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宋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大河
    赵权并并没有把这些墩台建成坚固的堡垒,那样不但费时费工,还耗资巨大。

    五老山城的选址让赵权很受启发,因此这些墩台的位置,全是卡着道路的险峻峭壁之上。充分利用地形,只是稍微垒了些护墙。

    每个墩台耗费最大的是一个严实的居室,居室全部采取火墙保暖,即将煤炉管道直接通入墙体,只要煤炉一烧,整个密室便温暖如春。这样,即便天气再冷,也能充分保障驻守的士卒不致冻伤。

    墩台守卫采取十天轮换制,轮值的人需要带足自己十天所需粮食。

    墩台之内,除了配给充足的蜂窝煤之外,还有大量柴火。这些柴火不是取暖所用,而是在发现敌情时,点起狼烟示警。同时还可以与山上石头配合使用,以堵塞道路,延缓敌方可能的进攻。

    每个墩台,只安排十个守卒,主要作用并非阻击来敌,而是示警。赵权规定,墩台守卒在危急之时,可以撤离。但要是在发出明确示警之前,便弃守而逃的话,直接诛杀,罪及家人。

    同时,赵权还要求东真军包括高丽兵在内,所有千夫长以下士卒,都必须轮流前去墩台值守十天。

    于是,刚刚趾高气扬地回来的陈耀,还没来得及在小伙伴面前吹嘘两天,就与其他人一起,都被赶去墩台值守了。

    南京府看似管辖着南北千里之地,但实际上令不出府城,而且整个南京府,能够称得上城池的,也只有府城一个了。

    这样倒让赵权的临时管委会省了许多的事情。侍其轴从来都是以一国之相自居,管理一城自然不在话下。十天不到,他便洋洋洒洒写出了一大堆的条程,包括官职设置、律法体系、税收制度、农牧治理、礼仪制度等等,几乎涵盖了赵权所能想得到的一切角落。

    有些东西当然是很有用的,有些东西现在却根本用不上,比如官职设置。

    现在能算得上行政管理人员的,也就是赵权、侍其轴、李治与梁申。其他人,要么只懂上场厮杀,要么大字都不识一个。而原来南京府的人,赵权现在根本就不敢重用。




第242章 强制教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赵权看了半天侍其轴送来的条程,倒是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把其他三人全部招来,同时叫来的还有列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赵权对着其他几个人说道:

    “老侍五老山城大获成功后,南京府这个冬天甚至直到明天春夏之时,应该都没有大问题了。但是现在我觉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教育的问题。”

    侍其轴稍微一怔,而后对着李治点了点头。

    “远的不说,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陈耀、勇诚、王铠几个,虽然都算上过学,但知识结构都有很大的欠缺。在侍先生与李先生两位面前,最多只能算得上认过字。”

    看到侍其轴想说话,赵权补了一句:“这不是谦虚,是实话。”

    侍其轴便不再吭声了,他心里当然也这么认为,如果单就儒家学问来说,眼前的赵权都只能算是蒙童。要是去参加科举[t1],铁定是连乡试都考不过的,更别说会试与殿试。

    不过,侍其轴自己也不认为有必要在南京府推行科举制度。当然潜意识中,他是觉得时机未到,倒并不是一味的排斥科举。虽然他此生,还从未参加过任何的科举应试。

    “我的大概想法是,设立五年的强制教育制度,每一个四岁以上儿童,无论族群、出身,只要是在咱们的管辖范围之内,都必须无条件入学。学费可由南京府统一承担。”

    “那,得需要多少钱啊”李治张大着嘴巴说道。

    “应该不会很多吧”赵权有些不确定地看着梁申问道。

    梁申却点了点头,说:“耗费会很多!南京府甚至辽东都没有产纸,没书,没笔,没墨。这些东西如果去中原购买回来的话,会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原来有听说过高丽那边有产一种纸,名为鸡林纸,是以桑皮为主料的阔帘白皮纸。这种纸韧而坚固、纸色洁白,中原包括原来夏国都有用过这种纸,不过多用来作为书皮封面。”

