形。
历史记载,这年4月的京城也的确遇到了‘大雨,水注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6月时,更是连太社,太稷坛也被水灾弄坏了。
梅尧臣的《嘉佑二年七月九日大雨寄永叔内翰》里也描写了自己身困洪涝的经历。同是这回,欧阳修都准备带着家奴举家避难去了,官宦人家姑且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十分之惨。(《宋代灾害文学研究》p9697)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赵恒忘了归还赵祯的小乌龟这点,显然纯属无意。
但对他而言,仅仅是微不足道的无心之举,对好不容易得了喜爱物件的赵祯,则是道不折不扣的晴天霹雳了。
然赵恒忘了追究他在读书时间里玩物丧志,就已该谢天谢地了,赵祯再委屈,也不敢找他爹爹索要。
这么憋在心里,他难有些情绪低落。
直到陆辞哭笑不得地承诺他,过几天会再做只一模一样的小龟司南来,心情才多云转晴,重新振作起来。
就是之前趴在桌上太久,蹭得鼻头通红,眼睛湿漉漉的——哪怕此时一本正经地听讲跟读,也只让陆辞打心底地觉得可爱,而不觉他老成持重。
被陆辞笑眯眯地盯着看了会儿,赵祯鼻尖上的那抹红色,就渐渐沿着他苍白的面颊扩散开来,染得耳朵脖子都是一片殷红。
待入了愿,他才意识到起自己方才那犹如撒娇的丢人表现,不羞赧。
陆辞心里微哂,假装什么都没看到,不急不慢地敛了目光,继续讲着课,才让赵祯的羞窘自然而然地淡了去,能磕磕绊绊地发问了。
待讲经结束,陆辞拾东西,正要离开,一直强忍着不问的赵祯,终归小力地拽了拽陆辞袍袂,将声音压得极低地询道:“重制只小龟,约要多久?”
陆辞怔了怔,失笑道:“材料都还有剩,既是现成的,最慢后日,就能给太子殿下了。”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135节
赵祯眨了眨眼,高兴地抿了抿唇,克制不住地露出一个牙有豁口的可爱笑容来:“真是劳烦陆左谕德了。”
陆辞莞尔:“小事一桩,何足挂齿?殿下只管安心静候就好。”
赵祯认真地点点头,就慢悠悠地回到座位上,一派气定神闲地等接下来要授课的孙奭了。
但在见到他刚才沮丧的小模样后,这故作正经的做派,在陆辞眼里基本就不剩任何说服力了。
陆辞忍住笑,再次请辞后,就在赵祯不舍的目送下,徐步退出了资善堂。
就如他承诺小太子的那般,简单复制一只木龟司南,并未耗太长时间,仅用了两个时辰,就将基本木模给做了出来。
接着,陆辞亲自给小龟上了色,点了两只乌溜溜的眼睛,拉一条扁扁的嘴巴线,背壳画上象征祥瑞的花纹,短脚上描上趾头……
待彻底完工,就是好一只神态活灵活现、动作憨态可掬的小绿龟。
满意地将它捧在手心里,欣赏片刻后,陆辞就将它放在窗台附近,等待晾干,然后专心看起从馆阁借来、与通渠相关的书籍了。
自从不再在馆阁任职后,陆辞除了远赴汾州时,与昔日同僚断了联系外,等一回到京城,就择日拜访了宋绶等人。
两边来往几次后,就一扫分别带来的生疏,很快恢复了往日的亲密。
陆辞有意维持跟宋绶的交情,倒不只是出于多条人脉多条路的习惯,而主要是因对方诚心待己,他亦愿诚心待人而已。
话虽如此,当陆辞刚开始看水利相关的书时,忽从下人口中听闻,宋绶竟连个下仆都不带,穿着一身不起眼的襕衫,赁了头驴就神秘兮兮地上门时,还是小小地吃了一惊。
他匆匆披上外衣,就亲自将人从大门迎入厅中:“你要来的话,怎不提前说上一声,我好准备些什么?”
宋绶摆了摆手,满脸笑道:“我是临走时意外听得了个好消息,特意给你报喜来的。既是想叫你得个惊喜,倘若提前告知的话,又何惊之有呢?”
陆辞挑了挑眉,正要说话,就被宋绶打断了。
宋绶悠悠然地晃着脑袋,调侃道:“人人皆陆三元聪明绝顶,那我便要考考你,这惊喜会是什么呢?”
陆辞莞尔道:“于我而言,最大的惊喜,便是宋郎来访我,不愿待书召了。”
宋绶即使知道陆辞是在说笑,还是听得一乐,笑道:“不愧是学富五车的左谕德,别人口中的寻常话,也能说得这般好听。”
二人说笑间,陆辞已一心二用,顺手给宋绶冲泡了一杯茶汤。
他不喜饮酒,便耐心钻研茶艺,除心思灵巧外,还得加上占了后世知识的便宜,学起来自是事半功倍。
现虽不至于自成一派,起码也当得起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评价了。
从陆辞开始搅动茶沫的那一瞬起,宋绶就被吸引了注意力,看得目不转睛,居然连话题断了也并未察觉。
等陆辞完成后,他才如梦初醒地接过,先端在手里,仔仔细细地端详一番,赞赏地点点头。
接着,就将杯沿凑到鼻端,深深地嗅了一嗅,才珍惜地抿了一口,细细品味一阵后,忍不住道:“真该叫外头那些打着三元旗号的茶馆,都来尝尝这碗茶汤,可比他们店里的要好上太多了。”
陆辞莞尔:“宋郎的溢美之词,我便厚颜下了。且看在这句话的份上,还想一会儿再给你多来一杯,你看如何?”
“你莫不是错将我当作了死要脸面的客气人了吧?”宋绶素来是直爽脾气,立马就笑着应下了:“左谕德亲手沏的茶,我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推拒的。”
说到这时,宋绶才终于想起了自己来的目的,不由一拍脑门,好笑道:“你这岔七岔八的,究竟猜不猜得出了?还是叫我这题给难住了?你可得老实承认。”
陆辞无奈道:“这有什么好猜的?你终日在馆阁中,堪称寸步不离,能与我相关,又称得上喜事,还能被你‘意外知晓’的,”宋绶不满地瞪他一眼,“可见消息瞒得也不算严密……九成九是添选馆职的名单出来了,而我所荐的那三位友人中,刚巧有人就在其中吧?”
宋绶从陆辞仅凭三言两语,就一下分析中的那刻起,就愣住了,半晌才感叹道:“我若有你三成敏锐,也不至于在馆阁中一过十余年,寸步无升迁了。”
陆辞却道:“人有所长,亦有所短。宋郎校勘方面的本事,可是我只能望洋兴叹的高明。况且宋郎不是最喜埋首书卷,与纸墨为伍么?像馆职这等清贵的闲地,我离开时,可是万般不舍着呢,哪怕你真有了升迁的机会,也不见得愿意离开那宝地吧。”
宋绶听着,可比平日与友人们发牢骚时,所得的几句简单抚慰要舒服多了,不由笑道:“枉我虚长陆郎不少,却不如陆郎看得透彻。得了,既然叫你给猜中了,那我也不再卖关子,告诉你是哪两位中选了吧。”
陆辞微讶:“竟然还中了两位?”