    “嗯,纸,书,笔,墨其实主要的还是纸的问题。”赵权沉吟着说道,又转过头问列维:“你那草茎纸,能自己做吗”

    “草茎纸生产并不麻烦,两千多年前埃及人就已经在用这种纸了。中原地区是这些年才出现的这种纸,就是不知道在这里能不能找到相似的这种茅草材料。”

    列维说着,抽出一张纸,正是他日常所用的那种草茎纸。列维把纸拎起,对着日光轻轻抖动。纸张薄如蝉翼,透过淡黄色的光晕,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所夹着的黑褐色草茎。

    列维说道:“你们看到这里面的横竖纹路了没这就是把草茎剥出,相互交错压实后黏连而成。这种工艺不像中原传统的造纸工艺那样,需要将纸破碎成浆再摊开晾晒,无论工艺成本都低了许多。”

    李治接过列维手中的草茎纸,轻轻一抖,摇着头说道:“这纸不行,吸不了墨,根本书写不了。”

    赵权微微一笑,拿出一根鹅毛笔,沾了点一个陶瓶中的墨水,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四个大字:“两只老虎。”

    笔势快捷灵动,笔劲精瘦而不失其肉,笔法风姿绰约。竟然是宋徽宗的瘦金体。

    “瘦金体,还能这样写”李治眼现迷醉之色,这字看着虽然比毛笔写出的更瘦更硬,但其中的确深含瘦金体之韵。

    侍其轴却暗中点了点头,之前他在稿城见过石忽酒包装上的字迹,当时就有点奇怪,却是用这种纸笔写成。

    赵权却一时怔在那,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写下了这四个字。脑子中,不禁又响起在稿城时给辰冰唱这首歌时的情景。

    赵权晃了晃头,努力地把辰冰暂时从脑中赶走。接着说道:“纸、笔,甚至包括印刷,我们以后都得自己解决。纸我觉得可以用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麻料纸或树皮纸,一种就是这种草茎纸。这样,诸位先生就不用重新学习这种硬笔书法了。”

    侍其轴与李治心里莫明地松了一口气,现在让他们去练这种硬笔书法,还不如直接剁了他们的手。

    赵权接着说道:“所有小孩子以后学习所用的纸笔,都可以使用这些材料。在材料制造出来之前,日常练字,先用小沙盘,或是用细木杆,直接在地上练习写字。”

    侍其轴在心里暗暗鄙视了一下:倒好,这样把所有练字用的纸笔全省下来了。

    “可是,权总管,你觉得有必要全面普及所有的孩子识文习字吗你有没有算过,辽东有多少人,中原有多少人,未来全天下有多少人”侍其轴提出了质疑。

    “慢慢来,别着急!咱们先把南京府的孩子们解决了再说。”赵权笑着说,“等有一天我们真的管的了辽东或是中原的时候,到时你就会发现今天的决策是如何重要。”

    侍其轴摇了摇头,不再说话。他只是提醒赵权,希望他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南京府尺寸之地,而应该把视线放得更远些。

    “另外,关于教学内容,我有些想法,跟各位沟通下。”赵权又说道:“我想设立一个国家学院,再设立一个中学部一个小学部。学科上包括文理、武学、医学。文理中,除了语文,还得有数学、科学、律法,最好还能有音乐艺术。嗯,可以专门再设一个女子学院,然后……”

    赵权说着正高兴,却见几个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不由停下来,诧异地问道:“怎么了”

    梁申苦笑着说道:“你弄这么多学科,还有各种学院与学部,谁来教啊”

    “你们不行吗”赵权下意识地说道,随后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嘿嘿一笑,“我是有点想差了!这事的确想得太早太多,我还是再琢磨得清楚些再说!”