宋绶点头:“一位姓柳,一位姓朱。”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陆辞清楚,自己的推荐,只是给了三人一块敲门砖,真正叫他们得到这机会的,则还得看这近两年来,几人在吏部那所留下的考评政绩。
这赫然代表着,在分别的这段时日里,朱说和柳七都很是勤勉,一心奋进,才能得到上司赏识,为此大开便利之门。
当然,滕宗谅略逊一筹的原因,也不见得是他不够勤勉努力,而是他的排名也好,官职也罢,在几人中一直是最低的,能接触到的权限,自也受到了更多的治辖,无法随心发挥。
说完,宋绶猛然想起自己还带了个小背袋来,赶紧解下,放到桌上后,解释道:“我好歹也在馆阁任了这么些年,即便无权推荐,但拿到往年考题的门路,还是有那么一些的。这回扩选馆职,是事出有因,那条件想必会放宽一些,你将这些拿给他们,正好做个参考。”
这对正思忖着要如何帮两人备考的陆辞而言,真是一阵及时雨了。
完成此行任务后,宋绶到底没吃第二杯茶,就因惦记着家里搁着那本还没来得及读完的书,而急着向他告辞了。
陆辞知他脾性,也强不留他,只与他约好下回登门拜访,就痛快送人出门了。
接下来几日里,他除了陆陆续续地又递交上去几份关于治水同渠的文书外,就是一边安分地等寇准从林特处来个虎口夺食、得到批款,一边专心研究起宋绶给的往年出题范围来。
在经历过科考的三场大试后,对这只能算是进一步遴选的馆试,经验丰富的陆辞很容易就吃透了内容。
他一边读着,一边将心得一一写下,就等到时给朱说和柳七讲解了。
一晃眼就到了十日后。
王钦若得召回京,心态与上一回的,却已是大有不同了。
他心里无比清楚,要想站稳脚跟,关键只落在陛下身上。
至于朝堂,暂还不是职事不明,对局势也因久离而不了解的他,能妄想掌控的。
王钦若向来极识时务,在老对手寇准势如中天的情况下,他在与林特等人重回后,就明智地选择了暂避锋芒。
寇准也比往常多了几分小心,对陛下的态度,也温和了不少,一时半会的,竟叫王钦若寻不到合适的间隙下手。
陆辞看在眼里,心知自己想要的拨款和职事,起码还得再等上一段时间了。
不过这倒无妨。
治水的最佳时期,本就在春而不在冬——冬季渠道冰结,堤坝全是冻土,显不合适。
日后,柳七就已带领着满载了来自密州乡亲父老坚持送给陆辞的礼物的车队,风尘仆仆地抵达了久违的汴京城门前。
一听柳知县要进京去,若运气好得以雀屏中选,就再也不用回来,可以长长久久地留在汴京时,密州一度沸腾了。
柳七起初还以为是自己一心为民的诸多举措,叫他们无比不舍,刚要感动得热泪盈眶,赋诗一首时,就哭笑不得地得知,自己家接下来被踏破的门槛,可跟他没什么关系。
因知晓柳七与陆辞的关系密切,密州人都纷纷来请托,就想让柳七带去小礼。
好送到陆辞、这位让他们吹了两年牛都不厌的密州骄傲的手里去。
柳七在查看过后,发现都是些干制的吃食和蘸酱,或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物价,不至于叫陆辞有受贿赂之嫌后,也就答应下了。
此时在排队等候检查时,柳七抬起头,充满憧憬地仰望着巍峨城头,暗暗下定了决心。
这回馆试不论如何,都定要通过才是。
至于到底是谁有能力,又有谁会肯给予他这个提前返京、还是在馆阁这等圣地任职的宝贵机遇,他是连想都无需想,就知是谁了。
除了小饕餮,还有谁愿这般不留余力地提携他?
哪怕是为了不浪这番期许和心意,他也绝不能在馆试失败。
只是这份徘徊胸中的万千感动,在看到陆辞那熟悉的温和微笑,似曾相识的一摞厚厚学习资料,以及一份无比熟悉、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后……
柳七面上的笑容,不自觉地慢慢消失。
原来早在还没进京时,他和朱弟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陆辞到底没丧心病狂到让风尘仆仆的柳七立马就开始刷题,而是让下仆把人领着去洗浴一番,再放人回到房里,躺在床上打一阵瞌睡,容其养足神。
得亏陆辞每回购置宅邸时,都是往庭院越来越大、房间越来越多的方向看的。
住惯了宽敞地方,再往逼仄窄小里走,陆辞自然不愿。
加上他是不折不扣的光棍一条,唯一称得上血亲的娘亲也一心留在密州、忙着打理自己的小经济,根本不肯来此,便空出了颇多房舍。
留了两间固定做客房后,陆辞则为三位友人都长留了三个款宽敞明净的房间,里头摆放着的,大多是他们离京时,不方便一起带走,才不得不留下的零碎物件了。
根本没想到陆辞如此细心体贴,当乍然看到这些熟悉的小物品时,柳七险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除那些外,陆辞当然也让下人去添置了些必需品,文房四宝,桌椅床榻,让屋子该有的一应俱全。
不但干净整洁得随时都可入住,而且还明摆着另一层意思——想住多久住多久。
柳七心思细腻,一下就想到了另一幅画面。
这岂不代表着,孤零零地呆在这座宅邸的主人,信中只字不提牵挂,其实却无时无刻都不在期盼着友人的归来?
想着陆辞晚晚都独自赏月,思念在各地的他们,却从不肯付诸笔墨的可怜模样……
柳七的眼眶,不知不觉地被感动的热泪给烫红了。
还是他的小饕餮好啊!
柳七素来多愁善感,半晌才在下人备受惊吓的注视中,取出素帕来擦拭眼泪。
这般心灵的震动后,他根本未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地,就将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厚厚题集忘到了九霄云外。
在头发绞干后,柳七就换上寝服,毫不客气地扑到了床上。
怀里抱着软绵绵的雪白鸭绒枕,脑袋后面枕的也是软绵绵的,再将温暖的厚被往身上一抓,随着下人将厚厚的布帘一拉,室内陷入黑暗之中……
柳七很快就坠入了梦乡。
就在他睡得舒舒服服的这段时间里,陆辞丝毫没闲着,不但按时去了东宫一趟,给太子讲完了课,还回来将那堆满院子的礼物给逐个拆了。
这堆积如山,瞧着很是吓人的一大片,全是经过心炮制,很是耐放的家乡吃食。
用的皆是寻常食材,完全称不上名贵,但却是昔日看顾他长大的密州父老亲手准备的。
淳淳心意,只为他这徘徊在外、又素喜吃食的游子,能尝尝家乡的好菜。
陆辞满心温暖,在耐心地逐一看过后,才让人将这一份份真挚心意,好好地入库房中。
哪怕天天吃,这厚实份量,也够他吃上大半年的。
——等吃完之后,就该是回乡探亲的时候了。
陆辞忙活完这些后,天色也暗了,他索性从任店叫了满满一桌子菜,就在自家厅中,给柳七摆了个很是丰盛的接风洗尘宴。
饭菜送齐时,陆辞就准备派人去唤醒柳七。
不料柳七刚好已经睡足了,自己起身了。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136节
只不过,他在刚睁眼时,就猝不及防地看到了白底黑字写的几个大字——距离馆职考试还有十三日——差点没吓出一身冷汗来。
他正要抱怨始作俑者几句,就见了这色香味俱全、叫人食指大动的一桌子菜,不禁愣住了。
饶是他并不看重口腹之欲,也油然生出几分倍受珍视的感动来。
陆辞笑道:“醒了?”
尤其一年多未见,灯下更是漂亮得整个人都在发光似,此时笑吟吟地朝他看来的陆辞时,更是被感动得眼睛发热,视线模糊了。
陆辞虽不知他为何傻愣愣地站在那一动不动,只当是还未睡醒,也耐心地微笑着,温和回视着他。
最后还是柳七醒神,仓促地错开目光,感慨道:“就凭你我的交情,不必大张旗鼓,破折腾这些虚的。”
陆辞莞尔:“无妨,我最近正巧樊楼吃多了,想换换胃口,刚巧你来了,那就干脆从任店多叫几道。”
柳七:“……”
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小饕餮犯馋时的顺带由头后,满腔感动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他面无表情地坐下,手持筷箸,就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起来。
不是他爱失礼于人,而是这几年的交情下来,就已告知他在吃食跟前,万万不能跟小饕餮客气的。
别看此人身形纤细,进膳时一派不疾不徐,优雅从容,但菜肴不见的速度,却是快得叫人目瞪口呆。
陆辞见他泄愤般做出的饿虎扑食之态,只笑着挑挑眉,就也拿起筷箸,慢条斯理地消灭起眼前的菜式了。
待盘子尽空后,两人的状态,又是截然不同的了。
柳七因抢食时过于急切,不慎高估了自己,一口气吃过了头,这会儿撑得肚皮滚圆,只能软软地挨着椅子靠背,目光发散地一动不动。
比他的进食量多上两倍有余的陆辞,却还游刃有余地给自己泡了杯茶,捧在手里暖手,有一搭没一搭地与他说着话:“房间还满意吗?”
柳七笑道:“摅羽的心意,向来都是最好不过的。”
陆辞点了点头,语重心长道:“馆职只试诗赋各一,这一直都是你的强项,我本是不需操心的。就怕你得意忘形,挥洒下跑偏了题,来个弄巧成拙。”
1...7273747576...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