    “这样吧,咱们定个短期而且比较现实的目标,一是成人的教育。半年之内,咱们争取让府城之内的居民识字率达到五成。”

    侍其轴摇了摇头,劝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智一旦过度放开,今后必乱!”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赵权咧嘴一笑,这是当年他们上大学时玩的一个断句的小游戏。侍其轴听着一怔,这句子被赵权这么一断,意思就全变了。

    “民智不开,所有文化都不可能得到质变的进化。不过这也是后话,咱们现在还没能力,也没力气去开民智。辽东不同于中原,族群众多且杂乱,相互沟通极为困难。咱们首先得在这里树立以汉语言为根基的文化圈子,否则别说政令不出南京府,连府城之内都很难推行得下去。”

    [t1]金国的科举分为乡试(县级)、府试(黄河以南到开封府参加考试)与会试(殿试)三级。



第243章 学术中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侍其轴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两辽之地,虽然总体来说还是汉人居多,但各族语言极其杂乱,彼此之间很难沟通。加上蒙古势力向南渗透,高丽百姓不断往北迁移,反而是蒙古语与高丽语渐渐有开始流行的趋势。

    如果再不开始人为地强势推行汉语,很可能数年之后,这一整片的地方便跟汉语没有太大关系了。

    好在现在不管是哪一个族群,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流行。原来辽国与金国都有以汉字为样板创制过自己的文字,但这些文字就是连如今的契丹人与女真人自己都不认识了。蒙古文字虽然刚创出来不久,也只是在蒙古国内高层使用,连大部分的蒙古人都还不认识。

    因此,在两辽包括高丽半岛之地,文字的使用上还是汉字的天下。既然使用汉字,那么推广汉语便少了许多的障碍。

    “咱们可以先定个规矩,今后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与提拔上,首先考虑会认字的,如果连汉语都不会说的人,那一律不得使用。这事,麻烦李先生帮忙统筹一下。”赵权说道。

    李治有些犹豫地回答道:“我一人,能教得了那么多人吗须知读书三更灯火五更鸡,十年寒窗,方可小成。权总管如此急迫,实难……”

    赵权闻言一声苦笑,“李先生,我现在要的,不是会写诗作赋的文人,也不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更不是精通经文史集的大儒。而是会认字,会说汉语,能清晰的进行上传下达的吏员。”

    “吏员啊……”李治恍然地点了点头,虽然他并不属于那种习惯于看不起别人的人,但是平生还真的没有把吏员当作文人来看待。

    “我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培养出一群能认字的人,再把我们的管理制度与方式灌输给他们,让他们一丝不苟地执行我们所需要的政策。我暂时不需要他们有太多的想法,也不需要他们去改进什么,只需要执行。再好的方针与政策,无法落地执行,都将是一场空!

    咱们可以先培养十个这样的人,然后再让这十个人去培养一百人,层层叠进,我想不会太难的。而且,记着,第一阶段,我只需要会说汉语、会认汉字、会写五百个常用汉字的人。至于要选哪五百个汉字,作为最常用的字来学习,这就需要李先生费些功夫了。”

    赵权的要求其实真的不高,按这标准,顶多也就是上一世小学二年级的水平。

    李治点了点头,应道:“这个不难!”

    “另外——”赵权突然停顿了下,而后犹豫着问道:“咱们这样强力推行汉语与汉字,南京府这里,包括大伯伯那会不会觉得不高兴”

    侍其轴皱了皱眉头,他对于赵权这种不断跳跃的思难方式,觉得很不习惯,上一个事情他还没琢磨出问题,他又跑到下一个话题去了。根本就不按自己给他定下的条理来讨论。

    “这个应该没问题。”回答的是梁申,“原来无论是渤海国还是之后的东丹国,其实都在推行汉化政策,讲汉语用汉字,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多的障碍。”

    赵权点了点头,又说道:“对了,列维先生,有个事需要你继续抓紧的。”火热电子书

    “请讲。”列维恭声回道。

    “嗯,准确来说,应该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我可以在府城之内,划出一块地,给你盖你们的教堂之用。”

    列维一听,嘴巴与眼睛同时睁大,不可置信地问:“赵——权,权先生,这是真的吗”

    列维知道,现在中原地区流落的犹太人渐多,但是除了汴梁的那个教堂之外,再难建起第二座教堂。而且,自己随着赵权远赴辽东南京府,汴梁的教堂很可能过个几年,就会荒废或是被别人侵占。

    “这是我答应你的!”赵权微笑着说道,同时摁住了想站起来答谢的列难。“不过,地我可以根据需要划拨给你,设计上要你自己来,地基的建设我负责,地上的建筑以及教堂的装修装饰,你得自己去筹集资金。”

    “这个当然!”列维满口应道,随即又皱起了眉头,“只是——我现在远离中原,无法召唤我的同胞。”

    “哈哈!”赵权得意一笑,说道:“这个你放心,过一阵我相信,你的同胞会源源不断地过来的!”

    列维虽然不知道赵权会用什么办法帮他召唤同胞,但他已经对赵权的任何言辞都深信不疑了。他对着赵权躬身一礼,眼中有泪光闪动,嘴里喃喃低语:“举起旌旗,从地的四极招聚寄居的人,我们将一同,回到我们的故乡……”

    赵权等着列维叨完,接着说道:“还有一个事,就是在召唤你的同胞时,你务必要想办法收罗全世界各地的书籍,无论是希腊文、罗马文、埃及的文字还是你们希伯来的,我都要。嗯——那个阿拉伯的除了天文历法数学之外,宗教方面的就不用了。”

    列维一边听着一边点着头,脸色愈加恭敬。

    “如果能有翻译的人才过来,那我会非常高兴的。如果能请到讲授各个学科的教师,我一定会敬为上宾!

    你们相信不,给我几年时间,我将会把南京府打造成整个中国,不,应该是整个世界,最大的学术中心!”

    赵权越说越兴奋,几乎都想跳到桌子上去了。

    几个人中,只有列维眼神发亮地看着赵权,他完全可以理解赵权的想法,按他的思路,收集世界各地的学术书籍,汇总并翻译,的确是很可能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学术中心。

    侍其轴在边上皱着眉头,努力地尽快吸收并消化赵权的想法。李治则被赵权给惊呆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书生气十足的人,却没想到赵权发起书生气来,却比他更甚十倍。

    不过,对于他跟侍其轴来说,所谓的世界学术中心并没有太大概念。只要有办法聚扰更多的中原儒者,他们还是有信心将辽东的儒学成就发挥光大。而只要辽东的儒学超过中原,就意味着可以超过宋国。而至于其他的蛮夷小国学术,不谈也罢。



第244章 参谋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梁申伸出手,扯了扯赵权的袖子,平静地说道:“小权,咱们该议下那批粮食的问题,还有酒……”

    “哦,对!”赵权终于反应过来,其实如何分配粮食,才是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七万五千斤酒,需要用粮不超过七十五万斤,折七千五百石。这样从洪福源那边黑来的十万石粮足足剩下九万多石。看着感觉很多,实际上要是南京府全城的人放开肚子吃,也就一个月时间便会消耗干净。

    “以工代赈。”赵权稍微平息了下自己心里的激荡之情,说道。“总体来讲,我的意思是无论是谁,无论穷到什么地步,都不能平白地过来领取粮食。南京府百废待兴,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虽然冬季到来有些活干不了,但我们尽可能要改变他们猫冬的习惯,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盖房子、城内修路、建学校、打造农具,甚至是训练,我们都可以换算成粮食。还有,依然得鼓励每一个人出去采集一些野外的食物,包括冬捕——不知道冬捕——没关系,我呆会再说。当然,这些需要一些详尽的条程。
1...110111112113114...130
猜你喜欢